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第一三六章人生精彩各不同

  时间:2012-08-27

  车外一片热闹,两名短打扮的小厮正揪着夏家车夫拳起脚落一顿好打,那车夫抱头蹲车驾下口不住的讨饶。

  苏锦一眼就看见那帽插红绒球,白衣飘飘的冒牌俏周郎打扮的朱衙内,这厮正用折扇点着夏家车夫,口口沫横飞的道:“打,给爷狠狠的打,叫你跟爷犟嘴。”

  苏锦大喝一声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殴斗平民,朱公子你怎地还不长进。”

  朱天顺身子一抖,不可置信的抬头看来,眼前之人正是自己的老对头,今生的活冤家苏锦,心微微寒,但嘴上可不饶,一瞪眼道:“原来是苏小官人,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庐州碰见你,没想到来到应天府还是会遇见你,小官人是叫我住手么?”

  苏锦呸了一口鲜血,道:“不是跟你说,难道是跟路边的野狗说话么?叫你的狗腿子赶快住手,有什么事弄清楚了再说。”

  朱衙内见苏锦骂自己是狗,跋扈之气顿生,口不住口的喝道:“打,狠狠的打。”

  苏锦见他变本加厉,伸手探入轿内对夏四林道:“贤弟将我书匣子的的大砚台拿来。”

  夏四林正准备下车,也不知道苏锦要砚台作甚,当下取出砚台跳下车来交到苏锦手上,苏锦颠了颠,分量正好,举手扬起朝朱天顺道:“衙内公子比较健忘,那日大堂之上,本公子曾告诉过你,今后见到我可要小心些,莫要再给小爷我添堵,没想到你压根没往心里去;也罢,既然你好了伤疤忘了疼,小爷不介意再替你的知府老子管教你一番,今日叫你满嘴牙掉光。”

  苏锦抄着砚台的时候,朱天顺便已经感觉不妙,此刻苏锦话一出口,眉毛竖起,双目圆睁,正是当日用板砖拍自己的光景,朱天顺再不敢强辩,举腿就走。

  苏锦原本就是装装样子,见朱天顺拔脚便逃,也不追赶,口讥讽道:“贼厮鸟,欺软怕硬的憋种,今日若不是急于进学,必不与你干休。”

  朱天顺充耳不闻,瞬间闪过拐弯处,无影无踪。

  两名小厮见自家衙内落荒而逃,手抓着车夫的衣领兀自愣,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打人,苏锦窜上前去,一人一个窝心踹,将两人踹出老远,道:“滚你娘的蛋,什么不学,偏偏学着为虎作伥,回去告诉你们衙内,这事没完。”

  两个小厮捂着胸口半天喘不过来气,心暗叫倒霉,今日一早赶来给衙内公子送些衣衫银钱,没想到衙内走路横着走,这马车速又快,差点撞到衙内,衙内公子吩咐打人,小厮们如何能拒绝,只得动手,没想到碰见苏锦这位爷,今日打得正是他的车夫,这事可闹大了。

  两人庐州时便认识苏锦,苏锦庐州所犯的事儿整个城里都耳熟能详,都知道这位爷胆子通天,就喜欢拍人板砖;诗会上撵着四名秀才打,知府衙门前面连衙内也未能幸免,两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借着苏锦一踹之势,爬起来头也不回的溜了。

  苏锦喝骂几句,将哀哀呻吟的车夫拉起来,那车夫鼻青脸肿,衣服上满是脚印,这顿胖揍着实挨得不轻。

  夏四林惊魂未定,忙上前询问车夫伤势,那车夫爬起身倚着车辕歇息一会道:“公子爷放心,小的还算身子骨硬朗,这几下倒是挨得过,就怕那两个小厮回家拳头要肿几天。”

  苏锦翻翻白眼,心道:早知你如此嘴硬,适才应该冷眼旁观,让你受一番苦头的。

  夏四林道:“没事便好,下回驾车要小心些,你这便将车驾赶到场歇息去,我和苏公子也需步行了,前面也不准车马进入了。”

  车夫哼哼唧唧的爬上车辕,苏锦一边吮着还流血的上唇,一面从车厢里将两只书匣子提了出来,眼见时候不早了,两人迈步便往里边赶。

  临近书院大门,夏四林将苏锦叫住,伸手用帕子将苏锦的嘴角边的血迹细细擦净,又帮着苏锦将衣服整理一番,这才红着脸从苏锦手提过书匣子,当先穿门而入。

  苏锦怔怔愣,就刚才,夏四林帮自己擦血迹的一瞬间,苏锦猛然想起庐州时晏碧云帮着自己包扎伤口的情景,刚才的一瞬间,夏四林的神情像足了晏碧云,眉梢眼角带着爱怜纵横之意,直教人心头微起波澜。

