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小术士_分节阅读_第901节
小说作者:水冷酒家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2 MB   上传时间:2016-04-10 20:29:24

  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幸好没有冒然进军,上方谷如此狭长,非但难以突破,要是被司马懿赶着穷追猛打,损兵折将还是小事儿,全军覆灭都有可能。

  司马懿果然是个军事天才,竟然能够料到蜀军会有此行动,赞叹之余,诸葛亮也没想收兵回去,大军已经到了此地,必须要有所突破才好。

  当晚,诸葛亮守着青明枝,反复端详上方谷的地图,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在上方谷的中间,有一处谷地,正可以安营扎寨,两侧山势虽然不算陡峭,但要想翻山而过,也相当费事。

  诸葛亮命吴懿率领五千兵马一日后出兵,挺进上方谷,就在这处相对宽敞的谷地扎下营寨,而诸葛亮本人则带领吴班及五千兵马,天亮便出发,沿着两侧山脊艰难行军,尽量靠着树林掩盖行踪。

  第二天,吴懿率领部队进入了上方谷,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就在那处宽敞的谷地扎下了营寨,消息很快传到了司马懿这边。

  “父亲,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派出蜀军,意欲通过上方谷,偷袭木门道。”司马昭兴奋的搓着手,恨不得马上将诸葛亮擒获,立下盖世奇功。

  “父亲未卜先知,识破诸葛亮诡计,孩儿佩服!”司马师也是眼中直冒小星星,父亲的形象再度变得高大起来。

  “哪有什么未卜先知,不过是仗打得多了,积累些经验罢了。”司马懿冷静的摆摆手,对此也是心有余悸,“幸好来的及时,不然木门道失守,上邦不保也!”

  “听闻蜀军只有五千兵马,孤军深入,在上方谷中段扎下营寨,此时进攻,正是良机。”司马昭道。

  “孩儿愿带兵迎战!”司马师主动请命。

  “诸葛亮深通谋略,如今又公然要以少敌多,此事绝非如此简单,许是阴谋。”司马懿却是十分冷静。

  俩兄弟面面相觑,好像是这个道理,姜还是老的辣,向老爹学习的地方多着呢!司马昭恭敬的问道:“依父亲所见,又该如何?”

  司马懿沉吟片刻,本人也没有猜测到诸葛亮的意图,最终开口道:“暂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司马懿的想法是,暂时弄不清诸葛亮的真实意图,当然不能轻举妄动,而且就算是对方真有攻打之意,也可以照样使用对峙这一招,蜀军是靠不过魏军的。与诸葛亮这样的人作战,更需要小心谨慎,不贪一时之功。

  山路崎岖,诸葛亮率军足足走了三日,才接近上方谷的中段,此时吴懿的大军已经扎营一日,始终不见司马懿的大军有任何动静。

  诸葛亮不禁佩服司马懿的耐心,不轻易行动,才不会有危险,但是,司马懿大军守住谷口,这道屏障必须要突破才行。

  诸葛亮的计划之一,就是以兵少为诱饵,引得司马懿出兵,然后让吴懿迅速退回,他带领的这支军队,便可以偷袭木门道,等到司马懿回兵之时,一切都晚了。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落空了,司马懿老奸巨猾,不肯轻易上套,当然,诸葛亮对此早有预料,因此还准备了第二套计划,却看似非常冒险。

第2064章 空营诱敌

  诸葛亮派人下山通知吴懿,用战马所需的干草,多扎草人,同时搞出很大的烟雾,务必让司马懿的探马看不出实情。

  与此同时,诸葛亮令所带的士兵停下来,漫山遍野寻找干柴,捆扎成球状备用,埋伏好等待司马懿的到来。

  “报!蜀军好似正在增援,大营中突然多出许多士兵。”探马匆忙来报。

  “能有多少人?”司马懿立刻问道。

  “万人有余,但增援未曾停止,此时怕是已不止这些!”

