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马岱皱眉道:“就算如此,那大兄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也……”

  “呵呵……”马超冷笑一声,低声道:“这不正好,我借着受伤的借口,正好名正言顺的退出战局,让别人去和赵云拼命,还不得刘备怀疑,已不是一举两得。”

  “哦……”马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大兄胜了赵云,自然声威大涨,能从刘备手中进一步得到兵权,败了就可以坐山观虎斗,是不是?”

  就跟马超预料的一样,马超受伤,刘备手下缺少大将领军作战,只得将黄忠调到陈县。

  而黄忠不是一天能赶到陈县的,所以赵云的压力无形之中就减轻了一些。

  不过这样一来,马超在刘备军中也落下了“言过其实”,“空有其名”之类的负面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云也慢慢落到和夏侯惇的一样的地步,兵卒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天空中羽箭横飞,木石飞舞,陈县之内到处是断壁残垣。

  虽说陈县防御能力不如陈留,不过赵云有一点比夏侯惇要强,那就是赵云的兵卒都比较精锐,军队的士气还算不错。再加上赵云手中有足够的骑兵,每当情况紧急的时候,赵云都能出城冲杀一阵,捣毁一些联军的攻城器械。短时间之内,陈县到没有陷落的危险。

  其间徐庶也给赵云出了几个主意,什么伏兵诱敌,偷袭劫营之类的计策,但赵云轻取马超之后,已经信心爆棚了,完全有天老大、李重老二、他老三的架势,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气的徐庶牙根发痒,却也无可奈何。

  其间赵云又和黄忠、曹仁二人各自交手一次,虽然也战退二人,但显然要吃力的多,这不免更叫人证实了一个猜测,马超的武艺被夸大了。

  战报像雪片一样四处传送,每过一天,李重都能接到陈县的战斗情况,这让李重能精确的分析各个战场的情况。而周瑜和李儒两大谋士都片刻不离帅帐,帮助李重推演军情。

  三个战场,虎牢、陈留、陈县,最为轻松的就是虎牢战场了,别看这里有曹操和李重坐镇,但实际上无论是战斗的激烈程度,兵卒的伤亡情况,还是双方投入的兵力,虎牢都跟其余两个战场没法比。

  这主要是因为虎牢太难打了,李重只能选择最后攻打虎牢。

  按照李重等人的估计,赵云再坚守一个月不成问题,一个月之后,那就要看曹操和刘备的决心了。

  所以李重打算趁着这一个月时间,再给刘备上点猛药,别改李重挑着刘备黑不放手,谁让刘备根基最薄弱呢!

  李重的办法就是事先商定好的,表刘备为楚王,于是陈琳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直奔洛阳去了。

  别看三家打的热火朝天,但现在谁也不敢完全无视献帝,所以陈琳打着朝贡的旗号去洛阳,曹操也只能无奈的放行。

  其实曹操不让陈琳去见献帝也不要紧,李重要的就是效果,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炒作,一定要炒的天下皆知。与此同时,李重还让人给蔡瑁送信,让蔡瑁稍微和刘封走的近一些,同时暗地里传扬刘备要当楚王的消息。

  没过几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消息,李重上表献帝,表刘备为楚王了。

  献帝现在也看曹操不顺眼了,能给曹操添点堵,也是巴不得的,当即同意了李重的表奏。

  这下子刘备军中彻底炸开了锅,刘备称王一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说实话,刘备对献帝加封自己为楚王还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兴的,但让刘备高兴不起来的是,这事是李重挑动起来的,很明显,黄鼠狼给鸡拜年,李重没安什么好心。

  但不可否认,刘备意动了,如果这次拒绝了,谁知道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呢。

  虽然刘备往后也有机会称王,随便上个表,也不用管献帝同意不同意,就可以给自己制作蟒袍之类的衣冠了。可这次太名正言顺了,是个人都知道,这不是刘备逼的献帝,而是李重主动上表的。

  甚至在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言:虽说李重和刘备相互为敌,但李重依旧很敬佩刘备的人品节操,声称刘备乃是天下第一仁义之人。

  当然,无风不起浪,这传言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普通人就不得而知了。

  猛攻陈县的刘备军队顿时变的军无战心,按理说刘备称王,军队的士气应该上升才对,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各级官员和兵卒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主公要称王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升官发财了呢,是不是该停战几天吃肉喝酒庆贺一下呢。

  甚至还有一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已经开始准备上表了!

