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大量的破产带来了大量的失业,纽约的贫民窟里满是朝不保夕的失业工人。焦虑和愤怒在这些一直努力工作,却难以养家糊口,如今更是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的人们中积聚。只要一颗火星,也许就会带来一场焚烧一切的大火。

“这次的危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幕后有人操纵的!朋友们,我们回想一下,当初林肯总统的那些警告,以及他为了阻止石油狂热而做出的努力。但是,几天之后,我们的总统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枪杀了!然后和总统一起致力于阻止这一切的蔡斯先生病了,辞职了!你们真的相信,是几个同情南方奴隶主的家伙枪杀了林肯总统?不!不是!林肯总统遇害,是一个阴谋,林肯总统遇害,是因为他挡在一群贪婪的豺狼的面前,想要保护我们!杀害他的凶手,我们劳苦大众的敌人并不在南方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们的敌人在哪里?我们的敌人在华尔街!”工会领袖科勒尔站在一个废油桶上,用尽自己的力量,向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大声喊道:“敌在华尔街!”

第一百八十一章 分赃会

很快,是告知就接到了摩根的回电,摩根告诉他,鉴于现在危机四伏的经济状况,他们以及其他的一些银行家们在一起就经济问题展开一次研讨是非常的必要的。他建议这一次聚会就在他新买的游艇上进行。

摩根一直对游艇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花了大价钱打造过一条叫做“海盗号”的航速高达27节的超级游艇,很多次的关系到美国经济走向的决议就是在那条游艇上做出的。能加入“海盗号”俱乐部更是成了顶级富翁身份的标志。不过现在,那条传奇的“海盗号”还远远没到能出场的时候。所以这时候摩根的游艇还只是一条航速不过十节左右的蒸汽船。

摩根是个花花公子,不过在和咪咪结婚之后,嗯,至少当着咪咪的面,摩根收敛了很多。因为,摩根对咪咪的确是非常的爱的。但是,爱咪咪是一回事,花花公子的习惯又是另一回事。而摩根很快发现了游艇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为他提供一个继续做花花公子的地方。咪咪有晕船的问题,所以从来不会到游艇上来。而她也一直知道,丈夫对于船,对于大海的喜爱。在他们结婚前,丈夫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海上去漂一两天。于是对于摩根出海去玩什么的,她也放的很松。嗯,摩根也就趁这个机会,带上他的狐朋狗友,以及各种美女出海去搞海天盛筵。

至于摩根夫人对自己的丈夫在那条船上到底在搞些什么是不是真的一无所知,没人知道。不过考虑到前不久,斯坦福在报纸上着力的描绘了摩根的海天盛筵中的那些荒淫的故事,老实说,那些故事编的不错,看了之后很能引起男人们的某种反应。所以那几期的报纸,销售很不错。摩根夫人真的就对这事情一无所知吗?

摩根夫人知不知道,史高治不知道,但是,多萝西娅却是完全的知道这件事情的。所以,在看到这个邀请的时候,多萝西娅立刻就变了脸色,她笑眯眯的望着史高治,微微的点着头,说:“史高治,你一定很期待这次旅行吧?”

“见鬼,我才不喜欢这样的主意呢?我有晕船的毛病!”史高治立刻端正了脸色表态说。于是在多萝西娅的笑容里,史高治让人给摩根回了电报。在电报里,史高治像摩根表示,因为最近他突然有了晕船的毛病(他和摩根出过海,那次可是一点晕船的表现都没有),所以,他建议还是换个什么别地方比较好。另外,他还特意强调,他的未婚妻多萝西娅小姐将和他一起到纽约来。

不久他就得到了回电,摩根将在自己家的庄园里接待他们。

……

“多萝西娅,摩根是个非常的敏锐,非常的喜欢冒险的人,这个人受过高等教育,必要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彬彬有礼。不过,这都是假象而已。摩根的脾气很差,很傲慢,习惯性的对一切的东西都抱有一种讽刺的态度。总的来说,不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在出发前,史高治这样对多萝西娅介绍摩根。

“这样的一个人,一定会特别的讨人厌的。可是银行家不是应该非常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吗?摩根要是这样子,怎么可能成为你所说的‘最厉害的银行家’的?”

