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谭钟麟接过密报看了看,叹了口气说:“朱九江的学问人品老实说都还是不错的。只是太急于功利,重才过德,终究是偏了一点,算不得中庸。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子弟,也都如此。你看最近在京城里闹着要变法的那个康有为,就也是他的学生。这个朱淇,给乱党起草的这篇檄文,虽然比不上……但文笔也算不错了,也是个有才之人。”

谭钟麟原本想说这篇檄文的文笔虽然比不上《讨武曌檄》,但也颇有可观之处,但想想,如今虽然名义上光绪亲政,但实际上掌权的还是慈禧太后,自己说出《讨武曌檄》出来,被有心人听了去,怕又是不大不小的麻烦。所以含糊一下,就带了过去。

“这朱淇能为乱党草檄,而且这檄文还写得如此……哪里看得出有什么悔悟之心!我看多半是做哥哥的发觉了弟弟谋逆,所以才弄出这么个故事来。不过亲亲相隐,夫子是之,我们也不能坏了这样的义举。只是那个孙文居然是个乱党,这倒是大大的出乎我的预料。说起来,这个孙文倒是个不错的大夫,医术相当的好,这几个月来,他的医术在广州已经小有名气了。真是没想到,这样的人也是个乱党。卿本佳人……”谭钟麟摇了摇头,说,“既然是乱党分子,那就派人去抓起来吧。”

第四百三十七章 起义(上)

抓捕孙先生的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就像革命党的组织满是漏洞一样,清政府的组织度也完全是一滩烂泥。在业务上则更是不熟练,在接到命令后,总督府的督标立刻出发去抓孙文。然而,孙先生在起义进入筹划阶段之后就搬了家,督标自然就扑了空,而他们的行动又没有丝毫的掩饰,这样一来,兴中会的人自然也知道,出问题了。

“孙先生,刚才鞑子到你原本的住处去抓人了,看来起义的计划暴露了,怎么办?”孙先生的左右手之一的陈少白对孙先生说。

“真没想到,居然让陈光前辈说中了,真的在我们中出了叛徒。就是不知道那个叛徒说出了多少东西。”孙先生恨恨的说。

“不管暴露了多少,我们都必须立刻做出决断了。显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等李重光他们的队伍了。不管是立刻起义还是马上撤退,我们都要立刻下决定。”陆皓东说道。

“既然计划已经暴露了,满清肯定有所准备,这个时候起义,多半是在往枪口上撞。我觉得,这时候起义,就是白白的让我们的人去送死了。我觉得现在应该安排大家迅速撤退。”陈少白想了一下,这样说。

“但是现在满清既然知道计划了,一定会封锁水陆码头,想要把这么多人安全的从广州带出去可没那么容易。”孙先生想了想,这样说到。

“的确如此,这确实是一大问题。”陆皓东也叹息说,同时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转了几圈,最后他猛的站住了,像是下定了大的决心。

“孙兄,陈兄,我看这么办。”陆皓东说,“我们找一些真正的赤胆忠心的敢死的志士,今晚就做好准备,明天拂晓就向两广总督府发起攻击,此举若成,则广州的鞑子自然群龙无首,陷于混乱。即使不成,满清的注意力也都会被吸引到保护官衙上面,这样一来也就能掩护同志们撤退了。”

陆皓东说完了这个计划之后,大家都沉默了下来。显然,相比直接起义的莽撞和直接撤退的无谋,这个计划显然要更好一点,只是在这个计划里,参加对两广总督府的攻击的那一部分人,基本上就没有生还的可能,这个计划完全就是用他们的牺牲来换取更多的人能够撤退。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参加这样必死的行动,而且,这样的行动也需要一位坚定果敢的人来指挥,又该让谁来担任这个必死的重任呢?