  一听这话,司马懿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如果说谷中有五千兵马并不足为惧,但要是有两万大军,那可就成了气候。

  “父亲,正该速速攻打蜀军大营,万不可坐以待毙。”司马昭焦急道。

  司马懿犹豫了半晌,以他之意本不想冒然前去,应再细细打探,那样进退两宜,是最为稳妥的打法。

  但话说回来,刚被圣上重新启用,如果因为不作为落败的话,朝中大臣诸多诽谤,也许以后就再也不会赢得圣上的信任。按照历史血淋淋的教训,这样的家族最终的结局都十分悲惨。

  综合考虑之下,司马懿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下令道:“傍晚全军启程,急速行军,赶在天明之前,袭击蜀军大营。”

  魏军听令,立刻开始准备,要打蜀军个出其不意。而诸葛亮守在这边的探马探到了魏军的异动,火速来报。

  诸葛亮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命令吴班带领五千兵马背负部分干柴,迅速向前推进,同时寻找下山的路。

  与此同时,诸葛亮又派出快马,通知后方的姜维,带领两万人马,火速赶来上方谷,围堵司马懿大军。

  下方吴懿也收到了诸葛亮的命令,留下部分营帐,二更时分将队伍向着山上转移,一旦魏军进入谷地,不用客气,直接放火。

  司马懿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率领一万大军,黄昏出发,冲进了上方谷,司马懿催促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要尽快赶到蜀军大营,一旦被发觉,必将前功尽弃。

  四更时分,残月高悬,司马懿大军终于到达了蜀军扎营的谷地,一片寂静,唯有几名放哨的士兵,抱着长枪在附近走来走去,其余人似乎已经进入梦乡之中。

  机不可失,司马懿一声令下,大军立刻高喊着冲向了大营,那几名放哨的士兵,听到杀声震天,竟然跑得比兔子还快,瞬间不见了踪影。

  至此,整个蜀军大营就这么呈现在魏军面前,一支支火把毫不犹豫的朝着大营抛了过去,立刻燃起了大火。紧接着魏军冲进了营帐,四处寻找追杀蜀军士兵,然而,周围好像只有他们的声音在回荡,并没有想象中对方哭爹喊娘疯狂逃蹿的场景,竟然一个蜀军士兵都没有发现。

  “回禀大都督,不见蜀军士兵,唯有草人若干。”一名士兵慌忙来报。

  “不好!中计了,速速撤退!”司马懿立刻慌了神,急忙下令后退,司马昭脸色惨白,紧随父亲而行。

  就在这时,后方的士兵来报,有一支蜀军突然出现在来时的路上,还用大量的干柴,将回去的路堵得结结实实。

  司马懿立刻喝令大军放弃了返回的打算,根本不用细想,干柴堵路,还是为了放火,此时返回,一定是凶多吉少。

  由于前方蜀军的帐篷内都是草人,火势连绵,越发的凶猛,司马懿令大军原地停住,等着火灭了再说。

  “好一个诸葛孔明,以空营诱我,却暗渡兵马前行。”司马懿道。

  “父亲,又该如何是好!”司马昭面带愧色,心中暗自后悔不该催促发兵,陷入眼下绝境之中。

  “我儿勿慌,可随机应变。”

  “我等中了诸葛孔明的奸计,只怕是他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需得尽快清除火势,夺路而逃。”司马昭急急说道。

  “我儿说的不错,其定有其他举动。”

  司马懿不由赞了儿子一句,看问题能瞻前顾后方能成大器,只不过爷俩的话音刚落,突然,两侧的山上响起了隆隆的鼓声,大量燃烧的柴草团从山上滚落下来,刹那间,火光遍地,来势汹汹。

