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71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朝廷的动态,林纯鸿洞若观火。

杨嗣昌失去圣眷,这是林纯鸿绝不愿意见到的。杨嗣昌虽非救时之臣,但有统筹全局的本事,有杨嗣昌在,朝廷的脉络显然要清晰得多,不会做布朗运动。虽然杨嗣昌给林纯鸿造成了一些麻烦,但相比较布朗运动的不确定性,林纯鸿更愿意与杨嗣昌这样的清醒者打交道,免得闹得不可开交,给华夏民族及荆州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周延儒上位的呼声最高。林纯鸿对周延儒并不了解,但是,周延儒若真能上位,凭借的就是批评杨嗣昌的容忍,这样的人,一旦身居高位,会做出什么举动来,可想而知!

根据军情司相关情报,林纯鸿判断,杨嗣昌十有八九无法安其位,至于周延儒目前能否上台,还在两??在两可之间。

林纯鸿觉得有必要采取断然措施,让朱由检和朝廷从盲动的泥淖中清醒过来。

崇祯十四年九月初三,林纯鸿下令,在汝州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由宣武军团主导,南阳、襄阳、郧阳、汝州、裕州、洛阳诸州府弓兵协同。

一声令下,整个湖广南部、河南西部的兵马立即动了起来。

不到十日功夫,四万余弓兵集结在汝州周边,按照地域进行编组,开始进行协同训练。

将近两万余宣武将士的动作更快,通过钢轨路,几乎在两日之内,由洛阳、方城集结至汝州,严阵以待。

汝州几乎成了一个大军营,一下子集结了六万多全副武装的兵丁,到处都是将士,到处都能听到马嘶人吼。

弓兵很少在一起训练,集结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荆州在短短半月之内,居然一次性集结了这么多兵力,将开封府、归德府等等府县吓得够呛。

与此同时,林纯鸿下令武卫军团举行秋狩行动。

张凤仪立即号令东胜、鹿城、湖城、三娘子城数城弓兵集结,并责令诸多依附之部落率兵协同。

同样,在不到半月时间内,张凤仪以万余骑步军为核心,率领三万余轻骑兵,浩浩荡荡向着沽源进兵。

沽源在宣府和锡林格勒之间,在沽源狩猎,目的不问可知。

一南一北,紧急军情犹如一阵风一般,飞入京师,抵达兵部及朱由检的案台。

直到现在,朱由检方才意识到,所谓的虎啸军团、武卫军团等十余个军团仅仅只是野战军团,而弓兵才是林纯鸿的地方驻守兵。

照这样计算,林纯鸿的陆上兵力绝不止三十多万,而是百余万!

任何有关林纯鸿中原、两淮兵力空虚的想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朱由检一下子从信心爆棚的极端跌落,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他失落万分时,曹化淳忽然进言:为何皇上刚冷落杨嗣昌,林纯鸿的反应就这么激烈呢?

这话欲置杨嗣昌于死地!曹化淳一直恨杨嗣昌将手伸入京营,这次逮住了机会,还不狠狠地踩几脚?

大明内阁首辅被斩首,亦有先例,比如嘉靖朝的夏言。朱由检失去理智后,将如何处罚杨嗣昌,谁也说不清楚。

朱由检虽然恼火杨嗣昌一直忍让林纯鸿,但说到杨嗣昌与林纯鸿秘密勾结,朱由检头脑还算清醒,一百个不相信。

朱由检虽然不信,但也改变不了杨嗣昌墙倒众人踩的局面。

高起潜对宫内的情况非常熟悉,觉得再这么下去,杨嗣昌非得重蹈夏言覆辙不可,立即派人秘密告知杨嗣昌,希望他马上主动请辞。

杨嗣昌犹豫数日,最终在李绍翼的力劝之下,上了请辞表。

朱由检未加挽留,准了杨嗣昌的辞呈。另外,朱由检令周延儒进京,以备咨询。

局势已经非常明显,周延儒能否上位,就看朱由检对他的方略是否满意了。

这一切,让林纯鸿始料未及。

他万万想不到,一南一北两处军演,虽然成功地压制了朝廷的盲动,却加速了杨嗣昌的倒台。

他不由得叹道:“朝廷就是一混沌系统,谁也不知道,加入一点外力后,会最终演变成什么局面!”

