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177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我听说你们正在为巴西海军建造一条战列舰,这里有这条船的模型吗?”提尔皮兹问道。

第四百九十五章 提尔皮兹的野望(二)

“你的消息很灵通呀。”史高治笑了笑说,“这个也算是有点商业秘密,但是德国政府一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对于朋友一向是没有秘密的。这条船的模型就在那边,一会儿您还可以去看看正在建造中的这条战列舰呢。”

麦克唐纳财团和德国的关系的确曾经相当好过,但即使是最好的时候,也不会说没有任何需要保密的东西。这当然只是一句好听的话。另外提尔皮兹也知道,史高治这样说,其实还有隐含着的意思,那就是他并不把德国人视为造舰行业上的竞争对手。这个意思让提尔皮兹很有些不太舒服,但他也知道,这就是现在的现实,在军舰外销方面,德国现在能得到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小了。自从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国海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击败了西班牙海军之后,美国军舰的销量就大大的上升了,虽然还比不过英国,但是已经不是德国能比的了。以前德国人还好歹能从国际市场上弄到一点订单,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拿不到主力舰级别的订单了,即使是装甲巡洋舰这样的订单也已经少得可怜了。以至于德国的船厂几乎都拿不到制造万吨以上的军舰的订单了。虽然德国的造船业还可以靠着建造民船来维系,但是造民船和造军舰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长期下去的话,只怕德国的造舰技术就要进一步的落后了。

史高治转过脸对跟着的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说:“布朗先生,麻烦您带我们去看看那条船的模型吧。”

“好的,麦克唐纳先生,请跟我过来。”布朗先生回答说,然后他带着几个人绕过了前面的几个民用船舶的展台,来到了后面的军品展示区。

布朗一直走到一个最大的模型前面站住了,然后回过头来很骄傲的对史高治和提尔皮兹说:“诸位请看,这就是我们正在为巴西海军建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

布朗说这种战列舰是世界最先进的倒并不夸张。这是一条标准排水量高达两万七千吨的巨舰,比英国人现在手上最大的战列舰还要重数千吨。这条战舰装有七座二联装的12寸炮炮塔。火力上完全可以说是伤心病狂。在这条军舰前部,是背负式安置的两座炮塔,尾部则有金字塔式安防的三座炮塔,军舰中部还有两座背靠背安置着的炮塔。

“这条船安上这么多的舰炮,这不会吧军舰拉得太长了吗?这样一来装甲的厚度恐怕也难以保障了吧。而且这样的长宽比,航行和射击的时候的稳定性不会成问题吗?我甚至怀疑它的14门炮能不能同时开火。”盯着那个模型看了半天之后,提尔皮兹立刻皱着眉头提出了他的疑问。

“您说的有一些道理。”史高治接口回答说,“但是你要理解,不同的国家对于军舰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条船长宽比比较大,这自然影响了它的适航性,但是也使得它的航速上升了不少。它的买主是巴西人,巴西人并不需要它跑到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尤其是北海这样的地方去作战,所以适航性差一点就不是最致命的问题了。当然,如果是美国海军,那绝对是不会订购这样的船的。至于开炮射击时候的稳定性,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给这条船装备了大号的减摆鳍,所有火炮向着同一侧齐射绝对不是问题。关于防御嘛,您猜得不错,这条船的防御是顶不住自身的火炮的攻击的,只能防住那些装甲巡洋舰之类的火炮的攻击。不过这点对于它的买主来说不是什么缺陷,另外这条船还有一些很大的优点,这才使得巴西人愿意订购这样的一条军舰。”

“什么优点?”提尔皮兹问道。

“海军大臣阁下您想一想,巴西海军要对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对手,如果是南美其他国家的海军,这条船的防御足以对付那些国家装备的老式战列舰或者是装甲巡洋舰了。如果对上哪些国家购买的最新的一些战列舰,那么因为我们给这种军舰装备上了最新式的火炮瞄准和控制系统,使得火炮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大为上升。靠着航速优势,它也可以拉开距离,在更远的安全距离上和敌人炮战,摧毁敌人。嗯,海军大臣阁下您也知道,事实上各国出口的战列舰在防御上都比本国使用的战列舰要差很多的。12寸火炮已经足以在远距离摧毁这些目标了。

