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22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王登库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朝鲜。朝鲜在满清的控制之下,其国内的贵族生活豪奢,没准能为毛纺织品找到一条销路。

只是,朝鲜人口过少,能消费毛纺织品的人屈指可数,市场还是过于狭窄。

“算了,不管了,先应付一时再说。反正只要毛纺工坊能运转就行,至于能消耗多少羊毛,关老子球事!”

王登库心里不停地痛骂阿济格,自觉得想好了应付之策。

虽然阿济格强令王登库开设毛纺工坊,但他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要解决堆积的羊毛,目前没什么好办法,现在唯一能着手的,就是通过劫掠解决粮草问题。

而且,阿济格认为,目前劫掠算是遇到了好机会。一方面,大明朝廷自毁武功,将能征善战、奸猾如狼的孙传庭下了诏狱,换上了战场雏儿王继谟;另一方面,阿济格知道,如郑嘉栋部、左勷部,皆是孙传庭嫡系部队,孙传庭下狱后,郑嘉栋、左勷理所当然成了王继谟着力削弱的对象,一旦毁边墙劫掠,王继谟很可能不会派兵援助,甚至还有可能找一个抵抗不力的借口,直接拿掉郑嘉栋和左勷完事。

几十年来,大明这样的内耗还少么?

不过,阿济格对朔州方面还是有点不放心。虽说,荆州军和宣大边军不是一路人,彼此之间也不对付,但荆州军行事常常出人意表,谁又能保证盛坤山不会发疯?

阿济格琢磨良久,立即下令鳌拜扩大骑兵的活动范围,密切监视荆州军动向,对朔州施加更大的压力。

他又将岭北四部首领唤来,令其至左云卫及右玉林卫打草谷。

岭北四部皆被手雷吓破了胆,听到阿济格的军令后,一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阿济格知道,自己强令四人出战,四人绝不敢拒绝,只是,如此一来,四人前往左云卫时,必然消极避战,影响作战效果。因此,阿济格耐心地告知四人,他会令鳌拜牵制骠骑军及武卫军,而且,由于大明自己混蛋,郑嘉栋十有八九得不到支援,属于孤军作战。

同时,阿济格还保证,他会亲率重骑兵出新丰,随时对四人进行支援。

四人听闻武卫军不会来,将心放回了肚子,爽快地接受了军令。

紧接着,阿济格授意四人,道:“你们四部,一部攻打一个地方,鄂托克部攻打马官屯,主固特攻打十里河,布里雅特攻打李家堡,阿刺齐特攻打双官屯,郑嘉栋惧防线出现缺口,必然分兵把守,待调动郑嘉栋兵力后,然后四部集合在十里河,倾力攻击之下,防线必然土崩瓦解。防线之后,任你们施为!”

四人听闻阿济格之计,心里更喜,对劫掠成功又多了一份信心。

第六百零六章 好处多多

鳌拜奉命,扩大了活动范围,与骠骑军侦骑之间的交锋逐渐多起来。

骠骑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制式武器集群使用时爆发出的慑人威力,而女真重骑及蒙古轻骑的优势在于天生的默契感及纯熟的战技。所以,小股骑兵间的交锋,骠骑军并不占优势,甚至还被鳌拜不停地往朔州方面挤压。

如此几天,鳌拜骑兵的活动范围已经抵近朔州城墙,骠骑军、武卫军的任何活动,尽收眼底。

盛坤山按兵不动,似乎没有兴趣与鳌拜争夺荒山野岭的主导权。

阿济格得知后,立即令岭北四部出发。

岭北四部一路南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在右玉林卫、左云卫与郑嘉栋的陕兵交上了锋。

一时间,自西往东,马官屯、十里河、李家堡、双管屯全线告急。郑嘉栋虽知在防线上平均分布兵力,迟早逃脱不了败亡的结局,奈何岭北四部的攻势非常猛,无奈之下,郑嘉栋只留了五百人的预备队,将其余兵力全部赶上了边墙。

就在郑嘉栋频频向盛坤山示警时,骠骑军突然大举出城,也不理会散布在朔州周边的鞑子游骑,径直攻向清水河畔。

紧随着骠骑军马屁股出城的,便是三千精锐民兵。三千精锐民兵在骠骑军指挥副使葛文飞的率领下,一路往北,兵锋直指和林格尔!

