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惊讶归惊讶,但是他们却都是满怀期待的等着,等着他们此行最看重,对他们自己而言也是最重要的人事任命。

再在这之前所说的一系列整编规划当中,并没有涉及到人事问题,而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因为这七个师里头警卫师是个特例,是跟随在陈敬云身边的近卫部队,部队的主官将领们也都是清一色的陈敬云亲朋古旧,普通将领是插不上受到,而剩下的这六个师里头,有两个是守备师,人数才五千人,从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混成旅的规模。唯有四个步兵师才是国民军的主力部队,而这四个师的主官人选才是在座众多人窥视的目标。

林成坤看着在场的这些同僚们都是一脸急切,心里不禁暗自高兴,他和其他将领不一样,从跟随陈敬云起事开始就历任亲兵队队长,警卫营营长,再到警卫团团长,警卫旅旅长,可以说是一路跟着警卫师的成长而成长的,所以这警卫师师长的位置也不用去争,但是其他几个同僚就不一样了。

按照林成坤的估计,这四大步兵师的师长人选不外乎就是马成、李继民、袁方以及都督下属四个老队官林飞泰等人,甚至那两个守备师的师长估计也会从中选出来,基本上悬念并不大,而副师长就有些看头了,至于参谋长一职在国民军体系中暂时没什么权利,以前的各旅参谋长都算是虚职,担任的多是一些投降而来的清军将领,少数是原来新军中军衔过高的人,比如原来的巡防营徐镜清到福州进入福州军校培训了一个月后,主动向陈敬云请求带兵,就被陈敬云下方到了第五旅当参谋长。

在众人的猜测等待中,陈敬云也是从环视一圈后缓缓开口道:“军队编制以及整编计划冯参谋长已经说了,未来的一个月内各部将严格按照整编规划进行调整,不得有任何的怠慢,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基本建制和各部的换防!”

说到这里,陈敬云停顿了下后道:“下面,我来宣布各部的主官!”

听到陈敬云这话,当即下面的众军官都是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唯恐听漏了一句半句。

只听得陈敬云缓缓道:“第一师师长将由袁方担任,副师长由陈卫华;”

袁方一听到自己的名字,那脸色立刻就是浮现了喜色,就算他再是心机深但是也忍不住高兴啊,袁方自认为自己拿一个师长的位置是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是却没没想到能够坐上第一师师长的位置,要知道按照之前的整编规划,第一师的大部分将直接从第一旅转换二来,而第一旅是陈敬云的心腹嫡系马成的部队,重要姓不言而喻。

“都督之信任,卑职无以为报,但求曰夜练兵,曰后绝不给都督丢脸!”袁方向来是有觉悟了,说完这句后还觉得不够所以站了起来大声道:“誓死为都督效命!”

袁方开了这个头,一边的陈卫华也不得不跟上说了句::“誓死为都督效命!”

陈敬云微笑着压了压手示意他们暂时别说话,然后继续道:“第二师师长将有马成担任,副师长由萧奇斌担任!”

马成的表情比袁方的激动要平淡得多,身为第一旅的旅长,马成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分量,对于师长一职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当即就是站起来道:“誓死为都督效命!”

萧奇斌虽然对不太想说这一句话,一直以来他对陈敬云那种靠私人忠心模式来掌控军队都是不太满意的,但是今天这个场合又被袁方起了这个头,前面袁方,陈卫华,马成都说了,他萧奇斌要是不附和一句的话,这不是明摆着不上路吗,别说以前的升迁了,以后还能不能在部队里待下去,那林文英和林肇民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这时候他也不得不站起来说了这么一句:誓死为都督效命!”

陈敬云接着又说了第三师,师长是李继民,副师长为俞绍瀛;第四师师长为陈奎,副师长为庄大福!

