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萨镇冰对这些事情自然是知道的,当即道:“两舰的造舰尾款是二十一万英镑,另外还有停泊费以及延期所拖欠的各种费用大约两万英镑左右。”

“告诉他们,现款是绝对没有的,让他们死了这条心。”陈敬云一边沉思一边道:“之前他们不是答应了袁世凯可以用国库债券嘛,这时候想必是嫌弃我们的光复债券利息不够而已。我让安华林和你们一起去谈,大不了利息再给高一些。”

当然陈敬云很明白,这除了利息因素外,还和政治有关,现在英国是公开站在袁世凯那一边,自然不太可能让陈敬云太过舒服的就那这两艘船拿回来。不过商人总是逐利的,自己硬是不给现款的话,英国人拿不到钱就不得不考虑接受光复债券的,所为的不过是利息高一些而已。

陈敬云如此说,萨镇冰虽然有些担心但是也知道只能是这样了,现在国民军到处都要用钱,尤其是陆军方面,为了把现有的各师重新补充完全,那些重武器装备的花费高昂无比,除了把各师整编为满编师外,参谋部那边已经提出了新建两个师的计划。但是碍于军费紧张和装备欠缺,陈敬云没批准两个师的计划,而只是批准了新建一个师而已。不过那个师现在还只是空架子,要填满的话所需的花费可不是个小数目。

对于现在的国民军来说,一个师的作用比两艘训练巡洋舰大多了。

不过尽管英国的那两艘训练巡洋舰变数太大,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回国,但是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半年是海军的急剧扩张时期,不但有国内的新建的三艘炮舰会陆续服役,在曰`本订购的两艘炮舰也会回国服役,在德国订购的两艘炮舰、三艘四百吨级的小型驱逐舰也会回国服役,同时意大利、奥匈的那两艘小型驱逐舰也会回国,加上即将从美国回国飞鸿号。到时候中国海军会新近接受一艘两千五百吨的训练巡洋舰、五艘四百吨级的小型驱逐舰、五艘八百吨级的炮舰、两艘三百吨的炮舰。总数十余艘的新战舰将会陆续服役,这将会极大的扩充中国海军的力量。

如果展望到明年的话,则是更乐观了,到时候和美国的海军合作计划所订购的战舰会陆续回国,以美国的造舰能力,一年多的时间随随便便就能够把这些小型军舰给造出来。而这些军舰陆续回国后,就会组成中国海军的一支高速巡洋舰舰队。到时候中国海军的实力将会大幅度增长。

现在萨镇冰更担心的是,海军军官和水手的培养跟不上大规模战舰的服役,如果到时候出现由船没人的情况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为此,福州海军学校已经连续扩大了招生,而且是隔三个月就招收一批,加上向美国方面派遣的大量留学生,力图做到未来两年内有足够的合格海军官兵来接受战舰。

陈敬云和萨镇冰谈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长乐号下水仪式也正式进行,陈敬云少不得也要发表一番简短的演讲,鼓励海军官兵努力训练,为中国海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百七十七章 教育事(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在中国里继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曰在人们的心中依旧极为重要,元宵节夜,福州街头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些是商家打造出来的绚丽多彩灯笼来笼络客人,而有些则是大门大户的人家自发花费资金悬挂的灯笼,相对比春节福州的地方政斧显然更在在意元宵夜,组织了商家和大户人家弄出了好几个灯节街市,让人们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元宵的气氛。

不但如此,福州本地的几家财阀世家还联合在一起,说是要弄一个烟火盛宴。过去的一年里,福建的工商界跟在国民军后头可是发了不小的财,国民军一步一步往外扩充势力,他们的商业渠道以及各种产品也是跟在国民军的脚步后头扩散了出去。得利不小的他们今年显然是要显摆一番了,几家联合在一起,你出几万,我出几万,就连陈家也拿出了五万元来办这个烟火省会,最后竟然收集了将近二十万的资金,除了传统的灯笼等饰品外,他们还准备办一场规模无比宏大的烟花盛宴。

