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7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王使君可说话算话?”

  “一人十缗钱!”

  “现在便给,给了咱们拥你进去做节帅。”

  王瑶脸色一黑。

  他是许诺了一人十缗钱,但前提是等自己当了节帅,然后向百姓征税,补上这个亏空。现在,你让他如何拿得出几十万缗?

  “这群贼胚!”邵树德看不下去了,道:“徐浩!”

  “末将在!”

  “进城!”

  “遵命!”

  徐浩的大旗很快打了出来,三千骑兵翻身上马,缓缓加速,直朝乱兵冲了过去。

  “这是作甚?”

  “王瑶你不得好死!”

  “弟兄们,我们被骗了!”

  “噗!”就如同他们砍那个信使一样,徐浩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地斩杀一人。

  骑兵纵马冲入乱兵人丛之中,横劈竖砍,一片鬼哭狼嚎。

  在他们两侧,还有大群骑兵快速绕过,冲进了城门。

  “前进!”邵树德亲自带着铁林军九千步卒,朝河中城而去。

  王瑶也反应了过来,立刻找来亲将,令其火速带队入城。

  ※※※※※※

  大军入城之时没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但大街上的乱兵真的很多。

  不用邵树德吩咐,铁林军上下墙列而进,步弓攒射、长槊捅刺,杀得这些乱兵晕头转向。

  邵树德在亲兵的劝说下下了马,步行前进。

  他面容严肃,心中暗暗盘算是不是干脆扩大化,将城内两三万河中军全部屠干净算了。

  有些贼胚,就得用这种肉体消灭的手段。

  魏博军,历史上被屠了三次。

  罗绍威时期,朱全忠尽屠八千衙兵及其家属,还出了个著名成语。

  李嗣源时期,房知温、安审通屠银枪效节军。

  李从珂时期,范延光诛捧圣、忠孝、忠肃等七军。

  石敬瑭时期,魏博又军乱,差点就被屠,最后赦免,范延光出降。

  五代四位皇帝,不约而同选择了屠戮魏博军,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但邵树德最终还是放弃了,河中兵还不至于如此。

  一次性杀几万人,名声也实在太过恶劣。

  “大帅,这便是王府了!”郑勇在一旁低声提醒。

  邵树德转过头去,门前横七竖八躺着十余具尸体,也不知道是乱兵杀的,还是铁林军干的。

  估计是后者,因为府内秩序还算安定,并未受到冲击。

  “进去!”邵树德下令道。

  不过他自己却不动,郑勇会意,立刻点了数百亲兵,令其入府仔细搜捡,严密布控。

  在此期间,他不断收到消息。

  参与变乱的大概有几千人,在铁林军入城后,河中军士有些清醒了过来。军校封藏之说服了几位中下级军官,带着人马主动平叛,配合铁林军稳定秩序。

  河中都虞候司几乎被一扫而空,主要将佐多死于非命。

  王瑶很开心,因为他可以安插自己人了。

  邵树德也有些满意,因为死的都是老资格将领。

  “大帅,可以进去了。”有亲兵从府内出来禀报。

  邵树德在大群甲士的前呼后拥之下,举步跨进了王府。

  府内仆婢全部被驱赶到了后院,有军士看守,故前厅空荡荡的。

  沉重的脚步声响彻整座府邸,一声声仿佛敲击在了人心底之上。

  邵树德站在富丽堂皇的门厅之内,仔细欣赏。

  王家还是有钱!虽不如当年马璘的豪宅,也相差不远了。

  “叔父!”王珂哭喊着冲了过来,不过很快被亲兵按住,仔仔细细搜遍全身后,这才放他过来。

  “叔父!”王珂抱着邵树德的腿,哭得稀里哗啦:“华岳寺一别,已是多年未见到叔父了。”

  邵树德也有些动容。

  “你既叫我一声叔父,我又岂会加害你?起来吧。”邵树德吩咐了一下,亲兵将其搀起。

  “叔父。”李氏在远处行了个礼,小声道。

  她叫邵树德叔父,可比王珂正宗多了。

  邵树德仔细端详了一下李氏,模样清秀,虽已为人妇,但脸上还残留着一些稚气。此时大胆地看着自己,不像王珂那般战战兢兢。

  “还是第一次见到侄女。”邵树德笑道:“你季母还让我带了一些礼物,说要送给侄女。”