更重要的是,这条船在战斗中有绝对的主动权,即使是面对海军大国的新锐战列舰,它也可以利用他出众的航速来与之抗衡。我们打个比方,英国人;派出一支舰队来远征巴西,如果硬碰硬的打的话,巴西海军几乎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有了这条船就完全不同了,这条船能够跑到27节到28节的速度,英国海军中,能打的过它的船全都跑不过它,能跟得上它的船打起来却全都不是它的对手。这样,巴西人就能用这条船避开英国人的主力,而到英国人的航线上去猎杀英国人的商船队。英国人总不能给每一个商船队都配上一条战列舰来护航吧?这样一来,英国人的后勤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远征的计划自然也就行不通了。”

史高治讲这些东西,最主要的用意倒不是要解释自己的船厂怎么建造出了这样的一条多炮塔神教的神物出来了,而是要借此向提尔皮兹灌输一种全新的军舰的理念,那就是后来一度非常流行的战列巡洋舰。

说起来战列巡洋舰这东西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初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用来猎杀哪些执行破交任务的巡洋舰的。于是英国人就把它设计成了装甲能顶住巡洋舰的炮击,速度要比巡洋舰略快,火力要和战列舰一样的玩意儿。

原本英国佬觉得这东西应该比战列舰便宜那么一点点,谁知道,为了实现高航速,这东西需要的动力比战列舰大多了,结果价格比战列舰都高。然后这么贵的东西,只当护航警察用,英国人又觉得不值当,就把它拿去给战列舰当前卫,编入到战列舰当中来扛正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英国人搞出战列巡洋舰之后,德国人也照样搞了一些这东西出来,用法嘛,和英国人学,也用来给战列舰当前卫。老实说,在史高治看来,这都不是战列巡洋舰最适合的事情,如果要问战列巡洋舰最适合干什么,那肯定就是用来破交,去欺负商船队。

当然,英国人也可以用这东西去保护航线,但是这东西太贵了,不可能布置得满大洋到处都是。英国人和航线那么多,那里保护得过来?所以,史高治故意在这个时候扇阴风点鬼火,为的就是挑着德国人搞出这么种袭击舰出来。然后英国人自然就亚历山大,然后……一切真是太美好了。

果然,提尔皮兹不说话了,好像在认真的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对史高治说:“麦克唐纳先生,您刚才提到的这种看法倒是很有意思。这样一来,即使是面对着海军大国,弱一些的国家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军舰来牵制他们,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不错,”史高治骄傲地回答说,“这样一来,强者也就不能随便打欺凌弱者。世界也就和平多了,所以我们公司生产销售武器,从来都是将赚钱放在第二位,而将实现世界和平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麦克唐纳先生,我们德国能不能向你们也订购一条这样的军舰呢?”提尔皮兹问道,“当然这个订购必须包括相关的技术转让。”

“德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买军舰也是为了维护和平。这当然没问题。”史高治笑着说,“至于技术转让方面,只要价格谈得拢,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这条船,老实说,并不适合德国使用。这条船在高海况条件下的航海性能实在是不算好。”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条船进行一些改进。”提尔皮兹说,“我们需要更好地航海性能,更大的航程,更快的航速。”

史高治听了皱起了眉毛,想了想回答说:“海军大臣阁下,要实现您的要求,就相当于要重新设计一条船了,在这条船的基础上,无论如何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这自然会造成费用的上升,而且,我们恐怕还必须弱化一下火力,至少我们不可能给它装上这条船一样的多达一个星期的炮塔了。”

“我们对麦克唐纳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信赖的。”提尔皮兹说,“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说完这话,提尔皮兹又开始欣赏起了摩根-麦克唐纳船厂的其他军品,于是他的眼光又落在了摆放在这条战列舰旁边的一条潜艇上。

第四百九十六章 提尔皮兹的野望(三)

引起了提尔皮兹的注意的是一条大型潜艇的模型。在这个时代里,一般的潜艇排水量都不超过一千吨,大多数潜艇的水下排水量都在800吨以下,水上排水量自然更小,往往只有600吨多一点。但是这条潜艇却有着1400吨的水下排水量和千吨以上的水面排水量。

“这是你们设计的潜艇吗?”提尔皮兹问道,“你们怎么会把它做这么大呢?”

