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0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

  折宗本率领的先锋抵达了商州。

  老头子也是个不服输的,率两千精锐出凤翔,走关中,轻装疾进,昼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商州。

  不过这一路也累得够呛,大部队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兴元府的三千兵更是在秦岭之中跋山涉水,赶往金州。

  折宗本目前是秦岭仇池诸路兵马都指挥使。

  邵树德委任的,非朝廷诏命,朝廷也不可能给他这个职务。

  折宗本原本的计划是他亲率一路兵马自商州出发,走商山道,出武关,直接攻邓州内乡(今南阳市内乡县)算了,何必去打均州呢?

  但邵树德觉得商州地瘠民贫,商山道也不好走,怕是支持不了多大规模的军队远征。

  以少量精兵出武关攻邓州,是否有把握?

  邓、唐、申、光、蔡、汝、许、陈这八州,民风彪悍,大名鼎鼎的“淮夷”割据势力,长期对抗中央,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若能尽起大军也就罢了,但折宗本面临的问题和邵树德一样,劳师远征,路还不好走,不可能带多少军队的。

  你纵有百万大军,带不到前线也是白费,人家就不会怕你。

  反过来讲,中原攻过来也是一样,困难重重。

  “见过折帅。”商州郭下,李桐躬身行礼。

  李桐是李详的次子,官至商州刺史兼武关防御使。

  “李使君镇守商州多年,令蔡贼不敢西望,不得了。”折宗本一上来就送了顶高帽。

  蔡贼不来,不是李桐守得好,是商州太穷了。

  李桐的本事,也很一般,军队稀松无比,看起来不怎么能打。

  “折家子弟兵,某方才看了一下,实乃雄壮。均州冯行袭,猖獗狂悖,此番定叫其吃点苦头。”听折宗本这么夸自己,李桐也很高兴,父亲老说自己没本事,不如兄长远甚,莫不是没发现我的优点?

  折宗本闻言哂笑。

  就这点志气?让冯行袭吃点苦头就算了?不诛杀他满门能了?

  折宗本根本就没把冯行袭放在眼里。

  大帅既担心商山道难走,又担心直接把襄阳赵德諲给逼到朱全忠一边。

  前者其实不算问题,不惜成本,征发百姓、役畜,死命运就是了,折宗本不在乎。

  但后者的可能性确实不能不考虑。

  襄阳赵氏,野心应是不大,只想着割据当土霸王。你攻均州,还有正当理由,这事还可以转圜,还可以说道,但出武关直插邓州,势必会让襄阳方面惊慌。

  如果赵氏搞不定,可不就得向朱全忠求援了么?全忠白得一镇,岂不美哉?

  “李使君,老夫听闻还有一道通蓝田,比较好走,如今可能过大军?”李桐邀折宗本入城饮宴,二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确有一道。”李桐点头道:“景龙中,宰相崔湜(shí)主持修建,由商州西境开山道通石门,北向至蓝田县石门谷,并在此设大昌关,留兵屯守。役徒数万,死者十五,惜已荒废。”

  “为何荒废?”

  “夏季水漫路基,常常摧陷不通,故不走此道。”

  折宗本若有所思。

  单靠商州本地,是无法支持大规模军队征战的,必须外运粮食、器械、财货。

  外运的话,成本最大的一段,就是从关中到商州了。

  “商州可有水运?”

  “自是有的。”李桐介绍道:“商州城外便有码头,利用丹水漕运,转汉水至襄阳。东南租赋转运关中,除走汴水饷道外,剩下的便是由襄阳水运至商州城下,再走商山道至长安。”

  折宗本心中一动。

  “襄阳可富裕?”他突然问道。

  

第038章 你太嫩了

  折宗本在商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李桐以下,州县二级官吏三天两头邀宴,时不时外出打猎,回来还看百戏表演。

  更是觉得没有马球可打,甚是无聊,于是让商州方面征发百姓,给他弄了块毬场出来,一时间远近闻名——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了。

  有正直的官员当面斥责,折宗本直接打了他一顿马鞭,一点不给情面。

  今日,李桐站在毬场外,冷风嗖嗖,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是请了位大爷过来啊!

  不,不是一位大爷,是两千位大爷!

  折宗本都这样了,你以为那些折家大头兵们很安分吗?时不时索要酒肉,吃喝不停,让人不堪重负。

  毬场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折宗本击毬入洞,众人喝彩不已。

  “哈哈!”折宗本驰回场边,翻身下马,道:“痛快!”

