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20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四大首领不约而同地派出重兵,希望大范围包围,将这些恼人的苍蝇一举围歼。只是,小股骑兵调兵显然比大军要快,指挥起来要方便,皆如麻雀一般,转眼间飞得不见人影。

大军忙碌两日,只围住了两股倒霉的骑兵,将之斩于马下。

如此作战效率,显然不能让四大首领满意。四大首领聚在一起商议良久,也没有什么好主意,议来议去,最终决定,大军继续前行,不再理会这些苍蝇。

哪想到,这些小股骑兵又像闻到了血腥味一般,围了上来。他们不敢公然攻击大军,只是趁着夜黑扎营之时,偷偷地摸上来,杀几个暗哨,往营中射出钢弩,搅得大军身心俱疲,不得安稳。

照这样下去,恐怕还未抵达人烟阜盛之处,大军就要被拖垮。

而且,更让首领们着急的是,大军在路上迁延时日已久,恐怕河曲、保德、府谷县的肥羊们早已得到了消息,逃入至深山之中。

当然,以蒙古骑兵多年来劫掠的经验,逃入深山中也能轻易将肥羊们找出来。只是,深山范围广阔,非得分成小股劫掠,方才能获得更多的财货。

分成小股,岂不是正好成了身边苍蝇的袭击目标?

四大首领一直商议至深夜,始终不得要领,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忽然从清水河畔传来鳌拜的军令,命令他们立即回师至清水河畔。至于原因,鳌拜只字未提。

白白跑了一趟,损失千把多人马,就这样回师?

四大首领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军令不可违,他们令麾下调转马头,往万家寨堡方向行军。

刚刚踏上回程,四大首领又接到了紧急军情,鳌拜告知四人,张凤仪率领四千余武卫军驻扎在河曲县,回程时务必小心,不要中了武卫军的埋伏。

对武卫军,四大首领倒是有所耳闻,知道武卫军的指挥使是个娇滴滴的娘们,而且还知道武卫军虽是步兵,却人人配备战马,行动速度一点也不亚于轻骑兵。

数千汉子,居然听一娘们指挥?首领们打心眼里看不起这支部队,不过,根据多年来养成的保命习惯,首领们对身后的河曲县保持着相当高的警惕。

而且,战场形势的变化,让这些首领的内心越来越不安。

一方面,己方骑士本准备大肆抢掠一番,结果还未抵达目的地,就被命令回师,其士气可想而知,一个个无精打采,难以提起精神;另一方面,周边的小股骑兵如同发了疯似的,经常趁着大军不注意,狂冲而来,收割数个首级之后便逃之夭夭。

小股骑兵的袭击,对大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只是,在不间断的袭击之下,大军往往被打乱阵型,需要相当的时间来重新整理队伍。

大军行军的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很显然,武卫军很可能就在周边窥视,甚至,还有可能绕过大军,直接跑到前面,打一场狙击战。

四大首领又开始心惊胆战地担心武卫军突然出现在眼前。

四大首领的担心,果然变成了事实!当大军离万家寨堡还有二十余里时,就接到了通报,前方有数千步兵挡在了要道上,严阵以待!

武卫军终于现出了踪迹,四大首领反而放下了心。毕竟,武卫军满打满算,只有四千余众,己方还有上万骑士,胜算非常高。

四大首领率军前行,一直行进至距离武卫军军阵只有三里多的地方,方停止前进的步伐。首领们上前观阵,这一看,首领们犹如吃了定心丸一般,将心放回了肚子。

武卫军既未放置拒马之类的玩意,让骑兵望而生畏的长枪兵也不多,一个个兵丁手里拿着烧火棍,看起来就像软柿子一般,一捏就碎。

首领们看着武卫军兵丁身上穿着黑亮黑亮的板甲,不停地往喉咙里咽唾沫。要是能将武卫军一战击败,获得数千板甲,那可是一笔横财,比劫掠要划算得多!

四大首领迅速达成一致:击败武卫军,扒下他们身上的板甲!

呜……呜……

凄厉悠长的牛角号响起,岭北骑士们终于激起了一丝士气,开始准备作战。紧接着,战鼓声骤然响起,第一波骑士,用脚狠狠地踢马肚子,战马开始加速!

没有试探,岭北四部分居四个方向,同时向武卫军发动了冲击。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依仗优势兵力,一战击溃武卫军。

万马奔腾,卷起漫天的黄沙,骑兵硕大的身影,掩映在黄沙之中,影影绰绰,看不真切。

对于火枪兵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将骑兵看得真切,只需要对准大概的方向,扣动扳机,将弹丸倾泻在前方即可。

密集的弹雨,迎着骑兵飞速而至,击中了马头,击中了骑士,人仰马翻,战场一片混乱。

一轮又一轮,顷刻间,骑兵减员两成。

突然间,枪声止歇,骑士们大喜,拼命地将头埋在马脖子后,催动战马向着步兵阵列狂冲。

不过,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居然有无数的铁疙瘩,嗤嗤地冒着火,正向他们飞来。

骑士们还没看明白这玩意是啥,突然就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弹片呼啸着四处横飞,将爆炸点周边两丈之内夷为平地,包括正在狂奔的骑兵!

