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最爱三国小娘_分节阅读_第7节
小说作者:吐鲁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675 KB   上传时间:2013-11-29 20:01:15

  不过这些不用董昭考虑了。即刻再聚百官,升任董昭为河东太守,令张杨速度赶回营地准备,董昭安排四门都门中郎将,许进不许出,同时派出斥候,严密监视李乐、韩暹等诸将大营。

  果不其然,不到天黑,军营开始异动。

  刘协吃着小菜,喝着小酒,看着徐晃练兵报告,教导伏寿如何改良盐的提纯方法,如何走高端路线,如何盈利,如何避免让人眼红,听着朝堂传来的一道道急速的马蹄和报告,恍若未闻。

  五个老臣、董昭、张杨、范先都出动了,岂能调停不了一场小战斗?以后整个大后方都是他们的节制,此时不放手,等待何时!

  伏寿兢兢业业看着线装本的书,实在忍不住突然问道:“皇上,如果......食盐长途运输,要有马匹、车辆、人员、护卫,这样的开销太大了,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开支呢?”伏皇后陡然将韩暹不听朝廷改成食盐运输,后宫不干政,这可是皇帝的大忌。

  还是亲生的好啊!刘协并不怪她,这是担心父亲啊!不过却开解不了,战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不妨用更重的话题转移她的担心,淡淡道:“你猜猜,经营柴米油盐,跟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伏皇后是国母,如果肯定是要经营后宫的财政大权的,说不定还要替自己分担责任,先提点提点。

  伏寿感觉话题有点敏感,不过问答倒是不会犯禁,小心道:“思民所想,供民所需,安民养民,然后天下太平!”

  刘协笑了,道:“其实开店跟治国是一样的,都是售卖货物!唯一不同的是,商贾的货物是柴米油盐,皇帝的货物是官位。”

  伏寿立即张大嘴巴。

  刘协呵呵一笑,伏寿的内心想法由此一览无遗。

  伏寿根本就是认为商业是贱业,只不过隐藏的很深;而自己早知商业是国家兴旺的资本,所以淡然。

  “孤的货很贵的,是人的生命,而且限售,笨蛋的人不卖!”刘协开玩笑,不过伏寿却恍然有悟。

  刘协希望伏寿能够理解“一屋不扫,岂能扫天下”的道理,“商场比战场还要激烈,比如经营食盐,你什么时候能从一个小小的盐场,最终一统河东盐池,你的皇后位置,肯定比泰山还要安稳!”

  当夜,伏寿拿出张同的盐场报告挑灯夜读,对于百米外的朝堂喧闹,恍若未闻。

  第二日早朝,刘协神清气爽,睡得太香,连伏寿为他添被都没有发觉,看着几个老臣眼球发红却精神抖擞,结果不言自明。

  “皇上大喜,胡才昨夜反叛,被韩暹、李乐两位将军截杀,仅有胡才数十人脱逃。大司马张杨引兵收拢胡才残部,已经押来安邑,司徒赵温、司空赵岐、太尉杨彪、国戚伏完、太仆韩融及大司农王邑决议,令御林军校尉尚宏连夜收编胡才残部。恭喜皇上!”董昭一句话将昨夜有功的人员说完,唯独没有自己的名字。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德才!

  “诸位爱卿,三公九卿出马,孤料必手到擒来。董昭到任第一天成绩斐然,可记首功,由太鸿胪陈纪记录各位功劳,皆有封赏......每人做一件衣服!”刘协汗颜,没钱啊!

  正要借机让老臣去休息,不想精神百倍的老臣争相出列。

  “皇上,官粮不足两月用度,再收编胡才残部,怕只能供应一个月了,必须尽快解决粮草问题!”

  “皇上,河东盐池官员回报潘家盐场改名白玉盐场,不制盐反而在盐场中间建立小型坞堡,恐有反心,如何处置?”

  “报,胡才余部仅有精壮兵士六百五十二名,其余千名皆是老弱病伤,请问如何处置?”

