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易中天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89 KB   上传时间:2016-03-26 13:46:03

  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大举攻唐,安西四镇被废。

  672年(咸亨三年),吐蕃再攻吐谷浑,吐谷浑亡。

  679年(调露元年),置安南都护府于宋平(越南河内)。

  690年(武则天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卒,大唐复国。

  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渤海王建国。

  742年(天宝元年),西突厥彻底灭亡。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

  763年 (唐代宗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占领长安,国力鼎盛。

  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蕃在清水缔结盟约。

  788年(贞元四年),回纥行文大唐,宣布改称回鹘。此后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至唐宪宗元和十六年(795-821)为回鹘汗国全盛时期。

  821年和822年(唐穆宗长庆元年、二年),唐蕃在长安和拉萨缔结盟约。

  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回鹘汗国灭亡。

  注释

  

第一章

  [1]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2]关于炀的解释,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炀皇帝上之上篇首胡三省注。

  [3]汉与汉以后隋之前末代皇帝的谥号是:汉献帝、魏元帝、晋恭帝、宋顺帝、齐和帝、梁敬帝、北魏孝武帝、东魏孝静帝、西魏恭帝、北周静帝,北齐末代皇帝无谥号。

  [4]李商隐《隋宫》云: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胡三省批注称:好内怠政曰炀。帝(隋炀帝)谥陈叔宝曰炀,岂知己不令终,亦谥曰炀乎?

  [5]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6]请参看(日)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7]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8]因此,也有历史学家不把两晋列入中华帝国的序列,请参看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9]历代王朝的起止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计算方式,两个王朝的兴亡也会有时间的重叠,这里不争论。

  [10]中华帝国史的分期也是有争议的问题,黄仁宇先生即以秦汉为第一帝国,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理由是唐宋具有开放性,明清具有收敛性。然而事实上,唐代怛罗斯战役后,中华帝国的对外扩张便基本停止,宋代的版图更缩至历史最小,只不过仍然延续了唐帝国和唐文明的许多特征。因此本中华史将唐宋合称为世界性文明,但分属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至于四个帝国时间的计算方式,分别是秦并天下(前221)至曹丕称帝(220)为第一帝国秦汉,杨坚建国(581)至朱全忠灭唐(907)为第二帝国隋唐,赵匡胤称帝(960)至朱元璋建国(1368)为第三帝国宋元,朱元璋建国(1368)至辛亥革命(1911)为第四帝国明清。这里面,只有第三帝国和第四帝国之间是没有空当的。魏晋南北朝不列入中华帝国系列的原因,亦请参看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一书。

  [11]从曹丕称帝(220)到陈叔宝亡国(589),魏晋南北朝共三百六十九年;从晋武帝灭吴(280)到刘渊称帝(308),西晋统一中国二十八年。

  [12]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就认为隋有两张面孔,请参看《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一书。

  [13]隋炀帝离开洛阳前往江都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七月十日,被杀则在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14]为隋炀帝建言献策的是黄门侍郎裴矩,他也因此而在兵变中受到骁果的保护。见《隋书·裴矩传》。

  [15]见《隋书·宇文述传》。

  [16]煽动骁果造反的人,正史称为老二宇文智及,野史称为老三宇文士及。但这段历史被魏徵等人篡改过,因此野史很可能是信史。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17]以上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18]见《隋书·炀帝萧皇后传》。

  [19]据一条未必可靠的史料,炀帝被害前有朱贵人挺身而出,大骂叛军忘恩负义,遂被杀。见《隋炀帝海山记》。

  [20]江都兵变后,萧皇后被叛军带到了聊城。宇文化及兵败后,萧皇后被窦建德奉养,然后又被处罗可汗迎至突厥,最后被唐太宗迎回长安,在唐太宗驾崩的前一年以八十高龄谢世。有学者认为,萧皇后死里逃生是因为她与隋炀帝画清界限,从而赢得了御林军全体官兵的尊敬。此说恐怕很难成立。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1]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22]请参看(日)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3]当时的唐王李渊得到隋炀帝被害的消息,是放声大哭了的 。但是没过几天,他便毫不客气地请隋恭帝杨侑让出皇位。炀帝之死对于这位后来的唐高祖,恐怕正是时候。李密和窦建德却是动真格的。在消灭了那伙乱臣贼子之后,窦建德拜见了萧皇后,不但俯首称臣,还着素服祭奠炀帝。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说法是:我是隋臣,隋是我君,杀我君父者便是我的仇人。李密则在阵前痛骂对方:尔等世受国恩,竟然弑君谋逆,天地都不容!以上事见《旧唐书》与《新唐书》之《李密传》、《窦建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七,并请参看胡戟《隋炀帝的真相》。

  [24]开皇三年(583)正月,隋政府下令将男子的纳税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但十八岁受田的规定不变。这样,农民在受田之后就其实有三年的免税期。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也发展了生产力。见《北史·隋本纪》、《隋书·食货志》。

  [25]见《隋书·高祖纪》。

  [26]见《独异志》卷下。

  [27]马端临《文献通考》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钱穆《国史大纲》称:隋文帝初一天下,就实现了西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28]见《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一》。

