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16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赵善政、段义宗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多半是夜中无备,着了敌人的道。”

  人面对难以接受的噩耗时,一般会经历几个步骤,即否认、愤怒、交涉、消沉、接受。

  郑仁旻兴致冲冲北伐,且一开始极为顺利,已经把他的胃口完全调起来了。但当夏军主力南下增援后,一下子就吃了大亏。花了一晚上,他才勉强接受了这个坏消息,但还保持着一丝奢望,指望通过几个胜仗,再逐步扭转局势。

  可现在你告诉我敌军打到门口了?他们怎么来的?郑仁旻下意识就无法接受,不相信这个事实。

  “骠信。”段义宗也提高了声音,道:“夏人是从驿道上一路奔袭而来,郑将军纵然没有殉国,大军定然已经崩溃,此毫无疑义。”

  “胡说!”郑仁旻霍然起身,重重拍了一下案几,道:“郑杞自幼熟读兵书,连先帝都夸他倒背如流,带着五千兵马,怎么就能没了?怎么可能没了?”

  段义宗摇头叹息,道:“事实俱在,前营大败,溃兵漫山遍野,骠信一看便知。”

  郑仁旻的身体晃了晃,跌坐到胡床上。

  两位宰相不会骗他的,这种事也没有骗的必要。况且,他已经听到了外间急促的脚步声、口令声,难道所有人都在骗他吗?

  “骠信……”段义宗正要再劝,却被郑仁旻止住了。

  “贼兵来了多少?”郑仁旻问道。

  “没个准信。”段义宗说道:“贼军四处擂鼓,杀声震天,山梁、谷地、树林之中还有许多旌旗,看起来不少。但那可能是疑兵之计,很难说。”

  “什么疑兵之计?”赵善政突然说道:“如果人少,怎么一战就击溃郑杞?又怎么把高宪文阵斩的?”

  “高将军生死未知,赵相请慎言。”段义宗说道。

  “就算他未死,又有何用?”赵善政冷笑一声,道:“骠信,高将军并非不知兵,即便遭到突袭,措手不及,前营也不至于败得这么干脆。贼军定然不少,或有数万之众。”

  “数万人……”郑仁旻惊了,他这边还不足三万人,如果真有数万夏贼杀至,挡得住吗?

  “赵善政!”段义宗怒了,道:“何必胡言乱语?”

  “段义宗,你又何尝把骠信的安危放在心上?”赵善政诘问道。

  “你想怎样?”段义宗死死盯着赵善政,问道。

  赵善政不理他,转头看向郑仁旻,道:“骠信安危重于泰山,怎可轻犯险地?不管贼人来了多少,眼下前军大溃,中军气沮,而贼人士气正盛,思来想去,还请——”

  “住口!”段义宗也看向郑仁旻,恳求道:“骠信,贼人漏夜而来,纵有强兵,也没有多少人。且长途奔袭,气力大衰,不能持久。老夫请骠信起驾向北,立黄伞盖于山梁上,让将士们都看到骠信在那里。如此,处于迷茫之中的将士们必然振奋,勇气倍增,四处溃逃的军士也会受到激励,返身再战,或可将这股凶顽之敌制住。”

  “你才要住口!”赵善政豁出去了,道:“段家的兵马在哪里?在左翼,在后营,就是没在前军,也没在荣经护驾。段义宗,你欲害骠信耶?段氏就这么等不及了?”

  郑仁旻心中一动。

  段义宗气得差点吐血,直接冲到赵善政身前,扇了一个耳光。

  赵善政也不示弱,扭身与段义宗厮打起来。

  郑仁旻默然无语,似已入定。

  外间的脚步声愈发急促,喧哗声也渐渐大了起来。

  不一会儿,数名大将掀开帐篷,走了进来。

  郑仁旻猛然惊醒,脸色挣扎许久后,道:“传令,各军护卫圣驾,先撤往邛崃关,整顿兵马,再做计较。”

  

第051章 跗骨之蛆

  “吁——”大军将高源中勒马立于山岗之上,静静注视着前方的城池与战场。

  前军已经彻底崩溃,连带着中军大营也受到影响,数万大军彻底失去了斗志,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当替死鬼,一个劲地向南溃退。

  局势已然无法挽回了。

  夏贼突袭,人心惶惶,确实非常被动。但真的无可挽回了吗?

