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这都是李重粗心大意的结果,在汉代,女子十五岁就该嫁人了,蔡琰也曾用言语暗示过李重好几次,李重硬是没听出来。这不是李重情商低下,而是李重实在是不适应这个年代的婚嫁制度,在后世,一般的男女结婚都在二十岁以上,三十多岁结婚的也不在少数,李重根本就没转过这个弯来。

  要不是顺娘提醒,李重估计再过两三年都想不起来。

  汉代的大婚是很繁琐的,像李重这样的身份,六礼是必不可少的,六礼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首先要进行的局势纳采,纳采一般是由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并带上礼物,可是蔡琰早就没有了亲人,无奈之下,李重让蔡琰认了太史老夫人做干娘,认太史慈做了干哥哥,算是有了长辈。

  太史慈现在是虎烈将军的官职,也不算辱没了蔡琰。

  而且蔡琰认亲都大家都有好处的,首先李重就明确地表达出了一个态度:我把太史慈当做自己人。

  而太史慈这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主公,以后咱们就是亲戚了,我是不会背叛你的,所以说,蔡琰认亲这个举动,造就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本来李重是打算让蔡琰认程昱做干亲的,不过后来李重又觉得不妥,他总觉得程昱老头太过阴险,还是小心为妙,不过程昱也有用处,按照他的年龄,媒人的角色非他莫属。

  纳采也是很麻烦的,李重作为郡守,需要备置玄纁、羊、雁等礼物,足足让李重忙碌了好几天,纳采还要有赞词的,不过这个好说,有陈琳这个大枪手在,赞词什么的就是小菜一碟。

  纳采之后是问名、纳吉、纳征,这就是流于形式了,李重的聘礼很简单,马十二匹,金五十。

  最后,李重将婚期定在春节,双喜临门。

  大婚不必细写,李重是一郡之首,前来拍马屁的富商土豪极多,让李重大大的赚了一笔。

  送走了宾客,李重来到卧室,红烛幔帐,美人如玉,李重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要沸腾起来了……

  不过李重知道这时候急切不得,李重脚步轻轻地走到了蔡琰的身边,将她的一只手握住,另一手环过她的肩膀,将她揽到自己怀间,李重看着蔡琰那娇美如玉的容颜,轻柔道;“娘子,你真美,今生今世我定不负你。”李重的亲密举动和这一呼唤都弄得她羞不可抑,脸颊浮上了两片红晕,更显得柔美无比。

  “夫君,今生能嫁给夫君,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蔡琰也带着浓浓地羞涩开口小声道。蔡琰被李重握住小手,靠在他的怀里,两个人贴在一起,从她身上传来地阵阵幽香飘进李重的鼻中,蔡琰感受着那炽热的体温和男子气息,渐渐地自己的脸上和身上开始升温,纤细的双腿也忍不住并拢了,身子也开始轻轻地扭动起来。李重感觉到怀里美人的动作,嘴角掀起一丝弧度,挑起她那圆润的下巴,向她那娇艳欲滴的红唇吻去。

  蔡琰害羞地闭上了眼睛,感受到李重吻上她的樱唇,蔡琰发出“嘤咛”的一声,脸色更加绯红,清纯少女的娇羞柔怯瞬间全融化在李重的深情一吻中。

  她早已不是第一次被他品尝香唇,但今番此景,是他们的洞房花烛之夜,一切都如美丽的梦一般让她沉醉。

  李重的动作逐渐轻缓下来,使得快被吻的窒息的蔡琰稍稍喘息,李重的手忽然开始在她的背部开始不断游走,她将李重搂紧,而李重的唇开始从她的睫毛,眼睛,俏脸,玉颈,一路吻下,李重的一只手同时轻轻地解开了她的上衣,慢慢地亵衣也被褪下,露出那雪白饱满挺翘的酥胸,他的手攀上她的一只酥胸,轻柔慢捻抹复挑,而他的嘴巴也含上另一只酥胸挺翘而立的红色宝石,轻轻地吮吸,啃咬,另一只从她的腰间慢慢滑下,咻地一下伸进了蔡琰的亵裤中,触碰着少女的幽幽芳草地。

  而蔡琰双手将李重的头按在自己的胸部上,口中不断发出诱人的呻吟声,“……”

