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219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我们的潜艇非常低矮,从任何一条英国船上看我们都是在俯视,这样我们就自动的融入到大海漆黑的背景中了,现在有没有月亮,高速行驶带起的航迹也一样看不见,完全可以就在海面上航行,甚至直接从海面上接近敌人,把潜艇当成鱼雷艇,直接从海面发起攻击。”哈夫斯一边这样想着,一边赶紧下到舱室中,找来了副艇长商量。

“哈夫斯,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副艇长拉姆听了哈夫斯的想法后,想了想这样说道。潜艇部队的待遇不错,所以士气也相对比较高。

“那好,我们就冒一次险。”哈夫斯回答说。

……

就像哈夫斯推测的一样,英国人一直没有发现有一条潜艇竟然从海面上向着商船队杀了过来,这完全是因为海面实在是太黑了,而德国人的潜艇又涂抹着灰黑色的油漆,以至于俯视状态下,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其实不要说几乎和海水一个颜色的潜艇,就算是雪白的冰山,在夜间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冰海沉船的事情了。

至于潜艇发动机的声音,也淹没在整个船队的机器的轰鸣声中了。英国人的驱逐舰上已经有了可用的声呐了,但是这个时候的被动声呐还完全不能用于判断方位,只能提供一个模糊的预警罢了,判断方位必须依靠主动声呐。不过这种早期声呐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有经验的声呐兵,完全可以听得出在海下航行的潜艇的螺旋桨声,因为在水面以下航行的时候,潜艇的螺旋桨的声音和其他船只的螺旋桨的声音有不小的区别。而一旦他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驱逐舰就会做好战斗准备,并开启主动声呐,对船队附近的海域进行搜索。这样做虽然不见得能抓到潜艇,但是至少,这能给潜艇很大的压力,使得它发起攻击的风险变得更大,效率变得更低。然而现在,因为U-92是在海面上航行的,所以它的螺旋桨的声音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通常在海下潜航的时候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另外,因为U-92现在在水面上,所以,搜索水下目标的主动声呐自然也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采用海面夜袭的方式,哈夫斯让英国驱逐舰上面最新的声呐设备变成了摆设。

就这样,在凌晨一点钟多一点的时候,U-92号潜艇追上了商船队。

“1、2、3,有三条驱逐舰,前面两条,后面有一条。”在瞭望塔上,副艇长拉姆正一边用手指头指着那些在明亮的天空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楚的英国船只的黑色的剪影,小声的对站在自己身边的哈夫斯说,好像生怕自己的声音大了一点,会被英国人听到一样。不过这个担心是多余了一点,因为双方的距离还有大约一千米左右,英国人可没有这样的顺风耳。

“我们还可以再靠近一些。”哈夫斯说,“你看,着两条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当,我们先逼近到五百米左右,向五号目标发射一枚鱼雷,然后快速的插入这个空当,这样我们就会被六号船挡住,当鱼雷爆炸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火光照亮,然后我们再向二号目标发射一枚鱼雷,接着朝四号船那边行驶过去,借着它来躲开火光……你觉得怎么样?”

拉姆稍微想了想,点点头说:“应该可行,您是艇长,下达战斗命令吧!”

“那好,拉姆,你下去控制潜艇,我在这里指挥,让我们为了德意志,奋勇作战吧。”哈夫斯说。

“德意志高于一切!”拉姆回答说。接着从指挥塔上下来,进入了船舱里。

“转舵到300方向。”哈夫斯下达了他的第一条命令,一种全新的潜艇作战模式也从这一战中开始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猎场(二)

对于PQ77运输船队来说,这真是一个无比可怕的夜晚,一个无形的敌人在夜幕的掩护下不断地向他们发起袭击。每隔几十分钟,就有一条运输船被会突然被鱼雷击中发生爆炸,三条驱逐舰费尽了力气,也没听到任何潜艇独有的螺旋桨的声音,他们盲目的打开了主动声呐,依旧什么都没找到。有那么一次,主动声呐似乎发现了什么,驱逐舰立刻猛扑过去,投下了一连串的深水炸弹,然而,这还是什么用都没有,因为几十分钟之后,就又有一条运输船被鱼雷击中沉没了。

一开始,当一条船被鱼雷命中,船长下达了弃船的命令之后,附近的船只还会有意的减速,打开探照灯,搜救那些落水的船员。然而很快,这样做的船只也跟着遭到了隐藏在夜色中的恶魔的攻击,同样在爆炸中沉没。

