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52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后奉林纯鸿之命,兵驻惠州,扩编为骁卫军,维持广东的稳定,从西面保持对郑芝龙的压力。

林纯鸿、周望给骁卫军下的判语就是:战绩不显,劳苦功高。

蔡明山、韦悦翔一样,来自大田千户所,他从小在山里长大,长大后又在山里伐木,领军之后,又经常在广东北部的丛林中与土人作战。

广东湿热,气候与安南差不多,夏季时面临瘴气的威胁。好在医学院专门试制出针对瘴气的草药,战士们并未因为瘴气非战斗减员。

当林纯鸿、周望试图对安南开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骁卫军。

崇祯十三年九月,蔡明山接到都督府军令,由惠州移师广西思明府,开始专门进行丛林战训练。

十三年十月,龙虎军团漂洋过海,由济州岛移驻广州。

当月,西洋舰队派遣十二艘二级战舰组成绥靖舰队,协同缉私队巡视安南沿海,以打击海盗为名,对所有出入安南的船只登船检查。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南洋的局势,骤然紧张。

都督府骤然繁忙起来,各路情报不停地汇总至都督府,各条命令如流水一般,传往两广。

仅仅只是处于拟定总体战略阶段,都督府就繁忙至斯,由此可见,战争确实是最高级别的政治活动,也是最为激烈的政治活动。

利用莫敬宽,减少军事、政治阻力,已经成了林纯鸿及都督府的共识。正当林纯鸿及都督府围绕着莫敬宽制定总体战略时,忽然收到了黄宗羲的拜帖。

林纯鸿敬重黄宗羲这样的大儒,自然不会怠慢,忙将黄宗羲迎入星拱楼。

寒暄已毕,黄宗羲开门见山指出,征讨安南,宜以平叛为名,不宜打着莫敬宽的旗号。

林纯鸿大奇,问道:“一月前,本候收到南雷先生的信,南雷先生对荆州四处用兵非常忧虑,惟恐此举削弱华夏文明的凝聚力,为何今日反而力主纯以武力平叛?”

黄宗羲道:“秦朝时,始皇帝令屠睢南征,将安南纳入华夏统治序列中,历经汉、隋、唐千余年,安南已与两广并无多大差别。至五代十国、北宋时,安南建立丁朝,方才脱离华夏。经宋、元两代,至大明永乐年间,置交趾布政司,安南重归华夏旗下。后来宣德年间,大明军队从安南撤退,方才建立宗藩关系,维持至今。也就是说,安南脱离华夏直辖,至今不过两百年。”

“两百年时间,还不足以让安南自立一套,其文字、礼制,皆师从大明,甚至连安南北边的口音,与广西差别也不大!”

“江陵侯想利用莫敬?莫敬宽,固然有减少阻力的好处,却在无意中承认,所谓的黎朝、莫朝都是合法的,这无疑会让安南的野心家误解,一旦他们反抗,让大明觉得辖制安南不划算,就会再度承认所谓的宗藩关系。这无疑为今后留下了隐患!以平叛为名,现在多费点力,可永绝后患。”

林纯鸿大悟,道:“幸亏南雷先生提醒,否则误了大事。”

黄宗羲道:“正所谓主孰有道、师出有名,孙子主张慎战、非战、止战,其精髓早已融入儒家经典之中。研习儒学,可谓吸取华夏文明精髓的捷径……”

林纯鸿见黄宗羲将话题往儒学方向引,忙打断他的话,道:“本候素来重视儒学,行知书堂设立儒学,便是明证。只是行知书堂缺乏如南雷先生般的大儒,不如南雷先生至行知书堂屈就?”

黄宗羲暗叹了口气,心里道:荆州辖内的科举早已被你搅得一塌糊涂,没有功名,也能身居高位,长此以往,世上哪里还有人费尽心血去研习儒学?光靠设立儒学学科能顶什么事?

黄宗羲心情灰败,拱手拒绝道:“不才乃粗鄙之人,哪里敢教书育人?”

说完,与林纯鸿闲聊片刻,便起身告辞。

黄宗羲走后,林纯鸿想起黄宗羲说过的话,只觉得华夏文明博大精深,自己虽然生于斯、长于斯,对华夏文明的精髓还是懵懵懂懂,谈不上什么深刻的理解。

难道科举真有它的可取之处?科举与官员选拔到底应该维持什么样的关系?

