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90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大着胆子半蹲着用望远镜观察的王河山,惊讶地发现,这一次的突击并没有像上几次那样,还有第二、第三梯队的坦克及步兵集群,只有第一批的突击力量。

  苏俄老毛子的预备队也用光了?王河山瞬间闪过这一个念头。

  猛然转头冲着自己的手下大喊一句,“抽出一个步兵连的兵力,跟着坦克部队,向前突击,能打多远就多远。”

  坦克营的上尉也是十分诧异,居然打穿了对方突击的部队之后,没有受到正常的反坦克火力反击?

  正犹豫是不是继续前进的时候,王河山派出来的临时编组起来的步兵连跟上来了。

  同样是胆子够大的坦克营上尉,马上决定,用坦克做一次纵深突击。

  显然苏军的指挥官,完全没有预料到北方军会在局部地域,采取这种疯狂的突击行为,加上天色即将入夜,大部分撤下来的苏俄红军还在休整,少部分警戒部队根本挡不住十几辆坦克加一个步兵连的连续突袭。

  没有构筑纵深工事的苏军阵线,来不及反应过来,马上就被北方军的坦克部队突破了。

  胆战心惊冲进苏俄红军内部的坦克集群,一见前方已经没有阻拦的时候,终于沸腾起来,坦克营上尉下达了一个极其疯狂的命令,“沿着对方卡车的来向,向前突击,直到全部阵亡为止。”

  入夜时分,这支联合突击部队发回来一封电报,“发现敌军后勤补给基地,已摧毁。”冲天而起的火光和爆炸声,相隔数十里远依然清晰可见。

第一六一章 硝烟散尽

  巴尔喀什湖以南战事进入第四天,燃烧了整整一夜之后,苏俄红军后勤补给基地的大火终于熄灭了。

  李虎臣很快从蛛丝马迹之中判断出,苏俄红军有可能正在准备撤退。只是前段时间,宝贵的火车运力基本都用来运输防空火力以及弹药辎重了,李虎臣手头上集结起来可以用于反击的预备队不过二个坦克营罢了。胡景翼军团的主力,还在拼命赶来,估计不一定能及时赶到。

  兵力少了,反击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容易被敌人趁机一口吞掉。兵力多了,说不定苏俄红军早就溜之大吉,逃过边境去了。过了边境,是苏俄苦心经营了十来年的地盘,根本不是实力不足的北方军轻易可以啃掉的。

  思忖二三后,李虎臣还是断然下达了反击的命令,战机稍纵即逝呀。

  这个时候正是苏俄红军最不稳定的时候了,后勤补给基地被炸,缺少弹药辎重的苏军,是战是退也就是今明两天会作出决定,如今绝对是犹豫不决。

  两个临时集结起来的坦克营,以及由轻伤员、防空兵、预备役甚至军团直属警卫部队七拼八凑编组而成的四个步兵营,这就是李虎臣现在能够拿出来唯一机动作战力量了。

  王河山被任命为这支临时突击部队的指挥官,带着近六千无畏的战士,沿着昨天那一支神奇装甲部队的路径,突然发动了战事爆发以来北方军最大的一次反击作战。

  所有能够开火的北方军炮火,就在突击部队发起反击的一刹那,向着对面的苏俄红军阵地近乎疯狂地倾泻着炮弹,直到炮手脱力倒地为止,直到炮管滚烫无法再射为止。

  阿拉木图的民兵部队已经被动员起来,源源不断地开着自家的各种车辆,甚至马车,冒着枪林弹雨向着一线阵地转运弹药,始终保证了前沿的弹药补给。

  所有能够起飞的北方军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都开始轮番上阵,横扫突击部队的前后左右,将有可能围上来的苏军反击部队打得人仰马翻,不停地轰炸着随时都有可能暴露的苏军火炮部队。

