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211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至于这次行动的真凶,在后来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俄国人的历史书上,一直坚定的认为,这场刺杀,是由土耳其人发起的,理由是土耳其人那个袭击者临死的时候挥舞着一面土耳其国旗,并且高喊着“真主至大”。而且土耳其人对于俄国的仇视从来都是不加掩饰的。

当然土耳其人的说法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多数的土耳其人认为,这是俄国人自编自导的苦肉计,为的就是找到对土耳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而已。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亚美尼亚人冒充土耳其人干的,为的就是挑起战争。

法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一般是站在俄国这边的,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土耳其政府的行为,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个人行为”。甚至有一部分人还认为这是德国人干的,为的是能找到通过战争实现他们吞并整个欧洲的野心。至于德国人,嗯,很多德国人都相信,这事情是意大利人干的。因为意大利在战争开始后,就是以这件事为借口,背叛了盟约,站到英国人法国人那边去的。他们早就想当同盟国的叛徒了,所以搞了这么一手。当然还有相当比例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土耳其人都怀疑,这事是英国人干的。理由嘛,欧洲搅屎棍要搞这样的事情难道还需要理由吗?敢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搅屎棍的本职工作吗?

总之,结果就是,仅仅两天之后,愤怒至极的俄国人就向土耳其正式宣战,紧接着一天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48小时内无条件停战。这样无理的要求当然被俄国人轻蔑的拒绝了。48小时候,德国和奥匈帝国向俄国正式宣战。四个小时之后,俄国的盟国英国法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两天后,意大利宣布加入协约国向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美国人期待已久的战争终于打起来了。

第六百零四章 开战

“葛莱史东,看来这次你真的对了。”唐纳德对着葛莱史东摇摇头说,“就算我们不动手,也还是有人动手了。你知道这事情是谁干的吗……算了,这个毫无意义了。反正就是打起来了。嗯,史高治叔叔正在找你,多半会问到我们的企业对于后面的战争的准备的。”

“啊,那我就先到他那里去了。一会回来了,我们再商量。”葛莱史东回答说,满脸的胸有成竹的样子。

葛莱史东的确是胸有成竹。因为对于那些在战争中至为重要的钢铁、矿山、造船等企业的整合,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虽然这里面因为摩根财团的竞争,有一些造船企业和矿山还是落到了摩根他们手中,不过,葛莱史东并不是太在乎。因为摩根手中的这些企业虽然在战争中也能赚钱,但是由于摩根的经营领域一直过分的集中在金融这一块上面,导致他们在技术实力上一直比不过麦克唐纳。而这些年来,麦克唐纳的技术部门在史高治的直接领导下,表现出来了超高的科研效率。这些年来,麦克唐纳的重点科研项目几乎从没有出现过对于技术路线,以及对于市场判断严重失误的事情。这使得麦克唐纳在科研中投入的每一个美元几乎都能得到最高效的利用。而在摩根那里,科研的效率就低多了,大部分的研究项目最终都被证明技术上或者成本上不可行,或者是根本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当然,事实上,这才是正常的科研的状态。麦克唐纳那边,完全就是史高治在开挂。虽然史高治上辈子是理工出身,但是他再牛也不可能将各种技术参数全部背下来。然而,作为穿越者,他却能依据后世的历史,来判断一个项目有没有技术上的可能性,有没有技术上的前途。)而当摩根他们辛辛苦苦的总算快要完成一种有意义的,有钱途的研究的时候,麦克唐纳财团却总能抢先一步,拿出东西来,并把专利壁垒迅速的垒起来,让摩根此前的投资完全泡汤。

为了和麦克唐纳竞争,摩根甚至采用过收买间谍,盗取麦克唐纳的研究资料的手段。结果,他们成功的偷到了非常高大上的电力无线传输技术的相关资料。当然因为输电线什么的大部分都控制在麦克唐纳手中,所以这种技术仅仅完成了预研就被终止。小摩根当时觉得,如果他们追加投资,将这个技术研究下去,说不定就能一举打破麦克唐纳财团对于电网的控制。这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小摩根当时一咬牙,就把这个项目做了下去,结果……结果基本上就是“呵呵”这么两个字。据说摩根财团先后在里面投入了七八百万美元进去,结果跑都没冒一个。专利什么的倒是获得了一些,但是其中有用的却没几个,而这少有的几个有用的专利,考虑到目前的技术状态,它们的所谓有用,也是要放到几十年后的,到那个时候,这几个专利也已经过期了。