  是,军中谣言四起,有人说来了一万夏贼,有人说来了三万,还有人说来了十万!但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点,夏贼又不会飞,他怎么来这么多人?夏贼有没有十万还两说呢,大概率没有。

  在突袭刚起的时候,各营、各部其实做了不少工作。

  高宪文应该是死了,这股夏贼确实很勇猛,强弩之末也能打出如此漂亮的仗,可赞一声“精锐”,但他们才几个人?高源中已经识破了他们的疑兵之计,两侧山林中根本就没有夏贼援军,他们的真实实力,很可能就只有三五千人,这仗还是可以打的。

  大长和国几大家,杨氏已经奔逃,实力大损,自不用提。但同样出身西洱河的高氏、董氏却打算集兵反冲一波,从两侧包围前冲过于深入的夏兵,遏制住他们的凶猛攻势。

  但关键时刻,骠信郑仁旻居然跑了!

  董氏遣人送来这个消息时,高源中犹自不敢相信,但当他登高望远,下视整个战场时,却默然无语了。

  郑仁旻仓皇离开了荣经,在群臣、侍卫的护送下,一路南逃,往邛崃关方向而去。

  他这一走,局势就再也难以挽回了。

  董氏跑得飞快,带着本部兵马一路南奔,竟然比郑仁旻还快出不少。

  段氏也跑了,与溃兵争相夺路,根本不想面对哪怕已是强弩之末的夏兵。

  他们都走了,高氏还折腾个什么劲?打给谁看?

  即便真昏了头,留下来与夏人干仗,杨干贞、杨诏兄弟俩的下场,就是高氏的下场啊!

  高源中是绝对不可能昏头的。

  他现在的心思,已经转到了别处。

  杨氏此番惨败,西洱河那边是不是该重新划分下势力范围了?

  唐贞观年间,西洱河杨、赵、李三姓最为强大,尊奉唐室。但随后六诏乌蛮崛起,打得他们这些河蛮(白蛮一支)溃不成军,李氏逐渐衰落,杨氏、赵氏投靠乌蛮蒙氏,建立南诏国。

  随后,蒙氏连出数位雄才伟略的君主,东征西讨,迁西爨白蛮二十万户至大理,高氏、段氏、董氏也渐渐崛起。

  如今国中几大姓,高、杨、董、赵、段几乎都是白蛮出身,既是部落大首领,又在朝中为官,出则为节度使,入则为大军将、清平官。

  相反,乌蛮自蒙氏一族被灭后,一蹶不振,国主郑氏家族又视他们为眼中钉,接连打击,在朝中分得的官位越来越少,其势日衰。曾经南诏的龙兴之地大理,在迁入的那二十万户白蛮的有力支持下,已经没有乌蛮的容身之地,被吞并是早晚的事。

  高源中想在其间分得一杯羹。

  部落才是根基,而人口又是部落的基础!高氏即便将来在朝中混不下去,也可以退到地方上当土皇帝。同理,即便杨氏此番败成这个鸟样,只要部落根基还在,这个家族就还可以维持。

  但高源中不想给他们机会了。

  杨家已经够风光了,从杨奇鲲时代,到如今的杨干贞、杨诏兄弟,再让他们嚣张下去,其他家族怕是都要喘不过气来。

  认命吧!每一次政局的大变动,都会带来国中势力的大洗牌。兴衰沉浮,本就是应有之意。

  “没救了,撤兵!”高源中拨转马首,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军官们的口令声此起彼伏,有条不紊之中又透露着一丝紧张和急促。要尽可能地把更多的人带回国内,这是今后争权夺利的本钱,不容有失。

  当然,高源中也没奢望能毫发无损地跑回去,只能说尽力保存实力了——大败之际,不需要你跑得过夏人,只要比其他人跑得快就行了。

  ※※※※※※

  李璘不知道冲杀了多少回合了。

  贼人溃不成军,枕藉僵卧者数不胜数。刀都砍得卷刃了,铁挝都杀得变形了,浑身上下浴满鲜血,直如魔神一般。

  带过来的三千多将士也杀得性起,每个人都大口喘气,几乎是机械般追在敌人身后厮杀。而就他们这种疲累已极的状态,已经丧胆的南蛮就是不敢回首拼杀,尤其是在他们的骠信郑仁旻下令南撤邛崃关,“暂避锋芒”的时候——这个消息,还是从一位颇有身份的俘虏口中得知的。