  [29]杜宝《大业杂记》称舰队船只共5191艘,也有人统计为5245艘。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0]关于这次北巡的时间,《资治通鉴》记载有误,此处据胡戟《隋炀帝的真相》、袁刚《隋炀帝传》。

  [31]见《隋书·宇文恺传》。

  [32]见《隋书·裴矩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

  [33]唐代胡曾《咏史诗·阿房宫》。

  [34]历史学家袁刚先生即持此论,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5]日本历史学家气贺泽保规即持此论,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6]对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含糊其词;袁刚的 《隋炀帝传》认为是杨广授意杨素,由张衡动手杀隋文帝于病榻;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则认为是张衡擅自或在杨素的指使下谋杀了隋文帝,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杨广在事后默认许可。

  [37]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38]请参看陈璧显主编《中国大运河史》。

  [39]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40]请参看赵翼《廿二史札记》,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41]赵翼《廿二史札记》即称: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42]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的概念,系由陈寅恪先生提出;杨勇与杨广的路线斗争,则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43]三阶教和天台宗都是中国佛教宗派。三阶教又名普法宗,创始人是隋代的信行。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创始人是陈朝的智顗(读如以)。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江都城内扬州总管府为杨广授菩萨戒。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禁三阶教。

  [44]杨勇被废是在开皇二十年(600)十月初九,距离高颎罢官刚好整整一年。罢免高颎的理由非常牵强 :征高丽不力。实际上,高颎一开始就是反对发动这场战争的,战争失败本应由文帝负责。

  [45]见《隋书·高颎传》。

  [46]高颎被免还有一个原因,即隋文帝怀疑他与杨勇结党。因为隋文帝将东宫的卫戍部队调往自己身边时,也遭到高颎反对。此外,在隋文帝那里说高颎坏话的还有独孤皇后和汉王杨谅。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

  [47]这是三阶教遭到的第一次打击。此后,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申了禁令。唐德宗时,有复兴迹象。唐末宋初,完全湮灭。

  [48]杨广继位以后,高颎被重新起用,但是终于被杀。杨素则在大业二年病死,死前拒绝服用隋炀帝所赐药物,只求一死。请参看《隋书》之《高颎传》、《杨素传》。

  [49]实际上在开皇十年,隋文帝仍然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但到开皇二十年选择杨广为太子时,便已经决定了转换政治路线的大政方针。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50]据《魏书·李冲传》,孝文帝拓跋宏曾对李冲说,意欲从北到南开凿大运河跨过黄河直达淮河,并认为这是“军国之大计”。

  

第二章

  [1]据《新唐书·高祖皇帝本纪》,当时造反起义者凡四十九处,其中称帝者四人,称王者八人,遍布全国各地。

  [2]新旧《唐书》皆称,李渊为了对付隋炀帝的猜忌,尽力韬晦。

  [3]见《旧唐书·裴寂传》,《新唐书》之《高祖纪》与《裴寂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4]最早对这段历史的官方说法表示质疑的是汪篯先生,见《汪篯隋唐史论稿》。现在,唐史被贞观史臣篡改已几乎是学界共识。袁刚《隋炀帝传》即称晋阳起兵的首谋毫无疑问是李渊,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也称晋阳起兵的策划者首推李渊。

  [5]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6]袁刚《隋炀帝传》认为此案是李渊主动勾结裴寂,勇敢地住进炀帝行宫,以示挑战。这个说法,似乎也矫枉过正。

  [7]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8]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9]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另,李渊勾结突厥一事在正史中极其隐晦,真相大白是由于陈寅恪先生的考证。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10]见《旧唐书·李密传》。

  [11]本节所述玄武门之变及相关史实无另注者,全部依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2]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并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该书对玄武门之变有很精辟的分析,本书亦有引用,不另注。

  [13]据《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唐太宗称李神通为叔父。

  [14]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本书倾向于认为是在门外,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15]此番问答,《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有“高祖意乃安”五个字,却被《资治通鉴》删去,从而掩盖了李渊心中有鬼的历史真相。在细节上做手脚,是司马光的一贯伎俩。

  [16]裴寂其实是太子党,一直站在李建成一边,而且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刘文静诬陷致死。李世民即位后,仍以开国元勋待之。但到贞观三年,裴寂被认定有该死之罪四条,从宽处理判处流放。

  [17]此段综合了新旧《唐书》之《隐太子建成传》和《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8]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继位为帝。作为太上皇,李渊活到贞观九年五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

  [19]关于这个时间的考证,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20]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隋炀帝远游江左,所以卒丧邦家;唐高祖速据关中,所以独成帝业。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1]以上描述据《周书》之《突厥传》、《宇文测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据《周书·突厥传》,阿尔泰山又名金山,金山的形状类似于兜鍪(读如谋),而当地人把兜鍪叫做突厥,突厥由此得名。

  [22]以上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3]请参看杜祐《通典》卷一百九十七。

  [24]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25]颉利可汗是启民可汗三子。启民可汗去世后,长子继位,是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去世后,儿子尚小,弟弟继位,是为处罗可汗(并非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西突厥的全称泥撅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去世后,始毕可汗的儿子仍小,由三弟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26]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27]关于这次突厥的入侵,新旧 《唐书》 均称起兵是在七月,日期不详。但《资治通鉴》将突厥军进武功、京师戒严和太宗登基,一并记在同一天,即八月九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