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荆州集团一下子陷入被动之中,前期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瞬间失守,连自己的本土都快要守不住了。

支持荆州集团的士子纷纷行文至行知书堂、工程院、科教司,询问此事是否属实。一些靠近百里洲岛的士子纷纷乘船赶到医学院,围在医学院门口,想亲口询问剖解尸体一事到底存不存在。

一些头脑灵活的士子根据平日的蛛丝马迹判断,此事绝对属实。毕竟,在荆州、夷陵、襄阳等地,甚至在荆州军中,一些郎中经常将病人用烈酒灌醉之后,全身捆缚,然后手持利刃,将病人肚皮划开,实施治疗。要是没有大量的尸体用来训练,这些郎中哪有如此轻车熟路?

荆州集团内部,纷扰至斯,外地的士绅和百姓就如炸了锅一般,群情激奋,纷纷请求县老爷将湖广人驱逐出境。

东林党人更是推波助澜,到处组织百姓攻击荆州集团的产业,殴打荆州集团员工,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荆州集团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二月二十八日,在东林党人的精心组织下,将近两三万的百姓浩浩荡荡开赴瓜洲码头,试图将扬州货栈一举捣毁,破除荆州集团在江南最大的据点。

两三万人,连绵五六里,老百姓一路高呼,“丧尽天良,人神共愤”、“驱逐荆州蛮子,还我洁净扬州”……等语,气势非常壮观。

两三万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闲人、好事者,更是夹杂了为数不少的地痞、流氓,秩序能好到哪里去?于是,这些示威者还未看到荆州蛮子,就把沿途的扬州人给办了。

沿途的扬州人这下可遭了殃,丢几只鸡、庄稼被踩坏,还算轻的,有的店铺被洗劫一空,还有的准备阻止地痞流氓抢掠,反而被痛殴一顿,打得奄奄一息……

顾秀林得知消息后大惊,与护卫队队长商议一番后,立即派出三百个全副武装的护卫,手持木棒,以维持秩序为名,汹涌澎湃地冲入百姓群中,狠狠地敲击队伍蹦得最高、喊得最响的凶悍之徒。

示威者哪里见过这等场景?护卫队一个冲击后,就吓得四处奔逃,狂呼“荆州蛮子杀人了,荆州蛮子杀人了……”

后面的示威者还不知什么情况,一听之下,立即转身就逃……

不到一刻钟,两三万示威者顷刻间烟消云散,连影子都看不到,直让东林党的组织者恨得直咬牙……

第二百七十三章 绝地反击

无论是林纯鸿、还是诸位阁幕使,看到汪光洁的文章后,无不大惊失色。

高层一致认为,开战以来,荆州集团到了形势最为险恶的境地。

鉴于事态紧急,阁幕属连夜召开会议,不待林纯鸿同意,决定死不承认此事,令医学院立即转移相关设备、资料和尸体。

宋应星和陈思进接到命令后,忙活大半夜,直到第二日凌晨,方才处理完毕。

宋应星这才找到空闲,语气不善地质问陈思进道:“平日军门一再强调,要你严格保密,你怎么做的?你知道么,你给军门带来了什么样的灾祸?”

陈思进正处于深深地自责中,抱着额头,唉声叹气道:“祸是我闯出的,由我一力承担……”

宋应星怒道:“你担得起么?”

陈思进沉默片刻,语气忽然变得坚定,决然道:“要是万一此事瞒不住,我会在天下人面前承认,此事是我自己偷偷进行,与军门、与邦泰无关,然后自刎以谢天下人……”

宋应星深吸了口气,强压住心里的怒火,骂道:“糊涂!军门那边有什么值得我们担心的?这事闹得再凶,迟早也会过去,我心疼的是解剖这门学问!”

陈思进愕然,迟疑道:“学问?”

宋应星叹道:“你也知道,自你琢磨解剖一学来,懂了多少东西?血液循环、心脏结构、五脏六腑位置等等,无不从此而来。而且,自从你发现切除蚓突、阑门对一些病症有奇效后,救活了多少人?这些都来源于解剖学!”

