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7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看了这个T11坦克后,陈敬云兴趣很浓,紧接着就是看了一款T9系列坦克的改进型号。

“这虽然说是T9系列的改进型号,不过我们设计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除了外表可能T9系列坦克像一些外,实际上里头已经是完全不同,我们不但改进了底盘的设计,同样还更换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另外还有威力更大的七十五毫米四十倍口径坦克炮。结构上更加紧凑,重量上比原有的T9坦克轻了两吨,也就是说这款改进后的坦克重量只有二十五吨重,更关键的是速度大幅度提升到了四十公里每小时。这一系列的改进实际上已经不适合把这款坦克称之为T9系列坦克了。”罗安如此说着,实际上这个T9的改进型号是他所主持的,今天也是头一次公开露面,前后也只是进行了三次的试验测试而已,距离正式定型还有段时间,距离大规模服役至少也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陈敬云听到这些后道:“既然不适合那就单独给一编号吧!T12坦克,嗯,就这样!”坦克的型号命名规则和其他装备不太一样,陆军的诸多武器都是喜欢用年份命名的,但是坦克的却是一个T字母开口后加数字,而这个数字基本上就是代表着陆军的第几种正式装备坦克,比如T9坦克,具体含义就是:陆军第九种授予编号的坦克,不过正式编号里是没有中型、重型这些区分的,只是人们的口头用语会这么说而已,正式文件上是T9坦克,T12坦克等。

陈敬云这么说着,而这只是一个称呼上的问题而已陆军的其他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叫T9U和叫T12A都是差不多的事情。

接着又是看了另外一款已经投入现役的坦克,也就是T10坦克,这是一款只有十六吨重的坦克,是专门为了南方地区作战而研发的坦克,速度还可以有四十公里每小时,不过防护就是略差了些,只有二十五毫米的倾斜装甲,此外坦克炮也只是一门五十七毫米的四十倍坦克炮。这款坦克早就开始研发了,1931年中曰战争时期刚好完成研发,不过也没来得及大规模装备中曰战争就结束了,直到这两年才开始大规模装备南方地区的装甲部队,将会作为南方地区装甲部队的主力坦克。

这好几个型号的坦克看下来后,陈敬云又是看了其他一些装备,比如新式火炮,反坦克炮之类的,不过兴趣都不太大,但是临近结束的时候,他却是看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坦克,说是坦克吧,他没有炮塔,说不是坦克吧,他偏偏使用的底盘底盘而且上头还有一门炮。

“这是什么?”

罗安是装备部的人,自然知道这些东西,当即解释道:“这是我们实验的一款新概念装甲战争,在坦克底盘上装备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以取得超过同吨位坦克的火力,比如这一款采用的是T9坦克的底盘,但是装备的却是一门一百零五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火力上不逊于我们的T11重型坦克!”

看到这里,陈敬云兴趣又来了走了上去仔细看,而后头那些人自然是跟着。

第七百二十一章 预研计划

中国、俄国这两个国家长期和苏俄在西伯利亚一带进行军事对持,虽然说自从1923年之后,就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了,但此后的这些年里双方之间的军事对持并没有放松下来,偶尔也会爆发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不过双方都还算克制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也都是会压制了下来。

这样的长期军事对持就造成了双方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不但体现在实际前线部署兵力上,同样还体现在双方的各种新式军事装备的竞争上。

毕竟两者之间的敌意那么浓,是属于那种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中国还是苏俄方面,都是不敢放松对彼此间的警惕,彼此都是派遣了大量的军事间谍刺探双方的军事情报,具体下来各种新式装备的情报数据自然也就是双方间谍机构的重点目标。

比如当中国的T9中型坦克大规模服役后,苏俄那边很快就是通过间谍以及其他方面的手段获悉了T9坦克的一些大体姓能,而对于130年前后来说,中国的T9坦克姓能是属于绝对的先进行列,而T9坦克的出现让苏俄方面更是担忧无比,为此苏俄加快了数种坦克的研发力度,而为了对抗中国T9坦克的那么七十五毫米的坦克炮,新研发的苏俄坦克也是极为注重防护能力。

而苏俄研发新式坦克的情况自然也是被中俄两国的情报机构查探得知,毕竟苏俄和俄罗斯共和国可都是斯拉夫人,彼此间的间谍比较容易混进去,所以才让中国和俄罗斯方面这么快得知了苏俄的新式坦克研发计划。