“是呀,所以摩根只喜欢和那些善于和人打交道的银行家打交道呀。”史高治笑道,“要不然,怎么说他是‘银行家的银行家’呢。摩根最大的优点在于他的眼光和冒险精神,嗯和一般的银行家相比,他可以看清纷繁的现象后面的真正的趋势,而且他也有勇气冒险去抓住它。这使得他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性的选择。嗯,有了这个优点,他的那种坏脾气什么的,也就无足轻重了。”

说到这里,史高治突然想到,在原本的历史上,摩根这个家伙,几乎每一次大发展都和危机什么的密不可分,靠着一八五七的危机和随后而来的战争,他成功的摆脱了欧洲资本对他的家族的影响和控制,而在一八六五年的危机中,他有靠着这个机会成功的将大段的铁路从欧洲资本的控制中低价收购了回来。每一次经济危机,摩根都能趁机前进一大步,几乎从不犯方向错误。“这家伙该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史高治不禁这样想道。

“哦,如果是这样,那这个人就真的很了不起。”多萝西娅说,“有这样的本领,毛病多一点,也不是不可接受。”

“啊,多萝西娅,你真是个好女孩。”史高治说,“看来我如果多出来一点毛病,你也一定会接受的是不是?要知道,我比摩根还能挣钱哟。”

“去死吧?你哪里有优点了?也就我还能容忍你这个坏蛋,换了别人,早就一脚把你踢到中国去了!”多萝西娅又娇傲了起来。

不过史高治说自己比摩根还会赚钱这倒是真的,摩根更喜欢控制整个经济界的权力,相比他在经济界的巨大的影响力,他自己赚到的钱,其实不算多。这个最多的时候,能够通过金融等手段驱动数百亿资金的华尔街之王,到死的时候,真正的属于他名下的资产其实还没有超过一亿。

……

在摩根的庄园里,史高治见到了摩根和附属于他的系统的其他的一些大银行家。大家寒暄了一阵子,就渐渐地进入正题了。而这个时候,咪咪夫人也带着多萝西娅到庄园里去参观去了。剩下的男人们就开始讨论起他们的大事了。

“各位,最近经济相当的动荡,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各位都知道,在这样的动荡中,一个决策错误,就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每一次大的经济波动都会让一大批企业完蛋,也会让另一批人大获成功。今天,摩根先生邀请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能够相互帮助,取得更大的成功。”首先发言的是摩根的朋友德纳第——一个和摩根一样的花花公子。

“不知道麦克唐纳先生对现在的形势有什么看法?”有人问道。

“我的看法很简单。危机对于小资本而言是巨大的危险,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大资本,确实难得的机会。它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哪些资产是优质资产,哪些不是。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整合业界的机会。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阿猫阿狗的烂企业也能成活,就像春夏,田地里长满了的杂草一样。而到了危机的时候,这些杂草就被淘汰掉了,于是就给哪些真正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腾出了空间。此前,我们很多的行业都太乱了,毫无整体的规划,就像石油和钢铁,哪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企业被淘汰了,暂时看起来,我们的市场变得萧条了,但是这却给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好事情。比如说麦克唐纳钢铁和标准石油就将取代那些落后的企业,是我们的经济走向更健康的明天。”史高治当然不让的在石油和钢铁领域宣誓主权,“所以,大家如果要投资于这两个方向,一定要考虑清楚,投资的企业是不是有自己真正的竞争力,可以再竞争中站得住脚。”

“那么除了这两个行业之外,麦克唐纳先生对其他的行业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又有人问。史高治明白,这是在向他询问,他到底想要圈多大的地,他愿意将哪些区域留出来给大家赚钱。

“我觉得铁路也会出现大规模的优胜劣汰的情况。”史高治说,“随着石油和钢铁的暂时萧条,铁路运力过剩的情况就越发的突出了。老实说,当初的铁路建设太过零乱,毫无计划,以至于重复的多余的线路一大堆。一些只想要赚钱,却毫无社会责任的欧洲资本把持着大量的铁路,榨取我们美国人的财富。现在即将出现的铁路危机将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将欧洲资本从美国驱逐出去的好机会。只是,我的精力有限,很难在这个领域负起责任来,所以这个责任就要看大家的了。

另外,整个的世界都是一体的,我也提醒大家,可以把目光转向欧洲,欧洲资本在美国遭到的损失,必然会在欧洲引发相应的反应。事实上,欧洲资本之所以会在美国胡乱的投资于铁路等部门,就是因为欧洲的经济形势也不算好,以至于他们找不到任何值得投资的东西。我们的铁路就成了欧洲热钱的目的地。现在他们在美国遭遇的损失一定会让他们本来就危险的经济雪上加霜。到那个时候,他们几乎不可能不爆发战争。这个时候,不正是我们的金融力量向欧洲发起反击的机会吗?”