“要是万一因为此事,导致解剖学无人敢碰,这门学问岂不是就此湮灭?这个损失,无论谁都担不起!”

陈思进彻底沉默了,不知如何应对。

宋应星紧皱着眉头,吩咐道:“算了,这些都不说了。从现在开始,要更为严格地审查学生的身份,并告诉他们,统一口径,绝无此事,只是偶尔在此给病人做手术而已。”

言毕,宋应星又厉声喝道:“谁要是敢私自泄密,监察府的铡刀就为他准备!明白了吗?”

陈思进默默地点了点头……

随着外面的谣言越来越烈,多处货栈受到了百姓的冲击,阁幕使们如临大敌,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化解困局。

政宣司到处刊发文章,声称百里洲岛上绝无此事,东林党人居心叵测,为了污蔑荆州集团无所不用其极,这才是真正的人神共愤。同时,文章激烈声讨东林党挑拨百姓闹事,肆意挑拨族群矛盾,破坏大明稳定团结的局面,有谋反之嫌。

东林党人哪能放过此等良机?列出了详实的数据。

“……崇祯八年三月初五,南京一男,名唤许铁柱,行至扬州瓜洲时,忽腹部疼痛难忍,恰遇荆州籍郎中,破肚取出坏死之肠,该郎中手法娴熟,熟知肚内各内脏,无疑剖解过尸体……”

“崇祯八年九月初三,一女难产,恰遇襄阳籍郎中,破肚取出婴孩,母子得活……”

……

总之,东林党痛打落水狗,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百里洲岛一定剖解过尸体!

宋应星看到此文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推广手术疗法的良机,立即建议朱之瑜,在报上刊载行知书堂医学院所能治疗的疑难杂症,重点推介手术疗法,注明手术疗法所能之病的详细症状、治疗方法等等。

朱之瑜大感为难,毕竟,刊载此事,无异于明白无误地告知天下,医学院确实进行过尸体解剖。即使此事能够转移士林和老百姓的视线,但何以堵住东林党别有用心的悠悠之口?

正当朱之瑜犹豫不决时,林纯鸿自南阳返回荆州,立即召集阁幕使开会,并叫来宋应星、陈思进列席会议。

陈思进见到林纯鸿后,羞愧难当,满脸涨得通红,嗫嗫嚅嚅地就是说不出话来。

林纯鸿拍了拍陈思进的肩膀,安慰道:“没事,与你无关。只要参与解剖的郎中悬壶济世,这事就瞒不住,只是迟和早的问题。解剖这门学问,以后还得继续琢磨,万不可因此事而停顿,明白了吗?”

陈思进感激涕零,频频点头。

紧接着,林纯鸿在会上肯定了阁幕属死不承认、快速转移的决策。林纯鸿很清楚,只要荆州集团死不承认此事,绝对无人敢在他的地盘上寻找确凿的证据。没有确凿的证据,无论外面的传言有多凶,最终还是会被天下人视为谣言。

林纯鸿接着说道:“不过,除了堵以外,还得疏导。尸体进进出出医学院很多人都见过,这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不如拿为死者整容作为借口,遍请天下士子前往医学院现场观看!”

众人大吃一惊,愕然道:“这……这岂不是视天下才智之士为孩童?”

林纯鸿笑道:“真正有才之士,无论怎么瞒,都瞒不过。这事就如撒谎一般,八九分真实,一两分假,总能骗过大部分人。找一个借口,无论这个借口有多荒唐,好歹能给大部分人一个交待。”

这话思维跳跃性太大,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林纯鸿何出此言。也确实,这话涉及到复杂的群体性心理学,岂是这帮人所能理解?

