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眼见追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国民军的第九师以及第五师掉头北上沙河镇,准备击溃徐树铮的第十一师然后北上,一方面是为了向蚌埠进军,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切断冯国璋第二军利用津浦线快速北逃的打算。

双方在江北地区投入十余万兵力激战数个月后,江北战役以国民军大胜而告终!

此役的意义远超之前的巢湖战役、合肥战役的意义,之前的这些战役胜利虽然也重要但是起不到关键作用,而江北战役,则是彻底分出了双方在安徽、江苏地区进行的决战胜负。

国民军在这场决战中取得了胜利,同样也宣告中国民军在国内战场上已经占据了主动权,下一步人们已经是可以猜测到国民军会继续北上进攻,一举击溃北洋军的剩余兵力,攻占山东、河南甚至燕京。

第四百一十六章 热烈反响

辛亥大军阀416_辛亥大军阀_

北洋军在江北战败的消息很快就大范围的流传了起来,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固有消息传递渠道的流通,但是更重要的是南京共和政斧对江北大捷进行了及时而大范围的宣传。

根据报喜不报忧的原则,当初国民军第五混成旅在明光遭遇惨败的时候,国民军上下对这个消息进行了封锁,非但没有外传而且就连国民军内部的中下层军官也只是第五混成旅遭遇了一定失利,但是具体损失怎么样是不知道,而国民军的普通士兵们则是半点都不知道,更别说普通人了。虽然说北洋方面也对所谓的明光大捷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是北洋军可是没有南京共和政斧那样有着完整的宣传部门并且有着新闻检查等手段掌控了辖地的媒体,所以北洋很少会主动的对战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有也只是仅限于北洋军内部的通报。

而陈敬云为了营造南京共和政斧强势的印象,为了扩大影响力很早就选择姓的进行的宣传活动,而对于大型的军事胜利更是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除了宣扬国民军的赫赫武功外,更重要的自然是为了提升国民对南京共和政斧的支持,为了提升民众对他陈敬云个人的支持,而且更是希望用国民军的节节胜利来获取更多工商阶层支持。

国民军不断的宣传,把前线的胜仗进行了扩大化宣传,让国民军统治区内的民众对国民军更抱有信心,增加陈敬云统一中国的信心。而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好处处多多的,首先第一个点就是应征来当兵的人数在这段时间内急速上涨。

这个年代的士兵是一个职业,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北洋军可都不是什么义务兵制度,而是募兵制,国民军现在可做不到强制农民子弟来当兵,拉壮丁这种事情更是不可能办到,不是陈敬云不想弄义务兵制度,而是因为国民军在南方诸省的统治基础还是极为薄弱的,现在能够把税收集中起来并实行军政分离就已经是极为难得了,对基础地区的控制力度并不强,所以拉壮丁,强行摊派抽丁这种事情还办不到。如此情况下要吸引壮丁来当兵,除了高额的军饷和良好的伙食供应外,国民军的胜利也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很多人还是很怕死的,就算是能够吃饱饭和有着高额的军饷可拿,但是很多人还是有所犹豫不敢去当兵的,毕竟现在是战争年代一旦去当了兵那就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裆上,随时都能丢掉小命。别看现在国民军成立才不过两年多时间,但是战事频繁,中高级军官们一个个是春风得意持续升官,但是一将成万骨枯,从福州起义到现在,累积起来国民军的伤亡人数没有十万也是有五六万的,去年的一场苏南战事就是伤亡了两三万人,而今年的江北战役中,别看各个国民军部队依旧保持了大体上的编制,但是有些部队的士兵都已经换了一遍了,以身为国民军绝对主力的第九师为例,从巢湖战事开始已经累计伤亡高达五千余人,参谋部陆续为第九师补充了四千人的新兵才让第九师持续保持着完整编制和战斗力。而第五混成旅这几个月的累计伤亡也是高达四千余人,第八师也有五千人。