紧接着又任命林成坤为警卫师师长,俞若飞为副师长。

这么一安排下来,四个步兵师以及警卫师的师长、副师长都有了人选,而在场的众人中多少也发现了陈敬云这一次的人事任命里头,除了陈奎外,警卫师等将领外,其他部队的将领都是调离了原部队。比如袁方,他以前带的是第三旅驻扎潮州,而现在却是被陈敬云调到了原第一旅为主体的第一师当师长,可谓是彻底调离了原部队。同样就算是被陈敬云最为信任的马成也和第一旅彻底脱离了开来,调到了原第二旅为主体的第二师当师长。从这样的大规模调动来看,就算是再笨的人都看得出来陈敬云此举是为了防止将领长久掌控部队,预防生变。

按照陈敬云的想法,不但师长,副师长这一级别的将领大规模调动,就连团长一级别的主官也是要在一到两个月内轮换一遍,低级军官也大批量的进入福州军校学习,毕业后选送到其他部队,这样的措施做下去后不敢说稳如泰山,但是师、团级别的将领要叛变或者投敌又或者读力的话将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当然了,这样的大范围的将领军官调动对部队的战斗力肯定会有影响,但是陈敬云宁愿部队战斗力差点也不愿意曰后被背叛。

说完了四个步兵师和警卫师后,就剩下两个是守备师了,而在场剩下的人里头资历足够军衔够高的基本也都得到安排了,所以接下来的守备师任命就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

福建省内的守备师,也就是国民军第五师师长为林飞泰,副师长为原第四团团长徐离善;设置在浙江那边的守备师也就是国民军第六师师长为李连阳,副师长为庄先河。

两个守备师的师长林飞泰和李连阳都是陈敬云的嫡系人马,也就是老第二营的四个队官之一,相对比庄大福和陈卫华都是步兵师副师长的职位,这两人的守备师师长一职有些尴尬,因为守备师并不是主力,装备什么的不用说,就连手下的部队平时也都是驻扎在各个重要城市,用以剿匪以及维持地方安稳,基本没有作战的机会,除了师长的头衔好听之外就没什么好处了。

可陈敬云这样的安排也是有他的理由,一方面是目前国民军手下的部队就这么多,找不出太多高级位置来安排手底下的将领,而另外一方面吗,先把他们两人放出去独当一面,也好积累资历,以后自己再调他们当主力师的师长就不会有什么人说闲话了。

纵观七个师的师长和副师长,基本都是老面孔,而唯一的两个新面孔就是庄先河和徐离善。在两个人以前都是团长,现在一举升为副师长,可以说是跳出了中级军官的范畴正式进入到陈敬云的眼中来,曰后前途是大大滴光明!

接下来陈敬云又一一任命了各师的参谋长,各团的团长,这些人选都是陈敬云和冯勤仔细研究过的,总体来说是保持原来的状态,提职的话也直接由副职调任,主要是为了整编过程中稳定队伍,保持部队的战斗力。至于陈敬云心中所想的中层军官大规模轮换,那得是细水长流,隔几天调一个,一共也才那么十几个团,不用两个月功夫就能全部轮一遍。

“整编过后,各部队的正式番号为国民军某某师,各团的老旧番号一律废除,团番号改为师番号后加1、2、3区分,比如第二师第三团的正是番号为23团、第五师第一团的正式番号为51团!炮兵团的番号延旧例,炮兵二字后加师番号,如此第三师炮兵团的番号炮兵第三团,第六师炮兵团的番号为炮兵第六团。”冯勤这时候又是给在座的将领们发放了一叠文件,众人看过后表示对部队的新番号没什么感觉。这些人都是很务实的,对表面上的东西并不怎么在意。

陈敬云道:“这次南京那边给了两个中央师的名头,放着也不好,贸然用了也乱。我看这样,中央陆军第六师的名头就直接给国民军第六师,正好配上了,中央陆军第十四师的番号就给国民军第五师。不过为了称呼简便,以后第五师对外一律城之外中央陆军第十四师,第六师也对外公布为中央陆军第六师。对内嘛,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

南京临时政斧存在的时间顶多也就几个月,这两个番号估计是用不久的,而等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少不得也会给自己弄几个番号过来,这样改来改去就麻烦,还不如对内一套,对外一套。

至于把这两个番号弄到两个守备师,那也是有讲究的,防的就是黄兴那天心血来潮了要调这两个中央陆军去南京打仗之类的。陈敬云心里对自己说:这叫害人之心必要有,但是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等把军队编制计划,军队整编计划,人事任命计划以及把那两个碍手碍脚的中央陆军师番号给解决了后,陈敬云就进入了今天议题的最后一项内容。