  频发意外的苏军被打蒙了。

  半天时间不到,反击的王河山支队在空军不知疲惫的支援下,居然再一次打到了昨天坦克部队莫名其妙消灭的后勤补给基地废墟所在。

  一眼望去全都是黑色,差点让人以为是错觉。

  巨大的足以成为一个大湖泊的黑色大坑,周边是依然在冒着淡淡黑烟的黑色土壤,十里之内山林俱被山火焚尽,说不出的凄凉和哀嚎。

  非常诡异的,王河山的支队再往前突击十余里后,竟然搜索到了昨日坦克营残留下来的部分兵力。

  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这些只剩下数十人的残兵,都是真正的英勇,百战精英。

  王河山将原属于自己手下的一名军士长,拉上指挥车,一边继续突击前进,一边万分不解地询问当时的战斗。

  坦克营的上尉在击毁苏军后勤补给基地的时候,就已经身负重伤,在牺牲之前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抛弃重武器分散逃入山林,这才保住了最后一点突击部队的火种。

  这里并不是苏俄控制区,地形不熟的苏俄追击部队,始终未能彻底围住分散突围的北方军官兵,直到王河山的大部队再次反扑过来,使得苏俄红军的追剿被迫放弃了。

  因果相连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如果不是坦克营的成功突袭,李虎臣不会下定决心进行一次大规模反击,而反击的王河山支队居然侥幸解救了突袭的坦克营残部。

  到了下午,回过神来的苏军集群指挥部,马上从前线调回两个坦克旅和一个步兵师,准备围歼王河山这股猖狂至极的北方军部队。大量的兵力的紧急抽调,整个苏军的作战部署已经开始出现不小的漏洞。

  就在这个紧要时刻,胡景翼亲自带着一个装甲师提前一天赶到了比什凯克,虽然至少有一半的坦克、卡车以及拖曳火炮因为各种层出不穷的机械故障而掉队,但是摩托化步兵的主力却是赶到了。

  二话不说,胡景翼指挥手下三个掉队严重的坦克营一百三十多辆坦克,以及相对较为完整的摩托化步兵三个营,同样不过是近五千人的队伍,再一次沿着王河山进攻的路线,又一次撕开苏俄红军的阻拦线,向着苏军后方发起新一波的反击。

  苏俄老毛子彻底糊涂了,北方军到底干什么呀,连续三波向着同一个方向发起反扑?

  接到消息的王河山,鬼使神差般地作出了掉头往回打的决定。

  谁也没有料到的情况发生了。

  正在紧追着王河山的一个苏俄坦克旅悲剧了,恰好陷入了王河山与胡景翼东西对进的攻击圈内。

  巴尔喀什湖战役一场最大的坦克遭遇战,意外爆发了。

  苏军的坦克旅虽然不满编,以及战损了一批,但是依然拥有近两百辆的T-26坦克或者BT-7快速坦克。北方军两个支队汇集起来的LT-35坦克显然超过两百辆,尽管从火力还是机动上略逊于苏军的坦克,但是首尾夹击的作战态势使得苏军的优势统统化为乌有。

  四百多辆坦克在方圆十余里的狭小区域内反复冲击碾杀,轰爆的炮塔、殉爆的坦克、燃烧的大火、战士的残骸,将战场熏染地硝烟弥漫和无比血腥。

  半个小时,遭到意外围歼的苏军坦克旅伤亡殆尽,已经可以撤销建制了。

  同样损失惨重的两路北方军反击部队,会合到一起之后,却奇迹般地依然保留了一百三十多辆的LT-35坦克,以及六千多人的步兵部队,足以抗衡进击的苏军追歼部队了。

  连续被撕开三次的苏军防线,再也没有能力阻挡那些开着欧宝卡车和毫须装甲车,强行运输弹药补给的北方军预备役甚至民兵部队。

  而恼羞成怒的苏军集群指挥部,再次准备调动其他部队围歼突入防线内部的北方军时,才愕然发现后勤补给线居然被掐断一天一夜了,前线的坦克部队无论是油料还是弹药,都已严重告罄,习惯一气打上几个基数的炮兵更是一连多封急电呼叫补给了。

  没有充足的弹药,没有足够的油料,前线的部队已经开始不稳了,如何还能实施进一步的围歼作战,说不得只有撤退才是最佳选择了。

  苏俄老毛子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真是见鬼了,因为北方军不停地反击,使得他们疏忽了,真的是疏忽了。原来的后勤补给基地,就是因为交通枢纽而建立的,如今先是被引爆,后又是被北方军盘踞,恰好砍断了这条生命补给线路。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窟窿,足以将苏军集群指挥部的所有人都送上绞首架。

