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你们就知道,咬着那个保罗·内斯特,这有什么用?你们不会攻击他后面的那些人吗?史高治·麦克唐纳,JP摩根,还有范德比尔特,他们就无懈可击吗?我就不信!”斯坦福正在朝着他的下属发火。

“但是,斯坦福先生,我们的记者力量不足,尤其是在东部,所以我们的报纸很难搞到真正有说服力的东西。”他的秘书解释说。

“那么,旧有的东西就不会拿出来讲吗?我记得,嗯,摩根在内战开始的时候,操纵黄金价格,发国难财。史高治也有一份!另外,史高治就是一个武器贩子,一个发国难财的坏东西。这都不会吗?”

“斯坦福先生,这没用的。因为这已经不是新闻了,JP摩根可以说他在包销联邦政府的国债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了。而史高治·麦克唐纳,对他的这种攻击,就是南方人都不会赞同的。因为他一直在呼吁,国家应该尽力去帮助南方重建。所以,即使是他的下属阻止了那次对林肯的未遂谋杀,让南方大为失望,但是南方人还是没有谁对他表示不满。”

“那么?太阳报的手段你们都学不会吗?JP摩根生活糜烂,这早已经不是秘密了;至于史高治·麦克唐纳,他兄弟刚刚生了一儿一女,你们就不会编一下,说那孩子其实是他的吗?而且最近他和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订了亲,据说他们认识的时候,那个小姑娘才十二岁。你们就不会编一下,就说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反正那帮子傻冒读者,他们就喜欢看这些,越是变态也是夸张,他们越喜欢,他们才不在乎是不是真的呢。”

“可是,我们的报纸的风格不是这样的。”

“那就立刻去办一家新的报纸!”斯坦福咆哮着说。

……

“多萝西娅,你来看看这份报纸,真实把我笑死了。”史高治坐在长沙发上,捂着肚子,一副连气都喘不过来了的样子。

“什么呀,把你笑成这样子。”多萝西娅款款的走了过来,在史高治身边坐了下来,顺手拿过了史高治手中的那份报纸。

“月亮报?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张报纸了?这版面,完全是在模仿太阳报嘛。”多萝西娅说,“不过模仿太阳报的也不止他们一家,这有个什么好笑的?”

“你继续看看下面的内容。”史高治不怀好意的笑道。

“下面的内容?”多萝西娅疑惑的说,然后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咦,史高治·麦克唐纳和小多萝西娅的故事?……”

“呸!这都是什么东西!这些家伙太无耻了!”多萝西娅满脸通红的大声的骂道,同时狠狠地把报纸摔在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它两脚。然后她转过脸来,看到史高治正朝着坏坏的笑。想想那上面写的那些编排自己和史高治的那些不堪入目的绝对是少儿不宜的内容,而史高治却让自己来看,还这样坏坏的朝着自己笑,这个坏家伙心里在想什么,那还用说?

“哼,你这个坏东西!”多萝西娅气鼓鼓的顺手抄起沙发上的一个靠垫狠狠地想着史高治砸了过去,然后扑上去,抡起粉拳,朝着史高治打过去。却不想拳头被史高治一把抓住,轻轻一拉,多萝西娅就倒在了史高治的怀里,两个人一起倒在了沙发上。

史高治抱住了多萝西娅,多萝西娅则一边骂着“坏东西”,一边用拳头不轻不重的打着他的肩膀,那个力度,嗯算按摩刚刚好。而且随着史高治越抱越紧,多萝西娅的拳头也越来越软,呼吸声也越来也越来越急促,脸也越来越红。史高治趁机一个翻身,把多萝西娅压在了下面。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却传来了敲门声。

多萝西娅猛地一下子推开史高治,站起来,狠狠地瞪了史高治一眼,就跑到隔壁的盥洗室里去了。史高治整理了一下衣服,说:“进来。”

进来的是伊丽莎白,她对史高治说:“麦克唐纳先生,这是黑水送来的紧急报告。通过最新的无线电报发过来的。”

“很好,放在这里吧。”史高治说。

伊丽莎白放下文件袋,转身准备离开,临走的时候,突然回过头朝着史高治一笑,低声说:“麦克唐纳先生,您的领子脏了。”然后就走了出去。

史高治低头一看,自己的衣领上真的有一个红色的唇印。

“多萝西娅,出来吧,有正事要办了。”看着伊丽莎白出去了,史高治就朝着盥洗室喊道。

多萝西娅气鼓鼓的走了出来。“什么正经事!你就没个正经。”

