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小术士_分节阅读_第837节
小说作者:水冷酒家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2 MB   上传时间:2016-04-10 20:29:24

  “两位大人想必也都看到,荆州之富庶,或不需再造竟陵,汉兴王一向存有悲悯之心,只愿路上再无饿死骨,天下百姓尽欢颜。”蔡文姬道。

  “相国一言,令陈群茅塞顿开,竟陵确不该属于任何一地,该归于天下。”陈群终于松了口。

  “媳妇!厉害啊!”王宝玉小声道,朝着蔡文姬竖了竖大拇指。

  蔡文姬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她早就看出来了,陈群此举无非是故意发难,只要这边坚持不放,他早晚会松口,蔡文姬只是不想交谈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已。

第1911章 重此抑彼

  “我有一建议,竟陵由汉兴王指派官员,但其余两方皆可派使臣进驻,以便监督。”蔡文姬又说道。

  “此举甚是妥当。”顾雍立刻表态同意。

  陈群也点了点头,虽然没有主动权,总比毫不知情要好,可是他接着又说道:“前番汉兴王书信中所提,竟陵将收取微薄的税收。我以为,既然三方皆有贡献,税收所得也应有所分配。”

  顾雍没吭声,有好处的事儿哪能拒绝呢?暗道,说的很有道理,只不过他不好意思说。

  陌千寻顿时又瞪起了眼睛,陈群什么玩意儿,一再得寸进尺,不禁冷声道:“我方投入钱财,打造竟陵,如此分配,岂不是重此抑彼?”

  “实不相瞒,天下自纷争以来,从没有如此自由之城,税赋看似不多,积土成山,却也不容忽视。财力既是国力,集三方之劳为荆州做嫁衣,这才是真正的不公!”陈群也是个谈判高手,据理力争。

  竟陵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王宝玉并没有太多打算,也没想过靠着竟陵赚多少钱,提出贸易之城的想法,完全是不想因为一座城,跟曹叡那边闹得不和睦,再发生战争。原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让陈群这么一折腾,就变得很复杂,还不如当初直接占下,大不了与魏军打上几仗,一定能逼得他妥协。

  顾雍也是有便宜就占的那种人,刚跟陈群唇枪舌战一番,白眼相对,此时竟然也点了点头,赞同陈群的想法。

  “诸位,谁投资谁受益,天经地义。既然两位觉得我有从中牟利的嫌疑,也都有均分利润的想法,那就公平起见,一起投资,一起分利。”王宝玉斩钉截铁的说道。

  陈群和顾雍立刻都不说话了,花钱的事情可不好做主,陌千寻不禁呵呵笑了起来,还是王宝玉厉害,一句话就把两个家伙给弄成了哑巴。

  “陈大人,意下如何啊?”陌千寻催问了一句。

  “敢问一句,彝陵打算投入多少?”陈群看不得陌千寻的嘲讽,冷着脸问道,不就是钱嘛,回去商量商量,泱泱大国,还凑不出来一个小城的投资?

  “计划投资黄金二十万两。”蔡文姬不紧不慢的说道,随后补充:“前期。”

  两个人都打了个哆嗦,二十万两黄金,无疑是天文数字,在经济一直赤字的纷乱年代,这么大笔投资一座小城,恐怕也只有荆州拿得出来。

  “如此小城,焉能用得了如此之多?”陈群有些红脸的说道,人穷志短,谈钱就伤感情,也伤颜面。

  “呵呵,陈大人,这几日你也看到了彝陵现状,哪个项目能低于这个数字?二十万两黄金,不多矣。如果贵国能全额投资,这抽利的事情,我们彝陵也不在乎。”

  蔡文姬微微笑道,可在二人听来更觉得有露富之嫌,王宝玉满不在乎的笑道:“嘿嘿,这样吧,也别为难你们,我们出十万,你们各自出五万吧,利润呢,我们也不占一半儿了,就拿四成,你们各自拿三成。”

  看起来,两方都捡了便宜,令人心动。但是,即便是五万两黄金,他们也不敢做主,万一自作主张赔了怎么办?两人肯定会成为罪臣,打入大牢。

  陈群思索再三,只好说道:“汉兴王,且容我去信给圣上,尚需让他定夺。”

  顾雍也点了点头,也要去信给孙权,这次谈判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还是没有落实下来。

  反正也没事儿,王宝玉等人并不着急,同意二人各自写信给自己的主子。于是,陈群和顾雍就在彝陵住了下来,等候回信。

  两个人虽然是对头,受到彝陵和谐气氛的影响,竟然也开始走动起来,后来交流起治国之道,彼此之间都觉得收获不小。

  尽管陈群争利不放,但是在他的心中,还是想要促成这件事儿,因此在信中盛赞彝陵的繁荣,为了让曹叡下决心,还暗示彝陵亦有挂念圣上之人。

  曹叡看到了信,当然明白陈群的意思,此人做事谨慎,想必母亲亦有家书,不便一道送来。想起母亲,曹叡默默流泪半晌,再看陈群的言语之中,不乏期望达成之意,思量许多,还是决定投资五万两黄金,一些计划内的建设项目取消。