按照当时一般的看法,大部分国家的海军都只将潜艇视为一种跟辅助性的船只,而不是战斗武器。如果你问那个时候的海军军官们,潜艇能干什么?他们多半会告诉你这样的答案:“可以做侦察工作,比如蹲在人家的军港门口,数数有多少船只进去,有多少船只出来。再比如说送些间谍呀什么的到敌国的领土上去,再比如……”

反正在那个时候的海军军官们看来这东西完全就不能用来作战。既然不能用来作战,只是蹲在军港外面数数,或者送几个间谍上岸什么的,哪用得着做这么大?

“啊,海军大臣先生,这也是一条外贸性质的潜艇。和一般的潜艇不同,这条潜艇可是彻头彻尾的战斗舰艇。我们的买主购买这种潜艇的时候,就要求这种潜艇具有如下性能:首先,它要有在大洋上长期待机的能力,航程要长,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法造的太小。其次,他们还要求它的水面航速超过一般的商船,也就是说至少要有17到18节,水下速度也要有9到10节。这样一来,太小的船我们也没法装进达到这样要求的动力系统。然后他们对武备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您看这条潜艇的前部有六个大型鱼雷发射管,可以一次发射六枚21寸鱼雷,这种鱼雷威力巨大,只需要命中一枚,就能击沉一条大型的运输船。在它的尾部还有4个大型鱼雷发射管。艇内还有10枚鱼雷的库存。而且相比前面我们看到的那条战列舰,它更为隐蔽,而且便宜得多。用来骚扰补给线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史高治故意说“命中一枚,就能击沉一条大型的运输船”。将提尔皮兹的思路引导到破交上面。

“不过这东西还是没办法和舰队抗衡,没办法夺得制海权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还是没办法和前面提到的那种战舰相比。”提尔皮兹回答说。

史高治点了点头说:“您说得很对。潜艇由于速度上面的缺陷,是没法跟上水面舰队的速度的,这使得如果将它投入到海战当中,它根本就没法完成占位,更不要说发射鱼雷了。基本上只能用于偷袭。而且保障制海权有两方面的作用,那就是一方面保证自己的任何船只都可以自由航行,另一方面就是使得敌方的任何船只都无法自由航行。这种船只最多不过是能破坏对方自由航行的权力,却不能保障自己一方的自由航行权。所以,它只能是海上力量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并不能替代水面战舰,尤其是战列舰的主力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弱国在对抗强国的时候,很多时候,追求全面超越对手,夺得完整制海权其实并不现实。只需要有能给对手造成足够大的损害的能力,让强国对他发起的战争变成一个亏本的买卖就够了。”

听了这话,提尔皮兹笑了,他想了想说:“就像布尔战争?不过布尔人虽然抵抗得很坚决,但是这场战争他们还是处于下风,甚至很可能要失败了呀。如果海军力量弱于英国,一战之后,英国的确可能损失惨重,但是它的对手却会变成完全没有海军了呀。”

“但是你不觉得英国人打这一仗得不偿失吗?世界第一强国,对付一个区区的地方性力量都打得如此艰难。英国的国家威慑力已经严重的贬值了。我记得纳尔逊勋爵在某次战役之前曾经说过,‘就算我们战败了,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也没有舰队可用了’。其实这种情况放到英国这样的国家身上也是一样。像这样的海上大国,他们在海上的利益非常多,而这些利益都需要通过他们的海军来维护。但是觊觎他的地位的国家也绝不会少。如果某个国家的舰队,能够强大到在和英国舰队兑换掉之后,使得英国人剩余的舰队不再足以压制其他国家的舰队,这就意味着制海权将从英国的手中转移向其他的国家。而制海权对于英国来说,可以说就等于是生命。再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还能接受这样的兑子吗?只怕在这种情况下,妥协就是唯一的选择了,不是吗?”史高治立刻就将早就准备好了的毒药抛了出来。