“这次是真的正经事。”史高治说,“黑水送来的情报。”

多萝西娅在离史高治很远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翻看情报。

“太好了!这一下子,我们可就真的有不容辩驳的真凭实据了!”多萝西娅狠狠地挥舞了一下小拳头,这些没良心的家伙居然敢乱编自己的故事,这真是不可容忍。“他们居然还在胡编乱造的故事里污蔑我没有胸部!”多萝西娅忍不住微微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部,好像是真的没有安娜和凯瑟琳的大。不过,这个发现越发的让她愤怒了起来。这一次,一定要给他们个好看的。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史高治问。

“当然是立刻报道出来。这还用问?”多萝西娅恨恨的说,“让他们彻底的名誉扫地。他们居然敢……”

“多萝西娅,保持冷静,尤其是在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如果你还是很生气,那你可以回盥洗室洗把脸再过来。”史高治很严肃的说。

……

“直接捅出来,固然能给他们沉重的一击,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表演,表演到了完全没有退路的时候,在把真相揭出来。这样的一击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史高治对已经冷静下来了的多萝西娅说。

“嗯,就该这样!只是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充分表演呢?”多萝西娅象是在自言自语一样,然后她又说,“这一阵子,他们在疯狂的攻击保罗·内斯特,然后我们就让保罗·内斯特抛出新的说法,嗯就是这里提到的,每运到一个活着的华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就给他们多少钱。以及这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是在靠着贿赂满清的官员,从他们手里买下囚犯,甚至还与中国的黑帮合作,从他们手里买人口。保罗·内斯特不可能有这种事情的证据,所以,他们一定会立刻否认,反过来对我们大加讥讽。等到他们跳的欢的时候,我们就正式的在各家媒体同时公布证据。我相信,这样的一家伙,一定能让他们好看!”

“嗯,这个想法不错,多萝西娅,你大有进步!”史高治朝着她竖起了大拇指,“前两天,那些家伙还问我们‘你们倒是有满满的良心,可是你们有真相吗?’,现在轮到我们来反问他们:‘我们这里有着满满的真相,可是你们那边有良心吗?’”

……

“最近那些诋毁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无赖们已经没有新的招数可用了,他们只能让那个叫做保罗·内斯特的人渣,鸡奸犯出来胡言乱语了。试问即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真的有从满清高官和黑帮手里像果买奴隶那样购买人口,这样的事情,一个小小的水手长又怎么可能知道呢?纽约论坛报,纽约先驱报,纽约每日时报的那些傻冒们哪怕用他们的神经节想一想,也能知道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却居然还把这种漏洞百出的谎言当作证据,现在看来,他们除了良心之外,是既没有真相,更没有大脑。今天纽约论坛报的一个记者,居然还拿着这些谎言,很不礼貌的问德高望重的斯坦福先生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他敢不敢向上帝起誓绝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斯坦福先生涵养很好,居然还认真地一条条的批驳了这位记者的所谓‘事实’,要是换了我,根本就不会理会那些嗡嗡乱叫的苍蝇……”——《旧金山晚报》“昨天下午,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召开记者招待会,就前一段时间的相关留言做了澄清,公司负责人斯坦福先生表示,公司的确有从中国聘用工人的举动,但这种举动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聘用爱尔兰员工并没有什么不同。根本不存在买卖奴工的问题。斯坦福先生表示,他对于竞争对手买通奸人对他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进行的污蔑感到无比的愤怒,并保留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的权力。最后,斯坦福先生表示,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商人,他的良心不允许他和他的公司做出任何违背上帝教诲的事情,他坚信,泼在他头上的脏水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一切的谎言都必然有被揭穿的时候,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上帝和公义!”——《旧金山商报》史高治收起手里的情报,看了看多萝西娅,点了点头,时机成熟了,收网的时候到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网

由于那些东边的那些报纸在最近犯下了一个大错误,他们轻率的宣传那些存在明显的漏洞的东西,结果在本地报纸发出了“保罗·内斯特这种低级人员,何德何能能接触到这样的机密”的质问之后,他们看起了立刻乱了方寸,不是装看不见,就是玩“我们自有可靠的新闻来源,但不能告诉你”这类的满地打滚的招数。

