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杨任聚集了所有的精气神的一刀,犹如劈在空出,刹那间的气血翻腾,精神恍惚,让杨任在马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僵直时间。

  一道青光闪过,赵云和杨任侧身而过,手中的八尺青釭剑带出一串艳红的血珠,杨任脑袋一歪,翻身落到马下。

  赵云弃枪用剑,一剑抹杀了杨任,头也不回的冲进敌阵。对于这样的两军交错,策马冲阵来说,青釭剑要比钢枪还有顺手一些,最起码,削铁如泥的青釭可以完全忽视铠甲的防御力,杀伤力更大。

  爪黄飞电犹如一道白光,穿梭在杨任的军阵之中,赵云的青釭剑化作一道道寒芒,缭绕在赵云身侧,就像传说中的无形剑气一样,在敌骑身上闪过,衣甲平过,留下一具具血雨纷飞的尸体。

  当然,赵云是没有本事挥出无形剑气的,那只是由于赵云动作过快,叫人看上去产生错觉而已,在三国时期,没人有这样的本事,也许只有左慈这样的神仙人物才可以,赵云还是个人。

  赵云这样全力发挥也是有理由的,对于武将来说,其实混战并不怎么危险,他们身上有精良的铠甲保护,又有亲兵护住身后的空间,借助长兵器的优势,斩杀十几个,几十个敌兵真不成问题。

  特别是到了赵云这个级别的武将,就算没有骑兵护在身后,也能依靠远超常人的感应力,反应速度来杀敌护身。

  但骑兵冲阵真不一样,这样的战场运气因素有很大影响,唯一安全的方式就是先出手,先杀人,没有还手能力的敌人才是最安全的。

  赵云和杨任的交锋极为短暂,在这之后,赵云的二百精骑也冲入阵中,挥舞着手中的钢刀斩杀敌军。

  和张飞的一百零白燕赵骑兵一样,赵云的二百精骑也是自己手把手训练出来的,模板就是当年的白马义从,所有的骑兵都身披铁甲,手持七尺钢刀,背背弯弓,甚至有些人还带着长枪杀敌。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二百精骑,这些人不但能在马上近身搏击,而且还能在马上弯弓射箭,下放到基层,做个什长绰绰有余。更主要的是这些人常年在一起作战,配合的十分默契,进退有度,换位迅速,遇到不成阵势的敌军,以一当十不在话下。

  不过赵云不会把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骑兵当做炮灰使用,作为前锋,他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杀出空挡来,造成敌军的混乱,而不是和敌人拼命。当然,万不得已的时候例外。

  大规模的杀伤行动,是留给身后的大部队来完成的,

  二百骑兵将敌军阵势最为坚固,最为锋利的地方冲破,直接让杨任的军阵再次陷入散乱之中,身后的骑兵山呼海啸的淹没过来,在河畔碾压而过。

  一盏茶的时间,观战的兵卒几乎都要窒息了,他们眼中尽是耀眼的刀光,呼啸的长枪,铁流翻滚一样的马蹄,抛飞的兵刃,斩落的头颅,贸然窜起的血光。

  战场像两道洪流冲击在一起,战马沉重的撞击声,兵刃的爆响,凄厉的喊杀声,让观战的兵卒耳朵都嗡嗡乱响。

  狂风骤雨转眼即逝,河滩上留下两队相背而立的骑兵。

  一方战马低声嘶鸣着,缓缓转过身来,重新蠕动成一道整齐的队伍。

  另一方则只剩下数百散乱的骑兵,他们散落在河滩上,惊恐的望着身边的战友,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回来……马上回来……”王双急的高呼不已。

  其实王双到不是不想救援杨任,实在是时间来不及,王双手下已经没有骑兵了,匆忙组织一支步兵出战去救援杨任,百分之九十要把步兵也搭在里面。没有严密的阵型,没有准备好长枪大盾,步兵是挡不住骑兵冲击的。

  当然,王双不敢出战赵云的骑兵,赵云也同样不敢冲击王双的大营。

  别看赵云来的猖狂,杀的威风八面,其实赵云的骑兵也十分疲惫了。他们提前上岸,昼伏夜行,足足走了上百里路,虽然不是一点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但也十分劳累了,别的不说,就是见到河里漂浮的死尸,进行了一次十余里远的急行军,就已经让战马汗流浃背了。