轰……轰……

一波接着一波的铁疙瘩,不要本钱似的飞向蒙古骑士,在武卫军阵列前的二十步至六十步的范围内,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战马在翻滚,骑士在惨叫,身体的零件在四处乱飞……

即便有存活的骑士,幸运地跑到阵列之前,马上在火枪上刺刀的攒击之下,丢了性命。

……

第一波两千余骑兵,就这么没了?

四大首领面无人色,浑身如筛糠似的颤抖,好歹,他们还知道下达命令:“撤退……撤退……”

第六百零三章 参军联席署

岭北四部仓皇逃遁,精锐民兵们自然不肯放弃此等良机,如同群狼一般,从四面聚集而来,伺机斩下侵略者的头颅,换成手头上的大圆。

四大首领被手雷吓破了胆,就如脊髓被敲断一般,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丝毫不敢停留,一直跑到三娘子城附近,方才止住逃奔的步伐。

此战,武卫军共消耗手雷一万两千多枚,几乎将朔州储存的手雷消耗了一半,让盛坤山有点恼火:

“整个荆州军中,唯有朔州拥有手雷,也不过两万五千多枚,仅仅一场烈度并不高的战斗,就消耗一半,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可惜!可惜!”

张凤仪浑不在意,笑道:“有什么可惜的?要不是手雷,岭北四部能吃这么大的亏?”

张凤仪的态度,激怒了盛坤山,他提高音量,斥道:“你可知晓,一枚手雷的成本几何?千里迢迢运到朔州后,成本又是几何?本指挥告诉你!一枚手雷的成本大约一个大圆!手雷运输不便,需要万分小心,运到朔州后,几乎值两个大圆!一万两千枚手雷,就是两万五千圆!”

张凤仪倒吸一口凉气,惊道:“这么贵?”

盛坤山喘了一口粗气,不再理会张凤仪。

倒是黄渤接着给张凤仪算了一笔账:“张指挥,一万两千枚手雷,致使岭北四部折损两千余人,也就是说,杀死一个鞑子,耗费十个大圆左右。而我们给民兵开出的悬赏,一枚首级值五圆,单单从这点看,用手雷的效费比还不如多征召一些民兵!”

张凤仪知道黄渤有开玩笑的意思,也知道帐不能这么算,所以,她也不反驳,只是嘀咕了一声:“犯得着为他省钱么?反正他有的是钱!”

张凤仪的声音虽然轻,但黄渤和盛坤山却听得清清楚楚,一时间,两人表情丰富,不知该如何措辞。

沉默片刻,盛坤山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岭北四部折损四成以上,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目前,除了朔州正面的土默特部八千余轻骑及鳌拜亲率的两千余重骑外,阿济格正率领三千余重骑业已抵达抵达岱海,正往朔州靠近。我估计,孙传庭被执后,宣大防线一片混乱,鞑子在朔州占不到便宜,很可能将目标瞄准宣府和大同!”

黄渤凝眉思索片刻,犹豫道:“按照都督的说法,朔州乃鞑子的眼中钉,鞑子非得处心积虑地敲掉我们伸入草原的触手不可。若鞑子将目标瞄准宣府和大同,我们与草原的联系立即可以恢复,鞑子这么做,无异于默认了战略上的失败。从这点看,我觉得鞑子不会轻易放弃朔州,很可能主力继续对朔州施压,阻隔商路。另一方面,宣府和大同一片混乱,鞑子性贪,必不肯放弃劫掠的大好机会,所以,很可能会派出偏师劫掠宣大一线。”

“主力继续驻扎在清水河畔,只派出偏师袭击宣大防线?”涉及到大的战略,盛坤山听得有点头晕,疑惑地问道:“这么说来,鳌拜从河曲召回岭北四部,就是打着这个主意?”

黄渤道:“十有八九是这样。我们在朔州的兵力,并不能随意挪往宣大。”

盛坤山三边出生,深悉鞑子劫掠时老百姓的苦楚,自然想为巩固宣大防线尽一份力,但黄渤的推断有理,让他颇有点烦躁。

他万分不甘心地说道:“孙传庭被执,陕兵不稳;王继谟新任,平生未历一场战事,宣大防线堪忧。若真让鞑子在宣大一线打开缺口,偏师随时可得到增援,变为主力,真要是如此,我们就被动了!”

黄渤叹了口气,怅然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宣大防线坚持的时间长点,损失少点。我们在宣府和大同插不上手,只能这样了!”