这是无比漫长的一夜,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爆炸声响起,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船只发出弃船的命令,沉没得慢一点的,就有救生艇被放放下海面,沉没得快的,水手们就只能抱着救生圈跳入海中了。

在这恐怖的一夜中,PQ77损失了四条运输船,近三万吨的货物。如果不是U-92在此前的行动中用掉了不少的鱼雷,导致如今一下子就用光了剩下的鱼雷,PQ77的损失绝对不仅仅只有这么点。

……

“首相阁下,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非常严峻。这个月我们的船只的损失速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的造船速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造船速度和美国的造船速度的总和。”海军大臣丘吉尔对首相阿斯奎斯说,“这样的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我们就必将输掉整个的战争。”

“温斯顿,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危险,甚至是比德国陆军更大的危险。”阿斯奎斯首相说,“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首相阁下,我觉得,我们必须全面使用护航船队的模式,禁止任何商船单独行动,将他们便成一组组的并配上护航舰只穿过大洋。这一个月里,依据我们的统计,护航编队中的运输船的损失几率要比普通的运输船低很多。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商船全部编队,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护航军舰,那我们的损失就一定能大幅度下降,至少,能下降到低于我们的补充能力。”丘吉尔回答说。

“那么温斯顿,我们海军有足够的驱逐舰吗?”阿斯奎斯首相问道。

“数量远远不够,即使我们的造船厂现在将建造重点转移到驱逐舰的建造中来,至少两个月之内,我们手里的驱逐舰还是非常不够。”丘吉尔回答说,“但是,首相阁下,我们也许还有其他的获得驱逐舰的方法。我们可以向美国订购驱逐舰,或者干脆向美国政府租借美国海军的驱逐舰。另外也可以向美国人订购更多的运输船。”

“这的确是一件可以考虑考虑的事情。”阿斯奎斯首相想了想,这样说。他当然知道,因为现在美国购买了很多的英国债券,所以自然不能看着英国垮掉。而且,玩欧洲大陆实力均衡玩出花来了的英国佬自然也知道,在反对欧洲大陆出现压倒性陆权强国,以及反对欧洲大陆统一上面,美国的利益和英国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我会让人和美国人讨论这件事情的。”阿斯奎斯首相说,“你们也要加快动作,必要的时候,从作战部队中抽掉一点驱逐舰出来,也要保证航运的安全。”

……

订购船只的事情当然不可能不和麦克唐纳打交道。而麦克唐纳早就在等着这个订单了。于是在史高治亲自陪同下,英国派来的特使伍德盖德爵士前往参观了麦克唐纳旗下的一家造船厂。

“爵士,您看,这里正在建造的就是我们刚才在模型室中看到的那种夏洛克级快速商船了。的确,相比一般的商船,它的价格是要高一点,一次能运输的货物也比普通的货船要少一点,而且维护成本也高于一般的船只,因此,即使考虑到它的高速特性,十八节的巡航速度带来的运输次数上的优势,仅仅从经济上考虑,这种货船的经济性也不能算太好。事实上,最初我们是把它当成中低端的客船来设计的。”史高治顺口说了一句谎话,然后继续介绍说,“但是爵士,在如今的环境下,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个船更好的,更适合英国需要的船只了。您看,这种船的巡航速度都有18节了,而就我所知,一般的潜艇的水面速度都没有他快,所以,德国人的潜艇要想伏击他,就会变得相当的困难。这样一来,船只在穿越大西洋的时候,损失的几率就会大大地降低。而且,也因为速度上的优势,所以这种船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运输的物品也更多。这对于如今的大英帝国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如果有大量这种船只投入到航运当中,那英国还用得着担心什么无限潜艇战呢?”

