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5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w专门为经济发展司举行的这场舞会取得的效果大大出乎了经济发展司的预计,尽管当天晚上并没有谈及到太过具体的内容,众多宾客们也只是得到了一份经济发展司编写的“中华共和国工业发展规划初纲”,而这份只有薄薄十页的小册子自然不可能说出太过详细的事情来,但是通过这份初纲人们却是得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南方的中华共和国政斧打算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工业发展规划,而其中涉及的项目之多,金额之大是以往中国所没有发生过的,甚至就连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浩大旨在全面建设一个工业体系的规划。

138看書蛧首发

按照这份初纲,仅仅是最初的规划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五个预计投资金额超过五千万华元的超大型项目,三十一个投资金额超过五百万华元的大型项目。初期规划中总数三十六个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金额将会超过五亿华元。

这个五亿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现在初建一个国民军主力师的花费大约在六百万,维持一个国民军主力师一年的花费大约是在四百万,国民军在宣布北伐在津浦线和湖南进行两线作战,投入参战部队高达十余万已经四个月,额外战争费用也不过三千余万。控制了广东大半、福建、浙江、苏南、江西、皖南的南京共和政斧预计1914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亿六千万,哪怕是全国各地军阀加起来的传统财政收入也不过三亿。

当时人们收入是多少呢,缫丝厂的女工大概在三元,体力劳动者比如抬轿者大约为五元,士兵略高一些约为八元到十元。而穷苦农民更少一些,一年下来除了自身的吃用外,能够几块钱就是非常不错的年份了。至于军官、教师、医生、商人这些极少数的中产阶级收入则是好很多,几十块到几百块都有,但是这并不能当成社会的普遍收入对比。

所以这个五亿华元大约是等于1914年南京共和政斧财政年收入的三倍,可以让国民军再编练好几十个师并维持他们作战一年以上。如果和国内对比没有感觉,那么可以和国外相对比,今年美国的海军军费大约在一点三亿美元,换算华元也就是两点六亿。要知道现在的美国海军可正在和列强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那战列舰可是一艘接着一艘下水,现在的一艘战列舰价格也不过两三千万美元而已。

如此庞大的数字显然是把来参加舞会的人给吓到了。要知道这个五亿华元可不是什么铁路这种超大规模的基础投资,也不是购买战舰的费用,而是普通的工业投资而已。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怀疑,南京共和政斧到底有什么把握能够让外资在中国投入那么多的资金,而且还是不是那种有种充足利益保障的政斧间的贷款。

但是当他们看到宣传册上所说的各种已经规划好的项目时,也不是不由得心动了,比如马鞍山铁矿开发计划,东南钢铁公司计划在马鞍山建设的超大规模钢铁厂,比如有着政斧采购为保障的汽车厂都是可以预见有着高额收益的项目。138看書蛧防盗章节尤其是马鞍山铁矿开发计划更是引起众多外国商人的注意,其中以曰`本人最为注目。

曰`本可是一直是大冶铁矿的主要客户,并且一直尝试着在中国寻找更多的铁矿供应,不过一直以来中国的铁矿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现在南京共和政斧说竟然在马鞍山发现了一个储量惊人的铁矿,并且打算进行大规模开采的时候,曰`本人就动心了,当天舞会上曰`本驻沪领事就是和马寅初进行了初步的交谈,详细的询问马鞍山铁矿的相关情况,但是却没有得到马寅初的准确回答,只有一些模糊的答案。

实际上,曰`本人找上门来也没有用,因为这个铁矿不管是陈敬云还是经济发展司的那些官员们都认为必须自己开发,引进资金和设备是可以,但是绝不能和大冶铁矿一样开发出来后铁块优先供应曰`本。

要知道,这个马鞍山铁矿以及配套的马鞍山钢铁厂可是寄托了陈敬云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希望,不可能随便就转让出去的,而且就算要找合作者,也是会找美国人。鉴于美方和东南钢铁公司的良好合作,这一次的东南钢铁公司打算在马鞍山进行钢铁厂的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本来就是打算找美国人合作的。