  当少女情动之时,将最后的遮掩褪下,轻轻地分开了她的双腿,随后李重深深地进入她的体内,满房的春色……

  婚后,李重带着初蒙承雨露的蔡琰祭祖,必须要说明一下,李重的祭拜的祖先是老子,也就是老聃,要知道,在汉代老子已经被尊称为仙道之祖了,汉桓帝都亲自祭拜过老子。

  当然家谱什么的都是编的了,反正老子死了好几百年了,也不能出来找李重算账,不过老子真要是从天上下来,没准李重还更高兴呢。

  兴平元年一月(194年),李重正要准备派人潜入晋阳,忽然得到一个五雷轰顶般的好消息,赵云来投奔自己了。

  “这是真的吗?”李重强按下激动的心情,迎出正堂。

  出了大门,就见到赵云正在和太史慈说话,看到李重过来,太史慈展颜笑道:“恭喜主公,赵子龙可是万人莫敌的猛将啊!如今投奔了主公,主公真是如虎添翼,大事可成。”

  李重看到赵云还穿着那一身破烂皮甲,急忙说道:“子义,你且带子龙洗漱一下,再给子龙换身衣甲,我这就叫人给子龙接风洗尘。”

  太史慈答应一声,带着赵云去了,李重这才回到偏厅,叫人安排酒宴,并且告知程昱、周泰等人前来陪酒。

  不到半个时辰,太史慈带着赵云来到偏厅,程昱等人也赶来相陪。

  真是人靠衣衫马靠鞍,换了一身衣服的赵云果真称得上冷酷二字,只见赵云身躯挺拔,面容刚毅,一双眼睛神光闪闪,和原先的小兵癞子形象不可同日而语。

  李重起身相迎,满脸笑意的说道:“子龙,真没想到你来的如此之快,真是李某之幸啊!”

  赵云尴尬的一笑,谦逊道:“那里,赵云只是向主公讨口饭吃罢了!”

  第八十九章赵云来投

  更新时间:2012-07-25

  求点击,求红票,求收藏!!!!

  廖化和蒋钦等人早就听太史慈周泰说过赵云的武艺,表现的自然十分亲热,口中不住的说些欢迎之类的话语,让赵云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别以为廖化和蒋钦没有嫉妒之心,只不过赵云到来对他们来说,还是好处大一些。首先李重的势力不可能维持原状,一定会向外扩张的,这样一来,大家领兵打仗的机会很多,根本就不怕没有立功的机会。

  第二,在这个年代武将要经常进行单挑,提升军队的士气,有一个绝世高手压阵,大家安心许多,武艺差距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也就没有嫉妒心了。而且真碰到吕布那样的猛将,自有赵云上去扛着,不用自己拼命,何乐而不为呢。

  更主要的是赵云是白马义从出身,分权也是分太史慈的权,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寒暄过后,李重奇怪的问道:“子龙,你怎么来的如此之快?”

  赵云闻言放下酒杯,轻叹道:“公孙伯圭与袁本初大战数场,无一胜绩,如今已经退守幽州了,而刘备则投靠了陶谦……传言陶谦陶恭祖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推辞数次,如今却驻军小沛,却不会平原帮助公孙伯圭夹击袁绍,所以赵云就投奔主公而来了。”

  “陶谦三让徐州城……”李重轻轻的说道,又笑道:“子龙,你也看出刘备的伪善面目了?”

  “大耳贼!”赵云也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这三个字,估计是李重常说,传到士卒耳朵里,又传到了赵云耳朵里,赵云脱口骂道:“大耳贼就会装样子,他要是真不想当那徐州牧,回到平原就是了,还驻军小沛,不就是想等陶恭祖病死吗?”

  李重嘿嘿直笑,心说这世间还是明眼人多啊!大耳贼驻军小沛,欲盖弥彰,也骗不了几个人嘛!

  这不是李重对刘备有意见,而是刘备此人人品确实有问题,就拿《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吧,《三国演义》里刘备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不过真要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一回事,细数一下,刘备先跟公孙瓒,他和公孙瓒有同窗之宜,结果公孙瓒和袁绍争斗挂了,刘备也没说救公孙瓒一把,自己倒是安然无恙。

  再接着刘备投靠了陶谦,于是陶谦也死了,至于陶谦为什么不把徐州留给儿子,非要让给刘备,这个就只能猜想了,反正没见到陶谦的儿子在刘备手下出现过。

  紧接着被吕布占了徐州,刘备表面上投靠吕布,却暗地里反水做掉了吕布。于是刘备又投靠了袁绍,结果袁绍也挂了。

  再接着刘备跟曹操混了一阵,天幸曹操命硬,没被刘备害死,但是许田围猎之时,关羽差一点要暗杀曹操,要不是刘备为了自己小命着想,曹操估计也不得好死。

  刘备逃跑之后投靠了刘表,生生拖死了刘表,用刘琦的名义占据荆州,结果刘琦死的不明不白,按诸葛亮的说法是死于酒色,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精尽人亡的名人,可信度……相当高。

