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谢师太提醒,我就是来寻找慧静的,还请师太帮忙转达!就说俞彦来访。”

“还请施主稍候。”说完转身离去。

未几,老尼返回,说道:“还请施主见谅,慧静潜心修佛,不愿见外客,请施主回去吧。”

俞彦大急,连忙问道:“师太说了是俞彦来访了吗?为何她不见我,为何?”

“老尼也不知,施主请回吧!”说完,缓缓关上了庵门,将俞彦关在了门外。

俞彦听着哐的一声,心里犹如遭了重击,差点站都站不稳。扶着门侍立了良久,方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刚才老尼问崔玉儿时,崔玉儿还以为是林纯鸿来访,脸上出现了一片潮红,被心细的老尼看在了眼里。待听明白来访的是俞彦后,沉默了半晌,方才挤出一句话:“不见。”老尼出去后,一双妙目眨也不眨,在那里发呆。

老尼在后面看了良久,方才说道:“尘缘未了,避是避不了的,见一下正好了结尘缘。”

老尼的话语让出神的崔玉儿吓了一跳,老尼看了,忍不住摇了摇头。

崔玉儿嗫嚅着道:“此莲非彼莲。”

老尼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退出去,带上了房门。

且见崔玉儿的脸上早已挂满了珠泪,一时自惭自怜,无法自已:“狠心的冤家啊,这么久了,连见一面也这么奢侈……”

林纯鸿也时常想起崔玉儿,但家有娇妻,就狠心的将绮思杂念抛在一边,更别说专程到瑶华山去看望崔玉儿。现在林纯鸿的事情一大堆,连想崔玉儿的时间都没有。自从俞彦被执后,夷陵知州空缺,新官还未上任,事务由判官代理。林纯鸿担心新来的州官从中作梗,便加强了对判官的拉拢,在半成干股的诱惑下,判官爽快的将火烧坪采矿由官采转为了民采,并将采矿权授予了林纯鸿。

顺带着,判官见抄家所得的马连铁矿只剩一个空架子,索性卖给了林纯鸿,一下子,林纯鸿就得到了矿山。

“什么?你说开凿缆道需要银子三十七万两?”王两全的话差点让林纯鸿跳了起来。王两全主持开凿过纤道,于是从火烧坪到清江的交通工程就由他负责。

“大人,这还是保守的估计!从火烧坪到清江大约有三十多里路,中途要翻过大山十多座,三十七万两银子够不够还得两说!再说,修缆道需要大量的钢铁,我们去哪里弄钢铁?”王两全肯定的回答让林纯鸿泄气不已,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沉默不语。

关仁美运来的二十四万两银子转眼就花了个七七八八,主要用来改造百里洲的沙地和兴修水利,正把小戴子忙得脚不沾地。此外,长江上正在修建一巨型水车,也投入了好几万两银子。

“要不我们就先用人背?以前官采不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我们多投点人力,照样能多采不少,现在工钱这么便宜。”王两全见林纯鸿愁眉不展,忍不住建议道。

林纯鸿摇了摇头,说道:“用人背能背多少?要不你做个预算,看修一条从火烧坪到清江的山路需要多少银子?这条山路至少能用畜生拉车才行。”

王两全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笑道:“预算已经做好了,大人先看看。”

林纯鸿大喜,拿过纸张,笑骂道:“不早说?跟我还耍这种心计?你是不是早就揣摩着修缆道不可行,才做了第二手准备?”

王两全嘿嘿了两声,端起茶杯就往口中灌去。

林纯鸿看了会,说道:“三万五千两银子,不多嘛,这个可以承受。”

王两全苦着脸,说道:“属下建议干脆放弃缆道,下面的工匠说从未见过这样的缆道,多不敢尝试,李叔也说要找到这样的绳子也很难,即便能找到,也用不了多久的。还有的工匠建议就把冶炼炉放在火烧坪,木炭可以在当地烧,反正那里树木也多。运生铁总比运矿石容易多了。”

林纯鸿笑道:“把冶炼炉建在火烧坪这点就不要提了,火烧坪这个小地方能有多少树木够砍伐的?以后木炭远远不够的。你呢这点很好,能倾听工匠的建议,以后也要多听听,我们是外行,当然要听他们的。至于缆道之事,以后再议吧,先放着。”