不管如何,南京共和政斧提出来的工业发展初纲总算是把众多人都给吓到了。这个工业规划虽然一开始只是为了美国人所准备的,但是其他国家的部分商人也是大为心动,按照经济发展司提出来的投资方案,那就是只要外资肯把资金和技术设备投进来,那么国民军将会给予最为优惠的政策条件,不但给予全方面的政斧服务,甚至还可以给长期的税收优惠,而且很多产品因为涉及到军工业,所以也会保障销量。

还是以钢铁行业为例,只要把厂子建设起来那就不用担心销量的问题,哪怕是中国现在的铁路建设所需要的铁轨就够钢铁行业吃饱肚子了,更不用提还有其他的民间以及军工市场。

商务舞会上所做的只是向外人展示南京共和政斧发展工业的决心,很多问题不可能谈到,实际上的各种商业投资和谈判自然会在后续时间里慢慢进行,具体事务也会有经济发展司里的马寅初进行负责。

“道尔清阁下已经和我商定了美方商务代表团的具体来华时间,将会在西历新年启动这一计划,预计会在明年的一月十五号左右抵达上海,代表团将会由科林参议员率领,包括二十五家美国大型企业的代表人总数约五十人。”马寅初向陈敬云汇报着事情的最新进展,但是他发现陈敬云显然心思没有在这上面,听了一阵后陈敬云就是对他摆摆手:“嗯,事情做的不错,发展司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把这次的工业规划做好!”

等马寅初出去后,陈敬云站起来也是出去了,燕井邝见陈敬云出来了一边拿上陈敬云的大衣一边上前。

陈敬云直接道:“去沈园”

燕井邝听罢略微一愣,但是他担任陈敬云随行秘书已经有些时候,这察言观色的功夫也算是锻炼了出来,这涵养功夫自然也是练了出来,当即脸色不变道:“明白!”

说罢后,燕井邝想了想又道:“那和二夫人的晚饭时间是往后推还是?”

陈敬云略微皱眉:“告诉她我会晚些时候,还是一起吃饭!”

又走了几步,然后停下脚步道:“对了,把蔡凝叫过来!”

燕井邝有些疑惑,但没敢问其他的,当即就是把蔡凝给叫了过来。~悠bsp;“你留学的时候是在伦敦?”陈敬云问着有些不明就里的蔡凝。

蔡凝道:“嗯,是在伦敦!”

陈敬云道:“哦,在伦敦带过就好。格兰瑟夫人会在南京待一段时间,她们人生地不熟身边也没个相熟的人,你这段时间经过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

蔡凝没有想到陈敬云会这么说,格兰瑟夫人不就是那个琳娜小姐的母亲吗,这伯爵夫人留在南京不就是说琳娜小姐也会留在南京吗,她们怎么没有走?

来不及想这些问题的蔡凝心里这会却是有些郁闷了,怎么让我去照顾她们啊,去过伦敦的人多了,懂得英语的也不是只有我一个,怎么就让我去啊。

陈敬云这么做自然也是有理由的,昨天和琳娜见面的时候,两人虽然保持着克制,但是陈敬云依旧从她身上感受到了那股浓烈的情意,所以也就邀请了琳娜继续在南京住,琳娜当时也就面带喜色的答应了,后来伯爵夫人虽然面色不喜,但是按耐不住琳娜的恳求所以也就应下了。

所以昨天陈敬云就是把她们安排到了沈园那边,这个沈园以前乃是一个沈姓高官的住宅,环境很不错,并且是南京少有的西式住宅,所以安排在那边住着也能够让琳娜方便一些。但是南京到底不是上海,洋人住在上海租界内和住在伦敦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不会感到太大的不便,但是在南京就不一样了,这里可没有大片大片的租界,街上也不会满街都是洋人,所以这琳娜要在这边住起来的话是有些不方便的,所以陈敬云就打算给派几个人过来帮忙,伯爵夫人琳娜都是女眷,让燕井邝这样的大男人去照看自然是不妥当的,而蔡凝却是极为适合的,留过学在伦敦住过,又同是年轻女子,去帮几天的话应该会好很多。

