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不过这些都只是技术性的问题。”史高治说,“我们现在真正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是——我们的传媒帝国的建设。”

“史高治,很早以前我就提到过,我们需要一家完全在我们控制下的报纸,就像摩根他们手中的纽约先驱报和太阳报一样。”洛克菲勒说,“可是你在这方面的动作始终不大。看来你就是等着现在,打算用无线广播这种媒体来替代报纸了?”

“这可不可能。”史高治笑了,“这就像舞台演出不可能代替阅读小说一样。广播这种媒体是听声音的,声音不可能停在你耳边,然你可以想一想,再接着听。所以在讲求深度,需要深入的思考的问题上,广播的作用是替代不了报纸的。”

“即使从娱乐的角度上也不行。印在纸上的故事可以随时看,可以反复看,可以很复杂,但是在广播里讲的故事可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凯瑟琳也反应了过来。

“所以广播还是给报纸留下了空间的。”史高治说,“但是现在,报纸中确实有很多和广播重合了的内容,所以,一旦广播迅速普及,报纸什么的也肯定会受到冲击。到那个时候,报纸就会有一段艰难的摸索和转型的时期。我们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将一批声誉最好,力量最强的报纸拿下来。”

“嗯,这真是你的风格,史高治!”洛克菲勒赞赏的说,“你看上了那几家报纸?”

“‘纽约每日时报’(后来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的前身),‘纽约论坛报’。”史高治说。

“时报很不错。”洛克菲勒说,“论坛报一向的风格是不是太偏向劳工了?”

纽约论坛报是一份相对偏左的报纸,这一点从他聘请卡尔·马克思作为专栏作家就可见一斑。在“占领华尔街”事件被镇压之后,虽然迫于压力,它没敢公开的说些什么,但它却在它的第一版的相对显著的位置上去介绍起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它最宝贵的地方。”史高治说,“如果它落入了我们手中,对我们的可能的竞争对手来说,这是多么坏的消息呀。”

“这是一个大事情,史高治。这些年来,我越发的感觉到,能够控制住传媒,对于获得话语权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而话语权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洛克菲勒说,“只要话语权在我们手中,我们的对手干了哪怕再对的事情,我们也能把他骂得体无完肤,让他的事情寸步难行,相反,我们无论干什么都会变成正义的化身,这样的力量太重要了!”

听了这话,周围所有的人几乎都在默默的点头,因为,这话实在是太对了。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巴拿马瘟疫,如果不是史高治表演水平MAX,换成是斯坦福,肯定会被国会调查的。

而两世为人的史高治,对于这一点的感受则更为深刻。他知道,手里掌握着话语权的一方,无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总能轻松地把自己洗刷干净,而没有话语权的一方,无论怎么做,都只会遭到指责。比如说,你发展经济了,他说你破坏了传统,你保护传统了,他说你经济发展缓慢;你改变了某些地区的奴隶制度,他说你破坏文化,你要是保留奴隶制,他也会说你和奴隶主同流合污。如果有人在他的公园里搭起帐篷抗议,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清场,这叫维护法律;如果有人堵住了你的大街抗议,你不能有任何行动,要不然就叫镇压民主呼声。

“要不我们马上筹建一个麦克唐纳传媒集团吧?”卡罗尔说。

“传媒集团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叫麦克唐纳。”史高治说,“那会有损于新闻的信度。我们应该像出发去偷袭印第安人的士兵,要悄悄的进村,打枪什么的就不要了。我们的资金要透过其他的途径,比如各种基金会呀什么的,秘密的控制住这些报纸,要让他们看起来和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有时候,在无关痛痒的时候,他们,嗯,比如说立场偏左的论坛报甚至也可以骂我们一两句,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却要和我们站在一边,这就叫小骂大帮忙。为了尽快的把广播推广开,多萝西娅,普及型的收音机就直接以生产成本出售吧。至于干这些事情的资金,我准备从我们在阿拉斯加项目中获得的资产中,拿出一部分来,用于组建这些基金会,比如弄个‘美利坚民主基金’、‘无国界记者’、‘大赦国际’、‘绿色和平’什么的,然后再通过他们来控制报纸。”

“要用那个钱?”多萝西娅有点不高兴了,虽然从理智上,她明白,什么地方的钱都只是钱,除非美元崩溃,否则使用金本位的美元,和收藏在鸭堡地下金库里的黄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想那些美丽的金子居然要从自己这里流出去,她还是感到万分的不舍。

“多萝西娅,钱就是钱。而且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是真正的钱。”史高治说。

“你们在说什么?”这里只有洛克菲勒不太明白。

“啊,是这样。”史高治说,“我们在阿拉斯加买下了一个港口,你知道吧?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吗?”他看着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摇了摇头。

“因为我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史高治说。

“什么!大金矿?有多大?”洛克菲勒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约翰,用得上这样激动吗?”史高治说,“就算再大的金矿,哪怕价值一个亿的,从长远看它也是没法和石油,和钢铁,和通讯媒体医药这些东西相比的呀。”

“这我当然知道。”洛克菲勒说,“可是那是黄金呀,黄金呀!史高治,你一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对不?你们大家肯定都明白!史高治,那个金矿大概有多大?”

