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帝师_分节阅读_第401节
小说作者:今晚又打老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 MB   上传时间:2015-10-03 00:53:21

  萧清点了点头,朱凤匆匆离开。他这才放眼眺望了太庙一眼,口中喃喃自语道:“我本以为这次会是赶狗入穷巷,却没想到最近竟逼得江夏你破釜沉舟。江夏,大明之乱由此而生,你当负全责!”

  

  第584章 江夏登基大典(一)

  

  每一个国家,其国内不同地域的人,不仅仅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其实在个人见识和对道理的认知上,区别也非常大。

  京师算得上是江夏的主场,他的任何一项行政措施,都是先以京师为试点进行推行。确定在京师试验成功以后,这才会开始向大明各地进行推广。

  由于在京师施政,江夏有不少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出了京师以后,大都是交给手下各级官员去处理。所以切实感受到江夏的好的,多半都是京师附近的人。

  而京师外,其他各地的百姓,则只是听说过江夏的种种好,具体的感触却并不太深。

  嘉靖九年七月十四这一日,从崔政义带着苗仁虎出现在太庙正殿的那一刻起,这一日就注定将被历史铭记。

  整个过程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戏剧化,突变转折来的也太快,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现在回想起来,一切却又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门阀本着“遍地播种,随需而取”的原则。早在当初江夏刚刚开始组建讲武堂的时候,就将邱文石这颗种子安插在了江夏身边。邱文石也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一步步获得江夏的青睐,成为讲武堂里面,地位仅次于高甲的一位人物。

  如果江夏和门阀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话,恐怕邱文石还会继续在讲武堂,好好效忠江夏。但门阀一旦有需要,作为从小被门阀培养长大的人,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倒向门阀一边。

  所以邱文石叛变,使得太庙的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让崔政义和苗仁虎得以进入太庙正殿。

  在文武百官面前,苗仁虎的突然出现,朱载江的真实面目露出。这两者同时发生,直接就把江夏逼到了绝境。

  他无法证明朱载江的真实身份,也不可能承认苗仁虎的身份是真的。所以他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逃跑,带着朱载江杀出重围,杀出京师。然后寻觅一个安全的地方先落脚,之后再集合效忠于自己的人马,重新杀回京师来。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江夏都会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并且要完成杀出京师,再杀回京师这一个过程,无疑会十分麻烦。

  丢掉了京师这个主场,就等于失去了正统的一个象征。江夏一旦离开,整个江系人马将背连根拔起。彼时还有多少人会继续跟着江夏,恐怕江夏自己对这件事也不算是十分乐观。

  所以,如此推算起来,江夏当时就只有做出他已经做出的,那个第二个选择。顺势称帝!

  顺势称帝,说白了也是造反。也肯定会背上乱臣贼子之名。

  但好在江夏执政大明七年,威望遍及京师,传遍天下。支持江夏的人,和江夏是一个利益共存体的人,并不少。所以江夏称帝,虽然等于坐实了篡位之名,但也在瞬间立起了旗帜,把跟他休戚相关之人,全都凝聚了起来。

  所以太庙之变,京师之争。这两者都以江夏的胜利而告终,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江夏心中再清楚不过。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开始了,一心去忧虑接下来要发生的后果,这于事无补,也于事无益。

  当前更应该做的,是先稳定眼下的局面,然后积极做好应对一切变数的准备。

  七月十五,中元节至。

  京师里面也许并没有看见什么“百鬼夜行”的恐怖场景,但整个京师却依旧陷入在一个紧张、悲寂的氛围之中。

  昨日太庙大战结束以后,叛变的京营兵马、锦衣卫,一一后撤,看样子是准备撤出京师。可是江夏的人,又如何会让他们轻易撤走。所以一路追杀出来,自太庙到永定门这一条路,几乎倒满了尸体。

  至于出京师以后,究竟又爆发了何等激烈的战局。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其惨烈的情况,还是可以想象的。