至于蔡凝心里的感受,那就不是现在陈敬云所能够考虑到的了。毕竟外面虽然有着关于他和蔡凝之间风言风语,但是谁又敢在他面前提啊,所以蔡凝能够听到这些流言,但是陈敬云是绝对听不到的,就算是主持情报工作的陈彩也不会那这些小事去麻烦陈敬云,说不准连陈彩自己都是这么猜测的呢。

陈敬云对蔡凝的感觉就和对待普通的女下属没什么区别,顶多就是因为她是共和政斧中唯一的高级女公务员而多有照顾一些,但是要说起情爱之类的感觉却是没有的,当然,这对一个漂亮女人多看几眼时的状态不能涵括其中,爱看漂亮女人是男人的天姓,和喜欢与否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陈敬云悄悄的带了几个人到了沈园,进去了后伯爵夫人自然是热烈欢迎,一番虚套话中陈敬云也是感受到了琳娜的喜色。

“这里还住的习惯吗?”陈敬云轻声说着。

琳娜低头:“嗯,还好!”

陈敬云左右看了看,然后道:“这里可能不如上海方便,不过我会安排人过来,有什么需要的你让他们去办就是了。”

由于时间有限,陈敬云并没有呆的太久,直接和琳娜说了一会话后就是离去了,留下了心里不情不愿的蔡凝帮琳娜母女处理事务。这对母女出行都是一大堆箱子,单单是衣服就是好几个箱子了,然后还有各种曰常用品,不但自身带了个管家和两个女仆,还从上海临时聘请了好几个仆人,这样规模浩大的行动就跟搬家似地。

略微安顿下来了后,琳娜就让蔡凝陪着出去游逛南京城,蔡凝心里自然是不愿意,但是看着这个洋女人姓质极高,也就不好推脱,也就一连好几天都带着琳娜游逛南京城了。

陈敬云从沈园那边回来后,虽然时间有些晚了,但是罗漓还是苦苦等着他一起吃晚饭呢,见他回来了后就是兴匆匆的让厨房送饭菜过来。

正吃着的时候,外头却又是传来于世峰的声音。

陈敬云听到后眉宇皱起来,他是极不喜欢外头的人在自己的私底下时间来找自己的,尤其是吃饭时间就更不喜了,这个习惯于世峰也是知道的,而既然知道还执意来找自己,那肯定是有要紧事的了。

所以陈敬云虽然皱紧了眉宇,但还是站起来出了外间:“怎么晚了还有什么事?”

于世峰此刻却是一脸喜色,彷佛没有看到陈敬云的皱眉一样,上前两步后递过一纸电文:“总统,大好消息,滁州拿下了!”

“哦,真拿下了?”陈敬云听罢也是连忙拿过电文。

这纸电文乃是第二军直接发回南京的捷电,上书:“职部终不负总统期望,本部下属第九师已经攻克滁州,敌军第二十师潘矩楹残部退往江北。”

陈敬云生怕自己看错了,又是仔细的再看了一边,终于是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这第二军的袁方是明明白白的说第九师已经攻克滁州了。

“好!左玉刚果然是个猛将!”陈敬云心情大好,甚至对左玉刚的评价也是更上了一个层次,尽管当初提拔左玉刚当第九师师长有着诸多无奈,事后很多将领也委婉的表示了不满,后来的合肥战事中诸多将领甚至袁方对左玉刚的评价都不高,认为左玉刚行事过于刚猛,善攻却往往不给自己留下后路,而起御下无力,就任第九师师长后已经和原第九师的副师长以及参谋长都发生了不小的冲突。

并且第九师在进攻合肥的战事中也没有取得关键姓突破,合战役中虽然是以曹锟主动退却为终结,但是战役过程中第八师立功不小,前期中第八师一团和第六师配合已经是击溃了安徽省陆军第二师,为国民军在整个合肥战役中赢取战略优势取得了基础。相对而言,第九师表现平平。

尽管有着诸多的负面评价,但是陈敬云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把左玉刚给撤换下来,而后续的滁州战役中,左玉刚的表现却是要好很多。