  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想让军队一门心思扑在攻城上有可能吗?

  紧接着,李重的又一个闷棍到了,荆州的蔡瑁声称:有人看见襄阳郊外有白鹿降世,稻生双禾、地涌甘泉。

  (祥瑞之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河图》、《洛书》,它们被载入《符瑞志》之首。祥瑞又称“符瑞”,被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如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等。儒学认为,这些现象出现是天对皇帝的行为和所发布的政策的赞成或表彰。观测和解释这些现象,是儒者的重要工作。白鹿,白色的鹿,古代迷信常以白鹿为祥瑞。《国语·周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宋书二八·符瑞志》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本来这事说不清真假,还有待证实,比如你到把白鹿抓到手里啊,但流言这东西传着传着就变味了,没过几天,白鹿已经被描绘的活灵活现,鹿角上有几根分叉都清清楚楚了。

  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信,那也信了。

  就像现在说的一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还没等刘备清醒过来,第三棒子到了,不过这棒子不是李重打的,而是来自刘备军团的内部,关羽和张飞分别上表全刘备进位。随即,简雍糜竺等人也接连上表,劝刘备称王。

  外人的流言蜚语刘备可以不在乎,但内部的声音刘备就不能无视了,更何况,随着关羽、张飞的上表,无数官员的荐书也接踵而来。

  这很正常,关羽张飞都上表了,别的官员还敢坐视吗?你要是不写荐书,就是不赞同刘备称王,这和自绝于人民没什么两样。

  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比如诸葛亮,诸葛亮这人还是比较清醒的,他能看出来这件事就是李重搞的鬼。但诸葛亮真心没什么好办法,难道还能说刘备不配楚王这个爵位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诸葛亮只能分析厉害,说现在不是称王的最好时机。

  可时机这东西说不清楚,就跟民心一样,属于不可捉摸的东西,和加官进爵相比,实在没什么说服力,诸葛亮真是有点势单力孤。

  就在诸葛亮独木难支的时候,援军到了!

  2013年求月票,求订阅,求收藏、求红票、求点击……每章几分钱,一份早点的付出就能支持一个月的正版阅读……蜘蛛在此先谢过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三闷棍打晕刘备

  诸葛亮的援军不是别人,正是荆州的老牌士族,蔡家!确切的说,是以蔡瑁为首的荆州土著集团。

  毫无疑问,这也是李重授意的,李重给蔡瑁的建议是,哪一方弱势,就支持哪一方,一定要让刘备集团陷入内耗之中。

  现在不赞成一方吃亏,蔡瑁立即表态支持。当然,蔡瑁也有借口,蔡瑁的借口就是祥瑞一说纯属雾中花、水中月,没有实际证据,刘备想要称王也可以,是不是先把白鹿抓到呢?

  不然的话,到时候没有活生生的白鹿现世,岂不是有点贻笑大方。

  蔡瑁说这话的时候真心有点脸红,那白鹿,稻生双禾,地涌甘泉什么的祥瑞都是他自己捏造出来了。

  诸葛亮也有点怀疑蔡瑁的用意,但没办法,人家蔡瑁本来就是支持他。而且诸葛亮本身就出自荆州集团,想要建功立业的话,还需要荆州集团的大力支持,真没办法把蔡瑁踢出局。

  于是刘备军中立即出现两个派系,一个是激进党,疯狂支持刘备称王。一个就是保守党,趋向于保守稳重,暂时不称王的。

  总体来说,还是激进党占据上风,关羽、张飞的影响力太大了,而蔡瑁还在归隐状态中,掀不起太大的风浪。当然,最重要的是,激进党手中有兵权,保守党没有兵权,显得底气不足。

  愈演愈烈的称王风暴几乎让陈县之外的刘备军放弃了攻城的念头,各级军官每天都在争吵之中,甚至还有挥拳相向的事情出现,刘备更是忙着拆看各级官员送来的书信,忙得不可开交。

  没办法,刘备成不成王暂且不提,他总要看看谁支持,谁反对吧!

