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易中天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89 KB   上传时间:2016-03-26 13:46:03

  可怜他爹,也只好去做窝囊废。

  然而黑白不容颠倒。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李渊绝不是糊涂虫,更不是窝囊废。他的糊涂和窝囊是装出来的,觊觎之心反倒早已有之。否则,他为什么要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分两路,一个去潜结英俊,一个去密招豪友?[7]

  按兵不动,只是为了稳操胜券。

  因此,一旦看准时机,他就会动如脱兔。大业十三年五月十四日,已经看出李渊有异动迹象的两个副留守,准备按照隋炀帝的监视命令对其采取行动,却被李渊逮捕杀掉,罪名自然是捏造的。这时,他可没有片刻犹豫和手软。

  这样看来,贞观史臣和司马光们的篡改历史,真可谓弄巧成拙,反倒显得世民少不更事,李渊老谋深算。实际上李渊就像当年的孙权,比谁都沉得住气。正如王夫之所说,他是处至危之地,观天下之崩,伺机而动,以求一逞。[8]

  而且一旦动起来,就比谁都狠。

  没错,他盯住了长安。

  长安本是帝国的首都,只是由于隋炀帝要打通南北重整山河,政治中心才东移到了洛阳。这就使得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一线,成为逐鹿中原之各路诸侯的必争之地,长安反倒被人遗忘。在那风云激荡的年头,长安也像太原一样出奇地安静,成为一个死角或者真空地带。

  然而长安毕竟是关陇集团的根据地。拥有长安,以长安为新王朝的发祥地,对于李渊这样的武川军阀、周隋故旧和关陇勋贵,不但名正言顺,而且驾轻就熟。何况镇守长安的是十三岁的代王杨侑,李渊想要,岂非囊中取物?

  李渊却没有轻举妄动,他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

  为此,他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达成协议:攻下长安后,土地人民归李渊,女人财宝归突厥。这当然因为突厥在北,长安在南。从太原南下取长安,如果被突厥抄了后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李渊也谢绝了突厥准备派遣的大军,只接受了他们的马匹。他可不想引狼入室受制于人。[9]

  搞掂了突厥,李渊又去忽悠李密。他写信给自命为反隋盟主的李密,表示衷心拥戴他奉天承运,自己只要能再封于唐就心满意足。于是骄狂的李密不再留意李渊,一心一意攻打洛阳,反倒成了替李渊阻拦东路兵锋的挡箭牌。[10]

  最重要的一招,是举义旗不举反旗。李渊宣布,南下的目的是复兴隋室,立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这就规避了人臣造反的罪名,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也因此,炀帝一死,他就立即撕下假面具,毫不客气地做起皇帝来。

  隐患都已排除,现在可以动身。

  七月初五,李渊率军三万誓师南下。十一月初九,攻克长安。次年三月十一日,杨广在江都被杀。五月二十日,李渊即皇帝位。一个王朝倒下了,另一个王朝站起来,只不过这新王朝还必须再接受一次血雨腥风的洗礼。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长安。

  清晨的阳光照例洒在通往皇宫的路上,路边伫立的禁卫军有如兵马俑般面无表情。一切都跟往常一样。骑在马上并肩而行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似乎也很坦然,尽管头天晚上有人通风报信:李世民在父皇面前告了他俩的刁状。[11]

  但,这又不是头一回。

  是的,建国八年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关系越来越势同水火。原因很简单,从太原首义到统一中华,李世民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可以说,大唐的天下至少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然而按照宗法制度,储君却只能是李建成。

  这就不要说李世民不服,天下人不服,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不服,就连李建成自己都忐忑不安。没错,他是嫡长子。不过除此之外,又有多少本钱呢?就算将来能够顺利接班,李世民也未必安分守己俯首称臣。

  好在,有李元吉支持自己。

  皇四子齐王李元吉为什么会站在李建成一边,恐怕只能是一个谜。正史的说法,是他打算先干掉李世民,然后再取李建成而代之。可惜就连所谓正史,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李世民幕僚的道听途说。是否属实,死无对证。

  当然,真正重要的还是李渊。

  李渊态度暧昧。在李建成看来,父皇至少也是防范李世民的,因为李世民功高震主已是不争的事实。幸亏他是皇帝的亲儿子。如果是韩信,恐怕早就兔死狗烹了。

  奇怪的是,李世民并不韬光养晦,反倒十分张扬。武德四年(621)六月,打了胜仗的他甚至高调举行了入城式。李世民自己身着黄金盔甲骑马走在前面,李元吉等二十五名将领紧随其后,一万名铁甲骑兵如同黑色森林,三万名武士浩浩荡荡走进长安,队伍之长竟排出两公里以上。[12]

  这真是好大的排场!

  如此耀武扬威,给谁看呢?