“麦克唐纳先生的意思是……”

……

经过一天的讨论,史高治和摩根集团达成了一个分赃的协议:史高治将石油和钢铁,以及铁矿收入怀中,而摩根集团,则取得了包括铁路,航海,以及欧洲各国国债生意的势力范围。双方对这一结果都感到满意,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胜利的会议。

第一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人

危机对于史高治和摩根这样的食肉动物的确是难得的机会,但对于一般的屁民而言,就只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诺伊尔在石油风潮中赔进去了所有的积蓄,加上如今铁路也不景气,作为铁路工人的诺伊尔的收入也直线下降,去年还算景气的时候,诺伊尔和在纺织厂工作的妻子的收入还能勉强让自己一家人吃个大半饱,但是到现在,嗯,妻子已经被辞退了,自己的工资也少了一大截,市面上的各种东西虽然都降了价,但是自己的工资却降得更快。结果,现在诺伊尔和他的妻子已经只能靠往做面包的面粉里掺木屑过日子了。

不过总的来说,在同行们当中,诺伊尔的情况还不算差。首先,相对老实的他在石油风潮中并没有做出借钱买石油的事情,他只是输光了自己以前的积蓄而已。第二,他和妻子才刚刚结婚,还没有孩子,这可为他节约了一大笔的开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多了一个孩子,那简直……诺伊尔都不敢想象下去了。最后,他的妻子虽然最近被辞退了,但至少,她的身体还不错,不像有些在纺织厂里工作过的女人,不但失了业,还在工厂里累出了一身的毛病。比如住在距离他们家不远的那个破窝棚里的桑娜,就曾是妻子的工友,后来染上了尘肺,比妻子更早离开了工厂。她的丈夫是个矿工,一年前死在一次事故当中,只给艾米莉留下了两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一年来,桑娜拖着病体,靠着给人家做些针线什么的,以及街坊们的帮助,勉强活着,两个孩子都养得又黑又瘦,就像两颗小豆芽菜。大家都在感叹,这两个孩子未必养得大。

诺伊尔今天是夜班,吃过了晚饭——一小块满是木屑的黑面包,由于添加物太多,这黑面包的味道完全和狗屎一个样。而且,相对于身材高大的诺伊尔来说,这块面包也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吃下去之后,让他更觉得饿了。

“诺伊尔,要不我这里再分给你一点吧。”艾玛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那一小块面包里又撕下一半,递给诺伊尔。

“不用了,我已经吃得很饱了。”诺伊尔说,妻子的那一块面包本来就比自己的小了很多,再给自己一块,她怎么撑得住呢。

“好了,我要上班去了。”诺伊尔不再给妻子多说的机会,就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诺伊尔走后,艾玛也趁着天还没全黑,开始干一些针线活。如今不比以前的,晚上是无论任何点不起灯的了。

诺伊尔走了很久了,艾玛知道,诺伊尔要到明天天亮的时候才会回来。于是她关上门,躺到了床上,像这样一动不动,饿起来就会慢一些,这样漫长的一夜也就更容易过去。慢慢地,疲倦压到了饥饿,艾玛终于渐渐地睡着了。

……

到了半夜里,艾玛还是从梦中醒来了。那是一个美梦,梦里她看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白面包,饼干,甚至,甚至还有一盒斯帕姆午餐肉。一年前,经济还好的时候,这东西也还算是常见的食物,每个星期都还能吃上一顿,不过现在,那些美好的日子像在想起来,远得救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一样。

外面刮起了大风,远处的天空中隐隐的有电光在闪动。

“也需要下暴雨了,不知道诺伊尔那边怎么样。”艾玛想着,又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桑娜。“桑娜的小屋漏雨漏得一塌糊涂,如今马上要下大雨了,她身子又不好,还有两个孩子,这可怎么好呢?要不,先把他们叫道我们这里来躲一躲吧。”

艾玛起身来,点着一盏煤油灯出了门,桑娜的家就在艾玛家旁边,只走了几步,艾玛就来到了桑娜家的门口。她敲了敲门,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艾玛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可她又是个病人!”