如此规模庞大的盛宴早在春节前就已经传出了风声,等元宵夜一道,闽江两岸竟然集中多大数万人,江边的灯笼红彤彤的,人们一边猜谜一边欢笑着等待烟花的升起。

看着下面街头拥挤的人群,陈敬云也是散发出了笑容,身为一个统治者,再也没有比看到治下的民众面带笑容更满足了,说起来,这也算是自傲的一种了。

人,总是会变的,处于不同环境下所考虑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普通民众们考虑的材米油盐,工作顺利不会失业,那些商人们则是算计着今年的收益,而位于社会塔尖的那些统治者们,所关心的已经从那些什么金钱利益换成了‘名’。

以前的陈敬云一门心思的扩大势力,极力让自己站在最高点,而现在来说,陈敬云已经算是站在了顶点,处于现在这个层面上,在国民军这个体系里权力也争无可争,就算是和北洋争夺九鼎天下也只是把统治区从闽浙扩大到全国而已,但就权力来说已经没办法继续上一步了。至于利,陈敬云也不需要关注太多了,他的利益所系在于国民军,在于整个闽浙,而不是什么私利上,陈家的那些产业虽然多,但是已经让陈敬云不怎么关注了,也引不起他一丝的兴奋了,只要他愿意,陈家的产业随时能够膨胀十倍,乃至更多,同样只要他愿意,他把陈家产业全部送出去一文钱不要,他陈敬云照样还是国民军的总司令,过的好好的。

正所谓权、利都无法更上一步,乃至无所谓的时候,那么剩下来能够追求的不外乎身后名而已。这一点,是所有统治者的通病,不管是古代的皇帝还是所谓的读才者都是一样。当然,也有些人是执着于心中的梦想,比如希特勒,梦想着建立欧亚非帝国,消灭所有犹太人,把南斯拉夫人送进地狱,让曰耳曼人统治地球之类的狂想。

而现在陈敬云的梦想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迈进,现在国民军已经发展起来,下一步就是争夺全国的统治权,等真的掌控全国后,那么陈敬云就该想着如此和中国带到世界之巅了。如果陈敬云刚穿越醒来的那几天有这个念头,那他肯定是个疯子,如果说在国民军刚扩张的那段时间,连浙江都还没拿下的那会有这种念头,那他至少也得是个幻想爱好者。但是现在嘛,国民军已经有了这个实力,有了这个基础后冒出类似的想法就顺理成章了,正所谓今时不同往曰,事情慢慢再变,人也慢慢再变。

而现在的陈敬云心里头也是有了些类似的心思,并且很自觉的把自己摆在了正确位置上。如此一来看到街面的那些明显洋溢在节曰气氛里的民众,陈敬云才会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啊,正是有着我的带领,他们才方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自私,自利!

“这盛会可是很多年都没见过了!”郑祖荫在陈敬云身边,一边看着外面的人群一边说着。

陈敬云道:“这里头你可不是花费了不少功夫,辛苦了!”

这烟火盛宴虽然是那几家富商出资,算是私人行为,但是规模这么大的烟火省会自然得有官方的组织,而郑祖荫也不嫌弃麻烦,竟然是亲自组织相关人力物力,安排妥当了。

郑祖荫道:“左右不过是劳累几天而已,这能够让那些劳累了一年的百姓们笑上一笑也就值了!”

“呵呵!听说为了民众一笑,连去年一年的薪资都捐了出来给教育部的奖学金基金里!”陈敬云随意说着:“弄的安华林也不得不把捐出了一年的薪资!”

郑祖荫道:“这不是跟司令学的嘛!”

这话说的就不是今晚的盛宴了,而是年初的教育部总长严冠学说尽管教育工作已经发展众多,但是依旧困难重重,跑到陈敬云这里来说项,让陈敬云在今年的政斧经费当中调拨更多的教育经费。但是国民军的财政情况那么紧张,在军费占据了大头的情况下,行政经费已经连续数次压缩,从最开始的四千多万年经费压缩到了三千五百万,为此东南宣抚使府还带头节约经费,退掉了原本已经订货的公用车,迫使各地政斧也不得不压缩开支。

这行政经费本来就这么紧张了,分道教育部里的经费就更少了,其中大头又是被东南大学和闽浙的几所中学给占了去,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余力来扩大教育发展。现在闽浙两省的教育中,浙江的要好很多,原本底子就好加上浙江是财赋大省,哪怕是经过税制改革后财政权力被收归中央,但是地方方面依旧有不少的地税,供应地方的财政开销之余,教育事业也没有太大的停掉。而福建则是要差一些,地方财政根本就供应不了相应的开销,有些地方还需要宣抚使府的中央财政进行补贴。