  李建成心知肚明,李渊更是眼睛雪亮。奇怪的是,他却突发奇想,提出让李世民带领自己的人马驻扎洛阳,并使用天子的旗号统治今天陕西省以东的所有地区。

  高祖的说法是:东西两都,天下一家。

  但,这哪里是天下一家,分明是国家分裂。这个方案如果当真实行,大唐就会像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不过,两罗马是可以并存的,因为两个首都相距甚远。洛阳和长安却只有咫尺之遥,岂能不刀兵相见?

  那么,李渊为什么要出此昏招?

  直接的原因,据说是李建成宴请李世民时,在酒里下了毒(具体下毒人不详)。李世民饮酒之后吐血数升,被参加宴会的淮安王李神通扶回了秦王府。李渊闻讯前来探视,不忍心再看见他们兄弟手足相残,才提出了这个方案。

  然而此说可疑。

  我们要问:李建成如果真要毒死李世民,哪里还能让他走出东宫,又怎么会请来一位身为叔王的目击证人?李渊来探视时,为什么并不追究投毒案,只是告诫建成以后不要让弟弟过量饮酒?因此,这很可能是李世民的苦肉计。[13]

  李渊当然不傻,他反过来给李世民设了局中局:现在就分你一半江山,你要不要?如果要,那就是有野心。

  结果,李世民的心思被李渊看破。

  于是,当李元吉又来怂恿父皇杀掉李世民时,李渊的回答竟是:那个人功高盖世,杀他有什么名目?

  看来,李渊也有杀心。

  知道了这些背景,就不难理解六月三日发生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天太白金星滑过了天空。有关部门立即向李渊密报:天象显示,秦王当有天下。

  于是李渊召李世民进宫,向他出示报告。

  此说同样可疑。有关部门的密报,为什么要拿给李世民看?要知道,当有天下,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将来。是将来就该立他为储,是现在就得当机立断,李渊对这个密报到底作何理解?但无论哪种,都用不着给李世民看。

  李渊的做法不可思议,李世民的奏对也答非所问。他的回答竟是: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这可真是中国逻辑。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跟太白金星滑过天空又有什么关系?然而正是这逻辑不通,让李渊方寸大乱。恼羞成怒的皇帝只好放过天象,先解决后宫问题。

  他宣布:明天开会,当面对质。

  消息立即就传到了建成和元吉那里。但是他们不怕,因为李世民根本就无法举证。欺君之罪,必死无疑。

  就连李渊,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

  可惜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世民根本就没打算对质。

  第二天早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坦然进宫,一直走到玄武门外才感觉不对。他俩立即掉转马头准备逃回东宫,却发现自己走投无路,李世民的悍将已将他们团团围定。[14]

  太子和齐王,中了埋伏。

  情急之下,李元吉决定先发制人。他拿起弓箭,准备擒贼先擒王,却哆哆嗦嗦拉不开弓。相反,李世民的表现要沉稳得多。他不慌不忙叫住掉头就走的大哥,不知道跟李建成说了些什么,然后就一箭射穿了他的喉咙。

  接着,李世民的爱将尉迟敬德也射杀了李元吉,还把元吉和建成的脑袋都砍了下来。结果,当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赶来救援时,尉迟敬德只是把这两颗人头亮了出来,大部分救援部队便溃不成军,一哄而散。

  于是,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去见皇帝。

  皇帝陛下此刻正在游船上,身边是几位重臣。也许,他们是想在上朝之前统一思想。只不过没人想到,尉迟敬德竟会从天而降,而且手持兵器,一身戎装,满脸血污。

  李渊当然大吃一惊。他的第一反应是出事了,因此开口就问:外面是谁作乱?

  尉迟敬德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正在平定。

  李渊又问:你来干什么?

  尉迟敬德答:保卫陛下。

  李渊松了一口气。[15]

  只要不是来杀自己的,当然一切都好商量。

  李渊便问宰相裴寂:事到如今,你看怎么办?

  裴寂没有说话。[16]

  另外两位却异口同声: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若能立为太子付以国务,则陛下如释重负,苍生欢欣鼓舞。[17]

  李渊说:这正是我早想做的。

  是吗?天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尉迟敬德戎装持械擅自闯宫,已经触犯刑律。因此同样可以肯定,禁卫军早已归属李世民。尉迟敬德哪里是来护驾,分明是逼宫。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就一贯识时务。他马上按照尉迟敬德的要求手书敕令,将一切指挥权都交给李世民。

  直到这时,李世民才应召入宫。

  父子相见恍如隔世。秦王扑到皇帝怀中,亲吻着父亲的乳头泣不成声,李渊也老泪纵横抚摸着孝顺的好儿子,双方都心领神会的交易则在抱头痛哭时暗中达成:做皇帝的父亲将交出最高权力,接班的儿子则保证他安享晚年。[18]

  这时,大约是下午四点。[19]

  现在,杨隋变成了李唐,高祖换成了太宗,一切都那么具有戏剧性,又那么顺理成章,还那么让人疑惑。

  其中教训,又在哪里?

