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夫当国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14-05-14 22:54:26

  当然,这次只是第一阶段疏散难民,仅仅只会疏散一部分。而且按照袁肃既定的赈灾计划,也并非是要疏散全部的难民,等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正式投入建设后,还会从难民中征募大批的劳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三尺也非一日之功。整个赈灾工作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办,哪怕再需要两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也不足为奇。

  所有领到钱粮的难民暂时在阳子堡一带聚集等候,等到人数足够众多之后,才再一些跟随一起逃荒的官员或者临榆县官府指派的专员带引之下,动身启程离开山海关。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担心在路上会遇到歹徒强盗,又或者难民当中的恶势力团伙,趁着这些难民有钱有粮时强取豪夺。人多力量大,最起码也能壮壮声势。

  当然,袁肃同样提前向难民沿途经过的城镇发去电文,要求各地城镇做好接应和保障工作,确保杜绝发生任何恶性X事件。他在电文里摆出极高的姿态,表示但凡有任何发生在这些难民身上的意外事件,自己都会严厉追查到底。

  至于到时候是否真的如追查到底,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他而言,这封电文的只是起到提示和安慰作用,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彰显出自己关心难民的心怀,而并非是堂堂正正做出的一种承诺。毕竟离了山海关之后,他也没有那么庞大的影响力。

  几天之后,袁肃接连视察和走访难民,以及亲自主持派发钱粮工作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山海关地区传开,不仅临榆县老百姓们的为感慨,那些仍然处于煎熬之中的难民们更是深感安慰。再加上这段时间孙德盛派人四下散播消息,人们在愈发感到袁肃是百年难遇的好官同时,也愈发埋怨山海关镇守使以及本地官僚的不作为。

  舆论声势正在一步一步被推高,尤其是当袁肃发电文“命令”沿途各县关照第一批接受疏导的难民的消息报道出来后,袁肃在山海关一带民间的正直形象总算奠定下里。与此同时,关于吴承禄、赵方毓的负面消息也越来越恶劣,起初是不作为,后来时不检点,再后来就是贪污克扣赈灾物资。

  本地老百姓和城外的难民们对山海关各级官僚的态度,从失望、埋怨很快就升级到痛斥、愤怒。袁肃所需要的舆论效果已经出现,他所布置的第一步计划总算落实。

  同样是在这几天,山海关镇守使吴承禄却渐渐有了如坐针毡的感觉。一方面是赵方毓许久未曾再见面,另外一方面上次赵方毓说过要去赈灾总司令行营给袁肃一个下马威,也就是说袁肃现在理应知道中央在关注其与洋人往来的消息。可偏偏袁肃这段时间丝毫不见收敛,相反与洋人往来的愈发密切,甚至听吴立可说,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的项目很快就会动工。

  这些现象让吴承禄百思不得其解,他本不是一个善于心计的人,越是猜不透袁肃在搞什么鬼,越是让自己不得安心。

  而随着城内城外民众之间的纷纷热议,称赞袁肃是地地道道的好官,还用上“百年难遇”这样的形容词,实在是一种雪上添霜的压力。他看得出来,袁肃这个毛头小子很会做表面功夫,自古以来官绅与百姓都是两个对立阶层,没想到这小子却跟星斗小民们打成一片。

  迫于由内而外的重重压力,吴承禄立刻派人又去邀请于继芳前来商讨对策。

  就在这天傍晚,于继芳被吴承禄的管家请到了镇守使署衙。他半个月前离开过山海关,专程去往奉天拜会以前的老主子王怀庆,向其汇报自己策动吴承禄对付袁肃的计划。王怀庆自然还得袁肃这个黄毛小子阴谋陷害耿耿于怀,也对于继芳耿耿忠心表示欣慰,继而嘱咐其量力而为,能成则成,不成也要明哲自保。

  ---------------------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呀!哎呀呀,哎呀呀!】

  第11章,别有用心

  早晨时,于继芳才刚刚返回山海关,一进城打听到最近一段时间的局势,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妙。原本在他指点之下是吴承禄占据主动权,可自己万万没想到吴承禄还真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几乎什么都没做,眼睁睁的看着袁肃一点点扳回优势,甚至还在不久前窦神父案中无辜折损了三员心腹大将。

  当晚来到镇守使署衙,他才与吴承禄见面,连寒暄客套的心情都没有,一个劲儿的哎声叹息直呼错失良机、情况危急。这一连串的话,直说的吴承禄心惊肉跳不止,连忙好声好气的请于继芳出谋划策,为此还不惜提高之前承诺的价码。

  于继芳叹了一口气,语气仍然有埋怨的说道:“我的吴大人啊,那位中央特派的赵大人到来时,您应该果断的采取行动,先把袁肃扣押下来,之后该怎么论罪就怎么论罪。莫须有之罪名,还怕找不到说辞吗?”

