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瘦削汉子飞快溜了过来,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们不是苏俄士兵,是在沙俄的华工,被抓了壮丁,刚逃出来,准备回国。”

  士兵有些不相信,一句话都没有吭声。

  “我们全都是中国人,我是山东,他是河北的。”瘦削汉子赶紧再说了一句。

  “是吗?”士兵用狐疑的眼光看着这些苏俄军装的中国人,缓慢的将左手举了起来,很疼,骨折的手臂差点用不上劲,手上是一枚已经拔掉保险销的手雷。

  围住他的中国团士兵齐齐退后了一步,他妈的,竟然这么阴险,什么时候抓出了手雷了。

  很快,黄炜跑了过来,满头大汗。

  天上降落的部队,已经发现不对劲了,正在集结兵力,向山包搜索过来。

  “我们是叛逃的苏俄军队之中的中国人,不是苏俄。”黄炜赶紧强调,然后卸掉所有武装,示意士兵带路,他亲自下去解释。

  看到士兵臂上的盾形龙徽,已经有人认出来了,是在国内时经常听说的北方军。

  还有两名同样降落在山包上的北方军,倒霉的被大树砸晕了,中国团的士兵很快救下了他们,然后背了下来。

  看到自己的伤员平安送下来,正在围上来的北方军士兵顿时敌意削去了不少。

  降落时掉到小沟里的前线指挥官高在田,很快灰头灰脸地和中国团叛逃连长黄炜见了面。

  很多时候,有些人是一见面就知道是不是可以信任的,尤其是在共同抵御外敌的时候。

  高在田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准备进攻俄国人占据的城镇。”

  黄炜愣了一下,马上应了一句,“我们参加。”

  十几分钟后,两支穿着不同军装的中国军队马上合流,对已经拉响警报的俄国人城镇发起进攻。

第一II九章 步兵武力

  高在田的空降营第一波只降落了二个步兵连,四百余人的兵力,进攻沙俄的城镇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要想全面控制整个附近战场,还是有些吃力的。

  黄炜等六十多人的加强,自然是北方军喜不自胜。

  只是看着这些曾经的中国团士兵下山集合时,高在田原本高兴的劲头马上凉了一截,军装破损不说,枪械只有大半,子弹更是人均不足二颗,而且一看就知道不是专业军人出身。

  有人愿意帮着打仗,当然不能说什么泄气的话,高在田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弟兄,每人掏出一半的干粮递给这些明显面有饥色的中国团士兵。

  没有什么废话,高在田将黄炜手下摆在了最后面,总算集合起来的空降营立即发起了进攻。

  因为子弹口径不一致,空降营并没有给黄炜手下补充弹药,反正待会攻进城镇后找到子弹肯定是俄国人制式的。

  这个无名城镇是一个铁路线上的重要关卡,北上连同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南下就是重镇斜米巴拉丁斯克,与阿拉木图铁路相通。

  虽然是一个小城镇,居民根本不多,但是因为设置了一个军站,反而有一个加强连队至少二百人的武装在驻守,并且还可以得到南方斜米巴拉丁斯克驻军的紧急支援。

  驻守的俄军警觉很快,一看到空中飞机的阵势,直接就拉响了警报,猬集到坚固的防御阵地之内。可是俄军兵力不足,根本不是空降营官兵强大火力的对手,

  紧跟在高在田后面冲进城镇的黄炜等人,简直是大开眼界,他们从来不知道单兵作战除了步枪、重机枪之外,还有如此众多的支援火力。

  几名空降营士兵躲在山沟后面,飞快的用随身带的短柄铁锹铲平一个小地块,摆上一门新式的81毫米斯托克斯迫击炮,对着远处开火阻击的俄军阵地就是一阵狂轰。

  俄军阵地被炸得狼藉不堪,却又找不到北方军炮兵阵地,坚持了片刻之后,只好放弃了一线阵地,退入营房堡垒工事。

  大量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不间断地扫射,差点将俄军的撤退变成了死亡之旅。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黄炜看着地面上一地的子弹壳,只有咋舌不已,比整个中国团下发的子弹都要多了。

  一门迫击炮运动了上来,马上砸了三颗迫击炮弹下去,只是将堡垒晃动了一下,并没有击穿横木叠砌的堡垒工事。

  很快,另外一个对付堡垒的利器,新式37毫米步兵炮又被推了上来。

  据守的俄军也慌了,疯狂地向北方军倾泻着子弹,打得步兵炮前方地面上尘土飞扬,距离太远了,根本不足以对步兵炮构成威胁。即使是偶尔几颗流弹动能足够,也会被步兵炮上的钢铁挡板给挡下来。

  几发步兵炮下去,并不是十分坚固的堡垒就被击穿了,无数的炮弹碎片将狭小的堡垒内部炸成了一个尸山血海。

  很快的,只剩下二十人不到的残军直接就投降了,城镇落入了北方军手中。

  从空降营降落后,将散乱的士兵集结起来花了半个小时,而真正发起进攻到残余俄军投降,却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这场突袭战中,北方军新换装的两款武器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的斯托克斯81毫米迫击炮就是其中之一,由炮身、座钣、瞄准具三大部分组成,取消了脚架,全重47千克,迫击炮弹重3千克,射程达到1900米。这是76毫米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的改进版本,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亦或是便捷性,都远远超过旧款迫击炮。