  此时此刻,王双也终于明白过来了,赵云肯定是提前过河,偷偷摸摸杀过来的,但是知道归知道,王双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别说王双没想到赵云会忽然过河,就算想到了,王双一样没办法防备。

  别忘了,赵云不光可以提前渡河,还可以过了城固县再行渡河,前去偷袭汉中。汉中和城固县那个重要,不言而喻吧,王双就算广撒斥候,也不会派到城固县下游的。

  这不是王双的智力问题,而是实力问题,没有水军,你就不能控制赵云渡河偷袭。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被赵云突袭了一次,王双也有些后怕,他还真没防备赵云渡河偷袭汉中一事。所以王双立即就放弃了固守河滩的想法,收兵回城。

  其实王双不光是不想固守河滩了,王双连城固县都不打算守了,相对比汉中的坚城高墙来说,城固县的防御力太低了,在这里防守,消耗实力实在是不值得。所以王双回到城固县内,立即就组织军队收集粮草,连夜撤回汉中。

  王双撤的如此之快,也有点出乎赵云的意料,所以王双的撤退行动还算顺利,别没有被赵云追击。

  只用了两天时间,王双就沿着官道,一兵未损的撤回汉城,王双不但成功的撤回了汉中,还在俘虏的兵卒口中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就是赵云渡河偷袭一事并不是赵云主创,而是徐庶设计完成的。

  “徐元直!”王双坐在帅府,脸色阴沉不定。

  对于王双来说,徐庶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一个凶猛无敌的赵子龙就够让王双头疼的了,再加上一个善于阴谋诡计的徐庶,威胁程度直线上升。

  就在王双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汉中太守钟繇(王双只是领兵的大将,并不是汉中的一把手)来见!

  第四百七十二章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昏暗的灯光下,钟繇的脸色显得十分诡异,王双看着钟繇一副戒心十足的模样,心里忽然升起一种荒谬的感觉。窗....

  摇摇曳曳的火把照耀在汉中城墙上下,兵卒们倚在城垛上,遥望着远方的官道,所谓的惊弓之鸟就是这种情况,在他们心里,赵云的兵卒就像鬼魅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偷袭本方的城池。

  但是足足过了两天,魏兵也没见到赵云军队的影子!看一看赵云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将时间回溯到一天以前,攻克了城固县,整顿军队,张榜安民之后,赵云立即召集周泰,徐庶,周仓等人商议进军计划,实际上,赵云对于接下来的行动早就有了一些腹稿,如今提出来,只是想看看众人的意见如何。

  眼见到众人聚齐,赵云轻咳一声,说道:“诸位,如今我们功课了城固县,打开了通往汉中的门户,不知道诸位对攻打汉中,有何意见?”

  三国旌旗472

  众人稍微思索了一下,周泰起身答道:“子龙将军,末将认为,想要攻克汉中,必须要先切断汉中与周边各县的联系,使其外无援兵,久守之下,汉中必然军心慌乱,我军才能有机可乘。”

  周仓闻言也附和道:“幼平所言甚是,反正王双也没有水军,所以末将认为,幼平将军应该继续沿着汉水北上,进入褒水(汉水北方的支流之一),攻克褒中县,据说褒中县地势险要,形如簸箕,没准汉中的存粮就在褒中县呢!”。

  赵云一愣,疑问道:“周仓,你在何处得知褒中县的详情?”

  周仓嘿嘿一下,答道:“我收编俘虏的时候,特意询问了一下汉中附近的地形,问出点消息。”

  “很好!”赵云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周泰也点头道:“还是周仓调查的仔细,这样一来,我明日就带兵赶赴褒中县,切断褒中县和汉中的联系,如何?”

  赵云并没有立即答应,转而向徐庶问道:“元直,你认为周仓周泰的意见如何,有无不妥之处?”

  徐庶略微思索了一下,慢慢答道:“二位周将军所言并无不妥之意,不过汉中的王双手中也有近两万人马,一旦周泰将军带领水军进入褒水,我想,王双一定会派出援军赶往褒中县……王双走陆路的话,应该会比我军先到褒中县啊!”

  赵云缓缓的点了点头,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元直所虑正是难点所在,不过,我们也不是一旦办法也没有,我的意思是将大营扎在汉中西北的官道上,堵住王双北上增援褒中县的道路,再让周泰偷袭褒中县。”

  这倒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虽然绕过汉中城扎营有些麻烦和小小的危险,但如果赵云小心一些,还是没有问题的。

  想了想,赵云又接着说道:“还有,我们行军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木板等物,直接在汉水上修建一座浮桥,周泰,有问题吗?”

