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203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在杀人放火之后,兵卒又找到另外一个发泄渠道,那就是强2奸,眨眼之间,芜湖的妇女就陷入更加悲惨的地步。

  一个时辰之后,眼神呆涩的百姓被驱赶出芜湖,留下一座满目疮痍,烟火缭绕,遍地死尸的城池。

  百姓的体力自然是赶不上兵卒的,更何况芜湖的百姓刚遭受过惨无人道的摧残,哪还有力气行军,体力稍差的老弱妇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刘辟和垄都见状,当即就开始杀鸡儆猴,用血淋淋的屠刀逼迫百姓行军。

  凄风枯草,老树枯鸦,如果不是夕阳半露,给天地之间带来一抹光亮,芜湖之外的官道就跟黄泉路没什么两样了,无头的尸体,滚落的人头随处可见。而一手造成这幕惨状的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耳贼刘备。

  这并不是抹黑刘备,在历史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曹操一统北方,南下新野,刘备战败之后就曾经干过携裹百姓之事。当然,刘备具体携裹了多少百姓,还不得而知。

  什么怕曹操屠戮百姓,纯属胡编乱造,在历史上确实有屠城的现象,但这都是军民齐心,誓死不降,敌军破城之后的发泄举动。

  刘备当年根本就打不过曹操,实力相差悬殊,也就谈不上誓死抵抗了,无论是曹操,还是夏侯惇根本就没必要往自己身上扣屎盆子。

  再者史书上明确记载了,曹操追兵到的时候,刘备就抛弃妻子先跑了,这才有后来的赵子龙单骑救主一事。当然了,赵大大也不是神仙,什么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纯属扯淡,但事情肯定是有的。

  想想看,刘备连老婆儿子都不要了,还能一路保护百姓吗?别说是刘备了,就是圣人也做不到这一点吧!

  什么百姓誓死相随更是胡编乱造了,自古以来,除了实在活不下去的,中国人就没有背井离乡的爱好。就是现在也一样,什么城市化啊,农民进城当农民工,那全是被逼的。农民吃饱了撑的啊,把老婆扔在家里,自己上工地睡大铺去,一年回一次家。

  两地分居真要是那么爽,那官员为啥一调动就连家属都安排工作呢?当然了,特殊情况例外。

  可想而知,当年新野的百姓就是刘备的炮灰。

  还别说,刘备这一手绝户计还真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到和王平二人正心惊胆颤的和李重对峙,忽然发现芜湖城内升起大火,急忙派兵卒前去查看。而李重也是一样,也立即派出斥候。

  得知芜湖的惨状,陈到和王平二人心中疑惑,急忙带着兵卒撤退,一路急行军,追赶刘备去了。而李重也顾不上追杀陈到和王平,生怕二人回头作战,耽误时间,跟着刘备的逃兵来到芜湖。

  第四百三十三章怒火滔天势掩城

  等到李重进入芜湖的时候,已经是月上枝头的时候了,即使是在江南,十月的夜晚也寒风萧瑟,水现冰碴。om

  李重在街道上策马而行,一眼望去,道路两边尽是惨死的百姓,鲜血将土地染成红褐色,即使是烟火,也掩盖不住那浓浓的血腥味儿,李重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传我军令,全军在芜湖过夜,搜救百姓,发放衣物粮食。”

  永远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慧,在战争时期,百姓知道怎么做才能活的更长久一些。在芜湖的民房之中,还隐藏着不少幸存的百姓。刘辟和垄都时间紧迫,不可能做到挨家挨户搜查的,更何况到了后期,兵卒的心思都放在发泄兽欲上了,搜查的很不仔细。“,

  像什灶台、水井、房梁都隐藏着不少百姓,只不过这些百姓都被吓破了胆,见到李重的军队入城,也不敢出来罢了。

  谁知道李重是不是像刘备一样舍不得丢弃百姓呢?

  当然了,隐藏的再好,也有被找到的时候,到了第二天中午,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被搜寻出来,聚拢在府衙之前。这些百姓聚拢在一起,瑟瑟发抖,眼中近视惊恐之色,不少人都在偷偷的哽咽着。“”看

  李重仔细统计一下,眼前只有七八千百姓了,也就是说,刘备最少残杀带走了两万多百姓。

  看着瑟瑟发抖的百姓,李重高声喝道:“各位乡亲父老,你们不要怕,我李重不是刘备,不会驱赶你们出城,也不会抢夺你们的粮食,更不会放任兵卒奸2淫妇女,谁敢违抗军令,立斩不饶!”

