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等李重知道曹操击败马超的时候,曹操的五万大军已经过了洛阳,先锋夏侯恩都已经进入到兖州境内了,不出十日就可以踏入青州,支援上夏侯惇了。

  只把李重郁闷的长叹不已,李重是有心理准备,知道马超不给力,但李重真没想到马超居然不给力到何种程度,这才两个月啊,十万大军就分崩离析了。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不是马超的能力不行,性格决定命运。依照马超这种性格来说,马超统兵作战,胜则大胜,败则大败,没有中间的道路可以走。

  曹操的斥候已经先一步将战报送到历城之中,历城之内立即关心鼓舞,战斗力飙升。看到这种情况,李重也按捺不住了,拿出自己最后一张底牌,一张完美底牌!

  建安六年三月,张辽联合公孙度,共计六万大军,进攻蓟县。

  蓟县的高顺手中只有不到三万军队,根本挡不住张辽和公孙度的联军,但是,高顺却打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战役,张辽和公孙度的六万联军灰飞烟灭,就连辽东的土皇上公孙度都身死蓟县。

  详细的战况是这样的,就在张辽和公孙度围困蓟县之时,作为主将的张辽忽然间反叛了曹操,在宴请公孙度的酒席上,摔杯为号,借机斩杀了公孙度,并且带领手下的近万并州兵卒猛攻公孙度三万大军。

  而曹营的另外一个大将乐进一时间不知所措,他根本不知道张辽这是抽了什么风,更不清楚张辽手中是不是有曹操的密令之类的东西。

  别忘了张辽还是全军的主将,他并没有忘记命令乐进协同自己攻击公孙度的辽东军队,乐进迷茫之下都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听从张辽的军令……公孙度那可是盟友来着。但是,乐进也不敢违抗张辽的军令,所以乐进采用最为消极的手段应对,就是自己不出手,不张嘴,谁愿意出兵谁就出兵。

  依照张辽的威望,自然有不少曹兵都听军令了。到了后期,除了乐进手下的亲兵,张辽的三万大军几乎是全军出动,一夜之间,就将辽东兵卒杀的杀,抓的抓,消灭的一干二净。

  乐进缓过神来,急急忙忙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但还没等书信出了蓟县境内,高顺就带着三万大军倾巢出动,扑向张辽的大营。

  这次乐进不迷茫了,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天杀的张辽背叛了主公。原因很简单,张辽带着近万并州兵直奔自己杀来……

  “我……日你奶奶……张辽!”在人马嘈杂的战场上,乐进的呼声如同滚雷一般,远近皆闻,简直有张飞断喝的威势,由此可见,乐进乐文谦已经气愤到什么程度了。

  但,乐进再生气,再小宇宙爆发也没有用,能淘到辽东已经是他的运气了。

  十日之内,张辽和高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幽州,紧接着高顺带领三万大军南下支援李重,张辽则带领剩余的兵卒攻打公孙度的辽东余孽,李重平定整个幽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张辽的反叛有多大的影响还不得而知,但能看出的好处就有可以列举出无数条来:第一,李重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曹操。

  第二,高顺的三万大军可以南下参战,这是实实在在的增加实力。

  第三,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也算富庶,能给李重提供潜在的兵源、战马、粮食等等等等。

  第四,此消彼长之下,曹操少了能威胁李重的一根钉子,预留的后手公孙度势力也被连根拔除。

  第五,对曹操和李重来说,军心影响极大,谁得到好处,谁受到打击就不必明言了。

  第六,得知张辽反叛之后,曹操直接在马上掉了下来,从此以后落下一个头疼的病根,差点没笑掉李重的大牙。

  再看看孙策,孙策也不是一点底牌都没有,孙策一直都有联合公孙度的心思,至于联合公孙度干什么?就不必猜测了,乱世之中,捅盟友一刀子,和捅敌人一刀子的可能性一样大。

  那么,想要和公孙度结盟,孙策必然要有渡海准备的,孙策准备的就是海船。孙策一共建造了两艘楼船(主力战舰,可装载士兵2000余人),又给两艘楼船配备了数十艘艨艟,斗舰等中小型战船,这些战船合到一起,大约能承载六千人上下的水军。

  孙策将这些战船一股脑的用在徐州沿海,切断了臧霸的退路,补充一下,领兵的就是水战天下第一的周瑜周公瑾。

  过几天就可以一天两更了,这些天更新缓慢,对不起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宿命中的相遇

