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顿了顿,蔡瑁忽然笑道:“而且……说实话,就算荆州、益州的兵卒能比得上曹操的百战精兵,我蔡瑁也不是曹孟德的对手!”

  上架了,求求收藏,求求订阅,求求红票!

  第二百三十章可笑的弱点

  “哈哈……”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冷笑了一声,蔡瑁循声望去,原来是关羽关云长。

  蔡瑁在心里冷笑一声,却不动声色的问道:“难道关将军有别的看法不成,一人计短,三人计长,那就说出来听听,大家一起参详一下,岂不是更好。”

  要说吧,关羽这个人能力确实有,但是太高傲了,太要面子了,对付关羽最好的办法就是捧杀,实际上关羽也是死于吕蒙的捧杀的。你要这么跟关羽说:二哥,你干掉曹操五万大军有五百人就够。

  那关羽是绝对不会带着五百零一人上阵的,蔡瑁一声“关将军”说的关羽心花怒放:大家看到了吧,就连蔡瑁都得尊敬我。

  于是关羽傲然道:“曹操又算得了什么,凭关某的手中刀……”

  还没等关羽接着吹嘘下去,蔡瑁就急忙说道:“关将军不可轻敌,曹操雄霸中原,百战百胜,手下更是有许褚这样的绝世猛将,实在是难以力敌啊!”

  话说到现在,除了关羽自己,其他人都知道蔡瑁的险恶用心了,这就是加强版的激将法啊!但很可惜,人家蔡瑁说出的话一点错误都没有,简直可以说的伤苦口婆心了,人要是真想死,你还能拦的住不成?

  但就算这样,也有人站出来说话了,大耳贼的智力也不是盖的,能看不出来蔡瑁的挑拨才怪,所以刘备干咳一声,轻声道:“云长,你伤势未愈,还是静养一段时间才是,贸然出战,如若出现什么差池,恐为不美啊!”

  刘备不说话还好一点,这一说话,关羽顿时觉得十分委屈,怎么亲如兄弟的主公也不信任我了呢,不行,我现在就得让主公箭矢一下我的能耐。

  于是关羽慷慨激昂的答道:“主公放心,别说关羽伤势未愈,就算关羽少了一只手臂,照样视曹营众将为无物。”

  刘备还想再劝上两句,关羽已经向蔡瑁请命了:“大都督,关羽愿带本部人马出战,此战不胜,誓不回营!”

  “那好吧……关将军小心!”蔡瑁“很不情愿”的说道。

  关羽抱拳谢过蔡瑁,雄赳赳、气昂昂的出营去了。

  关羽的本部人马是五百校刀手,好吧,简单点说就是五百刀兵。但不要小看这五百人,在汉代一柄环首刀还是很珍贵的,这五百校刀手光是佩刀就花费了刘备不少钱,就别说训练这些士卒的花费了。

  五百刀兵都是关西大汉,一个个膀大腰圆,孔武有力,光站在那里,就散发出一股彪悍的气息,令人不敢小觑。

  蔡瑁兴高采烈的咱在高台之上,给关羽观敌瞭阵。

  战场之中,徐晃、张颌二人带兵齐战关羽,不过这两个人可没有关羽那么骄傲,各自呆了一千兵卒,以四倍的兵力迎战关羽,徐晃、张颌更是将群殴精神发挥到极致,围着关羽一顿厮杀,还时不时的叫兵卒上来帮忙。

  关羽本来就不是两个人联手的对手,再加上伤势未愈,不到三十回合就抵挡不住了,只能拨马逃走,徐晃、张颌二人也不追杀关羽,转而对付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两员一流武将,在加上优势兵力,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再勇猛也抵挡不住,被杀的血流成河。

  关羽无奈之下,只得引兵退走,五百校刀手折损了七七八八,可谓是损失惨重。

  几人欢喜几人忧愁,关羽败了,就连刘备集团中的糜芳刘封等人都有点幸灾乐祸,就别说曹操和蔡瑁了。

  也别说蔡瑁没有大局观,实际上一个三心二意的盟友真没啥用,而且刘备这家伙心里肯定在算计自己,别人死总比自己死好吧,那就不要怪蔡瑁算计关羽了。

  不过这样一来,也就没人再张罗出战了,蔡瑁也乐得个清净。

  蔡瑁有底气和曹操对峙的底牌是江东的孙策,虽然和孙策交战多年,仇深似海,但蔡瑁还是很佩服孙策和周瑜的能力,区区一个曹仁要是能挡住孙策和周瑜的联手,那还打什么,趁早投降算了。