  第十四章羌胡来犯[本章字数:2197最新更新时间:2013-06-0400:50:01.0]

  春正月,刘协在安邑的禹王台举行了简单的祭天仪式,改国号为建安,大赦天下。传檄各诸侯,反应平平,诸侯不关心年号,这让百官心拔凉拔凉的。

  张杨匆匆走了,韩暹、李乐自瓜分了胡才的屯田,二人如胶似漆,董承和杨奉也暗通曲陈,极为暧昧。江东又微妙地平衡了。

  董昭趁机鼓动诸将,让家属来屯田,一则帮助屯田,二则让将士归心,三则以后都是自己属地的居民,四个将军一听,莫不切合心意,于是分批派将士回家说合,一时间路上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填满道路。

  冬小麦抢播完毕,董昭又鼓动诸将,军中一半将士有家属,一半没有,时间长了,必有骚乱,不如趁着农闲,让离家的将士回家探亲,更能凝聚将士的心。

  此法没人响应,但骚乱几次后,批准了一些同乡将士回家探亲。有人起头,登时各军从者入流,诸将相互查看,都有人回家,力量还是平衡的,于是分批让将士回家探亲。

  董昭看时机已到,与大司农王邑联合通报,减免一半税收。并承诺,绝不以任何借口收取其他任何税收。

  减税布告贴到各县、亭、坞,老百姓奔走相庆,汉灵帝以后,税赋越来越重,只有加税,哪减税!种地又有了念想,女人用各种方法挽留探亲的将士,更多的将士根本就不愿意回营。

  皇帝大赦天下,他们已经不再是贼,而是农民了!

  就在人人欢庆的时候,羌胡骑兵从风陵渡越过冰河,沿黄河北上,风卷残云劫掠到蒲坂,肆意杀戮,一时黄河岸边血流遍地。

  随后羌胡铁骑奔沿黄河向东,奔袭中条山的李乐军营,李乐吓得带着几百名亲卫仓惶逃向驻在大阳的韩暹。

  消息传到安邑,刘协就知道机会来了,扔掉徐晃的报告来到朝堂,问计董昭,董昭道:“皇上无忧,每到青黄不接,羌胡无草可牧,就会南下劫掠汉民,不为攻城略地。只需下旨令范先、董承、杨奉和张杨引兵驰援,既能赶走羌胡,又借机消弱诸将兵马。”刘协许之。

  董承、杨奉二将接到命令,巴不得韩暹、李乐双双战死,根本没有驰援,而是慢慢收拢部队。这一收拢才知道,想将士兵从被老婆的被窝里拉出去拼命,比登天还难,二将登时明白李乐为何败了那么快。

  慌慌张张集中了兵马,合兵一处才有三千余人,心中大骇,一边派遣人手召回探亲的将士,一边在汉城-盐池之间的群山中安营扎寨,策应韩暹。

  若是韩暹也败了,凭他们这点兵马,哪是羌胡铁骑的对手。

  范先早已得到消息,坚守猗氏、解县两城,护卫安邑。不过兵力也是锐减一半,慌忙暗中召回探亲的兵士。

  大阳城头,李乐急切请兵,欲与羌骑决战,夺回屯田。“大将军,请借我一千兵马,定将这些只会奔跑的野人赶回老家?”李乐看着风驰电掣一般的羌骑,恨不得直接面对面干上一场。

  “缓议吧!这些羌骑虽然他们只有两千人,但机动性强,打不赢就跑,我们又追不上,为今之计,我们只有静制动,寻机破之。”韩暹站在大阳城头,心道借兵给你,能回来才怪!

  “那就联合杨奉、董承二将,同时出兵!”李乐心一横,将董承是韩暹的对头也不计较了。

  “不妥!”韩暹冷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四千兵马,粮草只够半月,如果是分散屯田,还可以寻些野味,现在只能坐吃山空。等到粮尽,这仗不打自败,你待如何?”李乐看着脸色发青的韩暹,怨气冲天。

  韩暹心道冷笑,不战自溃的是你吧!