  朝臣们对此反对的声音不少,觉得投资没问题,但总该观望一下具体项目,但是曹叡坚持己见,众人也猜测是甄宓的缘故,最终达成了一致。

  魏国的五万两黄金就这样跟随使者送到了彝陵,陈群终于松了一口气。而孙权那边没有丝毫含糊,也是第一时间就把钱送了过来,反正是一家人,即便没有这事儿,王宝玉要是有需要,他也会全力支持,何况还有好几位亲人都靠着王宝玉来照顾。

  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顺利,三方正式签署了一式三份的协议,共同打造自由贸易之城,其中也包含一些细节的约定。

  各自的军队都要距离竟陵二百里外,进入这个距离就算是入侵,其余两方便可联合予以驱逐。还有,三方都要尽宣传义务,回去各自昭告天下,让商人都知道有这样一座城。

  陈群和顾雍办妥此事,一身轻松的各自回国,对彝陵城却都有几分的不舍,彝陵真是个好地方,含章楼风光无限,生活轻松,全无压力。

  不得不说,这也就是王宝玉的人格魅力爆棚,跟曹叡孙权都交情不浅,换做其他人,事情没有真正落实之前,曹叡和孙权绝不会事先就把黄金送来。

  “同志们,城池有了,钱也有了,剩下的事情就看我们如何折腾了。”王宝玉召集众人,笑呵呵的说道。

  “宝玉此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贾织纲赞道。

  “在这乱世,能有一片净土,实属难得。”陌千寻也赞道。

  “二位过奖了。其实他们对经营上都不懂,只是看到咱们彝陵赚钱,想要分一杯羹。”王宝玉道。

  “若是按照事先的策略,得以顺利进行,竟陵之繁盛,只怕彝陵也不能相比。”蔡文姬道。

第1912章 黄金之城

  “相国所言不差,彝陵尚有诸多约束,而竟陵如此开放,天下商贾必然趋之若鹜。”陌千寻点头道。

  “说说具体的措施!”王宝玉道。

  “我以为,竟陵如实专心于商贸,城中不可留下百姓,以免坐享其成,将其全部迁移,经商者可留下。”陌千寻道。

  王宝玉嘿嘿直笑,陌千寻才真是不吃亏的主,古代人口可是重要资源,还是等于彝陵这方占据天机。不过等陈群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合同已经签订好,不涉及此项,彝陵当然可以做主。

  “呵呵,这个主意不错,人口的迁移工作,太尉就多费心吧!”

  “此事我早有打算,南郡今日发展迅速,可以补充人口,竟陵人口不过万,融入其中应无大碍。”陌千寻道。

  “好,就这么办!”王宝玉点头,又问:“关于竟陵的规划,诸位可曾有了初步方案?”

  “宝玉,我与山涛商议过多次,根据山涛的记忆,绘制了一张图,可供诸位参考。”蔡文姬道,取出了一张白绢绘制的城市设计图。

  众人纷纷凑过来观看,只见设计图上,竟陵城被中间一条十字路分开,四个角上分别是粮食蔬菜、服装珠宝、药材木材、车马铁器四个主要交易区域,涵盖了当时生产生活所需。地图中间是官邸所在地,左边是钱庄,右边是药铺,前面是餐馆,后面是驿站。

  地图设计的十分合理,蔡文姬和山涛显然是用了心,王宝玉对此很满意,众人也纷纷点头。

  竟陵城的结构还需要改造一些,投资自然不是问题,虽然不能驻军,维持秩序的官兵还是要有的,至少需要五百人。

  还要商议最后一件事儿,派谁去担任这个竟陵太守,王宝玉身边这些要员缺一不可,媳妇和武将们打仗还行,当这种官肯定不适合。

  王宝玉想起了樊玉凤,她可算得上是经济学家,但樊玉凤最近身体不好,身体又有残疾,竟陵初建,问题颇多,实在不忍她太过操劳。最为关键的是,女子任三方合作的竟陵太守,只怕是会引起另外两方的反对。

  最后,王宝玉还是想起了一个人,回来后一直没有见他,正是曾经的凉州刺史孟建孟公威。

  去年逼迫孟公威投降,他一直跟随石广元在樊城,生活的倒是无波无澜,悠闲自在,但这样一个人物,不给他安排点大事做,那还真是屈才。

  众人对王宝玉的提议表示赞同,孟公威能做凉州刺史,想必管理一座城池,自然是不在话下。

  王宝玉立刻吩咐下去,派人到樊城将孟公威请来,上任竟陵太守一职。

  孟公威从凉州归来之后,闲来无事就跟石广元下棋,畅谈天下大事,因此,他也对王宝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论起天下明主,王宝玉绝对堪称第一。

  王宝玉西征一去就是一年,回来后忙碌个不停,孟公威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被王宝玉给淡忘了,今后的日子就要这样过下去,无官也无事。

  年岁已高,孟公威难免失落,虽说偶尔也帮衬着石广元打理些事务,没有正式官职,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心劲不高,快要闷出病来。但是,随着彝陵的信使来到,沉寂的日子被打破了。