  既然下定决心要做乌龟了,曹操真没什么好办法对付蔡瑁,虽然有刘备这个变数存在,但那也是需要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的。

  战场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庐江郡,九江郡。

  在刘表和曹操大战的同时,孙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准备,首先,为了维持和刘表的联盟,孙策做出了极大的让步,那就是将自己的亲弟弟孙权送到襄阳作为人质。对于孙策主动示弱的举动,以张昭为首的官员竭力表示反对,但孙策却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当然,没人知道孙策在送走孙权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孙策和周瑜带着五万大军直奔寿春,前去大战曹仁,而寿春的曹仁也立即做出应对方式,大军前往合肥驻守。

  前往合肥驻守的原因很简单,相比寿春来说,合肥地势险要,可以据肥水而守之,更重要的是,合肥是整个九江郡的门户,只有夺取了合肥,孙策和周瑜才能威胁到寿春,进而北上豫州、徐州。

  此时驻守合肥的是曹仁的弟弟曹洪,曹洪此人十分勇猛,但却有些鲁莽,所以曹仁严令曹洪不得出战,死守合肥,等自己大军到了,再行破敌。

  曹洪虽然鲁莽,但却极其敬畏自己这个更加勇猛的堂兄,于是也就闷着一肚子气憋在合肥城中。

  三日之内,孙策和周瑜就渡过肥水,到了合肥。

  孙策今年二十五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最为旺盛的年龄,气吞万里。而周瑜也刚刚年满二十五岁,雄姿英发,两个人交情莫逆,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在孙策的军帐之内,二人正在商议如何攻破合肥。

  孙策的意思是周瑜带领大军攻打合肥,自己带兵抵挡曹仁的援军,这不是孙策看不起周瑜,恰恰相反,孙策很佩服周瑜的能力,关键是拦截曹仁要比攻打合肥危险的多,孙策不愿意让周瑜冒险。

  听了孙策的看法,周瑜展颜一笑,说道:“伯符(孙策的字),如今曹洪死守合肥,无论我们如何诱敌,曹洪都坚守不占,所以想要攻下合肥靠的是勇,能担当此重任者非伯符莫属。而抵挡曹仁,我军处于守势,靠的是智,所以还是让周瑜前去为好。”

  第二百三十一章为将之道

  孙策沉吟一会,他也觉得周瑜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周瑜,于是慢慢说道:“公瑾,曹仁极为悍勇,还是让我去吧,不急攻下合肥。”

  周瑜摇头道:“伯符,如果不能快速攻克合肥,曹操一旦击败了蔡瑁,就会转攻江东,到了那时,入主中原就太难了。”

  “嗯……”孙策点了点头,皱眉问道:“李子悔呢?也不知道李子悔什么时候能出兵牵制曹操。”

  周瑜露出一丝奇怪的神色,慢慢说道:“说来也怪,李子悔这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出身,仿佛能通晓天下大势一样,虎牢关一战,李子悔借势而起,扶摇直上,现在已经是雄霸一方的霸主了。但此人形式却极为低调,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必定收获颇丰,真是令人佩服。只是不知道此人如何得知仲谋(孙权)一事,莫非此人在江东也有暗藏的棋子不成。”

  说道孙权,孙策脸上升起一股怒气,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周瑜只能苦笑一下,接着说道:“按照以往的经验,李子悔定然不会在此时出手的,我估计,除非曹操大败……或者大胜,李子悔才会起兵牵制曹操的。”

  孙策也有很强的大局观,闻言点了点头,却翻着白眼说道:“我就奇怪了,曹孟德为什么不先对李子悔用兵呢?”

