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郭铭彦彻底放下了心,也许,放开了轻工坊,更能促进重工坊的发展……

第一百九十七章 逐步推进

随着各部门主事陆续赶到百里洲,阁幕属扩大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场所设置在中书府,除了远在外地无法与会的十几人外,邦泰的精英济济一堂,显得热闹非凡,这些精英平日难得会面,现在纷纷呼朋引伴,畅谈别来之事。

“将军到……”一阵悠长的呼喝声传来,精英们立即停止了喧哗,纷纷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鼓掌欢迎林纯鸿的到来。

林纯鸿满脸堆笑,不停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待行至前台,双手下压,示意停止掌声。掌声依然无法停歇,会议主持者张道涵只好扯着嗓子要求大家坐下,保持安静,掌声才慢慢落下。

会议的议程早已定好,土地政策实施方案草案由中书府拟定后,印制了五十多份,分发至每个人的手中,供大家浏览。浏览之后,分为邦泰商号组、都督府组、监察府组、中书府组四组进行讨论,然后将意见进行汇总,交到张道涵手中。

林纯鸿自进入会场始,内心就激动无比。想当初,与周望、李承宗等人一起进深山时,不过十二人,短短五年之内,耗尽了心血,邦泰才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拥二百万之众、携万余精锐甲士、富甲天下……

回首往事,林纯鸿感慨万千,也许自今日始,邦泰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

会议整整持续了三天,方才结束,阁幕属将四组意见汇总后,酌情对草案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定案,精英们才陆续离开中书府,离开之前,林纯鸿一一相送,不免有一些勉励、告诫之言,不可尽诉……

且说惠王府长史在百里洲已被晾了十余天,正等得不耐烦时,得到了郑天成的召见令。当初,双庙山村土地一事,就由郑天成与长史谈判而成,这次,林纯鸿又把谈判的任务交给了郑天成。

惠王朱常润乃万历皇帝第六子,生母李贵妃。天启七年,就封荆州。结果,就封后不过三四年,就与林纯鸿发生了激烈冲突,还闹出了人命与民变。不过最终的结果双方都觉得满意,林纯鸿得到了枝江七成的土地和人口,而惠王得到了他最想要的银子。

当然,惠王除了枝江的土地外,松滋和江陵还有二十多万亩。这二十多万亩土地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于是,惠王和长史都倾向于将土地交予林纯鸿,每年等着收银子。

当长史见到郑天成后,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等待郑天成的回应。

哪想到,郑天成翘着二郎腿,用竹签扎起一片片香瓜,不停地往嘴里送,发出一阵阵的咀嚼之声,就是不开口说话。长史心里暗恨不已,娘的,惠王府看得起你,才将土地交予你耕种,摆什么臭架子?

长史心里这么想,口气不免有点生硬,道:“不知林副将是何态度?”

郑天成斜睨了长史一眼,大马金刀地说道:“我的态度就是林将军的态度,长史不必拿林将军来压我……”

长史的用意被看透,满脸通红,嗫嚅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二十万亩良田……”

“不知长史大人可曾听说过股权交易所?”郑天成非常无礼地打断长史的话,问道。

长史的怒气勃然而生,恨声道:“没听说过!松滋和江陵的二十多万亩良田,你要还是不要,就是一句话!”

郑天成见火候已到,挪了挪身躯,满脸堆笑,道:“二十多万亩良田,哪有不要之理?不过,长史大人也知道,林将军家大业大的,还要养兵为朝廷剿匪,这花销啊,一日大过一日,现在就有点入不敷出。林将军无法,想用货栈啊、工坊啊代替银子,不知惠王和长史有何意见?”

长史眼睛一亮,早把刚才的不愉快抛在了脑后,邦泰商号旗下的货栈、工坊的盈利能力他素有耳闻,如果林纯鸿拿着这些货栈和工坊缴纳土地租金,惠王府岂不是赚翻了?

更重要的是,土地是死的,长史每年拿到的好处费基本固定,数量也不多。如果惠王府掌控了货栈和工坊,每年盈利多少还不是他说了算?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机会侵吞大量的银子!

长史连声道:“惠王定然会赞同,我也不反对……”

郑天成深吸了口气,用舌头舔了舔嘴唇,道:“长史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让惠王用土地来交换货栈和工坊,不是用货栈和工坊来缴纳租金!”

