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王三麻子急忙睁开眼睛,向官道看去,这年头能骑马的除了大头兵,可都是贵人。不说别人,就是县令的儿子,都没资格买一匹好马呢!王三麻子很清楚的记得,就是去年,因为私自购买战马,县令的儿子就被一个叫武安国的将军狠狠的抽了一顿皮鞭。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真是一件好事,自从被武安国将军揍了一顿,县令的儿子老实多了呢,也不敢随便调戏大姑娘、小媳妇了。

  不过王三麻子只听到马蹄声,并没有见到骑士,等了好一会儿,王三麻子终于在官道上见到三个人影,两人前行、一人随后,而这三个人朝这个方向看了一眼,就奔着王三麻子的麦田而来了。

  “也不怕脏了你们的靴子!”王三麻子暗地里笑了一声,这情景他也见过几次了,都是赵王派出来调查民生的,不过这些人很少让泥土弄脏他们的靴子,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官道之上、把自己招呼过去询问而已,不过这些人问的却很仔细,还有随从在旁边做记录。

  有几次王三麻子也很好奇,伸长脖子也没看清人家写的是什么,当然了,看清了他也不认识字。

  这一次也不例外,虽然听不到说什么,但王三麻子也能看得出来,有一个人想过来看看,其余两个人摇头阻拦,指了指脚下,意思很明显。

  但到了最后,三个人还是下了官道,来到麦田之中。

  为首之人看上去三十上下,长得一表人才,顾盼生威,王三麻子到不知道顾盼生威这个词,不过王三麻子能感觉出来,这个人比县令威风多了。

  第二个人是个俊俏女人……别看她女扮男装,但也是女人,王三麻子一眼就看出来了,哪有男人皮肤这么白嫩的?不过他也没敢多看,这种女人多看几眼没准儿都能惹出祸端来,最后那个人王三麻子都没细看,远远的站在一边,一看就是个随从。

  “老人家好(五十岁在古代已经算是老人了)!”为首之人倒很有礼貌,抱拳说道。

  王三麻子急忙回礼说道:“客人好,不知道几位有什么事吗?”

  为首之人笑道:“也没什么事,路过此地,看你种的庄稼不错,下来看看而已。”说着话,这人看看了地下,竟然和王三麻子面对面的蹲了下来。

  这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姿势,却让王三麻子感觉到这个贵人很平易近人。

  贵人接着说道:“老人家,不知道这几年收成如何啊,生活可否过得去?”

  王三麻子苦笑道:“头几年还可以,虽然税赋很重,但还能勉强填饱肚子,不过去年老天不长眼啊,都没什么收成,不少人饿死了呢。”

  贵人也跟着苦笑一声,叹了口气,说道:“哎,有什么办法呢,连年征战,税负不重,哪有钱粮打仗呢。”

  王三麻子附和道:“这一打仗,老百姓就要遭殃啊!也不知道这乱世是么时候是个头,老百姓都要挺不住了。”

  听到这里,那女扮男装之人忽然一笑,捏着嗓子说道:“这还不是怪那个赵王,穷兵黩武的,不是和曹操打仗,就是和打仗,他最该死了!”

  这话吓得王三麻子差点没落荒而逃,李重的治地虽然言论很开放,也让老百姓随意谈论朝政,但还真没敢明目张胆的诽谤李重这个大魔王。

  不过王三麻子很快就定下心来回想一下,这些年还真没有因为大嘴巴被治罪的,至于说皇帝,也就是赵王的坏话,那是你们俩说的,老汉我可没说。

  为了不引火烧身,王三麻子还是决定给赵王说几句好话,慢吞吞的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吧,赵王确实年年打仗,不过我们老百姓还是觉得没啥错的,就算赵王不打别人,别人也会打赵王的,这些年老汉早就看透了。”

  顿了顿,王三麻子接着说道:“总体来说,还是打别人的好,最起码我们还能安心种地,虽然税赋重了点,就是不知道这仗要打多少年啊。”

  贵人和女扮男装之人对视了一眼,笑道:“今年能好一点,税赋只有往年的一半。”

  “真的?你没骗我?”王三麻子顿时睁大眼睛问道。

  求求红票,订阅啥的,一个星期红票都不过百,郁闷啊!