  “呵呵……”周瑜一笑,轻声道:“那还不简单,曹操此人行事极为稳重,他看不透李子悔,自然就不敢轻易动兵了。”

  孙策呆了一呆,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我倒要看看曹孟德能否看透我了。”

  第二日,孙策分兵八千给周瑜北上,并派凌操,徐盛协助周瑜,自己带着四万多大军继续围困合肥。

  周瑜带着八千兵卒绕过合肥,一路北上,沿途之中,周瑜不住的派人查看官道两侧的地势,寻找一个合适的扎营之地。

  经过两日的查看,周瑜在合肥北四十里处扎下营寨,静等曹仁的人马。

  周瑜的能力就不必细说了,在三国时期,除了曹操,没人能和周瑜相比了,要不是周瑜英年早逝,诸葛亮能不能独领风骚都是个问题。

  必须要说明一下,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实际上周瑜这个人气量高雅,并不是一个小气之人。

  周瑜的营寨当然坚固一场,布置有度,曹仁想要攻破周瑜的阻拦非常困难。

  但光这样看,就太小看周瑜了,周瑜的心思不光是挡住曹仁的进攻,他还要击败曹仁,扫平北进的阻碍。

  现在是建安五年一月下旬,天气还十分寒冷,北风呼啸,周瑜站在营寨的高台之上,遥望这北方的林木,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徐盛就站在周瑜身边,看到周瑜的笑意,徐盛沉声问道:“大都督因何发笑?”

  周瑜看了一眼徐盛,用手指着前方说道:“文向(徐盛的字),你看前方地势,曹仁会在何处扎营?”

  徐盛仔细看了看前方的景致,慢慢答道:“如某是曹子孝,必定会将中军设在官道之上,再设下左右两军护翼,待到进兵之时,三军齐发,方能发挥兵力上的优势。”

  周瑜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么文向我问你,曹仁如按照你所说的方法安营扎寨,可有破绽之处?”

  徐盛仔细的想了想,方摇头说道:“回禀大都督,如果曹子孝按照末将所说的方法安营扎寨,虽说分散了兵力,但没有破绽可寻,毕竟我方只有八千人马。”

  周瑜呵呵一笑,接着问道:“那文向说,曹子孝会按照你说的方法扎营吗?”

  徐盛毫不犹豫的答道:“大都督,曹子孝自从讨伐董卓之时,就跟随曹孟德南征北战,不但武艺高强,而且通晓兵法,一定会按照末将所说的方法安营扎寨的。”

  周瑜闻言冷笑道:“如果曹子孝真的安营此处,我定将曹子孝的三万大军烧成灰烬,片甲回不得寿春。”

  徐盛看了看营寨中随风飘荡的旌旗,苦笑道:“大都督,如今北风呼啸,如何能火烧曹营呢?”

  徐盛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两军交战,天时地利人和十分重要,现在曹仁就占据着天时。现在是建安五年一月,寒冷的天气对江东的兵卒十分不利,南人不耐严寒,这是常识。第二,南方缺马,孙策和周瑜的五万大军中只有三千骑兵,在野战中骑兵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曹仁派出一万骑兵就差不多能抗衡孙策的五万大军了,第三,谁都知道水火无情,可现在北风呼啸,周瑜根本就没办法用火攻,顶风防火跟自杀没什么两样。

  周瑜微微一笑,徐徐说道:“文向……为将者,不识天时、地利,为庸才也,某昨日夜观天象,不出五日,必定南风大起,到时候,看我如何大破曹仁。”

  徐盛浑身一震,立即单膝跪在地上,语声微颤的说道:“大都督真乃神人也,末将佩服万分,待到南风一起,末将愿意为都督之前卒,拼死一战!”

  “呵呵……”周瑜哑然一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拼死一战到不至于,我还没把曹仁放在眼里……徐盛!你回营之后,立即叫人秘密准备硫磺火油等引火之物,此事万万不可外传,知道了吗?”

  徐盛立即恭声答道:“末将谨遵大都督军令。”

  曹仁是在周瑜扎营之后第二天到的,这已经是曹仁最快的速度了,三万大军出动,没有电影里那么简单,粮草军械、后勤补给,都要考虑的面面俱到。

  和徐盛所说的一样,曹仁将三万大军分为三部,分别命令手下的副将牛金、胡遵领军,自己和满宠带领中军。

  叫人安营扎寨,曹仁带着数十名亲兵前来观敌,也就是看看周瑜的营寨有无疏漏之处可以利用。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曹仁一见到周瑜的营寨就倒吸了一口冷气,虽说看不到营寨内部的情况,但光观察周瑜营寨的外部,就给曹仁一种坚如磐石的感觉,而且一股冷森森的杀气在营寨之中散发出来,叫曹仁直皱眉头,忍不住喃喃自语道:“想不到江东还有此等人才!难道非要硬攻此寨吗?”