  周泰闻言呵呵一笑,答道:“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不知道要在那里修建浮桥呢?”

  赵云早有计算,立即答道:“我的意见是在褒水和沔(mian,汉水上游)水的交汇处修建一座浮桥,让我们的兵卒能自由行军。”

  周泰想了想,答道:“也没有问题,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吧楼船停靠在河中,当做中转站使用。”

  徐庶听闻赵云说的如此复杂,忍不住问道:“子龙将军,按照将军你的布置,要修建一座连通好几条河道的浮桥,好像不是单单对褒中县下手那么简单吧?不知子龙将军所图为何呢?”

  赵云冲着徐庶一笑,很是得意的说道:“这是当然,一个小小的褒中县,还不值得我们兴师动众,虚实相间才是取胜之法,周泰你要记住,渡过了褒水之后,你要立即出兵阳平关,知道了吗?”

  赵云话音未落,屋内就响起一连串的吸气之声,周泰等人实在是没想到,赵云的胃口会如此之大,阳平关是什么地方?阳平关是汉中、也就是益州和凉州的北大门,只要攻克的阳平关,赵云的军队都可以放弃汉中,直接北上凉州了。

  不过赵云这个军事计划确实有一点点可行之处,阳平关确实易守难攻,但如果在周泰的突袭之下,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

  当然,这个希望还是有点渺茫,所以周泰苦笑道:“赵将军,不是周泰无胆,实在是……实在是……那个阳平关地势险要,还有沔阳县挡在前面,末将实在是没什么把握啊。”

  三国旌旗472

  赵云坏笑一声,说道:“幼平不要忧虑,我们还是以攻克褒中县为主,至于能不能打下阳平关,倒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做出一副打下阳平关的架势来,给凉州的曹彰(前面好像写成夏侯渊了)一点压力,懂了吗?”

  “调虎离山吗?”周泰眉毛一挑,有些兴奋的问道。

  赵云点了点头,解释道:“诸位将军别忘了,虽然在实力上说,我们这一路军队最强,也最有希望首先取胜,但正是应为如此,我们也要首先创造出一个有利的局面来,只要我们能吸引一下曹彰的注意力,哪怕是无功而返,孟起将军就能在凉州后院烧起一把大火,不是吗?”

  顿了一顿,赵云接着说道:“虚实相间,我们这一路兵马,也是可以当做虚兵使用的……哈哈哈……”

  这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赵云说的有些异想天开,但也不是自投罗网的蠢计,顶多是白忙活一场而已,成功了,那就万事大吉了,所以赵云开怀大笑,众将也都跟着大笑起来。拍拍主将马匹,也是很有必要的吗。

  不过众将还是低估了赵云的胃口,赵云已经不是胃口大的问题,而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一阵大笑过后,赵云接着说道:“我们不光要威胁阳平关,还要威胁益州,徐庶,等周泰修剪完浮桥,你立即带领一万人马南下,前去偷袭白水关。”

  徐庶听得直眨眼睛,冷汗哗哗的往下淌,实话实说,偷袭白水关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偷袭阳平关的可能性大得多。百里行军,走陆路的话,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问题是,赵云手下的兵马不够啊!

  仔细计算一下,赵云现在手中大约有三万八千上下的兵马,这还是往多里说的,首先,城固县就要留下三千兵马驻守吧。

  周泰带人去攻打褒中县,阳平关,如果没有没有一万五千人马,想都不用想。

  自己再带领一万人马前去偷袭白水关,赵云手中了就剩下一万来人了,而且赵云的一万来人还要派出几千人看守浮桥,巡视河道,到周围各村屯收集粮草,那么那么算一算,赵云手中的可用之兵就不会超过八千人了。

  注意,这八千人可不是能打仗的兵卒,其中至少还有三四千人是技术性兵种呢。当然,这些辅助兵种也不是一点战斗力都没有,比如说,那传说中的文艺兵,文工团,都是能让领导身心愉悦的高级人才!

  徐庶真想问一句:赵将军,你是不是还要分兵偷袭长安啊?”

  不光徐庶听得两眼发直,就连周仓、周泰等人也听得目瞪口呆,尼玛,赵将军这是要逆天吧!

