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6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大王不是派了天雄军过来了么?保义军走了,天雄军来了,唐邓随的兵力其实是增加了的。不过确实不太够,守可以,进取难。”折宗本说道:“赵匡璘手下不过五六千号人,我看过,不太能打。天雄军既是贤婿的心头肉,自然是很能打的,或许可以从三鸦路一线取得突破,攻入汝州。威胜军,也就只能守守了。”

  赵匡璘的兵,以随州兵、申州降兵以及房州蛮獠兵为主,构成复杂,器械杂乱。战至今日,大概有五千人出头。

  折宗本的威胜军,最初以他带来的七千凤翔兵为基干,加上襄镇降兵,扩充至两万人。这两年战事激烈,战损不少,又将唐邓州县兵补充了进去,还招诱了一些保义军精壮,再募一些新卒,仍然维持着将近两万人的规模。

  这支部队,大部分屯于唐州,分散在各个要点内,以守为主。

  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事,成长较快,战斗力提升不少,应该是一支能战之军了。但折宗本还是不太敢将他们拉出来,与汴人进行大规模决战,说白了,还是差了那么一些,担心一战输光了本钱,就像当初的赵匡凝一样。

  “可需要器械、战马补充?”

  “器械自然是需要的了,有多少要多少。”折宗本毫不犹豫地说道:“战马的话,少少补充个三千匹吧,多了怕养不起。”

  好家伙,三千匹叫“少少补充”,若让其他藩镇的人听到,估计要哭出来。

  “自无问题。”邵树德说道:“此番进京,得了不少甲仗、器械,便送五万件过来,都是神策军的库存,还是不错的,不过得等到开春后了。战马亦无问题,丧乱以前,朝廷在襄阳办过牧场,如今可恢复起来了,送过来的战马、役畜,便先寄养在那边吧。嗯,同样是开春后,我遣人送五千匹过来。”

  “贤婿可否将飞熊军调来?”折宗本突然问道。

  之前豹骑都与他并肩作战过,折宗本对他们十分满意,一直念念不忘,今日又旧事重提,希望有这么一支重骑兵配合作战。

  他没有提铁骑军,或许因为这支部队还在青唐平叛,又或许因为军使折嗣裕也是折氏族人,不太合适。

  “外舅,蔡州水网密布,不适合豹骑都冲杀。银枪都的话,有五千战兵、五千辅兵、两万余匹马,唐州怕是支应不起。”邵树德摇了摇头,道:“这样吧,最近有不少吐谷浑部众前来胜州投奔,我便募一些人过来,外舅想要多少?”

  这些所谓的吐谷浑部众,其实就是赫连铎的人。

  这厮自从被李克用击败,丢了云州老巢之后,朔州刺史白义诚也不听他的了,果断投靠了邵树德。赫连铎无法,向北退到了草原之上,继续与李克用为敌。

  但几次南下进攻云州,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些失败,不但消耗了他的兵力,同样也消耗了他的威望,一些部众看不到希望,便离他而去。

  有人远走大漠草原,过自己的小日子,有人投靠河东,有人则投奔邵树德。

  折宗本稍稍有些失望。

  赫连铎的牧民,如何能与正经职业武人比?面对面冲杀,没有任何胜算。而山南东道、蔡州这个水网密布的地形,又不适合游斗的弓骑兵,只适合正面战斗的冲击骑兵,要他们何用?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先来吧,以后让他们慢慢改练。

  “至少来个几千骑吧。”折宗本说道。

  “男女老少两万口,全发过来,外舅找地方安置,我看这山南东道空旷得很,给他们划个地方就行了。”邵树德说道。

  这意思很明了,他们平时还是牧民,战时征发起来打仗。

  养脱产职业兵,以唐邓随的财力,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如此了。

  “另有青唐吐蕃俘虏四万余口,乾州五县一万民户,全发送过来。”邵树德继续说道:“襄州之谷城、邓城,随州之枣阳,总共三县,地广人稀,便拿来安置这些百姓吧。我会调拨关北农学学生南下,指导百姓且耕且牧,农闲训练之事,亦有专人操办,必不令外舅分心。”