艾玛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桑娜!”艾玛又喊了一声,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她想,该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用力一推,门没有上锁,一下子就开了。

屋子里又潮湿又阴冷。艾玛举起煤油灯,想看看桑娜在哪里。她首先看到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桑娜。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艾玛用自己的外套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回到家,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自己的床上,拉上了蚊帐,然后就坐在床沿上发呆。

“诺伊尔回来后会怎么说呢?家里已经在挨饿了,自己又抱回来这么两个小家伙,一个刚刚会说话,还有一个刚刚会爬——全是帮不上什么忙的负担。诺伊尔会不会勃然大怒,然后勒令自己把两个孩子送回去,要不然他就要狠狠地揍自己一顿……那就让他揍吧,”艾玛想,“就算被打死,我也不能把这两个孩子送回去。”

艾玛就这样坐在床沿上,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不觉中,大雨下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大雨过去了,不知不觉中,外面亮了起来。

诺伊尔疲惫的推开了家门,他的职责是夜间的巡道守护,昨晚的一场大雨让本来就饿着肚子的他更是疲惫透了。不过现在到家了,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呆呆的坐在床头,就像是傻了一样。

“艾玛!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了?”诺伊尔问道。

“啊。”艾玛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丈夫已经回来了。

“出了什么事了吗?”诺伊尔问。

虽然做好了被丈夫揍一顿的打算,但真的面对丈夫的询问的时候,艾玛还是有些慌乱。不过她还是努力地让自己镇定了下来。

“我们的邻居桑娜死了。”艾玛说。

“什么时候?你怎么知道的?”诺伊尔问道。

“昨晚快下雨的时候,我想起桑娜他们的房子漏雨漏得根本没法住,她又病着,我就想让她和孩子到我们家来躲一晚上,于是我就去找她,”艾玛说,“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刚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艾玛沉默了。

诺伊尔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有办法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艾玛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艾玛?我们可不能见死不救!”诺伊尔加重了语气。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艾玛拉开了帐子。

……

希尔曼送走了儿子,如今他正坐在码头边的高岸上,眺望着波光粼粼的特拉华河。这是一条繁忙的河流,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在这里来来往往。曾几何时,他的船队也在这条河上为他带来过财富和地位。有那么一段时间,在这个码头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船队正在装卸货物,而当他走过的时候,人们都会朝着他露出笑容,主动地向他问好……

不过这一切都成了过眼的云烟。在投机石油失败后,他的船队,他的房子,他的一切已经归了别人,甚至于他还欠着一大笔的债务。他把最后的5000美元给了儿子,让他在半夜里悄悄地上了一条去往南方的船,然后就回到了这里,望着这条曾带给他财富和光荣呆呆地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他看着太阳升起来,霞光将河面映得通红;也看着太阳升上高空,阳光在浪尖上跳跃;现在,他看到夕阳西下,河面上殷红如血。他知道,太阳落下去了,明天还会再升起来,但是人,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已经要老了的人的事业一旦垮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的机会了。

“是时候了。”希尔曼费力的站了起来,然后弯下腰,将绑在脚上的那块石头抱了起来,又向着四周望了一眼,最后晃了一晃,就直挺挺的坠入了河中。

……

“嘿,比尔,你输了。我就说那家伙是来跳河的吧?这些天,凡是在河边转来转去的人,坐着不动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来自杀的。最近这几天,这一段河面上至少死了一百人,我亲眼看到的就不下二十个。”一个人说。

“那,你就看着人家自杀?也不去劝劝?”

“劝什么?现在但凡还有一点办法的人,谁会走这条路呢?再说,何必劝人家活着受苦呢,早点死了少受罪呀。”那个人摇摇头说,“要是有一天,我也站到河边去了,你千万不要拉我。”

第一百八十三章 挑动群众斗群众

在这个时代的美国,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几乎都会带来一次从东部往西部的移民风潮。那些在经济危机中亏得一无所有的人,那些丢了工作,无法再在东部立足的人纷纷向着西部转移。只是,西部的日子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过,林肯总统的《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西部是这样的广阔,160英亩的土地哪怕再贫瘠,也足以支持一个小家庭的生活了。不过,林肯的这个法案有一个小小的,可资利用的漏洞。当时,美国政府为了能够尽快的获得支持战争的资金,在《宅地法》里面加上了这么一个条款:“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

这个条款给了很多投机客机会,他们只需要雇佣一批人,让他们先登记160英亩的土地,然后随意在上面撒上些谷物种子,让上帝耕种半年,然后再用每亩1.25美元的价格将这些土地买下来。然后再转给那些投机客。这样一来,这些投机客就得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大片的土地。然后那些拿了佣金的家伙就又会去申请新的土地,然后又是一个轮回。