“大概总的储量有五十吨左右吧。也许少点,也许多一点,不一定。”史高治说。

“老天,那得有三千多万了。这真是……”洛克菲勒说。

“第一批工人的合同快到期了,他们也挣到了足够的钱,该回美国了。金矿的秘密已经快要保不住了。”史高治说,“赶在这批工人回国之前,将收音机推广开去,等到那些工人们回来的时候,我们就通过广播,自己公开阿拉斯加有黄金的消息。到时候一定会有一大堆的冒险者愿意跑到阿拉斯加去淘金的。我们的那个金矿已经戒备森严了,谁都别想弄得到我们的黄金。但是在我们的金矿附近还有一些储量小,开采价值相对较小的矿脉。正好可以吸引那些想发财的淘金客去碰运气。而唯一可用的港口在我们手中,在阿拉斯加也只有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各种后勤服务。”

“所以,光靠这些,我们能赚到的钱就不比去开发那些小矿来的少。”洛克菲勒说。

“而且,淘金会成为一次狂潮。但是阿拉斯加环境恶劣,没有经验的人根本难以在哪里生存,而在这方面的经验,又有谁能比我们更多?”史高治笑了,“到时候,我们就在广播节目中专门讲这些,一下子就能让我们的广播节目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并且让其他的报纸没饭可吃。”

“到那时候,我们无论是控制一家报纸,甚至是自己办一家报纸,看专栏讲这些知识,报道和淘金相关的新闻——只有我们在阿拉斯加才有有系统的组织以及信息传播的手段,谁都无法和我们在这方面竞争,这样我们的报纸一定能够大卖。”多萝西娅接过来说,“通过这样的一次淘金潮,就像纽约先驱报通过对上次战争的报道一下子成了主流大报纸一样,我们也能借着这个风潮做到这样的效果,甚至还能做得更好。”

“嗯,这就是你的事情了,多萝西娅。”史高治说,“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点思路。比如在广播里搞一些专栏节目,聘请相关的专家来专门讲解。比如讲如何生存的就叫‘荒野求生’,专家吗就从黑水里面找;将如何发现黄金矿脉的相关知识的就叫‘芝麻开门’,我们的探矿队里也有的是相关的专家。然后还可以附带着给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产品做广告。比如‘荒野求生’里面,提到棕熊的时候,就要告诉大家,要对付这个,你需要一只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1864,或是配有独头弹的麦克唐纳1862泵动式霰弹枪,以及各种专业的狩猎子弹。而当你打死了那头熊的时候,就可以顺带着给我们的多功能匕首做个广告。还有我们的单人野战帐篷,还有我们的煤油喷灯。而在讲如何挖矿的时候,就可以给我们的多功能工兵铲做个广告,嗯,挖掘工具哪家强,克利夫兰麦克唐纳。”

第二百三十章 淘金狂潮(上)

“裴廓德”号原本是一条捕鲸船,一直以来都在白令海一带追踪那些座头鲸,不过现在,这条船已经不出海了,它被抛弃在稍微背风一点的一个港湾里,船上一个人都没有了,只有一些海鸥大着胆子,落到船上,然后沿着橡木的甲板摇摇摆摆的走着。船上的缆索被胡乱的抛弃着,甲板上乱成一团。捕鲸的标枪斜指着天空,因为无人擦拭,已经长上了一层土红色的铁锈……

一个月前,这条船拖着自己的战利品,一条座头鲸回到了旧金山港。刚一进港口,船上的人就发现不对劲了——港口太冷清了,整个港口里都没有停着哪怕一条船。倒是栈桥那边站着一大群人,可是用望远镜看看他们的样子,好像都是些等着出远门的,就没有一个看起来像是个码头工人的人。

“这是怎么了?见鬼!我在这个港口靠岸都超过十年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怪事。”亚哈船长望着港口,感叹说。