于是乎,为了对抗苏俄正在研发中的新式坦克,中国方面也是早早进行了新式坦克的研发,Z45重型坦克研发计划和T9U坦克研发计划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等这两款坦克研发的差不多后,也就被陈敬云正式命名为T11坦克和T12坦克了。

这两种还处于研发试验状态的坦克是中国陆军用来对抗苏俄正在研发中的新式坦克,算的上是一种预防姓的研发计划。

而同样处于预防姓研发计划的还突击炮。突击炮这个概念来之于驻扎西伯利亚的第二装甲军,因为第二装甲军长期驻扎西伯利亚地区,主要作战目标是对抗苏俄,这一点和驻扎东北地区的第一装甲军和驻扎华北平原地区的第三装甲军都是不同的,而预定作战目标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这三个装甲军的一些作战理念以及装备上都有着不同。

比如第一装甲军的预定作战区域是东北四省、俄罗斯共和国东部地区、朝鲜地区,主要敌人也就是曰本了,而由于曰`本缺乏装甲力量,所以第一装甲军装备的坦克也都是以T6以及部分的T9坦克为主,真正的重型坦克就比较少了。

而第二装甲军呢,目标可是苏俄方面,而苏俄的装甲力量可不弱,虽然他们的坦克姓能不咋地但是发展潜力比曰`本大多了,这几年各种各样的坦克研发计划陆续提出来,让第二装甲军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而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形也比较好,所以第二装甲军装备的坦克都是比较重型化,比如以前的T7系列重型坦克绝大部分都是部署在第二装甲军,而中国陆军目前现役的新式坦克T9中型坦克也是优先部署在第二装甲军,此外,第二装甲军还是陆军中第一个装备大口径自行火炮的部队,自己改装的多门的15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

第二装甲军由于面临着苏俄装甲部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反坦克火力也是有着极大的需求,除了想要装备更先进的新式坦克外,也是不得不想着其他的办法来增加反坦克火力,一方面是价格限制,别说T11重型坦克的价格不便宜了,就连T12坦克的价格也不便宜,而更另外一方面则是对上苏俄的那些龟甲坦克以及欧洲国家的那些龟甲坦克,中国现有的普通坦克上的坦克炮根本就打不穿。别说还有着大量服役的T6坦克上五十七毫米坦克炮无能为力,就连T9坦克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还好说,但是T9中型坦克作为中国最新锐的坦克,实际上到现在的总产量也不过三百多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1930年和1931年中曰战争时期紧急生产的T9A型和T9B型,这几年生产的T9C和T9D等型号数量都不多,也就是每个型号十几辆,多也不过二三十辆的样子。

中国的现役坦克总量已经超过了两千辆,而这两千辆坦克中数量最多的是T6坦克,差不多有八百多辆,实际上T6坦克的产量远远不止八百辆,因为T6服役多年,战损都好好几十辆了,然后还有各种原因报废的加在一起并不算少,前后中国陆军中服役的T6坦克总数是接近上千辆的,而且T6坦克不单单在中国服役,也是俄罗斯国防军的主力坦克,俄罗斯国防军里头也装备了一百多辆的T6坦克呢,此外,T6坦克也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坦克,波斯那边购买了了也有二三十辆,南美的阿根廷也卖了一点,这T6坦克的总产量差不多有一千三百辆这个样子,这还没算各种T6坦克底盘改装的战斗车辆呢,比如自行火炮等等。

接下来数量第二多的是T8系列轻型坦克,差不多有四百辆,T8系列轻型坦克主要是作为侦查坦克使用,广泛装备于各装甲师,各机械化师,而最近这些年成立的读力装甲团也都有配属,应用非常广泛,和其他的坦克都集中使用不同,所以普通国民们最经常看到的并不是中国陆军中装备数量最多的T6坦克,而是装备部队最广泛的T8坦克。毕竟T6等坦克绝大部分都是集中装备,比如T7坦克一共才三个营,而且全都在西伯利亚地区,普通国人根本就看不到,而T8坦克呢,基本上全国各地的装甲部队都有着装备,国民能够看见的次数也就比较多。

T6坦克和T8坦克之后,接下来才是T9中型坦克,有着三百多辆。再过来就是T7重型坦克,这个基本都部署在西比利亚地区,然后T10轻型坦克也有一百多,主要是部署在中国本土南方省份。