林肯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却难以阻止这种钻法律空子的做法。这一来是因为当时他的政府的确是非常的需要钱,二来是因为,这样做的一些家伙背后的势力他有点惹不起。

发明这种手段的家伙正是曾被林肯称赞为“爱国商人的榜样”的史高治。靠着这样的手段,他在德克萨斯和路易斯安娜购买了大片的土地。因为在当时,史高治史美国政府最大的债主,如果美国政府让他不满意,他只需要停止向联邦政府借债,就能让联邦政府的资金链断裂。所以,林肯也就只能多史高治得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既然看不见史高治的所作所为,那么林肯政府当然也就只能看不见其他的人的类似举动了。于是,有样学样,依葫芦画瓢的家伙全冒出来了。嗯,结果,土地卖出去了不少,但事实上,很多都落在了像史高治这样的大资本的手里。

当然,西部的土地还有很多,比如新墨西哥州,比如华盛顿州,比如俄勒冈州,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比如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广阔的土地依然能够容纳大批的移民。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都太远了。

一个欧洲穷光蛋之要能跑到北美来,一般来说,生活状态多半能比欧洲好上一截,这是因为广阔的西部的存在使得美国的工厂没办法把工人压榨到,进了工厂活不过5年的地步,但是,真正要到西部去,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西部和东部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从欧洲到北美要远的多。从欧洲乘船到北美,现在只需要半个月左右了,但是从美国东部到西部,由于铁路还没有修通,你就要做好在路上走半年的准备。

一路上的费用自然也就不少。很多人自然也就根本就出不起这样的费用。尤其是那些刚到美洲的移民,他们在横渡大西洋的船票上,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刚到美国就遇到了经济危机。既找不到工作,也去不起西部,立刻就陷入了困境。

这些新移民的到来,也给当地的工人们带来了一场灾难。很多的企业立刻就开始降低工人的薪金,那些企业主对工人们说:“你们如果觉得工资低了,完全可以不干嘛。出门到码头上去看看,看看那些刚下船的欧洲移民!只要我轻轻地打个呼哨,他们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顶替你们的位置。你们可以试一试,看看我有没有说假话!”

虽然这种态度很让人愤怒,虽然很多工人都想要狠狠地给说这话的家伙一个耳光,虽然他们也很想直接不干了走人,但是,空空的口袋却提醒他们,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忍辱负重。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石油风潮之前,他们肯定不会容忍这样的威胁,大不了就走人,反正自己干了好几年了,也出得起去西部的路费了。然而现在,在石油风潮中输了个一干二净的他们真心没办法反抗这些老板了,因为他们现在和那些新移民一样的穷,甚至比他们更穷,因为这些新移民,至少现在还没有背上高利贷之类的东西。

……

和摩根就分赃的问题达成一致之后,史高治并没有回克里夫兰去,而是留在了纽约。这一来是为了处理和通讯铁塔相关的一些事情,二来也是为了能在美国的经济中心,就近指挥他们的饕餮盛宴。

这个时候的鸭堡事实上已经完工了。只是整个家族的很多事业还在克利夫兰,要搬过来,并不是短期的事情。不过把这里当作是一个休闲的别墅,临时住住,还是很不错的。

在城堡的最高处,装有一台直径足有一米五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这个东西是克里夫兰大学大实验室天文馆里的那台两米口径望远镜的试制版。当克里夫兰大学的那台两米镜制成之后,这台机器就被史高治弄到鸭堡来装点门面。如今,它又有了一个新的用途,用来让多萝西娅看星星。

“好了,看到土星光环了吧?全是碎石头吧?”史高治在一旁对正在看新鲜的多萝西娅说。

“嗯,这东西能看风景吗?比如说白天用它来看大海。”多萝西娅问道。

“这个怕是不能。”史高治回答说,“首先,这东西看到的是倒像,上下是反的。反正看星星不存在正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东西的视场太小,嗯,口紧越大,视场越小。所以,用这台望远镜,大概只能看到海平线上的一只海鸥的半只眼睛那么大点范围。多萝西娅,你要是要看风景,还是用这种普通的望远镜比较实在。”史高治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架在旁边的一台双筒望远镜。

多萝西娅把眼睛从望远镜的目镜上移开,说:“我不喜欢这么大的,却不能看风景的东西。”

“不是说,女孩子都喜欢看星星月亮吗?”史高治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