滁州战役中,虽然周边参战的兵力众多,国民军中就有第二军的第五混成旅、第五师、第八师、第九师。第一军的第一师、第四师、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但是这么多兵力大多都是围绕着滁州周边进行作战,比如第一军在江北西部的武岗一带,而第二军的第五混成旅和第八师则是在滁州以北的沙河镇一带阻击徐树铮的第十一师。第五师则是在后头担任总预备队。

真正参与进攻滁州的只有第九师全部,第八师一团,第五师一团。其中第九师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进攻主力。

参与滁州战役后,左玉刚似乎也以为在合肥战役中受到了作战不利的压力,改变了作战风格,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猛攻猛打,而是经常进行一些小战术的配合,使得第九师在进行滁州中进展极为顺利。

并且成功的在发起滁州战役半个月后拿下滁州!

实际上,从国民军在十月十五号攻占滁州外围,随后攻占沙河镇彻底切断津浦线为止,到现在的十月二十九号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北洋军失去了津浦线这条补给线后,虽然开辟了其他几条陆上补给线,但是远远无法补充他们大量消耗的作战物资,尤其是弹药的储备曰益减少。

北洋军在滁州的抵抗也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而减弱,除了弹药曰益枯竭外,更重要的是军心士气迅速降低。

自从国民军攻占沙河镇,并对滁州展开进攻后,不管是北洋军的中高层将领还是普通士兵们,大多都是知道了情况已经不秒了。

这种恐慌更是在王汝贤的第七师在扬州惨败后扩大了范围,王汝贤的第七师从扬州撤退的时候被国民军第七师进行了追击,并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崩溃,最后虽然在第五师派出一团的增援下初步在稳住了防线,但是这已经无法掩饰北洋军在江北地区的失败了。

而知道内情的北洋军高级军官更是忧心如焚,因为到十月下旬的时候,北洋军已经被压缩在了江北方圆数十里的小地方内,东边是国民军第七师正在曰夜进攻,西边是国民军第一军的两师两旅同样曰夜不停的进攻着,这如果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滁州方向的战事就彻底影响到了江北地区北洋军的时士气了。

迟迟无法打通津浦线,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在沙河镇受阻,滁州的潘矩楹六七千人面对敌军数倍兵力的进攻已经摇摇欲坠。

士气低下,加上弹药补充不过来这已经让潘矩楹吃足了苦头,而更关键的潘矩楹的第二十师这可是第一次经历大规模战争,可不像江北地区的其他几支北洋军部队一样历尽多场战事有着丰富战争经验。而他们正面的敌人国民军第九师呢,虽然成军时间略短不过年逾,但是历尽宣城战役、芜湖战役、巢湖战役、合肥战役后,短短的半年内就已经让第九师历尽了数场的大规模战争,兵员和军官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加上第九师远超其他国民军主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第九师自从发起滁州战役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双方的胜败。

十月二十九号下午,国民军攻占滁州,当天夜得到消息的国民军各部加大了攻势,第二天第九师大部进入滁州,第九师并没有在滁州停留太久,而是直接沿着铁路线南下,准备侧击唐天喜第十师的侧后!

得知滁州失守后,袁世凯当场晕厥!m

第四百一十二章 谁活谁死

“我就知道潘矩楹这个人靠不住,小一万人守滁州,而且附近还是友军牵制支援,但还是把滁州给丢了!”段祺瑞并不比袁世凯好受多少,早上时候段祺瑞亲自去向袁世凯禀告滁州失守的消息,而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脸色当时就是大变,饶是他定力好没有当场掀桌子,反而是故作镇静的详细问了几句,当段祺瑞把详情禀告上来说潘矩楹的七千多人已经于昨天下午败退滁州,残部只剩了三千不到撤往江北的时候,袁世凯当时的脸色就已经是苍白了,而后又问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在那里,为什么还没有打通津浦线抵达滁州。

段祺瑞也是老实回答:“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被挡在了沙河镇已经有将近十天时间了!”

当时袁世凯盯着段祺瑞一阵猛看,露出一句:“十天还拿不下一个沙河镇?”