这个时候,栈桥上的人很显然也都注意到了这条船,亚哈船长用他的双筒望远镜——这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新产品,五十毫米的口径,七倍的放大倍率,相比以前常用的单筒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的性能要好不少,所以如今的捕鲸船的船长和瞭望手基本上都用它替代了老式的长筒望远镜——向着岸上望去,他看到那些人正狂热的向他们的船挥着手,好像他们是刚刚在特拉法加尔击败了法国舰队,胜利凯旋的纳尔逊勋爵一样。

船渐渐地靠近了码头,即使不用望远镜,现在也能看见这些人的状况了。这是一大帮子男人,都背着一种造型一模一样的造型很特别的绿色帆布双肩背包。背包的上面也都横绑着一个长长的墨绿色帆布包。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应该是一起的,但是从他们互相推搡,都想要靠前一点的表现来看,这些人又绝对不是一路人。

“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亚哈船长想着。

这个时候,水手哈利已经提着缆绳走到了船边,想要把缆绳抛给岸上的码头工人,只是这个时候,码头工人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于是哈利一时倒是愣住了。

“把绳子抛给我,我帮你们绑上,我干过这个活。”一个人喊了起来,于是哈利就把绳子抛给了那个家伙,那家伙两下子就把绳子绑好了,手法相当娴熟,看来他说自己干过这个活倒是不假。

船靠上了栈桥,还没等水手们下船,等在栈桥上的人就一涌而来,好在亚哈船长早就看出事情不对了,于是提前让水手们做好了准备。亚哈船长抽出左轮,朝着天空开了一枪,让涌过来的人群停了下来。

“你们想干什么!”亚哈船长朝着那些家伙吼道。

“船长,你们的船去不去阿拉斯加?”有人喊道。

“船长,我们出钱,您把我们送到阿拉斯加去吧!”更多的人喊着,有些人还掏出了美元,朝着亚哈船长挥舞。

“别乱嚷嚷!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亚哈船长吼道。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讲了半天,亚哈船长和船上的其他人才算是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概两个多月前,新出现的美国无线广播公司公开了一个惊人的新闻,说是麦克唐纳财团在阿拉斯加发现了大量的金矿。据新闻上的说法,麦克唐纳财团买下了其中的一处,秘密招募工人开发,而在这处金矿附近,还有很多规模略小一些金矿还没有完全探明。

又过了一个月陆陆续续的有工人从那边回来了,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证实那块地方的确有黄金。有些人在合同结束后,在自行在附近淘金,真的也有人还找到了黄金,甚至还有传言说有人还找到了一块足足有十五磅重的黄金。当然那块十五磅重的黄金,谁都没有见过,但是人们就是这样,有人传,就有人信。而且随着时间,那块黄金的重量也与日俱增,到现在,在传说中已经变成五十磅了。

于是几乎整个的美国都轰动了,每个人都在盘算着,如何到阿拉斯加去找黄金。然而阿拉斯加如此的遥远,如此的荒凉,要去哪里该准备些什么?该怎么做才能找到黄金?这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好在美国无线广播公司真是好人,他们专门找来了相关的专家,搞了各种各样的访谈。传授给大家各种必须掌握的知识。比如说,在“荒野求生”节目中,曾经在黑水当过兵,在阿拉斯加呆过好几年的贝尔先生,就现身说法,交给了大家各种各样的荒野生存技巧,比如说现在大家这一身的准备:防雨布的冲锋衣,双肩的,带腰部支撑的背包,架在背包上的麦克唐纳1864步枪或者是麦克唐纳1862霰弹枪,装在背包里的帐篷,抽气鸭绒睡袋,挂在背包外侧的多功能工兵铲和煤油喷灯,以及插在小腿口袋里的多功能匕首。这些都是贝尔先生在介绍如何在阿拉斯加旷野中生存下来的时候,向大家推荐的。虽然他推荐的几乎都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东西,但是想一想他的经历,嗯我们就可以理解,因为毕竟这是他在阿拉斯加最常用的东西嘛。而且后来那些从阿拉斯加回来的人,无论有没有挖到黄金,也都承认,贝尔先生向他们推荐的这些东西真是良心货。没这些只怕就真的要死在阿拉斯加了。在这些人的带动下,麦克唐纳的很多军品也变成了老百姓追捧的。