  这话当然是瞎说,不过他既然开了口,下面人自然会立刻去寻找合适的礼物。

  这就是表明一个态度罢了,即我是认你这门亲戚的,你的安全有保证。

  李氏很聪明,一听就明白了,又行了一礼,笑道:“从翁这么说,侄便等着。”

  王珂哭声渐止,悄悄抬手擦眼泪,结果又被紧张的亲兵按住,一时间尴尬不已。

  “放了他吧,都一家人。”邵树德命令道。

  王珂连忙起身,跑到李氏身旁,拉着她的手。

  他算是明白了,自己这个侄子的含金量不太足,李氏这个侄女的含金量很足,这果然是看实力的。

  李氏发了点小脾气,直接甩开了王珂。

  邵树德笑了笑,道:“过几日再来看贤夫妇二人。”

  他当然不想住在王府内,惹人非议。更何况,还有许多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

  

第068章 手段

  封彦卿也进了城。

  他是老江湖了,在浙东幕府任判官时,亲身经历过兵乱。河中城内所发生的事情,他一点都不奇怪。

  武夫们就这个德行,而且他们一般也没什么太大的野心,抢完后基本就满足了,能消停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等到下一次矛盾爆发。

  铁林军入城,手段狠辣,怕不是杀了千余人,或者有两千。

  封彦卿懒得数,很快在指引下,来到了都虞候司。

  衙署内到处是焦黑的痕迹,几乎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一些亲兵在清理地面上的血迹。

  封彦卿暗叹一声,象征着藩镇最高军权的衙门,居然被一群乱兵给屠戮焚烧了。

  这年头的武夫,到底有谁是安全的?

  可能没有。连天子都不安全,这世道还真是……

  “令公不妨接着讲。”邵树德坐于桌案后,说道。

  “嗯?”封彦卿一愣。

  大街上隐隐还有兵刃交击声,这都不管么?

  “之前讲到哪里了?”封彦卿不自然地咳嗽了一下。

  “建中都的事情。”

  “哦,中都……”封彦卿也坐了下来,理了理思绪,道:“大帅可知,自前隋时起,河中便是京邑所资?”

  所谓“京邑所资”,主要是供应长安粮食的意思。

  “开皇三年,运汾、晋之粟以给京师,蒲州是转运地。”封彦卿继续说道:“国朝咸亨三年,关中饥,运晋、绛仓粟以赡之。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然其还兼督运晋、绛仓粟入关中。河北诸州之粟麦,一并运到蒲州,并晋绛粟米一起,输往京师。当时是也,晋、绛、汾三州出粮,蒲州出运丁,共赡京师。”

  二人坐在这边讲,还有人上茶。在他们身后,亲兵还在搬运尸体,怎么看怎么违和。

  “晋绛汾确实是好地方。”邵树德点了点头,同意封彦卿的这个说法。

  奇怪的是,蒲州也是平原居多,但在河东道西南这一片,粮食产量却比不过晋、绛、汾三州,这可能与汾水流域水利工程较多,且没有那么多盐碱地有关。

  比如粮食产量最高的龙门县,属绛州。贞观年间,长孙恕当县令时,凿石垆渠、马鞍坞渠,灌溉良田,亩收十石(?),开元二年专门在龙门县置龙门仓贮粮。

  艰难以后,绛州水利工程建设反倒越搞越大。

  德宗时,韦武任绛州刺史,凿十三条水渠引汾水入绛,“环绛而开辟”,整个绛州“皆沐其泽”。

  总的来说,就是绛州境内有汾水、绛水、涑水、鼓堆泉,水资源丰富,平原众多,同时又摊上不少好官,水利工程兴修得很勤,故粮食产量大增——京兆韦氏现在在绛州百姓中的口碑都很好,甚至给他立碑纪念。

  “抓住粮食这一条,蒲州就翻不了天。”封彦卿直截了当地说道:“若不养官吏、衙兵,蒲州当可自给自足,甚至略有盈余,可若养数万衙军,则不够。”

  这个“不够”,当然不是不够吃,而是不够用。

  衙兵月给粮赐两斛,他真吃得了这么多吗?吃不了。事实上这是俸禄的一部分,时下官员大部分的俸禄也是用实物支付的,甚至被称为“俸食”。

  五万衙军,一年要支付粮赐120万斛,加上在营消耗,一年至少要170万斛以上。光靠蒲州,可不够!

  “抓住粮食,确实妙。”邵树德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3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9/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