  曹仁彻底傻眼了,刘备这边没心思攻打陈县,曹仁就独木难支了,他的兵力本来就和赵云差不多,别说攻城了,没有刘备的帮助,野战他都不一定能打过赵云。

  关键时刻,李重再次出手,命令赵云撤兵至拓县。

  拓县位于陈县以北一百二十里处,和陈县相比,距离陈留更近一些。由于刘备的军队无心作战,赵云突围相当轻松,几乎没什么损耗,就逃到拓县。

  这就是留给刘备集团狗咬狗的时间,有赵云的威胁在,你们不是没时间讨论吗?好,我逃跑!你们不就是想打陈县吗?好,我让给你!

  坦白说,陈县根本就不在李重的军事计划之内,那只是李重最前沿的阵地而已,李重要求保留的不是陈县,而是赵云手中的有生力量。只要有兵有将,赵云随时可以组织起第二道防线。

  如果说赵云撤军之前刘备还有一些打仗的心思,但自从赵云撤到祏县之后,刘备也没什么打仗的心思了。

  当初和曹操约定好的是一起攻打陈县,现在刘备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可以说完成了一个盟友的任务。

  消灭赵云的有生力量,刘备也做到了,再怎么说这些天连续交战,赵云也要损失一些兵卒的,但让刘备完全把赵云困死那是不现实的。别说刘备了,就是曹操也这么想过,双方的兵力差距没那么大。

  本来刘备和曹操的设想是消灭赵云三分之二以上的部队,让赵云手下的军队下降到五千到七千之间,但很可惜,赵云突围之后,手中依旧有一万二千多兵卒。陈县一战,赵云手中的兵力折损过半。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一万二千兵卒全都是军中的精华所在,赵云再怎么脑残也不会让精锐兵卒和刘备曹仁硬拼的。

  没有了进攻目标,刘备马上就不愿意进兵了,兴致勃勃的留在陈县和手下官员商讨称王一事。

  事实上刘备已经有点清醒了,知道让赵云跑的太过轻松,但事已至此,刘备觉得自己还是装糊涂更好一些,嗯……还能麻痹一下曹操。

  不得不说,刘备还是有些急智的。

  曹仁再次来见刘备,请求刘备出兵相助,不过这次刘备就不那么好说话了,非常坚决的拒绝了曹仁的提议。刘备给出理由相当站得住脚,陈县已经是刘备所能控制的最远范围了。

  再北上百里攻打祏县,恕刘备鞭长莫及。曹仁也没办法反驳,刘备说的就是事实,除非刘备有大量的骑兵,可以随时、快速的支援边境的城池,不然的话,刘备不可能控制太远的城池。

  无奈之下,曹仁只得独自率军追击赵云,以解陈留之围。

  赵云确实不敢和刘备、曹仁二人硬拼,但单独把曹仁挑出来赵云可不怕,二人手中的兵力相差无几。横渡濄水之后,赵云带领三千骑兵埋伏在濄水北岸,准备伏击曹仁,命令周仓带着大部队先行一步。

  这是典型的半渡而击之战术,只不过是攻击的方向变换一下而已,但杀伤力还是一样的恐怖。

  曹仁刚刚有两千余兵卒过河,还没列出阵势,就被赵云带着骑兵一阵冲杀。

  本来刚渡河的兵卒就比较疲惫,再加上其中没有多少骑兵,还没有密实的阵型阻挡。所以赵云的骑兵表现的极度猖狂,一波乱箭之后,三千骑兵分成十队,列出三里宽的阵线,横着向曹仁的兵卒碾压过去。

