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所以,能够进口原油,自然要降低汽油的进口量。

  除了购买原油,北方军政府还有购买钢铁,缴纳高昂的专利许可费等,使得即使现在每年布政司提供给北方军的军费高达近十亿美元,超过税收总额的三成以上,但是依然是捉襟见肘,还需要北方集团在成本价提供武器的同时进行资金补助。

  民国二十四年底的时候,完全还是歌舞升平、军备松弛的美国军费就超过十六亿美元,而且也只占当年税收的不到六分之一,这还是没有转入战时体制情况下的状况。

  即使加上关内的力量,中国和美国的实力还是相差悬殊的。

  而中国要想和德国人签署同盟协约,必然会陷入以德国为首的挑战英美法旧秩序的全球大战当中。

  德国人在欧洲大打出手,假设是同盟的北方军政府就必须在亚洲四处征伐。

  就如德国人为了称霸世界,必须向苏联发起进攻的设想一般。北方军政府要想控制亚洲,就必须向南洋或者波斯发起进攻,亦或者干脆进攻美国,否则根本推动不了庞大的战争机器。

  无论是南洋还是波斯,都是英法美等列强的禁脔,只要发动进攻,就和进攻美国本土没有什么两样。

  不要说北方军政府,就是集合整个中国都没有这个实力。

  自从满清入关开始,中国自己选择了被世界抛弃。

  而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整个世界已经被英法等西方列强辛苦经营了将近三个多世纪,这才形成了如此的势力范围,岂是靠某些人几个歪歪想法就可以轻易打下来的?

  上次的欧战,最简单的衡量胜负标准就是两大同盟之间的钢铁产量,而现在不断爆发的各种冲突,则更考验交战国的原油产能了。

  北方军政府,无论是钢铁资源,还是原油资源,都极其依然美国提供。近在咫尺的波斯产油虽然不少,但是英国人恨不得将整个油田都搬到英伦三岛去,能够意思一下就已经很不错了。

  陈安花了巨大的价钱,从德国人那里搞来一个勉强配套的军事工业体系,但是依然得罪不起财大气粗的英美等国财团。

  这点犹豫,使得北方军政府和德国人的秘密谈判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原本对中国人还是有一定好感的希特勒,终于失望了。

  德国人现在迫切需要同一条战壕的盟友,而不是只愿意付钱买东西的客户。于是,日本人大喜过望地接过了德国人新任外交部长的暗示。

  日本人明面上相当于美国海军七成的海军力量,就是德国人最为看重的一点。如果日本人能够将美国的主要力量,牵扯在太平洋战区,对希特勒占领和消耗欧洲是最为有利的。

  德国人原本看好的北方军政府没有这个能力。

  迅速靠近的德日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有了实质性的合作举动。德国柏林对北方军政府的合作协议慢慢出现各种拖拉现象,甚至尼森公司驻柏林的代表所受到的待遇也开始降低了。

  很诡异的,日本人悄然提议苏联也加入德日之间的秘密同盟。德国人很早就和莫斯科有军事合作,很是爽快地答应了日本人的提议。

  只是这件事情很快就被苏俄自己暂时停止了。

  德国和日本建立的所谓狗屁军事同盟,为了掩人耳目,安抚西方列强,最初的提法是**产国际联盟。

  这怎么说好呢,这样的同盟主题,如何让全世界最大的布尔什维克拉的下面子,加入这个实质上是划分世界的邪恶同盟?

  不过莫斯科的大胡子更是聪明,马上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在他的暗示下,苏俄和德国以及日本,都开始了煞有介事的秘密谈判,对外的叫法是以物易物协议,对内的叫法是互不侵犯条约讨论。

  只要能够瞒住英法美就行了,德日苏三方对此心照不宣。

  至于意大利,虽然是法西斯思想的发源地,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来打酱油的,不提也罢。

  尼森公司驻柏林代表,得到一条最新指示,只要能够花钱买下来的,就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先进的技术兵器技术和原件,尽快送回国内。

  北方军政府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德国人彻底掐断军事合作通道。

第一三三章 合作研发

  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方军和德国国防军军事合作协议,当然更大的可能是,略微延长了这份协议在被撕毁前的执行时间。

  西班牙内战一触即发。

  莫斯科的大沙文主义脾气又开始发作了。

  大量的军事物资,甚至苏俄红军的指战员们,都被送进了西班牙共和国,帮助共和派力量彻底实现西班牙的苏俄化进程,力求将西班牙建成一个苏俄联盟的卫星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际布尔什维克开始筹划组织的国际纵队。

  西班牙不仅位于西欧腹地,更是控制地中海地区的关键要害之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传统势力范围,莫斯科的胃口实在太大了。

  震惊的西方列强很快做出反应,一个所谓的西班牙国民军派势力开始形成,首脑是一名年轻的军官佛朗哥。

  为了缓解英法等国对德国大肆扩军而引发的巨大矛盾,希特勒主动出招,决定为世界反左翼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对于德国的如此识相非常满意,竟然默许了希特勒的疯狂扩军计划,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德国全力支持佛朗哥的国民军派,彻底镇压共和派的改革运动。

  正是西班牙事件的影响,推动右翼激进的德意志帝国,对抗左翼激进的苏俄红军,这就形成了莫名其妙的西方绥靖主义理论。

  接到元首命令的德国国防军,顿时犯难了,自己军队需要的装备都不够,怎么还有力量支援佛朗哥呢?