“既然这个计划是我提出的,这次行动,就由我来带队。”陆皓东说。

“皓东!”孙先生站了起来,却也说不出多余的话,只是用双手紧紧地按了按他的肩膀。

“好了,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了。孙先生,闻韶(陈少白的字),我们要马上开始准备这次行动了。闻韶,你去和香港方面联系,孙先生,我们立刻和已经到了同志联系,安排撤退的事情,并且选拔敢死队员。”

……

两个小时后,陈少白回到了临时的指挥部,三个人开始交流起准备的情况。

“孙先生,陆兄,你们准备的如何了?”陈少白首先问道。

“统治同志们的事情大多通知到了。”陆皓东说,“另外,相关资料也基本上销毁了。”

“那敢死队的事情怎么样了?”陈少白又问道。

“人不多,愿意进敢死队的,加上我只有二十个人。”陆皓东说,不过他立刻意识到这语气过于消沉了一点,便又笑笑说,“不过都是可托死生的好汉子!对了少白,你那边和香港联系得如何?”

“已经给香港发了电报。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陈光前辈在知道事情后,立刻通过美国洋行里的内部电报,给我们发来了一份电文。说是如果有难以撤退的人,可以先躲避到美国领事馆中。只不过人数不能超过五个。”

“这倒是个好消息。”孙先生立刻说,“我们可以让一些已经暴露了的人,比如我,有意在其他地方露面,吸引满清的注意,掩护其他同志撤离,而这些同志最后就直接躲进美国领事馆好了。不过,美国领事馆居然也这样给陈光前辈的面子,这倒真是让人没想到。”

当然,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愿意做这样的事情,绝不是陈光面子大,而是麦克唐纳财团的面子大。事实上,美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他派驻国外的外交官,尤其是大使领事之类的主官,很多都是大财团的直接的代言人。很多时候,做总统的在选举的时候拿了大财团的钱,往往会将一些关键性的位置直接交给大财团的人。除了政府中的部长副部长这类的位置之外,外交使节也是大财团的人特别喜欢的位置。一来,这样的位置涉及到生意往来的事情很多,假公济私的机会多。二来,这个位置工作复杂,但却不起眼,在大多数时候美国人民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样的位置,而大财团一向信奉闷声发大财的理念,总喜欢把自己藏在幕后。这样的位置正好可以用来锻炼自己的人。再加上,除了有限的几个被派到一些重要国家的大使领事,派往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不管怎么搞,也搞不出什么大乱子来的。一般来说,对于弱国来说,“外交无小事”,但是对于强国来说,去可以反过来说,叫做“外交无大事”。反正大国之间关系的亲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利益,外交官什么的又不能改变基本的利益格局,自然外交也就没什么大事可言了。反正就算是某个外交官得了失心疯,抽风一样的说出一些乱七八糟的鬼话,一般来说,也不会真的造成什么大麻烦,最多大家一起装成没听见一样。就好像后世白头鹰驻赤兔国的大使带着茉莉花满街乱晃,赤兔国也只当没看见,而赤兔国的大使趁着德州国民自卫队正在因为怀疑联邦军队要“侵略”德州,而开始对联邦机构进行严密监视的时候,跑到德州去和那些德州红脖子们说“德州是德州人的德州”这样的怎么看都像是不怀好意煽风点火的话,白头鹰也只当没听到。至于和拍到一般国家的大使领事什么的,那就更闹不出什么乱子来了。而当时的中国,真是所谓的“一般国家”。因为相比其它财团,麦克唐纳财团在中国布局最早,投入也最多,所以,美国在中国的公使和领事,习惯上,都是由麦克唐纳财团的人来担任。

“孙先生,这怕不可行。陈前辈明言了,进美国领事馆的人不能给美国带来太多的麻烦。若是这些人到处露面引人注意,那再进到美国领事馆,就会给领事馆带来麻烦。就有损美国朋友的美意了。不过有了这条退路总是好的。孙先生,陈前辈还说,他还托朋友在美国领事馆旁边租了一座小洋楼,先生最好还是先搬到哪里去。这样先生就可以安心的组织撤退,万一一有风吹草动,也能迅速撤退到领事馆中。”

“同志们都在冒着危险,我怎么能?”孙先生还有些犹豫。

“孙先生,不有死者,无以醒世人;不有生者,无以图将来。古人云:将以有为。先生就不要犹豫了。”陆皓东先生说,“程婴杵臼,孰易孰难?某自择其易者,而将难为之事托付先生,先生一身系天下兴亡,当自保重。”