总之,就是在技术研究这一块,摩根财团一直被麦克唐纳压制得很厉害。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和麦克唐纳拼技术的念头了。

既然在技术实力上比不过麦克唐纳,所以一旦涉及制造业,摩根他们的竞争力自然就比不上麦克唐纳。因而,有那么点工厂什么的落到了摩根手中,葛莱史东并不太在乎。

葛莱史东走进了史高治的办公室,准备对史高治汇报一下,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

“爸爸,最近我们新控制了……”葛莱史东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史高治微笑着打断了。

“啊,孩子,我找你来不是为了了解这个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对你很放心。我只是想要了解一下,下一步你打算干什么?”

“爸爸,战争既然开始了,我想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都会向我们订购各种物资的。不过,德国的生意要抓紧做,因为英国人很可能很快就会开始对德国人的全面封锁。”葛莱史东说,“以德国人的力量,未必能突破英国人的封锁。到那个时候,生意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刚刚和一些德国人取得了联系。爸爸,您也知道,德国人也有一只商船队,如今这支商船队中的很多都在大洋上。我想他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交易。”

“什么样的交易,说说看?”史高治问道。

“我让他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这批商船出售给我们,因为一旦英国人开始封锁海岸,他们的这些商船就没用了。就算他们真的能把这船开回德国去,又能有什么用呢?多半还要被德国政府征用掉呢。倒不如直接便宜点卖给我们,让后将卖船得来的钱存入到我们的银行里,或者直接用这个钱从我们这里购入物资,我们还可以用美元来支付这笔钱,在战争状态下,美元可比德国钞票稳定。”葛莱史东说。

“他们同意了吗?”史高治问道。

“有些人同意了。但是有些人还是脑袋不开窍。”葛莱史东恨恨的说,“这样的双赢的生意他们不愿意做,非要去便宜英国人。”

“嗯,对这些人你有什么打算?”史高治又问道。

“我劝他们将船只分散航行,这样万一英国人反应够快,封锁进行得够快,他们的损失也不至于太大。当然,英国人的封锁一旦开始,他们多半也只能把船卖掉。不过到那个时候,价格只怕就会更……”

“你觉得英国人对德国的全面封锁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史高治问道。

“我和唐纳德谈过,他认为英国舰队还没完全准备好,”葛莱史东说,“舰队要进入战争状态需要时间,另外因为德国的公海舰队的压力。公海舰队有好几条战列巡洋舰现在正在大西洋上。不把他们干掉,英国人可是睡不好觉的。但是英国的大舰队又还要盯住德国公海舰队,又要抽出舰队去消灭德国人的那些充当袭击舰的战列巡洋舰,在解决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之前,唐纳德和我都觉得英国人短时间内很难立刻抽调出足够的舰队执行全面封锁商船的任务。”

葛莱史东绝不会隐瞒唐纳德的功劳,因为一来他已经不需要再和唐纳德争夺继承权了,虽然只要史高治还没完全退休,就不能说百分百的不会出现意外,但是,基本上可以说大局已定。如今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家族证明,他能够胜任家族总司令的这个职务。葛莱史东虽然没有专门的学过军事,但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却也是认真的研读过的。那里面对于总司令除了对一般的将领的要求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公正。如果一位总司令,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有所偏私,总想着占便宜的事情要让自己的嫡系上,吃亏的事情要让杂牌的上,那就绝对当不好一个总司令。葛莱史东平时在和史高治闲谈这些看书的心得的时候,史高治对他的这个看法也非常赞赏,甚至一高兴,还说出了一句葛莱史东没太听得懂的话,好像是“常凯申就是反面典型”什么的吧。史高治甚至认为,对一位最高指挥官而言,公正的品质甚至可能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

“技术能力的不足,可以由优秀的参谋班子得以弥补,但是缺乏公正的品质,必然会带来内部的分裂,这却是无法弥补的。”当时史高治好像就是这样说的。

“你们研究认为英国人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开始全面的封锁?”史高治又问道。

“爸爸,这很难说,大海这样大,要找几条战列巡洋舰并不容易。不过考虑到德国人可用的港口非常有限,而战列巡洋舰的自持力也是有限的,我们觉得一个到两个月,应该就差不多会有一些战果了,再加上意大利占到了协约国这边,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就腾出来了,也就能提供一些军舰,这样,一个月左右,英国人就应该能完成较为严密的封锁了。另外,爸爸,我已经派出了人员去和法国人接触,向他们推销提供全身防护的防化服。并且向他们转让芥子气的技术。而且我也已经让一条高速商船装满了新式防化服向法国开去,估计一个星期后就能到达。我们要尽快用全身防化服把法国人武装起来,免得他们在德国人的芥子气的打击下迅速溃败。”

“这件事你做的很对。”史高治说,“法国人那边现在有什么反应吗?”