  在各路诸侯中,唯一没有大动作的就是刘表了,或者说是刘琦……说是刘备也行,刘备正趁着曹操无力南下的机会整合荆州的资源呢。

  先说历城西侧的战场,此时夏侯恩带着一万精兵昼夜兼程,赶赴历城战场。而李重也不甘示弱,立即派遣赵云带着一万兵卒迎战夏侯恩。李重抱得什么心思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无外乎是那柄很出名的青釭剑而已。

  荏县位处历城西南百里的地方,也就在此地,赵云和夏侯恩展开了一场遭遇战。

  夏侯恩为了尽快救援曹仁,赵云为了将夏侯恩阻挡在历城战场之外,所以两个人都是轻骑突进,将中军交付副将统领。

  赵云的副将还是裴元绍,夏侯恩的副将是张既张德容。

  “轰隆隆……”春雷炸响,万物萌发。官道上一片泥泞,细碎冰冷的春雨淋湿了铠甲,淋湿了战马。

  赵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厉声喝道:“全军听令,沿途不许休息,一定要在今日赶到荏县。”

  赵云手下的骑兵答应一声,就立即闭上嘴巴,默默的催动战马前行。不是他们没有力气答话,而是天气太过湿冷,赵云手下的兵卒都接近可能的保存没意思热气,哪怕是张口说话散发的一点点热量。

  雨帘之中,荏县的轮廓已经遥遥可见,可就在这时,赵云也看到一队骑兵在凄风冷雨中跋涉前行。一杆旌旗在风雨中飘摇不定,上面写着“夏侯”两个大字。

  夏侯恩!赵云听过斥候禀报,知道曹操前来救援历城的先锋就是夏侯恩,于是张嘴大声呼喝道:“夏侯恩……赵云在此……可敢上前一战……”

  风雨之中,夏侯恩的呼喝声也断断续续的传来:“赵子……龙……”

  妈的、你大点声啊!赵云仔细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来夏侯恩喊的到底是什么,心中不免怨念横生。

  既然听不清夏侯恩喊的到底是什么,赵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高声喝道:“列……之阵,杀敌。”

  一个个土黄色的人影出现在赵云的视线里,夏侯恩的骑兵在雨幕中显露身形。相对来说,赵云的黑甲骑兵也一样出现在夏侯恩的视线里。

  由于时间紧迫,双方的阵型都比较松散,这对于骑兵来说,更多的是拼个人武勇,而不是拼指挥。赵云马快,第一个杀入敌阵,在接连挑杀了两名敌兵之后,赵云终于碰见了敌军的主将夏侯恩。

  “喝……”赵云厉喝一声,抖动手中的长枪,甩出一蓬雨水,击向夏侯恩。

  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抖,实际上赵云的这一枪已经用上了全力,数百颗雨滴横跨三丈,冲着夏侯恩击打过去。

  赵云确实很勇猛,对力量控制的能力也很强,对于三国时代来说,赵云对力量的控制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了。但光指望用雨滴打死夏侯恩那是不现实的,别提赵云了,就是张三丰、孙禄堂也没这能耐。

  但这数百滴雨水却能打疼夏侯恩,如果打在夏侯恩的眼睛里,至少能让夏侯恩失明一段时间。所以夏侯恩也不敢完全无视赵云击打过来的雨水,只能用手肘挡住眼帘,但问题是夏侯恩还没牛叉到能用一只手玩大枪的地步,刀剑还勉强可以。

  所以夏侯恩很自然的抽出了腰间的青釭剑,青釭剑是什么东西就不必细说了,总之青釭剑就是削铁如泥的宝剑了。

  雨幕之中猛然间闪现出一道青光,赵云的眼睛立即就绿了,这是神马情况?

  对于赵云这种武将来说,神兵利器的吸引力太大了,就像美女对色狼的吸引力一样大。赵云手中的钢枪也不错,算得上是上等货,但绝对算不上什么神兵利器。这不是李重的财力不够,而是没有人,就像越国有铸剑师无数,但是欧冶子只有一个。

  反正李重手下是没有铸剑大师,不能给赵云、太史慈这样的武器控提供神兵利器。

  青釭剑散发着请蒙蒙的光滑,寒气凛然,就差在剑柄上刻着:“我是宝贝”四个大字了,赵云要是不动心才怪呢。

  几乎就在一瞬间,贪念丛生的赵子龙战力飙升,手中的钢枪呼啸扭动,如同一条蜿蜒咆哮的黑龙,扑向夏侯恩。尖锐的呼啸声、撕裂空气的炸响声、响彻方圆三丈的距离。

  夏侯恩吓得魂不附体,在他的眼里,赵云的钢枪简直是铺天盖地,没有一丝一毫可以躲闪的空隙。

  战场上发愣一刹那都是找死,夏侯恩急切之下,一剑劈下,却劈了个空。被赵云一枪刺透胸膛,赵云还怕夏侯恩不死,钢枪的枪尖在夏侯恩的胸膛之内猛的一震,炸的夏侯恩内脏碎裂,当场就魂飞魄散。