“永久交换?”

郑天成点了点头,道:“是的。比如,双庙山村的榨油工坊是邦泰商号旗下最大的榨油工坊,年获利三万四千两银子,按照以前邦泰和惠王府签订的协议,每亩地每年付四钱七分银子,那么,如果等价交换,惠王需拿出七万多亩良田来换!”

长史哼了一声,道:“榨油工坊能赚钱,当然也可能折本,而以前签订的协议,惠王府算得上旱涝保收,郑总管太小瞧惠王了,如此交换,如何可行?”

郑天成冷笑道:“一纸协议而已,如果邦泰撕毁协议呢?其风险岂不是比榨油工坊更大?”

长史大怒,手指郑天成,“你……你……”

“长史大人息怒,邦泰素以信誉为先,林将军考虑到与惠王合作愉快,会在七万多亩良田上打个八折,惠王只需要拿五万多亩良田,就可以换得双庙山榨油工坊!更何况,以后工坊的经营,可要靠长史大人喽!”

郑天成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长史一眼。

长史脸上淫晴不定,心里快速计算着得失,半晌,方说道:“货栈也是可以用来交换的,我估计,惠王可能更属意荆州货栈。”

郑天成心中大喜,长史此言,无异于同意以土地交换货栈工坊。他从袖中掏出一份表格,递与长史,道:“这份表格上详细列举了可用于交换的工坊和货栈,不过荆州货栈四成的股权前些年已经售出,现在只剩下六成的股权,惠王要买,还得根据股权时价来计算用多少土地交换……”

长史连声道:“应该的,应该的……”

于是,一份意向书在一个时辰后新鲜出炉,长史带着意向书往荆州飞奔而去,至于他准备用什么方法说服惠王,无人知晓。

林纯鸿听闻长史同意以土地换货栈和工坊后,大喜,长声笑道:“攻克了惠王,当轮到枝江的豪绅了,咱们在枝江经营已久,希望这些豪绅不要让我失望!”

笑毕,林纯鸿的脸色突然变得淫冷,声音寒冷彻骨,“如果真有人不识时务,正好借他们的人头一用!”

秉承小步快走、逐步推进的原则,林纯鸿把下一步的目标放在了枝江。作为邦泰的老巢,枝江的土地九成掌握在林纯鸿和惠王手中,现在惠王府长史已经同意交换,那么,仅仅剩下一成的土地尚未解决。

林纯鸿并未将枝江作为难点,之所以选择枝江,一则面临的阻力小,二则想通过枝江的土地赎买给荆州、荆门和夷陵的豪绅树立一个典范。林纯鸿的目光一直聚焦在荆州府,毕竟荆州府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广,豪绅势力最为强大。

“天成,六十万银币准备到位了没?”

“早已到位了。不过将军要记得,这批银币属于汉漳运河的预算,到了十月,一定要挪回来的。”郑天成沉稳地答道,作为邦泰的财计总管,权力大,责任更大,不到三十岁,鬓角隐隐可见白发。

郑天成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邦泰挣钱最为容易几项生意,如股权交易所、票据、铸币全掌握在财政司手中。

“这个你放心了,这些银币还是以预防为主,不一定能花掉,再说张兆那边已经回信了,二十万两银子不日即将送到,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票据当可增发一百万两。”

郑天成大喜,“将军不动声色间,就弄到了六十万两银子,属下望尘莫及!”

林纯鸿道:“天成,你别的功夫都渐长,唯独这拍马屁的本事不见涨……”

两人哈哈大笑,笑毕,林纯鸿的命令随之下达:中书府立即在枝江县张贴土地换购股权布告。

……

以前的枝江县城,方圆不过十里,仅仅只有两条呈十字型交叉的大街。枝江县衙就位于十字交叉处,乃整个县城的正中心。现在,县城扩散至城墙外围,以码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范围。

当然,城墙内部区域仍然是县城最为繁华的地方,这里人烟阜盛,商贾云集,呼酒买醉声、靡靡丝竹声、呼赌声彻夜不息,成为荆州最为繁华的县城。

然而,枝江县衙里与大街上的嘈杂格格不入,这里清静无比,除了知县马世奇和几个老仆外,已经没有任何人。主簿谭杰希早已转换门庭,在荆州部担任副总管,每月拿取不薄的工钱。

这日,一名老仆的呼喝声突然打破了县衙的沉静,“老爷……老爷……大事不好……”

老仆惶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连跑带爬滚到马世奇面前。

马世奇平静无比,两眼犹如山涧一般清澈,问道:“何事如此惶急?林纯鸿带兵来抓本老爷了?”