“还没有什么反应。”葛莱史东回答说,“不过,我相信,他们肯定会做出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反应的。”

这个时候,史高治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史高治伸手拿起了听筒,从里面传来了他的秘书墨菲托斯的声音:“麦克唐纳先生,有几位法国外交官急着找小麦克唐纳先生,他们说,有非常紧急的事情。”

第六百零五章 交易

在战争开始前很多年,德国的参谋部就为大战准备了细致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因为是在施里芬元帅的主持下完成了,这个计划也就被命名为施里芬计划。施里芬元帅意识到,德国的地缘形势非常恶劣,一旦开战,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而德国的资源匮乏,如果进行长期作战,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德国如果想要获得胜利,那就必须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打垮敌人。

在德国人的敌人中,英国是最难被打垮的,毕竟英国是个岛国,还拥有世界最强的海军,而俄罗斯的疆域太过辽阔,首都彼得堡距离德国人也太远,不要说是打到彼得堡,就是不打战,行军到彼得堡,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俄国虽大,国力却有限,动员能力,反应速度,军队的装备水平训练程度都远远比不上法国。再加上法国的力量核心区域和德国的力量核心区域距离很近,法国有拥有世界上仅次于德国的陆军力量。所以,施里芬元帅认为,法国是德国最重要的敌人,德国要想赢得可能的战争,就必须迅速的击败法国。只要能迅速的击败法国,德国就在事实上赢得了战争。

因此,依据了必须在最关键的位置集中起所有可能的力量的原则,施里芬元帅的这个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极不均衡的兵力部署,依照计划,东线和西线的兵力分配是1:8,西线左翼和右翼的兵力对比又是1:8。这样一来,依照这个计划,老元帅将整个德国绝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右翼。依据这一方案,一旦开战,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的右翼德军就将取道比利时,一举夺取巴黎,击败法国,而在此期间,即使法国人在德国人的左翼获得突破,攻占几座城市什么的,这样的代价,德国也完全承受得起。

施里芬元帅死后,小毛奇担任了参谋长。在大的方略上,他没敢更改施里芬元帅的计划,只是计划的实施还是受到了很多干扰。首先,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德国人把很多的力量投入到了海军的建设上。结果自然让陆军的发展受到了影响。结果到开展的时候,德国陆军并没有达到计划中的规模。但是另一方面,原本在日俄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的俄国却因为停止了在远东的扩展而得到了法国和英国的大力支持,国力不但得以恢复,甚至还有不小的发展。所以,在东线上,原本布置的一份兵力就未必够用了。同时,在原计划中,西线左翼的力量本来就被削弱到了不可能再削弱的地步了。如今因为总兵力不足,如果依照原有的比例分配,那左翼能得到的兵力就会比原本的计划中更少,那左翼就几乎必然在法军的打击下崩溃。所以,小毛奇只得削弱突击集团,也就是右翼的力量来加强左翼和东线。

这当然使得右翼的突击效果受到了影响,不过化学武器的使用弥补了这个不足,在攻占列日要塞的战斗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此前一直高度保密的芥子气。这种能通过皮肤使人中毒的毒气根本不是单靠防毒面具就能抵抗的,结果德军攻占列日要塞的速度甚至比原计划更快。

不过此后的天气状况救了法国人一命。毒气弹在使用的时候对于天气的要求很高,刮风下雨什么的都将严重的影响化学武器的使用。而此后的连续一个多星期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这使得德军几乎无法使用他们手中的最为致命的武器。

……

“实验的结果出来了吗?是美国人说的那种东西吗?还有,美国人的那套玩意儿有防护效果吗?”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急切的向一位穿着白色的实验服的中年人问道。

“总统先生,依据我们对动物实验的结果,对比美国人给的资料以及战场上的报道,实验动物出现了……”

“等等,萨内蒂先生,现在不是做学术报告,您直接告诉我是不是,以及如何防范它就可以了。”雷蒙·普恩加莱总统急切的打断了他,“现在我们的每一秒钟都极为宝贵,气象学家说最多到下个星期,天气就会好转!”