“不错,今日天下,可无陈少白,可无陆兄,唯独不可无孙先生。孙先生断断不可做犯险之事。”陈少白也劝解说。

“唉,既然你们这么说,我就先……”孙先生又叹了口气。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时候已经接近四更,外面的街道上传来了打更的更夫的声音,由于没有路灯,广州的夜晚一片漆黑。只有月光照下来,让人能隐隐的看出地面上有条路。

在临街的店铺早就上了门板,不过有些做早点的店铺里已经亮起了灯,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

并不是每一个亮起了灯的店铺里的人都是在忙着明天的生意。在一家叫做“王江和”的茶馆里,一群人却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

“每个人都再把手里的家伙检查一下,枪要擦干净,手雷什么的要记住,丢之前要先拉掉发火环,诶,不是叫你现在拉!”

“陆先生,放心,俺只是看看,不会真拉的。我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想死得这么傻。”那个刚才做出拉发火环的架势的人笑了笑,就将手雷轻轻地在衣带上挂好,然后又认真的摆弄起了眼前的那只好像是几根管子焊接在一起的冲锋枪。

“陆先生,就这么个破东西,就这么贵?”

“样子是难看,不过好用呀。你们以前也见过。”陆皓东说,“不过有一点你们记住。这枪的保险不太好,容易走火。平时不要把枪栓拉上来,也不要装上弹匣……算了还说平时干什么,待会儿开打了,可要注意可别把枪管子对着自己人,说不准,这东西就走火了的。”

说到这里,陆先生看了看时间,已经差不多块到天亮了。这时候街道上开始有了些人声了。

“好了,到了时间了。我们要出发了。”陆皓东这样说。

第四百三十八章 起义(下)

这天刚刚四更多一点,两广总督谭钟麟就起床了。他如今年纪大了,本来就睡不着,加上又有事情,越发的睡不着觉。起床来后,谭钟麟让人给他点上了洋油灯,翻看起各地送上来的文书。

说起来谭钟麟对于那些外国货一向是深恶痛绝的,在他看来,中国如今的处境,和这些洋货的涌入是密不可分的。不过虽然讨厌洋货,这洋油灯却还是非用不可的。因为它比起老式的菜油灯,不知道亮了多少,甚至比一般蜡烛都更明亮,而且也没有中国老式油灯的黑烟,价格也比蜡烛甚至比老式的菜油灯更便宜。谭钟麟的年纪大了,眼睛也越发的不好了,晚上看书,没有这花旗洋油灯,那还真是不行。

看了一会儿文书,天色也渐渐的亮了起来,谭钟麟站起身来,伸手灭掉了洋油灯,然后推开门,准备到院子里去走走。

谭钟麟刚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像是平地里起了一个炸雷,震得窗户都嗡嗡的响了起来。谭钟麟抬起头来向天上看了看,只见晨星依稀,明明是个晴天呀。

不过他的疑问马上就有了答案,因为紧接着,又响起了好几声这样的巨响,而这时,谭钟麟应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了,这不是雷声,而是爆炸,而且爆炸的方向就在总督府大门那边。

跟着这些爆炸,又传进来了爆豆一样密集的枪声,简直就像是过年时候点起的鞭炮。同时谭钟麟的视线越过院子对面的院墙,也已经能看到升腾起的硝烟了。

谭钟麟立刻就明白了,这是那帮子乱党发难了。谭钟麟虽然是大官,胆气却并不小,并没有因为这枪声和爆炸声就吓得六神无主,相反他还伸手提起前襟,就朝着前面跑了过去。想要亲自去指挥平乱。

这个时候,后院的院门被猛地撞开了,几个亲兵涌了进来。

“大人,叛党就要打进来了,您先躲一躲吧。”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亲兵说。

谭钟麟一听这话,顿时大怒,一个巴掌扇在那人的脸上,戟指骂道:“混账!小小叛逆而已。我乃朝廷命官,见贼必讨,安有退避之理!”