  有人想到了当年从尼森公司反购的MG34机枪一事,提出了转够军火运往西班牙的方案。但是很快,这个方案就被德国国防军内部否决了。当初反购MG34是没有办法,现在自然不愿意如此干了,这关系德意志帝国的面子问题。

  只是形势不等人。

  西班牙国民军派的佛朗哥,意外得知共和派为了加强自己控制的军队,准备用国库内价值五亿美元的黄金,向苏联购买成百上千架飞机、坦克以及火炮等军事装备。

  被这个紧急情况搞得鸡飞狗跳的德国国防军,立即下令检索国内各军工企业的订单情况,结果发现为尼森公司生产的Hs-123攻击机项目还在进行。这个订单原本就是德国空军自己下的,只不过后来全部转给了尼森公司而已。

  因为生产线一旦开启,就不好轻易关闭。收了钱的德国军工企业,心安理得地继续生产订单中的Hs-123攻击机,尼森公司也是愿意接收的。

  德国国防军顿时大喜,立即下令,将这批原本销往尼森公司的Hs-123攻击机支援西班牙的佛朗哥,以鼓振其国民军的士气,省得西班牙以为德国人只是说说而已。

  为了消除自己都不装备却支援西班牙的尴尬,德国空军宣布接收下一批Hs-123攻击机作为自己的制式飞机。如此一来,尼森公司原本代德国空军吃下的Hs-123攻击机订单,除了第一批次的外,反倒是被德国空军自己全部吃回去了。

  事实上,德国空军真正中意的攻击机,也就是Ju-87俯冲轰炸机,已经进入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准备批量生产组装了。

  但是西班牙国民军派的军备稀缺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实在没有办法的德国国防军,干脆决定大量派遣陆军部队以志愿者的名义,直接进入西班牙了,然后不停的补给换装,将完全是崭新的军火转交给西班牙的国民军。

  除了主动跳出来的德国人,英法美等国假惺惺地宣布遵守中立原则,执行不干涉的方针,这就不好向佛朗哥支援军火装备了,只能在资金或者是所谓的民用设备上打打擦边球。

  苏俄也冠冕堂皇地宣布不干涉的方针,但是背地里送枪送炮送人最多就是他了。

  德国生产的军火自己都还不够用,这批志愿的德国军人,自然全部采购了尼森公司提供的军火,一应交易都在西班牙进行,只要不在德国采购就行。元首的面子保住了,西班牙的国民军也得到了足够的军火。

  既然截留了尼森公司的订单,而且又要尼森公司帮着背黑锅,德国国防军也总得意思一下,再一次放开禁购的限制。

  实际上是北方军业务代表的尼森公司,看着德国国防军提供的看似琳琅满目的允许采购名单也是犯了难。

  北方军的单兵装备,已经不比德国国防军差了。

  新出炉的M35钢盔,不仅马上得到北方军官兵的挚爱,更是受到了长江南北两个势力的一致赞誉,结果就是大面积的采购装备。毕竟这东西生产简单,仿制也容易。

  一水的墨绿色德式军服,头上的M35钢盔,腰间的M24手榴弹,背后的短柄工兵锹,班排的MG34机枪和Gr.W.34迫击炮,除了使用者不同,北方军的装扮和德国国防军几乎雷同。

  甚至,ZH29半自动步枪和索米冲锋枪的大量列装,使得北方军的班排火力高于德国国防军。

  在重火力方面,欧宝重卡和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的组合,宝马摩托车和毫须装甲车的组合,都赋予了北方军不逊于德国国防军的军备水平。尤其是LT-35坦克的列装,更是让北方军看不上德国人所谓的一号、二号坦克,倒是对计划中的三号、四号坦克有些期待。

  看来唯有在飞机领域好好谈一谈了。

  德国人很快想到尼森公司上次曾经说过,希望得到一种能够专用于轰炸军舰的飞机,马上就把主意打到了同样是刚刚研制成功的He-111中型轰炸机项目上。

  一处秘密空军基地,一辆刚组装出来的He-111-A-0型轰炸机静静地停在硕大的机库中。

  有些得意的德国帝国航空部代表介绍说,“这款He-111轰炸机稍作改装后,就可以成为一款优秀的鱼雷轰炸机。”

