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0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西天的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但国道上仍然有车马经过。看他们行进的方向,似乎是往孟州而去。这是从河阳撤军南下洛阳?他有些奇怪。

  唉,可别让晋兵南下打过来。河阳好不容易有如今这个大好局面,若毁在那帮匪徒手里,就太可惜了。

  不过这个新驿道修得是真好,康宾高越看越欣赏。

  宽阔、平整,还有些微弧度,下雨天也不用太怕。这会已经连通孟、怀二州,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了五月还会征发役徒,继续向北修,今年年底应该可以修到万善镇,那是天雄军的重要驻地之一。甚至可能修到万善镇以北十里的太行陉口,毕竟地势平坦,不需要开山凿壁啥的。

  听闻河阳南城那边也在征发役徒,打算往南修三十里至洛阳。

  这一段要难一些,但花个一年时间,差不多也够了。洛阳到太行陉口总计一百多里,用所谓的一等国道串联起来,非常合适。

  商徒,就喜欢修路。修得越多,他们做买卖就越简单。

  

第002章 行人与宫殿

  天还未亮,行人就收拾好行李,将其放在驴车上,整队出发。

  行人、征人、征客,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出征的士卒。

  刘仁遇吃下最后一口胡饼,擦了擦手,提起横刀,护送这些人上路。

  “都老实点啊,别想不开。”刘仁遇看了看他的护送对象,提醒了一句。

  “你这厮,以前也没见这般聒噪。”一名军士骂道:“又不是去送死,我等如何会作乱?”

  “刘仁遇运气好,还在州军里厮混,如今神气了。”

  “他女儿成了寡妇,家境一落千丈,我倒要看看他以后还怎么神气。”

  “我等是去当衙兵,何必与此人置气呢?”

  军汉们七嘴八舌,阴阳怪气。

  刘仁遇摇摇头,不和他们一般计较。

  洛阳这边有足足两万降兵。都教练使衙门陕州院派人过来进行了整顿,数月过后,都差不多老实了。

  这次接到任务,刘仁遇带着三百州兵护送两千人东行,补充战损。

  其实不止老刘了,接下来一段时间,陆陆续续会有大批降兵东行,陕州院也会调拨一批训练好的新兵送往郓镇,完全各部建制。

  向东走了数里后,洛阳已经遥遥在望。

  千金池的工地上,人头攒动。天刚蒙蒙亮,这里就已经聚集了三千多来自偃师县的夫子,开挖陂池、沟渠。

  千金池是一个半人工湖泊,位于谷水、涧水交汇处,本来就是一处低洼湿地。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内,河南府征调偃师夫子,将其开挖成了一个湖,蓄水后经渠道向东,流入宫城内的九洲池,再经渠道流出。

  九洲池是现成的,不需要多麻烦。早在去岁冬天的时候,东都畿汝节度副使封渭就征调河南县夫子进行清淤,基本恢复了旧观,库容甚至还略有扩大。今年准备种上荷花,如此一来,九洲池既可作为宫城用水来源,又是一处不错的观景圣地。

  千金池南边还有一个水库,本上阳宫旧池(秋池),乃引谷水、洛水而成。多年未曾打理,破败不堪。邵树德初见时,见渠道淤塞,水池干涸,湖底落满了枯枝败叶,甚至还有多具骸骨,遂命整饬。

  封渭主导洛阳建设后,一直谨记夏王最高指示,将恢复洛阳的城市水系作为首要任务来办。故征调洛阳县夫子,对其进行清理、疏浚,如今也差不多了。

  城市中央其实还有个魏王池,如今叫夏王池了。这个湖泊倒没有干涸,但也多年未曾清淤。连带着周围的沟渠,全部交由巩县征来的夫子清理。

  洛阳曾经是一个花园城市,盖因水系发达,花草林木众多。

  以上阳宫为例,王建曾有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宫内有大量常青的松柏,同时也移栽了桂、橙等南方植物,故“不曾秋”。