这亲兵挨了打,也不分辨,只是对周围的人喊道:“快,护送总督大人离开!”几个人立刻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就把不断挣扎怒喝的谭钟麟抬了起来,向着后面就跑。这时候在他们身后,枪炮声也越发的响亮了。

……

谭钟麟的亲兵们说的不错,一时间总督府的卫兵们真的有些挡不住那些“乱党”了。虽然这帮子人只有二十个而已。但是他们装成路人,走到距离总督府不过三十步左右的时候,却突然一起投出了二十枚手雷。虽然由于紧张,好几个家伙在丢出手雷的时候都忘了拉环,但密集的麦克唐纳产的防御型手雷的杀伤力却是非常的恐怖。每一枚手雷中都有近两百颗钢珠,杀伤范围接近20米,在剧烈的爆炸中,守在府门口的几个卫兵几乎没能做出任何反应,就被横飞的钢珠打成了筛子。

“兄弟们,冲呀!驱逐鞑虏,恢复中国!”陆皓东从刚刚被抛在地上的担子里摸出了专门为“自由战士”们设计的冲锋枪,朝着总督府的大门里打了一个长点射,高声吼道。

麦克唐纳1890式冲锋枪是专门为“自由战士”们研制的,在古巴、菲律宾以及南美非洲广泛的被那些自由战士们使用。这种枪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这种冲锋枪以二战名枪司登冲锋枪为蓝本,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其实是简化)。这样的所为改进当然让这款本来就是急就章的冲锋枪的毛病越发的明显了。像它的原型一样,麦克唐纳1890的保险非常不可靠,走火是常见的问题。以至于古巴人甚至说过诸如:“如果你的1890没有走过火,那你一定买到了假冒的产品”这样的鬼话。而相比而言,后世的司登虽然有爱走火的毛病,但是射击精度却还相当的不错,美国人在二战后,对各国主流的冲锋枪的精度进行过一个测试,方法是对100米的胸靶连射一百发,比上靶数量。结果美国佬的M3黄油枪以97分高居榜首,而英国人的司登居然以95分位列第二,超过了使用了步枪级的内堂镀铬枪管、大面积散热套和豪华的全木枪托波波沙,更远远高于德国人的MP-40。当然,能打出这样的成绩,和它相对较低的射速(只有波波沙的一半多点)有不小的关系。

而麦克唐纳1890为了在进一步简化的基础上依旧保持一定的可靠性,就连精度也做了牺牲。依照麦克唐纳自己的测试,百米百发连射,也还能命中89发。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厂家自己测试出来的成绩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所以古巴人是这样说1890的精度的:“超过60米,这种枪的命中率就完全要依靠信仰了。”

不过事实上,大多数的“自由战士”们哪怕在十米距离上开枪,也是完全靠信仰而不是靠瞄准的。所以精度差点,对于“自由战士”们来说,真不是问题。

陆皓东带着敢死队员们冲进总督府,一边投掷手雷,一边用冲锋枪扫射。总督府内,空间有限,卫队手里的步枪虽然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在这种环境中完全施展不开,反倒是敢死队员们手里的1890冲锋枪,火力强劲,扫射起来,压得卫兵们几乎抬不起头。而敢死队员们一边扫射,一边向着卫兵们躲藏着的墙后面,柱子后面,假山后面这类地方投出手雷,这就让卫兵们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有十多名卫兵被打死,数十名卫兵被打伤。靠着麦克唐纳1890的火力优势和威力巨大的手雷,仅仅十来分钟,只付出了五个敢死队员战死,七八个人受伤的代价,陆皓东带着敢死队就突破了卫队的拦截,冲进了两广总督居住的后院。

不过这个时候谭钟麟已经被亲兵救走了,后院里除了一些没来得及跑的家属,并没有其他的人了。

“陆先生,怎么办?”事情会变成这样,敢死队员们都没想到,他们也没想到冲锋枪和手雷的组合在这种战斗中竟然有这样的威力,原本他们满心都以为自己会死在冲击的过程中,却从来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到了这一步,他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陆皓东想了想说:“放一把火,把总督府点起来。我们闹得越大,兄弟们撤退得越方便。”这时候,他又隐隐的有点后悔,早知道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不撤退,所有的人奋力一搏,说不定还真能成事了呢。

