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2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成汭这才放下心来。

  一行人进得厅堂后,邵树德居中坐下,成汭一一介绍家人。

  三个儿子看样子都是练武出身,手上满是老茧,一人在州军任军校,一人任团练副使,据闻前阵子才带着土团兵结束戍期,从芦子关返回,还有一人在本州任仓督,没有品级的吏职,但算得上实权位置。

  两个女儿年岁不大,薄施粉黛,穿着漂亮的襦裙,红着脸行完礼后便退到一旁,时不时偷瞄一眼邵树德,被发现后又很快低下头去。

  成汭有些尴尬。

  坐在邵树德身边的赵玉凑到耳边说了什么,两人皆笑。

  成汭愈发尴尬了。

  晚上得好好收拾一番老妻,大帅身侧那两个旁妇,光彩照人。自家女儿与她们一比,好似土鸡遇到了凤凰,丢死人了!

  “成大郎坐下吧,站着不累么?”邵树德伸手指了指旁边的坐具,笑道:“都见过面了,诸位各忙各的去吧,我找成使君说几句话。”

  众人纷纷行礼告退。

  “盐州这几年户口日增,多了不少党项人下山耕作,成刺史做得不错。”邵树德道:“盐池发役,州里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此能吏也。”

  “还是大帅励精图治,定下了规矩,我等不过照章行事罢了。”成汭回道。

  朔方镇盐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其实是盐州,其次是宥州,再次是丰州、灵州,夏州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盐利,以前一直稳定在每年二十万缗钱的样子,最近几年有所增长,达到了二十六七万缗。除去人口增长的因素外,其实也夺了一些河中盐的市场。

  毕竟,朔方军此时是西北第一大势力,军力强了,影响力就强,对商业也有促进作用。

  再发展个十年八年,只要邵大帅狠得下心,甚至可以夺占河中盐在关中的全部市场。

  如此重要的产业,地方上自然要积极配合了,成汭一直将其当做大事来操办的,亲自盯着,不敢马虎。

  “无需过分自谦。”邵树德笑道:“在盐州干了第五个年头了吧?有没有想过挪个地方?”

  成汭心中一惊,暗道还真让妻子猜准了,这是要挪地方了。

  “但凭大帅吩咐。”成汭答道。

  “我刚刚得到消息,金商节度使李详薨了,李详之子李柏自任留后,然军中有些不稳,有人支持商州刺史李桐任留后。”邵树德说道:“二人都叫我一声世叔,我也很为难啊,不知道该支持哪个。”

  成汭恍然大悟,道:“为免二李相争,伤了兄弟情谊,不如移镇好了?”

  “我也是这个意思。”邵树德叹道:“金商穷困,然安定多年,未受战乱波及,又有转运院转运财货,今有二万余户,十二万余口,比开元年间更盛。若移镇,需得有个好去处,不能委屈了我那两个世侄。”

  成汭故作思虑了一会,提议道:“不如移镇邠宁或泾原?”

  “泾原怕是不行。迁走了五千军士、一万七千多降兵之后,户口大衰。邠宁倒是不错,三州之地,安定数十年,确实比金商更好。”邵树德说道:“若李柏愿意移镇,当可为邠帅。这商州刺史之职,我属意你,去了可有把握?”

  “不知去了商州,大帅欲令下僚做何事?整军耶?民政耶?”成汭问道。

  “无需整军,武关防御使之职我打算交给定远军使王遇。他是李详旧将,金商镇兵多为巢军,和王遇是熟人了,他去了,自能压服那些军将。”邵树德说道:“商州亦有五六万口人,成大郎去了有两件大事。”

  “请大帅示下。”

  “其一,重整大昌关至商州道路。此路景龙中所开,路基犹存,然夏季多雨,河水暴涨,潦浸路面,需得想想办法,整饬一番。”邵树德看着一脸肃容聆听着的成汭,道:“其二,带一批耕牛去商州,好好发展生产。我听人说,很多商州百姓耕作田地过于粗陋,亩收才七八斗,实在太低了。整修道路,多蓄钱粮,就这两件事,成大郎可有把握?若干得好,一镇节度副使之职亦不是不可能。”

  “自当尽心竭力,不误大帅之攻伐大计。”成汭立刻起身,应道。

  “坐下吧。”邵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轻松。

  金商二州,位置紧要,如果有选择,邵树德宁愿拿邠宁三州来换。

  事实上他已经准备上奏朝廷,将金、商、均三州十五县并为一镇,统一规划、统筹当地的资源,利用好这十六七万口人,作为攻略山南东道的基地。

  而整修崔湜主持开辟的山道,同样是为了战争服务。

  商山道运输成本太高了,而且因为朝廷需要用此道转运东南财货的关系,运输量也受到限制。那么,已经半废弃的石门道就要利用起来了,不然如何支持前线征战?