正说着,忽然接到了林纯鸿的密信。

林纯鸿在密信中言道,孙传庭近期很可能有牢狱之灾,即便朝廷马上任命宣大总督,宣大的实力也会被极大削弱。

大敌当前,却祸起萧墙,宣大处于危险之中。朔州方面,可向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山西总兵许定国及陕兵将领左勷、郑嘉栋处处派人联络,以协调诸军行动为名誉,组建参军联席署。

林纯鸿在密信中明确告知黄渤和盛坤山,组建参军联席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朔州方面主导整个宣大的防务。

至于如何操作,林纯鸿提了几个要点,一方面,朔州方面情报来源更为及时,可向诸军共享情报;另一方面,诸军若有困难,可量力支援;最后,无论朔州、宣大面临的战事是大是小,皆通过参军联席署拟定作战计划、发号施令,尽力使诸军形成听联席署号令行事的习惯。

末了,林纯鸿更是在密信中写道:“……参军联席署,乃荆州军在整合大明军队方面的重大举措,慎之!慎之!”

……

看完密信,黄渤似乎沉醉其中,连声大叫道:“妙!妙!妙!”

一连三个妙字,惹得张凤仪好奇万分,忍不住问道:“末将可否一观?”

盛坤山将密信递给张凤仪,道:“自然可以!”

就在张凤仪看密信时,黄渤喜形于色,兴奋地说道:“都督此计,当前之窘境,可谓迎刃而解。更为关键的是,都督着眼长远,恐怕数载之后,盛将军号令宣大一线,诸将莫敢不从!”

盛坤山亦兴奋异常,扳着指头说道:“王朴、杨国柱、许定国皆酒囊饭桶,若估计不差,他们对参军联席署兴趣寥寥,最多派一不太重要的参军参加……至于郑嘉栋、左勷,被孙传庭提拔于行伍之间,作战是行家里手,现在正值他们猜忌朝廷,咱们可趁虚而入,先行拉拢两员悍将!”

黄渤道:“王继谟虽初至宣大,又是战场雏儿,但是,他好歹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宣大总督。我担心,王朴等三总兵会将此事推到王继谟身上。不如这样,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从王继谟着手,尽力说服王继谟设立参军联席署;另一方面,以情报共享为诱饵,先将诸军聚拢在一起再说!”

……

三人商议至深夜,最终定下具体行动方案,就待明日践于行。

王继谟,陕西府谷县人,字显我。崇祯十年底,蓟辽一线被鞑子攻破后,被朱由检火线提拔为密云巡抚。后来,孙传庭下了诏狱,又被朱由检一纸调令,调任宣大总督。

密云,近在京师咫尺,京师里发生了何事,孙传庭因何下诏狱,王继谟自然一清二楚。从内心而言,王继谟绝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担任劳什子的宣大总督。

王继谟估计,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塞外聚集的数万鞑子。鞑子虽然在武卫军的打击下吃了亏,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趁着临阵换帅的时机到宣大一线晃荡?

而且,王继谟深知,朱由检让他担任宣大总督,还希望他在维护宣大防线的同时,繆力推广银票!

大敌当前,骠骑军和武卫军在一侧虎视眈眈,要推广银票谈何容易!

更何况,宣大一线内,还有孙传庭一手一脚带出的万把多陕兵。现在,孙传庭被执,陕兵会不会犯上作乱,还在两可之间。

这个时候的宣大总督,怎么看都是烫手的山芋!

不过,王继谟没有拒绝的权力。按照朱由检的习惯,看中一人,不行也得行!

王继谟万分不情愿地至宣大赴任。初一至阳和,便宣布孙传庭之罪状,由锦衣卫将孙传庭押解至京师。郑嘉栋、左勷等将不服,就要拍案而起之时,幸亏孙传庭深明大义,及时喝止诸将,方才未酿成大祸。

如此一来,王继谟用脚趾头也能想到,往后,郑嘉栋和左勷会以何种态度来对付他。

至于王朴等三总兵,以王继谟官场历练半辈子的经历,哪里会看不出这帮混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嘴脸?

王继谟只觉得自己举步维艰,日夜苦思,不得计,一时恼怒之下,恨不得挂冠归去。

想来想去,王继谟认为,应付眼前的数万鞑子才是当务之急。联想到孙传庭因不知鞑子的目标在朔州,方才惹来牢狱之灾,王继谟从未像现在一般渴望获取真实的情报。

要得到最新、最真的情报,捷径当然在朔州方面。

王继谟顾不得维护官威,正准备派人至朔州联络时,忽然接报:黄渤抵达阳和,递拜帖求见。

正所谓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王继谟大喜,令人将黄渤带进来。

两人客气一番之后,黄渤历数宣大边军因情报滞后、协调不够而遭致重大损失的过往,最终,黄渤提议,在大同设立参军联席署,以共享情报、协调诸军之间的行动。

王继谟怦然心动,不由得感慨,这天上,真还有掉馅饼的事,黄渤共享情报的提议,不正好解了他的心结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0/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