林纯鸿也不解释,断然道:“就按照我说的办吧。不过这个方法要收到奇效,还必须让老百姓、士绅从解剖尸体一事中得到好处。这样吧,政宣司借助报纸大力推介手术疗法,重点推介剖腹取婴一术。”

说到这里,朱之瑜与宋应星对望一眼,宋应星得意地笑了笑。朱之瑜颇为尴尬,不过旋即恢复正常,对着宋应星点了点头,表示赞赏他的提议。

林纯鸿的话还在继续:“……大明一年出生的婴孩几千万,死于难产的女子不知凡几,推广此术,受惠面广,更能得到百姓的认同。医学院也得动起来,派出技术精湛的郎中到各地坐诊,好歹要借此事扩大医学院的名声。”

宋应星与陈思进闻言大喜,打死他们也想不到,在全国各地对荆州集团一片喊打喊杀时,林纯鸿不仅没有责备他们,还力图借助此机大力推广医学院。

“南阳也没什么大事,现在的重心已经转移至扬州,过几天,我就到扬州去,看看东林党人到底还有什么招。这次咱们打舆论战,前期形势一片大好,后期被东林党人抓住了机会,连续退却,看来咱们对困难还是估计不足。”

“诸位也别失去信心,解剖尸体一事,利国利民,迟早将大行于世。东林党人借解剖尸体一事挑拨天下百姓,史书上会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评价。”

说到这里,林纯鸿看了看陈思进,笑道:“陈院长开创先河,必将留名青史,为后世之人敬仰、佩服。我估计,几百年后,在座的诸位,谁的名声都赶不上陈院长!”

众人哈哈大笑,以至于陈思进无法安其位,站起身来,不停地念叨道:“莫要取笑……莫要取笑……”

三天后,林纯鸿自荆州登船,前赴扬州。在船上,林纯鸿接到了扬州货栈受到冲击的消息,陆陆续续,各地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让林纯鸿大为光火。

即便用脚趾头思考,林纯鸿也能知道背后的推动者非东林党人莫属。林纯鸿下令,各地货栈加强安全防卫,坚决打击此类乱民,绝不姑息养奸。

林纯鸿犹不解恨,亲自执笔,起草了一份杀气腾腾的宣言,宣称,任何试图破坏私有财产的行为,必将受到邦泰的严惩,即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回荆州受审!

此命令发布后,各地货栈护卫队大受鼓舞,在军情司的配合下,四处抓捕乱民背后的挑拨者。

不过,四处抓捕挑拨者也是有选择的。军情司根据以往的情报,精心择定了一些民愤极大、罪大恶极的人选,这些人以黑社会头头居多,与东林党人和地方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纯鸿一声令下,气势汹汹的护卫队出现在江南各府各县,肆无忌惮地抓捕名单上的人选。于是,一些黑社会的老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在地方官庇护下为非作歹之徒几乎全部授首,被集中送到了扬州,准备押回荆州受审。

东林党人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一方面纷纷上书朝廷,痛斥林纯鸿罔顾司法、私设公堂,四处抓捕良民;另一方面,发动各地地方官竭力阻止护卫队抓人,连出现冲突也在所不惜。

有温体仁在朝,上书几乎没有掀起一丝波澜。地方上的衙役、捕快无非混碗饭吃而已,面对多为退役军人的护卫队时,哪有一丝胆气阻止?于是,东林党人眼睁睁地看着荆州集团横行于江南各地,却无一丝办法。

不得已,东林党人纷纷在报纸上撰文,竭力夸耀被捕之人的高尚品德,希望激起民愤,反击荆州集团。

哪想到各地百姓根本不买账,对荆州集团四处搜捕拍手称快。顺带着,还对东林党不分好坏厌恶不已。

这帮黑老大被送回荆州后,监察府毫不客气,一律重惩,一些罪大恶极者,被斩下了脑袋,一些罪不至死者,被送到矿场,开始他们漫长的劳役生涯。

随着林纯鸿抵达扬州,荆州集团的獠牙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渗人,让东林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二百七十四章 粮食大战

荆州集团在江南闹出了偌大风波,成功转移了老百姓的视线。现在,茶馆里最受欢迎的话题不再是“死人尸体”,而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地头蛇。

而且,老百姓所不知道的是,迫在眉睫的粮食大战马上就要拉开序幕,他们马上就会面临眼花缭乱的粮价。

什么狗屁解剖尸体,什么狗屁东林党、荆州集团,去他娘的,老子有时间听他们吵架,还不如在粮店里多抢点粮食。

于是,随着林纯鸿在扬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四处搅乱江南各地的粮食市场,关于解剖尸体一事的议论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部聚焦在粮店,开始琢磨他们永远也看不懂的粮食大战。

