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初唐_分节阅读_第1184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16-04-08 15:50:57

  “那第三呢?”

  “虽然朕不再想当千古明君了,但是还有个名号朕还想争一争!”

  “什么名号?”

  “天子!”

  郭业疑惑地问道:“您现在不就是大唐天子吗?”

  “这个名号,只是咱们大唐的人才认。至于其他地方……大多数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口也不服。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得虽好,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我李世民不才,倒想真的试一试!”

  “您是说征服整个天下?”

  “不错,朕要横扫周边一切藩国!什么新罗百济高句丽,哪个扶桑吐蕃薛延陀,还有什么南诏真腊铁勒……等等国家,都得纳入大唐版图之内。朕要让太阳之下,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大唐!”

  李二陛下越说越兴奋,道:“如此的功业,又有哪个明君比得上?尧舜禹,还是秦皇汉武?他们的疆域可有朕的广大?他们的子民可有朕的众多?”

  尽管心中对李二陛下这个计划不以为然,郭业还是附和道:“恭祝陛下千秋万载,一统山河!”

  李二陛下缓和了一下口气,道:“当然,朕知道,想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无数良臣猛将的支持。而你秦国公郭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朕是看中了你的能力,才为了保全你,不惜自污名声。”

  郭业表态道:“多谢陛下的厚爱,微臣一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二陛下谈兴正浓,道:“你还想不想知道第四个原因?”

  “还望陛下解惑。”

  “第四个原因就是,朕深恨王圭,多谢你给朕出了一口恶气!”

  “但不知王圭是如何得罪了陛下?”

  “此事说来话长……想当初,朕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天下有很多人不服朕,纷纷起兵造反。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庐江王李瑗。李瑗兵败被杀,他的姬妾,依律被送入了宫中。其中一个姬妾深得朕的宠爱。”

  说到这里,李二陛下的眼神飘渺起来,仿佛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中。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那是一个非常柔弱可怜的女子,叫做辛浅容。后来朕才知道了她的身世。她本是一个商人之妾,后来庐江王李瑗看上了她的美貌,杀了她的丈夫,把她纳入了府中,这才为朕所得。”

  “呃……您说了这么多,和王圭有什么关系?”

  “你慢慢听啊。朕既然宠爱那个辛浅容,就常常带在身边。有一天,朕指着她,对王圭说道‘庐江王杀夫夺妻,朕把他灭了,实在是顺天应人之举!’,可是,你猜王圭是怎么回答朕的?”

  “臣不知。”

  “王圭问朕,庐江王的所为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朕当然说那是错误的。可是王圭微微一笑,说在朕的内心之中,应该是认为庐江王的所为是正确的。要不然,也不会去做和庐江王一样的事情了。”

  “然后呢?”

  “朕当时为了保持明君的形象,忍痛把那个女子送还亲族了!朕永远忘不了,浅容被送走时候的眼神,是理解?是埋怨?还是痛苦?朕也说不清楚。”

  “就是为了此事,您深恨王圭?”

  李二陛下脸一沉,道:“正是如此。郭爱卿,你对此事怎么看?”

  郭业义愤填膺,道:“王圭此举太不是东西了!陛下您恨得对,恨得好!微臣深以为然。”

  他迟疑道:“你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

  “那是自然,陛下您想啊。庐江王李瑗杀夫夺妻,那是严重违反了大唐律法。而您把他的姬妾没入宫中,是依律而为,怎可混为一谈?王圭这分明是胡搅蛮缠。”

  “可是……细论起来,朕这种行为,也可以称为杀夫夺妻。王圭所言,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那怎么能一样?强盗杀人,其罪当诛。可是衙门的刽子手杀人,不仅没有罪,还有花红可拿。同样是杀人,一个是违律而为,一个是依法而为,结果完全不同。怎能混为一谈?”