伍德盖德爵士听了这话,在心中暗暗的点头,同时在他的心里,对于美国人的痛恨,尤其是对于麦克唐纳的痛恨又一次增加了。伍德盖德爵士对于船只什么的有相当的了解,他当然看得出来,这种船根本不可能是从中低端客船更改设计发展来的,从一开始,这款船就是作为高速货船来设计的。这种经济性并不突出的船只,之所以被设计出来很明显就是为了这场战争,甚至就是为了无限制潜艇战。如果没有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这种船只根本就没有市场竞争力。然而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却使得这种船变成了最为合适的产品。显然,麦克唐纳财团对于德国人发起无限制潜艇战早有准备,甚至于,德国人的背后就有麦克唐纳的黑手,毕竟,麦克唐纳在潜艇方面的研究同样是世界知名的。作为英国官员,他也知道麦克唐纳财团和德国人一直有技术上的合作和生意上的往来。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他也知道这样一款船只的研制需要的时间,只怕战前麦克唐纳就已经在筹划着这么样黑英国人的钱了。

不过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外交官,伍德盖德并没有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他知道,这种事情其实很普遍,英国人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也不会比麦克唐纳更仁慈。而且,麦克唐纳财团认购了很多的英国债券,如果自己想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大订单,那么他们还将认购更多的英国债券,这说明,在大的方面,麦克唐纳财团还是站在大英帝国这边的,不愧是大英帝国的老朋友。

“麦克唐纳先生。”伍德盖德说,“这种船的建造速度如何?另外如果批量订购,价格上能不能再优惠一点?您知道,这种船的经济性并不好,价格反而比一般的货船高很多。这可不太合理。”

“啊,爵士,我想您一定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吧?我们美国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一美元的钱,一美元的货;十美元的钱,五美元的货。意思是说,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提高是不成比例的。为了达到高速,就必须用更大,更先进,当然也更昂贵的动力设备。这是硬成本,很难降下来。我们也不能不赚钱不是。不过,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你们愿意让这种船只在使用寿命上打个折,那我们倒是能把价格下降到和普通运输船相似的程度。”史高治回答说。

“这不就是偷工减料吗?”伍德盖德说,“这样做,从经济学上来讲,购买这种船就越发的不合算了。”

“不不不,爵士,您的算法有问题。”史高治摇晃着脑袋纠正他的错误看法,“首先,即使是这样的高速商船,也不可能没有损失。您真的觉得,这些船只能在战争中一直跑到设计寿命?这怎么可能呢?既然如此,过长的设计寿命什么的,本来就是一种奢侈的浪费了。而且,如果我们依照长期使用为目的来建造这种船,那么等战争结束后,这些船就不好处理了。不是吗?相反,如果我们将使用寿命压缩一下,换来价格的下降,等到战争结束后,不管是把它们回炉还是低价卖给其他国家,损失都相对更小。所以,我觉得我的这个提议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放宽这些要求之后,建造速度也会大幅度提高,而这个,不正是您一直担心的事情吗?”

“麦克唐纳先生,您说的也有一些道理。”伍德盖德说,“那么,依照您的看法,建造速度能提高多少呢?”

“如果放宽对寿命的要求,很多部件就可以采购来源更多,产量也更大的廉价部件。而能提供这样的部件的企业,比能提供高质量部件的企业多得多,所以原料什么的就不会成为生产的瓶颈了,而且很多的工序也可以简化,这样整条船的建设速度可以比一般的船快三分之一,如果你们愿意放弃高航速,建造时间还可以压缩到普通船只的二分之一。”史高治回答说。

听到这个回答,伍德盖德的眼睛都亮了,他知道在如今,运输船的建造速度对于战争局势的重大意义。不过,他并没有立刻拍板的权力,于是他对史高治说:“麦克唐纳先生,这是一笔大买卖,我需要一点时间和国内联系一下。三天之后,我给您一个答复可以吗?”

第六百三十章 猎场(三)

虽然伍德盖德宣称要三天之后才能给史高治答复,但是史高治知道,伍德盖德,或者说大英帝国其实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如今,只有史高治的造船厂才能造出足以挽救英国的运输船只。的确,史高治的这些船经济性不好,油耗大,单位排水量载重小,使用寿命短,甚至可以说质量低劣,价钱却并不便宜。但是,这些东西却能救大英帝国的命,虽然从另一个角度,这些东西也和德国潜艇一样在要大英帝国的命。大英帝国的国库早就能饿死老鼠了,如今再大规模订购这种船只,就又只能借债了。这次又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做抵押了。

“按照最低限度,英国人这一批也要从我们这里订购300条货船。”史高治对葛莱史东说,“他们现在花钱的地方多,肯定是拿不出现钱,只能再次发行债券了。债券是要有抵押的,葛莱史东,你觉得我们应该提出让英国人用什么来作为这些债券的抵押?”