这样的拙劣表现自然导致了舆论方向的大转向,虽然因为发行量之类的原因,本地报纸还是压不住那一票的纽约某某报,但至少,现在攻守易位。过去是那些纽约某某报狂泼脏水,而旧金山某某报拼命洗地,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泼脏水的难度总是要比洗干净来得低的。再加上泼脏水的人还远比洗地的人多,所以前一段时间里西部的报纸根本就是左支右绌,完全不是对手。不过现在,局面反过来了,轮到西部泼脏水,东部洗地了,拜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赐,如今尽量更小的西部报纸已经渐渐的把局势扳过来了,看看这些报纸激增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了。嗯,就连《太阳报》这样的家伙,也已经在《史高治和小多萝西娅的羞耻游戏》,《十二岁的小女孩的哀羞》,以及《JP摩根的海天盛筵》之类的广大银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面前节节败退了。甚至于“小姑娘有三好”这样的段子的流行程度都快赶得上用某某部件推动小火车了。

趁着这个机会,斯坦福赶紧洗白自己,他连续接见记者,反驳对他的各种污蔑,当然,推小货车这种根本不值得驳斥的不会包含在内。反正就是,在这一个多星期里,斯坦福已经快要把自己洗得又白又香了。这也让斯坦福最近的心情好了很多,不过无论如何,那些华尔街的吸血鬼们发起的这一轮攻击还是让铁路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想到这里,斯坦福原本晴朗的心情,不觉又出现了不少的云彩。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秘书却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大叠的报纸,对着他喊道“斯坦福先生,出大事了!”

“怎么了!柯尼斯,注意你的形象!有什么事情,值得这样的大惊小怪。”斯坦福说。

“斯坦福先生,这是今天的纽约每日时报,”秘书喘着粗气说,“上面有整版的,整版的有关华工船的新证据。”

“什么?”斯坦福一把抢过报纸看了起来。

“在美国缉私船局的一些富有正义感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直接在海上登上一条运送中国工人的船只的机会……”斯坦福只觉得嘴里一阵发苦,腿也开始有些发抖,几乎已经站不住了,他用手扶住桌子,慢慢的坐下来,过了半天,才重新稳定好了情绪,重新拿起那张报纸看了起来。

“我们在大副杜恩的带领下,和翻译泰·杨先生——一个中国移民并在前不久的内战中加入了联邦军队并赢得过数枚勋章的老兵——登上了那条船。船长施密特先生告诉我们,在出发的时候,他的船上载有三百五十二个中国人,但是因为他的船并不是一条客船,二十一条货船,环境非常的恶劣。所以一路上死了很多人。到现在,船上只剩下了101个幸存者。其他的人在死后都按照海上的习惯被抛进了海里。我又以缉私人员的身份,得以查看了航海日志,那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天有多少人被抛入大海。这真是太可怕了(旁边还附有航海日志上相关内容的照片),船医也告诉我们,因为准备不足,缺乏药物,他们根本就没能为那些中国人提供医疗,只是将病人从人群里带出去,隔离起来,等他死了,就直接丢进海里。而船上的中国人则通过翻译向我们表示,他们怀疑那些病人是被直接扔进海里的,而不是在死亡之后。当然以为他们一直被关在货仓里,所以他们并没有真正看到这种情况。而且因为语言不通带来的误会,他们还和船员发生过冲突,所以他们的这种说法虽然和保罗·内斯特水手长的说法可以相互印证,但是我们遵照某些极其讲究新闻人的操守的媒体的教诲,提醒大家,这依然只能作为一种可能,不能全信。

而且通过翻译泰·杨先生,我们了解到,这些中国人并不是所谓的被雇佣的‘自由工人’,他们有的是从当地官员那里买来的囚犯,要么是从黑帮那里买来的‘猪娃’(黑帮组织劫掠人口然后将他们出售给需要的人,这种做法在中国被隐晦的称作‘买猪娃’。)船上有一位能写中国字的叫做深河·林的先生,用中文写下了他们的遭遇,我们又请了哈弗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斯特劳斯先生对这些文字进行了翻译。(深河·林先生的原文照片,以及斯特劳斯教授的译文见第五版附注部分)

据了解,这些中国人大多都是在上一次试图推翻满清王朝的叛乱中被捕的。中国官员们给他们安上死刑的判决,然后就转手把他们卖给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这里是深河·林先生记录下来的中国人的情况的中文版本的图片,上面有幸存的一百零一人按下的指印,相关译文见第五版附注部分……

现在真相已经很清楚了,就在这个我们刚刚通过几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彻底的埋葬了野蛮落后的奴隶制度之后,奴隶制度的新的毒苗却又在西部悄悄滋长,如果放任这种行为,任由它疯狂滋长,那么许多年后,我们也许就要面临又一次反对奴隶制的战争,有需要一位总统去发表一篇新的《解放黄奴的宣言》。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我们这样一个星条旗永远高高飘扬的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对美国立国精神的践踏,对美利坚的梦想的践踏,是对那些为了美国的自由战死的战士的亵渎!

