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721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西门很快到了。

  这里有值守的州兵,本有百余人,但这会只有区区数十。见到刺史亲自劳军,有些受宠若惊,立刻招呼袍泽们过来搬运。

  “还是使君晓事,知道俺们的苦楚。往日多有得罪,见谅了。”负责城门防务的副将嬉笑道。

  至于他小小一个副将,怎么就对理论上的州兵最高指挥官刺史“多有得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风气嘛!魏博共和国的国情嘛!

  “大敌当前,自当勠力同心。”谢希图悄悄避到一边,笑道。

  副将又看了看远处的平乱的场面,微微有些遗憾。谢使君家的女儿挺漂亮的,兵乱若再厉害一点,说不定就能冲进谢府,一逞快意了。可惜,可惜了!

  谢延徽亲自下场帮忙搬运,不知道是不小心还是怎么着,一个酒坛直接就摔在了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这仿佛就是一个信号,谢氏家仆纷纷从车上抽出隐藏的兵器,劈头盖脸就朝守兵招呼了过去。

  谢延徽快步走到副将身前,抽出一把尖刀,直接捅了过去。

  副将刚要嘲笑谢延徽手上没力道,却见一把尖刀迎面而来,吓得直往后退。几个谢氏家仆早盯上他了,刀斧齐下,砍得他倒在了血泊中,惨呼不已。

  “别和这些武夫较劲,开城要紧。”谢希图的头脑依旧保持着清醒,见到有几个守兵狼狈奔逃,家仆们居然一路追上去大砍大杀时,立刻下令道:“开城!”

  谢延徽武艺稀松,但这时候拼的就是一股搏命的气势,他带着最精锐的二三十人,一路往里杀,将最后一名守兵砍倒在地后,立刻转动绞盘,放下吊桥,然后打开了城门。

  城外的夏兵看到他们发出的灯火信号,立刻冲了上去。整整一千甲士,在城头守兵诧异的目光之下,越过轰然放下的吊桥,冲进了瓮城。

  在他们走后,第二波三千步卒也做好了准备,分成数批,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

  邵树德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随意地看着一片混乱的卫州城。

  他不担心有诈。即便被人骗了,也只是损失第一波千人罢了。

  他对卫州城本身也不是特别在意。不过是一座土城罢了,里面只有三千州兵,拿不拿得下来也不是什么攸关生死的事情。

  从今年元旦开始,大概是他用兵以来最顺利的一年。区区七个多月的时间,连下郓、齐、棣、安四州,眼看着黄州、淄州、卫州也要攻克,一共七州之地,百余万人口纳入治下——城池不是关键,控制野外的农村才是重点,攻克州城不代表攻占了一个州,失了州城不代表失去了一个州,城市不产粮、不产肉,实实在在控制的人口才是真实利。

  共城、新乡、汲县这三个县的占领都不彻底,还得好好整饬一番。

  夏兵冲入城内后,陆陆续续有卫兵从城头下来,厮杀阻截。

  正在镇压乱兵的田希演听闻之后,大惊失色,带着手头兵马火速回援。

  双方在街头展开激战。

  卫人是真的拼命了,在田希演的率领下死战不退,给予了冲进城的天雄军一千甲士重大杀伤,直到田本人中流矢而亡,这才终于崩溃,散落得满大街都是。

  接下来就是熟悉的追剿残敌的路数,大伙都轻车熟路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持续到了第二天早晨。

  邵树德一直待在城外大营内。

  效节军军使霍良嗣押着大批粮草回到了营地,不过他的兵马却只剩下的两千四五百人上下了,居然还少了两百多。

  “征粮时动手了?”邵树德放下手里的史书,问道。

  下乡征粮,两千多人估计要分成几十股,还要留部分人集结在一起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应对突发状况。人一分散,确实很容易出事,飞龙军深入敌后,最大的损失就在此处。

  “回殿下,确实有军士遭到愚昧乡夫的伏杀,都已经处置了。”霍良嗣说道。

  轻飘飘的“处置”二字,不知道包含了多少血腥的杀戮。效节军这帮魏博叛徒,确实越来越进入角色了。

  “卫人为何会反抗?我在河南、关西,可从没这么多人敢反。”邵树德问道。

  “因为殿下来自关西。”霍良嗣犹豫了一下,还是照直说道。

  “为何?不都是大唐子民罢么?”邵树德似乎早预料到了这个回答,但还是问道。

  “殿下……”霍良嗣想了想后,讲了件事:“太和三年(829),魏州书吏殷侔下乡公干,见乡间多有窦建德庙,父老群祭,庄严肃穆,感慨豪杰兴衰,遂作《窦建德碑》文。”