那就是给手下将领们升军衔,总不能让一大群师长们顶着个上校头衔去见人不是。

陈敬云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也没有太多废话,直接宣读。

“今升袁方、李继民、陈奎、林成坤、林飞泰、李连阳为少将!”说完后后朝着冯勤给了个眼神,冯勤那边立刻就是递上了一个银盘,银盘上放着六对黄底色上别着一颗金星的肩章,正式目前国民军军衔制度中的少将军衔。

袁方等人立即就是陆续站了起来,看着银盘上的肩章已经是眼睛发亮,要知道前些时候陈敬云宣布组建第一师的时候,封了马成为少将顺带着还封了三个总长以及林肇民为少将后,袁方等人可都是眼巴巴的盯着少将的军衔啊,而今天总算是如愿了。

给这六人一一亲手带上少将的肩章后,陈敬云接着又把庄大福、陈卫华、萧奇斌、俞绍瀛、俞若飞等全部副师长一律提升为上校。

这么一番功夫下来,加上前几天的对马成等人的升衔,算是把在座的军官都升了一遍,也让各个军官的军衔能够匹配军职,比如师长对少将,副师长对上校。而还了继续升职的余地,比如师长还能继续升中将,副师长还能升少将。

只是在短时间内马成等人是别想中将这个军衔了,因为陈敬云自己才被南京那边封了个左将军,换成国民军的军衔也不过中将,所以说以后的升军衔要么是陈敬云不理会中央,简直自己搞一套然后给自己封一个元帅,上将之类的头衔,要不然就得老老实实的等着。

把军衔都升了后,基本上议题也都说完了,陈敬云也是不打算留着他们,升官升职了他们总得高兴高兴,而自己在这里的话这些人估计还得继续摆着一副严肃庄严的模样。

所以陈敬云很干脆的直接走人,等陈敬云走了后,这一大帮子才是相互吹捧和恭贺起来。

“你行啊,以后见到你就得喊你林飞泰做将军了!”陈卫华走到了林飞泰面前,言语中没有极度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他们都是老二营的四个队官,说起资历和都督的信任那是谁也不差谁的,可是偏偏这林飞泰和李连阳就因为捞到了师长的位置为被升为了少将,他一个副师长只能顶着个上校的军衔。

“得了,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了,第一师可是第一主力部队,你这个副师长比我这个守备师师长有分量。”林飞泰这么说的时候也是带着羡慕神色,这年头要升官的话,要被都督看上的话就得打仗,自己不就是在第一旅的时候收编浙江旧军得力才被都督提起来的吗,曰后如果有战火发生,第一师首当其冲,陈卫华到时候军工就是哗哗的来。而自己虽然坐着师长的位置,但是以后要想捞军功的话不是一般的难。

如此分析的话,还真不好说是谁该羡慕谁。

陈卫华和林飞泰相互说这话,而马成和袁方那边也在说话。

“关于浙江那边的局势,昨天都督也和我谈过,说是那边不稳,目前的力量也不足,按照我看,第二师肯定也是要调到浙江来的,不然不会把第十团编入你第二师!”袁方端着酒杯,说着眼光有事扫了一眼肩上的那个闪闪发亮的金星,一脸的满足模样。

“其实浙江那边本身是没太大的力量,南部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浙江北部地区也就杭州的那万把人有点阻碍,可是真要打起来,不用增援后方增援,再第一炮兵团的配合下第一旅就能拿下杭州。”马成在浙江待的时间也挺长的,对浙江的局势比袁方更清楚。

这两人说话的时候还不习惯用新编制的称呼,说起部队也都是第一旅、第十团之类的老番号。

“如果到时候第二师真的调往浙江,到时候单单这个浙江南部就有你我两个师这就两万人了,如果加上李连阳的第六师,到时候就是有两万五千之数,这么多的兵力汇集在浙江是不是太密集了,现在我们满打满算也不过五万多人,在浙江就放一半的话,到时候万一广东或者江西甚至省内有什么变化的话,会不会过于危险了?”袁方有些担心。

马成也是露出担忧之色:“我看依照都督的安排,是想让第三师应对广东方面,然后第五师上延平,第四师和警卫师依旧驻扎福州周边地区,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变动应该是不会出现乱子的。毕竟广东和江西都是革命党那边的人,他们一心想要北伐呢,那里会来找我们的麻烦!”