史高治提出的这种思路,就是后来德国海军的思路。德国人后来一直就是依据这样的思路来建立海军的。但是对于英国来说,他们自然会有另外的思路,那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对于德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同时崛起,英国人的应对之道首先是搞出一个双强标准出来,也就是说,英国海军必须超过世界第二海军加上世界第三海军的总和。这样就算是一对一的兑掉了世界第二海军的舰队,英国剩下的舰队依旧是世界第一。而且如果考虑到所谓的兰开斯特方程式,世界第二海军根本就不可能和他打出1:1的交换比。这就像打群架,如果双方的个体战斗力基本相当的话,两个人打两个人可能会两败俱伤,但是10个人打两个人绝不会两败俱伤,只会是一边倒的两个人那边全灭,十个人那边无伤。

所以,只要英国海军的规模能够保持是世界第二海军和世界第三海军的总和,那英国就依旧能确保拥有对世界第二海军强国开战的自由,它的海军也就能有真正的威慑力。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英国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工业力量上的差别。单纯从产值上来看,如今的英国已经不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现在不但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英国,就连德国的工业产值也已经超过了英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想要维持一支相当于德国和美国之和的海军力量,这又谈何容易?

不过对于英国来说,这场军备竞赛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甚至于对于英国人来说,军备竞赛越早越好,越激烈越好。原因很简单,因为虽然德国人美国人的工业产值都超过了英国,但是财富的积累却还远远没法和英国相比较。之就像一个刚工作的小伙子,现在拿到的工资比某个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还高那么一点了,但是要说有钱,恐怕还是老员工更有钱,因为他已经拿了几十年的工资了,积累下来的钱更多。如果这个时候小伙子去和老员工比花钱,那先破产的肯定是那个小伙子。所以英国人一旦发现德国对自己产生了威胁,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通过高强度的军备竞赛来拖垮德国人,让德国提前破产。

而德国呢?德国有没有可能不响应这种军备竞赛呢?如果德国可以不要海外市场,不要拓展海外殖民地,那当然可以,然而……

而且对于英国人来说,军备竞赛他还是有后路的,那就是实在不行了,那就只需要压制德国就行了。美国毕竟距离英国太远还隔着一个大西洋。即使美国强大了,英国也不会面临亡国的危险。但是德国不同,如果德国发展好了,必定会将欧洲统合起来,而那个时候,距离欧洲大陆仅仅只有一百公里不到的英国就危险了。所以,多年来,英国的国策一直都是,在欧洲大陆上,谁最强,英国人就去打谁。本着这个原则,英国人拖着反法同盟打过法国;本着这个原则,英国人拖着英法联盟打过俄国;本着这个原则,现在轮到了德国。

“您的想法很有启示性。”提尔皮兹说。

“谢谢您的夸奖,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这是美国的想法。”史高治继续给这个德国佬洗脑,“我有一位叫做马汉的朋友,他前不久刚刚完成了一本叫做《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的学术著作,不知道大臣阁下看到过没有。这里面多少就有一些美国海军的想法。事实上美国正是因为建立了一只能让英国付出相当代价的海军,才得以不受干扰的完成对西班牙的战争。您知道,如果只考虑西班牙自身的力量,几十年前,我们就能轻松的击败他了。最后,英国人没有贸然插手,这说明,我们的战略判断,也就是如果我们的海军实力能对英国海军造成相当程度的损伤,就能迫使英国人放弃对我们的行动的干涉的这个判断是有道理的。”

第四百九十七章 提尔皮兹的野望(四)

的确,美国人通过拥有一支能让英国人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海军,使得英国人放弃了对美西战争的干涉。但是美国的地缘政治的情况却是和德国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事情,英国人能够容忍美国人干,但却绝对不会容忍德国人干。如果德国人抱着“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态,跟着美国人学的话,那英国人的反应绝对会大大的不同。

不过史高治并不打算将这个说明白,相反,他还要鼓励着德国人去向英国人发起挑战呢。

“好了,海军大臣先生,这里面还有一些驱逐舰,巡洋舰之类的小船的模型,不过,这些东西上面倒是没什么新鲜玩意儿。所以我建议,我们就不要在这些东西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了。我们节约点时间去船台看那条为巴西建造的战舰吧。”史高治说道。