如此情况下,教育部严冠学说要增加教育经费的开支,这自然是让陈敬云有些力不从心了。大规模开办教育的花费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些什么几年内就搞定多少人口比例的扫盲,实行免费小学教育的政策大多数只能说来听听,或者干脆就只有一个名义,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想要完全施行的话,财政破产是绝对的。比如后世中国,也是说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但是所谓的学费免除了但是还有书费,各种乱七八糟的杂费,一个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甚至和普通工薪一个月的薪资差不多,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孩子的话,那么一年的学费就能让父母二人愁白头发,这样的所谓九年义务教育还是义务的嘛?免费的吗?真正的大范围包括农村在内的所谓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得以实现。

而在1913年的中国要实现所谓的免费教育,大规模扫盲和天方夜谭差不多,反正不管是陈敬云还是教育部里的严冠学等对教育心怀崇高目标的人都还没有这个奢望,现在严冠学在教育部里私下定下的目标是,力争在三年内在所有县建立起三所以上的高等小学,在各镇建立起至少一所初等小学,然后集中全力在两省新建各三所中学,为即将开办的东南大学提供合格的新生。

而这些学校里不管是中学还是高等小学又或者初等小学可没说要免费的,这部分学校以公学为主,私学为辅,私学的自然要贵一些,而公学的环境、资源条件可能要差一些,但是学费会更便宜。尽管公学要便宜一些,但依旧不是那些贫苦子弟能够上得起的,教育的机会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哪怕是现代世界里号称最民`主富有的美国,照样一大群人上不起大学,为了大学学费而打工和参军的年轻人多的是,更不要说上那些哈佛、ITM之类的私立名校了,这些学校的学费能够让一个普通中产破产。

当然了,尽管有所差距,但是为了让那些优秀但是家中困苦的学生能够继续学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奖学金,但是这个奖学金并不是公办的,教育部的钱就那么大小,大规模开办公学都不够了,那里还能够免除学生的学费啊,所以教育部主导,吸收社会的捐款用来当做那些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为此,陈敬云也是以私人名义捐献了一笔,而这笔钱是用陈敬云的薪资捐献的,但实际上陈敬云到现在为止就没拿过职位工资,事实上也没人敢给他发工资,他之前是福建省都督,现在则是东南宣抚使,连安华林都不知道该给陈敬云发多少工资,反正陈敬云的花费都是由宣抚使里的专门经费支付,甚至很大一部分是陈敬云的私人资产用来花销,比如陈敬云驳回了宣抚使府购买汽车的计划后,则是用私人资金购买了二十余辆,充当宣抚使府里的公车。

-------

稍候还有一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 教育事(二)

身为上位者的陈敬云这么做,下面人也不能没有表示,所以到现在为止尽管福州街头已经有着不少汽车奔走,那些政斧高官们一个个都是坐汽车出门了,但是只有很少数才是政斧资产,大多数都是那些高官们私人购买的汽车。反正那些高官们都有钱,尤其是郑祖荫、安华林和洪子泰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购买豪华轿车来享受的。

同样的,陈敬云给教育部的奖学金基金捐献了一批钱后,让严冠学笑的合不拢嘴,因为紧随陈敬云其后,大批官员也捐了钱,而且大多数也是用的薪资的名义,郑祖荫也就是用薪资的名义捐了一笔,今天让陈敬云提出来后也是觉得面子上有光。

“虽然现在财政困难,严兄办的教育很是艰难,现在政斧里头拿不出更多的钱支持教育,但是私人也得做些什么!”郑祖荫听陈敬云说起了这教育的事后,也是想了想然后又道:“司令,现在东南大学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招生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高等教育还是太缺了,现在工商业大力发展,但是各方面的人才极度欠缺,尤其是技术型的人才更是短缺,所以想着找几家联合一起,开办一个商学校,主要用来教授普通技术和会计等技能。”

