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邵大帅打呆仗的水平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这么多年打下来,双方甫一列阵的时候,他就能通过敌军列阵的过程看出个大概:列阵较慢,不熟练的;喧哗声较大,纪律差的;执行力不好,军官连踢带打的,他都牢牢记住,然后仔细观察其位列哪个方向。

  面对面的野战,其实没什么花巧,核心主旨就是以强击弱,先挑软柿子捏,然后通过这个软柿子造成的混乱,使劲往里冲,扩大缺口,动摇敌军士气,让他们惊慌失措,怀疑这仗能不能打赢。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在紧张的战场上,可以说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引起连锁反应。本来还可以努力一下的,干脆放弃不打了;本来打算救援友军的,也不救了;本来能做出的阵列变换,多半也做不出了。

  接下来,基本就是雪崩式的溃败,就如同眼前的敌军。

  前面三阵总计四千人左右,已经战意全无,阵不复阵,疯狂地向后逃散。其实他们根本没死几个人,撑死了上千,还多是崩溃时被杀的。但这个时候,已经是神仙难救,即便你站到溃兵面前,使劲甩他几个耳光,他也不会停下来继续作战。非得逃到敌军看不到的地方,平复下心情,收一收快要吓散掉的魂魄,再重新整编,恢复组织度,才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但立尸场上,又怎么可能会给他们这种机会!

  加快了步伐的铁林军中军墙列而进,在敌军溃兵眼中与牛头马面有没多大区别了。长枪一捅,一条人命了账,乱箭齐发,一群人倒地。

  杀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答曰:不会反抗的人。

  铁林军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前进着,既避免了敌军因为逃不掉而狗急跳墙反抗,同时也让他们在紧张与慌乱中无谓地消耗体力,到最后真是想反抗都没力气了。

  这是一群深谙战场心理和杀人技巧的老卒,不用上官指挥,自己就能选择最合理的收割敌人生命的方式。

  诸葛仲保呆呆地看着兵败如山倒的己方士卒。虽说战前打着各个击破的主意,同时也觉得此战应不会太容易,胜算可能不会太高,但败得如此干脆,也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战前的诸葛仲保,就像刚考完试后给自己估分的孩子,拼命往高了估。但当考试成绩出来时,又如遭雷击,怎么会这样?!

  万念俱灰的他抽出佩剑,打算自刎,不过很快被亲兵拦下,拥着他就往后跑。

  “将军,快回壁州,张刺史乃儿女亲家,当不至于背叛将军。”

  “是啊,将军,回去后收容溃兵,整顿部伍,还有机会。”

  “咱们守城就是了,守到邵贼退兵。”

  亲兵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诸葛仲保此时才回过了点神来,流着眼泪道:“事已至此,夫复何言。上万大军,一朝丧尽,各州哪还有兵马戍守?便是那蛮獠部落,都不会再同意出兵了。”

  亲兵们不理,只拥着他继续往前。

  战场上乱哄哄的,到处都是无头苍蝇般乱撞的溃兵。诸葛仲保一行人左闪右闪,还没跑多远呢,一队骑卒兜到前方,溃兵们见状,先是呆了一呆,然后纷纷弃械跪地,口呼愿降。

  “你们几个为何不降?”骑卒队正抽出骑弓,喝问道。

  “他便是诸葛仲保……”有降兵高声道。

  骑卒队正眼睛一亮,还有这好事?

  ※※※※※※

  “牛将军,今日一战,感觉如何?”高坡上的帅旗下,邵树德已经坐了下来,笑问道。

  “铁林军打了多少仗了……”牛礼不善言辞,现在胸中只有这么一个疑惑。

  “从铁林都算起的话……”邵树德稍稍回想了一下,道:“代北与大同军交战,关中讨黄巢数战,北征地斤泽诸部,西平宥州拓跋思恭,伐灵州韩朗、康元诚,南下长安大战凤翔军,西征河渭破兰州。此番出征以来,又攻凤州、破诸葛仲保,如果算上小战的话,二三十场总是有了。”

  “见仗几十次……”牛礼有些愕然。这么高频率的战斗,便是一个新卒,也能练成精兵。诸葛仲保的兵马,他是有所了解的,当初带了几百河东军士南下,担任通州刺史,经营数年,扩军至两千余。现在拉出来的所谓万人,大多从军不满一年。单从军士质量来说,与定难军的差距也很大。

  “牛将军,以后到了某帐下,带的都是这种兵。足食、足饷、足兵,军士们也懵懵懂懂知道为何而战。这些兵,某得来不易,为将者当慎之又慎。”邵树德说道。

  这是掏心窝子的话,言语间也有重用之意,牛礼有些感动,道:“末将若统兵,当以持重为主。”