“啊……总统先生,的确是美国人说的芥子气。”萨内蒂回答说,“这是一种糜烂性毒气,可以通过皮肤使人中毒。所以,仅仅对呼吸道进行防御的防毒面具是不能防御这种毒气的,甚至,总统先生,因为这种毒气的毒性远远超过我们以前见到过的任何一种毒气,所以……”萨内蒂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苦笑。

“所以什么?”雷蒙·普恩加莱总统赶紧问道。

“所以哪怕只有一点点被吸入到肺中,或者沾到皮肤上,就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而我们的防毒面具事实上仅仅只是用了一点活性炭而已,设计过于简单,吸附效果自然也一般,如果用来对抗一般的毒气还不错,但是用来对抗芥子气,甚至就连有效保护呼吸道都不够,不过美国人的样品倒是可以完美的对抗这种毒气,就是非常沉重。”

“你确定美国人的产品可以用来防御芥子气的攻击吗?”这个问题现在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雷蒙·普恩加莱总统又问了一遍。

“是的,总统先生。”萨内蒂回答说,“美国人的样品几乎可以用于防御任何现有的甚至是可能出现的毒气。这毫无问题。”

“让商务部马上和美国人联系,问他们手中有多少这样的防化衣,最快什么时候能运到。现在不要在乎价格,速度越快越好。”雷蒙·普恩加莱总统转身对自己的秘书说。

“好的,总统先生,我马上通知商务部的人。”那个秘书回答说。

“萨内蒂教授,如果我们有全套的技术资料,这种防化服我们如果自行生产,在技术上困难吗?”雷蒙·普恩加莱总统又转过头来问萨内蒂。

“技术上难度不大,现在我们的一些军工厂,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很快就能生产类似的产品。”萨内蒂立刻回答说。

“那么这种毒气呢?在知道生产流程的情况下。”雷蒙·普恩加莱总统问道。

“这个可能就要困难不少了。”萨内蒂回答说,“生产这样的东西多半需要很多的专门的设备,我国的化工技术虽然也很先进,但是生产相关的设备的设计制造本身就需要时间,然后安装调试也需要时间。总统阁下,就我的经验,我估计即使有相关的技术,我们自行生产这些也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直接从国外进口全套设备呢?”雷蒙·普恩加莱总统紧接着问道。

“这个可能涉及到的事情很多,比如运输,比如其他的一些东西,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很难回答。也许总统先生应该去问问其他的部长们。”萨内蒂回答说。

……

“战争真是一件好事情!”好人安德森号货船的大副卡瓦略对船长罗兰说,“原本我们差一点就要失业了,战争一开始,立马就有生意了。而且,工资还涨起来了,我们家的几个小子也有钱继续读大学了。战争真是太好了!欧洲要是老这么打仗就太好了!”

“你这人,心里怎么就这么阴暗呢?别人家的孩子死不完是吧?”船长罗兰笑了起来,看得出,他实际上对大副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很反对。

“唉,主啊,宽恕我吧。不过人要诚实,我还真的不在乎欧洲人家里的孩子怎么死。”卡瓦略大副笑嘻嘻的在胸口画了个十字。然后又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小扁壶,打开盖子,咪了一口,然后把它递给船长:“这时海员禁酒协会最新推荐的东西,有一阵子都没钱碰这种东西了,您要不要来一口。”

“不了,谢谢了,一会儿我休息的时候再来尝尝你的新货色,不过现在还是我值班的时间呢。你知道,这一带可是有德国军舰活动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德国军舰袭击美国船只的事情,但是还是要小心点。”罗兰船长笑笑说。最为一位老水手,他当然知道所谓的“海员禁酒协会”是个什么组织。基本上,这个组织和那些叫做“和平促进会”却干着到挑动动战争的事;或者挂着“民主促进会”之类的牌子,却到处破坏民主;或者其他的那些有着非常漂亮的好听的名字的机构再处事的风格上,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

“船长,发现一条商船军舰!正在向我们靠拢!”就在此时,船长室里的扬声器里却传来了呼喊声。

“见鬼!”罗兰船长说,“我去看看。”

“我也一起去看看。”卡瓦略大副赶紧吧酒壶收好了,跟了出去。

两个人一起迅速的爬上了瞭望台,这个时候甚至不需要望远镜,就已经可以看到有一条灰色的军舰正在迅速的靠近,那是一条修长的,庞大的战舰。

“这是……是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罗兰船长一下子就认出了这条军舰。

第六百零六章 搜索(上)