  这就好比一个人需要做剧烈运动,但供血管中有一段特别纤细,血液流动速度还慢,这时候如果能有两条血管并行,同时供血,想必能大大缓解困境。

  折宗本已经在小江口立寨,带着一千折家子弟和一千均州降兵屯驻下来。

  兴元兵去年冬季抵达商州,下雪后便停了下来,一直等到今春江河化冻之后,才从商州携带部分粮草,乘船而下,抵达小江口,与折宗本汇合。

  金州兵在听闻冯行袭败亡后,已经返回本镇。

  凤翔军余下的人马目前还在关中与商州之前押运粮草、器械。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南下,实在是因为均州那边养不起更多的兵马了,还是先囤积一段时间的粮草再说。

  这样的交通状况,对战争真的很不友好。如果不能在敌人那边劫掠到足够的物资,势必会发展成间歇性战争,即打一段时间,耗尽了物资,不得不退回休整,待物资充裕之后,继续展开第二波攻势。

  这样容易给敌人调整的机会!

  “朝廷有意在金、商、均三州置镇,我欲表邠帅李延龄为节度使,王遇领定远军南下,兼武关防御使,山南仇池诸路兵马都指挥使折宗本兼均州刺史,统筹金、商、均三州军务。李延龄管民,折宗本管军,成大郎去了商州,当知道该怎么做。”

  “下僚唯李帅马首是瞻。”成汭毫不犹豫地说道。

  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金商那地方,有些偏了,大帅定下了军政分离的制度,想必不欲折氏在据有凤翔一府四州之后,再在山南搞出一大块地盘,与凤翔连成一片。

  想想看吧,凤翔镇属州洋州东面就是金州,位置是相当微妙的。

  李延龄忠心没有问题,兼且为人圆滑,也明事理,知道各种内情。有他当节度使,当不至于对折宗本的军事行动产生掣肘,也不会把关系搞得不可收拾。

  这用人,确实很讲究啊!

  “方才成家三位儿郎,都很雄健勇武,不知可有军前效力的?”邵树德又问道。

  “都在盐州任职,未曾入衙军。”

  “那可惜了。”邵树德一脸遗憾道:“长男继续留在盐州吧。次男可至硖石义从军任职,补个军校不成问题。幺儿至陕州,继续当仓督。崤函诸关塞制置使李唐宾即将率军东出,二人都有建功立业之机会。”

  “二子能去陕州建功,那是大帅看得起他们,敢不从命!”成汭高声应道。

  

第008章 紧锣密鼓

  在大顺二年的时候,盐州共有三千多户、一万七千余口,地税收了约十一万五千斛,户税以皮子、驼毛为主,榷税少得可怜,不过两千余缗,毕竟盐利和他们没关系。

  这个财政收入,在朔方十州之中,算是比较惨淡的,多年来一直“稳居”倒数第二。

  不过邵树德对此比较满意。先天条件太差,努力了四五年就想提升排名,那有点难度。他主要看数据,比起成汭上任前大增七成,已经非常不错了,足见是用了心的。

  隔壁的宥州,有一千五百余户,大概一万人,大部分都是编户的平夏党项牧民。这些年学着半耕半牧,上了户口,纳入了幕府管制之中。

  但管理是可以管理了,文化方面却有些问题。上个月南边刚送来约五百户蜀中百姓,本打算发往胜州的,后来改道至宥州安置,先租种军属农场的田,适应关北环境。

  胡风浓烈啊,必须要对冲一下。

  原则上而言,盐、宥、夏这三个有着广阔草原的州,不会新增外地移民,主要靠蚕食平夏党项、横山党项为主,让他们定居下来,推广三茬轮作制,半牧半耕,慢慢积累户口。

  半牧半耕的生产模式,利于蓄养地力,不会在久耕之后让土地贫瘠,而且产出比单纯放牧高。一半种植粮豆,一半饲养牲畜的生产模式,也更利于蕃人上手,简直是吸引游牧人口定居的利器。