  数万贼军如潮水般涌向南方。他们抛弃了武器,抛弃了粮草,抛弃了抢来的财物,只想着逃得一命。

  意气风发出师之时,可曾想过有今日?大概没有吧。南蛮一贯如此自信,屡次从剑南方向出兵,赌的就是你中原大国没法调集大军来打他。

  即便真来了,并且打败了他们,那又如何?遣使告饶一番,回去舔舐伤口后,下次还来!

  这就是南蛮的算盘,精得仿佛洛阳都听到了他们的“噼啪”声。

  但这次似乎不太一样了。

  “嘭!”李璘踹翻了一辆半倾覆的马车,车上的财货稀里哗啦落在地上。

  最下面是绢帛,很快被血水浸透,看起来分外妖艳。

  “南蛮大溃,不敢北望,但岂能如此轻易放他们走?”李璘拄着一杆长枪,道:“我知大伙累矣、疲矣、倦矣,但尚未竟得全功,如何能安心休整?这是一车财货,那边还有几车,我做主,拿来招募勇武果敢之士,随我轻兵追击。只要跟我走的,都可以先挑两件金银器、五缗钱、十匹绢,回来还有赏。我说话算话,不足的我自补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已经不是小钱了,厮杀许久的武夫们强打精神,意动不已。

  不一会儿,便有数百人站了出来,道:“虞候一向说话算话,我信。”

  “虞候带我们打了几场胜仗了?三场了吧?下一场定然还胜,钱财看着给吧,我不是很在乎,去杀贼才痛快。”

  “走吧,我还跑得动。”

  站出来的将士高矮胖瘦都有,脸上全是一副饱经风霜、看淡生死的神色。身上的衣甲已经破破烂烂,浸满鲜血,甲片之间的皮带都断了不少,可知一路杀来的艰辛。

  李璘豪气顿生。

  为将者,能带着这种精兵打仗,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啊。他生在这个时代,既是不幸,也是幸运。承平百年之后,你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好兵?

  “走!”他没有多话,直接一个转身,当先而走。

  一边走,一边大笑道:“贼众已慌,士气大堕,战意全失。纵十万众,又岂能伤我分毫?且看我五百勇士,如何斩下郑仁旻的狗头。”

  见他说得豪迈,又有数百人加入了进来。

  众人收拢了所有能找到的马匹,翻身骑上,缀着敌兵溃去的方向,杀气凛然。

  当天入夜,千余夏兵追至邛崃关北,先冲散了一股就地休整的溃兵,斩首百余,然后敲锣打鼓,嘶喊不已。

  郑仁旻傍晚时分跑到了邛崃关,本欲收容溃兵,整顿部伍的,但一数跟着他的只有八千余人了,顿时有些胆怯。恰逢北方又传来追兵的马蹄声,刚端起饭碗的郑仁旻留下三千人断后,唉声叹气地带着群臣连夜遁去。

  他一走,断后的人也跟着跑了。

  亥时,郑仁旻跑到了邛崃关南的皮店,刚坐下喝了口水,与段义宗商量着如何联络各部呢,追兵又至,气得他破口大骂,仓皇南遁。

  这次他跑得飞快,也顾不得随从、侍卫、军队跟不跟得上了,只一个劲地向南跑。

  后半夜,郑仁旻抵达了潘仓驿,草草吃了点东西,本欲休息一会呢,结果山林间似乎有动静,他吓得立刻起身,下令继续南撤,往山口城、黎州的方向退去。

  跟着他的人是越来越少,士气也愈发低落。

  郑仁旻对如跗骨之蛆般跟着他的追兵万分痛恨!

  他很清楚,被夏人斩杀的兵其实没几个。大部分人是走散了,失去了建制。不,甚至可能建制都未完全失去,只是与他失去了联络。

  他每次想喘口气,同时派出使者联络各部时,就总听到追兵的马蹄声,让他无法安然停留在某地。

  这人疯了么?!

  追着不放,有你这么打仗的么?

  草塔马勒戈壁,我都跑不动了,你还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2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6/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