“陆先生,我是说那个狗官的家人仆人怎么办。”一个人说。

“罪不及妻孥,算了吧。先去准备好放火的东西。”陆皓东说。

总督府里还有在零星抵抗的卫兵,陆皓东等人一边和他们战斗,一边找来了包括洋油在内的各种引火的东西,很快就堆起了一个柴火堆,只要在上面丢下一个火把,立刻就能燃起大火来。

“好了,我需要几个愿意死在这里的兄弟,跟我一起守在这里。”陆皓东说,“受伤的兄弟,不愿死在这里的兄弟,一会儿自己出了总督府,找地方躲起来。”

陆皓东相信,如今整个广州的军事力量都会向这边集中,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混乱,同志们的撤退也一定会相对容易。只是这种混乱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虽然他们现在退出总督府撤退也不是完全没有脱身的可能,但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安全撤走,陆皓东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坚持一阵子,拖住清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同志成功撤离。

“陆先生,你这是什么话?大家既然进了敢死队,哪有怕死的?”

“陆先生,既然参加了敢死队,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还说这些干什么?”

陆皓东环视了一下敢死队员们,他们还大多都是很年轻的人。这些人中,真正会党出身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些学生。有些人的脸上还带着稚气。

“很好。那我们就一起守在这里!”陆皓东说,他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情,从自己的衣服里摸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这面旗帜正是陆皓东设计的)对敢死队员们说:“趁着敌人援军还没来,我们到楼顶上把这面旗帜升起来。”

……

孙先生这个时候已经转移进了美国领事馆了。站在领事馆的三楼的大落地窗前,可以远远的望见两广总督府,这个时候总督府方向已经传来了一阵阵爆炸声,看起来战况相当的激烈。又过了一阵子,孙先生隐隐约约的看到那边似乎升起了一面旗帜。

“少白,你看看那里是不是升起一面旗帜了?”孙先生问。

陈少白有近视的毛病,哪里看得到,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这眼睛,完全是看不见呀。”

“孙先生,我这里有一个望远镜。”这时候站在他们旁边的另一个兴中会的会员说,同时将一只双筒望远镜递给了孙先生。孙先生举起望远镜望过去,他看到在硝烟中,一面青天白日旗正在总督府的屋顶上飘扬。

第四百三十九章 影响

虽然敢死队成功的攻占了总督府,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足以改变起义失败的结果,两广总督谭钟麟很快就被送到了巡抚衙门,并且开始调集军队围攻依旧占据着总督府的起义者。

就在陆皓东他们占领总督府并且升起青天白日旗之后大概半个小时多一点,第一批清军就出现在总督府附近,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首先封锁了道路。他们在路上放上了拒马,做出了拦截防御的姿态。在这当中,一小队清兵曾经发起过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成功的将敢死队手里原本已经不多了的手雷和子弹又消耗掉了一部分之后,就退了下去。接着战场暂时的就沉寂了下来。

在刚才的战斗中,陆皓东他们几乎耗尽了剩下的弹药。却没能真正打倒多少清兵,这一次和突袭的时候不同,双方的交战距离更远,麦克唐纳1890冲锋枪精度不足的毛病表现得非常明显,双方相距近百米的情况下,大多数子弹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甚至于敢死队的人反而被清兵的排枪打伤了好几个。有几个清兵甚至还壮着胆子发动了一次冲锋,结果当然是被手雷教做人了,但是现在陆皓东他们手里的弹药也几乎消耗光了。好在总算是把那些清兵打退了。

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周围的清兵越来越多,不过他们一直没有发起攻击,好像是在等着什么。又过了一阵子,陆皓东他们终于知道,那些清兵在等着什么了。他们在等的东西是——几门大炮,虽然这些大炮都是些过时的货色:当年美国政府打完了南北战争后满世界甩卖出来拿破仑炮而已。但是就算它再过时,也绝不是敢死队能够抵挡的了……