  两名书院杂役推着书院吱吱呀呀的关起,苏锦这才惊醒过来,挥着手道:“别……等等,让下进入。”

  两杂役停了手,待苏锦飞奔进门,这才将门合上,嘴里唠叨道:“站外面半天不动,谁知道你是进来读书的,还当你是要饭叫花子呢。”

  苏锦无暇顾及两人的嘀咕,伸手从怀掏出一串钱来丢地上,脚步不停道:“这几十两位拿去喝茶,以后多照顾。”

  两名杂役大喜,赶忙尘埃拾起铜钱,没想到书院这个穷酸之地还能捞些油水,真是破天荒第一遭,口的话立刻变了。

  “这位公子怎么看都是将来科举高的料子,看他跑动的样子,简直是龙行虎步一般。”

  “就是,颇有为官之态,适才站书院外边肯定实思诗难题。”

  “定是如此,如此入神,全神贯注,目射奇光,定然是思人间正理,真教人佩服。”

  两人前倨后恭的赞扬声,苏锦早已去的远了,他见书院内空无一人,心里凉了半截,怕是迟到了,不知道这书院对于迟到学生可有什么惩罚措施没。

  但此时木已成舟,已是无可奈何之事,只得撒丫子飞快的朝书堂所的明伦堂奔去。

  ……

  ……

  汴梁城丽景门外甜水井胡同的一件大宅院内,大宋三司使晏殊正正厅会见几名风尘仆仆的旅人。

  晏府正厅布置的雅致堂皇,晏殊峨冠博带坐上的大椅子上,而对面坐着的却是三名身着甲胄的军人,三人面有风尘之色,盔甲上黄土堆积显得脏兮兮的,跟厅的富丽堂皇极不相称。

  三人当一人面目英挺,浓眉大眼;盔甲之下一双黑眸炯炯,年纪越莫三十上下,惹眼的是他俊美面颊上的一个大大的囚字刺花,凭这个大宋刺囚的烙印,大致可以判断出此人曾被判徒刑。

  晏殊捻须正看着一封书信,眉头皱起,拧成一个疙瘩,半晌他将书信放下,对那面上刺字之人道:“狄指挥,范副使大人身体可好?”

  那刺字之人道:“身体尚佳,只是白增多了。”

  “边关战事不利,何止范公白增多,怕是皇上脸上也要多些愁云了。”晏殊叹道。

  “末将等无能,教官家操心劳神了。”狄指挥面有愧色,黯然道。

  晏殊道:“狄指挥乃范大人手下猛将,军素有威名,本官京师也曾听闻,为国杀敌流血流汗,何须自责;此次兵败过不于将,而于帅,韩大人跟夏大人的决策有误啊。”

  狄指挥面露凄然之色道:“大人明鉴,想当日韩帅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的战报。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初始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直追至西夏境盘山麓,却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名将领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半路碰上数千名死者的家属。他们哭喊着战死亲人的姓名,祈祷亡魂能跟着韩帅归来。韩帅亦驻马掩泣,痛悔不迭。但当初下令追击的其实不是韩帅,而是夏大人,夏大人是正职,韩大人和范大人都是副职,想来也是无可奈何。”

  晏殊皱眉道:“延州之事朝廷本属意韩、范两位大人主管军政,夏大人只是负责后勤之事,为何却如此荒唐乱出主意。”

  狄指挥拱手道:“大人们之间的事情,狄青不敢多言,但末将想,此番战事失利未必不是好事,这次受范大人委派来京便是来请晏大人帮忙朝廷上多多进言,西北战事,我宋军主力为步兵,西贼之兵却为骑兵主力,人数亦不我军之下,范大人之意应采取积极防御之策略,而夏大人之主动出击之策已经被证明是失策的。”

  晏殊点头道:“你家范大人考虑的对啊,步骑跟擅长骑射的西夏兵作战,实乃以卵击石之不智之举。此番不用说,也要上折子规劝皇上采用范公之策,狄指挥可放心了。”

  狄青起身拜倒地,身边的两名亲卫也起身拜倒,狄青道:“多谢大人了,如此末将之责便完成了,这便告辞了。”

  晏殊愕然道:“为何这般急切?吃了午饭再走不迟。”

  狄青道:“延州军情如火,末将等实不能久留,范大人还翘以盼末将的回信,大人的心意末将心领,他日驱除西贼之后,当来叨扰大人。”

  晏殊点头道:“也好,一路小心,替我问候范大人和韩大人。”

  狄青道:“末将遵命,这便告辞。”

  说罢三人告辞出厅,早有仆役将喂饱精料的战马牵过来,又将装满干粮和清水的皮囊布袋搭马背上,狄青带着两名亲卫拱手而别,翻身上马,顶着炎炎烈日疾驰而去。

  第一三七章斯人独憔悴

  时间:2012-08-27

  晏殊目送三人的身影消失熙攘的汴河桥边,这才回身进府而来,师爷老顾迎上前来道:“老爷,应天府戚山长着人送来信件,放书房内,老爷可去看看。”

  晏殊眼睛一亮道:“哦?书院的信件?来人何处?”