  第三百八十一章李重的文治武功

  贵人笑道:“我说税赋收一半就一半,那就肯定收一半,谁要是敢多收税赋,你就去官府告他,一准赢的。”

  王三麻子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今年税负减半,不可能吧?”

  贵人笑道:“有什么不可能的,我有内部消息……”说到这里,贵人压低声音,眨眨眼睛说道:“今年不打仗的……”

  “哈哈哈……”听到今年不打仗了,王三麻子发出憨厚的笑容,脸上的褶子都挤在一起,变得更深了,就像田地里的沟渠一样。

  笑了几声,王三麻子抓起地上的野兔,说道:“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多谢这位先生相告,看到没有,今天小老儿运气好,捡了一只肥兔子,几位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到我家吃口饭吧,管饱!”

  说到这里,王三麻子好像想起了什么,脸色涨红,期期艾艾的说道:“家里的碗筷……还算干净的。”

  那贵人爽朗的一笑,说道:“不干净也没关系的,俗话说得好,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天天听砖家叫兽的,还不得饿死。”

  “还有这道理?砖家叫兽有事什么东西?”旁边的女子听得两眼翻白,实在是有些无语,不用说,能说出这么先进话语的,在这个汉末,除了李重没有第二个人了,李重身边的女人自然就是孙尚香了。

  不多时,李重跟着王三麻子来到家中,叫随从将野兔拿出去剥皮剔骨,自己和王三麻子聊起家常来。临到傍晚时分,王三麻子的老婆抱着儿子回到家中,看到这标准的老夫少妻形象,李重忍不住咋了咂嘴。

  不过李重也知道,现在连年征战,人丁锐减,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别说王三麻子娶一个小媳妇了,就是娶三五个媳妇都正常。古代可不比现代,女人很难单独生存下去的,这也是男尊女卑的由来。

  很久没有吃过普通饭菜了,李重倒是吃的不亦说乎,可孙尚香自幼锦衣玉食,真吃不下这粗茶淡饭,浅尝了几口,就放下筷子。

  王三麻子的小媳妇刚想让让,就被王三麻子狠狠剜了一眼,吓得噤若寒蝉,立即闭上嘴巴。

  等到李重等人走后,王三麻子的俊俏媳妇这才问道:“当家的,刚才那些人是谁啊,你怎么不让我给人家添饭,家里粮食虽然不多,但人家也留了些钱粮呀。”

  王三麻子抹了一把额头,开开窗户看了一眼,这才低声道:“傻娘们,刚才那人十有八九就是赵王。”

  “你怎么知道?”俊俏媳妇奇怪的问道:“那么大的人物能到咱们家来,还吃得还挺香的。”

  王三麻子狡黠的一笑,说道:“基本上就是了,除了赵王自己,谁敢确定今年不打仗了,谁敢向他那么瞎咧咧,说完这个大人说那个大人,找死啊!你这傻娘们,还给人家盛饭,人家能吃下你那猪食吗?”

  “那赵王为什么吃的下去?”王三麻子的俊俏媳妇奇怪地问道。

  王三麻子眨眨眼睛,慢慢说道:“这个啊,我还真知道,咱们的赵王除了祖宗显赫一点,其实也是平民出身,什么苦没吃过……”王三麻子这边给老婆滔滔不绝的讲李重南征北战的故事,而李重这边也打道回府了。

  这次李重出来就是微服私访的,李重虽然没有当皇帝的经验,但也知道,永远不要小看各级官员捂盖子的能力,这个后世随处可见,想要知道老百姓活的怎么样,除非你亲自去看,不然的话,你永远也看不到最真实的一面。

  一路走来,总体来说,李重治下的官员还算不错,虽然也有欺压百姓的现象,但并不普遍,白白浪费了李重数十张草席。

  草席是干什么的,当然是裹尸体的了,再来次这里可没什么双2规一说。

  除了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李重也没闲着,从祏县回来之后,李重干了许多大事。

  第一,李重把自己熟知的神话故事联系到一起,编写了一个中国神话故事集,也就是从盘古开天地一直编到封神演义那一块。

  李重绝对不是闲的蛋疼,而是要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信仰和心灵依托,在李重的人编写的书中,最主要体现的是华夏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其余的异族都是劣等民族,女娲造人的残次品。