  北方军拿到这一款新式武器后,马上就将最精锐的空降营优先换装了。

  另一款新式支援武器,则是前进到欧洲战场的先遣小组直接派出参谋军官参加了一次坦克突击战斗之后,紧急向国内提交报告建议的。

  欧洲战场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坦克、装甲卡车等装甲力量,进行突击和反突击了。而传统的步兵力量被迫提升了直携火力的标准,步兵炮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这和当初陈安的判断如同一辙,只是陈安是考虑步兵火力不足以抵消人数劣势,而欧洲各国士兵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装甲火力被迫加强而已。

  原本北方军列装的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因为初速过低,基本上不具备反装甲能力,马上就被沦为淘汰装备了。

  法国人敞开了自己的军火库,允许北方军先遣小组考察所有列装的武器装备。先遣小组的陆军代表董振堂,第一眼就瞄中了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的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

  机动、火力、防护,在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与当时欧洲列强更注重于发展号称是陆地巡洋舰的重型超重型坦克不同,北方军更对那些轻型坦克感兴趣,原因无他。北方军作战的地域,不是山地居多无路可走,就是广袤无边的人口稀少地区,机动是作战的第一要素,而那些内部操作人员多达十余人的重型超重型坦克简直就是蜗牛了。

  只是英法两国原来推荐的那些以侧射火力为主的轻型坦克,始终未能入北方军的眼,直到董振堂在欧洲战场直接看到最新列装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

  雷诺FT-17型坦克有机枪版和火炮版两种型号,火炮版的坦克正是列装了哈奇开斯37毫米步兵炮的改进型号。

  随即,北方军就认识了这款性能良好的37毫米步兵炮。

  虽然哈奇开斯37毫米步兵炮全重达到160.5千克,远超过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近一倍份量,但是使用的0.56千克炮弹初速提高到两倍以上,已经足够摧毁轻装甲目标了。哈奇开斯37毫米步兵炮最大射程达到2400米,也超过了斯科达37毫米速射炮。

  能够拆卸分开的37毫米步兵炮,立马成了加强步兵支援火力的重要一环。

  野战有迫击炮,攻坚有步兵炮,防守有手雷,加上钢盔和机枪,北方军已经尽可能将自己的士兵武装到了极致。

  战争就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尤其是碰到北方军这种从来不将换装当做额外开支的军阀势力,军事技术作用就会得到几乎是翻倍的发挥。

第一九零章 看不懂的局势

  第一九零章 看不懂的局势

  占领无名小镇后,高在田立即派出工兵,前出南北各数里远将铁路线彻底炸成了一截一截的残段了。主力则在无名小镇两侧高地进行构筑防御工事,准备抗击无论北方的白俄,亦或是南方的苏俄进行的夹击了。

  在小镇攻击战中一无是处的黄炜等人,终于派上了极大作用。只有六十多人的中国团士兵,配上一人一把的短柄铁锹后,非常娴熟地发挥了至少一个步兵连的挖掘工事效率。空降营现在已经是极其专业的职业士兵了,而中国团士兵则更应该是非常熟悉铁锹的劳工。

  也是,他们本来就是准备赴欧的华工队伍。

  高在田的空降营士兵无语地看着黄炜等人。只要稍加指导,中国团士兵完全可以一个顶俩挖工事。尤其是大个子,除了能够一个人拎着弹药箱到处送,挖掘速度简直是无人能及。

  在中国团士兵的帮助下,高在田提前在第二批空降营士兵降落之前,完成了南北两处工事的雏形。

  到了下午时分,运输机再一次到来,不仅空降了另外两个连的伞兵,而且补充了大量弹药辎重。

  虽然没有75毫米山炮等重型支援火力,但是抵挡两面俄军的进攻已经不会是毫无还手之力了,毕竟塔城前进机场的战斗机群和轰炸机群随时待命支援。

  晚上,小镇居民和投降的俄军都被劝离了城镇,到了以北的山区。无名小镇已经成为战场,随便哪个势力一番炮轰,足够将它彻底摧毁了。

  为了保证充足的弹药,塔城前进机场运输机群丝毫不顾及夜间飞行的危险,再一次飞到小镇上空,利用地面篝火的指引,一股脑投下来大批的军火辎重。

  辛苦了一日的中国团士兵,终于耐不住疲惫的精神,躲进了北方军士兵指点挖就的防炮洞内酣然入睡。

  黄炜却没有睡觉,直接跑到了空降营指挥部。

  “高营长,我们到底是在跟谁打仗呀?”黄炜搞不清楚北方军打得是苏俄,还是白俄。

  高在田挠挠头发,“应该是苏俄吧。”