  “贤弟,那就依你之计,设伏击杀小股骑兵,以震士气!”韩暹少见地用了山贼时的称呼,李乐立刻明白,这是让他重新去打游击,欣喜领兵一千五百人去中天山隐伏,却偷偷派人去杨奉、董承大营,约定合击羌胡骑兵,一举破之。

  李乐这边出营,早有羌骑斥候报之羌胡首领。立时有一支百人骑兵沿途骚扰,未等李乐躲进躲进中条山深处,羌胡铁骑两千骑兵已经掩杀过来,李乐一边向山中溃退,一边帅亲兵据险死守。

  山路崎岖,骑兵不能冲锋,山势陡峭处只能下马步行,虽是羌人彪悍,也无法快速推进,正相持时,韩暹率兵骚扰羌骑后部,才让李乐借机退进中条山,清点兵马,只剩一千多人,辎重也丢了大半,赶紧向杨奉、董承和朝廷求救。

  第二日,羌骑堵住山口叫骂,李乐据险不出。

  盐池的商人听说羌兵袭扰,大量商人立即逃回安邑,请求朝廷镇压。朝廷的盐监官员和仆役只有二百多人,人心惶惶,也快马上报朝廷。

  一个月来,刘协为钱粮之事伤透脑子。

  张杨心虚地送了一些钱粮,刘协用钱帛从河内购买了一些粮食,两处合在一起,才接续了一个月。顺亨粮行施粥也越来越稀,估计粮食接济不上了。其他粮行的粥棚早已撤下,辗转到各郡购买粮食。刚刚凝聚起来的民心,转眼又消失殆尽。

  刘协也无计可施,天下都是青黄不接,你找谁也没有用!

  几个赚钱的行当,铁、酒、马匹等等,都面临绝境:铁,自己还不够用;酒,哪有多余的粮食造酒;马匹,太贵了,根本没有东西去换。

  只有盐让人耳目一亮。

  冬天是制盐的淡季,但白玉盐场逆势出盐,在寒冷的冬天,不但能够出盐,而且产量稳定,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出的全是比精盐还要精纯的白玉盐,价格比精盐贵一倍。别说同行多方打听,就连朝廷内也有人询问其中的奥妙。

  转眼之间,神秘的白玉盐场和“白玉盐”这三个字就响彻了河东河内,弘农和长安也争相购买白玉盐。

  刘协一度怀疑羌胡来犯河内,怕就是为了抢盐!

  估计白玉盐场已经让某些人动心了吧!而且刘协如是想。如果真不行,就跟皇后说说,白玉盐这么抢手,强迫买盐的商人用粮食交易,缓解一下军粮问题。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张杨的兵马可以自备粮草,但范先、杨奉、董承就不好打发了,还有被困的韩暹和李乐,估计也支撑不了一个月。

  “要速战速决啊!”

  伏寿将账本摊到台案的时候,正是刘协双手抱头,筹划如何逼迫羌胡骑兵放弃奔袭战术,与朝廷军正面战斗,一战定输赢的当口!

  第十五章莫问[本章字数:2254最新更新时间:2013-06-0514:04:42.0]

  十百六十公里的中条山,依涑水河斜插黄河,南部与峨眉山遥遥相望,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乃是乱世避难的好去处。

  这一日刚蒙蒙亮,一麻衣少年横着小调晃晃悠悠走出中条山,两个特大号的木桶在扁担两端上下起伏,显然有些分量。

  突然草丛中传来碎石响动,少年轻轻放下木桶,扒开荒草,见一个满脸血污的绢衣少女捂着右腿,两眼惊恐。

  “救命,有人杀我!”少女看到少年装束,应该是走私盐一类,眼中明显一喜,含泪哀求。这一动,似乎又牵动脚部伤处,疼的愣是楚楚动人。

  少年心中一软,不过此处山势平缓,无处藏身,转眼山脚下传来咋呼声,有人高喊:“在这里在这里”。

  少女信以为真就要起身,少年慌忙摇头,示意这是山贼常用的伎俩,动手将两个木桶中的食盐合在一起,多余的倒入草丛,让少女蜷身躲入木桶,刚盖上盖子,两个持刀大汉转出山坳,远远瞧见,登时喝道:“小娃儿,可曾见一个女孩?”

  少年转身就逃,跑出两步又回身护住扁担,哆嗦地回答:“没......没.......”