我们注意到,就在几天前,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主席,道德楷模,人道主义者,基督徒斯坦福先生,在媒体的面前,以神圣的上帝之名,向我们保证,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绝没有做过用钱从满清官员那里收购奴隶的事情;他向我们保证,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做出这样的有悖美国精神的事情。现在,我不知道,我们的斯坦福先生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面对着这样如山的铁证,他又要以神圣的上帝的名义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告诉我们,他打着上帝的旗号,却干着奴隶主的勾当,还是告诉我们说他对这一切全都不知情?或者干脆闭上眼睛,捂住耳朵,高喊:‘我什么都没看见’?

如果斯坦福先生声称,这些事情他全都不知情,那我们就要问一句,斯坦福先生的这个主席是怎么当的?他为什么还不从他的主席宝座上滚下来,把位置让给那些真正能够有效的管理公司的人?如果斯坦福先生愿意承认他对整个美国人民乃至上帝的欺骗,那么,虽然他是在不可抵赖的铁证下才承认,但好歹也能说得上是还有面对自己的罪行的勇气。但是任何罪行都应该受到惩罚,这样一个奴隶贩子、一个伪君子当然也不应该再呆在关系到无数人的性命,关系到美国将来的发展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主席的位置上了。联邦政府和国会都应该紧急行动起来,重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避免类似的事情的再度发生……”

报纸从斯坦福的手中滑落了,这绝对是沉重的,致命的一击。无论是对于斯坦福,还是对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都是这样。斯坦福瘫坐在椅子上,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一局他已经输了,输得很惨。甚至多半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那些原先团结在他身边的家伙们,见势不对,都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抛下自己,纷纷和自己划清界限,而那些昨天还在替自己说话的本地媒体,以一定回以比东部媒体更为严厉而恶毒的论调来攻击自己,好证明自己是被蒙骗了的好人。

……

“多萝西娅,那个斯坦福宣布辞职了。”史高治挥舞着一张报纸,笑眯眯的对坐在不远处做数学题的多萝西娅说。

“该死,别打扰我!就差最后一步了……好了,大功告成!我做出来了!”多萝西娅欢呼着,接着她疑惑的问:“史高治,你刚刚说什么呢?”

“斯坦福宣布引咎辞职了。”史高治说。

“就是那个编排我们的王八蛋吗!”多萝西娅双目圆睁,史高治顿时感到,室内的气温好像都下降了两度。

“活该!这种家伙,自己干了一大堆的龌蹉事,还喜欢跳出来装圣人!这就是活该!他这是自己找死!哦,对了,史高治,现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应该跌得一塌糊涂了吧?我们是不是应该赶紧收一点进来?”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未来的计划

“你能想到这一点,这非常的好。”史高治对多萝西娅最后的那句话大为赞赏,“这说明这些天的培训已经起到了非常的成效。这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太多的力量去争夺了。”史高治向着多萝西娅摊了摊手,“因为,我们手上的活动资金不多了。而我们还有着比这更重要的投资。所以……”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赚钱的机会从眼前溜走?”多萝西娅有点不满的说。

“啊,这滋味不好过。我完全理解。”史高治笑了,他走过去,在多萝西娅旁边坐了下来,“多萝西娅,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好呀,快讲吧。”多萝西娅说。虽然因为必须眼睁睁的放过一个赚钱的机会,而且是自己发现的赚钱的机会,这让多萝西娅觉得很郁闷,但是听听史高治讲故事也还是不错的。史高治的故事大多都很有启发性,当然,前提条件是,在他认真地时候。有时候,这个坏东西也会一本正经的讲出有点少女不宜的东西,让人恨得牙痒痒。不过,总的来说,史高治叔叔讲故事还是很受“三好少女多萝西娅”欢迎的。