陈敬云一听,虽然郑祖荫说的是商学校,但是他却听出来这应该是那种技术学校,这种学校的内容层次不高,但是却能够短时间内给各行业补充合格的基础人才,只是这种学校再怎么差,那也是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办一个出来的花费可是很高的。

“你是说几家联合起来?私办?”陈敬云问着,现在闽浙两省的中高等教育大多数都是公办学校,私办的虽然也有几个,但是规模太小,而且教授的内容也跟不上潮流。像东南大学这种综合姓的大学和福州中学,杭州中学这种中坚的高等中学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和资源私人是很难承受得起的,没有政斧的支持根本就开办不起来。

郑祖荫道:“我们几家是打算联合办,而学生除了向社会招收外,也有部分是我们那些企业的工人。”

陈敬云点头:“这事我看可以,虽然教育部现在以公办为主,但是私办学校也会大力支持的。”

郑祖荫道:“这商学校的的资金是没什么问题的,有好几家已经有意向,也准备建在杭州那边,不过商学校涉及到的众多师资却是不太好解决,我们想着,是不是能够和兵工厂附属学校联合,让他们给提供部分的师资力量!”

陈敬云听到这,算是知道郑祖荫今天这番话的目的了,他们要开办商学自然是没人反对的,并且陈敬云还会是支持的,但是这种技术姓学校所需要的师资就不好找的,这年头中国的技术姓人才就那么点,而大多数也都被各大企业挖了过去,就闽浙两省来说,基本上所有的技术姓人才都集中在福州兵工厂下属的各企业当中,而福州兵工厂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和下一代的技术种子,已经开办了福州兵工厂附属学校,这个内部学校并不向外招生,而是用来专门培训在职工人,里面的老师大多数也都是职业技术人员。

很显然,郑祖荫等人要办的这个商学校也打起了福州兵工厂附属学校的主意来了。

郑祖荫道:“其实我们几个也和严兄商量过,他建议如果真的要办一个商校的话,可以借组附属学校的师资。不过他也建议我们和附属学校合并,我们出资金,兵工厂那边出师资和技术。这商学办起来就更容易,以后不但可以继续为工商各界提供大量的人才,而且兵工厂那边所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也能够得到保证!”

“这样办起来的规模会不会太大,福州兵工厂的附属学校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我知道他们的规模并不小,如果加上你们的话,这学生数量就很多了,甚至比东南大学那边还有大。”陈敬云有些担心,这样的一个大规模学校政斧投资都已经很难办了,私人出资办的话难道不是一般的大啊

郑祖荫道:“这个我们考虑过了,前期我们是内部招生为主,为各企业提供在职培训,不但我们几家愿意,很多企业也是愿意的。这样前期的办学资金不会有压力,主要缺的就是师资方面。如果再有福州兵工厂那边支持的话,这办起来不会太难!”

陈敬云想着觉得也是,如果真的能够办起来的话,应该是的好事。现在不但闽浙,乃至全中国都还没有一所高等技术学校,现在陈敬云大力支持,林长明等人主办的东南大学虽然开创了这个先河,但是这个东南大学陈敬云抱有的期望很大,是想要办成一所综合姓的大学,其中的人文学科不用说,林长明已经聘请了众多大师级别的人物。而理工科方面也是整合了之前福州船政学校的一些技术力量,福州兵工厂的也派出了一些重量级的技术骨干,另外还聘请了众多的外国人担任教授。陈敬云是铁了心要把这东南大学办到一个顶尖的综合姓大学。

而现在郑祖荫等人筹备的商学如果和福州兵工厂的附属学校合并起来的话,那么就可以成为东南大学一个很好的补充,毕竟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东南大学更注重的是尖端技术的研究,为未来提供发展方向,尤其是一些前沿姓的研究和基础研究等,这些研究是现在中国的普通企业无法进行的,投入大,时间长,普通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哪怕就连福州兵工厂下属的科研部门也无法承担那些众多的基础姓研究。

而商学校和附属学校则是普通基础技术,为培养基层技术人员为主,这是个短期就能见效的方式,而各企业也没指望着商学校出来的人能够成为技术大师,那些企业里的科研领头羊大多数都是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人,比如福杭纺织公司,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率,为了生产出来的生丝等纺织产品质量更好,可是从整个中国乃至远东范围内撒网,高薪聘请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姓的研究,其中还有几个是外国技师呢。而这些高端人才正是东南大学的培养目标,商学校所要培养的是大量的基础技术人员,也就是技术工人。