  第二百三十二章周瑜VS曹仁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大将,曹仁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直觉,那就是这次碰见一个非常棘手的对手了。

  这不是曹仁胡乱猜测,就算不能看到内部的情况,但只看营寨上驻守的兵卒,曹仁就知道,这里的主将对兵卒调度很有心得,不过曹仁也没有太过在意,他还不知道,他将面对一个怎样恐怖的对手。

  为了尽快打通前往合肥的路线,第二天一早、曹仁就出营挑战。

  如果能斩杀这里的主将,营寨就算建立的再坚实,也会不攻自破,这个道理很简单。

  曹仁身披铁甲,手持钢刀,独自来到周瑜的营寨之前,高声喝道:“曹仁在此,何人出来答话?”

  就听到一声轻笑,一身戎装的周瑜出现在营寨之上,不得不说周瑜还是有点小毛病的,那就是有点臭美,这也正常,作为三国时前最著名的美男子,最风流倜傥的人物,周瑜有这个资本风骚一下。

  周瑜身披铜甲,裹着火红色的战袍,腰间悬着一把龙渊剑(就是龙泉宝剑,到了唐代,为了忌讳李渊的名字,龙渊剑才改为龙泉剑的,实际上龙渊剑和唐刀的形状差不多,不光是装饰品,可以用作上阵搏杀的),看上去英武儒雅,就连曹仁也忍不住嫉妒一下周瑜的风姿。

  周瑜看着横刀立马的曹仁,也不叫人放箭,他也知道,在曹仁又准备的情况下,想要射死曹仁太难了。而是朗声说道:“曹子孝,在下周瑜。”

  “周公瑾!”曹仁忍不住一皱眉头,他确实听说过周瑜这个名字,不过曹仁也不是十分了解周瑜,在江东,周瑜一直在孙策的光芒笼罩之下,不像郭嘉那么出名。

  不过曹仁也没太在意,冷喝道:“周公瑾,可敢与曹仁一战?”

  “呵呵……”周瑜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并没有答话。

  周瑜身边的徐盛却对周瑜极为敬佩,闻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曹仁,你也配与大都督交手,有种的别走,待我徐盛取你项上人头。”

  说罢,徐盛怒气冲冲的下了营寨,周瑜本想阻止徐盛,不过转念一想,试探一下曹仁的实力也好,于是嘱咐了徐胜一句小心,就留在营寨上观战。

  曹仁仰头一笑,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颈,转身来到战场中间。

  营寨的大门一开,徐盛就冲了出来,手中的钢刀拖在地上,带起滚滚烟尘。

  “当……当……”战场上响起剧烈的兵刃撞击声,远近可闻,徐盛和曹仁二马盘旋,杀得难解难分。

  周瑜看了一小会,就长叹道:“曹子孝果真悍勇,文向不是对手,凌操……你速速上前助战。”

  一般人并不知道,其实周瑜的武艺也不错,就算比不上曹仁这样的悍将,但也差不到哪去,只是没有什么机会出手而已。不过这也正常,周瑜一直都是以孙策谋士身份出现的,真要是到了周瑜都要亲自拼杀的地步,那孙策就不知道要狼狈到什么地步了。

  凌操答应一声,也下了营寨,前去合战曹仁。

  曹仁见到凌操也来夹攻自己,也不畏惧,哈哈长笑一声,将凌操也卷入战团之中。三柄钢刀相互盘旋撞击,刀光如雪,卷起漫天尘土。

  徐盛和凌操双战曹仁,却也战曹仁不下,看得周瑜不住的摇头。本想自己也上前助战,不过周瑜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就算三个人一起出手,能战败曹仁,也没什么作用,还不够丢人的呢!

  三个人足足打了半个时辰,依旧不分胜负,曹仁却不愿意纠缠下去了,归根结底,曹仁力战二人也只能保持不败而已,一不小心还容易受伤,还不如趁好就收呢。

  南人懦弱,这就是不争的事实,三国时期的猛将一般来说都是出自北方的,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马超等人都出自北方,南方就出了个孙策、黄忠这几个猛人,太史慈和甘宁都不是江南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