除了聘请了贝尔先生讲如何求生,美国无线广播还请了很多地质学家教大家如何探矿,如何看矿脉,如何选定地点。后来那些成功的发了财的淘金者也都承认,“芝麻开门”节目给了他们巨大的帮助。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讲得太快,每个内容由只有早晚各讲一遍,很多东西大家都记不太清,有时候,朋友之间,还未因为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记忆而发生矛盾。而各种报纸上虽然也会有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他们的东西漏洞百出,有时候在广播节目里,贝尔先生甚至会直接指出某些报纸上的什么说法是在胡扯,真要按照他们的干,嗯,那你就一定会落到某种极为可怕的境地,用贝尔先生的说法那就是,“阿拉斯加灰熊只要轻轻一爪子,就能把你的脑袋揪下来,然后它就会慢慢品尝你,你的身体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能为它过冬提供更多的能量。再说,你也不难吃,去掉头之后,吃起来味道大概和鸡肉差不多,骨头也是嘎嘣脆的,很好吃。”

不过后来,美国无线广播公司开始和纽约每日时报合作,时报每天都会整理出相关的内容来,这样大家有没听明白的,就可以在第二天的时报上看明白了。嗯,很多人在去阿拉斯加的时候也会带上自己整理了然后装订在一起的纽约每日时报。

越来越多的人乘着船去了阿拉斯加,然后又用高价,借用麦克唐纳的短波电台发回了发现黄金的好消息。一个月前,最早去的一批淘金者中有人就带着黄金回到了旧金山。于是更多的人抛弃了工作,花光了积蓄,做好了准备,打算去阿拉斯加。然而这时候他们却意外地发现,他们找不到船了。所有送淘金者去阿拉斯加的船几乎都是一去不回。因为当船只停靠在阿拉斯加的时候,不但淘金者都跑去淘金了,就连水手们也不例外。所以这些船都开不回来了!

这可急坏了等着乘船去发财的人,他们日夜在港口等候着船只,如今总算等了一条船,虽然不是客船,但这有什么?只要能到阿拉斯加就行呀。

“各位,我们很愿意给大家帮忙,但是我们必须先处理掉我们的猎物,然后准备远航的设备,才能出海。所以你们现在这么急着,也是没用的,船只必须做好了准备才能出航。”亚哈船长说。

“那么你们什么时候能出发呢?”有人问。

“卖掉货物,然后适当改装之后才行。”亚哈船长说,“这样至少也要一个星期。不过如果你们信得过我,我需要提前收益部分订金,这样我就有钱尽快的准备,从船上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增加更多的位置,好容下更多的人。你们看怎么样?”

“好的,没问题船长!”人们纷纷回答说。

……

回到旧金山之后,亚哈船长带着“裴廓德”号的船员们首先迅速的处理掉了他们猎获的那头座头鲸,然后就开始依照着他们从人家那里买来的“荒野求生”合订本,“芝麻开门”合订本做起了准备——有黄金可挖,谁不心动呢?另外,水手们还要抓紧时间放松自己,一般来说,船靠岸后,水手们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来放松,但现在,肯定没有这样的时间了,所以水手们也要抓紧时间寻欢作乐。

要说这次旧金山的变化的却不小,就连寻欢作乐的场所都有了变化,如今在旧金山多了不少的日本妓院,嗯,偶尔去和日本女人玩玩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味。男人嘛,都是喜欢点新鲜味道的。当然,那些日本女人大多不会说英语,不过,这也能算是问题吗?

第二百三十一章 淘金狂潮(下)

一个星期后,“裴廓德”号捕鲸船已经完成了准备,货仓改成了客舱,还有一部分隔成了储物间,因为带上了更多的客人,所以自然需要更多的淡水,粮食什么的。原先就付出了定金的乘客们陆陆续续的上了船。还有很多人挥舞着钞票想要上船。

“不行了,不行了!真的没位置了。”水手们一边收起跳板,一边说,“我们总不能把你们挂在外面吧?”

“挂着也行呀,只要您让我上船,我愿意出一样的价钱买一张挂票。”有人喊道。

“对不起,”水手说,“我们不卖‘挂票’。我们可不想因为装的人太多,半路沉掉。”水手马克一边回答,一边收好了缆绳,于是这条船就在岸上的那些人的注视下,离开了码头,满载着沉甸甸的发财的希望,驶向了茫茫的大海。

一个月之后,这条船到了阿拉斯加,这个时候,阿拉斯加的瓦尔迪兹港口附近早就停满了各种船只,“裴廓德”在栈桥上停好,乘客们纷纷下了船,水手们也就打算离开了。但这个时候,一个港务人员却走了过来。

“你们船长呢?”那个工作人员问道。

“我就是船长。”亚哈船长说,“有什么事情吗?”