  “对呀!朕当时怎么没想到呢。”

  郭业补充道:“微臣之所以说王圭不是东西,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条,陛下,你仔细想想,当时辛浅容留在您身边,其实已经是她最好的归宿了。把她送归亲族,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李二陛下一点就通,道:“浅容本来就是被卖给了商人为妾,现在再把她送归亲族,结果也只会是被再卖一次。重新卖给商人作妾还好,要是卖给青楼……”

  忽然,李二陛下把牙齿咬得咯咯直响,恨声道:“王圭,老匹夫!你死的太便宜了,朕真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再挫骨扬灰!”

  郭业道:“陛下既然这么恨王圭,为何又把南平公主嫁给了王圭的小儿子,和他做起了儿女亲家?”

  “朕和魏征也是儿女亲家,可那并不说明,朕就喜欢他。为了成为千古明君,朕做了许多违心之事。魏征、王圭都是喜欢犯言直谏之人,朕对他们不但不能生气,还得屡屡加以无上的荣宠。”

  李二陛下的音调渐高,道:“不过朕以后不想忍了!从今以后,朕不要再听她们唠唠叨叨!朕要真正的一统天下,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郭业心中暗想,完了!

  看来当不成千古明君,对李二陛下的影响的确很大。他彻底黑化了!

  要是他以后真的做了什么无法无天之事,又有谁能阻止?

第1748章 诡异的早朝

  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情,把朝廷上下的官员,惊了个目瞪口呆。

  首先,饱受攻讦的秦国公郭业,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早朝上。没等大伙开口呢,他就先一步说明了大德寺的案情。

  在他的报告里,只字不谈王圭,更不谈若干被害的女子。

  只说是大德寺的和尚们作奸犯科,掳掠了中书侍郎李行廉的兄弟媳妇儿吕艳娘。后来官府追索甚急,他们才不得不把吕艳娘扔在了大街上。

  没想到的是,吕艳娘早已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那伙和尚的真实身份。于是乎,郭业点齐衙役,兵围大德庙。

  没想到的是,那伙和尚贼胆包天,见事情败露,竟然拒捕殴差,还差点伤害到了秦国公郭业。于是郭业一声令下,衙役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竟然把那些和尚,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元凶正犯皆已伏诛,郭业又下令穷搜大德庙,发现了赃物若干。

  最后,郭业说道:“这批赃物价值千万贯,到底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大德寺一案,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就是街边的小贩,都对此案的真实情况知道了个八九不离十。郭业这样说,简直就是把大家当傻子耍。

  人们刚要反驳,李二陛下先开口了,道:“是什么赃物,竟然价值千万贯?”

  “启禀陛下,乃是一些琉璃制品,有琉璃碗、琉璃盘、琉璃花瓶、琉璃如意等等……”

  “这样啊……琉璃器物十分贵重,若是收入府库之中,也没有什么意义。这样吧,就把这批琉璃器皿全部没入宫中,朕要用这些琉璃器皿来赏赐有功之臣。”

  “遵旨!”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李侍郎的弟媳被掳一案,闹得满城风雨,还有人怀疑是朕做的。秦国公一出手,就查明了真相,为朕洗脱了不白之冤。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

  “多谢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当得的!岑文本!”

  “微臣在!”

  “秦国公查办大德寺一案有功,赐钱十万贯。拟旨吧!”

  “这……”岑文本恨郭业恨到了骨头里,哪愿意拟这种圣旨?

  李二陛下脸一沉,道:“嗯?你想抗旨不遵?”

  别看在反郭联盟的大会上,岑文本说得慷慨激昂。但是让他直面李二陛下的怒火,他可没那个胆子。

  岑文本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敢!微臣遵旨!”

  事到如今,群臣已经完全明白了,李二陛下在大德寺一案上的态度。

  要说李二陛下不知道大德寺庙一案的内情,全然被郭业蒙蔽了,那除非他早已经耳聋眼瞎!