  想到这里,苏军集群指挥部的那些军官,脸色难看地看着那些在指挥部的契卡军官,似乎觉得契卡军官的眼睛都是狼一般的残忍绿了。

  同样的,契卡军官的心中满是苦涩,任凭谁都看得出来,巴尔喀什湖战役苏军已经败了,巨大的黑锅即使枪毙了指挥部所有作战军官,也不足以让同在指挥部的契卡军官逃脱责任,家破人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只是当潜伏在比什凯克,或者在阿拉木图的苏俄特工,不惜以暴露自身的代价,将北方军增援军团主力到达的消息连夜急电苏军集群指挥部的时候,所有人都慌了。

  苏军集群指挥部紧急向莫斯科请示,允许后撤补充给养和立即增加兵力。莫斯科的大胡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苏俄伟大的劳动人民永远不允许向万恶的敌人后退一步。至于请求增加力量的事项,莫斯科诡异地一个词都没有回复。

  接到貌似和战事丝毫不相干的所谓劳动人民意愿电报之后,指挥部所有军官包括契卡军官,心都凉了一大截。至少他们这些高级军官,莫斯科已经放弃了。

  大胡子所谓劳动人民的意愿,严重影响了苏俄作战集群的指挥效益,甚至因为对自身的悲观,使得他们的指挥部署频频出现差错,延误更是屡屡发生。

  这里毕竟不是苏俄本土,侵略作战是无法激起苏俄红军官兵决死作战的勇气的。

  再过了一天之后,胡景翼军团主力到达,北方军立即发动了全面反击作战,弹药稀缺的苏俄红军被迫节节后退,大量没有油料的坦克直接就遗弃在了阵地上。

  苏俄集群指挥部总司令决定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随后开枪自杀。

  只是此刻为时已晚,李虎臣一口气咬住了三个没有油料的坦克旅,顺带还将急援的一个步兵师啃个一干二净。失去了坦克动力的坦克旅,逃起命来根本没有步兵弟兄来的利索。

  战事爆发第七天,北方军夺回了一八四零年边界线,怒吼着炮火的LT-35坦克总算停了下来。

  苏俄帝国现在不是北方军的主要目标,葫芦岛临时大本营下达了高举轻放的指示,没有进行大肆渲染,显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更深地触怒大胡子。

  莫斯科非常奇怪地也保持了沉默,竟然用了一个边界小规模冲突的借口忽悠了一下。

  苏芬战争爆发了。

  相对于解除圣彼得堡的心腹之患,中亚的冲突既然没有讨得好去,也就只好当做小冲突了。大胡子更在意欧洲腹地的安危,中亚和西伯利亚只是疥癣之疾罢了。

  在双方的心照不宣下,将近五十万人的大战役,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唯一没有摆脱命运纠缠的,是将近五万人的苏俄红军战死冤魂,以及及时逃回苏俄控制区却依然被逮捕枪毙的苏俄集群指挥部所有军官,包括那些始终冷着脸的契卡军官。北方军付出了超过二万人的阵亡代价,以及数倍规模的轻重伤员。

  更大规模更为残酷的苏芬战争,转移了全世界的视线,就连纳粹德国也不例外。

第一六二章 寒冬时刻

  苏芬战争的结果,让全世界的人都大跌了眼镜。

  只有十余万常备军的芬兰军队,充分利用的冬季山地优势,几乎是顽强地顶住了苏俄红军超过五十多万军队的疯狂突袭,甚至还在有利地形上接连围歼了数个苏俄步兵师,直到后期实在无力继续作战才被迫接受屈辱的所谓和平协议,割让了百分之十的土地给苏俄。

  而实质是为了将圣彼得堡周边扩大占领区的苏俄,非常无耻地向全世界声称这是芬兰劳动人民全心全意邀请苏俄红军前去开展解放事业的。

  只是超过二十万的苏军巨大伤亡,以及绝大多数芬兰社会主义者主动向芬兰政府报到选择协助政府抵抗苏俄红军侵略的消息,非常干脆利落地给了自信满满的莫斯科大胡子以当头一棒。