  昨日京师内外,一整天都陷于激战当中。所以今日江夏才开始派人出来维持秩序。

  凌晨的时候,五城兵马司的人开始分批出来,清理京师各个街道上的尸体,血迹。京城的秩序,暂时交由锦衣卫负责。

  剩下的京营兵马,必须经过刑部的重新审查。审查结束以后,将立刻打散,重新编制,一律交给讲武堂的人负责带领。

  至于千门弟子,则直接整编成军。由京师兵备库拨发武器装备,全部重新进行武装。

  如此一来,京师之中,江夏直接控制的兵马还是有十万余人的。

  正午,阴了整整一上午的天,突然就放了晴。阳光驱散京师上空中凝聚的雾气,显得还十分灿烂耀眼。

  逍遥山庄外面,前来迎接江夏入宫的宫中仪仗队已经准备完毕,整个从逍遥山庄通向皇宫的道路,锦衣卫已经将其全部封锁起来,任何行人不得在道路上行走。

  逍遥山庄的街口外,文武百官正穿着朝服在等待。

  大家都在等江夏穿着龙袍出来,然后住进皇宫,就此定下他称帝一事。

  可是逍遥山庄里面,江夏那宽敞的书房之中。他现在还只是穿的一身便装,自宫中送来的龙袍,他并未更换。

  书房的议事厅里,但凡跟着江夏多年的心腹,此刻都在此处。

  萧杀、布缙云、马云峰、千绝行、尹人面、于忍、冷雨,这七人算得上是随时跟在江夏身边,负责江夏个人人身安全的七位顶尖高手。

  另外海大有、黄飞跃、张猛、易螃蟹四人,则经常负责帮江夏处理一些杂事。

  此外尚还有钟彬、高甲、耿中秋、风啸,这四个分别帮他控制着锦衣卫、讲武堂,以及千门的人。

  大家现在都眼巴巴地看着江夏,全都希望他能快点儿换上龙袍去皇宫登基称帝。但是江夏却没有着急,而是先把朱载江的事,原原本本的给大家说了一遍。

  这件事,在座之人有知道一些的,有不知道的。经由江夏这么一解释,他们都明白了。原来江夏宣布称帝,不真的是个提前做好的计划,而是临时的权宜之计。

  最终耿中秋道:“掌门,即便是如此。现在你也得先登基称帝才行,否则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人心,这一下就都散了。以皇上现如今的状态,要真强行让他登基,恐怕事情要糟啊。”

  江夏点了点头,承认耿中秋说的是对的。他扫了众人一眼后说道:“我之所以在此刻提及此事,不是因为我不想去登基。而是我希望大家明白,我此刻入宫登基称帝,只不过是个权宜之计。大明的江山,我迟早还得还给载江。”

  

  第585章 江夏登基大典(二)

  

  吱呀……逍遥山庄的大门一下打开,站在逍遥山庄外的宫中仪仗队立刻打起精神来。

  从门外往门内看去,众人看见的,是早已铺好的红地毯上,逍遥山庄的奴仆、丫鬟、护卫分站两边。身穿龙袍,头戴珠冠的江夏,正从院内往门口走来。

  带领着宫中仪仗队的,一是江夏在杀了崔紫薇任命的那个司礼监掌印之后,自己亲自挑选的一名司礼监掌印。二则是礼部尚书阎洛。

  此刻二人看向江夏,只见身躯挺拔的江夏,身着龙袍显得特别合身。明净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漆黑深邃的眼眸,泛沉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给人一种高贵与优雅,英气和威武的感觉。

  阎洛不是第一天认识江夏了,虽然以往面对着他,也会感受到他身上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势,但毕竟还能承受。可是现在,阎洛见到眼前的江夏,真就觉得这才是传说中,三皇五帝、千古明君应该生有的模样,应该具备的气势。

  即便人还远,但是气势早已经远远地弥漫了过来。

  就连身为一部之尚书,正三品大员的阎洛,此刻也忍不住双腿一软便跪在了地上。高呼道:“微臣阎洛,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阎洛这一带头,早已经愣住的仪仗队众人立刻跟着大声喊道:“奴婢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夏右手一摆,淡淡说道:“尔等平身吧。”

  “谢皇上。”众人站起身来。

  全都微微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江夏的面目。因为按照规矩,直视圣颜是大不敬之罪,是可以杀头的。

  江夏也没就此多说什么,毕竟身份不一样了,再如同以往一边行事说话,不仅不会让身边的人感恩,只会让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轻视。

  新上任不久的司礼监掌印立刻迎上前来,躬身伸出右手,道:“皇上,奴婢扶你上撵架。”

  江夏点了点头,伸手按在那司礼监掌印的手臂上,一步一步地朝着龙撵走去。上了那龙撵以后,江夏坐到那张镶金龙椅上。

  御前近侍随即在此时大声喊道:“皇上起驾,移行太和殿!”

  御前近侍这样一喊,声音立刻远远地传出去。一直传到宫外,文武百官听见,赶紧在此刻做好准备。

  仪仗队开始缓缓前行,在仪仗队后面,跟着的是萧杀他们一行人。

  出了逍遥山庄,来到大街上。百官以及围观的民众,立刻纷纷跪地行礼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实话,坐在这龙撵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身旁的人跪在地上,一脸虔诚地喊着:“万岁”,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迷醉。即便是江夏,在此刻听着这山呼万岁之声,心中也难免会升起豪气云生的感觉。

  不过很快江夏就甩了甩头,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眼前的这一切自己都不能沉迷,因为有一天,这些都将还给载江。