  两个大汉看少年逃命的姿势,顿时泄气,狠命地挥砍草丛,一路向上搜索。

  少年轻松担起,照原路返回。越过山坡,少年脚步不停,将木桶盖子推出一条缝隙,少女估计被盐气憋坏了,捏着鼻子长舒一口气,刚钻出半个脑袋,又被少年按了进去,压低声音道:“危险!”

  刚说完,两柄明晃晃的刀已经追了过来,前头大汉怒喝道:“小娃儿,敢欺骗贼爷爷,活得不耐烦了!”

  少年立即停住脚步躬身行礼,心中暗想,食盐倒的太多,被闻见了。然而言辞却是极为机巧,恭敬道:“两位大爷无非求财,小人愿用私盐赎人,看在我爹也是白波贼的份上,求大爷高抬贵手,成全小人一段姻缘!”

  山贼被唬的一愣一愣的,杀气腾腾换成怒气冲冲,狠声道:“既然是同行,却不杀你。你只将那少女交出,这是大王指名要的,”

  “休再啰嗦,不杀你已经万幸,还想抢女人!”另一个山贼却是逼近少年身前,扬扬手中的刀片子,怒道:“赶紧滚蛋!”

  “大爷,金条不能拿啊!”少年眼中冷锋一闪,山贼一听“金条”二字,下意识回头看去,少年劈手将身前的刀片子反转,推进面前山贼的脖子。

  揭木桶盖子的山贼转身横刀,看着已经有进气无出气的同伙,对着手无寸铁的少年咆哮一声:“小杀才自寻死路,怪不得大爷我!”

  举刀就要劈,少年笑道:“走私盐的怎么会没有一把防身的匕首呢?”说完仍是笑吟吟,丝毫不惊慌。

  山贼怒极反笑:“有便如何,你一个小娃儿......”

  “我给她了!”少年伸手一指,正是藏身少女的木桶。

  山贼猛听背后有金铁撞击声,慌忙转身后退,瞪眼看时,少女并无兵器,只是用扁担撞击木桶。这才大惊,只觉后心一凉,低头看到一截剑尖透胸而出,竟没有感到一丝疼痛。

  “是他自己撞上的!”少年推开不甘一死的山贼,擦擦匕首,藏进衣袖,却向少女解释,“你别这样看着我,我并不愿杀人!”

  少年搜出山贼身上的银钱,将刀片子绑在扁担上,提起山贼尸体扔进山坳,担起扁担一路小跑向山中奔去,二百斤的重量,仿佛豆腐一般。

  “我叫紫鹃。”

  “我叫莫问。”

  “哦......”

  一个时辰后,莫问、紫鹃和一个中年妇人走出中条山。通往安邑的路上,马车络绎不绝,都是逃向安邑的商人。莫问找了一个马车,安置了行李,中年妇人搀着紫鹃,眼里全是满意的神色。

  此时莫问、紫鹃换了布衣,自然了许多。

  “姑娘,你是哪家的?我怎么没听莫儿提起过?”这是莫问的母亲,眼里笑意盎然,全然忘记了他们正在逃命。

  “伯母,我们刚认识!”紫鹃受不了莫问的母亲这种挑儿媳妇的目光。

  “那你有婆家没有?”莫问母亲开始问实质的问题。

  “伯母,我正被人追杀!”紫鹃提醒伯母。

  “没关系,我和儿子都习惯了!”伯母还是一脸和气。

  “妈,她是官府里的人!”莫问打断母亲,冷冷说道。

  “唉!”中年妇人问问叹气,住口不问。

  紫鹃心知他们必有冤屈,不过既然猜到她是官府中人还冒险相救,可见仁义,心下歉然,道:“恩公,紫鹃是白玉盐场的人!”

  “就是那个用木板晒盐的白玉盐场?”莫问道:“这就怪不得了,白玉盐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那是自取灭亡!”

  “啊!”紫鹃低呼一声,晒盐是白玉盐场的机密,但在恩公眼里,竟然是取祸之道,心惊胆战之下过了半响,不问晒盐,却小心问缘由道:“恩公如何断定白玉盐场自取灭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最爱三国小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