  吴承禄苦闷的说道:“此事谈何容易?岂不说没有证据,再者这袁肃终归是大总统的侄子,这么草率鲁莽的行动,就怕会适得其反。”

  于继芳唏嘘的说道:“什么适得其反呀。那位中央派来的赵大人都已经带来总统特令,换句话说就连大总统都不信任这位侄子。吴大人啊吴大人,你可知道这袁肃真实的底细吗?他自称是大总统的侄子,可是从来都未曾与大总统见过面,无非是沾了袁氏一族的姓氏,又借着镇压滦州起义一事,侥幸得到了大总统的认可罢了。”

  吴承禄无奈的说道:“就算是侥幸得到的认可,那终归还是认可。正所谓血浓于水,万一闹出什么意外,到头来背黑锅的人还不是我。”

  于继芳继续说道:“什么呀这是,您是不知道,自从大总统认了袁肃这个侄子之后,袁肃仗着大总统侄子的名义,在滦州一直不安分守己,大总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对这个小子大发雷霆。可见大总统心中已经后悔认这个侄子了。”

  吴承禄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大总统的家事岂能单凭判断而定,更何况他原本就不擅长动脑子,自己又怎么可能看出这一层意思。

  再次叹了一口气,于继芳摆出一副深沉的样子,他很清楚现在再埋怨吴承禄也无济于事,吴承禄的能力已经到了这个坎儿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初没能提前看出这一点来。

  “事到如今,袁肃这厮已成气候,实在是难办啊。”

  “那,于先生,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这黄毛小子胡作非为吗?”吴承禄着急的问道。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为今之计,就看吴大人您有没有这个胆量了。”于继芳表情和语气一样,都显出十足的凝重。

  “还请于先生明示。”一听到这里,吴承禄迫不及待的问道。

  “袁肃这厮如今在山海关广收民心,其目的就是为了取代吴大人而做铺垫。事已至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吴大人还是一副踌躇难定的心态,此事再无回天之力。”于继芳郑重其事的说道。

  “都到这个份上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这小子敢登鼻子上脸,那老子就跟他拼到底。”吴承禄气势汹汹的说道。

  “很好,吴大人有这样的决心,那接下来就好办多了。当务之急,吴大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进城,然后火速包围赈灾总司令行营,先发制人将袁肃这厮扣押下来。”于继芳语气果决的进一步说道。

  “这……这会不会太鲁莽了,兵戎相见可是大事,万一火拼起来,就算料定了袁肃也不好向上面交代呀。”吴承禄听完于继芳的话,整个人顿时又如同泄气的皮球一般,脸色满是忧虑顾忌之色。他在山海关任上这么多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不喜欢的就是调兵遣将,自己的原则很清楚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近畿要地能不动武就不动武。

  “我的吴大人,你刚才还说要跟袁肃这厮拼到底,怎么才一转眼的功夫又有这般顾虑?”于继芳简直哭笑不得,语气万分急切的说道。

  “于先生,这里可是近畿要地,发生火拼当真是很难向上面交代呀!”吴承禄强调道。

  “近畿要地,近畿要地!吴大人你可知道当初袁肃这厮是如何逼走了王镇守使的,这厮现在胆子是越来越大,他从来就没考虑过近畿要地不可轻易乱来。现在吴大人心中还有顾虑,等到袁肃这厮一切准备就绪,然后调兵遣将向吴大人您发难时,倒要看看是谁先挑事端。”于继芳声色俱厉里的说道。

  “可是,就算把袁肃扣押下来,接下来又能如何是好?难不成就凭着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正X法了?总统特令上也说过,如果查证袁肃勾结洋人属实,那是要押送进京审查。更何况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纵然把他押送进京也没办法交代。”吴承禄说道。

  “还需要什么交代,吴大人,你还打算交代什么呀?不管有没有证据,眼下吴大人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赶走袁肃,扣住他的人,押他进京审查,就算没有足够的证据也最起码可以让他不敢再打山海关的主意,不是吗?”于继芳语重心长的说道,说话时的语气就好像是一个教书先生在教导一个学童似的。

  当然,如果单纯是帮吴承禄保住山海关的地盘和镇守使的职衔,这全然不是他的本意。

  他所要的做的,就是要替昔日的旧主子王怀庆报仇雪恨。只要吴承禄能把袁肃抓起来,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太多,没有罪证可以捏造、伪造罪证,就算再不济也可以雇佣几个杀手在押送袁肃进京的途中干掉这小子。

  至于袁肃意外身亡之事,如果能糊弄过去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就算糊弄不过去中央政府追究下来也是吴承禄的责任。对于他来说,吴承禄只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自己从来没想过傍着吴承禄来飞黄腾达。只要事情办妥了,他随时都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12章,栽赃嫁祸