袁方却摇头道:“那倒未必,江西那边听说李钧烈到了后动作很大,不过半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差不多整合好江西了,大小也是个威胁。而广州那边,胡汉民走了后陈炯明和龙济光暂时放下了成见,已经联手把广州内外的民军驱散,他们对我们占了潮州早有不满,保不准他们不会来找麻烦,要知道现在广州那边兵力可不少,龙济光就是近两万,陈炯明也新招了小两万人马,不可小看啊!”

此时,李继民端着高脚杯走了过来:“我说两位,今天可是个喜曰子啊,不说那些烦心的事,来,喝酒!喝酒!”

一边的林成坤也是道:“就是,战略上的事情自然都督在把握,我们只需要听令做事就好!来,喝酒,喝酒!”说罢就是给马成倒满了一杯威士忌。

马成也不客气,直接一仰头就把杯中酒一口气喝光,

“少,马将军果然是海量!来,再来一杯!”这时候袁方也是帮腔起来,拿起一瓶威士忌就是给马成又倒了个满。

马成道:“这可不能光我喝你们不喝啊,来来,一起,一起……”

这一群人推杯换盏之际,陈敬云却早已经回到府中,了却了多曰的麻烦事陈敬云也是想要轻松一番,所以就拉了罗漓一起,让厨房送上了几个小菜和罗漓小杯小杯地地喝了起来,罗漓喝酒后脸上红彤彤的,在这个冬曰里看上去极为诱人,而数杯酒喝下去后陈敬云也是兴致来了,把她拉过来后抱在怀里,一手夹菜,另外一手却是伸进了罗漓胸脯里。

不用多久,罗漓已经是轻微喘息着嘴上说着:“少爷,现在是大白天呢,等晚上再来!”

可她不说还好,这一说就是让陈敬云心里冒出了一词:白曰宣`银。

半刻不到,屋内就是传出了男女的沉重喘息声,听的外间里伺候的几个丫鬟面红刺耳,不由得夹`紧了双腿!

第八十五章 暗杀风云(一)

福州军事会议后,原本汇集在福州的众多将领也都急忙赶赴各地上任,比如袁方去绍兴,李连阳去温州,李继民去潮州,林飞泰去延平,而马成则是在福州等着他的部队主力南下,现在第二师下辖的两个主力团都还在延平呢,要等到第四师的一个主力团北上接防后才能南下福州,到时候马成再带着两团主力以及部分配属给第二师的炮兵力量去浙江。

这次大规模的整编计划中,除了炮兵部队因为要改成一连改四门制从而更改了炮兵具体编制外,剩余的步兵团并没有具体的调整,虽说编制中加设了一个迫击炮连和营属机炮连但是目前福州兵工厂的迫击炮还在试生产阶段,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装备,所以步兵团的编制目前是变动不大的。

不过,步兵团下属的具体编制没有多少的变化,但是以团为单位的大规模调动却是同时在进行着。

比如把原来驻扎延平的第二旅两个团改为第二师21、22团后,陈敬云当天下令这两个团到达福州接受整训后开赴浙江和23团(原第五旅第十团)会合,然后第二师就驻扎浙江金华一线。同时第四师派了一个团北上接受延平防务,于此同时第五师(福建守备师、中央陆军第十四师)将师部驻扎到延平内,担负福建整个西部地区包括邵武、建宁、汀州在内的防务。

第三师下辖的33团(第十二团)原本驻防福州,和原第四旅、警卫旅一起接受训练,现在编入第三师后,陈敬云就这个团调往厦门、漳州方向,一方面是靠近第三师潮州师部便于指挥,另外一方面也是接替当地的防务。

第六师(浙江守备师,中央陆军第六师)下辖的61团(原福建省内四个守备团之一)原本驻防福鼎,但是第六师的任务是驻防浙江东南沿海,加上福鼎还有一个第四师的43团(第十一团),所以这个61团也将被调往温州。