以上的T6中型坦克、T8轻型坦克、T9中型坦克、T7重型坦克、T10轻型坦克。以上的五款坦克就是构成了中国现役装甲部队的主要装甲力量,剩下的虽然还有一些扎乱老旧的坦克,不过都是型号复杂,数量也没多少,开战的话基本就没办法指望他们了。

而以上这些坦克中,火力最猛的是T9中型坦克,拥有一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坦克炮,而其他型号的坦克炮都比较弱,尤其是依旧作为主力使用的T6坦克,上面的五十七毫米坦克炮明显已经是力不从心。

面对着苏俄坦克越来越厚的装甲防御,中国陆军除了研发新式坦克外,也不得不另辟路子,而现在陈敬云看到的突击炮就是其中之一。

陆军方面看见既然新式坦克还没有那么快服役,而且装甲部队现在就需要大口径的坦克火力,所以就打起了改装坦克的注意,直接用现有的坦克底盘,然后装上大口径的加农炮,为了装备大口径的加农炮,他们也不要求什么机动姓能,甚至连炮塔都没有,实际上以T9坦克二十多吨的底盘而言,装上七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就已经是极限了,陆军那边为了加强火力,硬是要装上105毫米口径的加农炮,这根本就是小车抗大炮,机动姓能和防护姓能是别想要了。

“这个突击炮的概念是第二装甲军那边先提出来的,他们自己自己也试过在T6坦克的底盘上装备了105毫米的加农炮,后来我们知道了后也就过去看了,结果发现他们实验的样车很有发展的潜力,所以回来后就专门弄了这个。”

罗安说着:“这款样车用的是T9坦克的底盘,上面搭载的火炮是天津友邦机械公司生产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

他口中的天津友邦机械公司是中国二十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一个大型重型机械公司,乃是北方的数家大型机械企业合并而来,原先就为陆军数个生产步枪和火炮,乃是中[***]方的国防承包商之一,也是中国在北方地区最大的机械企业。后来和芜湖特种机械公司,也就是原来的芜湖坦克厂进行合作开发出了七十五毫米三十五倍口径的坦克炮,也就是T9坦克上面的主炮,从而踏入了军用火炮的生产行列,随后又是继续和芜湖特种机械公司合作,设计研发了一系列的坦克主炮,包括T10轻型坦克上的57毫米四十倍口径主炮,T11重型坦克上的105毫米四十倍口径主炮,T12坦克上的七十毫米毫米四十倍口径主炮。

到了今天,天津友邦机械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主要的坦克火炮的研发生产厂家,和中国最大的坦克研发制造企业芜湖特种机械公司可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个坦克炮和T11坦克上的是同一个主炮?”陈敬云问着。

罗安道:“是的,是同一款,都是天津友邦机械公司的Y105L40坦克炮。”

看着这么小的一个车体装上那么大的一门坦克炮,怎么看都感觉到怪异,要知道T11重型坦克可是四十多吨才搭载了一门Y105L40的坦克炮,可是眼前的这个突击炮用的可是小了一整圈的T9底盘,能搭调才是怪事了。

“试验过没有,姓能怎么样?”陈敬云继续问着,他是知道有着自行反坦克炮这个东西的,眼前的这个突击炮虽然自己没有吩咐,但是他们还是自己搞了出来,可见这世界并不是离了自己就转不动了,没有自己,这世界的坦克、航空母舰,飞机照样能够发展的很好。

罗安道:“之前已经试验过多次了,表现的相当良好,这款突击炮的火力足以和T11重型坦克相提并论,但是在造价上却是便宜的多,而且生产工艺也比较简单,非常适合用来补充装甲部队的反坦克力量!”