  吴承禄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立刻意识到于继芳的话正好说到了点子了。虽然袁肃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胆敢觊觎他的位置让人大为光火,如果能寻一个机会给严肃一个教训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即便不能教训袁肃,只要能摆脱这个麻烦的人也算可以息事宁人。

  于继芳说的一点都没错,管他是否能够给袁肃定罪,只要能想方设法赶走这小子就行。

  一念及此,他缓缓的点了点头,深沉的说道:“于先生你所说的不错,那么,你觉得我应该什么时候行动才好。”

  于继芳斩金截铁的说道:“自然是越快越好,今晚连夜调兵,明日凌晨即包围赈灾总司令行营拿人。为了保险起见,吴大人最好再抽调一支人马驻守抚宁县,谨防袁肃这厮滦州驰援而来的人马。”

  吴承禄沉思了一阵,随后咬着牙说道:“好,就这么办。不过,抓住之后呢?”

  于继芳又说道:“抓住之后,扣押到军营大牢之中,然后立刻请来那位中央派来的赵大人,由其负责主持宣布袁肃罪状。至于证据……大可花一些钱顾几个洋人来作证就是,除此之外能栽赃的就栽赃,反正罪名越大越好。到时候中央详细查证起来,没有八九也有六七,这厮以后便再无翻身之希望。”

  吴承禄煞有其事的说道:“于先生所言极是,不过,这罗列罪证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几日也不知道赵特使人在何处,据说是去了北戴河那边跟洋人们在一块儿。”

  于继芳颇有自信的说道:“这都是小事,只要人抓住了,接下来再花三、五天的时间来搜集证据都可以。赵大人那边,吴大人还是赶紧派人去联络联络,连夜就去,确保赵大人明天一早可以回城来。”

  吴承禄沉吟片刻,下定决心的说道:“那好,就这么办。”

  随后,他立刻派出亲信前往城外和附近驻营地区传达命令,除了留下一个营镇守使山海关关口之外,其余五个营的兵力接到命令后火速拔营进城待命。不过考虑到五个营的兵力人数众多,而且旧军系统开拔起来十分复杂,尽管各部距离县城不算太远,可也需要十多个钟点的时间来行动,为此他特别先命令城中的两个营集合到镇守使署衙这里,由自己亲自指挥。

  城中的两个营原本是周营官、胡营官的部下,结果周、胡两位营官双双阵亡牺牲,部队里一片乱糟糟。之前的几个连长、副官等人都已经来过镇守使署衙,名义上是为周、胡两位营官之死鸣不平,实际上则是希望能接替二人的位置成为代理营官。

  吴承禄正为袁肃的事情烦恼不已,一时半会暂时没有想过选派替代人选,也正因为如此,既然两个营群龙无首,那索性就全权由自己来直接统辖。

  天色刚刚暗下来,县城内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收敛喧嚣。城中巡防营的人马调动难免会引起附近老百姓们的好奇,自从关口被难民们围堵以来,还从来没见过山海关巡防营的人们有如此规模的行动。起初人们还以为是难民们聚众闹事,可是细细一想前不久才刚刚开始疏散难民,再加上这段时刻袁司令赈济工作开展的很积极,怎么可能会有难民闹事?就算有闹事,也不至于闹到要出动这么多士兵的地步。

  等到几个钟头之后,老百姓们发现这些士兵居然是向镇守使署衙的方向前去,不由自主的意识到情况大有不妙。虽然任谁都猜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任谁心里都很清楚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各家各户早早的关闭房门、掩上窗户,只希望这一晚能平平安安熬过去。

  与此同时,赈灾总司令行营,经过小半个月时间的筹备,袁肃的第一步计划俨然水到渠成,他同样知道时间不等人,因而一定要尽快向吴承禄采取行动。就在这天晚上,他找到陈文年、赵山河、孙德盛三人一起吃了一顿晚饭,饭桌上则开始商议展开下一步计划的安排。

  “该准备的都准备清楚了,就连赵方毓那小子都已经在证供上签字画押,指责将克扣的五万赈灾款分给了吴承禄两万。算上吴承禄之前的失职之罪,还有最近大排筵席的行为不检,完全可以先拿下来问罪。”赵山河一边嚼着一张大饼,一边神态亢奋的说道。