  幸存的百姓顿时松了一口气,眼中也闪过一丝生气,不是李重人品多好,一呼百应,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在幸存的百姓眼里,李重实在是犯不上欺骗他们,想杀人的话,早就杀了,用不着这么麻烦的。

  看到百姓的情绪稳定下来,李重接着说道:“现在我要重新整理户籍,所以你们现在就回到家中,最好不要出门,免得分发粮食的时候拉下那你们。房屋被烧毁的也不用怕,可以先到军营歇息,也有粮食发放。”

  李重一席话下来,百姓顿时高声欢呼起来,不用死了,还发粮食充饥,现在在他们眼里,李重简直就是救世主一样的人物,最好的主公,没有之一。于是立即有人高呼起来:“主公万岁……主公万岁……”

  有领头的,就有盲从的,就连高兴不起来的百姓也跟着高呼起来,不喊不行啊,万一李重生气了,不给发粮食了怎么办?

  转眼之间,芜湖城内就响起震天的万岁声。其实李重这么做完全就跟收买人心没什么两样,当然要说是体恤百姓也可以,刘备破罐子破摔,放弃芜湖了,李重可不能这么干,以后芜湖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好好治理一下,有好处、没坏处的。

  双手下压,示意百姓安静下来,李重接着说道:“还有不少的百姓被刘备带走了,里面也许有你们的兄弟姐妹,不过你们放心,我会尽力的解救他们……至于死去的乡亲父老,我也会好好安葬他们!”

  说到这里,李重还假惺惺的抹了几滴眼泪。

  不过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一些,像李重这样卑鄙无耻的人并不多,百姓之中立即就有人站高声喊道:“主公,我们能帮忙吗?”

  见到人心可用,李重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老百姓就是好糊龙,其实这场战祸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重,如果不是李重出兵石城,芜湖的百姓还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但李重也没有办法,除非他眼睁睁看着华夏四分五裂,不然的话,这场仗时一定要打的。这就跟后来的内战一样,也别怨谁先打响第一枪,无论是大光头,还是太祖,都抱着祖国一同的心思。

  其实芜湖的百姓也清楚这一点,李重不打刘备,刘备也要打李重的,头几年,刘备还不是一样把孙策打跑了。

  芜湖百姓没想到的是刘备做得这么绝,战败之时,居然拿他们做炮灰。

  安顿芜湖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统计人口,扑灭余火,发放粮食,发放御寒衣物,一阵忙活下来,一天就过去了。到了第二天,李重才脱出身来追杀刘备,不过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就是粮草问题。

  在战争时期。军队的粮草消耗大约是和平时期的三倍左右,追击战的粮草消耗甚至要更悬殊一些,也就是说为了芜湖幸存的供养七八千百姓,李重追击刘备的骑兵就要减少一千多人。

  一千人看似对李重的实力没什么影响,但架不住前方还有十来个县城呢,照这样打下去,李重就不用追击刘备,直接救济灾民就可以了。

  刘备沿着大江逃亡,过了芜湖,就是春谷县了。刘备一不做、二不休,把春谷县的百姓也携裹到军中,直奔泾县逃去。

  还没到泾县,魏延的一千骑兵就追到。现在刘备的军队已经拉长到十余里,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步履蹒跚的百姓。

  魏延看的两眼发直,想要追杀刘备简单,但想要不伤及百姓就难了,战马一旦奔驰起来,撞到人非死即伤。魏延实在是不想伤及百姓,可魏延也不能下马步战,骑兵一旦下了战马,战斗力骤降,在追击刘备,跟送死没什么两样了。

  片刻之后,陈到和王平的军队也到了,两个人手中有连弩兵,魏延也不敢上千看上,眼睁睁的看着陈到和王平越过百姓,消失在视线之中。

  “这仗打的,真憋屈!”魏延怒骂一声,也是无计可施,急忙派人给李重送信,询问如何处置。

  李重过了芜湖,来到春谷县,入眼的同样是一片狼藉,烽烟处处,遍地死尸。这次李重也不淡定了,怒火冲天,对刘备破口大骂,言语之恶毒,用词之新颖,听得兵卒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刘备临走的时候带走存粮,这个说得过去,就算携裹百姓,也只能说刘备做事不择手段。就算厚着脸皮说舍不得治下的百姓,那也能强词夺理。