  太和三年,大唐已经立国二百余年了。作为魏博的首府,魏州农村还有诸多窦建德庙,而且成了村民们定期祭祀的场所,非常热闹:“父老群祭,骏奔有仪”。

  土生土长的魏州书佐殷侔见了,非常激动,写下了《窦建德碑》。

  碑文后面有一段:“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

  这表明了魏州文人殷侔的态度,或许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河北士民的态度——大唐立国二百多年后河北人的态度。

  简直离谱!安史之乱前,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叛乱,攻入河北。叛乱平定后,河内王武懿宗怀疑河北人助契丹,杀戮极盛,又一次重新撕开了伤疤。

  安史之乱后,朝廷管不了河北,就更离心离德了。

  本来大一统的唐代是极好的弥合东西分歧的机会,可惜阴差阳错,可惜了。

  “现在还有窦建德庙么?”邵树德又问道。

  “自然是有的,还很多,卫州城里便有。”霍良嗣说道。

  “若无太宗,建德更该得天下。”邵树德说道:“效节军不要征粮了,全部收束回来。卫州窦建德庙,我要拨款重修,亲自祭祀。”

  窦建德为人俭朴,不贪财、不好色、不吃肉,平日粗茶淡饭,穿麻布衣服。为人讲义气,在乡中耕田时,谁家有难处,都力所能及地帮助。

  起兵以后,缴获的财富,全部散给将士们,一无所取。

  攻占隋帝的行宫,获得千余美貌女子,全部放走,让她们与家人团聚。

  不杀俘,抓获的隋朝降兵降将一万余人,“给其衣粮”,“送其出境”。

  与唐军作战时,俘获宗室李神通、李渊之妹同安公主、魏征、李勣之父李盖等人,皆待以宾客之礼,后来还释放了。

  严格约束军纪,不欺压百姓,对俘虏的士人,待之以礼。

  还很有原则,敌对的滑州刺史王轨被家奴所杀,家奴执其首级来降,窦建德大怒,将这人杀了,并将首级送回滑州。

  邵树德做不到窦建德这个地步,但不妨碍他的佩服。而且他又是敏感的关西出身,祭祀一番没有坏处。

  “听闻还有安史二圣之庙?”邵树德突然又问道。

  “回殿下,安史二圣之祠堂,幽州较多,成德次之,魏博最少。窦建德庙,魏州最多,成德也有,幽州则少一些。”霍良嗣说道。

  田承嗣就曾经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庙、建祠堂,并称“四圣”。

  穆宗长庆元年(821),朝廷讨平淮西,幽州节度使刘总不安,归顺朝廷。穆宗派张弘靖赴幽州,居然看到了安史二圣之庙,大为震惊。于是下令毁庙,还开安禄山之棺戮尸,激起幽州兵乱,尽杀其随从、亲信,将张弘靖囚禁了起来。

  各地民心、风气确实不一样,不能想当然认为所有人都愿意和你大一统。

  张弘靖初入幽州时,是撑着伞盖,由军士们抬着肩舆(轿子)过去的。幽州士人见了,大为震惊。

  河北军帅,无论寒暑,多与士卒同,没人见过大官还要乘轿子、撑伞盖的。

  张弘靖饱读诗书,讥讽幽州军士“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但幽州军人以意气自负,崇尚武勇,对他当然没什么好感。

  河北,在朝廷眼中是异类。而在河北人眼中,朝廷何尝不是万恶之源呢?

  安史二圣之庙,邵树德不打算祭祀,但在魏博颇有群众基础的窦建德庙,却可以祭祀一番。

  至于朝廷是什么看法,你管我啊?

  “大王,卫州已经收拾妥当,可以进了。”突将军军使康延孝走了过来,禀报道。

  “好!这是我夺得的第一个河朔属州,确实该看一看。”邵树德笑道。

  

第024章 政治仗

  “你们命好!”霍良嗣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四百来人,摇头道:“夏王仁德,从今日起,你等不再是奴仆,而是效节军士卒了。”