  不说想当初,以刑部尚书韦挺为首的一帮人,曾经在早朝上当庭弹劾过郭业。

  单说最近这些日子群臣们的奏折。这些奏折百分之八十谈的都是秦国公郭业在大德寺一案上公报私仇,结果逼死了老侍中王圭。

  此案有到底有什么疑点,那些琉璃器皿到底从何而来,与大德寺的和尚有什么关联,都在这些奏折中被分析的一清二楚。

  李二陛下明明知道此案另有蹊跷,却坦然把那批琉璃器皿收入了宫中。不仅如此,还赏给了郭业十万贯钱,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完全不在乎王圭的死活,要力挺郭业!

  一时之间,群臣噤若寒蝉,齐齐失声!

  最后,还是韦挺一咬牙,一狠心,出班跪倒,道:“启奏陛下,大德寺一案,事涉几十条人命。这么大案子,就在长安府审决,似有不妥。微臣以为,此案应由刑部复查,再做定论。”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道:“虽然此案是在长安府审决的,但是主审却是秦国公郭业,他的身份地位,只在你韦挺之上,不在你韦挺之下。朕以为在长安府审决,并无不妥!”

  按说当皇帝的,作为一把手,一般不会赤膊上阵,直接表明态度。官场之上,善于揣摩上意之人大有人在。

  李二陛下一个眼色,就会有无数人站出来,说明大德寺一案不必经过刑部的十大理由。

  但是李二陛下却没那么做,而是直接出言回绝了韦挺!这就等于向文武百官传递了一个信号——郭业处理的大德寺一案,不容置疑!谁质疑郭业,就是反对朕!

  积威之下,韦挺也不敢硬抗李二陛下,至于他的那些盟友,此时也是完全指望不上,无奈之下,他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魏征魏玄成。

  他说道:“魏中书,前几天的奏折您也上了,秦国公您也弹劾了。到了现在,您就不想说两句?”

  说?我说尼玛个逼呀!魏征心中暗暗骂道。

  其实,魏征心里也清楚,自己以前之所以能犯言直谏成功,就在于天时地利人和这六个字。

  所谓天时,就是李二陛下继位不久,人心不附。所以,对于臣子格外优容。现如今,李二陛下这个皇帝都当了十二年了,根基已固。天时已经渐渐不在自己这边。

  所谓地利,就是自己乃是建成余党的领袖人物,李二陛下为了拉拢建成余党,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

  如今因为韦挺的缘故,建成余党系都快变成齐王李佑系了,而自己却被排除在外。可以说,自己现在不属于任何派系。

  因此,虽然自己现在官居中书令一职,论官位比以前高得多,但是朝中势力,却是大不如前、

  所谓人和,要从两方面来说。

  其一就是李二陛下需要一个善于纳谏的名头。所以,特别需要一个犯言直谏的人来配合。

  自己的犯言直谏,说白了,还是另外一种迎合上意。现在,李二陛下摆明了要袒护郭业,这个人和的条件也不复存在。

  其二,打铁需自身硬,自己这一辈子清廉自首,没什么把柄被人抓住。弹劾起别人来,当然理直气壮。

  好死不死的是,在天福和尚一案上,自己一念之差,被郭业抓住了把柄。如今让自己随大流上表还行,让自己正面硬抗郭业,自己还真没那个胆子。

  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了,自己还犯言直谏?那不是作死吗?

  尽管心里边很不情愿,但是人在朝堂,身不由己。魏征以犯言直谏闻名天下,这种情况下他不说话,恐怕一世英名就会付诸东流。

  魏征想了一下,道:“陛下,外面传言纷纷,说已故的侍中王圭与大德寺一案有关。而刚才秦国公所言,丝毫未提及王侍中,恐怕难令天下人心服口服。您看是不是……把此案发回重审?”

  这番话毫无力度,魏征简直是在应付差事。在魏征的打算里,李二陛下无论允与不允,只要一搭腔,自己就退回去,无论如何都不会引火烧身。

  没想的是,李二陛下丝毫不给他面子,道:“魏征,你老糊涂了吗?”

  魏征的脸上有些挂不住,道:“陛下……您此言怎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9页  当前第11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4/149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初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