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211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包括骠骑军在内,大军连续行军三日,又大战一场,疲累在所难免。

不过,这对时常进行超限训练的荆州军而言,并非不可忍受,士兵们斗志昂扬,跨着坚定的步伐,紧随着猎猎作响的大旗,一步也不肯落下。

林纯鸿骑在阿拉伯大白马上,正有一句没一句地与陆世明闲聊:“汝州之战十有八九惊动了李定国,如果我所料不差,李定国正在往背孜口方向逃奔。”

陆世明一点也不相信,摇头道:“以贼寇的探哨速度,哪能迅速将汝州的情况传给李定国?”

林纯鸿道:“名将对战场的感觉异常敏锐,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探马汇报,就能嗅到危险的气息。”

陆世明大笑道:“李定国充其量一贼首尔,算哪门子的名将?”

林纯鸿笑着摇了摇头,道:“李定国天生就是打仗的料,稍加琢磨,必然是当世之名将!”

两人正聊着,传令兵的呼喝声远远地传过来:

“报……”

传令兵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道:“李定国抛弃一切辎重,正率兵往背孜口急赶,距离不过五十里!”

陆世明大惊,用不可思议地眼神望向林纯鸿。

林纯鸿笑道:“现在你信了吧?襁褓中的名将,也不容忽视啊!”

说完,林纯鸿立即下令道:“传令盛坤山,死死咬住李定国,待车步军赶到,再发动攻击!”

……

张献忠传令孙可望靠近后,皱着眉头,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现在河南四处都是官兵,该往哪个方向流窜,这是个大问题。

北边有黄河,荆州军北上之前,刘泽清就死死地挡住了他的道路,现在损兵折将后,基本上只能望河兴叹。

东边更为危险,不仅有一直难以逾越的汝州,还有严阵以待的荆州军,往东无异于送死。

往南,张献忠一想到郧阳,就觉得毛骨悚然。当初高迎祥麾下精锐至斯,却被林纯鸿三两下就砍下了脑袋,张献忠不认为自己有比高迎祥更强的实力和更好的运气。郧阳地区山高路险,处处透着危险的气息,张献忠不敢冒这个险。

难道只能往西?

西边就是陕西,近日,李自成正与孙传庭、洪承畴在陕甘交界处鏖战不休,除了潼关有重兵把守,其余地方官兵倒是不多。要是能进入陕西,伺机与李自成汇合,共同应对官兵,倒不失为一条好计。

但是,如何才能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形下,顺利进入陕西呢?

正当张献忠头痛万分时,刘文秀神色惶急地冲进来,不等行礼,就大叫道:“父亲!荆州军扎营伏牛山北麓的背孜口,侦骑四出,将李定国堵在了汝州以东!”

张献忠大惊,猛地跳了起来,抓住刘文秀的肩膀,大喝道:“什么?你说荆州军没有追上来?”

刘文秀膝盖一软,跪倒在地,膝行向前,抱着张献忠的大腿道:“父亲,艾能奇已经被林纯鸿擒住,现在李定国又被隔绝在大军之外,祸在旦夕之间,父亲一定要想法子接应李定国。”

张献忠神色沮丧,默然半晌,道:“该想个万全之策,否则,不仅救不出李定国,反而还会搭上我们的性命!”

“救兵如救火,父亲当早下决断。”刘文秀死死抱住张献忠的大腿,带着哭腔道。

“李定国会往哪个方向走呢?荆州军既然已经抵达背孜口,冲破防线已经不可能。李定国用兵颇为老道,当不会攻打背孜口……”

张献忠锁紧眉头,一边想着,一边对着刘文秀说道:“汝州和背孜口之间,一马平川,正适合骑兵驰骋,李定国也不会傻到从汝州和背孜口之间钻过来……”

顿了顿,张献忠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一拳砸在了案台上,断然道:“以李定国之能,十有八九会钻入伏牛山区,借山川险隘阻截身后的追兵,然后翻越伏牛山,通过栾川与我们汇合!”

张献忠的冷静和缜密感染了刘文秀,刘文秀松开了双臂,拜伏在地上,铿锵道:“父亲,儿子愿率军至栾川接应李定国!”

张献忠正待答应,忽然孙可望帐外求见。张献忠紧锁的眉头略略舒展了点,立即令人将孙可望带进来。

当孙可望听了张献忠的打算后,急忙劝谏道:“父亲,此事还请三思。荆州军距离我们不过百里,旦夕可追至,黄得功见我军败退,也紧追不舍,此处停留等待李定国汇合,危险至极啊!一旦白杆兵、黄得功和荆州军合围,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孙可望的话猛然惊醒了张献忠,他暗自痛骂自己:救李定国事小,逃出河南事大,自己怎么一时心急,就因小失大,忘了这茬呢?

顺带着,张献忠对刘文秀也相当不满,训斥道:“被你乱了心神,差点误了大事!”

