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210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陈应见到鲍龙如此回答,心中十分宽慰,说道:“此言正合我意,不过兄弟别忘了,一旦城破,徐晃的大军必然蜂拥而入,马超也可能趁火打劫,你我兄弟有把握在乱军之中保住一条性命吗?”

  鲍龙闻言皱了皱眉,握拳道:“只要你我兄弟齐心,杀出一条血路,不难吧。”

  陈应摇了摇头,慢慢说道:“就算你我能杀出重围,可那些同乡怎么办,弃之不顾吗?如此一来,你我又和禽兽何异。”

  鲍龙哼了一声,急声道:“大兄别说废话了,你有办法说来便是。”

  陈应笑了笑,说道:“你我兄弟本是猎户出身,可没得到朝廷一丝好处,想要我们为大汉皇朝拼命,痴心妄想。所以,你我兄弟莫不如另寻一名主事之,不但能保全身家性命,还能为父老乡亲寻得一线生机。”

  第四百五十一章金戈铁马入梦来

  陈应这话说的一点错都没有,爱国是必须的,但前提条件是国家也爱你,哪有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道理呢。..

  百姓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结果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这样的国家真么必须热爱的道理,归根结底,国家也是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再过分一点,国家视百姓为草芥,草菅人命,强占民财,恶不作,百姓都有推翻国家zhèngfu的打算了,还谈什么爱国。

  就像满清末年,辫子军和洋人打仗的时候,百姓甚至都有为洋人叫好的,道理就是国家zhèngfu不得人心。

  当然,也有一些人耻之尤,整天讲什么奉献啊,爱国啊,民族大义啊!可你让他们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支援国家建设,那比杀了他们都难受,这帮蛀虫认可把钱财转移到国外,也不会用度在百姓身上。

  毫疑问,陈应和鲍龙就属于草根崛起哪一类型的,他们对大汉朝廷的态度是可不可,只要不牵扯民族大义,背叛汉朝对他们真没什么心理压力。

  所以鲍龙只是愣了一下,就问道:“陈应兄弟,按你说的意识是抛弃刘备,再则明主了是吧,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只不过曹孟德和李子悔,咱们兄弟要选哪一个呢?”

  陈应笑了笑,说道:“我也拿不准主意,这不是找兄弟你来参详吗?不知道你有什么好注意没有?”

  鲍龙一翻白眼,拍着脑门说道:“陈应兄弟,你觉得我这个大老粗能拿出什么好主意来,兄””弟你自己决定就好了,反正我觉得投降曹孟德和投降李子悔没什么区别,咱们兄弟这武艺,在哪也能混个副将当当。”

  陈应噗嗤一笑,没好气的说道:“你是大老粗,难道我就认识几个字了。”

  鲍龙一想也是,自己不认识几个字,陈应也好不到哪去,顶多是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全罢了。

  不过粗人也有粗人的办法,鲍龙眼珠一转,就想出个办法来,得意地笑道:“陈应兄弟,我有办法了,说起来这江陵城中聪明人遍地都是,咱们看得出来关云长不是徐晃和赵云的对手,别人也看得出来,看别人怎么做就是了。”

  鲍龙这话绝对不是污蔑,就在两个人密谋的同时,刑道荣冯习等人也没闲着,四处拜访至交好友,打着小算盘。

  陈应一拍大腿,高升叫道:“还是兄弟你聪明啊,咱们随大流就行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哈哈哈……”

  随大流确实是最简单的道理,附和中庸之道,不过现在鲍龙已经进入到运筹帷幄的状态了,竟然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意见:“陈应兄弟,咱们不随大流,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物以……稀为贵,我的意见是投降曹孟德的少,咱们就投降曹孟德,投降李子悔的少,咱们就投降李子悔。”

  陈应想了半天,终于明白鲍龙的意思了,当即叫道:“就依兄弟的意思,我还一直以为比拟聪明一点呢,看来鲍龙兄弟你才是……深藏不露啊!哈哈哈……”

  ..””智力爆棚的鲍龙此时也觉得自己要比陈应聪明一点,也跟着大笑起来。

  …………

  残破的城池渐渐远去,狂风骤雨之中,数兵卒在泥泞的官道上跋涉着,稀稀拉拉的,延绵数里之远。军旗铠甲上面沾满了泥土,根本就看不清颜sè。

  画面一闪,一只残败的军队驻扎在一座不到百丈高的小山之上,在迷蒙的炊烟之中,山上的兵卒都跌坐在地上,有气力的抱着兵刃,两眼神。行军的铁锅热气翻腾,里面却只有草根树皮翻翻滚滚,连一粒粮食都见不到。