“那太好了,我们过去看看吧。”提尔皮兹说。

于是一行人离开了展厅,朝着船台那边走去。到了距离船台不远的一处地方,一位工程师模样的人迎了上来,他首先递给了大家几个安全帽,以及几个耳塞。因为现场的噪音实在是太大了。虽然为了能看到全景,他们所在的高台,离船台还是有一点距离的,但是截割钢板,打铆钉什么的噪音还是震耳欲聋。

几个人登上高台,放眼望去,看到那边的船台上有两条战舰正在施工,其中的一条提尔皮兹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刚才他在模型展厅中看到过的那条拥有一星期的炮台的战列舰,而在另一边稍远一点的地方的那条战舰的完成度要更低一些,而且一些地方还被用帆布遮盖起来了,看起来似乎是要加以保密。

不过越是这样,越是让提尔皮兹感兴趣,虽然那个船距离远一些很多细节又被挡住了看不清楚,但是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提尔皮兹还是能看出不少的东西的。

比如说,那条船看起来比为巴西造的那条要短一些,但是也许要宽那么一点。这也就意味着这条船会有着更好地稳定性,更好的航海性能,更能适应高海况的环境,而且那条船还有着漂亮的外飘的飞剪舰首。这种舰首能有效的避免军舰在大风浪中的埋首问题,只是这种弯曲外飘的舰首制造起来需要动用大型水压机,制造困难,造价昂贵,而且一旦损坏,修理起来也会更复杂更困难。这条军舰装上了这样的舰首,只说明一点,那就是它预设的任务地区的海况相当的复杂。

另外这条船的而炮台也要少很多,和拥有巴西人订购的那条拥有七个炮塔战列舰相比,这条战舰的炮塔只有四个,虽然火炮还没有开始安装,但是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这条军舰的炮塔似乎要比为巴西建造的那条军舰的而炮塔更大一点。

“这应该是为了安装更大的火炮吧。”提尔皮兹这样想着。他知道如果使用了更大口径的火炮的话,这种战舰的火力实际上恐怕还要优于那条有七个炮塔的怪物。而且在缩短了舰身长度的条件下,即使装甲重量一样,装甲的厚度也能大大的增加,这样一来这条船的防御力也要远远超过给巴西建造的那条战舰。

“这应该是美国人给自己建造的战列舰吧,不知道具体的性能如何。尤其是速度如何。”提尔皮兹这样想着,于是顺口就问了一句:“那条船是给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吗?”

本来提尔皮兹并不指望会得到什么回答,但是没想到史高治却居然认真的回答起来了。

“不是,这条船是我们美国海军定制的,但却不是战列舰,而是一条战列巡洋舰,也就是一条有着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航速的新式战舰。马汉先生提出过,用这样的一种军舰可以执行包括破交、护航、猎杀对手的装甲巡洋舰这类的任务。所以海军就订购了这样一条军舰。这条军舰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到底好不好用还难说。海军中有人嘲笑它是个举着铁锤的鸡蛋。总的来说,相比扛着铁锤的鸡蛋,海军还是更喜欢扛着铁锤的乌龟一些。”

这个比喻让提尔皮兹笑了起来,他很想知道这条船到底有多快,但是他明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得到回答的。即使得到了回答,也不可能是真实的数字,因为,对于各国来说,舰艇的最高航速其实都是最为重要的机密。

不过提尔皮兹觉得,自己在美国看到的已经够多了,也够有启发性的了。尤其是在破交舰艇和海军战略上,他都很有收获。对于这次拜访,提尔皮兹相当的满意。临走的时候,他告诉史高治:“帝国海军很快会有一个购舰计划,我希望您的企业也能来参加投标。”

……

提尔皮兹离开一个月之后,德国国会通过了一份海军预算,德国人打算在今后的4年时间里给自己的海军购置5条战列舰。紧接着德国人的代表就找上了门,向摩根-麦克唐纳船厂提出了一个包括技术转让在内的两种战列舰招标要求。

……

“让我看看德国人的要求。”摩根低头认真的研究着这份文件,然后对史高治说,“不得不说,麦克唐纳先生,您真是个好推销员。德国人真的提出了一个能让英国人难受极了的技术要求。”

德国人的这份文件对于这两种战列舰是这样要求的:第一种战列舰排水量28000吨左右,拥有8门或更多的11寸以上的高倍口径主炮,能承受12寸口径火炮在10000米距离上射击的装甲,以及不低于25节的航速和出色的适航性能,不低于80000海里的航程。

这个设计要求显然很有意思。首先,一条排水量28000吨的巨舰,居然只要求装着11寸的小炮。显然,这样的火力是不足以对付英国的战列舰的,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火力是用来打谁的?