“爸爸,您觉得苏伊士运河的一部分收益如何?”葛莱史东说。

苏伊士运河是最为重要,也最为繁忙的运河之一了,就赚钱的程度,是要明显超过史高治手里的巴拿马运河的,而且这条运河的盈利还相当的稳定,虽然利润率不算特别高,但是这样的无风险的利润也就是非常难得的了。麦克唐纳财团其实早就对这条运河流口水了,不过,那个时候英国还强盛,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也很强,所以麦克唐纳也只能望着苏伊士运河流口水罢了。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英国现在急需资金救命,罗斯柴尔德呢,他的资产遍布欧洲,而如今整个欧洲都卷入了大战。他们的损失也不小。虽然他们通过金融手段保住了大部分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如今也大多变成了账面上的财富,变成了英国和法国的长期债券,而不是立刻就能搅风搅雨资金。如今整个欧洲都没有真正能呼风唤雨的大资金硬通货了,因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库里的黄金如今都送到了美国,然后被放进了美联储所属的各家银行的金库之中,比如说,麦克唐纳创投银行又在克利夫兰买下了一处废弃的矿井,并将之改造成了一个全新的,守备森严的地下金库。因为鸭堡下面的那个金库已经不够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柴尔德也没有力量来反对麦克唐纳财团将手伸向苏伊士运河了。所以葛莱史东提出,让英国人将苏伊士运河的权利作为交换的筹码的打算。

“这不错。”史高治说。

“不过爸爸,我又有点担心,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会不会被英国人用各种手段排挤出去。”葛莱史东又说道。

“现在不用担心这个。英国人到战争之后,还想要有把我们从苏伊士运河赶出去的力量可不容易。”史高治说。

史高治知道,这场战争会让英国的力量大大的被损耗掉,而英国和美国的实力对比,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本的历史上,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就不得不承认了美国和英国同等的海权。而在这个时空里,因为史高治的影响,英国在战争中的损耗只会更大,而美国,准确的说是麦克唐纳财团在战争中的所得也会更多,再这样的前提下,英国人战后能不继续收缩都要靠上帝保佑了,还想把美国人从他们已经占据了的地方排挤出去?那就简直是在做梦。如果英国人真的这样不知好歹,史高治也不介意让美国和英国再玩一次造舰竞赛,甚至还可以让美国政府向当年的英国佬学习,告诉他们说:“你要是觉得有实力和美国玩,美国也不介意奉陪到底。呵呵,我们美国最喜欢对付那些自以为实力出众的家伙了,你丫的敢造一条战列舰,我们就敢造两条!美国会让你们明白,美国从不说空话的。”反正对于造船业的大亨史高治来说,这种事情绝对是有钱赚的。

“其实,除了苏伊士运河,还有一个地方非常值得关注。”史高治说。

“什么地方?”葛莱史东问道。

“波斯湾地区。”史高治回答说。

“这里?嗯,听说这里有人发现了石油。”葛莱史东点点头说,“不过这地方可乱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乱七八糟的搅成一团。不过这不是问题,只是这里很有投资价值吗?”

听到葛莱史东的问话,史高治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海湾地区有没有投资价值,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向史高治这样的穿越者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那里有世界上质量最好,开发难度,开发成本最低的油田。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那里的石油每桶的开采成本也还不到十美元,相形之下,其他的一些油田,比如俄罗斯的,比如北海布伦特的,他们的开采成本都要差不多40美元了。将这样的油田抓在手里,几乎就等于把石油市场的定价权稳定的抓在手里了,意义深远。更重要的是,虽然在这一带已经发现石油了,但是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还没有开始,所以这里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说苏伊士是一处让史高治流口水的地方,那么波斯湾简直就是一处让史高治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了,当然,最好是抛被人的头颅洒别人的热血。

“当然,依据一些只有我们掌握的,一直对外保密的地质理论,我们认定波斯湾一带有着发现超大型油田的巨大可能。而且这个位置交通便利,实在是值得投资。”史高治回答说。

“那好吧,爸爸,我会努力去拿下这一带的利益的。”葛莱史东说。

“和唐纳德一起商量一下,除了和英国人谈,也可以和当地的那些埃米尔什么的谈,如今他们名义上虽然还臣服于土耳其苏丹,但是在事实上,土耳其根本就已经对这些地区失去控制了,这里所有的部落都在寻求外来者的帮助,只要我们有钱有枪,他们就愿意我了我们的利益去打仗。另外,英国人正在和我们的总统先生谈租借我们海军的驱逐舰的事情。你可以去施加一下影响,推动这个谈判,最好能让英国人在波斯湾附近拿出一个港口来作为交换。”史高治这样提醒说。