  但是,刘备放任兵卒残杀百姓就说不过去了,第一次你可以说没注意,但第二次呢,连老百姓活命的粮食都抢,算什么仁义君主。

  叹了口气,李重下了决定:看看再说,不能打就不打了,反正也没打算置刘备于死地,莫不如好好救援百姓,给江南留下一分元气。

  于是李重再次留下一千兵卒驻守春谷县,又派人到秣陵送信,让秣陵的守将向前线运送粮草衣物等等。

  同时,李重也没忘了给魏延下达这样一道军令:继续追杀刘备,但不用考虑杀敌,也不许伤及百姓,换句话说,魏延的主要任务就是尽量解救被刘备携裹的百姓。还有就是,绝对不接受刘备兵卒的投降,见到一个杀一个,无论是兵卒是将领,全部斩首示众,给百姓报仇雪恨。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垄都,垄都和刘辟回到军中,立即带着五百兵卒到处驱赶百姓,加快行军速度。

  但百姓越来越多,刘备的军队也就前后脱节了,混乱之中,刘辟正好遇到解救百姓的魏延。双方一通混战,魏延的骑兵大发神威,顷刻之间就杀散了垄都的兵卒,魏延也在亲兵的帮助下生擒了垄都。

  必须要说明的是,魏延并没有严格按照李重的军令行事,李重的军令是不许伤及百姓,但真要按着李重的说法打,魏延的骑兵也会有不少伤亡。于是魏延根本就没顾及少数百姓,直接就派兵冲杀,击溃了垄都的步兵。

  当然了,黑锅自然由垄都来背了,魏延的借口多了去了。

  风水轮流转,魏延叫人把垄都绑到路边的树上,还没等魏延动手,无数百姓就冲来上来,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疼的垄都惨叫连连,转眼之间,怒气满胸的百姓就将垄都送下十八层地狱。

  刘备一路逃亡,一直到了柴桑,才和逆流而上的诸葛亮等人汇合。刘备这一路行军接近千里,兵卒倒没损失多少,不过百姓就惨了,刘备一路烧杀抢掠,差一点没把富庶的江南变成千里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李重跟在刘备身后,擦屁股擦得不亦说乎,再也没能力追杀刘备,收复了鄂县,与文聘南北呼应之后,就止步不前,调兵遣将,直奔襄阳去了。

  同时,刘备用十万百姓的枯骨铺平了逃亡路线,也带着近两万兵卒渡过大江,前去支援荆州的关羽。

  …………

  将时间回溯到十一月,也就是刘备困苦逃亡之时,江陵城下,积雪深可及膝,就在漫天的鹅毛大雪之中,两员大将杀得难解难分,兵刃撞击之声震耳欲聋,响彻旷野。

  关羽手持钢刀,纵马奔驰,夏侯惇舞动钢矛,怒喝连连。上百回合之后,积雪渐深,二人相互怒视一眼,各自收兵而回。

  又是一场大战下来,夏侯惇气喘吁吁的回到营中,刚来到帅帐外面,还没等下马,就见到法孝直双手拢在胸前,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

  不等法孝直说话,夏侯惇就气急败坏的叫道:“今日不算,今日风雪过大,迷了眼睛,待明日夏侯惇战不下关羽,再依孝直之计!”

  ♂♂

  第四百三十四章关羽刀刺夏侯惇

  清晨,纷纷扬扬的大雪终于停歇下来,江陵城外一片素白,积雪反射着阳光,在雪面上镀上一层朦朦胧胧的光芒,在加上积雪中巍峨耸立的江陵城,飘渺虚幻加上古朴典雅,看上去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然而就在这人间仙境之中,却有人干着焚琴煮鹤的勾当,上百名兵卒聚拢在一起,用树枝清扫着积雪。

  片刻之后,兵卒就请扫出方圆数百米的一块空地。

  临近午时,两队人马出现在空地两侧,苍茫白雪,铁甲红旗,一股比寒风还要凛冽的肃杀之气回荡在天地之间,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夏侯惇一马当先跃入沙场,高声喝道:“关羽匹夫,速速前来受死。”

  另一侧的帅旗之下,关羽也提起钢刀,策马上前。

  关羽身形一动,马良就皱眉道:“君侯,马良总觉得没有必要和夏侯惇作此意气之争,如今冯雪满天,道路难行,不出数月,夏侯惇就得撤兵而回,所以……马良觉得,还是稳守江陵为妙!”

  关羽摇头道:“季常此言差矣,你也只徐晃徐公明正在前来支援夏侯惇,一旦二人合兵一处,就算江陵无碍,但二人分兵前去采石矶怎么办?”

  说到这里,关羽眯起眼睛,斩钉截铁的说道:“所以关某一定要击败夏侯惇,让主公后路无忧。”

  马良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但有些话,马良是没办法说出来的,马良最担心的是关羽出现什么闪失,关羽是虎狼之将,但夏侯惇也是天下闻名的猛将,并不比关羽差多少,万一关羽……江陵城就危险了。

  好像猜到了马良的想法,关羽接着说道:“季常,就算冒险,我也要试一试的,如今主公战败,我们想要挡住李子悔的河北铁骑,退守长临湘,占据江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但就算这样,我们也要面临襄阳和夷陵的两面夹击,我问你,我们有几分希望守得住江陵?”