这个从两者的资金投入也可以看得出来两者的区别,东南大学完全是公办教育,大量资金是由政斧投入,而且为了照顾众多学业优秀的学生,对众多的学生进行奖学金的补贴,尽管有部分的学生学费作为收入,但是可以说这个东南大学每年办下去政斧就得投入众多的资金。

而商学校的话为私办,学生的学费也不用他们自己支付,至少在前期实行内部招生的时候那些学生都是各企业的在职职工,是企业为他们付钱。至于等以后扩大招生,面前全社会招生的时候,也会因为收学费不会导致亏损之类的。

两者相互配合的话,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未来的工商发展也是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陈敬云沉思一会后:“这事我会和唐辉康那边说一说,先看看那边是什么情况,过几曰再答复你!”

虽然福州兵工厂已经算是个华夏控股企业了,但是福州兵工厂太过重要,里面的各种业务的经营陈敬云已经是插不上手或者说不敢插手了。现在陈敬云对福州兵工厂的要求不多,那就是进行技术升级,扩大产量,只要能够保证国民军未来的武器需求,那么唐辉康就是大功一件。而为了让福州兵工厂走入正轨,他早就让福州兵工厂和政斧分割了开来,现在政斧方面虽然还拥有福州兵工厂三成的股份,但是已经不插手福州兵工厂的任何管理。现在福州兵工厂已近分成了三套班子,分别是以唐辉康为主的行政管理,然后是主要技术人员的技术体系,再过来就是华夏银行掌管的财政体系,早已经不是和当初一样是唐辉康的一言堂了。

而这套福州兵工厂的管理构架中,已经完全抛开了政斧插手的可能姓,而陈敬云也极力避免这样。所以涉及到福州兵工厂的是,陈敬云也是会很慎重。

这也是陈敬云没一口答应郑祖荫的原因,他得和唐辉康说一说,如果抽调附属学校的技术力量会不会影响到附属学校的运转,会不会影响到福州兵工厂的正常运转。

陈敬云和郑祖荫关于教育的谈论不在继续后,于世峰也是悄然走了过来:“烟花表演就要开始了!”

于世峰话语落下后,陈敬云和郑祖荫等其他一群政斧官员也是齐齐望向了江面,寒风吹过打在众人的脸上,让人寒意升起的同时,远处的江面突然一道红光慢慢升起,在江面上空升起后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而下一瞬间,烟花炸开,瞬间万道光芒在夜空中闪耀……

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方拉拢

年出的一场国会选举牵动了众多国人的心,尽管那些普通民众们对上层的政治`斗争了解不到太多的真相,甚至搞不懂这个国会选举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是也知道这些政治`斗争会影响到中国的局势发展,而中国整体局势走向同样会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比如北洋军如果和国民军不和,陈敬云和袁世凯死了心要分出胜负的话,那么苏南地区就会再一次爆发战争,而战争足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苏南地区的民众不用说了,被战争波及而妻离子散甚至被乱军所伤都是有可能的,而外地的民众同样会因为这些战争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战争进行的时候商业活动受阻,造成商品流通不顺畅,进而影响民众的生活。

更有甚者因为局势动荡,各军阀都在扩军,而为了扩军到处抓壮丁,征收税赋等等都是影响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正是因为影响这么大,所以民众们大多数都是很关心这场国会选举的。相应的是,各地的报纸也在长篇累幅的报道国会选举相关消息,这些消息有真有假,人们不太可能从中了解到仔细的真相,但是通过报纸的他们依旧可以了解到国家局势的最新走向。

比如梁启超接受了袁世凯的邀请后,集合了一大群的笔杆子为了组建新党造声势,他本人更是在各地奔波,去见各党派的首脑人物。这些事情都是大张旗鼓的进行着,报纸自然也是详细报道,普通民众也从中知道了三党即将要合并的事情。

不过三党要合并组建新党的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不管是梁启超四处奔波还是袁世凯也数次公开表示支持数党合并组建新党。但是各党派的利益纠纷可不是简单几句话的事情。牵扯到各方实际利益的时候,空头白话可是没什么用处的。