“好的,爸爸。我会和唐纳德好好商量的。”葛莱史东说。

……

就像史高治预计的那样,还没到第三天,伍德盖德爵士就又一次的上门来了。这一次要谈一些具体的事情了,所以接待他的是葛莱史东。

“麦克唐纳先生,我们希望能通过你们订购400条货轮,其中的100条是使用高速蒸汽机的快速货轮,其他的是普通速度的货轮……”在鸭堡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双方开始了谈判。

英国人订购100条低使用寿命的高速货轮和300条低使用寿命的低速货轮,这种订购方式实际上是上了史高治的圈套。在英国人的经验中,只要有军舰护航,商船队即使慢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虽然PQ77船队在某个晚上损失惨重,但是这个个例并没有让英国人太警惕。而事实上U-92的这次成功的确是有相当的偶然性的。

所以英国人觉得,既然慢速版的夏洛克货船建造起来还要稍微快一点(因为发动机的供应更充足),价格也更低,经济性也更好,那么当然应该订购更多的慢速版的,当然快速版的也要订购一些,毕竟现在护航舰只的数量有限,有些顾不过来,这些速度更快的货船可以不依赖于护航,及时单独航行,也能有不低的生存率,这当然很好,至少在护航舰只数量足够之前可以用来救救急。

然而,有一种战术却是可以很完美的对抗护航编队的。等英国人将护航的驱逐舰准备好了之后,史高治就会让德国人掌握这样的战术,然后让英国人手里的那些低速货船全部变成德国人的靶子,然后,英国人就得再次向自己订购新的,高速版本的货船了。这几乎就等于是人为的让货船的需求量翻了一倍。在这个生意中,麦克唐纳财团能够赚到的钱也就翻了一倍,而英国也会因此更加的衰弱,更加的依赖于麦克唐纳的资金链,也就更无法拒绝麦克唐纳的一些要求。

双方的谈判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麦克唐纳向英国人购买了一部分的债券,英国人用苏伊士运河的收益作为偿还抵押。英国人用这笔钱向麦克唐纳订购了第一批的四百条货轮。同时英国人还向麦克唐纳财团表示将来继续订购更多的船只的意向。

……

与此同时,英国和美国的关于美国向英国租借驱逐舰的谈判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很快,两国也发表了联合声明,英国人将他们在印度西部(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港口租借给美国九十九年,而作为租金,美国将四十条驱逐舰转交给英国。

第六百三十一章 猎场(四)

U-92号潜艇在基尔军港的一处泊位上停靠好了,哈夫斯上尉和他的士兵们迫不及待的登上了陆地。他已经连续在海上跑了两个月了。正常状态下,一条这么点大的潜艇是不可能在海上持续作战这么久的,因为任何一条潜艇都没有这么大的自持力。不过,那些奶牛潜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不断地给U-92送来食物、淡水、燃料、武器以及维护潜艇的各种零配件。同时,击沉榜的第一名的近乎白热化的争夺,也使得U-92上面的水兵士气高昂。这才使得他们奇迹般的在海上坚持作战了整整两个月。

但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两个月的高强度的作战,使得U-92上的官兵们都疲惫了到了一个极点了。而且,就算是铁打的U-92潜艇,也开始不断地出现各种机械问题,再不回去,那是绝对不行了。

哈夫斯上岸后,将一些手续性的事情办完了,就直接回了家。他和他的船员们都得到了半个月的假期,然后,他们就又要再次出海了。所以,他们一定要好好享受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头儿,和我们一起去喝一杯,再找个妹子乐乐吧。”在军营门口,一个水兵朝着哈夫斯上尉喊道。

“啊,你们自己去玩吧,我要先回家看看。”哈夫斯朝着这些水兵笑了笑,这样说。

“就是,头儿是有老婆的人了,这个时候自然要赶紧回家陪老婆了。”一个水兵带着羡慕的语气嚷嚷着说。

“唉,头儿居然会为了一片树叶,放弃了整个的森林。啊,可爱的酒吧女招待,哥哥来了……”又有水兵发出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哀嚎。

“头儿,快点走吧,别听这帮子垃圾瞎说。”又有一个水兵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猛地一挥手,然后转过身,朝着那帮子水兵们喊道,“别以为你们的那些鬼心眼能骗得过头儿,你们不就是想让头儿被赶到阳台上去过夜吗?你们这些家伙呀,真是没良心,我怎么就认识了你们这样的一群坏蛋呢?”