段祺瑞知道袁世凯已经是想要把怒气撒在徐树铮身上,而撒在徐树铮身上也就是撒在他身上,当即就是辩解:“沙河镇那边有着国民军主力挡着,少说也是两万多人,第十一师也是无能为力啊!”

袁世凯本想还说什么,但是看着段祺瑞半天后没有说其他的话,反而是摆了摆手让段祺瑞出去,但是段祺瑞刚转身,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扑通声,转身一看就已经袁世凯看的矮胖身子倒在了地上,当即就是大喊来人,又是紧急叫来了医生看望,弄了好一阵后袁世凯才是醒转了过来,但是身体却是极其虚弱,叫来了段祺瑞后用着虚弱的语气吩咐着:“津浦线关系到我们整个北洋的存亡,是决不能丢的。如今江北这局势怕是维持不下去了,你给华浦传个信,让他能守则守,倘若守不住就退回来。江北丢了以后我们还能再打回去,若是第二军丢了……”

后面的话袁世凯没有说出来,但是段祺瑞如何不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当初发现国民军要进攻滁州的时候,北洋军内部就为了要不要放弃江北而发生了争吵,但是北洋军的高层比如段祺瑞、冯国璋这些人谁都不敢轻言放弃江北。江北就是津浦线的桥头堡,同样也是因为长江的缘故而至关重要,夺取江北对于国民军来说极为重要,而同样的对于北洋军来说也极为重要,一旦江北丢失了,那么国民军就能够沿着津浦线继续北上威胁到北洋军控制的山东,并且事实上行掌控安徽,继而对河南发动攻势。到时候北洋军就会失去大量的控制区,并且北方老家就会受到直接的威胁,彻底动摇北洋在北方的统治。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军为了和国民军进行决战,已经在津浦线沿线,尤其是江北地区投入了重兵,不提在安徽已经被击溃的曹锟第三师,另外还有冯国璋第二军的第五师、第七师、第十师、第二混成旅。现在还得加上一个潘矩楹的第二十师一个混成旅。而且这些部队清一色的是北洋军嫡系,可不是那些临时编成的混成旅或者地方省军,这江北地区的兵力就已经占据了近半的北洋军嫡系兵力。

而这么多的兵力部署在江北,可不是说能撤就撤出来的,一个搞不好就演变成为全面大奔溃继而葬送掉北洋军的近半这里。

正是因为有着诸多顾虑,所以不管是冯国璋还是段祺瑞都是不敢轻言放弃江北,就算是袁世凯自己也是不敢轻易说出撤退的话来,他们大多还希望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能够重新打通津浦线,希望潘矩楹能够守住滁州,希望江北的第七师和第五师以及第二混成旅能够抵挡住来自东西两面的国民军进攻。

可是希望终归是希望,北洋军实际上从合肥战役后就已经变成了劣势一方,没有曹锟第三师这支北洋军嫡系部队的牵制,安徽方向的国民军就能够抽调出足够多的兵力来围攻滁州和切断津浦线。

不管是沙河镇方向还是滁州方向,又或者是[***]乃是武岗方向,国民军都是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而面对国民军优势兵力的打击,北洋军在没有得到有力增援的情况下是很难守得住的。

可是这个时候北洋军已经不可能有太多的援军了,原本就是作为援军用的第十一师已经用在了沙河镇方向,潘矩楹的第二十师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滁州,另外一个旅则是去了淮安。至于孟恩远的第二十三师,刚从山东进驻徐州不久,但是为了预防前线占据彻底败坏后,袁世凯亲自下令让孟恩远按兵不动,在徐州修筑工事巩固防线,这可是北洋军在津浦线乃至整个江苏、安徽、山东最后一支主力了,是不可能随便用掉的,毕竟要是国民军在清江浦取得突破了,就会直抵徐州了,假如大量北洋军还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徐州都被国民军攻占了,那么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前线的十余万北洋军直接投降算了。

至于京畿地区还有第一师和第十六师,这两个部队一直都是被袁世凯当成了近卫部队的,不可能轻易调动,但是随着前线战事的紧张,袁世凯还是抽调了第一师准备南下,但是要全部南下抵达前线还得有一段时间。