“登记一下,然后把你的船移到其他地方去。”那个人说,“因为一会还有更多的船要过来,这里没地方给你们停着。”

“可是,我们该刚到,难道连休息一下,补给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吗?”亚哈船长问。

“如果你们补给一下,三天之内就离开,那可以停在港内。”那个港务说,“但是,你看看你的船员,你们是打算马上离开的吗?”

亚哈转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船员们都已经背好了在旧金山买好了的背包,挂上各种“荒野求生”和“芝麻开门”推荐的必需品,准备下船了。这些家伙什么时候动作这么快了?

“那我们听到哪里?”哈亚船长问道。

“往南边一点,大概一海里,有一个背风的地方,那些船大多都停在那里。”港务回答说,“你们快得过去,在赶回来,说不定还来得及吃午饭。”

……

于是水手们只好又让向“裴廓德”号捕鲸船南边跑了一海里,找到了那个停满了船的避风处。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落了帆,下了锚,亚哈船长和水手们带好了自己的东西,乘着小舢板上了岸。

“船长,这船丢在这里没什么问题吧?”一个水手问道。

“冬天结冰之前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要是结冰了,船大概就要废了,所以,通天结冰之前我们一定要赶回来。”哈亚说。

“嗯。”水手们都心不在焉的回答说。亚哈船长叹了口气,说:“好了,走吧!”

一行人依旧先朝着港口所在的方向走去。只有先回到了港口,才能找到通往黄金之河的道路。从海上走只有一海里的距离,但从陆地上走却意外的绕了几个圈,很是远了一些。所以又花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算是走回到了港口。这时候,他们正看到一条造型奇特的船只正在靠岸。

所有的水手都停下来看那条船,那是条修长的漂亮的船,船身上漆着黑色,显得格外的神秘。亚哈船长看到,有一些人正从船上下来。从他们的打扮来看,大部分人似乎都是黑水的护卫。不过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个人却穿着一身和一般的淘金者一样的行头的人。

这时候已经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水手们在“荒野求生”节目中汇编版中都学到过,在进入荒野前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身体状态健康,而按时的适当的饮食就非常的重要。而背包里所有的食物都要尽可能的留到荒野里用。所以,现在能买着吃,总比动用储备来得强。“荒野求生”里也提到过在这个港口里有一个餐厅,虽然味道不一定好,但是提供的食物无论是价格还是营养都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考虑到这个地方如此的偏僻,所以这里的谷物制品的价格会稍微高一点。

水手们在餐厅里坐了下来,点了一些颇有阿拉斯加特色的食物,比如干鲑鱼汤,熏熊肉。另外,虽然这里的面包比旧金山要贵不少,但是,考虑到此后吃到这类谷物的机会会变少,所以大家也都点上一些黑面包。

就在水手们一起一边吃着食物一边憧憬着今后发财的前景的时候,那队黑水的护卫,以及那个看起来和黑水的护卫们不是一伙的家伙也进了餐厅。他们迅速的给自己点好了食物。因为桌子不够了,那个看起来就像是个普通的淘金者的家伙就端着自己的盘子,走到水手们这边来了,一只白色的猎狐梗也蹦蹦跳跳的跟在他后面。

“哈罗,”那个家伙自来熟的想亚哈船长打起了招呼,“先生,我可以坐在这旁边吗?”

亚哈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答,只是稍微往旁边挪动了一点。

“谢谢您,先生。”那人很有礼貌的说,同时端着自己的盘子坐了下来。他的盘子里有好大的一块抹着黄油的白面包,还放着好几块熊肉和熏鱼,就分量来说几乎有两人的分量。不过一转眼,他就把老大一块熏鱼塞进了那只猎狐梗的嘴巴里。

“你们好,”那家伙一边往嘴里塞面包,一边自我介绍:“我叫丁丁,是纽约每日时报的记者。这是我的伙伴米卢……米卢,向大家问个好。”

可是米卢正专心致志的对付那一大块熏鱼,根本就不理丁丁。

“您是纽约每日时报的丁丁?”一个水手喊了起来,“我看过您对贝尔先生的专访。您也是来这里淘金的吗?”

“不,不是。”丁丁摇着头,笑嘻嘻的解释说,“老板要求我们弄一个关于阿拉斯加淘金者的系列报道出来。所以,我就被派到这里来了……当然,如果黄金好挖,我也打算顺带着挖一两块回去。”

“那么,祝好运。”水手说,“你好像是和黑水的人一起坐船过来的?”

“是呀,他们的船快。”丁丁说,“新闻这东西,就是要快,只要比人家快一个小时,就能得到老板的表彰。嗯,你们怎么称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