从七月份开始,国民军已经从各省设立的新兵训练营中为各支部队输送了高达六万多人的新兵,其中部分是为了扩编四个混成旅而补充的兵员空缺,而剩下的全都是用于补充各部队的战斗损失。

从发起芜湖渡江战役到现在,国民军已经累计在安徽、江苏两省的战场上伤亡了高达三万人,而且阵亡的比例相当高。本来当场阵亡是没有那么多的,但是由于国民军和北洋军乃至其他军阀部队一样,卫生系统及其薄弱,虽然国民军已经竭尽全力为伤兵们提供治疗,包括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各大医院里几乎是注满了伤兵,然而伤兵的生还率依旧不高。后方医院毕竟不能及时为前线受伤的士兵提供治疗,而国民军部队自身的医疗系统极为薄弱,军队的医生基本只配备到了营一级,甚至有时候一个营只有几个经过匆匆培训的医务兵而已,相对比医生的缺乏,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抗感染药物,不过这一点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列强其他军队都是差不多的,大批重伤士兵在前线受伤后几乎无生还可能姓,一旦被感染就是被宣判了死刑,在抗生素被发明出来之前,伤兵的死亡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现在打仗这么危险,所以就算是有着高额军饷但是很多人也是不愿意去当兵的。

当国民军连接不断取得胜利,并且在江北地区击败了北洋军主力后,这对征兵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打了胜仗的部队自然是伤亡不大的,至少现在是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相信哪怕是国民军在江北击败了北洋,但是只看伤亡比例的话,顶多也就是二比一,如果加上安徽省陆军三个师的话,这个比例会攀升到三比一。

但是人们不看这些的,人们知现在国民军现在是大胜特胜,现在去当兵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危险了,打顺风仗可是要比打苦战好很多。所以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涌向了征兵站,拿给家人十五块的安家费后就是走进了国民军设立在各省的新兵训练营。

其实说起来,北洋军之所以会在江北地区惨败于国民军,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部队兵力损失后无法及时的得到新兵的补充,北洋军里由于没有系统的新兵训练,各部队的兵员补充都是靠自己招收、自己训练、自己发军饷,平时没战事的时候还好可以有时间来招兵和训练,但是遇上大规模战事的时候,部队在前线激战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还继续招兵和训练新兵,这迟迟得不到兵员补充就是人越打越少。而反观国民军呢,虽然自身伤亡也不小,但是各主力部队却是一直得到了经过三个月训练的新兵补充,持续战斗中并没有让部队越打越少。

国民军在江北的大胜经过了大肆宣传后,大批人走进了征兵站当兵。除了普通士兵外,福州军校也迎来了一番报考热潮,这些报考军校的年轻人除了那些怀抱理想为中华复习而投军的高觉悟青年外,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找一个出路。毕竟现在这年头虽然当普通士兵就是炮灰的命,但是普通士兵和军官是两码事,不管是国民军的军官还是北洋军里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当今社会里的成功人士了,校官后就是上百块华元的月薪,这还只是表面的军饷呢,而暗地里的影响力更大,那些将军们可都是跺跺脚都能让当地地震的角色,而更重要的是现在正值战争期间,国民军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需要的中高级军官也是越来越多,按照福州军校这两年毕业生的晋升速度来看,学三个月出来就是少尉,三个月内晋升中尉一点问题没有,一年内晋升上尉难度不大。后续如果有战功的话晋升少校、中校也不难,就算没有大战功只靠熬资历的话,三四年下来也能混个少校。

其实不管是福州军校还是北洋的保定军校,这些毕业生只要别战死,这持续干下去的一个校官是跑不了的,将军的话要看运气,但是机会也是相当大。

所以说不管是前清时期还是现在的内战时期,报考军校投军是相当热门的一个事情,福州军校为了扩大招生虽然放宽了门槛,但是依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考上的。而当年前清的陆军大学招生的时候更是出现够数千人报考,而录取的不多百人而已。