不过,朝廷无论怎么变,对荆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林纯鸿不再关心朝廷作何动作,下令在河南一部及其他控制省份内进行地方官制改革。

周延儒罢官回家后,在宜兴家居将近十年,亲眼目睹林纯鸿如何在江南兴风作浪,一步步收取江南士子之心,最终通过一道命令,让秀才、举人、进士补缺,终于将大部分士子纳入彀中。

周延儒担任过内阁首辅,当然知道掌管整个大明帝国的难度,因此,他对林纯鸿把握全局的本事心服口服,对林纯鸿的实力甚至比瞿式耜更为清楚。

然而,周延儒是个官迷心窍的人,对官位的执着远远甚于钱谦益和瞿式耜。他从心里认同杨嗣昌的容忍政策,但是,为了能够重新上位,容忍政策一下子成了牺牲品,成了他猛烈攻击的要点。

当他接到朱由检的召唤令后,与吴昌时、董廷献等人商议已定,便踏上了北上之路。

周延儒觐见朱由检后,也不知道与朱由检说了什么,朱由检心情明显好转,立即任命周延儒为吏部尚书,加中极殿大学士,然后进行阁推,顺利将周延儒复位,接替杨嗣昌成为内阁首辅。

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后,立即票拟,免除拖欠之税款、召回被杨嗣昌贬斥的部分言官。一时间,满朝称善,周延儒声望大增。

紧接着,周延儒又与朱由检密切沟通,建议朱由检昭告天下,明确反对林纯鸿的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痛斥林纯鸿巧取豪夺、掠夺良民土地,劝林纯鸿立即改弦更张,回到忠君爱民的老路上来。

朱由检颇有点犹豫。

此举无异于公开与林纯鸿唱反调,一旦林纯鸿发疯,朝廷可承担不起后果。

周延儒力劝道:“林纯鸿强力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得罪天下,现在正好通过昭告天下,收拢民心。林纯鸿不理不睬,倒也罢了,一旦他试图兴风作浪,则是与天下为敌。朝廷财政状况好转,编练了三个精锐军团,实力今非昔比,又加上收拢了民心,林纯鸿岂敢胡来?”

朱由检听了之后,纠结了老久,最终,他想到林纯鸿对朝廷步步紧逼,迟早会将绳索勒到他的脖子上,才狠狠地咬了咬牙,同意了周延儒的建议。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朝廷按照周延儒的意思,昭告天下。

此昭一出,天下轰动,各大报纸,一时竟然失声,不知如何应对。

全国各地,一帮守旧的官绅奔走相告,有的甚至向北跪下,泣不成声,直喊老天爷有眼,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大多数官绅已经在荆州集团内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听到昭告之后,心里五味杂陈。能够在荆州任职,大多已经将土地售卖给了荆州,或者置换成了工坊产业。但是,他们心里总是有点担心,总觉得没有土地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朝廷明确昭告天下,他们倒希望林纯鸿能够良心发现,重新让他们赎回土地。

至于一些新贵及底层百姓,则陷入惶恐之中,惟恐失去正在耕种的土地,再次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

周延儒的计策够毒,一下子让荆州控制区域内民心大乱。

第六百八十六章 治理黄河

土地政策乃荆州的核心政策,任何反对官绅一体纳粮的举动,都在挖林纯鸿的墙角,势必遭到林纯鸿的猛烈反击。

仅仅在朝廷昭告天下一日后,荆州通过遍布天下的报纸,宣告天下:土地政策乃荆州既定政策,不容丝毫更改,任何试图反对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的举动,都是与荆州为敌。

林纯鸿的政宣司可不是摆设,通过遍布城市、乡村的说书先生,将荆州的政策宣传至每个角落。

紧接着,各大报纸又相继刊登土地政策详文,明确告知天下,荆州的土地政策的核心在于官绅一体纳粮。荆州将通过时价赎买,逐步将土地收归官府所有,然后分配给百姓耕种,百姓只需要缴纳一定的税收。

每名成年百姓,可分配六亩土地,若愿意至南洋诸岛耕种,每人可分配两百亩。

在荆州控制范围内为官的乡绅彻底抛弃了赎回土地的念想,叹了口气,按照荆州方面的指示,投入工作中去。

不过,他们到底无法舍弃土地的诱惑,一部分官绅听说南洋诸岛可购买种植园后,开始投入重金至南洋诸岛购买土地。

至于新贵和底层百姓,则彻底放了心,有了荆州强大的武力和无孔不入的控制力背书,他们并不担心地主老爷捣乱,开始一心一意地摆弄手头的田地。

朝廷的宣传力和执行力差荆州不是一星半点,许多百姓甚至在听到了荆州的宣告后,才知晓朝廷有那么一出闹剧,纷纷一笑置之,根本不当回事。

周延儒绝非平庸之辈,昭告天下之后,显然还有后招。

崇祯十四年十月二十,兵部下令,黄得功率领靖国军团南下至禹州驻扎。

与此同时,兵部又令曹变姣率领蓟辽军团南下,至凤阳驻扎。

凤阳乃朱元璋的老家,被称为中都。林纯鸿取江南时,向北至凤阳而止。因此,凤阳是朝廷与林纯鸿势力的分界线,以北,由朝廷统辖,以南,则归林纯鸿。

现在,朝廷派遣重兵至凤阳,其用意颇为耐人寻味。

是想对荆州用兵?还是想借凤阳的重兵为江南的官绅鼓气,挑动官绅起身反抗林纯鸿?