  天可汗

  李渊成在长安,杨广败在江都。[20]

  没错,占据长安,再加上尊奉隋室,就有了号令天下的有利地位。相反,背离了关中本位政策,则势必被关陇集团集体抛弃。隋炀帝至死都不明白的问题,答案就在这里。

  但,杨广不能不营建洛阳,不能不打通南北。他唯一的错误是不该视人民为土芥。因此,当他成为人民公敌时,也只能躲到江都。令人费解的是,他居然把首都长安留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却把太原给了李渊,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突厥(Turks)。

  突厥是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对中华史影响重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可惜,我们对这个古老的民族知之甚少,只知道他们的起源地在准噶尔盆地以北,以狼为部落的图腾,曾经臣服于柔然,为他们在阿尔泰山打铁,因此得名突厥,进入中华史的视野则是在西魏文帝的大统八年(542)。

  不过到北周时期,突厥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汗国,辖境东至辽河上游,西至中亚里海,北至贝加尔湖。突厥人的国家之所以叫汗国,是因为国王叫可汗(读如克寒)。这个称号是他们从柔然那里学来的,相当于匈奴的单于。

  实际上从西魏末到隋初,突厥都是欧亚草原上最强大的国家,控制着东西方的交通和贸易。在西方,他们与拜占庭帝国眉来眼去,还相约共灭伊朗的萨珊王朝(Sassanid,又译萨桑王朝)。在东方,他们当然免不了要越过长城前来拜访,而且多半不怀好意,也不会空手而回。[21]

  突厥,是匈奴之后的中华北方边患。

  幸运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突厥在开皇三年(583)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这就给了隋帝国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的大好机会。结果是东突厥的启民可汗俯首称臣,西突厥的泥撅处罗可汗接受招抚,就连世世代代与西突厥为仇的波斯帝国也来表示友好,隋炀帝的外交大获成功。

  可惜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启民可汗去世后,继位的始毕可汗就跟炀帝翻脸。他甚至在大业十一年(615)八月以数十万骑兵,将第三次北巡的隋炀帝围在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差点就要了他的命。

  隋炀帝从此一蹶不振。[22]

  始毕可汗却学会了坐收渔翁之利。隋炀帝在他和西突厥之间翻云覆雨,他则在隋帝国动荡之时浑水摸鱼。谁来依附他,他就封谁为天子。那些反政府武装力量,也乐意接受可汗的称号。炀帝用于突厥的手段,被反治其身。[23]

  难怪他要把李渊安排在太原,突厥不可不防。

  但,突厥固然是北方的狼,李渊也不是看门的狗。他的野心比谁都大,也更狡猾。为了夺取天下,他不惜放下身段向始毕可汗俯首称臣,而且此事的主谋就是李世民。[24]

  这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案底,让李唐君臣耿耿于怀。何况建国以后,始毕可汗仗着他跟李渊的特殊关系,向大唐索求无度,态度傲慢。他的继承人也如此。尤其是颉利可汗(颉读如鞋),更是三番五次前来骚扰。立足未稳的李渊,则不得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虚与委蛇。[25]

  显然,不解决突厥问题,将国无宁日。

  其实就连玄武门之变,也可能与突厥有关。当时,突厥铁骑包围了乌城(在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李元吉被任命为统兵元帅前往救援。李世民却得到线人密报:太子将在为元吉饯行的宴会上谋杀自己,自己的爱将尉迟敬德等人则将由李元吉编入部队,在战场上秘密处决。[26]

  这样一来,李世民就不得不自卫反击。

  当然,这个情报未必可靠。甚至有没有这个情报,恐怕都很可疑。但,玄武门事件之后,突厥就出兵大举进犯则是事实。而且,在遭遇了尉迟敬德的抵抗和拦截后,颉利可汗仍然抵达渭水之北。朝野为之震惊,长安为之戒严。

  此时,秦王李世民刚刚得到皇位。

  实际上,京师戒严与太宗登基几乎同时。这就说明形势的紧迫已容不得李渊父子慢条斯理地行礼如仪,击退突厥的希望则被寄托在一贯英勇善战的李世民身上。问题是,既然猛将尉迟敬德的防线都被攻破,长安城内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兵力,唐太宗又靠什么克敌制胜?[27]

  勇敢和智慧。

  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派了一名亲信进入长安打探虚实耀武扬威。这名使者宣称,可汗率领的百万雄师已经全部到位。唐太宗则毫不客气地痛斥来人:我与你们可汗曾当面缔结盟约,为什么却不讲诚信?尔等虽是戎狄,也应该长着人心吧?再若自夸强大,我现在就杀了你!

  说完,唐太宗将此人关押在门下省,然后带了五位大臣出玄武门,一行六人来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水相望。突厥的各路酋长远远看见大唐天子骑在马上,英姿飒爽,闲庭信步般走来,无不感到震撼,纷纷下马向这位虚龄二十九岁的年轻皇帝行突厥大礼,弄得他们的可汗十分尴尬。

  没过多久,大唐部队也来到渭水。他们的军旗在秋风中高高飘扬,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自己也阵容齐整步调一致,展示着中华帝国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