  老顾道:“人客房歇息,等着老爷回信呢。”

  晏殊点头道:“好生照顾,弄些好饮食让他吃吃,我这便去看看是何事。”

  老顾答应一声转身离去,晏殊负手穿过厅堂来到三进,穿过数条雕梁回廊,径自来到书房,宽大的桌案上搁着应天府书院山长戚舜宾的来信。

  晏殊拆信观看,却是一封邀请函,戚舜宾信言道,书院秋学开讲,进学子数,想请晏公抽空书院一行,给诸位学子讲一堂课,以激励后学体恤国恩。

  十年前晏殊便曾知应天府,从那时起,晏殊跟应天书院便结下不解之缘,他任应天府尹期间,曾大力推动书院的展,给予人力财力上的极大支持,而且力邀当世名家前来讲学,硬是将一个不温不火的小书院展到名列天下四大书院之列,而从此开创天下名师应天书院讲学的先河。

  晏殊掩信陷入沉思,心头涌起一股喜悦之意,身庙堂之上,晏殊虽是胸襟豁达不拘俗礼之人,但近内外交困,实是心境不佳,趁此机会去见见那些未来或可成为国家栋梁的才子,讲一讲为官报国之正道,实是一件令人开心之事。

  想到这里,晏殊铺开素笺开始写回信,告知戚舜宾自己本月下旬当有空闲,或可前去书院一行,写罢装入信封封好,挥手叫人来拿去交给应天书院来的送信人带回去。

  外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有人惊呼出声,似是生了什么事情。

  晏殊招门口伺候的小厮问道:“外边何事这般吵闹,去看看。”

  那小厮答应一声,不到片刻便回来了,回禀道:“禀告老爷,是侄小姐回来了。”

  晏殊一喜道:“云儿回来了么?”

  那小厮道:“正是侄小姐,不过听翠碧说,侄小姐好像病了,刚才的嘈杂声便是进门时差点晕倒,几个伺候的小娘子慌了手脚出的声响。”

  晏殊赫然站起惊道:“病了?要晕倒?快引我去看看。”

  那小厮忙打起帘子躬身请晏殊出了书房,两人急匆匆赶往后院晏碧云居处的小红楼。

  早有人通报进去,里边众使女尚未来得及迎候,晏殊已经迈步跨进房内,口一叠声的道:“云丫头,云丫头怎么了?”

  晏碧云本靠床头歇息,看见晏殊进来,忙挣扎着起身给晏殊行礼,晏殊一把按住道:“躺下躺下,不要起来。”

  说着细细打量晏碧云,但见晏碧云面色蜡黄,双目深陷进去,头也蓬松散乱,一双黑亮的眸子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眉宇间笼罩着一团愁云,跟平日里那个端丽大方晏碧云判若两人。

  晏殊心里一痛,拉着晏碧云的手道:“丫头怎生成了这幅摸样,这才去庐州不过月余,怎生害了这场病,到底是什么病?看了郎没?”

  小娴儿一边道:“已经去请薛神医了,都怪那个苏锦。”

  晏碧云身子一震,有气无力的低叫一声道:“娴儿,休得多言。”

  晏殊狐疑的看着晏碧云,半晌方道:“丫头,到底是怎么回事,伯父视你如亲生,你倒要瞒着伯父么?那苏锦……是不是我的那封信……”

  晏碧云定定的看着晏殊,眼睛里慢慢沁出泪来,猛然间扑晏殊的肩头哭道:“伯父,碧云命真苦哇……”

  晏殊轻声安慰,挥手示意房众人退出去,抚慰良久,这才让晏碧云止住悲声;晏碧云面带泪珠,将自己的心事细细说与晏殊听。原来那日因晏殊和包大人的规劝,晏碧云为了晏殊的声誉以及苏锦的前程考虑,痛下决心要放弃这段孽缘,但决定容易下,那种深入骨髓的相思之痛却挥之不去,本就痛苦不堪之际,苏锦又将前番自己所赠之物数归还,还教人传了一指责她负心薄情的诗来给她听,晏碧云早已破碎如雪片的心割了重重的一刀,原本还能强自支撑的晏碧云就此病倒了。