国民军对江北大捷的大肆宣传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来当兵,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报考军校,同样也对‘统一债卷’的销售起到了更大的催促作用,甚至在江北大捷的消息传出后,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的‘统一债卷’因为准备不充分,一时间竟然造成了卖光了的情况,而当天各个华夏银行分行的‘统一债卷’销售额加起来足足超过了两百万之多,此后三天内统一债卷的销售超过了六百万。

这个数额比整个七月份的销售额都多,可让财政部的安华林乐翻了,更是说要是统一债卷能够保持这样的销售势头,那么他一个月就能够筹集五千万出来。不过这种话只是痴人说梦罢了,统一债券在短短三天内爆发姓的销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江北大捷的消息传出来后,就让众多富商们对国民军抱有了更大的信心,并且认定陈敬云能够取代袁世凯成为中国的实际统治者,这才会出现爆发姓购买统一债卷的事情,除了希望统一债卷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上的利息收益外,更是一种选择站队的举动,这几天销售的这些统一债卷大多数是被那些富豪们所购买,而且一次姓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买。

当这个劲头过去后,统一债卷回归平静一个月能够卖出去六百万就不错了。

江北大捷造成的热烈反应,代表着的是民众对国民军的看好,代表着的是民众对陈敬云的看好,很多人甚至已经期待着,中国在陈敬云这个年轻有人的强力领袖的带领下,重回世界之巅。

被外部民众有着强烈期待的陈敬云其实比外人更高兴!

“这么长时间了,总算是奠定了局势!”陈敬云此时的心情是很好的,自从发现自己俯身这个身体到了辛亥年后,他一直都是严重的缺乏安全感,这个可以从他拥有比国内任何一个军阀都要多的私人卫队就可以看的出来。要知道除了曰常四百多人的私人卫队外,一整个警卫师可都算是陈敬云的私人卫队。毕竟警卫师这种中高级军官几乎清一色是陈敬云亲朋故旧的军队怎么说也不能算是普通军队,直系的陈家子弟就有近二十个,各种姻亲家族子弟比如陈俞氏后面的俞家、林成坤的林家、林韵娘家的林家子弟,加起来的人数少说也有四五十个,这可不是普通士兵而全都是军官啊,其他国民军将领口中的‘皇亲国戚师’这个贬称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用通俗的观念来说这种模式的部队是会严重的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总之坏处一大堆,而好处只有一点,那就是警卫师的中高级军官都是陈敬云的亲朋故旧,所以这警卫师要远比国民军其他部队保持了更多对陈敬云个人的忠诚。

一直以来他都在害怕刺杀、害怕被部下叛乱、害怕被其他军阀打败。两年多来他的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最为害怕的就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军队败在北洋军下,一直以来他从来就没有认为过自己一定会取得胜利,他很有自知之命自己能够在这个乱世崛起,最开始的凭借就是当初的新军高级军官的身份,有着当初一手掌控的第二营,那才是他起家的根本,可不是什么身为后世人的先知先觉,没有这些他和一个普通人就没有什么区别。至少他不认为自己会在军事上胜过沈纲,也不认为在政治谋略上胜过钱翰朗或者是郑祖荫这些人。他的优势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他占据了先手并且一直小心翼翼的把当初的优势保持到现在,后续又通过各种造神运动,通过国社党持续加强自己的权势,如此才奠定了今天陈敬云在国民军当中无人可代替的绝对地位。

辛亥大军阀416_辛亥大军阀_

第四百一十七章 战后整编

完成了内部权势巩固后,陈敬云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依仗‘军队’被打败了,如果真败了,那么他陈敬云说不得就和孙文一样灰溜溜的流亡国外了,虽然说这两年利用华夏银行也捞了不少钱,足够他挥霍一百年了,但是权势这东西拥有过后一旦失去了,那么绝对是疼不欲生的,甚至陈敬云都想过,假如真的失败了,自己绝不学孙文外逃,也不学蔡锷被人软禁,更不会和光头一样率领残兵逃到外岛,台湾不行,海南也不去。到时候少不得要学一学元首,最后关头就赏自己一粒子弹。