  赵云整个的军事计划成功性有多大,几乎无限接近于白日做梦,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赵云的军事计划能不能成功,益州的夏侯惇,还有凉州的曹彰,都会被赵云骚扰的鸡飞狗跳,吐血三升。

  往最理想的结果考虑,就是周泰能成功的偷袭阳平关,如果真能偷袭了阳平关,凉州的曹彰就是有三头六背也挡不住马超和赵云的南北夹攻。相对比来说,益州的夏侯惇到好一点,就算丢了白水关,夏侯惇也能剩下点反击的能力。

  一阵沉默冷汗过后,众人也都稍微回过神来了,赵云这才说了点靠谱的军事计划,首先赵云就先吩咐留守的廖化,让廖化在城固县招募两千兵卒。

  同时,赵云还交代周泰赵统,如果褒中县的存粮充足的话,也要在褒中县招募三千兵卒,快速补充兵力,支援势单力孤的赵云。

  而且无论偷袭阳平关和白水关的结果如何,徐庶和周泰都要立即回兵援助赵云,合兵一处,与王双决战。

  毫无疑问,赵云这么庞大的军事计划,复杂的军事调动,所需的时间也非常长,所以足足过了两天,赵云的大军才再次启程,沿着官道开赴汉中的治所所在之地,也就是南郑县。

  两路大军开赴南郑县,水路的周泰每艘战船上都装满了兵卒,近一百艘战船,足足搭乘了近两万兵卒,由于负重量过大,周泰战船的船舷都要压在水面以下了,看上去让人心悸不已。

  而在周泰的战船后面,还拖拽着无数原木木板竹筏等物,上面也站满了兵卒。所以周泰水军的行动速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缓慢!

  三国旌旗472

  陆路的赵云行军速度倒是可以,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就杀到南郑县下,赵云用骑兵堵住南郑县的城门,试探一番,见到王双不敢出城一战,立即开始在褒水和沔水的交界处修建营寨。

  第四百七十三章王双倒拽营门倒

  一到了南郑县,赵云立即就让徐庶先行出发,赶赴白水关,这很正常,白水关距离南郑县有数百里,不提前行军是不可能的。

  徐庶一走,赵云立即带人在褒水和沔水交汇处修建营寨,褒水和沔水的交汇处大约成一百二十度角,地势平坦,所以赵云的大营可以直接借助三面环水的地形修建,唯一需要防御的地方,就是扇形的圆弧位置了,也就是大营的正面。

  不过有利必有弊,赵云的大营防守能力强不假,但也是个死地,一旦被攻破大营,也就陷入背水一战的地步了,跑都没地方跑…

  为了掩饰分兵的行动,赵云的大营修建的很大,足足能容纳三四万人,但徐庶带着一万人马赶赴白水关,赵云的大营就显得有些空旷了,无奈之下,赵云只得虚设军旗,迷惑南郑县中的王双。

  赵云在两水交汇处修建营寨,周泰也没闲着,一面将兵卒运送至褒水对岸,一面修建大河上的浮桥,也忙得热火朝天。同时,军营中的辅助工种也没闲着,忙着修建投石机,拼接云梯等工作。

  所以赵云的大营看上去十分忙碌,只是赵云的大营越来越忙,人却越来越少。不光徐庶要带人离开,周泰、周仓等人也要带人离开的,到了第三天晚上,赵云的大营之中只剩下四千余人了。

  纸是永远也包不住火的,赵云虽然设计了很多假象,但假的终归是假的,大营的空虚情况绝对瞒不过王双多长时间…

  不过谁也想不到,王双现在就已经知道了赵云分兵的情况。

  南郑县的府衙之内,王双、钟繇、钟毓、常雕、昌奇等人也汇集在一起,商讨军情,只见王双皱起眉头,问道:“元常,赵云分兵一事,可有把握?”

  钟繇手捻须髯,点头道:“王双将军只管放心,赵子龙分兵白水关,阳平关二地,定然绝无虚假,将军只管见机行事,破敌即可。”

  “嗯……”王双这才放下心来,随口答应一声,低头沉思起来。

  王双虽然也有些好奇钟繇的情报来源,不过王双也知道,自己加入曹魏集团的时间还短,不可能事事皆知。这倒不是曹操不信任王双,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对于王双来说,知道即可,怎么知道的并不重要。

  伴君如伴虎,古来名言,知道的太多了,反而不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