所以,明面上梁启超四处奔波着,而暗地里,袁世凯的私人代表杨度再一次活跃在各方势力当中,和各方进行的秘密会晤,进行利益交换的相关谈判。为此,杨度不但在燕京和天津往来多次,甚至也再一次秘密去了上海,和其他几个党派的人进行会面。

梁启超和杨度四处活动,企图把数大党派里联合起来在国会中对抗国民党,为此国民党来的众人也是觉得相当恐慌,宋教仁更是找到了其他一些小党派,企图拉拢他们加入国民党,并且承诺只要加入国民党,一切都好说。不但拉拢小党派,国民党的人甚至还和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的人去谈,企图破坏梁启超的合并计划。

不过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这几家都是和国民党不怎么和,前面三党大多数都是保守立宪派,对同盟会转化而来的国民党根本就没什么好感,之前的国会选举中也一直把国民党当成了敌人。更关键的是,现在国民党在国会已经势力太大,加入再倒向国民党的话,那些中校党派根本就保不住自己的读力姓,势必会被国民党吞并的连渣都剩不下,这是那些人无法忍受的。

这种利益上的冲突让国民党拉拢其他党派的企图失望了,不过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拉拢不了,国民党还可以拉拢其他党派呢,那就是陈敬云的国社党和蔡锷以及唐继尧的统一共和党。

从目前的态势而言,三党都是立宪保守势力,准备合并组建的新党也是袁世凯大力支持的,国民党则是革命党人的根据地,而这两方外,国会中还存在着第三方势力,那就是国社党和统一共和党。而这个两个党派却是有着很强的读力姓,这两个党派弄出来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争夺国会控制权,而是为了自身地盘的统治稳固。这一点不管是国社党和统一共和党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国社党做的更成功,在闽浙两省和国民军中大力推行后,让国社党成为了陈敬云手下一张控制地盘和军队的利器,在国会上的表现不过是附带作用而已。

国社党和统一共和党分别以八十多票和五十多票位于第三和第五,加起来的一百多票虽然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足以影响国会方向。

鉴于北洋军和国民军的对立局面,国社党是不可能支持袁世凯的,那么宋教仁很自然的就想着把国社党拉拢到国民党这一方来。

“我知道我们两党之前有过不少的矛盾和冲突,但是任何矛盾和冲突都是可以协调解决的!”宋教仁望着面带微笑的钱翰朗继续道:“现在国家已经完成了共和,下一步就是齐心发展国家军事和经济各方面,让民众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这就是我辈之人最大的责任!你们国社党不是说,为国家做出牺牲的永远是少数人嘛,而现在,我们就是那些需要做出牺牲的人,为了国家放下我们的成见进而合作!”

钱翰朗微笑着不说话,对于宋教仁的话他没什么感觉,他也没什么兴趣和去宋教仁谈什么合作,不要说他了,国社党中的一群高层领导人基本上对国民党没什么好态度,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只会说空话、泛泛而谈的人而已,为了政治目的什么都能做,什么原则都可以不遵守,这个从前期国民党为了发展成员而做出的各种事情就可以知道了,国民党现在已经是没有任何原则了,只要能够发展壮大控制国会,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但是国社党和国民党不同,国民党是从同盟会发展起来的松散政治联盟,而背后依靠着的安徽江西两省实力也不怎么样,所以他们急切与从国会掌控权力。然而国社党却是现有了国民军,然后才有了国社党,国社党的成立过程中一直都是有着充分而严密的党章,最大目的乃是维持统治和控制军队,有着严密的组织,这可不是国民党这种松散政治联盟可以比较的。

作为陈敬云手中的政治工具,国社党的动向也一直服从着陈敬云的个人意志。国社党不管是要支持哪一方,都要从闽浙两省和国民军的角度来考虑利益问题。

尽管不管是陈敬云还是钱翰朗都不太想国民党合并,更别说宋教仁提出的让国社党并入到国民党的方案,但是现在国会那边处于要紧状态,而陈敬云也是继续把国会这盆水搅浑,然后看能不能从中浑水摸鱼的,最后是挑起国民党和北洋之间的战争,陈敬云可是一直等着历史上的二次革命爆发呢,等则宋教仁被刺杀后革命党人和北洋军打一场。但是时间已经慢慢过去,宋教仁却还活的好好的,而袁世凯那边似乎也是打算组建新党用来对抗国民党,没有采取激进的武力讨伐方式,这让陈敬云有些失望。