崇祯九年正月初十,郑天成率领十艘粮船抵达扬州。由于扬州乃江南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几万石粮食一经投入市场,整个江南地区的粮价应声下跌。

郑天成更是在报纸上广而告之,鉴于荆州地区存粮太多,随之还有更多的粮食将运到江南。于是,短短十日内,粮价下降一成,一石粮食由一两银子左右降至九钱左右。

控制江南粮食市场的徽商,无不在年前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期待在来年青黄不接时,趁着粮价上浮,大赚一笔。但是,现在邦泰商号公然搅局,致使粮价下浮,岂是他们所能容忍?

大为恼火的粮商们齐聚一堂,经过长时间的争吵后,决定将几万石粮食全部收购,令粮价维持在一两银子左右,静待来年涨价。

此计还算有效,几家大粮商合伙买下了扬州货栈的粮食,继续维持着他们对江南粮食市场的垄断地位。

哪想到,到了三月初,林纯鸿亲自来到了扬州,随之而来的,有十五艘粮船,足足有七万多石粮食,一下子涌入了扬州!

粮商们这下子傻眼了!

凭着他们的实力,吃下这七万石粮食,当然不是难事,但是,吃了这次,邦泰再运粮过来,吃还是不吃?

粮商们大急,纷纷聚拢在扬州,心急火燎地商议对策。

扬州徽州会馆。

王大俊端坐于主位之上,双手置于胸前,拍了拍手,高声道:“诸位安静……安静……”

王大俊掌声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众粮商依然小声议论个不停,直把会馆当成了茶馆。王大俊无法,只好扯起嗓子喊道:“承蒙诸位抬举,让王某坐了这个位置……”

说到此处,王大俊拿起茶几上的如意,在椅臂上轻轻地敲了敲,提醒大伙注意听他说话。

果然,这招颇为奏效,粮商们停止了议论,盯着王大俊的位置,露出羡慕的目光。

也难怪这些粮商会羡慕王大俊的位置,随着扬州逐步成为江南地区运河、长江、海洋联运中心,扬州的徽州会馆地位水涨船高,几乎成为大明第一徽州会馆。会长王大俊的权势与日俱增,隐隐有成为徽商之首的势头。

王大俊笑了笑,接着说道:“既然坐了个位置,说不得,要为诸位的生意多费点神……”

刚说到此处,大粮商李仲联霍地站起,打断王大俊的话,道:“王会长,别说这些废话了,现在火烧到眉毛了,再不商量出个章程,咱们就全完蛋了!”

王大俊毫不介意,眯着双眼笑道:“不就是邦泰商号持续往扬州运粮嘛,有什么好担忧的?至于完蛋一说,李老弟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凭借在座诸位的丰厚家底,吃下个百万石粮食恐怕轻而易举!”

李仲联对王大俊的态度相当不满,叫嚷道:“眼见离夏粮大熟不过三个多月,粮价却始终徘徊在一两银子左右,要是邦泰商号真的存粮上千万石,咱们要多少银子才能吃得下?”

李仲联的话得到粮商们的一致认同,鼓噪不已。

大粮商刘三水更是焦虑万分,大声喊道:“王会长,大家都是生意场上的老人,有些话我不提,您老人家也明白。每年春天,江南地区所能销售的粮食都有个定数,咱们也就是根据这个定数,保持适度短缺,谋点小利。现在邦泰不停地将粮食运来,早已打破了适度短缺的度,剩下的日子,粮价能不能涨还是个大问题。光是吃下邦泰的粮食,能顶个屁用!”

刘三水越说越激动,忍不住爆出了粗口。

王大俊满脸依然保持着笑容,似乎对刘三水的粗口一点也不介意,用商量的语气说道:“要不从现在开始售粮?一两左右的价格,大伙不会亏,甚至还略有赚头!”

这下,粮商们的反应非常齐整,异口同声地回道:“这样岂不是一年白干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