  不过各州县,在吸收蕃人方面,也是有分寸的。

  他们秉承幕府下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命令,“蚕食”,而不是“鲸吞”,手段较为柔和,属于钝刀子割肉,利于消化,也不至于让部落头人当场翻脸造反。

  在成汭府上用了一顿午饭后,本还想住上两天的,结果成汭那两个女儿在面前有意无意出现好几次,邵树德烦了,便离开成府,巡视起了五原、白池二县。

  成汭在一旁作陪。

  “这条私道已经半废了吧?讨伐灵州那会,铁骑军经此私道渡河,迂回灵州后方。”站在一条满是杂草的土路边,邵树德问道。

  国朝的驿道系统很发达,原则上来说,不允许你走私人开辟的小道。

  景龙中,崔湜开石谷新路,朝廷就禁止行人、商旅再走商山道,统一走新路,至大昌关交税。

  灵州到绥州,有一条长一千二百里的东西向大驿道,商人若不走这条道,被税警抓到的话,怕是要被罚得哭出来。

  当然那是以前,现在朔方、邠宁、渭北三镇尽撤内部关卡,只在进出的边境地区收取关税,内部腹地,走不走官道也没关系了,没人会罚。

  “这道还是有人过的。”成汭答道:“上月有河西党项过境,拓跋仁福带了两千骑,还有附庸千余,从此路过,南下庆州。”

  征召拓跋仁福东出,花了不少工夫。

  这厮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屈服了,显然是惧怕遭到赤水军、玉门军、甘、凉二州部落军的联合打击。

  不过他借口已与李仁美撕破脸,须得留兵防备,只带了两千骑南下,外加刚收编的千余骑杂兵,多半是党项、鞑靼、回鹘之类的杂七杂八的部落。

  三千骑东出,虽然有点应付差事的意思,打仗多半也很滑头,不会力战,但终究是迈出了第一步。

  拓跋仁福,呵呵,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阴山蕃部前阵子也刚刚动员,庄浪氏、哥舒氏、浑氏、王氏、契苾氏,各出兵一千,由契苾璋统率,总共五千骑,汇合了地斤泽嵬才氏的一千骑,取道夏州,前往陕虢。

  这些部落太平了太多年了,连部落间的仇杀都渐渐看不到了,再养下去,怕不是要养废。正好东出见见血,提升下战斗力。

  成汭也知道大帅征调蕃部人马东出的事情。

  他阴暗地想,这莫不是消耗蕃人丁口之举?那些部落兵,战斗力很成问题,自由散漫,器械不精,一上阵怕不是要被马槊给冲垮。

  但想想又不对。草原也没多少马,部落仇杀减少后,愿意养马的就更少了,牧民也不是人人会骑马。此番抽调的是骑兵,那么至少生活过得去,是部落间战争的中坚,这些人若是损失掉了,各部头人得心疼得要死。

  邵树德不知成汭的想法,不过他猜得也大差不离。

  现在是征调草原蕃部骑卒,以后还要征调步兵呢。

  对草原诸部来说,养马是极其不经济的,一般不愿多养。辽国鼎盛时,千万人口,和平时常备军大概二十万,其中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战时,征调宫帐军,有十万零一千人,其中也以步兵居多,这部分人训练不错,可当正规军看待,辽国正儿八经的骑兵其实也就十万人。

  国中养马百万,比本朝盛时76万匹多一些,战时拨发,给步兵骑马机动用。

  辽国,就兵力构成来说,其实以步兵为主,奚人就以步战闻名,虽然人家是游牧的。

  没办法,大部分牧民都很穷,靠自己养马不现实。

  邵树德最近在组建骑马步兵,就打算从各蕃部中征调壮丁训练。他们虽然没有马,大部分人骑术也很一般,但终究会骑马,节省了不少训练成本。

  当初威慑河东,阴山蕃部就集结了数万牧民,头人临时分发马匹,自备器械上阵,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在五原、白池巡视了半个月后,邵树德又回到了盐州。

  调任听望司判官的裴通传来消息:结束春播农忙的渭北、华州二镇征集十万夫子进入陕州,陕虢二州也征发了五万夫子,为战争做准备。

  “李唐宾手里的兵可不少了啊。”邵树德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在牒文上用印签字。

  河源军、积石军总计一万六千步骑东进。

  本来就驻防当地的天柱、天雄、顺义三军还有一万六千人。

  义从军已经临时膨胀到一万八千众。

  折嗣伦的凤翔军已经返归本镇,但都护府侍卫亲军两千人仍然留在当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3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