  尼森公司的代表有些不满,“发动机功率这么低,只能挂载一枚250千克炸弹,能有什么大作用。”北方军大本营发来的指示,是希望更大的携弹量的轰炸机,没有说是鱼雷机。

  再加上Ju-52在必要时候可以改装成轰炸机使用,这就和He-111的基本使命冲突了。

  究竟是鱼雷还是炸弹更有效的问题上,北方军自己的海军力量薄弱地很,又没有参战过,根本无从判断,只好根据既有战绩,武断地认为还是俯冲投弹更有效,这就更看不上水平轰炸机的He-111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自然听从了阶州大本营的瞎指挥。

  帝国航空部的代表,眨了眨眼睛,“好像你们可以搞到DB600发动机吗,给换上不就行了?”德国人的情报能力,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派驻柏林的尼森公司代表反倒因为权限问题,不知道这个情况,还以为是德国人提供的,“那你们干嘛不把它装上去?”

  “我们预留了设计冗余,你们自己装吧。”帝国航空部的代表也很干脆。

  因为不是俯冲轰炸机,尼森公司代表不清楚阶州大本营是否愿意选购,慎重考虑后,还是没有当场拍板采购。

  帝国航空部的代表有些急了,“这样好了,我带你们去看另外一款飞机。”

  刚刚被帝国航空部认可的另外一款俯冲轰炸机,也就是挤掉Hs-123攻击机生产项目的Ju-87俯冲轰炸机。

  如同多灾多难的Bf-109战斗机一样,Ju-87俯冲轰炸机也是历经坎坷,试验用的原型机一连摔了多架,但是帝国航空部的头头坚持继续进行这款飞机的研发。

  尼森公司人员现在看到的,依然还是不成熟的Ju-87-A型俯冲轰炸机。

  在没有得到进一步改进前,Ju-87-A型俯冲轰炸机相比北方军列装的Hs-123攻击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尼森公司的代表顿时失望而去。

  但是作为军火销售商的经理,尼森公司派驻柏林代表,还是忠实地将这次德国空军新锐飞机考察情况如实报告了本部。

  没过多久,一封公司本部的紧急电报,直接发到了尼森公司柏林代表处。

  在电报中,尼森伯姆对驻柏林的代表口授机密,立即采购He-111中型轰炸机及其改装技术,并试探德国帝国航空部,能否出资请其代为研发一款专用的对海攻击机。

  专用的轰炸机,自然比临时客串的轰炸机更有作战效益,阶州大本营的高参们直接推翻了尼森公司代表的臆测,强烈要求进行采购了。

  德国人也不是笨蛋,看到重新返回帝国航空部的尼森公司代表,马上狮子大开口,要求尼森公司要么一次性将所有He-111-A-0型轰炸机已生成批次都买去,要么就免谈。

  帝国航空部测试了A-0型轰炸机后,认为动力不足不愿执行订单,但是已经生产出来一批,不接手又打击企业积极性。

  这个时候趁机全部脱手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也不啰嗦,索要了换装发动机所需技术材料后,直接下单同意了,实质上直接将已经生产出来,但是德国空军不想要的八架He-111-A-0轰炸机都买走了。

  既然成功销售了鸡肋产品,帝国航空部自然兴高采烈,很是直爽地答应了在Ju-87原型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对海攻击机的项目,所有经费开支由尼森公司负责。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为疏忽,还是帝国航空部故意为之,德国空军在下达研制计划时,在提交项目要求时,写错了名称,结果变成了Ju-87-C舰载俯冲轰炸机项目。有人出钱当冤大头,总是好事呀。

第一三四章 清场行动

  尼森公司出钱、德国帝国航空部出力的对海攻击机项目,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交付使用,但是八架He-111轰炸机就很快运抵了甘肃。

  但是留给兰州机器局研究换装DB600发动机的却只有六架了,有两架He-111连火车都没下,直接被送进了大本营军火库。同时从大本营军火库中,紧急调拨了十二台DB600发动机给兰州机器局。

  中国人的动手能力确实无与伦比,不知道所以然没关系,只要知道怎么然就是了。一个月后,第一架完成发动机换装的He-111改型成功试飞升空。

  改装后的He-111中型轰炸机,空重6200千克,全重10600千克,使用两台DB600发动机,最高时速370千米,航程1820千米,装备有三挺7.92毫米机枪用以自卫。

  其使用五名机组人员,机腹内有八个炸弹箱,可各垂直悬挂一枚250千克炸弹或四枚50千克炸弹,最大载弹量不超过2000千克。

  北方军同意采购He-111轰炸机的原因很简单,Ju-52毕竟不是专精的轰炸机,虽然也可以携带大批50千克炸弹,但是轰炸的精准度是非常差的。

  第一批一个中队十二架He-111轰炸机,从大本营军火库中被提了出来,就被前来接机的高桂滋军团轰炸机联队飞行机组直接开走了。

  两次转场之后,He-111轰炸机中队已经到达姚南的前进基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