“约翰和乔治一起去参加一个奖金一千个金币的赛跑。发令枪一响,两个人就冲了出去,他们跑得几乎一样快。这个时候,约翰突然从手里丢下一块亮闪闪的金币,乔治想,有金币不捡是傻冒,于是就降低速度,停下来捡金币,然后约翰就拿到了一千个金币的冠军奖金。”

“这个故事一点都不真实,”多萝西娅皱着小鼻子批评说,“世界上哪有像乔治那么傻的傻冒……嗯,你是在讽刺我!你这个坏家伙!”多萝西娅猛地睁圆了眼睛……

一阵笑闹之后,多萝西娅又和往常一样,因为“力量”不足,败给了那个可恶的家伙,被他抱在怀里一阵欺负。

“哼,你个坏东西!就知道欺负人。”多萝西娅两颊绯红,无力的靠在史高治的臂弯里,“嗯,对了,你刚才把中央太平洋铁路比作那个金币,那你告诉我,一千金币的奖金在那里?”

“终于想到这里了?”史高治笑了。

“要不是你使坏,早就想到了!”多萝西娅说。

“那好吧,我就和你说说一千金币的奖金在那里。”史高治说。

“首先,麦克唐纳家族的兴起一直以来主要靠的是科学技术。现在,我们处在一场技术革命的前夜。你知道,每一次技术上的革命,首先是什么的革命吗?”

多萝西娅摇了摇头,这些东西,她还没来得及学呢。

“首先的革命总是动力的革命。”史高治说,“以纺织业为例,最初人们靠人力纺线,人力织布。那么珍妮纺织机就是人力的极限了。后来人们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水力代替了人力,效率一下子就高了一截,于是任何依赖人力的纺织企业都无法与使用水力的纺织企业相竞争了。不过,水力纺织厂必须沿河流建设,而且到了枯水季节就难以运转。在蒸汽机出现后,使用蒸汽机动力的纺织厂摆脱了对河流的依赖,对季节的依赖,于是又迅速的在竞争中淘汰了水力纺织厂。现在,蒸汽机几乎成了一切的工业的动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蒸汽机,几乎没有一家工厂还能正常的运转。不过,替代蒸汽机的动力已经有一些端倪了。多萝西娅,你说说,和这个相比,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小金币而已?”

“真的吗?有什么东西能够代替蒸汽机,这东西相对蒸汽机优势大么?”

“这是家族的最高机密之一了。”史高治笑了,“不过对你,家族的一切秘密都是公开的,就像面对我一样。我来给你讲一讲吧,嗯,还记得我们前面讲无线电报的时候,我给你讲过的电磁学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吗?”

“还记得一点。不过那东西太复杂,我搞不太清楚。”多萝西娅皱起了眉毛。

“你只要记得在磁场中有电流通过的导线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就够了。”史高治笑着说,“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有可能研制出一种使用电力驱动的动力源,我叫它电动机。当然,我们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发电机。神奇的电力,可以通过一条细细的金属导线传出很远,而电动机相比蒸汽机结构简单,还能很容易的设定功率的大小。所以我们就能一改每一个车间都需要一台蒸汽机,每台蒸汽机都有一个锅炉需要照看,而所有的机器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变速装置配合从这台机器中伸出的那根传动主轴。任何对生产线的调整都极其的困难、复杂和昂贵。

相形之下,只要发电机和电动机得到了突破,一座工厂,甚至一个城市的很多个工厂都只需要一台用水力或者是大型的蒸汽机带动的发电机,然后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可以沿着金属导线,输送到各个工厂的每一台大大小小的电动机那里,这样一来,生产和维持整个生产线的成本,调整改变生产线的难度和成本,需要雇佣的工人数量,都会有一个巨大的下降。只要这样的企业一出现,任何不使用电动机的工厂,都会在竞争中被它碾碎。现在,在我们的大实验室里,这种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为此,大笔的资金被投入到了这里面。另外,你也知道,铁塔的项目也会大量的消耗我们的资金。但是,一旦成功,它们就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金矿。

而中央太平洋铁路呢?”史高治笑了,“这条路修建要翻越落基山脉,工程难度太大。如果我们没有介入,嗯,斯坦福先生也许能够靠着华人奴隶的尸骨,用人命把他硬堆过去,但是现在,我们可做不出这样的无耻的事情。所以,进度会非常慢,得到的利益也就小了很多。更何况在这次的行动中,我们并不是出力最多的一方,所以也分不到多少利益,因而,中央太平洋铁路,和我们的大计划相比,那就完全只是一个小金币而已。让他们去捡金币吧,多萝西娅,我们可要趁着他们捡金币的时候使劲跑。”

“另外,还有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也要消耗掉我们大量的资金。”史高治又说道,“你听说过阿拉斯加吗?”