罗兰船长之所以能够一眼就认出这条德国战列巡洋舰,主要原因是这条战列巡洋的桅杆实在是太有特色了。这条战列巡洋舰的桅杆甚至不应该改叫桅杆,而应该叫做塔式桅楼。这种像哥特式教堂的尖塔那样高高的耸立着的桅楼是德国人从美国人那里订购的腓特烈大帝级战列巡洋的最突出的标志。整个世界上,也只有这一款战列巡洋舰有着这样独特的桅楼,所以罗兰船长一眼就认出了这条战列巡洋舰。

这种设计源于后世的日本战列舰,这样的桅楼毫无疑问,能大大的扩展战舰的视野,有利于战舰先发现敌人。德国的战列巡洋舰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袭击舰使用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要避免和英国人的同类型的军舰战斗的。因为德国人缺乏海外基地,军舰一旦在战斗中受损,就很难找到可以进行修理的船坞。一旦受伤,战斗力就无法恢复。而英国的同类战舰,只要回到港口修理几个月,就又是一条好战舰了。所以,不要说和同级别的英国战舰战斗,就是和次一级的英国军舰战斗,也不是受到提倡的行为。所以先敌发现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能在尽量远的距离上发现敌人,那么无论是打还是跑都更加方便。当然,任何设计都是有利有弊的,这种设计在提高军舰的探测能力的同时,也会使得战舰在高海况下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而大西洋海域的海况一直都不是很好。为了弥补这一点,美国人又给这种军舰加上了巨大的减摆鳍,这样的巨大的减摆鳍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种军舰在高海况下的稳定性,但是,也使得这种军舰转弯的能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如果是在舰队交战中,这种航行性能上的缺陷会使得舰队要想抢占敌人的T头变得非常难,甚至是近乎不可能。不过考虑到这种战列巡洋舰根本就不是用来打舰队决战的,它就是一条用来袭击的商船队的袭击舰,在对付商船的时候,这个缺陷也就变得可以容忍了。

“快!快发电报!”罗兰船长喊道:“报告我们发现了德国战列巡洋舰!”这个时候,德国人的军舰距离商船还很有些远,虽然凭借着战列巡洋舰的高航速,用不了多久就能追上来,但是,发出一份电报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一会儿,那条德国战列巡洋舰就追上来了,这时候罗兰船长才发现,德国军舰不止一条,跟在这条战列巡洋舰身后的,还有一条普通的巡洋舰。

“轰轰”那条普通的巡洋舰开炮了。不过并没有炮弹落下来,显然这只是在用空包弹示警而已。罗兰举起望远镜望过去,看到那条巡洋舰的桅杆上一个水兵双手挥舞着两面旗子,正在向他们打出旗语。作为船长,罗兰当然认得那旗语的意思:“立刻停船!”

“电报发出去了没有?”罗兰问道。

“船长,已经发出去了。”卡瓦略大副回答说。

“那好吧,就按他们说的,停船吧。”罗兰船长说。

他们现在驾驶的是一条普通的货船而已,最高速度也只有17节,而且这还是理论上的数字。事实上这条船在海上已经跑了不少年,发动机已经衰退了不少,再加上在海水里泡了这么多年,船底下说不得也是长满了藤壶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航行时候的阻力也比刚下水的时候大不少,再加上还装了满满一船的货物,如今这条船还能不能跑出15节的速度都不一定。论跑,绝对是跑不掉的了。而自己这也只是一条无武装的商船,要和一条巡洋舰加上一条战列巡洋舰打,那和自杀完全就没什么区别。反正电报已经发出去了,作为一个联合王国的公民,他也算是尽到了责任了。现在,投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好人安德森号慢慢的停了下来,接着,沉重的铁锚也被抛了下去。那条巡洋舰靠近了过来,停在了距离好人安德森号大约六七百米的地方,巡洋舰上的几门主炮的炮衣已经都被取了下来,黑洞洞的炮口转了过来,瞄准了好人安德森号。至于那条战列巡洋舰则继续在远处缓慢的航行着。

这时候一条小舢板从巡洋舰上面放了下来,一队水兵上了小舢板,向着好人安德森号划了过来。不一会儿,就划到了好人安德森号旁边。好人安德森号上的水手抛下了绳梯,一群拿着冲锋枪的德国水兵就上了船。

“你是这条船上的船长吗?”一个带着少尉军衔的德国海军军官对罗兰说。

“是的,我是这条船的船长。我希望我的船员都能得到人道的对待。”罗兰说。

“放心,只要你们不刻意捣乱,我们也会守规矩的。”那个少尉说,“现在,船长先生,可以将这条船上的货物清单给我看看吗?”