  夏侯恩一死,赵云顺手抢过青釭剑,挥出两道青光,将迎面而来的两名敌兵连人带武器斩成四段。

  别看赵云秒杀了夏侯恩,但实际上夏侯恩的武艺不弱,想想看,如果夏侯恩真的是酒囊饭袋,曹操也不会认命夏侯恩作为先锋的。这么说吧,夏侯恩勉强能算是和曹洪一个级别的武将,但实际上,夏侯恩绝对不是曹洪的对手。

  这是因为夏侯恩的心理素质不行,也没有生死搏杀的经历,实在不适合和赵云这样如狼似虎的猛将交手。如果换做是曹洪和赵云交手,虽然也必败无疑,但绝对不会被那一枪摄住心神,至少也能坚持几十招。

  一句话,夏侯恩就是个公子哥,欺负欺负小兵没问题,但绝对经不起大风大浪。但曹操却没法实验这个,他总不能让夏侯恩和许褚死拼一次吧,一名武将真正的能力只有在生死之间才能看得出来。

  赵云斩杀了夏侯恩,并没有对曹军产生太大的影响,战场太大了,曹军根本不知道夏侯恩已经死了。

  双方在荏县周围展开一场散兵厮杀,两军都有新到的骑兵加入战场,这导致战场的范围越来越大,逐渐扩散到荏县城下。

  没有统一的指挥,双方兵卒只是依靠衣甲判断敌我,各自厮杀。可以这么说,这一场遭遇战就和流氓打架没什么区别,只是火拼的人数多一些罢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张辽反叛的真相

  不到半个时辰,战场上已经留下上千具尸体,鲜血在春雨的稀释下到处流淌,将整个战场染得一片血红,也不知道春天过后,这里的土地会不会长出红色的野草。

  在兵卒的士气、体力、装备等等方面,李重和曹操的骑兵都相差无几。但有两点,李重的骑兵要比曹操的骑兵强,第一是战马,这无可厚非,李重占据河北,接连北地,有优质的战马来源,但是曹操不行。

  第二就是李重的骑兵有猛将压阵,而曹操的其并没有,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战场上任何一个优势都会被无限制的扩大,最后影响胜负结果。

  所以,赵云渐渐占据优势,而等到赵云占据绝对优势之时,裴元绍带领着七千步卒堪堪赶到战场。裴元绍能比张既先一步赶到战场很正常,不管怎么说,曹操的援军是经过千里跋涉的,士卒不可能保持良好的体力,必然越走越慢。

  前文说过,裴元绍的战场嗅觉很灵敏,和他的武功完全不成正比,略微观察了一下,裴元绍就带着七千兵卒杀向荏县。

  裴元绍在弥补李重的战略失误,李重终归还是不如曹操这样的枭雄。如果是换做是曹操,一定会先行一步攻下荏县,保护历城战场。

  在失去了先知先觉的优势以后,李重的不足之处渐渐暴露出来,但还好,李大官人的学习能力很强,还有两千年的知识储备为后盾,勉强能和曹操这样的枭雄抗衡,但指望李重和别的穿越人士一样天下无敌那是不现实的。

  幸运的是,由于曹操穷兵黩武,荏县并没有多少守卫的兵卒,满打满算也就五六百人而已,攻克荏县对裴元绍来说,不是一件特别难完成的事,关键是时间问题,裴元绍能不能在张既到来之前拿下荏县。

  关键时刻,李重又运气大爆发了,裴元绍以领先张既一刻钟的时间拿下了荏县。

  虽然在攻打荏县的过程中,裴元绍也损失了一些兵卒,但驻守荏县还是绰绰有余的。就算曹操的五万大军到来,也能坚持几天。就在裴元绍攻克荏县之时,赵云依然彻底杀散了夏侯恩的骑兵,带着青釭剑喜气洋洋的进入到荏县之中。

  二人又派出斥候查探曹操进军的行程,抓紧时间修葺城墙,忙的不亦说乎。

  两天之后,李重带领三万大军来到荏县,布置防线抵挡曹操的援军,李重将四万人分成三个部分,以荏县为中心,另外修建了两座大营,分别由赵云和高览驻守。而太史慈和高顺等人则留在历城继续和曹仁交战。