说完,把预算书交给了王两全,说道:“交给郑天成审核一下,我再盖印。”

王两全点头退出,把林纯鸿一人留在了书房里。林纯鸿拿起一本《矿治全书》,翻看冶铁脱硫的技术,翻看良久,也没找到办法。林纯鸿还在琢磨着如何将马连的硫铁矿炼成精铁,毕竟,马连的运输要方便得多。

正当林纯鸿快要放弃的时候,彭新带着一个猥琐的家伙来见他,说有个事情需要和林纯鸿合作。这个家伙尖嘴猴腮,下巴上的胡须也缺了一块,眼睛眯成一条线,背也驼着,林纯鸿大感兴趣,不知道这家伙需要合作什么事情。

“我想帮大人解决马连的脆铁问题!”这个家伙一开口就把林纯鸿吓了一跳,不是因为林纯鸿正在愁这个事情,而是被他的说话声。这个家伙声若洪钟,中气十足,男人味十足,和他的外表完全不相称。

林纯鸿笑道:“你有什么办法?”

“办法暂时没有,但如果大人给我三千两银子的话,我可以琢磨着解决。”这个家伙自信满满的说道。

林纯鸿大吃一惊,忍不住瞅向彭新,满眼疑惑之色,这彭新不会带回一个骗子吧?

彭新当然不会带来一个骗子,他早就把这家伙的底探听得一清二楚:这家伙叫康立博,一直在大冶做工匠,前些年不堪忍受匠户的非人待遇,只身潜逃,多年来居无定所。彭新在夷陵卖脆铁制成的铁锅,被他这个行家贬的一文不值,彭新心知遇到了奇才,方举荐给林纯鸿。

没想到康立博居然这么嚣张,彭新骂道:“好好说话,你帮大人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有你花不完的银子。”

康立博丝毫不把彭新的骂声放在眼里,继续说道:“为了避免出现脆铁,可以在炼制的时候加入生石灰,但对马连的铁矿到底加多少,什么火候加,我也不知道,需要拿那里的矿石试一试!”

林纯鸿一听,就知道遇到了一个行家里手。忍不住站起身来,连搁在膝盖上的《矿治全书》掉在地上都没有觉察。他说道:“三千两够不够?”

康立博看着那本矿治全书,嘴巴张的可以放进去鸡蛋,也不回答林纯鸿的问题,惊诧道:“大人也看这本书的?”

林纯鸿弯腰捡起书,呵呵笑道:“闲来无事,随便翻翻。这么说来,你也看过喽?”

康立博叹了口气,说道:“以前见过,买不起,只大概翻了一下。”

“你识字的?”

“好的工匠哪能不识字的?”这话把林纯鸿给逗乐了,连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工匠哪能不识字!这本书就送与你了,我这里只有一本哦,费了老大功夫弄来的,你要保存好,最好找人多抄几本。”

康立博接过书,犹如对待宝贝一般,藏入怀中,脸上又恢复了嚣张的模样,说道:“既然大人也看这书,也算对炼铁有所了解,别的话我也不多说,只要大人拿出三千两银子,我自然会让脆铁变成精铁!”

林纯鸿大喜,并不是因为找到了康立博这个炼铁人才,而是惊喜于康立博提出的报酬,他拉过康立博,连声说道:“来,来,坐,别急,三千两银子自然会给你,我们商讨一下事成之后你的报酬问题。”

这话就让彭新和康立博摸不着头脑了,寻思着这三千两不就包含报酬了嘛?直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林纯鸿。

林纯鸿一席话让康立博和彭新兴奋的犹如找到了金矿一般,到底是何话呢?