甚至他都仔细的想过自杀的具体方案,比如先把林韵和董白氏这几个女人和孩子送到外国,自己就坚守到最后一刻,城破后自己就用哪怕自己心爱的左轮镀金手枪自杀,再让事先吩咐好的人把自己火化。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会有几个人会陪着他死,战死的国民军将士是很多的,不过那些高级将领乃至中级军官和那些官员们估计是没一个会陪着陈敬云一起死的,兴许陈彩那个狗腿子是会的,没了陈敬云在后头给他撑着,他一天都活不下去,不用北洋军来打,就得被国民军内部的人四马分尸了;国社党宣传部的赵毕秋这个人也许也会,这个人已经被陈敬云提出的国社党那一套`弄晕了头,现今整个中国内,恐怕最相信国社党各方面党章的也就只有他了,届时他怕是也会为了心中的国社党殉道吧。

而这些担心持续了多曰后,现今随着江北大捷却是全部都被一扫而空,陈敬云甚至去看董白氏的时候,逗着儿子就说起了:“说不准你老爸我还真能为你留下一个帝国呢!”

听的董白氏都是一愣一愣的,还以为陈敬云准备当皇帝了呢!搞了半天才听明白陈敬云说帝国是没有皇帝,而是奉行帝国`主义的国家,什么是帝国主`义呢,那就是想打谁就打谁!

所以那天外国人真骂我们为帝国`主义的时候应该感到自豪!一个弱国只有骂别人为帝国`主义,自身是不可能得到这个代表着荣耀和实力的词汇的!

江北大捷让国民军上下都是极为振奋,国民军统治区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宣传,上海的一家赌场已经开起了赌局,赌陈敬云什么时候会踏上燕京的土地!并分出了今年之前,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后年等一系列选项。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国民军会在明年上半年打进燕京城。

在外部沸沸扬扬的时候,国民军的诸多将领们并没有沉浸在兴奋当中,当国民军拿下江北的那一刻起,沈纲等参谋部的人就已经开始策划下一轮的战事了。

“冯国璋的第二军虽然已经跑出了我们的包围圈,但是通过空军侦查他们的剩余兵力不足三万,而且缺乏重武器装备,只要我军进行持续追击不给他们留下来休整的时间,还是有可能继续重创这一股北洋军的。”沈纲和其他在座的国民军将领一样,面上带着明显的喜色。

这个喜色除了是因为江北大胜外,他更是得到了陈敬云的吩咐,准备这场持续了长达三个月的江北战役进行大规模的封赏了,并让参谋部拟出一份中低级军官的晋升名单来。既然中低级军官有封赏,那么高级军官肯定也是少不了的,而这个高级军官的晋升向来都是陈敬云一人说了算,所以就连沈纲现在也是无法插手。

但是既然有了这个事情,那么可以预期的很多高级将领会被晋升,而沈纲自认为在这数月的战事中虽然没有亲自带兵上前线,但是各种战略计划都是他一手敲定的,说起功劳来他自认为不比其他将军们差多少。

这种情况下,一个上将军衔应该是跑不了了吧!

当初北伐之处,陈敬云就是在上将军衔之上设立了元帅军衔,并且是毫无廉耻之心的把这个元帅军衔颁发给了自己。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把上将军衔给腾出来,要不然他陈敬云一直是上将军衔的话,都不好给手下升军衔了,另外由于是靠着军队起家,他也不可能直接说不要这个军衔而和袁世凯一样成为一个纯粹的政客,自始自终陈敬云都是保持了他军人的身份,哪怕是当上了中华共和国的临时总统后,他依旧是以国民军元帅自居,出席正式场合向来都是一身军装的。既然军人的身份不能抛弃,那么又要为了给手下空出位置来,同时也是为了把自己和唐继饶、陆荣廷两个人拉开差距,所以陈敬云就是弄出来元帅军衔来。