  这里是汲县城西的大营,效节军的武夫们刚刚挖好了一个大坑,将大量尸体扔了进去。

  初秋比较炎热,尸体不尽快处理的好,恐发瘟疫。

  这几百个人都是卫州城内大户的家仆,仔细询问他们的来历的话,其实都是当年秦宗权之乱时逃到河北的河南百姓。

  魏博六州的人口本来就快恢复到天宝极限时期了,这些人逃过去也不可能有地,全部成了所谓的“客户”,很多人就当了大户的部曲,其实就是奴仆。

  河北的奴仆,自然要接受军事训练,和一般意义上的奴仆不太一样,平时使的都是军用武器,头目甚至还有甲胄。夏军进城之后,自然把这些危险分子要过来了,编入效节军。

  对他们而言,只能说利弊参半吧。好处是有了自由身,坏处是要上战场拼杀了。

  霍良嗣训完话之后,便下令这些新卒将坑盖上黄土,用力压实,免得被野狗刨出来。

  尸体数量太多了,恐有三千具——是的,州兵几乎被一扫而空。

  他们本就在内讧中死了数百,夏兵进城之时居然还敢亡命搏杀,让素来骄傲的天雄军死伤了不少人,因此杀到最后都没有留手。卫州刺史谢希图也出来打了掩护,说州军丧心病狂,劫掠百姓,自当施以重刑,以儆效尤,反正是给他们扣上帽子了。

  自出兵以来,共城、新乡、汲县三地,差不多已经消灭五千魏博武夫了,几乎没有留下俘虏,个中真意,真的值得好好品咂品咂。

  霍良嗣其实是个明白人,细心敏感的他觉察出了夏王对魏博武夫的敌意。

  如果说夏王对魏博百姓还有争取民心的想法的话,他对魏博武夫似乎一点也不重视,完全是一副敌视的态度,必欲除之而后快。

  “唉,上了贼船,很难下去喽。”霍良嗣叹了口气,有些不乐。

  夏军内部似乎也挺稳固的,想搞点变乱十分困难。而夏军主力不出乱子的话,他们这些外系降人就很难找到机会,只能老老实实卖命。

  埋完尸体之后,效节军先帮辅兵铡草喂马,然后修葺壕沟,等待天色将黑之时,又拉着一批粮豆进城——脏活累活全干了,还不能有什么废话。

  邵树德已经住进了州衙,此时他刚刚与“请”来的卫州头面人物结束座谈。

  “卫人担心我走啊。”邵树德说道:“谢随使,你觉得卫州上下足信否?”

  “殿下,短期内不足信。若施加点水磨工夫,时间长了可以部分信任。”谢瞳回道。

  “我用兵二十年,所克之处多矣,就一个感觉。关北、关中最顺服,河陇差一些,但那些蕃人也最实在,你打服我了,我就投降,不玩心眼。待蛰伏够了,力量积蓄够了,若你露出颓势,我再反。”邵树德说道:“其实关陇旧地都很好统治。河南以前什么样不清楚,但被朱全忠洗过一轮之后,也好多了。或许河南本就恭顺,若非朝廷定下以藩镇制藩镇的国策,河南都不一定出现跋扈藩镇。郓、兖、齐三镇和蔡州就要差一些了,但整体可控。河北诸州,一路行来,就一个感觉,仿佛到了敌国,和当初第一次去河陇一样。”

  “平定河北,殿下欲急下耶,缓下耶?”谢瞳问道。

  “急下何解?缓下又何解?”

  “急下就是杀,杀光河北武夫。此过程内叛乱定然此起彼伏,殿下不要嫌麻烦,可一一率军征讨。但这种法子断不了根,也会让河北上下更加仇视,一有机会就会反叛。”谢瞳说道:“缓下之策在于水磨工夫,重新扶持亲近的河北势力,辅以怀柔之策,多加拉拢。但这种法子也有叛乱的风险,殿下宜细思之。”

  说了等于没说!

  “急下之策与缓下之策可合二为一。”邵树德说道:“先打掉他们明面上造反的实力,再慢慢消磨他们造反的心气。当然,怀柔之策也必不可少,总之多管齐下吧。”

  话说到这里,邵树德基本理清了思路。

  杀光了魏博八万武夫其实并不够,因为他们还有更多的造反生力军。历史上朱全忠基本把魏博旧武夫清理干净了,但杨师厚当了魏博节度使后,遍选六州材勇者万人,基本都是没当过兵的新人,组建了银枪效节军。从战场表现来看,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要超过初代魏博武夫,甚至连其佼佼者八千衙兵都比不过,是李存勖手里的王牌精锐部队。

  银枪效节军被屠后,继续挑选没当过兵的魏博百姓组建新军,去北边与契丹人打,战斗力还是不俗,当然还是一样桀骜不驯。

  造反后备军太多了,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么一茬接一茬造反?

  邵树德觉得似乎抓到了眉目,朱全忠、李存勖都没把魏博当自己人,酷烈的杀戮手段有了,却缺乏善后安抚之策。

  另外,对当地的压榨确实也太狠。战争需要,没办法。他俩没法解开这个死结,邵树德却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7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