  李重的盟友孙策也知道轻重缓急,立即派兵北上,一路攻城略地,支援李重。

  曹操在沿途各县也在此招募兵卒,扩充军力,等到曹操到达荏县的时候,已经将军队扩充到八万人。再加上曹仁和夏侯惇手中的军队,曹操在中原战场投入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人。

  再看李重这方面,加上高顺的援军之后,李重手里的军队也接近九万人。再加上孙策的五万大军,两人的联军也超过十万人。这是三国时期第一次参战人数达到二十万以上的战役,讨伐董卓那次当然不算了,大多数人都是打酱油的。

  而孙策和李重的配合就要比当时的关东联军密切许多了,两个人都没有什么歪心思,可以形成合力。

  由于双方都有能力独自对抗曹操,所以李重和孙策可以说是各自为战,虽然这样一来双发的配合要少一些,但却可以保证不相互干扰。对于李重和孙策这样的人物来说,内心都很自负的,谁也不能接受被对方指挥,所以这种联军方式对于李重和孙策来说确实是最合适的方式。

  曹操已经有点破釜沉舟的架势了,完全不顾孙策在南方攻城略地,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李重身上,屯兵荏县之外。

  建安六年春,三月初三,风和日丽。

  曹操单人独骑来到荏县外三百步之外,静静的看着城头飘荡的军旗,一双狭长的眼睛半张半阖,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就像心有灵犀一样,李重也打开城门,单人独骑向曹操走去。

  二人相距三丈,默然无语。曹操和李重并没有带着贴身护卫,两个人的武艺相差不大,曹操的武艺高一些,但李重却胜在年轻气盛,所以谁也不怕对方忽然发难。实际上两个人真要是火拼一场,没有几十回合分不出胜负的。

  几十回合的时间,都够援兵跑两来回了。

  过了很长时间,曹操忽然说道:“李子悔,你是一个比袁本初还要难缠的对手。”

  李重微微一笑,答道:“多谢孟德兄夸奖,李重愧不敢当啊。”

  两句话说完,二人又都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曹操才接着问道:“我很奇怪,你到底给张辽什么样的好处,才让张辽背叛了曹操。”

  这句话在曹操心里憋了很久了,也可以说,曹操独自来到两军阵前,就想问问李重,张辽为什么背叛自己。曹操自认为自己对张辽不薄,兵权、官职都满足了张辽,张辽在曹营中的地位也仅次于夏侯渊、夏侯惇、曹仁三人而已,张辽背叛了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

  看看李重那边,有太史慈,有赵云,还有甘宁、高顺等人,张辽就算投奔了李重也绝对不会获得比在自己这里更高的地位。而且看张辽投奔李重的速度,显然是没经过扯皮的过程,快刀斩乱麻,难道李重还能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张辽不成。

  李重呼了一口气,这才慢慢答道:“孟德兄,李重并没有给张文远一丝一毫的好处……另外,张文远也不是贪图富贵的人。”

  曹操眼神一遍,随即稳定下来,静静等着李重的下文,他知道,李重肯定有话要说,果然李重接着说道:“长话短说,张辽也算不上背叛孟德兄,实际上张辽一直都是李重的手下,这是温侯的遗命而已。”

  “吕……奉……先……”曹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李重会给自己这样一个答案,忍不住高声呼喊出来。

  李重苦笑了一下,接着说道:“不错,就是吕奉先,下邳一战,吕奉先身死战场。但吕奉先却早就有心理准备了……这样说吧,吕奉先一致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但临死之前,他却终于醒悟了,想要横扫天下,光靠个人的无用是远远不够的。”

  曹操点了点头,他当然清楚,想要争夺天下,光靠武勇是没有用的,看看现在天下的霸主,除了孙策,自己、李重、刘备都算不上什么猛将。

  第二百五十九章干枯大地

  (在没有李重的历史上,张辽一生一共有四个主公,丁原、董卓、吕布还有曹操,那么无论怎么说,张辽都算不上忠心耿耿的人,或者可以这么说,张辽无论对那个主公都忠心耿耿,这东西实在是无迹可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张辽并不像大家印象中的那么死忠。

  至于说张辽为什么非常痛快的投降了曹操,却又给人一种忠义的印象,就不得而知了。蜘蛛自己挑了一种合理一些的原因,勿喷!)

  “原来如此!”曹操叹息一声,慢慢说道:“那为什么张文远不一开始就投靠你呢?”

  李重笑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吕奉先给张辽的遗命是,只有出现击败你的机会后,张辽才会反戈一击,否则,张辽还是孟德兄手下的将领。如果一直没有击败孟德兄的机会,张辽就会一直辅佐于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