  最后刘备入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璋被白眼狼弟弟夺了基业,下场极其悲惨。

  看看刘备的主公,哪一个不是收留大耳贼与危难之时,可结果都有目共睹,这样的人也能称之为仁义,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看到赵云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大有接着数落刘备的意思,李重心中暗笑,岔开话题道:“子龙,不知道公孙瓒能坚持多长时间。”

  赵云沉吟一下,这才答道:“公孙瓒虽说屡战屡败,但损失并不大,而起他在易京囤积粮草无数,就算坚守易京,也应该能坚持很长时间。”

  “哦,还好!”李重点点头,放下心来,他真不知道公孙瓒和袁绍打了几年,不过公孙瓒坚持的时间越长,李重的压力就越小,最起码,袁绍在灭掉公孙瓒之前是没有精力找自己麻烦的。

  这时赵云问道:“不知主公如何安排赵云?”

  李重笑道:“子龙勿忧,我早就想好了,本打算让你与子义共同统领骑兵,但子龙你初来乍到,不熟悉环境。我的意思是,你先委屈一下,做我的亲卫统领,过些时日,在做计较,如何?”

  “多谢主公厚爱!”赵云急忙谢道。

  李重考虑的很周到,即体现了对赵云的重视,也给了大家相互熟悉的时间,就像对待周泰一样。

  不过这也三十特例,不可能一有新的武将投靠,李重就要换亲卫,他还没那么傻,他也要为自己的小命着想,真要是来个武艺稀松的武将,李重还得保护他,岂不是闹出笑话来了。

  别以为赵云就一点私心都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赵云太过完美了,要是赵云没有私心,完全可以等到公孙瓒败亡再来投靠李重,提前来投靠李重无外乎就是占据一个好位置,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就算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也跳槽数次,算是择主比较挑剔的了,至少高顺就比赵云愚忠一些。

  席间众人又谈起潜入晋阳的军事策略,赵云听了一会,起身说道:“启禀主公,赵云不才,愿意和周泰将军潜入晋阳,作为内应。”

  赵云主动请缨,李重自然十分高兴,晋阳本来就没什么出名人物,有赵云和周泰两个猛将在,带领一千人从内部打开城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想到这里,李重点头道:“如此就有劳子龙了。”

  赵云也谦逊了几句,忽然说道:“主公,这次与我一同前来的还有十余名兄弟,不知主公能否安排一下,白马义从就剩下这些种子了。”

  看着赵云略显没落的神情,李重笑道:“子龙放心,我岂是不知好歹的人,说实话,上一次和淳于李大战一次,我就觉得我们衙门骑兵不如鲜卑骑兵凶悍,单对单,我的骑兵不是鲜卑骑兵的对手,可惜啊!我与子义都不会训练骑兵,如今子龙来了,我还指望子龙练出第二支白马义从呢?怎么会亏待了他们?”

  第九十章调兵遣将

  更新时间:2012-07-25

  可怜的人,可怜的收藏!!大家顺手点一下收藏吧!

  赵云闻言洒然一笑,自信满满的说道:“主公放心,赵云和塞外异族征战多年,对如何调教骑兵颇有心得,主公只管放下心来,假以时日,赵云定当交给主公一支不败铁骑。”

  李重大喜过望,开始幻象自己跃马扬鞭,令旗所向,一队队铁骑纵横如龙,横扫漠北了……

  不怪李重有点欢喜过头,而是会练兵将领十分稀缺。就拿太史慈来说吧,单按武艺来说,太史慈的武艺绝对没有一点问题,自己也弓马娴熟,箭术超群,可太史慈训练出来的骑兵在单兵战斗力上确实不行。

  老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太史慈就属于第二种,他自己对在马上拼杀如何发力,如何运用兵刃心知肚明,可一旦跟手下的兵卒解释,太史慈立即就蔫了,有话说不出口。

  训练白马义从的公孙瓒在武艺上,绝对比不过太史慈,可公孙瓒训练出来的白马义从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兵,各个弓马娴熟,在单兵作战能力上,甚至还要超过自幼在马背张大的塞外骑兵。