武卫军当然不会留在城内,等民兵出城后,武卫军斜向插向右玉林卫丁家窑,断绝了岭北四部的后路。

沉寂了月余后,朔州、左云卫一线,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各部之间,互相捉对厮杀,惨烈无比。

最先交锋的,当然是骠骑军与鳌拜部的外围土默特部。

土默特部均为轻骑兵,根本挡不住骠骑军的兵锋,稍一接触之下,就被骠骑军的散弹枪打得七零八落,仓皇东西逃奔,最终远远地摄在骠骑军左右,放任骠骑军直面鳌拜的两千余重骑。

如果单纯比重的话,骠骑军的骑士丝毫不比鳌拜的骑士轻。毕竟,除了身着板甲、马匹披皮甲外,骠骑军的将士还携带了重达二十斤的散弹枪。除了散弹枪外,骑士们的腰间,?间,还携带着钢弩。

如此远近结合、冲击力十足,按说,鳌拜的骑士不是对手。不过,鳌拜显然接受了多铎上次与骠骑军交手的教训,令骑士们全部装备长枪及骑弓。

双方未接触前,完全是骠骑军占优,钢弩、散弹枪的攒射之下,鳌拜部纷纷落马;一旦双方接触,手持长枪的鞑子骑兵又胜过拿着马刀及散弹枪硬砸的骠骑军。

盛坤山和鳌拜不停地调动兵力,拼命地发挥己方的优势,你来我往,杀得不亦说乎。

与此同时,岭北四部听闻后路被断后,居然死战不退,继续攻打郑嘉栋防线,让郑嘉栋苦不堪言。

幸亏陕兵的韧性极强,将士们皆悍不畏死,方才将岭北四部挡在了边墙之外。

阿济格得知朔州方面大举动兵后,立即率着三千重骑前往新丰,试图打通岭北四部的后路。然而,他在行军中遭遇了当初岭北四部同样的难题,被葛文飞率领的三千精锐民兵骚扰得烦不胜烦,两天之内,不仅只前进数十里,而且还有不少勇士被民兵敲了闷棍。