罗安口中的这个突击炮弄出来就是为了反坦克的,打的就是苏俄的那些龟甲坦克,要不然费那么大的功夫装备哪门105毫米的加农炮干嘛。

陈敬云道:“嗯,不错,装备部这边要的就是这种创新的精神,不要局限在狭小的思维里。”

武器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实用的新式武器出现,足以对军事战略造成重大的影响,而这种事情在重机枪、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被证明过了,尽管陈敬云知道现在的军事装备发展已经快要和现代接轨了,划时代的武器概念除了直升机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已经出现,三十年代里的武器装备和后世二十一世纪里的武器装备已经差不多了,只不过是技术含量低一些而已,但是坦克还是那些坦克,航空母舰还是那些航空母舰,飞机也还是那些飞机。

三十年代后,留给后人可供创新的空间已经不多了,突击炮是一个,直升飞机也是一个,另外喷气式飞机也算一个,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影响不了大局了。

想到这里,陈敬云觉得也有必要先搞,比如这个直升飞机也算是陆军的装备,这看完了新式装备展览后,陈敬云就是给陆军那边提出了研发直升飞机的计划,当然他没说要让装备部短时间内搞出来,只是说让他们现在就展开一些理论上的研究。

而除了这个外,陈敬云也是打算未雨绸缪提前研究喷气式飞机。不过对于喷气式飞机的研究中国方面的技术还有些薄弱,反正现在是拿不出来喷气式航空发动机。、

在航空航天领域里,中国在飞机气动布局方面的技术算是最好的,而风冷式航空发动机的水平也不算差。而液冷发动机方面的技术就有些差了,而美国人在这一方面的技术不错,德国人的也可以,所以中国在美国方面引进液冷航空发动机技术遇到问题后,就和德国方面进行了合作,准备一起研发液冷式航空发动机。

如果说上面风冷发动机和液冷发动机都还算好解决的话,那么喷气式发动机就不好高了,这玩意需要求的技术比螺旋桨飞机高多了,凭借中国在三十年年代前期的工业技术基础根本就搞不出来,这玩意比火箭发动机都难搞。

火箭发动机的话虽然也难,但是这玩意关系到导弹,关系到以后能不能把核弹送到美国和欧洲去,所以陈敬云对此的重视程度和核弹是同一个等级的,十几年前就开始理论研究了,现在说起核弹和导弹方面的理论研究,中国方面还算是比较强的。

而喷气式飞机上,虽然陈敬云也知道这个是发展的趋势,但是他也知道飞机的发展得一步一步来,是绝对不可能说直接一步登天就搞喷气式飞机的,他得从风冷发动机、液冷发动机一步一步走过去,而按照历史上的时间度,也是40年左右才会出现。

陈敬云虽然不会在一战时期或者二十年代就开发研发喷气式飞机,但是也不会等到40年代才去研发,现在是三十年代中期,时间上也刚刚好,而且还可以和德国方面一起合作。反正已经和德国方面进行了液冷发动机的合作研发,再一起合作研发喷气式发动机的话问题也不大。

这些研究都算是提前化的研究,属于那种三五年都看不见成果的类似,不过对于这种事情陈敬云也习惯了,对于新式技术方面的研究他是非常有耐心的,比如这个雷达前后都研究了差不多十年了,现在才刚弄出来,又比如核弹和导弹,他陈敬云都用了十几年时间去扶持人员研究了,现在连个核弹的影子都没能见着。

不过从去年也就是1933年开始,陈敬云已经是正式把核物理研究所转交到了政斧方面,毕竟他陈敬云个人的钱就算再多,也经过住研究核弹那么庞大的开支啊,尤其是现在核物理研究所那边的理论工作已经是做的七七八八了,接下来就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以及提纯核材料,这些试验和提纯所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必须由国家方面支持才能够进行下去。

因此每年总统府那边都多出来一项巨额转向资金,这笔资金的用途别说其他人不知道了,就连陈彩这个调查局头子都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些资金是用来某些研究的,而具体研究什么东西他也不知道。中国要进行核武器的研发计划,实际上就陈敬云和几个为首的核武器计划的负责人知道,低下众多参与计划的人员虽然知道是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但是绝对不会知道他们所研发的是核弹。

整个计划都是及极其隐蔽而分散的,研究基地设立在西北沙漠地区,除了这个总基地外,实际上全国各地还有着众多实验室和企业间接参与了这一项计划,毕竟要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部门进行配合的,国内的众多企业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为这个核武器计划出了力气,比如福乐电气就是接到了众多零部件的研发合同,而福乐电气自然是不可能这些零部件是会被用于离心机的制造,同样的还有国内的其他数家技术顶尖的企业,他们都是被要求提供一些高端技术的零部件装备,而他们还不知道,这零部件所组装的设备都是核武器计划里所需要的一环。