  在山下,漆黑的军旗翻滚奔流,将小山围的水泄不通,军旗之下,是数不清的军帐。而在军帐后面,是奔流不息的江水,江水打着旋涡,带着隆隆的咆哮声,直奔东方而去。

  大江对岸,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城,城墙上面树立着几面赤红sè的军旗,军旗被江风吹动,有气力的抖动几下,随即耷拉下来。

  咚咚咚……战鼓之声响起,山上的兵卒艰难的爬起来,列成阵势,在一杆军旗的带领之下,向山下冲去。

  军帐之中的兵卒不甘示弱,蜂拥而出,嚎叫着迎了上去。

  两只军队绞杀在一起,刹那间就泛起数血光,兵卒相互砍杀,厮打,在地上翻滚挣扎,出野兽一样的嚎叫声。

  一名兵卒手中已经没有兵刃了,却依然没有逃跑的意思,猛地一纵身,将对面的敌人扑倒在地,张口就咬在敌人的喉咙上,疯狂的撕扯着,滚烫的鲜血一下子喷涌出来,带着浓郁的腥气,淌近兵卒的嘴里。

  还没等兵卒尝出来敌人鲜血的味道,一只沉重的马蹄就践踏在兵卒的后背上,兵卒噗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艰难的翻过身来,入眼的却是数自上而下的铁蹄,天空都被战马庞大的身躯遮掩起来……

  一队骑兵呼啸而过,只留下泥浆一样的尸体。

  呜呜呜……低沉号角之声回荡在江畔,低沉而又凄厉,像是在为灵魂指引方向一样,听的人唏嘘不已。

  山丘之上已经空一人,只剩残破铠甲,飘飞的炭灰,就连竖立的军旗也像不堪重荷一样,轰的一声倒在地上。

  关羽豁然间惊醒过来,坐在床头剧烈的喘息着,刚才的梦境给关羽带来一股很不详的预感,仿佛失败的军队就像自己带领的一样。可关羽论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双方的军旗上到底写的是什么?梦境中的画面既清晰,又朦胧。

  喝了一口凉水,关羽抛去脑中的杂念,渐渐振奋起来。

  外面梆梆的锣声响起,已经是五时分了,关羽招呼亲兵进来,披上铠甲,来到城头之上。

  虽然是五十分,但天sè并不明亮,江陵城上乌云密布,风声呼啸,俨然是暴雨即来的景象。

  还没等关羽披上蓑衣,一道道金蛇就在云层中闪现开来”三国旌旗”,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狂暴的雷声席卷天地,像是要将江陵城震碎一样,顷刻之间,天地间一片苍茫,暴雨如注,通天彻地,雷电肆虐,拷问人心。

  随着暴雨,一个个水洼出现在江陵城外,在闪电的照耀下,散出幽暗的光芒。

  关羽看着倾盆大雨不动声sè,徐晃却抱着臂膀,眉头紧皱。

  没有城池的保护,徐晃的大营几乎侵泡在水中,论是住宿,还是引火烧饭,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煌煌天威之下,攻城完全是个笑话,徐晃心里已将有撤兵的打算了。江陵附近地势太低,论如何,徐晃也要重找个安营之地。看着自己费尽心血,消耗数物资修建的大营,徐晃心中懊恼不已。

  放下军帐的门帘,徐晃回到帐中,也不招呼亲兵,自己动手,将一卷卷文书放到高处,省得被积水侵泡。

  徐晃收拾完文书印信,坐了一会,叫道:“来人,召集众将来中军议事。”

  不多时,曹纯司马懿等人6续来到帐中,见礼过后,徐晃叫人拿过汗巾,给众人擦去雨水,这才慢慢说道:“如今暴雨连绵,营中积水颇深,吾yu令寻一高地安营,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曹纯掌管骑兵,当即应道:“将军所言极是,暴雨连绵,我军储备的粮草尽被积水所侵泡,时间一长,定然腐烂,难以支持,必须要另寻高处安营。”

  “嗯……”娱乐秀”还有别的意见吗?”徐晃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张任却抱拳说道:“将军,末将认为不妥,现在虽然暴雨连绵,但如果另寻高处安营也有弊端。第一,江陵附近高地难寻,我军移营的话,必然要远离江陵,必然浪费数人力物力。第二,一旦建的大营距离江陵过远,攻城也会加艰难。”

  张任这话倒也不假,重建一个大营,必然要耗费数人力物力。而且攻城所要行军的路程也大为增加,不说别的,让兵卒扛着云梯跑十里路,兵卒哪还有什么体力攻城了。

  再者军营距离江陵过远,也就失去了对关羽的压迫力。

  曹纯闻言也点了点头,说道:“张任将军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就算中军不动,乐进将军也需要另寻一处安营,现在江水暴涨,十分危险。不过曹纯还是认为……最好还是全军移营为上,谁知道大雨还要下所少天呢?”