  没错,李重给老百姓灌输的就是狭隘的大沙文民族主义。

  其次,再来次编写的书中,着重体现的是天庭和十八层地狱,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思想,也就是变相的教育老百姓要做好事,孝敬父母,忠君爱国等等等等。

  对于这件事,李重真的思索了好长时间,但到最后,李重觉得还是有神仙的好。本来李重就是一个穿越人士,对神仙的有无就处在模棱两可中,再者,人是不能没信仰的,党派会变质,会坠落,但神仙不会,神仙是活在人们心中的。

  第二,整顿吏治,李重确实有心推行科举制度,但现在还真没那个条件,不是反对的人多,河北集团的士族并不多,就是相反对也没有效果,关键是这个时代文化普及程度实在是不高,识字的就那几个人,还科什么举啊!

  其实李重手下的士族还真没反对科举制度,在陈宫等人的心里,科举不就读书论策吗?他们先天条件好,藏书丰厚,大多数人都文武双全,如果这样都害怕和泥腿子比考试,那还当个屁士族啊!

  不得不说,汉代的士族还是比较高傲的,或者说信心十足。

  既然科举暂时实施不了,论策正在和众人商议九品中正制这个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已经快拿出一个方案来了。

  第三,书籍推广,李重推广的不是四籍,而是生活百科全是怎么种植庄稼啊,预防疾病、锻炼身体,还有一些治疗发烧感冒等疾病的手段。

  不要小看这样的书籍,在知识口口相传的年代,李重推广这样的书籍简直就是知识大爆炸,对于提高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很有帮助。

  最起码,华佗等人编的药房就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第四,建立学校,李重允许人自由办学,这一举动受到了管宁等大儒的热烈欢迎,但李重也有条件,就是学校不允许打压其余学说,也就是学生爱学什么就学什么,独尊儒术这东西绝对不可以出现,但你要愿意学儒家的学术,李重也不会强加禁止,这时老师和学生的自由。

  第五,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就是修道修桥,疏通河道等等举动,这个工作不是老百姓来做的,而是由军队来完成的,不打仗,也不能让兵卒白吃饭。

  这样做虽然会多消耗一些粮草,但是由于兵卒消耗都是附近州县提供,还不至于做不下去。

  第六,鼓励生育,说实话,李重对于鼓励生育真没什么兴趣,在李重看来,繁衍生息是人类的本能,生几个孩子政府没权干涉。但现在李重也没办法,连年灾荒征战,人口锐减,不生孩子真不行啊。

  不过李重也给出个年限,就是二十年,鼓励生育的政策只维持二十年的时间。

  鼓励生育可以,李重绝对没有计划生育的打算,在李重看来,计划生育完全就是一种反人性无能的表现,什么时候人口数量竟然成了朝廷的负担了。

  这真有点不要脸了,是百姓养活朝廷,而不是朝廷养活百姓好不好,都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提出的人口密度过大一说。

  没有土地,向外扩张就是了,李重真是一点也不在乎。

  老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后世某朝代不是说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吗,解决了温饱问题还用计划生育吗?

  其实李重也算是看出来了,老百姓就不用谁谁来解决温饱问题,自从三皇五帝开始,全世界的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多的,也没说由于饥饿问题,人类就要灭绝了啊!当然了,人口也有减少的时候,那都是天灾人祸,战争什么的。

  可就是号称歌舞升平的天朝,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也一样要死人,所以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解决个屁温饱问题,这个问题老百姓会自己解决的,一旦养活不起孩子了,他们自己就会避孕的。

  这在后世已经得到证明,普通的工薪阶层,你就是让他要三五个孩子,他也不敢要,真心养活不起。

  第七,给百官加点俸禄,这也很正常,当官的也是人,谁不想锦衣玉食,吃香的喝辣的,那点俸禄确实不够。

  不过李重加俸禄的手段有点特别,根据品级来分,九品官员一百亩地,八品二百亩,以此类推。土地在哪里出?塞外异族有都是土地,自己抢就是了,李重只给出了上限而已,当然,这些土地在名义上还是国家的,官员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

  什么?你是文官不敢抢吗,那还不简单,你找武将一起配合啊,他出亲兵你管理,收益对半不就行了。

  这样一来也省的将来天下安定,文人瞧不起武人的现象出现,大家的钱袋子在一起,谁也别小看谁。

  第八,还是别第八了,就这七条就够李重忙活一阵子的了。

  昏庸的李重可没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思,他还想将养一下呢,连年征战谁不累啊!