一般来说,袭击舰什么俘获了敌人的商船之后,要么将商船押送回自己的港口,要么就直接将商船击沉。德国人在大西洋上并没有什么可用的港口,德国在西南非洲倒是有几处殖民地和港口,只是如今这些港口却都非常不安全。英国人的舰队已经杀上门去,将这些港口打了个稀巴烂。其中的一些殖民地已经快要被英国人占领了,还有一些虽然现在还没事,但是说不定,英国人的舰队也正在向着那些地方行进,带上俘获的商船,跑到那里说不定就会一头撞上英国舰队。这样的事情,德国人应该不会愿意做。

“好的,少尉先生,我去拿给你。”罗兰说。

“加图尔,你陪船长先生一起去。”那个少尉转头对一个士兵说。

“好的长官。”那个士兵回答道,同时将挂在胸前的冲锋枪扶了扶。

……

“钢锭、橡胶、粮食,还有黄铜和燃油。很不错,都是战争所必需的东西。”诺伊尔海军上校微微的点着头,“塞壬号现在在哪里?”

“长官,塞壬号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现在和他们联系吗?”一个军官回答道。

“当然,这些物资中的不少,都是对帝国有用的。”诺伊尔上校回答说。

……

罗兰船长等人都被押上了那条战列巡洋舰,暂时关押在一个舱室里,他们的船则被德国人接管了。不过德国人倒是表现得相当的有绅士风度,并没有虐待他们,不但一日三餐,饮水什么的都不缺乏,就是他们的随身物品,除了手枪和匕首之类的东西之外,也都没有没收,包括大副的烈性酒和船长的象牙烟斗。

船员们就在这件舱室里呆了好几天,然后又有一个军官领着他们上了甲板,他们看到海面上又多了一条货船。

“先生们。”那个带他们上甲板的军官对他们说,“我们还有战斗任务,带着各位有很多不便,所以需要各位换乘到那条船上去。”

那条船当然就是多出来的那条货船,但实际上,那不是一条货船,而是一条伪装成货船的袭击舰。这条袭击舰在德军的序列里叫做“塞壬号”,是由一条快速商船改装而成,他表面上的名字则经常更换。在这条看起来像是一般商船的船体里,装有四门150毫米炮,以及八具鱼雷发射管。这条船本来就是货船,所以自然也有货仓,能装不少的东西,也能装人。所以德国人就把这些英国船员转移到这条船上,显然,德国人不可能长时间在船上养着一群英国水手,德国人的袭击舰队有长期在海上活动,每一份补给都是宝贵的。但是要说直接把那些英国船员统统干掉,如今战争才刚刚开始,大家的节操也还没这么低。所以这些英国船员还是要找个地方放掉的。只是放在热闹的地方,船来船往的,英国船员倒是容易获救,但是这些人一获救,德国人曾经的位置和兵力也就暴露了。而且留给他们跑远的时间也少了很多。要是丢在什么荒僻的地方,那不是浪费军舰的航程吗?因此,德国人打算让伪装成货船的“塞壬号”去执行这样的任务,浪费它的航程比浪费正规军舰的要合得来得多。

“塞壬号”上面装有起重吊臂,德国人找了一处风平浪静的海域,将好人安德森号抛锚停稳,然后“塞壬号”缓缓的靠上去,伸出吊臂,将不少物资从好人安德森号上面吊了过来。等到大部分的物资都被转移到塞壬号的货仓里面之后,塞壬号又移动到两条军舰旁边,将一些军舰上用的上的东西,比如燃油,比如一些食物,淡水,以及日用品用吊臂吊到军舰上。这样,这两条军舰就能持续的战斗更长的时间。几个德国水兵带着炸药上到了好人安德森号上面,他们会将这些炸药安放在这条船的龙骨部分,然后设置好定时器,然后回到了“塞壬号”上面。几分钟后,好人安德森号抖动了一下,然后船体开始渐渐的倾斜,大约十来分钟之后,这条船就断成了两截,沉入了大海之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2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1/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