  张任冲着曹纯一抱拳,点头道:“张任也赞同曹将军的意见,乐进将军必须要另寻一处安营。不过中军动不动,实在是天意难料,还是阳平候自行决断为上。”

  随着曹纯和张任领头,众将也都纷纷出言,对于乐进需要移营他处,众将是一致赞同的,毕竟大江边上太危险了,不过对于天会不会接着下雨,中军需要不需要另寻他出安营,众将却是意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

  徐晃此时也有些犯难了,张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确实暴雨连绵,但谁知道这雨会不会停,万一自己顶着暴雨撤军,天忽然一下晴了,再想回到原地也不是那么容易,关羽也不傻,肯定会趁着自己撤军,一把火烧了原来的大营。

  就在徐晃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司马懿忽然上前说道:“将军,下官认为,中军大营需移动,不光中军不用动,乐进将军的大营也不用移动。”

  第四百五十二章司马懿水淹江陵

  全军移动大营自然费时费力,还容易被关羽找到可乘之机,所以司马懿提出不用移动大营之后,徐晃等人全都精神一震,等着司马懿说出自己的计划来。

  司马懿也不吊人胃口,简洁明了的说道:“我的意见就是……水淹江陵!”

  “水淹江陵!”徐晃闻言先是面露喜色,旋即又感叹一声,慢慢沉思起来。不光是徐晃,帐中众将也跟着沉寂下来,暗暗计算得失。

  司马懿提出水淹江陵,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确实可行的计策。水淹之计无外乎地势水源两个条件,水源很简单,大江就在江陵南部,引水即可,地势也绝无问题,江陵地势低洼,水流自然会汇聚到此。

  但水攻也有缺点,那就是流量不好掌握,而且水淹江陵,必定要波及到周围的村民,攻不下江陵还好,一旦攻下江陵,附近的村民也都是曹操的子民了。

  水淹自己的子民,是一件失去人心的举动。

  片刻之后,徐晃等人就将得失一一列举出来,徐晃暗自计算了一下,刚要说话,却见到司马懿含笑而立,心中一动,问道:“司马贤侄……既然你能提出水淹江陵的计策来,那一定对其中得失早有判断吧!”

  司马懿笑道:“回禀阳平候,司马懿确实有些拙见。”

  徐晃点头道:“速速讲来。”

  司马懿轻咳一声,等众人安静下来,这才朗声说道:“各位将军,司马懿斗胆提出水淹江陵一计,并非是要考虑如何攻克江陵,也不是考虑如何避过大雨。就算如今大雨连绵,我想众位将军也有信心攻克江陵的。”

  先给众将扣了一定大帽子,司马懿这才转入正题,说道:“其实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并不是民心,这不是司马懿草菅人命,别忘了,当阳还有赵云和马超虎视眈眈呢,各位将军不会认为赵云和马超对我们没有威胁吧?”

  司马懿话音一落,众将心中顿时一沉,谁也不敢小看赵云和马超的组合,营中众将没少和赵云马超交手,知道这是两个多么难缠的滚刀肉。现在李重如此强势,说赵云和马超不准备插手江陵的局势,众人没一个相信的。

  见到众将纷纷点头,司马懿笑道:“我们水淹江陵,制造小船攻城,定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击败关羽,不给赵云和马超插手的机会。”

  “不错!”徐晃兴奋地叫道:“司马贤侄所言甚是,本将一直忧虑怎么防备赵云和马超呢,哈哈……这次可真是高枕无忧了。”

  随着徐晃的笑声,众将也都高声庆贺起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水计一出,关羽就已经必败无疑。

  这可不是徐晃等人小看关羽,水火无情,在关羽没有能力野战的情况下,徐晃想什么时候放水就什么时候放水,江陵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可以这么说,水淹江陵确实算得上百战百胜之计。

  不过司马懿的计策并不那么简单,在司马懿看来,既然要水淹江陵,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还要尽量避免损失战后。

  看看司马懿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司马懿并没有胡乱放水淹城的意思,在实地考察了几天之后,司马懿才确定了一条十余里长的引水路线。