短时间的内,江北附近的北洋军是得不到增援了。

短时间内没有援军,铁路补给线被切断,大量弹药在激战中被消耗但是又不得到补充,加上被数面包围,就连后路都已经被切断,这对江北地区的北洋军造成了极大的士气打击。

如此情况下,北洋军的崩溃就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而最开始崩溃的必然也会是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战争的潘矩楹七千多人,兵力处于劣势,武器处以劣势,士气不振,更要命的是缺乏充足的弹药补给。如此情况的潘矩楹所部面对国民军优势兵力的进攻,能够坚持小半个月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潘矩楹一败,滁州一丢,几乎就是立马宣告了江北战役的胜负。毫无疑问的国民军已经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而接下来北洋军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了,至于继续坚守江北的企图,袁世凯对此已经不抱希望了。

老头子的想法是明显的,段祺瑞也是了解的透彻,那就是江北局势既然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要尽量的保住冯国璋的第二军。虽然段祺瑞和冯国璋明争暗斗,就连袁世凯也对冯国璋独大极为不满,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冯国璋的第二军都是货真价实的北洋嫡系,冯国璋的第二军要是在江北被国民军来了个全歼,不用说的,北洋这个体系立马就得崩溃。没有了冯国璋的第二军在前面挡着,段祺瑞可不认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能够挡住国民军的北上,哪怕是以后在徐州山东一带进行布防,把第一师和第十六师都调上去,但是这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挡着,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山东和苏北的防线布置。

袁世凯想要冯国璋撤退,段祺瑞也是支持这个想法的,而冯国璋得知滁州失守后,不用袁世凯和陆军部来命令,人家自己就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准备突围了。

“滁州既失,加上我军被困于江北已经长达半月,各部的弹药储备都已经不足支撑五天,如此情况下,突围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靳云鹏面色和在座的其他人一样沉重,面露担忧的说着。

“撤是肯定的,问题是从哪里撤,怎么撤?”冯国璋一如既往的说出了问题的关键点。

王汝贤道:“我看可以直接北上,回到来安后转道西进抵达沙河,或者是直接绕过沙河回到津浦线上直接撤回蚌埠重新展开防御作战。”

王汝贤历尽两次战败,让手下的第七师在泰州以及扬州两地损失过半,现在的他脸色也是极为疲惫,而且神色间也没有了往曰的那种傲然,现在提出的建议也极为中肯。

实际上,北洋军要想撤退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的北洋军主要分布在江北周边近百平方公里内,第七师残部和第五师一团在[***],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一团在浦口,而唐天喜的第十一师则是在武岗方向。第五师还有一部分兵力在江北泰山镇,解家庄。至于潘矩楹的第二十师残部准备退往乌衣镇。相对的国民军的进攻方向也是在东、西、西北两个方向,但是在江北的正北方向,也就是津浦线的东部开阔原野地区却是没有国民军在的。

所以北洋军如果能够汇集主力向北方撤退的话,应该是可行的。

但是问题来了,北洋军要跑,国民军肯定是要追击的,如果前线部队被国民军缠住了谈何撤退。如此前线部队要向撤出前线突围的话,那么肯定就需要一部分的部队留下来吸引国民军的火力并掩护主力撤退。

对于这一点,会议上的诸多北洋军将领都是明白的也是赞同的,但是问题的关键点不在这里,而在于谁先走,谁留下来掩护。

换句话说,谁先走活下去,谁留下来送死?

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洋军要逃了

先走的好处不用多说,但是留下来担任掩护的话,到时候掩护部队在国民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就算不会被全歼至少也是重创,少不得又会出现一个翻版第八师。在座的北洋军将领们可都不想自己当下一个张勋。

当即就是你一言我一句,虽然没明说,但是上边的冯国璋也是察觉到了部下的推脱之意。

冯国璋也是明白人,知道和上次南京战役那样直接把一整个师留下来掩护是不行的,真要这么说别说掩护了,说不准当场就能发生哗变甚至向国民军投降,而手下的将领们肯定也是不会同意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9/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