  除了单兵作战能力,就是如何调教骑兵的战阵,临阵指挥了,在这一点上,就连赵云也不精通,已知在这两方面都精通的就是吕布吕奉先,丁原的并州铁骑威慑天下,其中吕布就占据了不小的功劳。

  高顺训练步兵也很有一手,八百陷阵营各个以一当十,纪律严明,另外训练先登营的鞠义等等。

  当然也有人练兵在行,行军布阵也在行,调兵遣将还在行,这人不是曹操就是周瑜了,其他人都不行,就是被吹捧的诸葛亮,实际上也是长于内政,短于军事,单从军事才能上来说,诸葛亮也不如上面二位。

  赵云又问了一下和鲜卑作战的详情,听过之后不住的叹息,连声说道:“这要是有白马义从在此,淳于李能逃掉二百人都算他命好。”

  接下来就是如何调动兵马了,李重早就想好了,蒋钦领兵一千驻守强阴县,防止鲜卑南下,这一路看似危险,其实不然,此时塞外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只要魁头脑袋不犯傻,就不会在这个时节出兵的。

  管亥带领一千人驻守阴馆,震慑各县,这一路人马没什么好说的,只要李重前线的大军不败,管亥这一千军队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另外一路比较重要,就是廖化驻守的原平县,这是李重的粮草转运基地,也是李重的大军集结地。

  李重可没指望短时间内攻克晋阳,赵云和周泰这支奇兵只有一次动手的机会,用起来必须慎重,没有绝对的把握,李重宁愿和晋阳的守军僵持下去,此外李重觉得应该给贾逵一些机会了,毕竟人家也是“知名人士”吗。

  吃过接风宴,李重立即将上述计划付诸于行动。

  周泰和赵云领兵潜入晋阳,李重带领一万大军进驻原平县,这一万大军包括骑兵,步兵,还有民夫等等,不全是单纯的战斗人员。

  此外,贾逵的投石机也造出一个样品,这是拉拽形的投石机,这种投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机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

  贾逵所制的样品最多能让五十人同时拉拽,将石弹抛出三百步(三百六十米左右)。

  这让众人十分惊喜,有了投石机,就可以对城墙上的弓箭手进行压制,这不光是砸死几个敌军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东西根本就没办法防守,只能靠运气躲避,可以造成恐慌气氛,有效的打击敌军的士气。

  兴平元年一月末,李重驻军原平县。

  兴平元年二月初三,李重大军开拔,直扑盂县,而作为先头部队的太史慈则带领一千五百骑兵,一路狂飙猛进,只用了一日时间就到了盂县境内,距离盂县十里,太史慈命令全军休息。

  全军驻扎下来,太史慈严令,不得生火烧饭,不得大声喧哗,违令者斩。

  此时天气依然严寒,风雪如团似裹,打在人脸上隐隐作痛,太史慈的兵卒疾行一日一夜,早就又累又饿,再一听到居然还要啃冷干粮,顿时怨声四起,不住的交头接耳。

  太史慈用冷厉的眼神扫视一圈,低声喝道:“都给我闭嘴,想吃热乎饭菜是不是?想睡热被窝是不是?好!我给你们一个机会,看到没有,前面就是盂县,咱们来的突然,盂县的守军还不知道消息,没做好守城的准备,就连城门都没有关闭。我让你们休息一下,然后突袭盂县,事成之后,功劳自然少不了你们的,而且,无论是热乎饭菜,还是温暖的被窝,盂县里面都有,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了!”这些兵卒眼神立即热烈起来,一个个都有些蠢蠢欲动。

  还好太史慈有些良心,没说破城之后,解散军纪三天,奸杀掳掠随便之类的话,不然的话,这些如狼似虎的兵卒立即就得提起刀子杀人了。

  但就算这样,依然有兵卒急切的说道:“将军,还吃什么饭啊!这就打吧,我一点也不累。”

  立即就有人附和道:“是啊将军,还等什么,不就是一百多里路吗,这有什么,等一下我第一个冲锋。”

  “一群笨蛋!”太史慈气的骂道:“你们不累,战马难道不累吗?快点给我好好休息,给战马喂草料。”

  “遵命!”太史慈手下的兵卒立即低声应道。

  休息了大约一个时辰,太史慈立即下令,挑出五百骑术出众的兵卒,和自己抢夺城门。

  此时正是辰时,盂县的城门大开,以方便百姓出城,所以城门口聚集了不少百姓,显得十分热闹。

  看守城门的卫兵靠在城门上,抱着膀子,眯着眼睛,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