  “练兵,就像养儿一样,颇不易。”邵树德道:“若有此等精兵十万,可称霸一方;有二十万,可横扫天下,无处不可去;有三十万,可……”

  说到这里,邵树德闭口不言。

  任何一朝的开国精兵,都是最能打,经验最丰富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的。可一旦葬送,王朝气运就急转直下。

  一支军队的精气神、作战模式、指挥方法、练兵套路,都是有传承的,一旦损失过多,很多传承就会丢失。本来新朝军队可能要五十年才会堕落呢,但你葬送了一大波,或许二三十年就不堪战了。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待战争的态度就该如此。

  “大帅,抓了诸葛仲保!”亲兵十将李仁辅突然来报。

  “带他过来。”

  诸葛仲保很快被带到,低头跪在那里,不知道是不敢还是不愿与邵树德相见。

  场中沉默了好一会,良久之后,才听邵树德说道:“昔年你不过一乞儿,侍中见你,感同身受,便收为义子,多有栽培。汝妻,乃侍中之从外甥女,这门亲事还是侍中帮你说的。汝之官位,亦是侍中亲许,令你镇着巴南诸州。可你是怎么对待侍中的信任和栽培的?”

  诸葛仲保低头不语,似有愧意。

  “我若斩你,你可服?”邵树德一脚踹翻了诸葛仲保,问道。

  “某愧对大帅之厚恩,死而无怨。”诸葛仲保说道。

  邵树德看着他,也不知道他这是服软求饶的话,还是真这么想的。

  “先关起来。”

  “遵命。”

  临行前,诸葛大帅突然说,他想见一见诸葛仲保,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邵树德觉得没必要,乱世武夫,吃人肉的都不在少数,奸淫掳掠更是家常便饭,有什么好问的?不过这可能也是诸葛大帅的执念,带回去就带回去吧,若大帅不想杀他,那就把他带回灵夏,远离山南西道,想作妖都不成。

  大牟县这一战,总计斩首两千余级,俘五千人,余皆散去,亡命山林。而歼灭了这支堪称三州精华的大军后,壁、通、开三州已无多少力量抵抗,更没了抵抗的勇气。

  六月初一,天柱军一部轻兵疾进,至壁州理所通江县,刺史张暇开城请降。听闻此人与诸葛仲保约为亲家,如此干脆利落地投降,这脸皮功夫也是不错。

  壁州如此,通州的更过分。留守军将们直接抓了诸葛仲保一家老小,送往邵树德军中。

  开州是最后投降的。而且爆发了一场内讧,互相攻杀了一番。到最后,胜利者遣使至军中乞降,表示愿意反正。

  通、壁、开三州,至此算是完全收复了。至于更深层次的治理,那是诸葛仲方的事情,邵树德懒得管。

  一战歼灭敌军主力,就是这么爽。

  邵树德突然看到正押着俘虏离开的符存审,他记得此人历史上打了一辈子仗,没败过一次。不知道在自己麾下,他还能不能做到这点了。有时候,人也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此番南征,军事仗差不多接近尾声了,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政治仗。

  “赵随使,从这里往南,沿大竹道前行,可至巴州,然后又至蓬州、渠州。后面到哪?”

  “回大帅,渠州往南,沿巴水(今渠江)四百里至合州,五百六十里至渝州。又有捷道四百三十里至渝州。集州往西,亦可至龙剑镇。”赵光逢答道。

  “龙剑……”邵树德想了想,问道:“赵俭已经讨平杨茂实了吧?”

  “已讨平。杨茂实兵败后,全家自焚而亡。”

  全家自焚的军头何其多也!前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就全家自焚,阆州刺史杨茂实也玩了这么一出。不是军头们残暴,连妻妾儿女都不放过,实在是这个世道太残酷,尤其对女人来说更是如此。

  “遣使至龙剑,请赵俭来一趟巴州,就说某在这里等他。”邵树德吩咐道。

  

第027章 上供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化成县南的清水驿内,邵树德看着略显破败的驿站,突有所感。

  巴州理所化成县,就是后世的巴中,国朝巴岭以南的重镇。

  岑参是初唐诗人,那会的巴山确实稀稀落落,汉水航运也极为萧条。但神奇的是,安史之乱后,国势江河日下,但汉水一带的货物运输却比初年还要更加繁盛。

  肃宗在灵武时,江淮赋税运至襄州、商州渡口,经汉水运至洋州、兴元府,再陆运至关中的扶风县。

  再后来开了汴水,江淮赋税多经汴水饷道,但国朝还有几条备份路线,且一直承担着相当部分财货的运输任务,这条线路就是其中之一。

  “赵随使,山南十一府州,一年上供多少财货为宜?”邵树德坐到了他的虎皮交椅上,问道。

  千里迢迢打这么一仗,当然要捞点好处,诸葛大帅之前也默许,甚至是赞成——不给好处,人家就没帮你的义务,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大帅可要在山南驻军?”