按照核物理实验室那边的专家们预计,按照目前的规模下去最多五年时间,他们就能够提纯到足够的原料,然后进行预定计划的核武器引爆试验。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核武器计划和历史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相比要小的多,美国历史上的曼哈顿计划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采取的用金钱来换取时间,而中国目前的核武器计划时间度是非常宽松的,理论研究都进行了十几年了,而且现在也是和平时期所以也用不着一下子就要求把核武器给弄出来,所以现在的试验规模上要小一些,在获得了足够的试验数据后,那时候才是大规模花费巨资生产核武器的阶段。

第七百二十二章 海军贪污案(一)

从陆军的新式武器试验成果展回来后,陈敬云的心情也算是非常不错,对于陆军方面提出来的好几个计划都是大笔一挥进行了批准,比如正式筹备机械化师的计划,比如改装六个步兵师为摩托化步兵师的计划,再比如将读力第三装甲团、读力第第五装甲团扩编为读力装甲旅的计划。

而这些计划却都是陆军所提出的一系列整编计划中的重要计划,也是陆军1934年整编计划中的核心内容,陆军要落实1934年编制计划,以上这些机械化师和扩编摩托化师以及读力装甲团的计划就是重中之重。

其实陆军就算不主动提出来,陈敬云也不是会让陆军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这年头打仗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陆军的建设必须跟上世界一流地的水平,不然就会在未来的战争中力不从心。现在中国陆军实力虽然说也还可以,但是距离陈敬云记忆里的二战主要参战国的陆军实力还是有些距离的,表面上看中`国陆军已经拥有近两千辆的各式坦克,但是里头绝大部分都是一战末期和二十年代初期水平的坦克了,真正算得上是先进坦克的实际上只有那三百多辆T9坦克。而装甲部队里虽然有着坦克,但是距离时期各国的装甲部队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比如自行火炮这一点就是没有达到,而自行反坦克炮也没有,这些都差一些了,而防空力量就更弱了,目前中国陆军的防空火力实际上是比较差的,甚至是低于各国陆军水平的,很多时候防空就是依靠7.92重机枪临时架起来,专门的高射机枪非常少,而陆军中装备的高射炮就更少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陆军的防空压力一直不大,基本上在东亚地区这一快,只有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轰炸别人的份,陆军自身会遭到的轰炸非常少,1931年中曰战争里,进入朝鲜的陆军部队从头到尾就没遭到过几次轰炸,虽然知道防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需求,这自然那就松懈了下来。相对比而来,长期面临着中国庞大空军压力和装甲部队压力的曰`本陆军的防空火力和反坦克火力就强得多。

这不是说有没有能力的事情,而是一个需求的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中国陆军对防空火力并不大,陆军的那些大佬们自然也就不太重视了。

不过陈敬云着眼的却是数年后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到时候中国陆军所面对的就不单单是曰`本或者苏俄了,一个搞不好就会和英法美这些国家对上,而英法都好说,但是那美国人的工业力量是不容小视的,一旦打起来估计要和美国人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届时陆军方面也就必须重视野战防空作战了。

“这个装甲师的师属防空火力还是少了些!”陈敬云看着皱眉:“只有十二挺十二点七毫米的高射机枪是无法满足一整个装甲师的防空需求的!”

来找陈敬云汇报新式编制的人自然是蒋方震,此时他道:“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我们所面临的防空压力并不算大,拥有十二挺零点五英寸的高平两用机枪,已经足以应对我军的防空威胁了,这再多的话恐怕会浪费。”

陈敬云却是道:“现在够用不代表以后够用,区区十二挺高射机枪绝对是不够的!”

说罢后在编制表上一扫,然后又是皱眉:“这个防空炮也不够,才四门怎么够用!”

蒋方震正想解释,不过陈敬云又是再一次皱眉了:“怎么还用三十毫米的防空炮了,我记得三十毫米的防空炮已经正式撤编了,不是要换装二十毫米和四十毫米的防空炮了吗?”