老仆一把抱住马世奇的大腿,“老爷,邦泰擅自在县衙门口张贴布告!”

马世奇哼了一声,从老仆的手臂中抽出大腿,苦笑道:“什么狗屁大事,值得大惊小怪的,林纯鸿想贴就让他贴,关本老爷何事!”

老仆纵跃一步,继续抱中马世奇的大腿,道:“林纯鸿买掉了惠王的土地,还要将枝江所有的土地转到他的名下!”

马世奇大惊,“想让枝江的土地都姓林?海叔,你再去看看,把布告一字不漏地抄回来!”

海叔乃马世奇的老家人,人老成精,善于谋算,只可惜到了枝江后毫无用武之地,每日随着马世奇昏昏浩浩地过日子。这时,在听了马世奇的命令后,立即应声而出。

马世奇乃复社成员,在枝江已经呆了两年多,如果说他还不知道林纯鸿实力,那简直就是在侮辱大明进士的智商。正是这份清醒的认识,让马世奇逐渐平静下来,渐渐习惯了被监视和限制的生活,不再谋求与邦泰对抗。

无所事事的马世奇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行知书堂的玉水楼,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为所未闻的书,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整日沉浸其中,几乎无法自拔。

玉水楼除了成千上万的书籍以外,还包括邦泰的部分档案。这些档案也对外开放。档案中,就包括各村的货栈理事写的所见所闻。尽管这些所见所闻毫无文采,有些地方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但马世奇看了一眼后,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他认为,这些档案无异于大明乡村的大百科全书。通过这些档案,马世奇知道了枝江各地的风土人情,也了解到这里的百姓如何谋生,如何度日。

而且,马世奇也认为这些档案中充满了做事的智慧,那些货栈理事事无巨细,全记载在案,如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通过什么办法解决,效果如何……

在细细阅读了这些档案后,马世奇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林纯鸿的势力已经渗透到枝江的每个乡村,即使他不监视限制自己,自己的政令也出不了县衙!这个现实残酷而真实,让他分外痛苦与无奈。

他甚至隐隐约约感觉到,复社的行为多多少少有点虚无缥缈的感觉,什么砥砺品行、什么科场互相声援,都不如控制乡村来得实在。控制乡村后,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力和物力,足以对抗任何狂风暴雨。

正当马世奇浮想联翩时,老仆将抄录的布告递在了他手中。马世奇皱眉读完之后,将布告扔在了一边,冷笑道:“好戏开始上演了……海叔,咱们要不打个赌,看看县衙门口会挂多少人头?”

海叔不接马世奇的话,“老爷,咱们得立即想办法将此事告知先生!”

马世奇大笑道:“还用得着想什么办法!咱们正大光明地告知先生!林纯鸿绝不会阻拦,不过这是最后一次了,哈哈……复社……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远了……”

马世奇的笑声无所谓忧无所谓喜,似乎包含着无尽的深意,又似乎如孩童般天真,不夹杂一丝人间的烟火……

第一百九十八章 进士投效

一纸布告,仅仅表明邦泰的态度而已,能济得何事?如果认为布告一出,枝江豪绅就应者云集,纷纷至股权交易所,将传承几辈子的土地换成他们不熟悉的货栈和工坊,那简直太高看豪绅对商业的敏锐性了。

按照阁幕属扩大会议拟定的方案,枝江各村的货栈理事及弓兵队长早已未雨绸缪,锁定了各村的攻坚对象,纷纷深入豪绅家中,宣传、威逼、利诱等手段无所不用:

“李老太爷,按照林副将的命令,拥有土地超过一百亩者,必须在一月内换购成货栈和工坊,如果一个月内不换购,整个邦泰将按照每亩地两个银币的价格强行赎买,如果连赎买也不答应,土地会直接被没收……”

“他敢!还有没有王法?”