  马良默然不语,关羽说的确实是实情,不反攻襄阳,就等于给李重在荆州留下一个坚固的据点。

  而曹操也绝对不会甘心让李重独享荆州,猛攻江陵已经是必然的了,徐晃的来源已经证明,北宫伯玉的战乱已经被平息下来。夏侯惇之时先前部队罢了,不出两年,曹操就会率领大军南下,再加上襄阳的李重,刘备根本守不住江陵。

  如果关羽能击退夏侯惇,反攻襄阳,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不能说扭转局势,但还能取得一线生机的。

  “君侯一定要多加小心!”想到这里,马良也只能叹息一声,暗祝关羽好运了。

  关羽哈哈一笑,高声道:“季常放心,夏侯惇小儿岂是关某的对手,前几日之时关羽怕伤势复发,未敢出尽全力而已,今日关羽定然斩夏侯惇于马下。”

  就在关羽和马良的说话之间,夏侯惇已经围着沙场不耐烦的转了一圈,高声喝道:“关羽小儿,你是不是怕了,怕了的话就快点滚回江陵,战场不是你这种你娘们儿来的地方,哈哈哈……”

  不得不说,夏侯惇的嘲讽技能已经练到顶级了,一句话就把关羽气得须发皆张,眼中杀机爆闪,策马直扑夏侯惇。

  马蹄翻飞,溅起积雪,久久不落,翻滚在关羽的马后,就像一条雪龙一样。眨眼之间关羽就冲出上百步,手中的钢刀化作一线光芒,刺向夏侯惇的胸口。

  不得不说,要说到气势的运用,关羽堪称三国时期最厉害的高手,特别是拼命的技巧,关羽要比吕布还强一些。关羽化刀为枪,声势势若奔雷,却刺得悄无声息,给人一种阴阳倒转,快慢由心的感觉。

  夏侯惇也被关羽这一刀杀的措不及防,只能勉强将钢枪横在胸前,抵挡一下,顶在关羽的刀背的分叉上。只觉得一股汹涌的力道涌来,两臂竟然稳不住刀杆,如此同时夏侯惇的战马也被冲的不住的倒退。

  关羽并没有说大话,刚才与马良所说的话半真半假,由于担心伤势复发,头几次和夏侯惇交战,关羽一直都没有动用全力,而这一次,关羽已经孤注一掷了,俨然要赌上性命秒杀了夏侯惇。

  两匹战马一退一进,噗地一声,关羽的刀尖挤推钢枪,刺进夏侯惇的胸口。

  “哼……”关羽眼神一冷,这要一鼓作气刺死夏侯惇,忽然觉得肩膀一疼,手中的钢刀一下子缓了几分,被夏侯惇抓住机会,一下子荡开钢刀。

  夏侯惇躲过一劫,看也不看胸口的伤势,更不管关羽为何忽然气力不加,抡起钢枪就奔着关羽砸了下去。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气劲横飞,夏侯惇独目圆睁,死死的握住钢枪,向下猛压,脖颈之处青筋暴起,蜿蜒蠕动,如同一条条小蛇盘绕在脖颈上一样,显然已经将全身的力气都用了出来。

  关羽的脸上也血红欲滴,紧咬牙关,拼命擎住刀杆,向上顶去。

  二人只僵持了短短的一瞬间,夏侯惇的胸前忽然喷出一股鲜血,手上势若千斤的钢枪一下子变得软塌塌的,没有一丝力气。

  关羽一愣,夏侯惇抽身就走。

  就在关羽愣神的一瞬间,夏侯惇已经转过马头,朝着本方的军阵奔驰而去了。

  关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催动战马,就要追杀夏侯惇。可关羽刚一动身,却又停了下来,拨转马头,收兵回转江陵了。两军的兵卒也看出事情不对,匆匆收卷军旗战鼓,各自回营了。

  …………

  夏侯惇的大营之中,炭炉熊熊,烤的军帐之中炙热如夏。夏侯惇踞坐在帅椅之上,赤2裸着上身,身上肌肉筋突,汗珠滚动。在夏侯惇的胸口上,缠着厚厚一层白布,但就算这样,一抹赤红的血迹依然在白布上渗透出来。

  随军郎中一边给夏侯惇熬药,一边说道:“将军一定要加以小心,关羽的刀尖已经伤及肺腑,不可随便移动,呼吸之时也要小心,万万不可牵动伤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2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3/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