  “除了这些罪名,另外还要加上包庇和勾结窦神父合谋作奸犯科之罪。”袁肃喝了一口气汤,继而不疾不徐的说道。

  陈文年、赵山河、孙德盛三人听到这里,禁不住惊诧的看向袁肃。

  “大人,这罪名……会不会……有点悬乎……”孙德盛十分犹豫的问道。

  “放心,今日下午英商会理事长罗伯逊来找过我,他已经打通好北戴河那边的关系,万福堂那边的人会出面指证此事。”袁肃气定神闲的说道。

  “若真是如此,那再好不过,这个罪名足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陈文年点头说道。

  “没错,没错,这次咱们一定要先发制人。大人,您说吧,什么时候开始行动。这都已经快到九月中旬了,没必要再等下去。”孙德盛有几分急切的说道。

  “老孙说的对,免得夜长梦多。”赵山河连忙附和着说道。

  袁肃自然知道这一点,这也是今天请三人到场来商议的原因之一。这段时间在民间散播的舆论已经到了一定火候,关于吴承禄贪赃枉法、克扣赈灾物资之事,早已传的沸沸扬扬,就等着一个导火线来点燃民众的情绪。

  “你们说的没错,明天一早把消息放出去,就说我原本在明天准备疏导第二批难民,结果发现赈灾款账目不对。我就要通过这件事来煽动难民的情绪,只要民间的呼声起来了,接下来就能顺理成章的去办事。”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

  “这个好,这个还是交给我来办,一天之内,必然要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消息。”孙德盛自告奋勇的说道。

  “如此甚好,如果明天就有了反应,后天一早我们就去突袭镇守使署衙,迅雷不及掩耳的抓住吴承禄。只要走好这第二步,第三步我们便能走的很轻松。”袁肃掷地有声的说道。

  “就这么决定下来,明日我便叫兄弟们都做好准备。”赵山河跟着点头说道。

  -------

  【昨天忘记更新晚上的一章了,实在抱歉!】

  第13章,深夜变故

  深夜,临榆县县府后院官邸,吴立可熬夜至此才刚刚宽衣上榻,迷迷糊糊好不容易睡着过去,忽然有人急匆匆的敲响寝室的外门。身边的姨太太惊醒过来,顿时闹起情绪,又是吵又是闹。吴立可没被敲门的声音吵醒,反倒让姨太太给闹醒。

  “什么事,什么事,这都什么时辰了!”吴立可坐起身来,恼火的对门外喝问道。

  “老爷,老爷,城里出大事了。”门外传来管家急促的声音。

  吴立可一个激灵,再没有多余的废话,立刻下榻赶到门口。他拉开门缝走了出去,随即又把门带了上。只见站在门外的正是二管家陈福禄,对方一身正经的穿着,脚上穿着的还是出门的鞋,额头上一片大汗淋淋,刚才说话时都还有些许急喘。

  “怎么了这是,城里出什么事了?”吴立可迫不及待的问道,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甚至在问话的时候因为紧张的情愫而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

  “老爷,小的刚刚从外面回来……外面好都兵啊,都是吴镇守大人的兵,城里可见的是要出事了。小的还特意去打听了一下……”陈福禄有些许语无伦次的说道。

  一听到这里,吴立可立刻皱起了眉头,倒是并非因为“城里到处都是吴镇守的兵”,而是二管家这么深更半夜的时候竟然还有心思外出。

  他冷声冷气的打断了对方的话,一脸责备之色,斥问道:“大晚上的你还跑出去,说,是不是又去赌博了。这都第几次了!”

  陈福禄顿时难堪不已,支支吾吾好一阵,硬着头皮转移话题的说道:“老爷,吴镇守这么晚还调兵遣将,这可不是一桩……小事呀……小的已经打听过了,听说……听说吴镇守是打算包围赈灾总司令行营呢……”

  吴立可激恼的说道:“你少跟我东扯西扯的说一些废话,家有家规,你这……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陈福禄暗暗松了一口气,继而绘声绘色又加重语气的说道:“老爷,听说吴镇守今晚调动兵马,正是要向袁司令下手呀。”

  吴立可只感到这一瞬间背脊发凉,冷汗如同暴雨一般顷刻间袭遍全身,他楞了足足半晌的功夫,然后才下意识的郑重问道:“此话当真,消息是从何而来,你怎能打听的到这件事?”

  陈福禄连忙说道:“小的回府路上正好遇到一队兵,领队的正是小的同乡魏大人。小的上前散了一支烟与其闲聊,魏大人就把这件事神神秘秘的说了一下。看他的样子,这件事显然不会有假,今晚可真是要出人命了。”

  吴立可自然是知道陈福禄有这个姓魏的同乡,平日关系还不错,而且还经常出入一些赌坊,说不定正是陈福禄今晚与姓魏的同乡一起赌博,碰巧姓魏的同乡临时接到命令。

  他在心中直叫大事不妙,万万没料到吴承禄居然能下出如此狠手,竟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要对袁肃下手了。要知道袁肃这厮打吴承禄的主意,还免不了要先做好一系列准备,又是收买人心、又是秉公执法,为的就是能够出师有名。现在可好,吴承禄还真是破罐子破摔,索性其他一切都不顾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武夫当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