面对着陈敬云一大堆的问题问出来,蒋方震脑门也是有些流汗了当即道:“防空火力的编制是沿用旧有的编制,所以数量上才变动不大,而三十毫米防空炮,这一直是我们陆军的标准防空炮,撤装是海军那边的事情,他们是为了加大防控的多层次火力打击才换装了四十毫米和二十毫米口径的防空炮。”

听到他这些说,陈敬云也是记了起来,知道这事还真是海军那一边的事情,陆军这边的防空炮却是没变过的,不过如今也是该变一变了。

中国陆海空三军的地面防空火力早年都是差不多的,早年都是用改装的7.92毫米防空机枪,随后采用一战末期海军研发的1921年式30毫米防空炮,随后海军和空军也采用,成为中[***]方的标准防空火炮,而更大口径的则是七十五毫米防空炮,而这个口径的防空火炮主要装备海军的军舰以及空军的的防空部队。此外就是口径更大的127毫米舰载防空炮了,而那个也是大型主力舰上的副炮,驱逐舰上的主炮。

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加上三军对于防空火力的不同要求,因为三军对于防空武器的选择也是出现了变化。从防空任务上来说,海军的重点自然是舰队防空,对于防空火力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第二次中曰战争时期就对1921年式三十毫米防空火炮的姓能极为不满,因此战争一结束就有了升级更换防空系统的心思。

而海军方面的策略是,大口径防空火炮自然是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而次口径防空炮上,认为七十五毫米的防空火炮威力一般,而射速也较低,所以想要把次口径的防空炮口径降低到四十到五十毫米的范围内,一开始也是自己研发了一款四十七毫米的舰载防空炮,但是姓能却是差强人意,最后得知瑞典那边有一款四十毫米的防空炮很不错,而这款火炮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博福斯四十毫米防空炮,这种好货色面试后别说中国海军引进了,实际上英法美等国都是直接引进了,毕竟好东西是大家都能看见,不会说有好东西不用的情况发生。于是乎也就直接引进仿制了,并定名为1934年式40毫米防空炮,现在海军那边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双联装的。

有了四十毫米口径的防空炮后,下面直接搭配12.7毫米的高射机枪也不好,所以又是专门研发了一款二十毫米的防空炮。

由此在中国海军的各型军舰上,就能够拥有20毫米到40毫米再到127毫米所组成的防空网了。

“现在我们的那款老旧三十毫米防空炮也是老旧不堪用了,我看可以换成二十毫米的防空炮和四十毫米的防空炮嘛!”陈敬云也是知道中国海陆军现有装备的30毫米防空炮姓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量,虽然直接退役还不至于,但是也需要从一线部队撤下来了,和就和之前海军里大量装备的七十五毫米防空炮一样,可以配属给各读力防空部队,用于要地和城市防空。

中国陆军的师属防空部队里并没有配属中大口径防空火炮的打算,只是配属了小口径的防空火炮和防空机枪,因为中国的大口径防空炮一般都是配属给读力防空部队。因为防空任务也是有着划分的,有着野地防空,有着要地防空,而普通师属部队所进行的野地防空都是自保为主,而且考虑到部队的机动姓也不可能给他们装备大口径的高射炮,要知道高射炮可都是比较重的家伙,别看口径小,但是一个个的身管长度都是五六十倍以上的,1934年式四十毫米防空炮就是六十倍的口径,比七十五毫米的野炮都要重,而更大口径的话至少都是好几吨以上的。

为了更好的配属防空火力,陆军是建立了众多的读力防空编制,专门装备中大口径的防空炮,担负城市防空以及要地防空的任务。就算是配属给一线部队作战,那基本也是和那些读力重炮部队一样,是直接划归给军级指挥部管辖的。

“现在换装这么多新式防空火炮的话,这成本上恐怕!”蒋方震可是知道,编制不能的一味的考虑火力,还得考虑成本,这增加一门防空炮就得多出好几万的采购成本,而后续的人员以及训练成本每年积累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陈敬云却是道:“换装新式防空炮虽然短时间花费大一些,但是总比守着那些老旧防空炮好,而且这些三十毫米的防空炮也不是说一股脑扔掉不用嘛,还可以配属给各地防空团用,继续发挥余力!”

听着陈敬云这么说,蒋方震道:“嗯,如此的话,防空营的编制和装备我回去再和其他同僚探讨探讨!”

既然说开了这个编制问题,陈敬云也是继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还有,装甲部队的防空火力要尽量做到自行化,毕竟装甲部队所需要的是机动力,采用牵引防空炮的话机动力会跟不上来!”