“有什么不敢的?林副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乃圣上认可的战将,如果李老太爷坚持对抗到底,直接以违反军令处斩,李老太爷到何处伸冤?”

“老夫已经七十五了,早就活够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护住土地!”

“拼了这条命,也不过是朝廷眼中的反贼!再说,老太爷无所畏惧,但老太爷的子子孙孙呢?土地被没收之后,李家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换成货栈和工坊,好歹为子孙留了份产业。老太爷想想,李家拥有土地五百多亩,佃户租种的租税超过五成,搞得天怒人怨的,一年的租税不过二百多两银子,如果换成了李家河的货栈,老太爷岂不是赚了?”

“赚个屁!老夫不会换的!”

“据小的所知,现在李家由大公子掌管,老太爷不妨将大公子叫来问问,这些年招募佃户有多难,佃户可以到工坊做工,一月工钱至少也有五百文,何必种地?”

货栈理事和弓兵队长苦口婆心,也难以说服七十五岁的老人,于是将矛头对准了李老太爷的家人,一番威逼利诱后,家人纷纷屈服,围绕在李老太爷耳边不停地呱噪。

然而李老太爷就如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家人也无法说服。最终,李大公子瞒着老太爷,前往股权交易所换购了一家棉油工坊一成的股份……

这样的事情在枝江各村上演,邦泰基层组织完善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源源不断地将各村的进展汇报到林纯鸿和中书府那里。汇报太多,林纯鸿根本无暇细观,更何况,他潜意识里希望冒出一些顽固者,以便将这批顽固者当成骇猴的鸡。

正当林纯鸿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忽然收到马世奇的一封信。林纯鸿大奇,拆开一看,发现信中只有七个字:“山不就我,我就山。”

林纯鸿沉思片刻,忽而大喜,挥舞着书信,对小荷大叫道:“这就叫锦上添花?哈哈……”

小荷接过书信,瞅了一眼,美目中露出疑惑之色,“七个字,什么意思?”

林纯鸿笑道:“回教的《古兰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位先知要在众人之前表演移山大法,结果几个时辰过去了,山峰纹丝不动,众人纷纷指责先知吹牛,先知就跑到山前,说‘山不就我,我就山’。”

小荷忍不住扑哧一笑,“这先知真有趣……这马世奇为何要给老爷写这句话?”

林纯鸿眨了眨眼睛,“马世奇将邦泰比做了大山咧。”

小荷大悟,吃惊道:“难道马世奇要加入邦泰?这马世奇整日闲逛,哪有本事做事?”

林纯鸿大笑道:“就冲着他看《古兰经》,我就相信他绝不是固步自封的庸才!”

……

林纯鸿正为马世奇改换门庭而大喜不已时,马世奇就为他出了一个难题:“本官三年磨堪之期转瞬即至,不知林将军对本官作何打算?”

林纯鸿愕然,难道马世奇投奔邦泰就是为了讨官?马世奇一介进士,不会看不出朝廷封官乃邦泰最大的弱项啊?“马大人说笑了,林某一介虽为副将,离开了邦泰,平常一七品县令都可以颐指气使,哪能对马大人的升迁之途有所打算?”

马世奇微笑道:“林将军坦诚,本官心折。邦泰拥百万之众、携万余精锐士卒,想必不会局限于荆州、夷陵和夔州,林将军巧辟蹊径,以弓兵和货栈牢牢控制了四地,此乃至阳之策,自古良策,讲究淫阳相合,林将军就没有考虑过淫阳调和?”

林纯鸿沉吟片刻,道:“马大人的意思是……百姓为阳、士子官僚为淫?”

“然也,本官居枝江两载,虽诸多限制……”林纯鸿尴尬地笑了笑,马世奇毫不介意地接着说道:“本官倒也看出,林将军设立行知书堂,未尝没有淫阳相合的心思,只可惜行知书堂偏重于实务,倒忽略了科举,广大士子在行知书堂找不到晋身之途,何谈吸引力?长此以往,将军将失去士子官僚的支持,恐怕对将军并没有什么好处!”

林纯鸿叹道:“马大人之言甚为有理,林某非不为,实无能也。复社张西铭公苦心经营多年,今年春闱无一人中进士,更何况行知书堂?林某无奈之下,唯有力取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