  “如此甚好。”外孙坐在身边,折宗本心情很好,也懒得管女婿的这几下散手的内里含意了。

  其实离得这么远,那些吐蕃、吐谷浑甚至包括乾州汉民,心中满是怨恨,不驻军的话,真能控制得住?说不得,还是得靠威胜军时不时震慑一下,不然早晚要反。

  这女婿啊,越来越像个文官,不太像武夫了。

  “贤婿今年有何打算?”喝完一盏茶后,折宗本又问道。

  “天下局势纷乱。”邵树德不答,反倒先感叹了一句。

  “前年我入河中之后,便明显觉察到关东群雄的敌意。”邵树德道:“一度与义兄李克用剑拔弩张,至今也只是表面和善罢了,内里实则忌惮甚深。他转而攻幽州,也是内心焦躁,我看得出来。”

  “朱全忠不用多说了,他的首要目标是攻灭朱瑄、朱瑾、时溥、王师范,今时溥已灭,二朱危在旦夕。若非我兵出河阳,他就又要攻兖、郓二镇了。”

  “杨行密是个有见识、有眼光的,你看他一意西进就知道了,与朱全忠的关系并未恶化,相反还好得很。淮南茶、盐大举进入汴宋诸州,互市频繁。嘿嘿,全忠已不买河中盐了,如今全用淮盐。”

  “朱瑄、朱瑾,就一定与我交好么?也未必。若朱全忠不再侵攻,他们也不会主动惹事。王师范那人,也不知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最近屡屡骂我。”

  简而言之,当邵树德一统关西,按剑潼关之时,就已经让天下侧目了。

  这几乎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各个藩镇玩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合纵连横,若再看不清,可就白混了。

  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脑子的都在分析、研判天下局势。

  自大顺二年之后,最近三年李克用打过朱全忠么?没有。

  朱全忠以往经常派人南下抄掠淮南,自孙儒败亡,淮南为杨行密所得之后,南下过么?没有。

  大家都有眼睛,看得出来谁的实力最强。

  李克用现在一心一意攻略河北,朱瑄、朱瑾看样子停止了大部分骚扰活动,杨行密则抓紧时间扩大地盘,打完杜洪,多半去攻钱镠,先有一个稳固的后方钱粮基地再说。

  因为他知道,现在朱全忠没有能力南下攻淮南,何必去为邵树德火中取栗呢?还不如攻取鄂岳,控制大江上游,然后取两浙、江西,巩固后方。

  同时观望北方局势,如果朱全忠露出颓势,便支援钱粮。如果朱全忠覆灭在即,则拉拢梁人降官降将,趁势攻取沿淮诸州,巩固防线。

  至于河北诸州,别看他们现在苦于李克用的攻伐,可一旦夏军攻河东,丝毫不用怀疑,他们会与李克用联合起来,支援钱粮,一起出兵。

  现在的邵树德,有点像安史之乱后想搞“中兴”,削平藩镇的大唐天子,当时关东藩镇怎么玩的,现在还会怎么玩,剧本都在。

  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盘,为此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当年黄巢入长安,建国称帝,关东藩镇有多少人打算承认伪齐的?可不少啊。

  “现在局势非常微妙。”邵树德说道:“朱全忠就像是被人顶在前面的牌甲,所有人都在看全忠能不能顶住我的攻势。”

  折宗本心有所感,叹了口气。

  他想到了宪宗、武宗的所谓中兴,一旦朝廷威势大涨,则藩镇人人自危,顿时出工不出力,甚至私下里勾连,降叛不定。

  河北藩镇那么难剿灭吗?

  淮西镇坚持那么久,以一隅抗天下,有没有外部原因?

  会昌年间讨昭义刘稹,诸镇之间上演了多少阴谋诡计?妥协勾兑?乃至合纵连横?

  现在的邵树德,非常像宪宗,当年他也有一支人数多达18万的神策军,财政收入更高,有大义名分,这是邵树德不具备的。

  当然邵树德也有优势,那就是他的集团处于上升期,这不是宪宗可以比的。

  “今岁的方略,还是攻全忠,趁着关东诸侯还在犹豫观望的当口,南北对进,削弱梁人实力。”邵树德说道:“我已移牒关中,令乾州、同州、华州及京兆府,囤积粮草,开春后征发夫子役徒,走商山道,往唐邓转运一波粮草。”

  邓州到长安九百五十里,大部分是山路,可能几车粮才能到一车,代价很大,但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无法取代的。再难走,能有蜀道难走?能有雀鼠谷难走?