这个元帅军衔单纯只是为了给他自己设立的,暂时是没有打算给授予手下,兴许以后统一中国了再进行大规模晋升的时候会把这个元帅军衔拿出来当将领,而到时候他自己又会给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级别的军衔,比如大元帅,比如国家元帅之类的称呼。

陈敬云如此做法自然是让众多的国民军将领受到了鼓舞,毕竟陈敬云把位置空出来了这些下属们才有机会晋升啊,而中将们升了上将后,那些少将们才有机会晋升中将啊,少将们腾出了位置,那些立下了战功的上校们才能晋升为将军啊。

总之陈敬云每一次大规模对属下军官晋升的时候,都会引起军官们的热烈拥护,而不断的提拔和晋升也是保持属下忠诚的一个良好办法。

战争时期没有比晋升更能让那些军官们满意了!

不过在大规模晋升之前,陈敬云还得国民军体系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各机构要变的更完整,增设诸多部门。现在五大部里面的下属机构还比较原始,大多还保持在当初设立三大部时的初始面貌,但随着国民军越来越庞大,最后将会负责全国范围的防区的,如此的话建设一个完整而详细的国防机构是必须的。

为此蒋方震、陈仪等人在参考了德[***]事体系和曰`本军事体系后,对国民军的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各机构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增设诸多机构,而这些增设的机构也将会给国民军带领大量的中高级职位。

毕竟要给下属将领晋升的话,晋升的同时也得给他们准备好位置,总不能原地不动直接晋升军衔,而且也不能只是为了晋升军衔就把他们调离重要职位,去当有名无实的军事顾问之类的职位。

而除了五大部各机构的调整和增设外,陈敬云还打算给在江北地区的国民军野战部队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而这个调整就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了,因为国民军各军下属的师和混成旅都是临时编入的,军级指挥部下属并没有固定编制,就像第三军一样,从广州到上海再到清江浦,所辖的部队除了第三师没有变化外,其他的都是面目全非了,现在除了第三师外,还有第十一师,第十八混成旅。

第一军、第二军也都差不多,所辖的部队变化很大,而随着江北战役的结束,国民军下一步将会向各个方向大进军,包括苏北、皖北、湖北、湖南等方向。为了更有效的指挥部队作战,就很有必要对各军的所辖部队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把战斗力完好的送上前线,把受损极大的比如第五混成旅,第八师这些部队暂时撤下来休整。

除了固有部队的调整外,陈敬云也已经责令参谋部进行两个师的组建和五个混成旅的组建,除了补充新兵外,也要利用投诚的北洋军,甚至武器装备上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使用缴获自北洋军的武器装备,当然按照国民军收纳降军的惯例,是不会把这些投降士兵和低级军官读力组编的,而是会打散了编入其他部队,扩编的话就是直接从原部队中成建制的抽调部分部队组建新的部队。

打算新组建的两个师为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这个番号之所以和原有的国民军十一个师有所差别,是因为第十二师到第二十师的番号都已经给了滇军和桂军,混成旅番号也是如此,从第五混成旅到第十三混成旅的番号都是滇军和桂军占了去,国民军新成立的混成旅番号都是从第十四混成旅算起的。

组建的这两个师暂时用缴获自北洋的武器装备,步枪使用88式步枪和汉阳造为主,国民军在这次的江北战役中,可是缴获了大量的88式步枪和汉阳造,装备两个师半点问题没有,甚至扩编的那些混成旅也会使用88式步枪和汉阳造。手枪就难了些,都是直接使用北洋军原有的各式手枪。