  “折帅,何日出兵讨贼?”李桐实在忍不住了,直接上前问道。

  这些日子逮折宗本不容易,因为他行踪堪称诡秘,经常在外打猎,一出去就是好几天,回来时满是收获,与军士们炙烤同乐。

  嗯,就在郭下烧烤,商州军民都看见了。

  “不急!”折宗本摆了摆手,道:“某要等五万大军齐至,方可进讨贼徒。冯行袭不过一小小军校,骤升刺史,安会用兵?李使君勿忧也。”

  李桐一时无语。

  冯行袭就三千兵,但还是很勇猛的,打得金商二州疲于奔命。若不是底子厚,当年巢军中过来的上万老兵还没完全颓废,消磨完最初的血勇之气,怕是已经败了。

  “李二郎既来,便帮老夫做件小事。”折宗本突又道。

  “何事耶?”

  “听闻商州鱼味美,我手下儿郎多来自西北,尝过此物的不多,便给我弄些过来吧。也不用太多,够两千军士敞开吃就行了。”

  李桐心里一颤。

  这大冬天的,难不成还要征发百姓下河去捕鱼?

  “可是有难处?”折宗本的声音冷了下来。

  他的亲兵也围了过来,不怀好意地看着李桐。

  “天寒地冻,捕鱼不易,百姓恐怨声载道……”李桐叫苦道。

  “速去准备!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半月之后,我要在郭下摆全鱼宴。”折宗本冷哼一声,说道。

  李桐灰溜溜地走了。

  消息传出之后,全州震动,上下流言纷纷,鼎沸不已。

  均州武当县(今丹江口均县镇附近的……水下)内,一直密切关注着商州局势的冯行袭哈哈大笑。

  他是一个喜欢弄险的人。

  当年豪强孙喜聚众数千为盗,阻断东南上供道路,冯行袭便假意降顺,面见孙喜说:“州人闻公至,皆欲归矣。然知公兵多,民惧虏掠,恐其惊扰,请留兵江北,独与腹心数人从行。”

  孙喜也是个憨憨,竟然答应了,单人渡江,然后被冯行袭埋伏的人手给杀了。

  杀了孙喜后,冯行袭驱兵过江,贼众皆溃,后被收编大半。

  冯行袭回师均州,自封刺史,后得到承认。

  “折宗本此辈,老而昏聩,耽于享乐,若非嫁女于树德,焉能统兵?”冯行袭长相丰神俊朗,面有胎记,为人严酷少恩,杀性很重。

  “使君,梁洋之兵东来,商洛之兵南下,皆会于上津,应要不了多长时间了,望早做准备。”州内大将全师朗进言道。

  上津,在甲水(金钱河)东岸,即商州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的上津古城,此时为一要冲之地。

  西经洋、梁(兴元府),北上凤翔,可至关中。

  北通商州,经蓝田,可至长安。

  后面这条路,是德宗建中四年修建的。时淮西李希烈叛,据邓州,截断东南财货上供道路,于是修复上津到商州之山路,转运财货。

  还可沿汉水而下,至均州郧乡县(今十堰郧阳区),此县有朝廷所设之转运院,转运东南财货至长安。

  至于为何不行舟,因为郧乡县南的汉水中有涝、净二滩。当地有俗语,“冬涝夏净,断官使命”,行舟较为凶险,故舍舟从陆,取道上津。

  所以,郧乡到上津的陆路交通状况还是不错的,折宗本、诸葛仲方、李详三人若讨伐均州,在此集结兵力的可能最大。

  “三镇合兵,怕不是有万人,如何敌之?”冯行袭长子冯勖忧心忡忡。

  次子冯德晏看了兄长一眼,道:“阿父,而今唯有一招,趁诸道兵尚未聚齐,先下手为强,破了折宗本一路。兴元兵、金商兵定惊惧不已,方可解此危难。”

  全师朗不说话。

  在他看来,先发制人攻商州,是有风险的,但确实也是唯一的办法。

  若等三镇兵聚齐,他们手下这三千人,也就只能死守均州,那太被动了。

  均州三县,不过数万人口,若任贼人掳掠,往后的日子怕是很难过。

  冯行袭想了许久,脸色阴晴不定。这一仗事关冯家的命运,不得不慎重。

  “阿父——”冯德晏急道。

  “做了!”冯行袭大吼一声,吓了众人一跳。

  “将能打的都拉出来,攻商州,杀折宗本一个措手不及!”冯行袭一拍大腿,恶狠狠地说道:“攻敌不备,此乃兵法上策,干了!”

  冯行袭为人严酷,命令既下,众人不敢怠慢。

  三千兵都驻于城内,很快便拉了出来,领完赏赐之后,士气大振,杀气腾腾地出了城,花了四天时间抵达郧乡县,然后马不停蹄,又花了五天时间抵达了商州上津县。

  远远看着青黛色的城郭,冯行袭突然大笑:“明日便是折宗本遍赏全军,吃全鱼宴的时候吧?”

  “正是。”全师朗的脸上也有了点笑意。

  看来上津县一点防备都没有,占了此城,便可北上商州,杀折宗本一个措手不及。

  “此人讽我不会用兵。”冯行袭摇头失笑,道:“若知我神兵天降,不知道会不会惊惧而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3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