其次,这条船居然要求有能承受英国战列舰主炮轰击的装甲,以及高达25节的速度和8000海里以上的航程。这样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意思,英国人只怕稍微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吧。这个答案就是——这是一条针对英国设计的,专门用于破交的破交战舰。

英国人的战列舰的航速只有21节左右,25节的航速,再加上能够抵御12寸口径炮攻击的装甲使得德国人的这种军舰在不幸遇到了英国的战列舰的时候,完全可以直接跑掉,11寸以上的火炮也可以轻松的对付英国人手上的任何能追得上它的巡洋舰。而英国人的巡洋舰上的火炮对上这种装甲足以顶住12寸炮的攻击的,防御上就等同于战列舰的东西,怕是和挠痒痒没什么区别。再加上这种军舰的长航程,一旦发生战争,德国人用这种军舰袭击英国的商路的话,那对于英国人来说,简直就像是噩梦一样。

至于第二种战列舰倒是正儿八经的用于舰队决战的战列舰。德国人对它的要求是这样的:排水量28000吨左右,拥有8门以上的13寸以上的高倍口径主炮,能承受13寸口径火炮在10000米距离上的射击的装甲,以及不低于20节的航速和出色的适航性能,不低于5000海里的航程。

这个设计要求在英国人看来,绝对也会觉得这就是针对他们的。英国人的战列舰排水量只有23000吨左右,火炮口径也只有12寸,防御水平也只是针对自己的12寸主炮的。在正常的交战距离上几乎不可能击穿德国人的这种战列舰的装甲。虽然,英国人可以凭借更多的军舰,采用围攻的方式来获得胜利,但是这种超级战列舰的出现,几乎也就意味着英国人手里的那些军舰立刻就落后了。

“德国人要求全面的技术转让,如果我们中标了其中的某种型号,那么第一条战舰将在我们这里建造,后续的战舰则都要在德国建造。”摩根摇摇头说,似乎很是为不能将所有战舰都放在自己这里造而遗憾。

“呵呵,”史高治笑了起来,“摩根先生,以后船厂怕是有的可忙了。英国人肯定会做出激烈的反应的,然后美国也没有理由不跟上。所以,光是美国海军的战舰就够我们建造的了。这多好呀……”

……

就像史高治和摩根预计的一样,作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英国,在德国人推出他们的造舰计划后,不过半个月,就在议会里通过了新的对应性的追加造舰计划,英国人宣布将在未来的4年时间里,为皇家海军建造10条全新设计的战列舰。

“任何时候,大英帝国的战列舰都必须比其他国家的更多,也更好!德国人能制造一条战列舰,我们就造两条!”大英帝国的第三海务大臣费舍尔用这样的一句话总结了英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第四百九十八章 超级战舰(上)

说起来很有意思,最早对德国和英国的造舰计划做出反应的国家居然不是美国,而是那些可爱的南美洲国家。比如说,可爱的哭泣国人。

在我们今天,提到哭泣国,大概能让人立刻想到的就是特别有小矮人传统的哭泣国足球了,比如说马球王,煤球王之类的。除了足球呢?也许还能想到哭泣国的牛肉。总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阿根廷就是一个足球踢得很好的第三世界国家。