多萝西娅摇了摇头。这很正常,这片北极附近的蛮荒之地,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了。沙皇俄国的白令探险队发现并勘察了这片土地,这使得俄国获得了对阿拉斯加15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主权。但俄国政府只不过把阿拉斯加看成是一块获取近海资源,进行皮货交易的领地而已。虽然广阔,但事实上也没什么用处。

1859年在参议员西沃德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向俄国表示愿意出价500万美元购买阿拉斯加,俄国人在研究之后认定,这是一个好价钱。他们觉得能把这样一块毫无用处的土地卖个500万美元是一件很合算的买卖。于是开始和美国政府认真的讨价还价了起来。

到了1861年,参议员西沃德变成了林肯的国务卿(美国的外长),职务上的便利自然让这笔买卖更有成功的可能。不过在这个时候,内战爆发了,林肯政府的全部力量都被投入到战争中去了,实在拿不出钱来卖下这块土地了。于是交易也就被暂停了。

到了战争结束之后,这笔生意本来应该立刻继续谈下去的,但在原来的历史上,却发生了林肯和西沃德遇刺的事件,林肯死了,西沃德被人连刺了好几刀,侥幸未死,但是紧接着政府更迭呀,以及其他一系列的乱七八糟的破事啦,结果直到1867年,双方才正式达成了协定,美国支付了720万美元就获得了阿拉斯加,相当于每平方公里4美元74美分。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笔土地买卖完成了,美国的领土面积增加20%,美国也从此而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北极国家。尽管价格如此便宜,西沃德还是因为这笔生意而受到猛烈抨击,老百姓干脆把阿拉斯加叫做西沃德的大冰箱,说他花掉纳税人那么多钱买了一块毫无用处的土地。

但从后世穿越来的史高治却知道,这笔买卖有多么合算。在阿拉斯加有储量丰富的石油,有着整个美国最大的油田,甚至还有上帝赐予的宝藏,埋藏极浅,储量丰富的金矿。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从1874年开始,大大小小的金矿就不断地被发现,新的淘金潮也随之出现,就连作家杰克·伦敦,都曾抛下笔墨跑到阿拉斯加淘金。巅峰事情,仅仅那些淘金客一年淘到的黄金,就足够买下好几个阿拉斯加。

这样的机会史高治当然不愿意放过。为了尽快的促成这笔买卖,“黑水”阻止了原本历史上对林肯和西沃德的刺杀。面对政府缺钱的问题,史高治甚至表示,只要政府买下这片土地,他愿意以极低的利息向政府提供至少两百万美元的长期贷款。当然这绝不是无条件的,条件就是,政府必须将一些史高治看中了的土地的所有权交给他。而他也愿意以高于平均地价三倍的价格买下这些区域。

这样的热心帮助当然迅速的推动了谈判,现在西沃德已经基本和俄国人达成了协议,以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整个阿拉斯加。剩下的就是国会批准政府签字了。而一旦这笔交易生效,阿拉斯加最大的油田,最大的金矿都会立刻落入麦克唐纳家族的手中。

第一百六十八章 飞速成长的多萝西娅

“嗯,你没听说过这地方也正常,老实说,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会知道阿拉斯加在哪里。”史高治说,“因为现在那里完全就是一片蛮荒。这是一片属于俄罗斯的土地,嗯,你等等,我去拿一幅地图来给你看看。”史高治松开了抱在怀里的多萝西娅,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拉开抽屉找了起来。

被史高治抱着的时候,多萝西娅还有点挣扎,如今史高治突然松开了她,她又不觉有点失落。于是多萝西娅也朝着史高治走了过去。

“啊,找到了。”史高治说,同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叠好的世界地图,将它在桌面上摊开来。

“多萝西娅,你先来找找,看看美国在哪里?”史高治笑着说。

“哼,这个难不倒我的。”多萝西娅自信的说,和一般南方佬不同,老奥德先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所以连带着,多萝西娅也学会了看地图。

多萝西娅走到地图前,微微的弯下了腰:“这里是密西西比州,我们的庄园在这里——真不知道重建成什么样子了。嗯,这里是克利夫兰,这里是纽约,鸭堡应该在这个位置上,我们现在这里。——我说的没错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