第六十章 发展方向

康立博的试验计划得到了批准,拨付了一千二百四十两的银子。不过,是否拨付银子,拨付多少银子并不由林纯鸿决定,而由工程院的十三名高级工匠共同决定。

林纯鸿受到康立博的启发,选拔了十三名声望较高、为集团做出重大贡献的工匠,组成了工程院,并拨付专项资金,由工程院决定是否支持个人的试验。

工程院的主要职责在于对集团的技术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集团提供战略咨询,并组织人手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技术进行攻关。

不过,这些职责都是远景规划,目前仅仅落在纸面上。首期的十三名院士最多称得上高级技工,远远达不到工程师或者科学家的标准。其眼界和思维能力极度欠缺,连什么叫战略都理解不了。

按照工程院的规定,工程院支持某项研究后,如果成功,集团和个人再商议购买技术的金钱问题。购买技术的费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买断,一种是个人分成,由双方商议而定。李崇德还制定了一个制度,林纯鸿直接给这个制度取了个名字,叫《专利规程》。

这个《专利规程》让康立博狂喜不已,一头扎进马连的群山中,日夜摆弄他的试验炉。这个专利规程也让其他的工匠奔走相告,立即拿出所谓的祖传秘技,与十三名工匠商讨买断和分成。林纯鸿见十三名工匠谈判根本就是外行,也看不准什么技术对林氏集团有用,他忍不住带着郑天成亲自上阵,选取对集团有利的技术,谈报酬事宜。这下,林纯鸿的腰包又哗哗的流出了几万两银子,让他心疼不已。

鉴于现在集团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变缓,盈利水平有所降低,急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集思广益,林纯鸿决定召开第一次集团扩大会议。

林纯鸿拟定了几个议题,第一个议题就是集团的名号问题。随着集团的声势越来越高,外人一般称呼集团为林家商号,这个称呼既不正规,也将林纯鸿摆在台前,做事情很不方便。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以后集团就叫邦泰商社,并在荆州府备案。

第二个议题就是开拓新的市场。大家一致认为,市场必须向江南及广东福建拓展。目前邦泰商社的市场限制在两湖、川东一带,急需要向大明最繁华、消费最旺盛的江南发展。至于广东福建,主要出于对棉布、茶叶销售的考虑。

自从卢诗源和赵和海抵达广州后,赵和海看中了海盗这个有前途的职业,从林纯鸿这里提取了三十万两的现银作为启动资金,这也是林纯鸿现银紧缺的主要原因。林纯鸿眉毛都没皱一下,立即同意了赵和海的要求,并派大批人马护送银两抵达广州。

至于卢诗源,则着手建立了广州货栈,主要面对海外销售棉布和茶叶。邦泰的棉布无法与松江竞争,销路并不广阔,即便通过广州销售到海外,利润也不高。但林纯鸿咬着牙坚持,他可清楚地记得,工业革命首先起端于棉纺织业。

看着大家不停地憧憬江南和海外市场的美好前景,林纯鸿暗思道:这个两块市场可不好开拓,海外受制于郑一官,自己与郑彩结了仇,目前看来并无化解的可能,即便化解,郑一官也绝无可能允许旁人分一杯羹。

至于江南,那就更难了,江南的商家势力雄厚,不仅有强大的本地商人,还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徽商,而且还培育出江南的政治代表:东林党及后来的复社。要说,江南比海外更难应付。

“老子就不信,江南就一点缝隙都没有,过段日子,好歹要到江南走一遭!”林纯鸿暗地里下了决心。

会议接着举行,第三个议题就是创造邦泰商社的拳头产品,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林纯鸿当初下令建造的三桅帆船已经下水,其巨大的身躯、高耸入云的桅杆震撼了所有与会人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造船。林纯鸿毫无异议,立即决定对造船工场追加投资,建造更多的大型船坞。

不过,有人对朝廷的态度感到忧虑,这直接被林纯鸿忽视。林纯鸿知道,江南的商家势力已经膨胀到几乎不受朝廷约束的程度,哪会在乎朝廷是否允许使用三桅帆船?

除了造船外,康立博还提出,江南没什么铁矿,邦泰应该发挥优势,利用手里的铁矿资源,打造一切与铁有关的产品,行销到江南。这点林纯鸿举双手赞成,工业时代,钢铁产量就是国力的象征,他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开拓钢铁的下游市场呢?