哈夫斯上尉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不过他不打算跟这帮子家伙们计较,真要和这些家伙闹,那才是上了他们的当了呢。而且万一,万一回去的晚了,珍妮也许真的会不太高兴的。

于是哈夫斯上尉也不再理会这帮子家伙,直接向着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走去。那里有一班公交车通往火车站。

由于燃油的缺乏,所以如今在大街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汽车了。如今几乎所有的燃油都被分配给了军队,也就公交车还能分得到一点燃油。不过每天的发车次数却大大的减少了,这也使得公交车上格外的拥挤,不过这对于急于回家的哈夫斯上尉并不构成太大的问题……

半个月的假期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返回部队的时间了,哈夫斯在火车站台上和妻子吻别之后,就上了火车。在火车上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将自己的行李放好,然后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在他的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正捧着一本书在看。见到他坐到了自己的身边,就放下书,看了看他身上的海军上尉的军装。然后对他说:“您好,您是海军的军官?”

“啊,是的。”哈夫斯回答说。

“是潜艇部队的吗?”那个小伙子又问道。

“你问这些干什么?”哈夫斯不觉警觉了起来。

“啊,我只是好奇,因为现在的报纸上,书上都在宣传我们的潜艇英雄。”那个小伙子解释说,“而我刚才正在看一本关于潜艇作战的小说。”

为了避免被当成了间谍,小伙子还将手里的那本小说递给哈夫斯看看。

“这本书据说是以哈夫斯上尉和埃尔森上尉为原型来写的。”那个小伙子补充说。

埃尔森上尉正式和哈夫斯如今在击沉榜上竞争的主要对手,这本书居然是以自己和埃尔森上尉为原型来创作的,这让哈夫斯来了兴趣,毕竟即使是男人,也是有虚荣心的。

“啊,这本书能借给我看看吗?”哈夫斯说。

“这没问题。”那个小伙子说,“反正其实我已经看完过一遍了,而且我还有别的书看。”

漫漫的旅途中,看看书什么的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哈夫斯就看起那本小说来了。老实说,这本小说的文笔并不算太好,当然也不是很差,不过这本小说的作者显然对于潜艇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虽然文中的常识性错误还是有一点的,但比起那些胡说八道的报纸可好多了,嗯,哈夫斯在家的时候,看到了珍妮收集的各种有关与他的报道的报纸,其中的一些报纸在描绘潜艇作战的时候,完全就是靠着记者的脑洞在乱吹。比如写他的潜艇在海下追踪英国舰队三天三夜什么的。然而,以潜艇在水下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舰队,更不要说追踪舰队三天三夜了。即使到了一百多年后,也只有核动力潜艇才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当然,一百多年后的报纸也照样会宣传诸如尼哄鸡的常规潜艇跟踪赤兔国水面舰队长待一千四百公里的不靠谱的消息。(因为水面舰队的平均速度都比常规潜艇的最高速度快,而常规潜艇用最高速度行驶只能支撑一个小时左右。)

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于潜艇作战有着更多地了解,很多地方写得就真实多了。当然这本书的作者还是开了不少脑洞的,至少在一般人看来是乱开了不少脑洞的。这本书上描绘说,到了后来,英国人倾尽全力,制造了大量的驱逐舰,并将所有的商船都编入了护航编队,于是潜艇作战遭到了巨大的困难,很多潜艇英雄都在和护航编队的战斗中牺牲了,交换比开始变得对德国不利了起来。这时候,埃尔森上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被称作“狼群战术”的作战方案。

依据这种战术,潜艇不再作为孤狼而战斗,他们就像狼群一样相互配合,当一条潜艇发现了一支有护航编队掩护的商船队的时候,它不再立刻就独自发起攻击,而是通过无线电,将商船队的位置以及它的航行方向之类的信息发送到统一指挥潜艇作战的潜艇作战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载通过无线电,调集位于商船队航行方向前方的潜艇,将它们聚拢过来,在商船队的前方摆好伏击圈,然后在夜晚伏击商船队。

在小说里,利用集体的力量,狼群不断地战胜护航编队,击沉了越来越多的商船,使得英国就像被绞索套住了脖子一样渐渐窒息,德国人也因此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2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9/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