  一路前行,入了皇宫。两名太监手中拎着长鞭,不断鞭打着地面,发出一声声脆响。而玉带河与金水桥的前面,则有乐师等待着。江夏的仪仗一到,声乐立刻响起。

  在声乐的伴随当中,百官与江夏一起进入到了太和殿。抬头看向太和殿正前方,那四方台上的龙椅。江夏禁不住微微吸了口气,他一步步朝着龙椅的方向走去。一直走上四方台,转过身来看向底下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在这一刻立即开始行跪拜之礼,又是一阵山呼万岁之声。然后江夏坐到龙椅上,高声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文武百官起立。整个登基大典就算完成了,如今的江夏,便是真正的大明皇帝。

  当然,天下究竟有多少人认可他这个皇帝,这暂时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京师之中,江夏已经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按理说,新皇登基,应该有新的国号、年号。但是江夏并没有着礼部更换这些,而是把首要之事,改成了传诏书于各省、府、县,告之自己称帝一事。

  一般情况下,新皇登基,传诏天下以后,各省、府、县的官员,应该写贺表呈送京师才对。

  如今江夏登基,他就是要借这个贺表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会支持他登基。又有多少人,会在此时趁机兴风作浪。

  其实不必江夏传诏天下,萧清他们一行等无夏组织的人,自出京师以后没多久,立刻就开始派人写了檄文,传布天下。

  檄文的内容大概就是:“奸臣江夏,自恃功高,便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今已无视礼法,自行在京师宣布登基称帝。此行径无异于强盗匪类,真乃大大的乱臣贼子。如天下尚有有识之士,值此大明江山生死存亡之际,各应行匹夫之责。共同联合,除此乱贼!”

  檄文传播的速度,比江夏的诏书传播速度还要快。并且诏书只是传给各省府县的官员们,而檄文则是在天下各地张贴传播,影响范围比之江夏的诏书,要更大一些。

  这天下之事,不是说哪一个人的威望高,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人支持的。好似江夏这种谋朝篡位的事,被人唾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并且在这个时候,但凡是有点儿野心的人,一定不会放过眼下的这个机会。以锄奸、勤王、复正统之名,凡是有实力之人,都可以在各自的地盘上招兵买马。

  或分踞一地裂土封王,做个土皇帝。或带兵杀入京师,趁此乱世取个泼天富贵。这些都是可以的。

  所以大明各地大乱,必定很快就会发生。此时此刻,只不过是还在酝酿而已。

  但是就在各省府县的人都还没有表明态度时,苏州知府却抢先发出了诏书,向全天下江南各府县宣布。大明正统,当今皇上正在苏州。若是忠臣义士,此刻该当前来苏州投奔,集天下义士之力,共同进京平叛!

  

  第586章 各方势力涌现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便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若是日子过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莫说是半个月,可能是半年就此过去也没任何感觉。但是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这七月的后半月真的变化太大了,大到有一种每过一天,大明就变化了一下的感觉。

  已经登基称帝的江夏,早已顺理成章的住进了乾清宫,他的一众夫人们亦也住进了皇宫。至于朱载江,此刻他正带着一个银色面具,跟在江夏身旁。

  这是江夏的意思,旨在让朱载江了解他做的每一件事,从而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反正江夏还是十分坚持,有朝一日这大明江山,仍旧要归还给朱载江。

  千门被江夏改成了“大明信息安全总署”,简称“明安署”。署长由耿中秋担任,海大有、黄飞跃则分别任副署长,负责协助耿中秋。

  此刻三人正在乾清宫站着,手捧奏折,向江夏汇报着大明这半月以来的变化。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江夏即皇帝位的诏书,以及萧清派人发布的平叛檄文。如今都已经各自见了效果。

  根据耿中秋的汇报,靠京师比较近的府县,基本都呈上了贺表,以表臣服之意。所以京师周遭一块,基本已经被江夏控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派出军队是京师周遭的府县驻扎,同时收了京师周遭的军队回京师,重新打散进行整编。

  而出了京师之外的地方,虽然也有不少人呈了贺表,但情况都比较复杂,暂时无法为江夏所控制。虽然现在每隔数日就会有一支新的势力冒出来,但比较有机会成气候的,黄飞跃列举了一下。

  首先说的,自然是南京那边,打着皇室正统旗号,大肆招兵买马的苗仁虎等人。他们凭借着那跟朱载江长的一模一样的苗仁虎,极力对外宣传着自己的正统之名。以致于杭州、南京、扬州、宁波、浙江等地,基本都已经被其所控制。

  现在的南京,被改名为“望京”。意思就是北望京师的意思,寓意着有朝一日一定要重新回到京师,重正“大明正统”。

  众所皆知,南京本身就是留都,既有皇宫存在,也有六部等一整套行政班子在。有着这些有利条件,如今苗仁虎背后的萧清等人,基本已经控制了半个浙江省。

  这半个浙江省,历来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可说是占尽了地利之变。基本有呈现要和京师江夏分庭抗礼之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9页  当前第4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4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