当阿济格抵达新丰时,却获知,武卫军见岭北四部不退,调头向南,全力攻击岭北四部的腹背。

岭北四部正准备骤然集结兵力于十里河,一举突破郑嘉栋防线,却惊愕的发现,他们的死对头武卫军居然在一夜之间跑到了他们的屁股后头。

看着武卫军排着整齐的军阵不停地向他们靠近,听着武卫军行进中发出的刺耳金属碰击声,岭北四部终于心理崩溃,四散逃跑。

武卫军立即上马,全力追袭岭北四部。郑嘉栋也趁机出边墙,四处追袭岭北四部,直把岭北四部杀得鬼哭狼嚎,拼命往和林格尔奔逃。

葛文飞得知岭北四部崩溃后,立即率民兵舍弃阿济格,径直迎向狂奔的岭北四部。

岭北四部前有民兵堵截,后有武卫军、郑嘉栋部追袭,损失极为惨重,最终不过四成逃到了新丰。

见岭北四部得到了阿济格的接应,郑嘉栋带着战利品,兴高采烈地南归。而武卫军、精锐民兵则迅速转头向西,往清水河畔靠拢。

本已被骠骑军打得七零八落的鳌拜获悉后,哪里还敢在清水河畔停留,迅速率领本部兵马及土默特部北上,一直到和林格尔,才止住脚步。

斯役,阿济格损失重骑千余骑,土默特部及岭北四部损失轻骑七千余骑,最终失去了在清水河畔立足的资本。

阿济格无法,只好令岭北四部残兵返回岭北。

反观朔州方面,除了骠骑军损失将近一千骑士外,武卫军、民兵几乎没什么损失。但郑嘉栋就比较惨了,由于直接承受了岭北四部的攻击,郑嘉栋兵力几乎折损一半。

对于此,郑嘉栋也没什么好懊恼的,毕竟,阿济格的进攻方向就是左云卫,要不是盛坤山及时出兵,恐怕下场就不是损兵五成,而是全军覆没。

不过,让郑嘉栋大吃一惊的是,大战初歇,盛坤山派人送来五百具板甲,作为联合作战的报酬。

五百具板甲,价值将近两万圆!更何况,板甲这玩意既轻,防护能力又不亚于任何其他盔甲,完全是有价无市的高级货!

郑嘉栋欣喜若狂,立即将五百具板甲笑纳,将其装备在精锐部队中,时不时穿出来显摆一下。

郑嘉栋是个嘴里藏不住话的主,自从得到板甲后,逢人便说:“跟着荆州军作战,既有战功,又有实惠,下次还去!”

消息传至王继谟处,王继谟差点跳了起来。盛坤山此举,无异于宣告,下次参军联席署有什么作战计划,你王继谟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就准备面临将士们的怒火吧!

王继谟颓然无力,他似乎已经提前看到了自己被架空的命运。

相比较王继谟激烈的反应,左勷要冷静得多,只是笑了笑,道:“还以为荆州军会给一些粮草呢,没想到直接给了板甲!倒便宜郑嘉栋那小子了!”

待王朴、杨国柱及许定国听到传闻后,不约而同地汇集在一起。王朴最为气愤,骂不绝口:“狗日的王继谟,老子想出兵,结果不下达军令!下次他有什么命令,老子也阴奉阳违!”

王朴的痛骂,让杨国柱和许定国目瞪口呆,腹诽道:娘的,现在说得漂亮!当初还不是只派了一小参军参加参军联席署?

三人虽各怀鬼胎,倒是达成了一致:板甲是个好东西,要是让麾下的亲卫全部穿上板甲,不仅性命多一层保障,而且手中的资本要更雄厚;王继谟是混蛋,与其听他的,还不如听朔州方面的,手下的儿郎还多一份保障;另外,下次联席署有什么作战计划,王继谟要是不下令,就联合起来施压!

三人议定,刚各自返回营中,就接到了盛坤山的通告:第二次联席署会议将于三天后召开。

三人丝毫不敢懈怠,亲自前往大同参加会议。不仅三总兵悉数到场,郑嘉栋、左勷也亲至,唯有总督府方面,还是原来的小属吏。

这次会议,倒没什么作战任务,仅仅只是上次作战的总结会。总结会上,盛坤山非常隐晦地告知众将:若能完成参军联席署分配的作战任务,奖赏板甲五十具;在此基础上,阵亡五人,另奖赏板甲一副。

众将这才明白,郑嘉栋的五百具板甲是怎么算来的。

左勷对麾下的战斗力非常有信心,卯足了劲,准备在下次任务中大放异彩;而三总兵则多了一层忧虑:麾下的儿郎们,一个比一个面,有没有能力完成联席署分配的作战任务?

……

不说盛坤山逐步抢夺王继谟的统帅权,且说鳌拜离开清水河畔,朔州至草原的商道重新开通,阿济格转变思路,令所余重骑及土默特部轻骑扩大活动范围,准备劫掠来往商旅。

不过,让阿济格失望的是,虽然商道重新开通,朔州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商旅出城,反倒是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一些人偷偷摸摸地往朔州运去羊毛。

阿济格当然不会劫掠这些羊毛。

可是,当这些偷偷摸摸的人从朔州返回时,大车上不是装着沉重的大圆,就是价值极高的丝绸、棉布、铁器等物。这个时候,即便阿济格不下令,他的部下也忍不住向这些商旅动手。

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的牧民对女真人恨得只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最终,接受荆州熏陶多时的牧民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南下时,大摇大摆地运送羊毛,然后将出售所得全部存入邦泰钱庄,只携带票据返回草原。