先是用土地政策挑战林纯鸿的底线,现在又出兵向南,天下人几乎已经看到了林纯鸿的怒火。

有识之士担忧局势滑向深渊,无不忧虑地盯着荆州,惟恐林纯鸿一声令下,从此半个大明兵连祸结,生灵涂炭。

可是,荆州这几日无一丝动静,就连一向作为荆州喉舌的扬州时报、荆州时报也尽是一些花边新闻,无任何实质内容。

哪想到,过了五日之后,荆州时报、扬州时报同时刊登一则启事:招募天下精通水利之士,共商治理黄河大计。

启事之后,还刊登了一幅工?幅工笔画。不过,这幅工笔画可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一个巨大的模型:黄河水系模型!

按照人们早已熟识的飞鸟图,百姓们判断出,这个水系模型居然长达千尺,宽达三百多尺!

工笔画之后,有文章专门介绍水系模型。文章宣称,崇祯九年始,江陵侯投入十万圆,令行知书堂派人至黄河水系勘测地形、获取水文资料。历时四年,终于,行知书堂、荆州都督府先后付出数万人次的代价,方才获取了黄河水系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行知书堂投入巨资,历时一年,在洛阳制作了这个黄河水系模型,用于探索治理黄河的办法。

文章宣称,黄河能否治理好,关系到黄河沿岸千千万万生灵的性命和福祉,还请天下精通水利的人士前往洛阳共商大计,江陵侯将发放薪资。对于研究出众者,予以重奖。

此招募令一出,天下轰动,甚至超过朝廷下达的昭告天下书。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民族心中的痛。可以这么说,黄河治理得好,足以让一个朝代兴起,若黄河泛滥,足以让一个朝代走向衰弱。

更让华夏民族心痛的是,自宋室南渡后,女真人掌管北方,对黄河疏于治理,以至于黄河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沿岸千里沃野成泽国,富庶的两淮迅速陷入赤贫中,造成华夏民族的巨大损失。

朱元璋能从凤阳走出,最终定鼎天下,无非因为贫穷。若穷追原因,恐怕与黄河夺淮入海也大有关系。

治理黄河,是华夏大地上中央政府当仁不让的责任!

现在,大明朝廷四处调动兵力,大有煽风点火之势,而林纯鸿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居然在崇祯九年时就未雨绸缪,力图治理黄河。这中间,高下立判!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是那秤砣。

朝廷在干什么,荆州在干什么,老百姓自然得掂量掂量。老百姓看得见的是,自从荆州势力到了他们这儿后,修了无数的路和沟渠、架了无数的桥、修了无数的码头……

尤其是河南、山东、北直隶的百姓,听闻荆州方面准备投入巨资治理黄河后,无不奔走相告。

荆州团体是个工程狂,老百姓早已熟知。他们知道,荆州为了方便运输物质,曾投入数千万圆修筑了从方城至西安的钢轨路。若为了治理黄河,荆州的投入岂会比钢轨路少?

有了几千万圆,黄河治理起来大有希望!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永远远离水患灾害!

更何况,林纯鸿组织大型工程时,不仅不会加重徭役,反而还会为民夫发放工钱,这意味着,今后数年之内,他们都能在农闲时挣点零花钱。

治理黄河的消息传来传去,最终传到了杨嗣昌的耳中。

杨嗣昌已经告老,但并未还乡。他的家乡在武陵,属于林纯鸿的控制范围,他哪能回去任人说闲言?

杨嗣昌也未定居在京师,而是在保定府寻了一块地,安卧于乡野之间。

最初,他知悉周延儒一改他的容忍策略、千方百计地撩拨荆州后,每日提心吊胆,惟恐听到林纯鸿挥兵向北的消息。

当他听说林纯鸿准备治理黄河后,不由得大松了一口气,叹道:“看似剑走偏锋,实则正大光明。能掌控天下者,非江陵侯莫属。但愿祖宗保佑,能让大明逢凶化吉,延续国祚……”

……

朝廷接报后,朱由检、周延儒和大臣们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

在最初的惊愕之后,朝堂陷入愤怒之中,纷纷谴责林纯鸿抢了朝廷的活计。正当满朝文武一致声讨林纯鸿时,忽然又从荆州传来消息:从今年秋税开始,将从湖广、四川等十数省的税收中抽取百分之三十用于治理黄河、修筑官道、整治水道等大型工程。

百分之三十,一年几乎有将近八百万圆!朝廷骤然少了八百万圆的收入,这可是天大的事!

少了八百万,不至于要了朝廷的命。毕竟,当年朝廷收入只有几百万圆的时候,照样挺了过来。

可是,如此一来,朝廷如何扩军,如何继续利用军队与林纯鸿争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