  元稹又有诗云:“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

  在上阳宫内,能听到洛水流淌的哗哗声,秋池水库内栽满荷花,能闻到清香气息。

  这就是一个著名的水景宫殿群,高宗下令修建。因为景色太过秀美,宫殿太过华丽,主持修建的韦弘机在完工后就被弹劾,背锅去职了。

  整饬千金池、九洲池、秋池、夏王池外加众多沟渠,是过去一年间的主要工作。预计今年仍将为此奋战,并恢复湖泊、水渠旁的植物景观。

  孙儒祸害洛阳时,城内的参天大木受损严重,封渭打算从城西的禁苑中移栽大木速成。

  禁苑者,其实就是皇家猎场,位于洛阳城西,由面积广阔的森林、草场、河流、湿地组成,景色也非常美丽。

  行人们穿过一片废墟的洛阳东行。

  刘仁遇往两边瞧了瞧,漕渠清淤工作还在继续。清理好的河段上已经有船只在航行,满载碎砖破瓦、朽烂木料,运往城外。

  碎砖破瓦可以用来修路,也可以用来加固河堤、陂池。洛水、伊水、谷水可不怎么温顺,经常发洪水,在洛阳城内形成灾患,这些水利工程还是非常必要的。

  重建洛阳可真不容易,还不如异址新修呢。刘仁遇知道汉魏洛阳城在东面,与前隋及国朝的洛阳城不在一个地方,如此折腾,河南府百姓的徭役是断不了了,甚至还要征调其他州县的百姓过来上役。

  怪不得打了一年仗,河南府、汝州的夫子就没接到征召命令呢,甚至部分参与洛阳重建的郑州夫子也未被征发。

  清理出来的地方已经有新建筑出现了,但很少,吸引刘仁遇目光的是一座风格怪异的宫殿。

  此殿位于上阳故宫南缘。正面入口处有一石质大平台及台阶,台阶两侧有墙,墙下有匠人,似乎准备雕刻什么东西。

  台阶上边是一座方形穹顶建筑,不大。建筑前有石柱,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刘仁遇隐约有印象,唐邓随节度使折宗本强令俘获的淮军降人开山取石,船运输往洛阳。因为工期过苛,淮人苦不堪言,逃入山者甚众。

  唉,都是帮可怜人。

  石柱很多,也有人在雕刻图案。大殿四角各有一塔楼,塔楼之间有柱廊。大殿上开了不少窗户,窗户上缘也是拱形的。大殿四周看起来还有花园、凉亭之类的附属建筑,风格都很怪异。

  刘仁遇不是没有见识的人。汴州作为关东第一大都会,胡人很多。就粟特人来说,他们的长相、衣着、房屋当然有自己的特点,甚至连墓葬都和汉人不一样。在刘仁遇看来,这个不大的宫殿幸好偏处一隅,不然太影响整体美观了。莫不是夏王用来私藏粟特、回鹘、鞑靼美人的?

  行人继续向前,而刚才被刘仁遇吐槽过的宫殿内,摩尼法师正在向一众弟子们“传道”。

  “这个我称之为圆的外切。”摩尼法师指着一处窗户,耐心讲解。

  他身边跟着一位助手,手里拿着一卷纸,纸上用蘸了墨的鹅毛笔画了很多图案,旁边写满了数字——夏王说这是天竺数字,非常好用,摩尼法师同样这么认为,在向学生授课时也用这些数字讲解。

  摩尼法师最擅长的其实还是神神鬼鬼的宗教知识,但夏王不让他讲。

  第二大本领是通晓大食、突厥、波斯等地的语言文字,这个可以教,目前也有人在学。

  但他最为夏王看重的其实还是几何知识。他编纂了一份教材,夏王审阅后,改了其中一些术语并固定下来,比如点、直线、平行线、三角形、多边形等,然后刊印成册,教给学生们。

  参与学习几何知识的一共有十余人,多关西“勋贵集团”子弟。摩尼法师教得很用心,同时也愕然地发现,夏王竟然也比较了解这些被他称为“平面几何”的知识,他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绝对不是武夫那么简单。

  几何知识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这座借用了汉代未央宫殿名(“合欢殿”)的建筑,就大量用到了平面几何知识,对学习了几年的生徒们也是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直线、圆、弧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怎么设计、计算、组合,都是有讲究的。一个不好,就会酿成质量事故,所以反复计算、反复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

  夏王为了推广几何知识,真是用心良苦。合欢殿绝对不是他拿来享受的,摩尼法师可以作证。

  东都节度副使封渭此刻就站在殿外,眉头紧锁。

  他对这座殿室很不感冒,觉得太丑了,为此甚至一度找理由,拖延拨付人力、材料。

  不过在夏王的干涉下,最终还是继续了。整个殿室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经在贴琉璃瓦。内部墙壁则有画师进驻,开始作壁画,外墙有人雕刻浮雕,四周的花园、凉亭也在慢慢开工建设之中。