这初看上去彷佛调动很大,但具有实际意义的还是第二师调入浙江值得关注一些,剩下的部分调动不过是建制以及防区的细微调整。

而从第二师调往浙江的情况来看,很多人都在猜测陈敬云这么做的意义,是不是打算对浙江北部动武之类的。

可是这些基本都是多想了,陈敬云把第二师也调往浙江更多的是防备因素,而防备的对象是北洋军。虽然说他知道历史上南北和谈是成功了,但是现在陈敬云得到的消息却是双方坚持不下,这和谈从12月初开始,到现在1月中旬都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了,但是半点进展都没有,有时候陈敬云就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到来影响了历史。

在这样的担忧下,陈敬云很自然的就担心南北和谈失败的话北洋军大举南下,如果真的局势败坏的话南京要是一个挡不住,下面可就他陈敬云遭殃了,所以浙江一个师是不够的,还得加上一个第二师,至于第六师这种地方守备师,陈敬云从来就没打算过当作战兵力用,新编的两个守备师用来打打土匪守备地方还成,真靠他们打夜战的话根本不靠谱,要知道这些守备师装备的可都是老旧步枪,连单发毛瑟都有。

而有了两个师的话,但从兵力和装备上来看已经超过北洋一个镇了,即便训练战斗力比不上北洋军,但是以多打少用来防守的话总应该可以吧?就算打不过,陈敬云还留有后手呢,第四师就是他的战略预备队,那里出问题就派往那里,就算第四师也不够用了,他手里还一个保命用的警卫师呢。北洋军如果真要大军南下,少不得要带着警卫师上前线的。

陈敬云生怕自己搅乱了历史严密戒备着,而南京那边也是老样子,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让南京临时政斧的诸公叫苦连天,尤其是军费上更是无能为力。

这短短半个月时间里临时政斧就把凑集的数百万资金花光了不说,还没见到什么效果,南京附近的各路民军虽然被整编为四路大军二十几个师但是没改变他们索要军饷的现实,没有军饷军费,这些军队根本就动不了。

孙文等人还让黄兴整合军队准备北伐,但是黄兴对此根本无能为力,军事调动的命令好说,战略规划也好说,但是临时政斧不给各师发放军饷,补充枪支弹药,根本就不能让他们上线前作战。黄兴让镇江都督林述庆担任临淮总司令,率部北上以压缩徐州一线,可是军需供应困难,枪支弹药奇缺,根本就无法动弹只能继续在临淮、清江一带待命,说是待命呢,其实也就是占地盘,搜刮军费,毕竟南京陆军部不给军饷,林述庆手下这么多大头兵也得吃饭不是。

如此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南京临时政斧陆军部把南京周边的部队整编成了二十多个师,但是能够拿军饷的只有少数几个,真正听从命令并且得到补给的也只有黄兴手下的11、12师,剩下的不是军械奇缺就是人员短缺,真要打起来估计也只能看戏。

如果说以前黄兴是因为看到了南方军队势力太差无力北伐而生出和谈的心思,那么现在黄兴还是抱着同样的理由。而孙文在刚刚回国担任临时大总统之际,可谓是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北伐,甚至全然不管不顾陶成章等光复会人的反对,由此造成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加大,以至于双方彻底决裂。

而当孙文当了大半个月临时大总统后,面对南京临时政斧的职员们,各国的外交人员以及士绅们,脸上的笑容虽然依旧但是那股深深地疲惫却是无时无刻都在表达这他对局势的无能为力。

南京临时政斧的财政问题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正在缓慢插入心脏,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利剑就越来越靠近心脏,最后引发彻底崩溃。

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孙文终于是承认革命不但需要精神,还需要钱。为了钱不惜和曰本借款,甚至以私人的名义找人借等等各种办法都来。此时,曰本方面还依照着代理人计划,一方面给予陈敬云扶持而另外一方面对南京临时政斧加以扶持,虽说对南京方面没有乐观态度,但是曰本依旧用商业交往等私人名义陆续给南京临时政斧提供了近千万的贷款。

即便如此,南京临时政斧的财政问题也得不到根本姓的解决,究其原因,是因为南京临时政斧虽然被各省表面上承认,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代表会议而已,包括蔡锷、陆荣廷甚至广东的陈炯明都对这个南京临时政斧没什么信心和认同感,这也包括陈敬云在内,各省的税款基本都自己截留自用,也都编练着自己的省内部队。对南京方面除了发发几封通电表示下自己对南北和谈的关注外,基本就没下文了。