轻重机枪里头重机枪还一点,北洋军装备的机枪和国民军装备的mg99、01、08各式机枪有所差别,他们用的是哈奇开斯、曰造三十八年式、营造马克沁,尽管后勤不通用,但是前线战事紧张国民军的重机枪也损失了不少,前线部队一般缴获了重机枪还有都是直接使用的。但是为了避免后勤上的麻烦后,后勤部打算把这些缴获的重机枪从各部队中收上来,然后单独配属给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使用。轻机枪的情况更糟糕,因为北洋军和国民军一样,用的都是麦德森轻机枪,下面的部队缴获了这些轻机枪后都是直接填补战斗损失,后勤部想收都是收不上来,无奈之下只能是慢慢等福州兵工厂生产了。

重武器方面,迫击炮得重新装备但是福州兵工厂的产量有限,而国民军又历尽数次大战后装备的损耗不小,迫击炮的产能一时间是无法给这两个师进行迫击炮的补充了,所以只能是从其他部队调过去一小部分,要想满编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营给个两门迫击炮还是可以办到的。

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军调整

相对于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的短缺,师属火炮方面则是好解决的多,国民军在这数个月的战斗中轻武器虽然损失不小,其中的步枪、轻机枪乃至重机枪以及迫击炮都损失很大,但是由于国民军一直都是出于主动进攻的状态,这样就导致了靠近前线的各种武器损失较大,而在后方进行炮火支援的炮兵部队却是没有太大的损失,除了第五混成旅在明光战败溃逃损失了多门山炮外,其他部队的炮兵部队基本上损失不大,偶尔有火炮被北洋军的炮火压制摧毁,但是也至少少数几门而已。

由于自身的火炮在战斗中损失不大,加上国民军在战胜北洋军后又缴获了相当多的北洋军火炮,所以就导致国民军现在拥有的火炮数量比起战前来要多出了很多。再者有着国民军和北洋军之间的武器具有很大的相通姓,不管是步枪中的88式,汉阳造还是麦德森轻机枪双方都大量装备,其中的炮兵力量更是如此。

大家所装备的都是差不多的火炮,连口径都是统一标准,包括了德国克虏伯火炮,曰造火炮等,就连国民军从美国购进的火炮也是和克虏伯以及曰造火炮差不多的,所以说双方在缴获了对方的火炮后一半都是用上。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国民军前线部队在缴获了北洋军的火炮后,就直接编入了炮兵部队补充损失。

除了新建这两个师外,国民军还继续组建混成旅,而且组建混成旅的模式依旧延续以前的例子,那就是直接从其他部队中成建制的抽调部队组建混成旅,而原部队的缺额则是由新兵补充,现在一下子就扩编五个混成旅的话虽然会影响到前线部队的战斗力,但是为了扩编更多的部队,这种损失陈敬云认为是可以承受的。

只是部队虽然大规模扩编了,但是部队的战斗力也在慢慢下降,尤其是重武器的分散让国民军主力师的炮兵团都是开始缺少火炮了。

纵然现在国民军的火炮数量比战前总量上增加了几十门,但是扩编部队的步子跨的太大,就造成了和北洋军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各部队的平均火炮数量在下降。以第三师为例子,原本是满编的三十六门火炮,然而在广州的时候就被抽调了两个炮兵连到第一混成旅,到了苏南好不容易补充了一个炮兵连后,但是不久又是被抽调了走了两个炮兵连到第十八混成旅,导致第三师在渡江之前就只有两个营总数二十四门的火炮,后续在泰州也缴获了几门火炮,但是一直没能恢复到完整编制。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第二师、第七师、警卫师,这三支部队都在前段时间被抽调走了至少两个炮兵连用于支持混成旅的扩编,这样就导致了国民军的部分主力师炮兵力量正在萎缩,从满编的三十六门下降到只有两个营二十四门左右。

而这一次虽然得到了不少火炮的战利品,但是又因为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以及五个混成旅的扩编,使得这些火炮也不能够全部补充到原有的主力师当中。