此外,李承宗提出要对外销售兵甲武器,被林纯鸿坚决否定。他还准备大规模扩军呢,这些兵甲武器自己都不够用,哪能外销?再说,兵甲武器太敏感,一不小心被朝廷认为淫谋造反,那就全完了。

见大家根本没想到要获利最为丰厚的金融产品,林纯鸿亲自提出,要搞信誉票据。大家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大家认为,信誉票据不是没有人试过,但往往被伪造弄得血本无归,在没有找到有效的防伪措施之前,万不可试验信誉票据。林纯鸿无法,只好吩咐与会的每个人苦思防伪之策,每个人必须上条陈。

扩大会议结束之后,林纯鸿又留下核心成员,商讨扩军一事。对于扩军,大家都无异议,他们觉得眼看着大明乱世将至,荆州、夷陵绝无可能独善其身,有一支强大的武力,是各项生意盈利的最基本保障。根据邦泰商社的现有财力,将队伍规模控制在五千人左右,并令武器工场加快打造武器的进度,以满足军队的需要。

※※※※※※※※※※※※※※※※※※※※※※※※※※※

江西九江府湖口县。

湖口县地处鄱阳湖入江口,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地缘位置至关重要。李蒙申的活动范围终于抵达鄱阳湖口,湖广的客商到底少,李蒙申抢掠了半年,收获也不大,便努力的向长江下游发展。

早在崇祯四年夏天,林纯鸿对李蒙申下达了劫掠的命令。林纯鸿认为,偷偷地劫掠,可是一箭三雕的事:得到赃银就不用说了,林纯鸿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打击江南财团的势力,为自己入主江南减少阻力;此外,林纯鸿还希望通过这种手段逼迫江南的商人购买三桅帆船。三桅帆船水手众多、船舷高大、船体坚固,只要小心点,根本不担心蜈蚣船的劫掠。

鄱阳湖入江口宽达三里,与长江连成一片,遥遥望去,水天一线,极为壮观。入江口对面,有一荒岛,直贯于长江中间,李蒙申便落脚于此,将蜈蚣船泊于隐蔽处。李蒙申特别喜欢这艘蜈蚣船,命名为毒蝎号,这个名字让林纯鸿和李崇德鄙夷不已,都认为还不如叫蜈蚣号,或者叫泥鳅号也比毒蝎形象。但李蒙申毫不在乎,手下的水手们也喜欢毒蝎这个名字。毒蝎渐渐的在洞庭湖闯出了名声,李蒙申的匪号“独眼蝎”也响彻江湖,让官府头痛不已。现在李蒙申派出了一只快船,正在测量湖口附近的水文状况。

快船上有五个人,其中一人站立在船头,手里拿着一串打了结的绳子,绳子末端绑着一铁块。他喊道:“抛锚,停船!”这个人就叫黄顺兴,擅长水文测量,被林纯鸿派来协助李蒙申。

只见一只水手将锚抛入水中,船继续前行一段,停了下来。黄顺兴将绳子末端的铁块抛入水中,提着绳子的一端掂量了好几下,确定绳子已经拉直,方俯下身,仔细查看水面处在绳子的何处。

“水深二丈一尺又三分之一!”黄顺兴随口喊了一声,将绳子从水里扯上来,在记事薄上记下了这个数据。

做完这一切,黄顺兴又喊道:“走,再前行一点,我们量一量水流速度!”

……

黄顺兴的测量繁琐而又耗时间,早就让李蒙申不满,建议林纯鸿不要再干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但这个建议被林纯鸿坚决否定,林纯鸿劝告他:“为将者不可不察天文地理,你不了解长江的水文,如何作战?即使你自己很熟悉了,以后我派另外的蜈蚣船到那里打劫,他们怎么知道哪里可以去,哪里不能去?”李蒙申无法,只好任由黄顺兴浪费时间。于是,长江的水文资料源源不断的交予枝江的档案馆,作为重要资料保存起来。

但是,这个制度坚持了一段时间,李蒙申就对黄顺兴的工作大加赞赏。这不,当黄顺兴将附近的水文资料交给他时,他就对这里的情况一清二楚,他边看边说道:“嗯,北江的水深只有一丈二,我们的船去不了,兄弟们,下午打劫后,我们就从南江逆流而上,躲避官府的追剿!”