  魏军立刻大乱,这等于四面八方全都是火,该往哪里逃才是,似乎哪个方向也不对。司马懿这个时候也暂时没有应对之策,只能喝令大军不要慌乱,小心躲避火团。

  纷纷而下的火团,被将士们不时挑飞,但是数量太多,最后还是冲乱了魏军的队形,吴懿带领本部兵马,一边放箭,一边从山上冲了下来。

  按照诸葛亮事先的安排,吴懿的队伍并没有去攻打前方的司马懿,而是直奔魏军的后方部队。

  火团的阻挡,让司马懿救援不利,很快就折损了三千多兵马,然而,吴懿一战得胜,迅速又退回到山上,继续抛掷柴草形成的火团,令司马懿大军无法追击。

  折腾了近一个时辰,火势渐渐衰弱,司马懿连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被烟熏得如同老鬼和小鬼一般,黑漆漆的看不清样子,只有俩白眼珠子被烟熏的眨个不停。

  吴懿的队伍早就沿着山脊去跟诸葛亮汇合,与此同时,魏军来时的路上又燃起了大火,司马懿要想回去,必须要走山脊才行。

  “父亲,可否一路追回去?”司马昭擦着脸上的黑灰,沮丧的问道。

  “不用追了,木门道怕是守不住了。”司马懿决然道。

  放弃木门道,魏军应该继续向前通过上方谷,再绕路返回天水,但是,精明的司马懿没有这么做,毅然下令让兵马翻山而走,直接返回天水。

  姜维率军赶来阻截司马懿却落了空,遗憾的同时,唯恐后方出现问题,急忙又率军返回。

  诸葛亮在上方谷放了一把火,并没有伤到魏军的元气,却让司马懿的围堵计划失败,大军汇合一处,终于抵达了木门道。

  此时魏将费曜、戴陵正带领两万兵马,设立屏障,阻截前来攻打的王平大军,因为魏军所处的地势较高,王平已经攻打多日,没有任何进展。

第2065章 忍辱不出

  费曜、戴陵得知司马懿亲自守住上方谷,自认为后顾无忧,全力对抗王平带领的蜀军,他们哪里想到,诸葛亮已经率军成功躲过司马懿大军的阻挡,赶到了他们的后方。

  这天夜里,辛苦阻截了一天的魏军正在大睡,后方的山下传来了大军赶来的声响,费曜急忙起床,只听哨兵来报,看见这支大军前方将士,穿着的正是魏军的服装,一杆大旗上写得正是“司马”二字。

  大都督夜晚赶来,究竟为了何事,怎么不事先通报一声?难道说被诸葛亮战败了?

  应该是这样,来不及报告,费曜因此放松了警惕,然而,等这支大军来到跟前,全部都是生面孔,而且眼神冰冷,难掩杀气,费曜这才发觉上了当。

  正是诸葛亮命令先行部队穿上了魏军的服装,迷惑费曜等人,蜀军在吴懿、吴班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魏军大营,费曜、戴陵与二将苦战,因为没有防备,根本挡不住。

  两万魏兵折损过半,被俘近两千人,费曜的战马被吴班一刀砍断了马腿,当场被俘,戴陵率领剩余部队,经过数次冲杀,血染衣襟,才终得逃脱,连夜返回了上邦。

  木门道失守,魏军先败了一局,屏障被拆除,王平、张嶷的部队也得以跟诸葛亮汇合一处。

  “丞相神算,若非大军后方偷袭魏军,倒是不知何时才能占领此处。”王平佩服的说道。

  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虽得木门道,并未得上邦,只是小胜而已。”

  “我军何不趁胜前进,直接攻下上邦?”王平问道。

  “我刚刚得知,郭淮率三万人马守在上邦,此人颇有计谋,不可小视。”诸葛亮道,随即吩咐王平:“既已占据要地,还需稳步推进,将军可带领兵马,在此地修建城池,必保此地不失。”