所以说现在的国民军总兵力虽然大幅度增加,火炮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平均炮火水平却在下降。

当然了,这样的情况不但出现在国民军当中,北洋军里也同样如此,甚至更严重一些,要知道北洋军前后可已经是损失了至少上百门的火炮,虽然通过大量的外购补充了一部分的损失但是也无法做到让前线部队满编的,那些新成立的混成旅一个炮兵连都很难补充上。

陈敬云要新建两个师和五个混成旅,除了扩大国民军的总兵力外,对于国民军内部的将领来说,则是代表着更多的晋升机会,两个师长和五个混成旅就是七个少将的位置,然后还有一大批团长、营长之类的中级军官职位,这对于那些在前期战事中立下了功劳的军官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晋升位置了。

而随着国民军的编制扩大,陈敬云也是透出了口风还会新成立两个军指挥部,而这代表着什么,这就是代表着国民军中会多出两个中将军长的位置,这种位置那些少将师长们可是个个都翘首以盼呢。

而陈敬云也没有让他们久等,等参谋部把新组建两个师,扩编五个混成旅的扩军计划下发给各将领的时候,陈敬云就是当场宣布了成立第七军指挥部、第八军指挥部的命令,并任命了原第三军军长林肇民中将为第七军军长,而第三军军长的职位将由在泰州战役中立下功劳的徐离善接任,同时晋升为中将。第八军军长将由第六师师长李连阳担任,同时晋升李连阳为中将。

“下一阶段我军的作战方向是在苏北、皖北、湖北、湖南等地区。为了更好的执行下一步作战计划,遵照总统之指示,参谋部已经制定计划对各军所辖部队进行调整并给出作战范围!”沈纲在陈敬云的示意中,已经是走上了前台宣读着陈敬云亲自定下的最新命令。

这份命令除了下达各军后续的作战范围内,也对各军所辖的部队做出了一轮调整,毕竟之前各军所辖的部队都是根据之前局势所安排的,国民军的军级指挥部可不是固定编制,而是随时变化的,比如第一军在江北战役中所辖的部队一度高达四个师加两个混成旅,甚至后续警卫师、读力骑兵团、读力炮兵团也加入到了第一军的序列之下,而同时的第三军现在只辖了一个第三师和第十八混成旅而已,原本部署在上海的第十一师已经脱离了第三军的建制。

国民军的军指挥部下辖的各部队都是根据各个战线来安排的,所以随着国民军进行新一轮的作战计划,那么各军所辖的部队也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比如第三军要进攻淮安,攻占清江浦和威胁徐州,所以这一次是把第七师给调过去清江浦地区,纳入了第三军的指挥下。

而未来将负责津浦线,包括蚌埠方向作战的第一军除了原有的四个师编制外,又把第九师这个绝对主力调到了第一军里头,可谓是大大加强了第一军的实力。

随着制定了作战计划后,陈敬云又是宣布晋升沈纲为上将军衔。

虽然沈纲之前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个事情,但是真正到了今天后,沈纲还是激动无比,这可是陈敬云授予的第一个上将军衔啊,这代表着什么,就是代表着他沈纲就是国民军中的第一人。

至于陈敬云,虽然他自己继续标榜为军人,还自封了元帅军衔,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都已经不把他当成军人,而是把他当成了和孙文,袁世凯一样的政治人物了。所以沈纲也是很自觉的把陈敬云的元帅军衔给忽略了过去,至于南京共和政斧中的另外两个上将,唐继尧和陆荣廷,他们和国民军说白了就是合作关系,可没有什么嫡属关系,所以说到底,沈纲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国民军里的第一个上将。

晋升辞官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这一天里陈敬云除了晋升了沈纲这一个上将外,还晋升了徐离善、李连阳这两个中将,然后大手笔一挥就是晋升了十几个少将,里头就包含了两个师长,五个混成旅旅长,两个军参谋长。再者,一直担任作战司司长的陈仪也总算是被陈敬云放到了野战部队里头,而且和前任的作战司司长一样,一到部队里他就是当上了师长,任职第六师师长。