刘文秀大惊,以头磕地,蹦蹦有声,大叫道:“父亲,荆州军忙于追击李定国,哪有功夫合围?要是我们不在伊川等李定国汇合,李定国兵少力薄,必为林纯鸿所擒!”

孙可望见刘文秀挨了骂,自然舒爽至极,再说,李定国素来与刘文秀亲厚,对他爱理不理,他早就看李定国不顺眼。虽然同为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对李定国的死活可一点也没放在心上。

孙可望挑衅地看了刘文秀一眼,对着张献忠磕头道:“父亲,李定国年龄虽小,其用兵之能却非同一般,只要他率兵钻入伏牛山区,荆州军又如何擒得住他?不如令人告知李定国汇合点,让他自行率兵汇合。”

孙可望的小动作,并未逃过张献忠的眼睛。在他的心目中,孙可望说得非常对,在伊川多停留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当前最为紧要的还是率领大军跳出官兵的包围圈。

最终,他长叹了口气,道:“要破解当前困难,为父倒是有一计,只是李定国……唉……希望他能从伏牛山中赶过来与我们汇合……”

第三百八十一章 追剿李定国

伊川县半坡贼寇驻营地。

简易的营寨一座接一座,颇有点连营的气势。只是这营寨过于简单了点,营外散乱地扔着屈指可数的拒马和铁蒺藜,寨墙粗制滥造,估计连狼都挡不住,更别谈往来如风的骠骑军。

刘文秀看着这些营寨,无声地叹了口气。

昨日,张献忠断然决定,刘文秀率领两千余精锐,外加三万余名携裹不久的百姓,继续屯兵于此,借此迷惑官兵。而张献忠和孙可望率领四万余精锐,趁夜悄悄离开大营,往西而去。

两千精锐!说是精锐,估计连一般的官兵都赶不上,无非就是打了几次仗,侥幸未死的乱民而已。这两千人,只能勉强压制住三万余乱民,至于作战,那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了。

不仅如此,张献忠还命令刘文秀伺机率领大军进入伏牛山区,扰乱官兵的视线,为张献忠大军西进放狼烟。

张献忠如此部署,刘文秀并无反对意见,他知道,大军正处于危险之中,援救李定国注定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刘文秀也承认,自己的大局观不如孙可望,毕竟,总不能因为援救李定国就置大军于险境。

只是,张献忠让他伺机进兵扰乱官兵视线,刘文秀有点不以为然。就凭他手头的这点战力,自然无法接应李定国,如果冒然进兵,估计官兵的视线被扰乱的同时,李定国的视线也被扰乱。

如果李定国得知大军在伏牛山区等他,非得如飞蛾扑火一般往西突进,那是害了李定国。

因此,刘文秀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半坡驻扎两日,再往南挺进。

刘文秀觉得,这两日不能白白浪费,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大军的战斗力。他将一些老弱病残从精锐中剔除,得精壮之贼千二有余,然后又令这些精壮之贼至乱民中选取身体精壮、面相老实的农民,充实在精锐之中。

这一工作,一直持续了一日,最终,刘文秀得到了八千余精神面貌不错的精壮贼寇,作为自己的基本战力。

紧接着,刘文秀又按照自己的经验调整了编制,将八千贼寇编成了三营、十五哨,明确了各营中传令、探哨、后勤等职责。

两日后,三营人马好歹有了点看相,而且做到了人手一件武器。那些剩下来的几万乱民,刘文秀既未派精锐看管,也不管其是否逃跑,连粮草都未分发,只任命了负责人。刘文秀的用意非常明显,无非就是希望乱民在行军中自行散去。

刘文秀不再磨蹭,令三营人马在前,其他乱民在后,准备进入伏牛山区后,再往背孜口进发。

刘文秀在伊川装模作样,李定国却被骠骑军追得狼狈不堪。

正如林纯鸿所言,李定国对战场有着敏锐的直觉。当程舒大踏步后退时,他就在犹豫是否马上退回伊川,与张献忠大军汇合。

犹豫之中,他犹如一只野狼一般,仔细地观察着程舒。他猛然发现,程舒在吃了一次大亏后,居然未兴起一丁点报复的心思。

李定国本能地察觉到,此地危险,再不走,很可能就要陷入包围之中!

于是,他立即命令部众玩命地往背孜口狂奔,试图尽快与张献忠汇合。

李定国动身时,恰好,林纯鸿也从汝州动身往背孜口猛赶。然而,李定国的动作到底慢了半步,待他离背孜口还有二十多里,探哨传来消息:荆州军业已严阵以待!

事实上,此时不用探哨汇报,李定国也知道自己晚了一步,毕竟,对他进行侦察的游骑越来越多,越来越肆无忌惮,就差整理队伍冲入他的中军帐了。

李定国大惊,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坏,他不仅被荆州军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还被恐怖的骠骑军咬住了屁股!