  不是单单的掘开大江江岸,而是开挖一条数丈宽水渠,直接把江水引到江陵。此外这条水渠还要把附近的积水也汇聚起来,有一定的防涝作用。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过对于徐晃来说,还不是难事,攻城哪有不死人的,把人力物力放到开挖沟渠上,其实更划算一些。就连兵卒表现的也很踊跃,挖沟顶多是累点而已,但总比攻城安全得多吧。

  第二,司马懿个刘晔联手设计三个大绞盘,这三个大绞盘分别安装在开挖的沟渠两侧,用来搅动三面木栅栏。

  三面木栅栏大小和沟渠和截面差不多,全是用巨木打造而成,坚固异常。而且在绞盘旁边还对极了无数巨石沙土,只要徐晃一声令下,绞盘就可以栅栏沉到水中,截断江水。这就是司马懿的补救措施,用这三道闸门,不但可以控制水量,还能及时截断江水,防止江水泛滥,荼毒百姓。

  第三,徐晃还建造了无数简陋的小船,用来攻打江陵。

  当然,司马懿的计策很好,但实施起来也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举动,动用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计数,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江陵城中的文臣武将也做出了一系列举动,修建城墙,训练士卒就不用说了,这都是正常现象。不怎么正常的就是有不少人偷偷派出亲兵心腹,和徐晃赵云等人勾结起来。

  不得不说,大多数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虽然李重实力更强悍一些,可由于徐晃离得更近,多数心怀异志的人都选择了投靠徐晃。

  与此同时,身处长沙的刘备也不好受,刘备和周瑜的战事本来是没什么可说的,周瑜就用精妙的指挥,严谨的战术,和强大的后勤力量压制刘备,没有丝毫的冒险举动,一点可乘之机也不留给刘备,打的刘备几乎喘不过气来。

  不过就算这样,刘备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甘宁初步控制了大江下游之后,又给周泰派了三千水军,周泰率领三千水军朔江而上,进入湘水,又沿着湘水进入资水,控制了益阳。

  益阳虽说不是大县,却是临湘和江陵之间的咽喉之处,走陆路的话,必须经过益阳这个地方。所以周泰这三千水军算是捏住了刘备的气管,不但截断了水利,还截断了陆路,让刘备如鲠在喉。

  光是这样还好一些,关键是刘备的斥候得知,马超率领数万大军南下,和徐晃夹击江陵了。这个消息简直让刘备彻底绝望了,刘备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关羽能挡住徐晃和马超的联手打击。

  当然,由于徐晃和赵云的联手封锁,刘备斥候的到的消息并不准确,他并不知道马超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于是刘备只能把所有的家底都拿了出来,拼凑出一只八千人的军队,赶赴益阳,意图打通和江陵之间的联系,同时渡江救援关羽。但这样一来,刘备在临湘的军队就更少了,用岌岌可危来形容临湘,都算是好的了。

  周瑜要是抓不住这种战机,那也就彺称名将了,在得知刘备出兵益阳之后,周瑜立即派魏延带兵五千前去追杀。

  魏延带领五千兵卒都是精锐骑兵,这些骑兵到了江南一直处在修养状态,每日里除了训练,什么事也干不了,早就憋得要发疯了。不管是兵卒,就连战马也都养的膘肥体壮,仅仅一次冲杀,这五千兵卒就冲散了刘备的一万军队。

  其实这也不是刘备的部队战斗力低下,连一个照面都支持不住,实在是双方交战的地形对骑兵太有利了。

  刘备急于救援关羽,行军也难以考虑难么多,更没有选择战场的机会,只能被动的应敌。而在湘水和资水之间,有一大片冲积平原(没实地观察过,纯属猜测),在这片平原上,骑兵简直可以为所欲为。

  一万兵卒,被魏延杀的血流成河,尸骸遍地,几乎全军覆没。

  而周瑜趁着刘备实力受损的机会,立即分兵衡阳(这个地名实在是没看清,有知道的指点一下)和湘南两县,想要把把临湘变成孤城一座。

  对于刘备来说,湘南丢了倒不要紧,衡阳要是丢了问题就大了。衡阳正好处在零陵,长沙,桂阳三郡的交界处。一旦失去了衡阳,刘备也相当于失去了桂阳和零陵两郡的后勤支持,甚至这两个郡都有直接叛变的可能。

  再怎么说,刘备也不可能把心腹将领分派各县驻守的,刘备没那么多心腹武将,不说刘备,就是曹操和李重也没那么多可以绝对信任的将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