林纯鸿皱眉思索,一时难以决断,只好先将这个问题抛在一边,留待以后深思。

毕竟,安南之战迫在眉睫,林纯鸿得尽快改变作战战略。

※※※※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大明前军都督府都督、平贼将军、江陵侯发布平叛令,宣称交趾本属大明,自宣德年间大明朝廷委托黎利统辖交趾以来,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崇祯年间,更有郑梉、阮福澜先后作乱,不遵王令,陷交趾于南北分裂。为了解民倒悬,大明将派三十万大军平叛。

平叛令一下,天下轰动,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安南方向,看林纯鸿如何恢复故土,重现成祖时的荣耀。

广州人最为幸福。

在平叛令下达一日后,龙虎军团大规模从广州码头登船,数万精锐将士,数不清的辎重,令人望而生畏的火炮,让人心生寒意的刀枪,广州人狠狠地过了一把眼瘾。

龙虎军团登船后,在绥靖舰队的护航下,浩浩荡荡地向着红河口杀奔而去。

听闻龙虎军团登船后,郑梉之下,部分官员惊恐万分,把灾祸归结到郑梉头上,心里早就把郑梉骂得狗血淋头:大明不就是想多买点粮食嘛,让大明买就是了,又不是没付钱!

这部分官员之所以如此愚蠢,得从当初荆州缺粮说起。

数年之前,大明商人依托锦普港,大规模收购稻米,致使红河沿岸的稻米源源不断地流向锦普,然后装船运往大明各地。

大明的需求,犹如无底洞一般,永远没有尽头,这使得安南的粮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蹭蹭往上涨。

对于一个以农业立国的王国来说,粮价急剧上涨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于是,郑梉发布禁售令,禁止向锦普出售粮食。不过,粮价的急剧上涨,代表着高额的利润,奸商们可不会管百姓有没有粮食吃,纷纷通过各种隐蔽渠道将粮食输送至锦普。

郑梉大怒,部署精锐兵力至锦普周边,四处拦截运粮队。

锦普的防务,由骁卫军负责,平日只放了一个哨。现在见局势紧张,遂从惠州紧急调兵,将锦普的兵力增加到一个营。

营指挥使艾能奇奉蔡明山之命,四处出击打击郑梉的拦截兵力,一时之间,火花四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郑梉哪里敢发动战争,慌忙令拦截兵力后撤,部署于离锦普六十里外的要道上,继续执行拦截运粮队的任务。

蔡明山和艾能奇都是闲不住的主,见郑梉后撤后,马上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以吃掉郑梉一部为目标,让郑梉知难而退,撤掉拦截兵力。

张兆否决了作战计划,命令蔡明山和艾能奇稍安勿躁,并告知二人,不出半年,都督府必然对安南开战。

待到骁卫军从惠州移师思明府,龙虎军团兵驻广州,郑梉算是彻底傻了眼:“疯子,林纯鸿绝对是疯子!为了多买点粮食,至于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郑梉有意撤除拦截兵力,任奸商往锦普输送粮食,先渡过这次危机再说。

当郑梉还在琢磨着如何表达自己的诚意时,林纯鸿的平叛令传遍天下,让郑梉陡然明白:林纯鸿哪里是为了粮食,而是想发动灭国之战,彻底将安南吞到肚子里!

交州城内的重臣们,原本还在争吵,有的一门心思准备抵抗到底,有的琢磨着多给林纯鸿点好处,先把威胁解除再说,还有的早就对郑梉不满,借机攻击郑梉惹来了这次灾祸。

然而,平叛令一下,大部分重臣抛弃幻想,开始琢磨如何抵挡北方的大军。

从五代十国开始,数百年的时间,安南已经形成了主体民族京族,与华夏渐行渐远,只想向大明称臣纳贡,而不愿意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林纯鸿的平叛令,无疑帮了郑梉的大忙。

在艾能奇和蔡明山在锦普挑起纷争时,郑梉就开始认真考虑林纯鸿入侵的可能性。按照几百年来的经验,只要在谅山以北的崇山峻岭中部署重兵,杀伤北方军队的有生力量,袭击粮道,十有八九会让北方军队的动能耗尽,不堪忍受巨大的损失而撤兵。

不过,这种战争方式异常惨烈,北方军队和安南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郑梉觉得,林纯鸿在拥有了强大的舰队及锦普这个据点后,由这条线进兵的,充其量只是偏师,执行骚扰、牵制的任务。

真正的主力,很可能会在锦普登陆,或者沿着红河一直冲到交州城下!

郑梉针对这两条进兵路线做了相应的布置,在锦普以南的山地里纠集了重兵,试图等大部队沿海进兵时,侧击粮道。

同时,收集大量的船只,装入巨石,在红河口凿沉,阻止舰队或运兵船冲到交州城下。

第六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一)

冬天的南洋,微风抚面,和煦的阳光照在将士的身上,并不感到炎热,正是厮杀的好天气。

十二艘战舰护送着十余艘大型运兵船,携带着无数的辎重,浩浩荡荡穿过琼州海峡,向着红河口直奔而去。

堪堪离红河口还有百余里,忽有哨船带来消息:

“报告大帅,郑梉令人在红河口沉入巨石,稍大的船只,无法通过!”

自锦普立城以来,海军军情处就繆力向越南渗透,获悉郑梉的小伎俩,轻而易举。

狄威接报后,并不显得惊诧,反而冷笑道:“原本就没准备进入红河,郑梉此举,纯属多余!”