  “合欢殿北边的林子得稍稍弄大一些,再挖条小河,把这破殿隔开,委实太难看了。”封渭抬头看了看四个尖顶塔楼,几乎要把脸捂住。

  “什么三角、圆锥的,胡言乱语。”封渭叹道。

  武夫的审美实在太奇葩了。偏偏他们还掌握着刀把子,谁敢笑?他要任性,别人只能陪着他任性,还得笑着说好。

  “唉!”封渭跺了跺脚,离开了合欢殿建设工地,前去巡视暗渠的开挖工程了。

  

第003章 数学与船

  “以前当个铁匠很难,现在容易多了。”朱大郎如是说。

  他在洛阳城东开了间铁匠铺子,用木炭冶铁,打制器具。至于为何不用修武煤炼铁,因为世上还有一种叫运输成本的东西,使用修武煤并不划算,而其他地方的煤质量较差,没法用。

  他这会正在制作水闸上的一些金属构件。这种简单的东西,一般都是徒弟来干,他在一旁看着就是了。

  因为洛阳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需求,他新招了几个徒弟,悉心教导,所以现在当铁匠比以前容易了很多。

  门外人来人往,嘈杂异常。朱大郎很喜欢这种喧闹感,他走到院子内,仔细拿起一根木尺看了看。

  “朱大你个粗坯,现在终于知道尺子的好处了?”院门外响起了洪亮的声音,未几,一名穿着绿袍的年轻官人走了进来。

  “官人终于来了。”朱大献上了一副讨好的笑容,立刻吩咐帮工抬来几个箩筐,筐内放满了金属构件。

  绿袍官员从朱大手里接过木尺,仔细量了起来。

  国朝有规制:“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

  有一说一,这个并不太准确,历朝历代的尺寸也是这么规定长度的,但实际看来并不一样,杂乱得很。

  在修建宫殿的时候,邵树德提了一个要求,严格按照图纸尺寸来。而为了规定尺寸,他更是亲自下场,左脚往前跨了一下,具体多长他不太确定,但估摸着在一米左右,差别不会太大。

  他规定这半步为十尺,然后从长安少府借来人员,制作了一把度尺,称为营造尺。

  接下来他提了一个要求,纯用尺规作图给这一尺十等分。

  这可难倒了摩尼法师手下的那帮学生。摩尼法师甚至翻阅了自己从大食带来的抄录版几何书籍,先学习了如何三等分,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想明白了十等分的办法。

  分、寸、尺、丈,邵树德要求一定要精确,这只能用数学办法才能做到。

  而有了精确的度量,对于生产、营造都是有帮助的。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如果没有精确的度量衡,越往后道工序越走形,误差越大。

  这还没到后世工业革命时刻线机的时代。历史上英国人发明了能精确标注刻度的刻线机,简直是当做镇国利器严防死守,这也是蒸汽机时代英国工业制品规格较为统一的重要原因。

  此时没有刻线机,少府制作一把度尺也十分困难,全国绝大部分手工业全是随意制作的不同尺寸、没有互通性的产品。

  邵树德管不了太多,他只想通过洛阳宫殿的营造,极大推进数学的进步,并使用标准化生产的理念。

  而数学则是大规模标准化工业生产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邵树德曾经开玩笑,摩尼法师的学生都通过了他的资质考核,可以出去制作度尺卖钱,把这种标准化尺子卖到全国各州,让每一个匠人都有一把标准化度尺。

  没有标准器,如何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器的制作普及化、规模化、白菜化,才是当务之急。但自古以来,标准器几乎就是“圣物”,每个州都不一定有一把,而且刻度也很不准确,制作不复杂的零件时没问题,当涉及到复杂机器时就麻烦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可以了,手艺还不错。”绿袍官员脸上挂满了笑容,道:“这把尺子的分寸,还是我标注的。唉,折腾了很久。”

  “闸机上用的东西,其实用不着这么准。”朱大嘟囔了一句,又问道:“官人,是否把这些物事都拉过去?”

  “拉过去吧。”绿袍官员点了点头,道:“现在就走。”

  二人找了一辆驴车,拉着铁质构建去了城东,停在了一处挖好的水库旁。

  水库上有人在安装闸门。闸门与城门外吊桥的原理差不多,使用闸机或绞盘将其拉升或放下。

  这个水库是存放静置污水的。旁边有一个已经装好闸门的,里面积满了污水。还有一个水库内的污水已经排放干净,水库底部积满了厚厚的味道感人、成分可疑的“淤泥”。这些淤泥在暴晒一段时间后,都会遣人挖掉,送到官庄中肥田。

  洛阳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居住了,他们坊区所产生的生活废水经暗渠流淌到这些污水池中,静置沉淀后,水排入洛水之内,沉淀物定期清淤挖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5/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