反正票据都有画像保留,除非本人,任何人都取不出来。发展到最后,这帮商旅干脆就住在了朔州城,心中强烈期盼女真人赶紧滚蛋。

最终,阿济格发现,他重兵驻扎在和林格尔,既消耗大量粮草,又无法阻止荆州获得羊毛,成效几近于零。

阿济格不得不承认,阻隔荆州与草原贸易的策略,遭到了惨败。经请示皇太极后,灰溜溜地返回了辽东。

为了防止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被荆州所用,阿济格在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征调了五万余壮丁,带往辽东。

也就是说,皇太极正式放弃了阴山以南蒙古的控制权,任林纯鸿施为,战略的天平,再一次狠狠地往荆州方面倾斜。

第六百零七章 三份方案

年关将至,北京城一片愁云惨雾,原因无他,荆州方面的税收没有按时送到,皇帝的内帑、户部的银库空空如洗,连老鼠都能饿死。

京营的将士,军饷还没有着落,官员们的俸禄,又拖欠了两月,京师内,怨声载道,纷纷将矛头指向陈奇瑜,弹劾陈奇瑜的奏章每日如雪片一般飞向宫内。

弹劾陈奇瑜是表,其真正目的在于杨嗣昌,这点,只要有点政治头脑,无不了然于胸。

朱由检被逼得没办法,多次询问杨嗣昌和陈奇瑜,能否下调本金率,加印一批银票。

杨嗣昌和陈奇瑜顶住压力,坚决反对。杨嗣昌没有一丝回旋余地地指出:“林纯鸿借口财计艰难,未上缴秋税,目的就在于诱使我们加印银票。一旦我们加印银票,他必然上调金银兑换比,掀起银票挤兑潮。到了那时候,我们兑换不出大圆来,银票必然成为废纸,林纯鸿就达到了搞垮银票的目的。”

经过数月的熏陶,朱由检好歹弄明白了本金之类的概念,知道杨嗣昌并不是危言耸听。

没办法,朱由检和杨嗣昌只好苦熬。

朱由检在苦熬,杨嗣昌只是表面上如此,内心却在等待林纯鸿开出条件。

杨嗣昌心里非常清楚,林纯鸿不上缴税收,致使朝廷财计艰难事小,更为危险的是,此举意味着林纯鸿离真正独立只有一步之遥。

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杨嗣昌有点倾向于接受林纯鸿提出的设立大明银行的奏议了。毕竟,设立大明银行,朝廷失去的仅仅只有发行货币之权,若是不同意设立大明银行,朝廷能否延续下去,还在两可之间。

两相比较之下,杨嗣昌自然愿意选择设立大明银行,这也是极为无奈的选择。

但是,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宣之于众?

??更不能向朱由检提起,谁能知道,性急、满脑子大明中兴理想的朱由检,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会做出什么疯狂之举?

果不其然,杨嗣昌没有等太久,杨一仁再次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在奏章大谈大明货币制度混乱,给朝廷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大明境内的货物流通,只口不提设立大明银行后,荆州方面的税收将如期抵达京师。

众大臣都是人精,虽然杨一仁不提,都无比清楚地知道,杨一仁的奏章全是废话,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在荆州的税收。

就在杨一仁上奏章的第二天,通政司又收到了安庐巡抚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奏章的内容差不多: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也就是说,江南地方势力亦开始发力,支持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之后,紧接着,一些朝臣,也开始上奏章,支持设立大明银行。这些朝臣中,极少数是因为家里困难,希望设立大明银行后,让林纯鸿尽快将税收运到京师;绝大部分却是持与杨嗣昌同样的看法:设立大明银行,朝廷方可延续;不设立,林纯鸿将在独立的路上越走越远。

杨嗣昌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他还需要试探,到底朝廷满足什么条件,林纯鸿才会将税收运到京师。毕竟,设立大明银行少不了旷日持久的筹备,若林纯鸿坚持大明银行成立后才运送税收,恐怕朝廷还未等到银行成立,就先行一步散了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2/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