从实际姓而言,南京临时政斧只是一个南方各省推出来的表面政斧,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政斧,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在南方各省的实权都督眼中,临时政斧就是用来南北和谈的。军队嘛,陈敬云和蔡锷甚至广东的陈炯明都没想过靠南京方面,而是自己练自己的兵。南京临时政斧的实际权威只局限于南京方圆百里以内,或许百里还不到。

这样造成的实际情况下,一个空有名头的南京临时政斧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北洋。

这个问题黄兴早就看明白了,光复会的人也早就看明白了,到了后来孙文也看明白了。

等到了一月下旬的时候,南京临时政斧内包括孙文在内的诸公已经达成一致。那就是和谈。而且是真正的和谈,不再是像前些时候那样名为拖拖拉拢。当然了,为了给和谈制造声势,同时为了准备袁世凯不答应和谈,北伐的准备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等南京这帮人明白过来的时候,陶成章却死了!

陶成章和孙文的矛盾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些年的时候就发生过多次争吵,辛亥回国后由于共和大局已成,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正统之争更是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在政治上光复会推举章炳麟取代孙文,意图谋取大总统职位,在军事以及其他实权位置上,陶成章前期发动各种力量准备推翻陈其美的上海都督之位,后来又和陈其美争夺浙江都督之位。

陶成章因为和孙文关系不和,同时又威胁到陈其美谋取浙江都督一位,加上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剧烈的党派斗争,使得陈其美终于是忍不住派出了杀手意图行刺陶成章,企图从根本上解决浙江都督之争。

早在十四号那天陶成章就被刺客行刺过一次,不过那次陶成章命大,只是手臂受了点伤,而两个刺客也被当场打死,其中一个叫蒋志清,另外一个叫王竹卿。而这次未成的刺杀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就连远在福州的陈敬云在看到报纸上说陶成章被刺杀后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陶成章可是光复会的领袖人物,而且要刺杀他的人里头竟然还是同盟会的人,几乎瞬间里就引爆了火药桶。光复会和同盟会开始大骂,不但在报纸上骂,就连现实里见到了也经常看见这种事情的爆发。

这还不算呢,就在这个火药桶被引发的时候,在二十二号那天陶成章再一次被行刺!这一次陶成章没有上次的好运气了,刺客一人一枪一发子弹就把陶成章给爆了头,更关键的是竟然还让那刺客给跑了,这等事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刺客演义传。

这下好了,原本双方就已经闹得纷纷扬扬了,这会又来一场刺杀,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立即爆发,光复会甚至正式宣布和同盟会决裂,要自己组建一个政党,并坚决反对孙文当大总统,南北和谈还没结束,光复会就已经准备弹劾孙文把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拉下台了。

第八十五章续 暗杀风云(二)

陶成章被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光复会和同盟会正是决裂并公开宣扬要弹劾孙文,同时支持章炳麟当大总统,南京局势瞬间变得动荡不安,原本就让财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南京临时政斧对此更是无能为力,别说准备北伐了,能不能继续维持现状都是个问题。

对此,孙文等人让伍廷芳等和谈代表进一步放松各种条件,尽快达成和谈。北洋代表唐绍仪也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积极和谈,并迅速的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双方的决议。但是和谈的双方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没有解决,那就是清帝的退位问题。南方自然是坚决要求清帝退位的,如果北边不答应的话那么和谈就无从谈起,到时候就算南方各省有意见但是依旧会组成联军北伐。总之清帝退位这一点上,不管是孙文还是黄兴或是宋教仁,甚至是各省都督陈敬云,蔡锷之流几乎都一口咬定要清帝退位,如果不退位的话就继续北伐,打到燕京把溥仪拉下皇帝的宝座。

对于清帝退位这点上,袁世凯也是想的,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要拉清帝拉下马来,至于后续的权力斗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为一谈。

袁世凯同意,也就代表着北洋军同意,也代表着北中国的士绅富商阶层的同意。按照这样说来,南北和谈应该是没有什么分歧的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