  曹兵刚刚上岸就早到迎头一棒,顿时被杀得血肉横飞,钢刀闪亮,铁蹄狰狞,一个照面之下,曹兵就被冲回濄水之中。

  对岸的曹仁急的哇哇大叫,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兵卒被肢解屠杀。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河对岸就平静下来,只剩下三千骑兵耸立当场,默默的注视着濄水。

  曹仁也沉寂下来,他心里非常清楚,想要渡河不是那么容易的了。除非自己能运送一直骑兵过去,对抗河北铁骑,或者一下子就运送数千兵卒,能在对岸布置出一个简单的防御工事。

  但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

  无奈之下,曹仁只等再寻过河地点,分散赵云的注意力。

  也就在这时,李重又一次出手了,出手对付的目标还是刘备。不过这一次李重采取的办法非常诡异,那就是自己称王。李重命令陈琳上表献帝,自封为赵王!这是一个极其无耻的举动。

  但李重有一点比刘备强的多,就是李重手下的文武比较心齐,李重的主要将领都出身寒门,比如赵云、太史慈、管亥、甘宁等人,他们对献帝根本谈不上忠心一说,像甘宁、管亥更是出身盗匪,本来就是对抗朝廷的存在。

  李儒就不用说了,董卓当年干过的事大家都知道,罪魁祸首就是他。

  程昱也是一样,他并没受到朝廷的恩惠,对于李重的举动也没什么愿意不愿意的,实际上程昱不表态,也就是赞同的意思,谁不愿意升官发财呢。

  其中唯一对李重称王反感的就是陈宫,但陈宫在李重阵营中没有什么地位,也没有派系的支持,只能嘴里嘟囔几句而已。

  李重极其无耻的称王,再次搅浑了一潭水。

  刘备刚刚将称王运动平息下来,就在一次被李重搅动了,本来刘备已经做出决定,暂不称王,毕竟现在还在战时,而且曹操和李重都没有称王的举动,刘备觉得自己要是称王,容易被枪打出头鸟。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刘备的荆州是巧取豪夺来的,根基还不稳,确实应当积攒一下实力,韬光养晦。

  但现在李重称王了,刘备要是不称王,那就是矮李重一头,处处受到牵制。

  刘备不得不佩服李重这个十足的滚刀肉,刘备就是想称王也要好好准备一下,万一引起李重和曹操的同仇敌忾就不妙了。但人家李重不,人家不在乎,反正现在李重已经是自己打两个了,破罐子破摔,形势还能再坏到哪去?

  被李重这一搅和,刘备营中又一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称王运动。

  被卷入泥潭的不光是刘备,曹操也跑不了,同样,曹操的阵营中也开始有人呼吁曹操进位魏王了。

  但曹操比刘备还苦恼,刘备哪里还好,只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称王,一种是以后再称王。总体来说,刘备这里还好理顺,两个派系安抚一下就好了,至少耽误一些时间罢了。

  曹操可不一样,曹操手下有三个派系,一种是称王,一种是以后再称王,一种是坚决不许曹操称王的。

  和刘备一样,前两种只需要花费点时间就能安抚下来,第三种却让曹操头疼了。毫无疑问,反对曹操称王的都是汉室的死忠分子,无论到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会坚持心中的信仰,至死不渝。

  不管这种人做出的决定是对是错,但对他们的执念,你是不得不佩服的。

  曹操很想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在曹操的眼中,这些人纯属添乱,让献帝亲政有什么好处?那个小屁孩儿有什么能耐。

  可令曹操为难的是,荀彧、荀文若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换做是别人,曹操一定毫不犹豫的除掉他,杀掉一个死忠派是很麻烦,很容易引起非议,甚至引发一场“清君侧”的举动,但曹操真不在乎,这么多年下来,曹操已经暗地里收拾了不少人。

  但是荀家的影响力太大了,曹操真的不敢轻举妄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