绥靖舰队提督吉利斯一直对不进入红河的计划耿耿于怀,用并不地道的官话问道:“进入红河,直抵交州,省时又省力,清理红河口的巨石,也费不了什么事,为何大帅不准备进入红河?”

吉利斯本为西班牙人,在马尼拉被俘后,吸收进入西洋舰队,凭着纵横四海的丰富经历,在西洋舰队表现非常抢眼,被林纯鸿一路提拔至分舰队提督。

狄威道:“红河水虽深,但并不宽,大型战舰难以转身,一旦遇到大规模小船袭击,很难保证安全。为确保万无一失,当然不能进入红河。”

吉利斯怅然若失,失望地说道:“绥靖舰队无法进入红河,也只能在外围警戒,这次任务,立不了什么功劳了!”

狄威大笑道:“你倒是直白,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放心吧,现在不进入红河,不代表以后不进入,先保障龙虎军团登陆吧!以后有你立功的时候。”

说完,狄威令吉利斯率领绥靖舰队按照原计划攻打巴喇炮台,为陆军登陆扫清障碍。

吉利斯接令后,令十二艘战舰呈半圆形摆开,缓缓向炮台逼近。在相距两里时,战舰将巨大的身躯横过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巴喇炮台。

“轰……轰……”

巴喇炮台率先开火,铁球砸在水面上,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水柱,其中居然有一枚铁球击中了旗舰福戊号的船舷,木屑横飞,顷刻间两名水手血流如注,被抬入舱内紧急治疗。

第一轮试炮,战舰居然被击中,把吉利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心里嘀咕道:“看来,军情司说巴喇炮台有荷兰人相助,这点确定无疑!”

当然,吉利斯也没有客气的意思,一声令下,数百枚铁球犹如雨点一般,落到巴喇炮台上。

刹那间,无论是炮台处,还是战舰处,皆硝烟弥漫,整个河口一片朦胧,谁也看不清楚谁。

数年之前,巴喇炮台曾被定远舰蹂躏过一次,周边里许范围内,几乎变成了白地,就连炮台所在的高地,也足足被削平了尺许。

据军情司汇报,在巴喇炮台被毁后,郑梉痛定思痛,聘请荷兰人重建炮台,内设重炮十二门。后来,西洋舰队进攻巴达维亚,荷兰人在开花弹下吃了大亏,遂开始将炮台设计成封闭式。巴喇炮台就是荷兰人的杰作,跟上了世界最新军事潮流,也被改建为封闭式。

吉利斯当然知道炮台的构造,因此也没有使用昂贵、危险的开花弹,只是下令舰队将铁球不要本钱似的对准炮台直射。

当吉利斯与炮台纠缠不休时,龙虎军团开始在炮台以南十里处构筑简易码头,试图登陆。

郑梉早已准备充分,重兵环伺,不仅让武装泅渡的士兵无法上岸,甚至还用火炮袭击栈桥,致使栈桥的架设进度异常迟缓。

双方耍尽手段,互相在滩头争夺优势,陷入了苦战之中。

战斗一直从申时持续到酉时末,狄威下令收兵,整支舰队离岸三十余里,下锚休息。

狄威率领绥靖舰队、运兵船大踏步前往巴喇河口时,蔡明山率领骁卫军第一营、第二营及背嵬营穿过镇南关,进入莽莽丛林中、巍峨峭壁间。

镇南关扼大青山、金鸡山之间的隘口,乃大明的南大门。

镇南关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文明的拓展史。几千年来,当华夏文明强势时,无数的勇士从这里南下,镇南关犹如母亲一般看着儿子远征;当华夏文明弱势时,又有无数的勇士衣衫褴褛,仓皇经镇南关返回广西,镇南关雄踞穷山恶水中,阻止野蛮人肆掠文明大地。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金鸡山峭壁上修筑炮台,俯控关口,亲自将关口命名为镇南关。

镇南关以南十余里,便是同登关,掌握在安南手中。

再往南三十余里,即谅山关,一旦突破谅山关,用兵自由度大幅度提高,既可挥师东南向,占据禄平、亭立,沿着河谷南下,转而从西面攻打交州;又可直接沿着红河支流河谷南下,从北面攻打交州。

因此,安南想要立国,必须把谅山控制在手中,否则,在北方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只有疲于奔命,最终败亡。

蔡明山接到的作战任务,便是攻破谅山,敲开安南的北大门。

骁卫军出镇南关后,立即挥兵强攻同登关,数十门霹雳炮将一枚枚铁球狠狠地砸向关墙。一旦关墙出现缺口,将士们便蜂拥而上,力图尽快突破同登。

然而,山路狭窄,蔡明山兵力展不开,再加上安南在同登经营日久,同登关墙坚固,将士齐心协力死战,一日之内,骁卫军数次涌入同登关,又被数次驱赶出来。

就在骁卫军正面直攻时,蔡明山令背嵬营跋山涉水,绕过同登关,试图从南北夹击同登。

背嵬营?

对,没错,就是背嵬营。山东之战后,背嵬营随同雄威军团驻防湖州,后又进兵衢州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