  黄炜参加中国团的这段时间,北方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北方军占领了贝加尔湖一带,但是苏俄为首的游击队让占领军疲于奔波,然后是远东地区的白俄势力集结起来准备发起反击。很快,就是协约国的干涉军出手了,白俄势力在协约国的调解下放弃了向北方军反击的计划,与北方军政府讲和。

  北方军放开了西伯利亚铁路的控制,让白俄的势力西进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与捷克军团会合,对苏俄势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作战,甚至将战线一直推进到了鄂木斯克、叶卡捷琳娜堡一带。

  甚至在协约国的策划下,原本在中亚一带控制了部分政权的苏俄,也被伊万诺夫为首的白俄势力彻底推翻。

  但是中亚一带,白俄势力也不是占据优势的。因为在中亚,尤其是巴尔喀什湖一带绝大部分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亚洲人群,白皮肤蓝眼睛的俄罗斯移民并不是主要居民,甚至是黄皮肤亚洲人群反抗的统治对象。

  苏俄势力的动员能力是天下无敌的,被赶出了主要城镇的中亚布尔什维克,马上发起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一举夺回了浩罕、塔什干等地,并连续进攻巴尔喀什湖一带。

  当年从伊犁一带逃出去的民族军主要头目马尔果夫眼看白俄式微,竟然转身投奔了苏俄势力,成为了中亚一带最声名狼藉的反叛首领。因为他为了震慑反抗者,极为残暴地屠杀了数十个村落,不仅是白俄,甚至是自己民族都毫不吝惜杀戮。

  马尔果夫的滥杀,不仅当地民众视为黑夜中的恶狼,白俄势力怒不可歇,苏俄势力也有些看不惯了,只有那些从莫斯科来得契卡军官表现出了赞赏的态度。

  伊万诺夫被马尔果夫带领的民族军击溃,被迫逃回阿拉木图一带,准备往北撤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虽料到苏俄势力棋高一着,竟然策反了斜米巴拉丁斯克的驻军,成功卡住了白俄势力北上会和的通路。

  始终热衷于建国当国王的马尔果夫,竟然准备在浩罕再建当年的浩罕王国。这一下不仅引起了苏俄内部的不满,更是给了伊万诺夫一个喘息的机会。

  费尽了一番周折之后,伊万诺夫终于联系上了东边虎视眈眈的北方军政府。

  胡景翼没有使用伊万诺夫的求救电文作为出兵依据,而是直接喊出了追剿叛军的口号,忽然出兵向巴尔喀什湖地区发起进攻。

  叛军是谁?自然是当年为害三区的马尔果夫。

  看在首先提出求援的是白俄势力,协约国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默认了北方军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悍然出手。

  第一波攻击就是高在田的空降营,直接伞降到斜米巴拉丁斯克以北的无名小镇,干脆利落地彻底砍断通往巴尔喀什湖一带的铁路干线,不仅是阻断苏俄西伯利亚和中亚会和,也是准备将白俄势力彻底赶出这一带的打算。

  在海参崴,北方军政府和白俄的谈判还在艰难的进行。在贝加尔湖一带只是放开了西伯利亚铁路,但是并没有同意移交大批的战俘和弹药缴获。往西反击的白俄捷克军团联军,甚至再打几仗之后都要没子弹了。

  除了当初遗留在赤塔的军火,远东一带最近的军火提供商就是北方军政府和日本政府。只是很悲催的,日本人用的是6.5毫米的子弹,完全和白俄军队制式不符。

  北方军政府只是一句,原本沙俄帝国掠夺中国的土地都要还回来,整个谈判就崩溃了。

  白俄势力气势汹汹地准备自己向据守贝加尔湖一带的北方军进攻,完全不听从协约国外交家的劝说。李虎臣毫不手软,贝加尔湖的西伯利亚铁路马上中断了,正在进攻的捷克军团也被迫停了下来。

  接着是日本人很快搅了进来,宣称要对白俄势力进行全面援助,彻底打邪恶的败苏俄以及北方军。

  甚至在赤塔方向,日本干涉军冲过美国干涉军的隔离,直扑赤塔近郊,和李燮和的东部军团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

  而在巴尔喀什湖,胡景翼根本没有用协助白俄的名义,已经被白俄打得走投无路的伊万诺夫也无暇考虑什么谈判的事情,北方军北部军团的进攻势头不会停止了。

  局势实在太复杂了。

第一九一章 黑夜脚步

  凄厉的呼啸声划过半空,紧急着是几声爆炸巨响,震得躲在防炮洞中的高在田钢盔上又是一阵尘土。

  吐出嘴里的灰尘,高在田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怎么还不回来?”手中的望远镜死死瞧向被炮火时不时轰击的前沿阵地。

  已经守在无名小镇南北方的阵地三天了,倒霉的高在田碰上了阴雨天气,塔城的空军无法出动进行支援,以至于他的空降营还有营部的几个直辖排都没有到达。不仅部队缺编近二百多人,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迫击炮弹和37毫米炮弹,都没有送上来。

  结果苏俄援军一压上来,就是双方发生一阵激烈的直射火力炮战之后,高在田赶紧下令停止炮击,快没有炮弹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