在最后的时候,陆皓东点燃了准备好的燃料,总督府熊熊燃烧了起来,虽然清兵奋力扑救,最后总督府还是被烧掉了半边。而在这次行动的掩护下,大多数的人都成功的逃了出去。

半个月后,孙先生也混在美国人的商队中,返回了香港。随即就离开香港,去了日本。临行前,他和陈光约定,将在不久之后,去北美拜访陈光。

这次不成功的起义引起的影响一开始并没有孙先生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在大清国,有人造反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消息的封闭,(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封锁,当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则是传媒业的落后。)即使是在广东,很多偏远一些的地方(县城一下)的人也根本就不知道在省城里,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至于全国,也仅仅是那些大地方的人才隐隐约约的知道一点。

不过要说全无影响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满清政府对这次起义相当的关注,甚至颇受震动。这里面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首先,仅仅二十个乱党分子,就能攻下一座总督府,这让满清的无能再一次的暴露出来了。好吧,满清无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论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只要是洋人,都能够花样吊打我大清。不过那毕竟是外国人,我大清打中国人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我大清还是有足够的力量来镇压普通老百姓的。然而这一次对上的可也是中国人,我大清居然还是这么不堪一击,这个问题就大了。虽然历来的狗屁的史书上讲起某个朝代能得天命的缘由,大多都是什么“厚德深仁,泽被四荒,终有天下”之类的鬼话。但是归根到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政权能够屹立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它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暴力组织。一个国家政权,如果他的暴力力量要被怀疑了,那他的统治就不可能稳定。哪怕他再“厚德深仁”。

当然,被几个人就拿下一座城的事情,在我大清也不是没有过,许多年前,小刀会的刘丽川带着七个人就拿下了上海县城,但是那个时候的上海还是个很小的小城,完全没法和现在广州这样的省城相比。再加上那事情正发生在太平天国如日中天的时代,所以引起的关注,造成的影响也远远不能和这次的事情相比。

第二点就是,这些乱党,居然在外国人的报纸上,用外国话发表了檄文。这固然给了清政府攻击他们里通外国的理由,但是清政府也真的非常害怕他们真的会得到外国的支持。况且这些乱党的宣传相对于当年的长毛来说,还是要高明不少的。当年长毛搞什么拜上帝教,把孔孟什么的都打成了邪魔,这使得他们和地方士绅对立了起来,后来满清能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地方士绅们组织的团练起到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如果地方士绅没有积极的加入到满清这边来,满清实际上是无力镇压太平天国的。

而在现在的这些乱党的文告中,不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指责满清是外来的蛮夷,更是公然提出,革命后要废除八旗的各种特权,要给地方更大的权力,要实行“民主”什么的。显然,地方士绅们很容易就会将它们理解为增加他们的权利,并且把原本要划给八旗的好处划给他们来分享。如果地方士绅们真的受到了他们的蛊惑,那满清的前途就真的很暗淡了。因为现在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满清已经没有足以让天下臣服的武力了。现在他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靠地方士绅。如今乱党们的行动也使得他们的虚弱更多的暴露在那些地方士绅们面前,即使那些家伙不倒向乱党,他们也绝对会要求对权力和利益进行重新的分配。因为利益分配的原则虽然有很多条,但是最基本的一条确是暴力。

除了这些政治上的震动之外,另外的一些东西也让满清统治者很是吸了一口凉气。那就是从战死的起义者那里拿到的武器:手雷和麦克唐纳1890冲锋枪。

满清的大臣们在他们的奏折里是这样提到这两种武器的:“乱党之人,皆用花旗连珠枪,此物短小,叠之则长不盈尺,然射弹极快,有如暴风骤雨,寻常枪械,十不及一。又有手雷者,内有炸药,外包钢珠。重不过半斤,强壮者可投出百步。落地则炸,一雷落下,数十步内,皆尽糜烂,其威不亚于大炮,唯不能及远而……乱党之人,以此利器,猝然发难,则护卫虽多,亦难万全……臣以为,当晓谕夷人,不得将此等利器售于乱党,并多购置此物,以为护卫之用……”

“晓谕夷人”之类的鬼话,当然只是自己给自己脸上抹粉而已。洋人可不会把这个满清的“晓谕”放在眼里,完全只是当他放屁而已。不过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最后还是看在我大清为皇家卫队订购了一批冲锋枪的好处上,同意不向任何非满清政府的代表的中国人出售武器。当然,这种保证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叛党头子孙文先生是拥有美国国籍的美国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