步兵被骑兵咬住了,不是被击败就是粮草断绝而亡,没有任何意外。李定国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无比清晰地知道这点。在他的眼中,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堵住背孜口的车步军,而是紧随其后的骠骑军。李定国当机立断,立即令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掉头往东行军。

此举一下子扰乱了侦骑的视线,李定国分明看见,部分侦骑如同疯了一般往西狂奔。他少年心性,忍不住哈哈大笑:“快去,快去,你们要是不去向林纯鸿通报,我倒要急了!”

待掉头往东行军两个时辰后,李定国又下令,大军迅速掉头往南,经由土门口,钻入了伏牛山中。

钻入伏牛山后,李定国暗暗布置百余人马,埋伏在进山口道上,准备狠狠地打击一下荆州军侦骑的嚣张气焰。

天色将晚,李定国的一番布置终于起了作用,眼见侦骑进山,箭如雨发,瞬间将两个侦骑射成了马蜂窝。

当晚霞布满西边的半边天时,李定国知道,决定他命运的一晚终于来临。这一晚若能顺利甩脱身后的骑兵,则天高任鸟飞,荆州军虽有三万之众,也挡不住他的脚步。

现在,荆州军的侦骑吃了亏,行动明显谨慎了许多,虽然不敢靠得太近,但要轻易地甩脱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定国想来想去,觉得除了壮士断腕外,无任何良计。他将部将杨武唤来,吩咐道:“荆州军紧追不舍,大军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当前除了派人断后外,并无其他良策。”

杨武年龄差不多是李定国的两倍,但对李定国颇为服气,决然道:“将军无需多虑,断后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李定国道:“我给你千余人马,你只需阻截荆州军一日,一日之后,你能走就走,不能走的话,就降了吧。”

“将军!”

李定国挥手道:“就按我说的办吧,林纯鸿不会杀降的。不过,如何阻隔荆州军,还得用心布置一番!自林纯鸿以下,荆州军个个狡猾异常,想要瞒过他们,还真有点不容易。”

李定国将嘴凑到杨武耳边,悄悄道:“我们马上寻一隘口宿营,这样布置……”

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人意料

入夜,李定国在一隘口处停了下来,命令大军宿营。营寨的要求非常高,不仅建立寨墙,还在寨墙之前挖了陷马坑、摆放了拒马。

待立营完毕,骠骑军已经赶到隘口处,距离李定国不过五里。

盛坤山当然不会命令骑兵硬攻营寨,下令密切监视李定国,防止他趁夜逃跑。

李定国却精力旺盛,每隔一个时辰,派出三百多人马,高举火把,大声喧哗、敲锣打鼓,用弓箭攻击骠骑军营寨。骠骑军岂是好惹的,往往放一轮弩箭,贼寇就丢下几具尸体狼狈逃窜。

如此三番五次,到了子时,李定国突然派出了千余人马,玩命地向骠骑军狂奔,就如送死一般。

盛坤山立即组织人马反击,用了不到一刻钟,消灭贼寇百余人,把贼寇赶回了营寨。

盛坤山被骚扰数次,烦不胜烦,不过他倒沉得住气,只是下令麾下好好休息,待明日车步军赶到后,再找贼寇算总账。

不过,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趁着千余人进攻时的混乱局面,李定国率领三千多贼寇悄悄出了营寨,往伏牛山深处而去。

堪堪到了寅时,林纯鸿亲率虎啸军和宣武军赶到隘口。当林纯鸿了解了当晚详情后,跌足长叹:“李定国已经跑了!”

盛坤山、林纯义和郑福林大吃一惊,纷纷问道:“李定国小小年纪,居然如此决断,舍得壮士断腕?”

林纯鸿苦笑道:“是不是壮士断腕,过会就知道了。”

紧接着,林纯鸿马上下令虎啸军连夜进攻营寨,令骠骑军和宣武军抓紧时间休息。

在霹雳炮的轰击之下,李定国的营寨犹如腐木一般,不堪一击,不到半个时辰,虎啸军将士就冲入了营寨。

不出意外,天光大亮之前,攻下营寨是当然之事。

杨武在李定国面前信誓旦旦,说要守住营寨一日,然而,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在虎啸军的猛烈炮火面前,他连半个时辰都无法坚持。

武器不如人,战技不如人,兵力不如人,杨武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坚持的可能。

当虎啸军的将士犹如洪水一般冲入营寨后,他当机立断,令所有贼寇放下武器,就此投降。

攻破营寨后,林纯鸿令骠骑军和宣武军继续追击李定国,留下虎啸军看管俘虏和休整。

且说李定国离开隘口后,往伏牛山深处急赶,试图沿着沙河河谷绕到栾川县,然后进入嵩县,最终进入伊川与张献忠汇合。

李定国率军行进不过两个时辰,隐隐约约听见身后传来猛烈的爆炸声,旋即,燃烧的大火印红了半边天。李定国大惊,他万万想不到荆州军居然会连夜攻击营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2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1/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