  苏俄老毛子轻视了芬兰人的爱国决心,以及北欧冬季作战的恐怖杀伤力,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接受了巴尔喀什湖战役的教训,但是其臃肿的队伍和稚嫩的军官,依然使得伤亡之大几乎难以想象。

  国小力弱的芬兰军队自己阵亡了二万多名士兵,伤者无数。但是私下里,芬兰军方毫不客气的认为,苏俄红军实际伤亡数应该倍于其对外公布的数字,不说别的,光是连续被围歼的几个苏军步兵师人数就快接近所谓的五万阵亡名单了。

  很难想象,那些英勇无畏的芬兰军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补给的情况下,是如何艰苦卓绝地同装备了超过一千架飞机、两千辆坦克的苏俄红军进行作战的。

  巴尔喀什湖战役中,北方军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永不停歇的空军部队,尤其是Hs-123攻击机部队。

  在北方军的战机几乎不间断的攻击下,苏俄红军的进攻或者不时被迫中断等待防空部队,或者失去战机让北方军残部逃出了被围歼的厄运,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护脆弱的后勤线等,直到缓过劲来的北方军坦克部队为首的地面攻击集群最终给予了一击雷霆暴击。

  也正是大量北方军战机的护航攻击,只装备着薄弱的装甲车和欧宝卡车的补给车队,毫不顾忌地冲进战场深处,为疯狂反击的北方军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弹药补给。

  空军的威力已经显露无疑。

  正是在巴尔喀什湖吃了大亏,苏俄红军才临时增加了进攻芬兰的战机和坦克数量,企图将人海战术的成果运用到空中战斗和装甲突击上来。

  但是显然芬兰的地形以及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让苏俄红军这种战术应用再次可耻地失败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会出兵援助的波兰,已经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干二净了。再一次选择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兰,同样很悲剧地不败而败了,等到英法列强所谓的援助姗姗来迟的时候,十分之一的领土瞬间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世界局势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多的所谓中立国家,将依靠的对象悄悄地转向一战时的暴发户美国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人,维系了上百年的英联邦荣誉体系无声无息中倒塌了。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除了新大陆的美国,德意志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投靠选项,势力迅速扩大。当然,在亚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个半心半意的泰国盟友,只有汪精卫、溥仪等所谓的满清后裔或者总理门徒了。

  苏俄老毛子的信誉更是在全世界内彻底破产。为了防止被贪婪的斯拉夫人夺取自己的家园,在全世界范围的抵抗赤化阵线悄然开始形成,其中甚至还得到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势力的首肯。

  德意志帝国的想法很是悬乎。

  在苏芬战争中甚至还帮了一把苏俄红军的希特勒,此时也开始对苏俄政权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只是微妙的变化罢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终没有在希特勒的脑海中消失,但是消灭的顺序确实开始慎重考虑一下的。

  苏俄红军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懦弱腐朽军队罢了,看到苏芬战争的报告之后,希特勒第一个念头就是如此。

  在希特勒的战略思维中,集中全部力量首先干掉强敌,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除弱敌,这才是德意志帝国强大军队的神圣使命。

  既然苏俄红军不足为惧,那就优先干掉血海深仇的法国人好了,始终在评估是不是继续东线作战的希特勒,最终下定决心转向西线。帝国参谋部秘密策划了一半的巴巴罗萨计划,被迫暂时封存了起来,转而立即筹谋施里芬计划。

  苏俄帝国的思维更是另类。

  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总算是不胜而胜了。莫斯科的大胡子想法非常奇怪,既然最终还是打赢了,那么前期的失败必然是指挥官的作战部署有问题,一句话,契卡立即去查。

  芬兰战役结束后,红色恐怖的军队内部肃反,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等到一年之后,居然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地步。

  超过三万五千多名苏俄红军指挥官,也就是将近一半以上的中高级指挥官,都被契卡以各种名义逮捕,随后就被处以枪毙,期间根本没有所谓的审判程序,纯粹是最血腥的清洗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0/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