  “恭喜公威,我早便说过,宝玉绝不会让你闲着,定然有大事儿安排,我这里提前给你贺喜了!”石广元喜气洋洋的拱手道。

  “彝陵人才济济,却也不缺公威一人。”孟公威谦逊道,心里自然不平静,有事情做当然是好,也能体现出个人存在的价值。

  “宝玉向来人尽其才,公威一定大展宏图。”石广元道。

  “只要能为宝玉分忧,能为天下谋福,如此便足矣。”

  打点行装,孟公威带着家人,离开了樊城,赶往了彝陵。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彝陵,城内的繁荣程度,还是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曾经卧龙岗那个小书童,居然有这样一片江山,堪称奇迹。

  含章楼的大厅内,王宝玉正笑眯眯的等着他,孟公威一进来便大礼参拜,王宝玉连忙摆手,都是老相识了,根本无需这么客气。

  “公威老矣,本不愿再做官,既然宝玉赏识,愿效犬马之劳。”孟公威事先表明了态度,同时激动的等待着公布上任的官职。

  “咱们的关系自然不用多说,效劳不敢当,还需先生帮助。”王宝玉客气道。

  “一切皆听宝玉吩咐。”

  “有这样一件事儿,我们最近得了竟陵,想必先生有所耳闻,先生就去竟陵担任太守如何?”王宝玉道。

  孟公威略微迟疑了一下,半晌才说道:“如此也可,只是竟陵靠近曹魏,需要有重兵防守才行。”

  从孟公威的表现中不难看出,他有点嫌弃这个职位小,毕竟他当年管理整个凉州,随便拿出一座城池也不比竟陵小。

  “先生,你觉得这个官太小了吧?”王宝玉笑问道。

  “非也,州平和广元也都是太守一职,怎会挑剔。”孟公威勉强笑道,这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孟公威提到的这二人当然不能跟他比,之前也没他混得明白,当太守都是升官了。

  王宝玉先是呵呵笑了几声,随即换上严肃的口吻,说道:“竟陵虽小,意义重大,你身上的责任千斤之重。先生,我把荆州的人才都划拉了个遍,最后还是觉得只有先生才能堪当重任,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看到王宝玉如此表情,孟公威连忙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王宝玉接着说道:“我刚刚跟曹叡、孙权签署了协议,将竟陵变成自由贸易之城,独立于各方之外。”

  “这是好事啊,宝玉恩惠将延泽天下!”孟公威终于露出个笑模样,原来是个经济特区啊,天下所有人都关注的地方,连忙道谢道:“感谢宝玉提携,公威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你先别急着道谢,听我说完。”王宝玉又说出一句惊人的话来:“同时,三方向竟陵投资二十万两黄金,用作商贸发展。”

  孟公威简直惊爆眼球,这样一座小城,投资二十万两黄金,简直成了黄金之城。

第1913章 任重道远

  “宝玉,公威当真不知,自由之城,到底要做何事?如此多黄金又当如何分配,还望指教!”孟公威激动的问道,此时他已经明白,王宝玉并非不重视他,而是太重视他,才会把这样一座城交给他。

  “简单点说,就是这座城市里并没有老百姓,也不会驻军,天下的商人都要汇集于此,进行自由公平的贸易。至于具体的贸易项目,总体来说有几大类,涉及生活军事等,到时会有人与你详谈。我们作为管理者,一则管理好交易秩序,二则收取少量的赋税。”王宝玉道。

  “宝玉,从未听说过天下还会有这样的城池,真是黎民之福啊!”孟公威由衷的感叹道。

  “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敢预料,竟陵的位置要比彝陵好,或许会超过彝陵吧,怎么着也得和彝陵不相上下!”王宝玉道。

  能赶上彝陵的一半儿就已经是不得了,孟公威激动的落泪,再次叩拜道:“臣愿尽心竭力,公正无私,打造好竟陵,不负宝玉的厚望!”

  “竟陵可是个钱袋子,流通资金十分充裕,心术不正的人会惹祸上身,才华浅薄的人当然会拖了经济大发展的后腿。公威,我正是知道你为人正直,又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才敢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任重道远,拜托了。”王宝玉点头道。

  孟公威连连点头,一再表示,绝对会看管好每一两银子,随后,王宝玉也给了他含章楼的一层,让他先行住下。

  彝陵的钱庄、大药店、工艺品公司,化妆品公司等,都要到竟陵开设分支机构,孟公威还不能立刻上任,必须在彝陵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

  接受了如此重任,孟公威表现的非常勤奋,不断的向蔡文姬和陌千寻等人求教,两个人都是商业上的好手,对此知无不言,悉心指导。

  短短半个月的光景,孟公威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仿佛重生般换了一个人,面前一扇金色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到,彝陵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远在长沙的王连和万年公主,带着儿子王宝川来到彝陵过年,同时看望大儿子王宝玉。

  王宝玉对此表示欢迎,也许是年纪大了,倒是有几分看重这份亲情,弟弟王宝川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脸上一直带着不成熟的笑意,上来就给了王宝玉的一个熊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77页  当前第8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7/10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小术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