  “还没想好,但应是要的。某这会属意的是河池县附近的固镇,西行经成州至秦州,东北出散关入关中,南入蜀口至成都,皆须经此地,非置一军不可。”

  赵光逢眼皮子一跳,面无表情。之前已经议定,兴、凤、洋三州隶凤翔镇,陇山以西的秦、成二州归河渭镇,但大帅还要在兴州驻军,一方面可就近联系河渭镇,一方面也自己把着入蜀的通道,这是不完全相信折家啊。

  再考虑到昨日两人聊起过,让折家彻底交出麟州,举族前往凤翔府的事情,赵光逢也暗暗感叹:上位者就是如此无情,孤家寡人说的就是这个吧。

  不过折家其实也不亏。麟州祖业,交出来就交出来好了,凤翔府不比那个边塞军州强多了?鲜卑王族之后、边地党项大酋,离了老巢,今后只要规规矩矩,以大帅的仁义,一旦取得天下,新朝豪门的地位是跑不了的。

  “大帅,军府衙兵虽多,但也经不起四散戍守。”赵光逢提醒道:“除非现时南征蜀地,否则似无必要。”

  南征蜀地,现在看来风险非常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因素,主要还是怕有人割据自立。

  这个地方,特别邪门,汉时刘焉都知道让人毁掉栈道割据一方,中原王朝大军入了蜀,还会不会听话,没人敢保证。更何况现在是晚唐,军将们造反成风,不毁掉阁道自立就有鬼了。

  “对蜀地,暂时宜以拉拢为主。”赵光逢说道:“对恭顺的方镇,收取一点财货,一如阴山、横山诸蕃部。”

  邵树德沉吟不语。

  事实上,向附庸藩镇收取财货,已经不算什么跋扈之事了。陈州赵犨,就一直向朱全忠上供财货,还帮着出兵。河南尹张全义,为朱全忠的南征北战提供钱粮、器械,挟帝至洛阳时,还修缮宫室。

  邵某人手下可称为附庸藩镇的,之前折宗本所镇的邠宁算一个,保塞军李孝昌、保大军东方逵也勉强能算,折嗣伦担任刺史的麟州其实也是个小独立势力。至于横山党项、阴山蕃部,自主性比附庸大一些,主要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

  此番南征,定难军将士在山南西道、武定军都流了血,必须要加强控制,完全附庸了。收取财货之事,可以尝试着施行。

  “赵随使,既然要拉拢、震慑三川诸镇,焉能不屯兵戍守?”邵树德说道:“你不是武夫,不懂武夫的心思。凤州之固镇、兴州之兴城关、兴元府之百牢关、阳平关,最好都留兵戍守。”

  固镇与兴城关地处要冲,之间有四千余间栈道。兴元府西县西南之百牢关,为秦地入蜀之总孔道,无论哪条分支路线,都得走这条路。而阳平关南达利州的大道上,更有一万五千余间栈道,极具战略属性。

  你不派兵留守,看着这些关城、栈道,谁给你上供财货?胆子大点的,一把火烧了,你能怎么办?

  这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贱胚!

  “大帅既已有定计,便可择精兵留守。此四地,需得屯上万兵马。若嫌多,亦可征召横山党项、阴山蕃部协防。驻军所需之财货,可由故道川输送,然需在兴元府设供军使分衙,驻军所需之财货、钱粮,不能由凤翔镇或山南西道直接发放。”

  这算是考虑得比较全面了。

  山南西道不止有汉水,大散水或故道川(嘉陵江)的运输作用也非常关键。该河沿线有兴州、利州、阆州、果州、合州、渝州,船运可一直通到兴州。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里提到朝廷在兴州的驻军,因为当地人口稀少,钱粮不足,需从外地转运,非常困难,于是“……决去雍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扑,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可见国朝花大力气疏导了嘉陵江上游的河道,使其通航,但应还是不如下游航运价值大。

  宋代陆游曾有《自三泉泛嘉陵江至利州》诗,阳平关即在三泉县。

  上游如此,下游就更好了,而且沿途商业相对发达,利于财货北运。

  “果州(南充)其民喜商贾,蜀人唤做‘小成都’,充城繁盛冠东川。”

  “地暖气清,阆州(阆中)地辟人富。”

  果州,属山南西道,阆州属龙剑镇,都是很富庶的地方,用这两地的财富养兵,确实是一个减少消耗的法子。

  六月十二,龙剑节度使赵俭带着亲兵到了巴州。

  清水驿外,铁林军大营连绵里许。大队步卒正在出操,喊杀声震天。

  赵俭下了马,定定地看了许久,随后叹了口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