  王平听令,立刻着手去办,诸葛亮则立刻率军返回,司马懿走脱的消息已经传来,他很担心司马懿会趁自己不在,命令张郃对姜维展开猛烈进攻。

  诸葛亮将费曜等降兵带走,顺畅的通过上方谷,返回了天水西侧的主力部队,所幸张郃没有任何行动,反倒是听说司马懿回去后,又继续向上邦增兵,显然畏惧了王平的部队。

  “丞相,如此胶着,与我军不利,逼迫张郃出战,方为上策。”姜维建议道。

  “司马懿唯恐失去上邦,重兵集中在那处,如今张郃所辖兵力不及我军,因此不敢出兵,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道。

  “不如辱其将,逼迫其出兵,只要这边战事一起,上邦定然失守。”姜维道。

  诸葛亮想了想,决定采用姜维的计策,尽管他对这种做法有些鄙夷,但是两军交战,势如水火,什么法子都得用,不能按照常规出牌。

  随后,诸葛亮下令,将费曜以及其手下几十名坚决不降的士兵全部予以刺青,削去头发,放归魏军大营。

  咒骂声不断,费曜等人身上被刺满了凌乱的图案,秃头光膀子被撵走,回到了张郃这边,哭诉蜀军无道。

  张郃气得目呲欲裂,暴跳如雷,立刻将此事汇报给司马懿,强烈要去出兵进攻蜀军。

  司马懿得知了消息,同样气得肝颤,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令人不齿,不由痛骂诸葛亮小人之举,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随后司马懿就冷静了下来,这是诸葛亮的激将之法,如此更说明蜀军难以维系,急于攻占城池,于是通知张郃安抚好费曜等人,坚守住阵地,绝不出兵。

  诸葛亮等了许久,也不见魏军有任何动静,知道计谋被司马懿识破,只怕是这招不管用了。与此同时,诸葛亮真心佩服司马懿的忍耐力和睿智,随后派出使者,给魏军送去了少许物资,算作羞辱费曜等人的歉意。

  司马懿坚守不战,令诸葛亮烦恼丛生,只能启用木牛流马,运送军需物资,还要打一场持久战。

  木牛流马的威力立刻发挥出来,只需百余名士兵看管,翻山越岭,奔走如风,来回往返,不知疲倦。

  尽管有木牛流马运粮,但诸葛亮并不轻松,最大的问题是,有了运粮的设备,粮草依旧不足,接连三次北伐,耗费巨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运送工具但是没有粮食,那还不是一个样吗?

  于是,诸葛亮又给朝廷上奏,请求支援粮草,刘禅也是甩手掌柜,又把这件事儿交给了李严,反正照着丞相说的去办就行。

  李严彻底成了苦瓜脸,连年北伐,蜀中壮丁少了许多,粮食连年减产,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上哪儿去筹粮。

  李严也将这个情况如实反应给刘禅,但是刘禅不以为然,没有粮食看可以多吃点肉嘛,又好吃又扛饿。如今丞相不辞辛苦远征打仗,咱们不能只在后方享受安乐,必须要给丞相最大的支持。

  以后别在好借口了,丞相怎么要求,咱们就怎么做,排除万难一定要解决粮食问题。李严恨不得嚎啕大哭,这不是难为人嘛!为了征粮的事儿,他不仅得罪了百姓,更是受到了不少有头脸人的排斥,因为摊派给他们的任务最多,大家看见他就躲,还有人背地里叫他李瘟神。

  圣上安排的事情,岂敢不做,李严硬着头皮去办理此事,但是也应该让诸葛亮明白现在的具体困难,所以只是征集了一小部分,派人先一步送到了前线,希望丞相看到这种状况能有所改观。

  剩下的军粮还是没有着落,李严为此十分头疼,征粮的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却不能采用。无论哪朝哪代,都有贵族的存在,蜀国虽然较弱,但也有一些当地士族大户,私下里存粮很多,根本吃不了,但是一到征粮的时候就装迷糊哭穷,甚至还有人想借机哄抬粮价,大发国难财。

  李严很是气恼,但也明白一点,如果动了这些人的窝窝头,那就等于动摇了刘禅的统治,来自内部贵族的反叛,可比外来攻击更容易亡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77页  当前第9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1/10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小术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