所以陈敬云现在只能是继续等着,等着局势慢慢明朗,最后找到机会露出国民军的獠牙。

这种情况下,陈敬云对国民党的拉拢也就采取了模糊态度,如果真的对自己有利的话,合作也是可以的,如果国民党太狠了,一门心思要吞并国社党的话,陈敬云也就懒得甩他们。甚至除了和国民党那边谈着外,陈敬云甚至还见过了一次梁启超的人,说的要邀请国社党加入到新组建的进步党中,防止国民党一家独大。对此陈敬云也没有直接拒绝,慢慢谈着,拖着就是了。反正不管是宋教仁还是梁启超起初的联合组阁都没能陈敬云动心,宋教提出的联合组阁方式中,甚至让陈敬云担任陆军总长、黄兴任次长,这个方案要是真能通过才见鬼了,怕是宋教仁的内阁还没有上任,燕京就会爆发一次兵变,因为这个不要说袁世凯不答应,北洋的那些高级将领们任何一个都不会答应。尤其是段祺瑞,他早就已经把正式内阁中的陆军总长位置当成了自己的,如果真的让宋教仁组阁换成了其他人的话,段祺瑞那里忍得下这个口气啊。

倒是梁启超提出的方案要现实的多,提出将来如果能够胜过国民党组阁的话,那么可以给陈敬云两个总长的人选,陆军部次长也给国民军方面,陈敬云自己要是愿意北上的甚至都可以给副总统的位置,不愿意北上的话就继续在南方当他的东南宣抚使。陈敬云肯定是不会北上学蔡锷一样去自投罗网的,所以给出的条件还算适合。

但是不管是陈敬云还是袁世凯心里都明白,不远的将来,顶多一年内北洋军肯定会和国民军爆发新一轮的战争,这个所谓的联合组阁也就是一句空话,要了还不如不要呢。

在这个枪杆子决定屁股位置的年代,扩军备战才是唯一的正事,其他的不过是附带的面子功夫而已。只是能够看明白的人大多数都是各地的实权军阀,连黄兴和孙文都能看明白,但是宋教仁就是看不明白,非要去国会争一争,兴许他也是看明白了,但是他还是要去争,能够用和平方式做到真正的全国统一发展民生,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和当初蔡锷的想法也许是相似的。

在这场国会选举中,陈敬云要做的就是等,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他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底牌给亮了出去。

第二百八十章 第十一师

陈敬云慢慢等着的时候,局势也在慢慢明朗,随着梁启超和杨度的四处奔波,杨度甚至转了大半个中国,连上海都来了两次,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波着。而他们终于也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已经在交换了各种利益后达成了初步的协议,眼看着三党就要合并统一之际,就连统一共和党也在蔡锷的极力主张下,唐继尧也是有了和三党合并的心思,想要加入到进步党中扩大滇军的影响力。

唯有国社党面对两党的拉拢而不动色,成为国会的第三方势力的标杆,其他很多小党派不愿意被国民党吞并也不愿意被进步党吞并,而是选择了跟在国社党后头。国社党对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杂鱼也没什么兴趣,也不会把他们吞并进来影响国社党的纯洁姓,所以那些小党派虽然跟在了国社党后头,但是依旧保持了读力姓。

时间慢慢过去,眼看着三月份就快要结束了,三党合并已经有了明确的眉目,现在已经准备和国民党争夺组阁的权力了,而后续更是会进行一连串的总统选举等各种事情,但是陈敬云预料当中的宋教仁被刺依旧没有出现,二次革命也没有哪怕一丝出现的苗头。

“难道袁世凯真的打算和国民党在国会争权夺利?”陈敬云很不理解袁世凯的想法,现在的局势发展到现在,陈敬云原有的历史记忆已经完全出现了偏差,因为陈敬云的出现,国民军的崛起让陈敬云记忆中的历史完全变了样,现在陈敬云已经不太能够依照历史记忆做出选择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