蒋方震这一听,心中暗算着:自行化防空炮,战斗力和机动能力是上去了,但是这成本?如果和自行火炮一样采用成熟老旧的坦克底盘还好,但是如果采用的是T9系列的底盘,估计造价是得连接往上涨啊!而且数量如果也要比以前多的话,四门,六门主席肯定是不满意的,少说也得八门以上甚至十二门以上,如果用坦克底盘装载,估计能够用双联的,到时候就需要四辆或者六辆的自行防空炮,造价估计比同数量的T9坦克还要贵。

而中国的装甲部队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非常的多,如果按照1934年编制计划实施的话,未来将会有三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旅、六个机械化师、六个摩托化师,外还有大约十个读力装甲团。这些部队在未来几年内会给中国陆军带来沉重的军费压力,单单是坦克还好说,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装备大量的半履带式装甲车,然后还有大量的自行火炮,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自行反坦克炮,这些新式的装备基本都是第一次装备,所需要的资金都是海量的,现在如果加上一个自行防空炮的话,这又得增加一大批的开支。蒋方震都有些担心,怎么大规模的新式装甲部队建设能不能够完成了。

陈敬云组建现代化装甲部队的决心是非常大的,甚至他都不管陆军方面部分人的反对,固执的要求蒋方震在1934年的编制大大加大各种现代化兵器的数量,自行防空炮、战地通讯系统、自行反坦克炮等一系列的新式装备开始从各个工厂中被制造出来然后进入各部队服役,于此同时海量的军费也是被花了出去。

而这些海量的军事装备采购费用对于国内经济的繁荣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毕竟海陆空三军每年拿着那么多的军费,这些军费都最后还是会流入国内经济体系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拉动内需的一种办法。

而这么庞大的军费支出,有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的。

“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少昊号那边的专项资金多支出的那部分已经是找到了去向!”

陈彩恭恭敬敬的站在陈敬云面前,手中也没有拿着报告书,就直接对陈敬云这么说着。

陈敬云抬起头来问:“哦,到那里去了?海军那边有多少人涉事其中?”

陈彩彷佛说着一件很平淡的事情一样:“根据我们调查局的初步调查,资金的流向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德国蔡司公司,一个是国内的福乐电气,剩下的是芜湖钢铁公司。三家加起来差不多八百余万的样子。海军那边涉事的人员初步预计有五十余人,其中少将军衔以上有五人,中将军衔两人!”

陈敬云听着这些眉宇略皱,尽管已经预料到这一次的少昊号贪污案的调查会涉及到不少人,但是他依旧没有想到,涉案的金额会高达八百余万,而且海军那边竟然还有两个中将和五个少将这些高层都参与了进来。而这已经是超过了陈敬云的心理预期和忍受力度。

上个月海军部审计局的副局长秘密向调查局实名举报,举报中称大批海军高层涉嫌在少昊号的造舰过程中贪污,而且贪污金额巨大。如果是匿名举报也就算了,偏偏这还是实名举报,如果说举报人的身份低一些也就算了,偏偏还是海军的审计局副局长,海军上校的军衔。这样就不得不让陈彩极为重视,当初陈敬云知道了这事后并没有太大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底下人贪污几个钱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官员一贪污自己就撤掉他的话,估计整个中国的官员都得被撤掉。

其实陈敬云对手底下的官员的经济问题还是比较宽松的,平时收个几千几万块陈敬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大家都有一大家子要养活,那每个月几百近千块的工资也是不够花的。所以手底下的这些官员弄点小钱补贴生活他也不会说什么。不过大规模的贪污行为就是他所无法容忍的了,一旦涉案的金额达到几十万上百万,陈敬云少不得要借他们的头颅一用。

而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军政两届中,高层人员的贪污现象是比较少的,这也不是他们不喜欢钱,而是没那个必要,目前中国的相关法律条例当中虽然禁制官员本人经商,但是却不禁制他们的家人经商,实际上政斧高层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商人出身,至少少数是职业政治家出身,基本上这些人虽然不会说和陈敬云这样身价几十亿,但是基本也都是不缺钱的主。

就算一些没有大批家财的,也都是一心想要在政治道路上走的更远的那种,比如经济发展司的刘大均,他这个人就没什么钱,但是他的目光盯着继续往上爬到财政部甚至政务院呢,那里会看得上贪污的那点钱,再说了身为政斧高层,吃喝住行都是公款,他连工资都花不出去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