  小娴儿等人庐州延医问药,但是均不见好转,小娴儿等见晏碧云日渐消瘦,渐至水米难进,知道不好了,忙张罗着将晏碧云送回汴梁,一来希望汴梁城晏府的亲情能让晏碧云感到好受一些,另一方面汴梁城名医云集,也便于治疗病情。

  晏殊听了晏碧云的轻轻诉说,心里难受的要命,晏殊本就是感性之人,侄女儿所受的煎熬他如何不知,没想到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想想,数月前曾风闻侄女儿跟庐州的一位苏小官人关系很近,晏殊左思右想之下,方才修书一封给晏碧云细陈利害,并请包拯也代为劝说几句。

  依着晏殊所想,晏碧云大那苏锦五岁,原本这段情感或许仅仅是一种畸形的相互吸引,晏碧云识大体知礼节,自己只需点到为止,便可将此事完美解决,却没料到侄女儿跟这位苏小官人之间却是用情如此之深。

  晏殊了解晏碧云,十来岁上,晏碧云便没了父亲,母亲成天念佛烧香,从不与晏碧云多做交流,婚事上又落了个望门寡之身,任是谁也受不住这种打击,而晏碧云却坚强的挺了过来,不仅没失去生活的希望,反而勇敢的担负起家族产业,几年间便蒸蒸日上,晏家其他人只知挥霍花销,却不知这些钱都是晏碧云绞脑汁一一赚回来的。

  晏殊的心,这个侄女比什么都宝贵,但事实是,自己甚至无能为力为侄女儿谋求一份情感上的归宿,反而却她情根深种之际泼上一盆凉水,晏殊想想都要鄙视自己。

  眼下看着她苍白的面颊,颓丧的神情,整个人便如失去了灵魂一般,晏殊忽然明白,晏碧云这病便是用千年人参万年乌也治不好了,当然除了一个办法之外。

  “丫头,伯父无能,不能给你个好的归宿,反倒干这棒打鸳鸯之事,实是对不住你死去的爹爹啊。”晏殊也流泪了。

  “伯父何出此言,教碧云何以自处,伯父为了晏家殚精竭虑,我们都是伯父的羽翼之下方才得以平安日,切不可为了碧云这般小病便自责,这叫侄女儿为惶恐。”晏碧云幽幽的道。

  晏殊拭去泪痕,看着晏碧云道:“丫头,你告诉伯父实话,是否对那苏小郎已经无法放下了,伯父只需要你说实话。”

  晏碧云苍白的脸上浮起一片红云,脑海里闪现出苏锦的面庞,整个人顿时显得神采熠熠起来,但光彩只是那么一瞬便逝去,代之以迅速蔓延的灰暗。

  “侄女儿……侄女儿可以放下他,为了晏家,也为了他。”晏碧云轻轻道:“但是若论此生想厮守终身之人,则非他莫属,只不过命运使然,我身上老天爷从来都没有让我如愿过,还是休提了。”

  晏殊道:“丫头,你是伯父子侄虽为看重之人,既然你与那苏小官人两情相悦,伯父怎会不遂了你心愿,那日劝你莫与他走的太近,原以为你们之间仅仅是相互吸引而已,事已至此,这份心愿伯父定会帮你达成。”

  晏碧云眸子一亮,旋即黯淡下去,垂道:“不成,那样的话,伯父和他都将受万人唾骂,碧云怎能如此自私。”

  晏殊道:“为今之计,解了婚约便是,待那老儿庞籍回京,伯父亲自上门取请求解除婚约。”

  晏碧云道:“那他若是不肯呢?”

  晏殊咬牙道:“那我便诉诸礼部,礼部不成我便上奏皇上,当今皇上仁义之主,当体恤下民之情,虽说守节乃天经地义之事,但这等望门之寡,细究起来也并非无指谪之处。”

  晏碧云眉头轻皱道:“这样一来,岂不是要闹得天下皆知了么?”

  晏殊看着她的眼睛道:“那就看你是否是真的喜欢这个苏小郎了,既真心喜欢,又何惧天下皆知呢?”

  晏碧云低头沉思半晌,抬头坚决的道:“但凭伯父做主,只要不给伯父面上抹黑便成。”

  晏殊笑道:“丫头,你这小心思眼儿我可全知道,这下放心了,赶快好起来,既然那苏小官人这般惹人喜爱,这趟去应天书院讲学,老夫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天上难找地上难寻之人,教我晏家女如此死心塌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