  第三百八十二章曹操刘备分西蜀

  这几天来李重就一直和周瑜、李儒、程昱处理政事,现在chun耕已经完毕了,他们要快点统计出今年耕地的数量,估算收获的粮食,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就在众人忙的不亦说乎之时,传令的亲兵手持一封书信,飞快的跑进正堂,高声喊道:“主公,太史将军的加急书信,里面有重要军情。”

  李重闻言霍然起身,几步走下高台,一伸手抢下书信,细细看了起来。

  但就算李重看的非常仔细,也忍不住将书信又读了一遍,越看李重的脸sè越差,到了最后,李重简直都乐出声来,随手将书信扔到地上,口中喃喃低语:“刘季玉啊刘季玉,你究竟还能废物到什么地步……废物……不当人子!”

  听到李重破口大骂刘璋,周瑜等人感到十分奇怪,急忙捡起李重扔到地上的书信,几个人未在一起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三个人齐齐苦笑出声,他们终于明白李重为什么痛骂刘璋了,别说痛骂刘璋了,三个人都有把刘璋扯到身前胖揍一顿的心思了。

  原因是刘璋把益州丢了,刘璋丢了益州并不稀奇,李重等人也没奢望刘璋能打过曹cāo,关键是刘璋丢益州丢的太快了,太愚蠢了。

  看一看刘璋到底是怎么丢的益州吧!曹cāo在中原大战中以退为进,让出虎牢陈留,将兵力都集中到益州,围攻成都。

  当时曹cāo手中大约有七万人上下,诈称十五万人马,吓得刘璋魂不附体。

  说句实话,曹cāo这招虚张声势也就能吓唬一下刘璋这个废物而已,他也不想想,曹cāo要是真能调动十五大军,还用得着把虎牢陈留让给李重吗?曹cāo的脑袋又没进水。也不是说曹cāo没实力调动十五万大军,可问题是前年大饥荒,曹cāo也跑不了,粮草物资都跟不上。

  就连占据数州之地的李重也只能凑个十来万军队出征,曹cāo又能好到哪去。可偏偏刘璋就信了,信了你就信了呗,死守成都不就完了,万一曹cāo后方有变撤兵呢?但刘璋不,刘璋居然像刘备求援了。

  这真是前门进狼,后门进虎,愚蠢透顶的举动。

  说实话,刘璋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当时成都城内大约有三万守军,还有严颜、张任这样的大将御敌,曹cāo想要快速的攻破成都绝不可能。

  刘璋可以这么办,先封闭巴郡和荆州的联系,防止刘备西进,这个一点也不难,刘备刚被李重胖揍一顿,根本就没有能力发动战争,只要刘璋不引狼入室,刘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cāo和刘璋相互攻伐。

  第二,四处联络个郡太守,攻打曹cāo的后路。总所周知,益州道路艰险,阡陌纵横,曹cāo的粮草是个大问题。只要各郡太守不yin奉阳违,四处饶袭曹cāo的后路,曹cāo定然焦头烂额,这么做不一定能打败曹cāo,但这么做却有打败曹cāo的希望。

  而且这时各郡太守还是听从刘璋命令的,像高、杨怀、吴兰、雷铜、吴懿等人都对刘璋很是是忠心,还有黄权、王累等一班文士辅佐,结果真不好说。

  但刘璋这个废物偏偏就被吓住了,听信了曹cāo手中有十五万大军这一说,派人向荆州的刘备求援。

  对于刘备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时候别说是刚刚兵败了,就是砸锅卖铁,刘备也不会放过进入益州的机会。

  于是刘备立即调兵遣将,带着李严、陈到等人前往巴郡。和另一个历史不一样,这次刘备没有了庞统、魏延、黄忠实力削减了许多,但这次刘备的胃口也小了许多,刘备的胃口仅仅是为了巴郡而已。

  所以刘备到了江州,立即就不往前走了,借口自然一大堆,什么粮草不济啊,兵卒疲惫啊,反正我就是不去了曹cāo2死磕,能占据一个巴郡我就满足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