水手们都欢呼起来,跟着李蒙申干了这么久,从未失过手,况且,他们也从劫掠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林典史也够仗义的,只拿四成利,其他的都由李蒙申来分配。虽说劫掠风险大,上月就损失了三个水手,但高风险意味着高利润,水手们无不食髓知味,尽心尽力的干好这个事业,毕竟,后面还有大量的水手等着上船发财呢。

五月的九江府热得冒烟,李蒙申他们躲在毒蝎号的淫凉处,不停的擦汗。长江上不缺江风,呼呼的东南风吹来,丝毫不能缓解暑气,反而带走了身体内的水分,让人忍不住抱着水壶狂灌一气。

“火炮都准备好了?”李蒙申仰脖子喝了一口水,问凌肃。凌肃是李蒙申任命的炮队队长。

凌肃连忙起身,弓腰答道:“回蝎王话,都擦拭过了,火药也准备好了!”

“嗯,不错,这次是弗朗机人走了之后我们第一次独自用炮,千万不要出差错!”李蒙申严肃的交待道,独眼射出慑人的光芒。凌肃心里一紧,忙躬身发誓。

李蒙申在水手中声望甚高,毕竟他掌握着战利品分配权。再说他经验丰富,水手无不信服。

李蒙申又转头对乌天海说道:“要弟兄们准备好长枪,枪头都擦亮点,过会登船了就靠你们了!”

乌天海领命而去,他是冲锋队长,可惜在毒蝎号上不能充分展示他的武艺。一般情况下,当毒蝎号放炮后,商船基本是束手就擒。但乌天海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带着桨手习练战阵之术,颇得李蒙申的欣赏。

……

李蒙申一一问过各方的准备情况后,方手搭凉棚,往鄱阳湖口方向张望。实际上他什么也看不见,也不需要他张望。船头上有专门的瞭望台,那里有专门的瞭望手,拿着望远镜望风。那是李蒙申软磨硬泡的从林纯鸿那里要来的,后来他又抢到了一个,性能比不上林纯鸿手头的那个,就将战利品返给林纯鸿,气的林纯鸿大骂不已。

“别看太阳,混小子,想把眼睛弄瞎啊?你看看我,就是看太阳看多了!”李蒙申见瞭望手两眼上瞧,喝骂道。

瞭望手叫韩思亮,年龄不过十七岁,甚是机灵,也不怕李蒙申,嘻嘻的笑了笑,转头瞧别处。

瞧了一会,韩思亮大叫:“来了,两艘船!”

水手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连汗都忘了擦,纷纷用热切的眼光瞅着李蒙申。李蒙申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水手们的反应相当满意,以前水手们一听到猎物来了,就各奔其位,乱成一团,李蒙申训斥了几次,效果不好,就严厉处罚了几个水手,方才改变了这个状况。现在毒蝎号上基本上做到了令行禁止,没有命令,谁也不准动。

李蒙申向费代善招了招手,吩咐道:“今天你来指挥,我偷偷懒。”说完,往底舱钻去,充当一名桨手。费代善是李蒙申的副手,跟随李蒙申已久,打仗基本能胜任。李蒙申渴望费代善能够早点单飞,毕竟,第二艘蜈蚣船已经造好,就等着人去操弄了。

费代善也不客气,接过令牌,对身边的令旗手喝道:“各奔其位!”

令旗手上下左右挥舞了一番,另外的几个令旗手也跟着他挥舞了一番,只见水手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各自队长的率领下井井有条的跑向各自的岗位。刚开始,李蒙申下命令也是靠吼,但是毒蝎号太大,有时水手根本听不清他的命令,再加上作战时炮声隆隆,怎么吼也听不见,李蒙申便想出了这个法子,在船的关键位置上放置令旗手,转达命令。

随着费代善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毒蝎号的黑帆迅速升起来,从船的两旁伸出无数的腿,搅动着江水,毒蝎号开始加速,向商船冲去。

商船挂着不大的风帆,逆水而上,行走甚是缓慢。待商船的水手看到毒蝎号,一下子慌了神。长江上哪里见过这种怪物?只见这只怪物身躯庞大,旁边还长了无数的腿,犹如离弦之箭般冲来,其劫掠的意图显而易见。商船船长大惊,立即吩咐掉头顺水而下,期望摆脱毒蝎号。

当商船正在掉头时,毒蝎号的喊话也传过来:“留下买路钱……留下买路钱……”船长不管不顾,只焦急的吩咐掉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