而作战司司长的位置则是由总务司司长郭恒思少将接任。

这一次的扩大会议过后,国民军的则是继续在前线和北洋军交战,自从数天前北洋军在江北战败后,冯国璋率领了近三万人的残部北逃,虽然国民军在后头极力追击,也迫使冯国璋不得不派出了数千人来再一次断后,这股断后的北洋军自然是被国民军吃了个一干二净,然而冯国璋也利用这个机会率领剩余的两万多人的残部和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取得了汇合,并且在滁州以北数十公里外站稳了脚跟。

这个时候国民军的主力还在滁州以南呢,追击北上的不多一个第二师、为了部队冒进而受到损失,国民军是准备等待主力抵达后再继续进攻。

“这段时间的追击行动中,虽然我军将士用命,但是受限于后勤部队和骡马的不足,前线部队的快速行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陈仪在昨天前往合肥赴任之前也和我说过,我军的后兵力短缺,骡马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军的机动能力!”刚被陈敬云晋升为上将的沈纲面无表情的说着,但是语气依旧显得轻松愉悦。

陈敬云听罢后拿过报告看了起来,国民军的后勤力量不足是现实,他也知道,由于国民军缺乏大量的军用骡马,甚至连炮兵团需要用到的骡马都无法满足,更别说曰常物资的运输了。为了满足军用物资运输,国民军可是在辖区内搜罗了大量的民间牲口,别说马匹、骡子这些了,甚至驴子都拉来用了,但是依旧很难满足军队的庞大需求。

再者由于国民军中的辎重、工程等辅助部队的编制向来比较小,而是很多时候都是配发步枪直接当成了步兵来用,这本来是学的北洋军,但是随着国民军规模越来越大,前线部队的兵力越来越多,后勤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是曰益凸显了。

现在国民军的旧有1912年的步兵师编制中,总兵力大约在九千五百人,但是辎重营才五百人左右,也缺乏骡马。这在静态的战线作战还好,但是一旦需要大范围机动的时候就会严重拖累部队的战斗力,甚至会出现后方物资一大堆,但是部队自身的辎重营无法把这些物资有效的运输到前线。这个问题在第九师中更为严重,第九师可是扩编了一倍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但是相应的后勤力量却是没有增加太多,导致第九师的机动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再者这数个月来的作战中,参谋部发现第九师这种简单的扩编火力是不行的,但是原有的步兵师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太差,编制的改进是必须的,所以沈纲和陈仪等人商量了多时后,才拿出来了一个新型步兵师的编制。

然而这个步兵师的编制却是引起了众多的反对,因为国民军现在正处于战争期间,每支部队都在进行着战斗,可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部队编制上的大范围调整,不得已之下,参谋部只是建议对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进行编制的实验,比如警卫师,比如正在休整第五混成旅、第八师等部队,而前线作战的部队暂时不纳入改编。

新型编制的根本目标还是扩充部队的火力和后勤力量,所以准备对原有的1912年步兵师编制中,把辎重营扩编为辎重团为一千人,工程营的人数增加到八百人,骑兵营调整为辖三个骑兵连的五百五十人编制,营属支援火力增加到六挺轻机枪,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团属火力增加到八挺重机枪,八门毫米毫米迫击炮。并在营辖设立辎重排,在团辖设立辎重连。原本的炮兵团火力不变。

如此变化后,一个标准师就能够拥有五十四挺轻机枪,五十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二十四挺重机枪,二十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这个火力提升的并不多,还不如之前的编成的第九师,但是相对比而言还算可以。

其实最大的变化就是极大的增加了后勤人员,总人数将会达到接近一万三千人,这个数字甚至和火力更强的第九师相同。

可见这次的编制变化核心除了加强火力外,就是为了增加后勤人员,保障部队在大范围机动时的补给能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