要说这个印象其实也不错,现代的阿根廷的确只能算是一个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当年阿根廷可是也阔气过的。1890年左右的时候,因为畜牧业市场的繁荣,拥有广阔而肥美的潘萨斯草原的阿根廷开始迅速的富裕了起来,1890年的时候,阿根廷人的人均生产总值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但是十年之后,他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就超过了法国和德国。说起来人均收入这个东西,有时候其实也蛮骗人的,打个比方说,在太平洋上找个无人的小岛,成立一个大小和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国差不多大小的国家,国民包括来自迪斯尼位面的麦克老鸭和来自中土世界的史矛革以及来自现实位面的长河帮的那帮子家伙,比如帮主长胖,香主红喵,还有马仔奶瓶。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定是高到了逆天,估计秒杀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什么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这个高到逆天的数字和做马仔的奶瓶并没有一分钱的关系。而当时的阿根廷的贫富差距却相对欧美国家要小,这样的人均收入当然就比当时德国法国的人均收入更人均一些。所以一般的阿根廷人就显得格外的富有。以至于当时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有钱得像个阿根廷人”。

当你家里穷的叮当响,晚上进了小偷都要打“先不要把小偷吓跑了,等他找,万一找到了什么值钱的东西,我们再把它抢回来”的主意的时候,出门的时候只是把门掩上,连最便宜的弹子锁都不挂一个,你也会觉得很安心。但是等你更有钱了一点之后,房门上不挂一把锁,那出门去就总要担心不已了,而如果你有钱得像史矛革那样了,估计把搞个私人军队看门,都不能安安心心的睡觉了。

正因为迅速的富了起来,所以这个时候的阿根廷正处在家里有了钱,但是还在用着一个木板门,门上还只有一把小挂锁的状态。再加上南美那边乱打仗什么的也不少。当初巴拉圭有了点钱之后,被群殴到几乎亡国灭种的事情也让阿根廷人担心不已(虽然当初围殴巴拉圭也有阿根廷的一份)。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阿根廷也就开始快速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

两年前,阿根廷人从英国购入了一条排水量两万吨,拥有10门12寸炮的战舰。这个举动一下子就让阿根廷海军变成了南美毫无争议的第一,并且使得南美洲其他国家的海军手里的所有的军舰都变成了不堪一击的废物。这么一来,南美洲其他的国家当然受不了了。于是巴西人就找到美国,在史高治那里订购了那条拥有一个星期的炮塔的超级战列舰。

老实说,巴西人定下那个奇怪的性能指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史高治对提尔皮兹讲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考虑。他们之所以弄出这么个怪胎来,其实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让这东西看起来比阿根廷人的战舰厉害得多。

而要让战舰看起来厉害当然第一重要的就是炮多。所以巴西人觉得他们的军舰上大炮一定要比阿根廷人的多。所以一开始,麦克唐纳的人提出要不就在舰首和舰尾装个金字塔结构的三个炮塔。这样一来,就有了12门大炮,比阿根廷人的战舰还多两门大炮。可是谁知道巴西人还是不满意,他们觉得仅仅多了两门炮还是不够,怎么着也要多出四门炮才好。

顾客既然有这样的要求,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当然也要尽可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了。于是那条拥有一个星期的炮塔的军舰就出现了。

阿根廷人当然也不愿意示弱,于是他们又找到了英国人,然而英国人为了对付德国人的造舰计划,将几个能建造战列舰的船台都用的差不多了,当然,剩下的还有,但是,那些船台也没空着,因为英国人还接到了日本人的订单。所以,如果阿根廷人要在英国订购新的军舰,那他们就必须等上两三年,等到英国人给日本造好了军舰再说。

阿根廷自然也不愿意这样等着,但是战列舰这个东西,在那个时代真的是高科技之花,整个世界上能够制造这种东西的国家少得可怜。目前来说,也就英国和美国可定能造好,德国理论上也能造,法国和意大利努力一下也应该可以。但是阿根廷可等不了他们慢慢努力。所以,阿根廷人转了一圈之后,又找到了美国来了,而在美国,这个买卖还就只有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能干。

最近经济不错的阿根廷花起钱来也够大方,一口气,就下了两条战列舰的订单,至于性能要求嘛,基本上就一句话——要比巴西人的那个强。

对于史高治来说,这倒是省了个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在给德国人设计战舰的同时,顺带着,把阿根廷的方案也拿出来。在史高治看来,直接把为德国人准备的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卖给阿根廷就够了,这样一个设计方案只要做一点小调整,就可以买两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1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