  “我带来了天雄军万人,到三月,时瓒部万人也会抵达,届时尽付于外舅指挥了。”邵树德说道。

  “贤婿放心,憋屈了一年多,也该动弹动弹了。”说罢,折宗本又拉着邵承节的手,道:“看见没?汝父打江山有多么不易。将来你能坐江山,都是汝父殚精竭虑拼杀得来的,要珍惜,可不能胡来。”

  邵承节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外翁,再过几年,我也能上阵厮杀了。”

  折宗本大笑,道:“还差点。悄悄告诉你,你娘的骑术、箭术都很不错,外孙子还得苦练。你父二十万大军,将来交到你手上,没有武勇可不能服众。”

  邵树德无奈。折宗本整天都在想些什么?

  

第029章 大的要来了

  离开邓州之前,邵树德力排众议,带着亲兵去了一趟唐州。

  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为了让威胜军将士们知道还有自己这么一号人存在。

  折宗本还安排了一场讲武。

  看得出来是他手下比较能打的队伍,对抗中规中矩,也还不错。

  威胜军,终究是有几分实力的。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在战火下反复锤炼,应该可以媲美朔方主力衙军了。

  离开之前,邵树德与折宗本谈到了比较敏感的凤翔镇的问题。

  这次是折宗本主动提起的。

  在看到邵树德决定增加南线资源投入后,他想从凤翔镇调人过来,扩编手下的部队。

  毕竟,当初他也就带了七千凤翔兵南下,折家力量的大头,还在凤翔一府四州。

  “我欲调岐兵五千至唐州。另者,再去关北之麟、胜、银、绥募兵五千,组建威胜军右厢,反攻汝、蔡。”折宗本说道。

  “外舅,虽说我会发数万百姓过来,但等他们站稳脚跟并产出钱粮需要时间,短则一年,慢则两三年。扩军之后,如何养呢?”邵树德问道。

  “杜洪既来降,自然要上供。这部分钱帛,养个一两万军士应没什么问题吧?”

  折宗本提的倒也是个解决方案。

  邵树德沉吟了一会,觉得现阶段南阳还是得靠折家军,他坐镇河中那么远的地方,也无法遥控指挥,必然要给予一人全权,于是点头同意了,道:“便这么办吧。”

  其实,比起威胜军扩编,他更在意的是凤翔镇的问题。

  不消多说,唐邓随的实力完全无法和凤翔镇比。折家镇凤翔多年,已经将其经营为自己的地盘。但考虑到邵树德在关中削藩的大背景,这一府四州之地就很扎眼了。

  但以如今的形势,贸然动手只会与折家产生裂痕,这是邵树德不愿看到的。

  日后如何让折家移镇,还得好好想个方案。

  看完讲武后,邵树德给在场的三千多军士发了赏赐,第一次在威胜军将士心中留下了点印象。

  正月十五,他回到了穰县,随后全军南下,与二十三日抵达了襄阳城西的汉阴驿。

  “拜见夏王。”赵匡凝恭恭敬敬地行礼。

  身后一众襄阳将佐也纷纷行礼。

  “这是我第一次来襄阳。”邵树德笑道:“也是第一次见到襄镇英才,果然不凡。”

  众人凑趣笑了几声。

  随口勉励了几句,并与几个主要官员交谈后,邵树德将赵匡凝请到了里间。

  “杜洪已投顺,你既得复州,便停手吧。”邵树德说道:“我知道你手下兵太多,养不活,没关系,接下来我要攻申、光二州,让你的人也出动吧。”

  赵匡凝并不意外,很显然他已经收到了风声,毕竟人家先找的赵匡璘。

  “大王委何人为帅?”

  “天雄军副使牛礼。”

  “我镇出兵几何?”

  “出一万人吧,至少五千衙军,开往邓州。”

  赵匡凝一怔,不是攻申、光二州么?

  “你的人去邓州接替天雄军,守好鲁阳关一线,天雄军东调。”

  赵匡凝这才明白,同时仔细估算了一下。

  天雄军万人、义从军八千,基本都是步卒,或许有一些折宗本支援的骑兵,但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4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3/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