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04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捧日军即日东进泗州,配合银枪军作战。”邵树德下令道:“不要硬来,不要冒进,配合骑兵作战,以消灭贼兵为主。”

  “遵命。”戴思远、李仁罕二人齐声应道。

  “殿下,杨行密应在清口无疑。泗州吃了亏之后,为稳住侧翼,定然会派大军来援。东进之事,还得谨慎一些。四月之后,东南风刮个不停,淮人舟师无论北上还是西进,都非常方便。从清口至临淮、盱眙,可要不了几天……”

  “放心。”邵树德说道:“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为何要与杨行密正面决战?利用骑兵调动敌人,将其消灭于运动战中,方为上策。杨行密来好了,他来临淮,我就走。我不慕虚名,只图实利。尽可能多地消灭贼军有生力量,才是获胜的不二法门。”

  邵树德这么一说,谢瞳放心了,戴思远、李仁罕也更清晰地明了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作战思路,行礼告辞而去。

  从四月初八开始,邵树德将大部分骑兵都放了出去,整整两万余步骑在泗州大地上游荡。有了捧日军步兵相助,骑兵的活动范围急剧扩大,因为后方有人帮他们收集粮草,看押俘虏了,有时候甚至还能帮着攻一攻单靠骑兵无法拿下的堡寨。

  初九,贼军盱眙、临淮、虹县守军集结八千余步骑,试图收复徐城,结果步调不一,虹县守军还未至,临淮守军已败回,损兵两千余。

  盱眙守军刚刚过河,听闻败讯,分了千人助守临淮,随后又退回了南岸。

  十一日,虹县守军在撤退回去的路上,遭到捧日、银枪、飞熊诸军两万余人的围攻,三千蕲州兵全军覆没,冯敬章仅以身免。

  当天夜里,留守虹县的两千守军投降。

  十三日,大群骑兵再次出现在临淮左近,淮人仓皇烧毁连通南岸的浮桥,不敢出战。

  十四日,夏军在临淮附近修建浮桥,做南渡的架势。

  濠州方面如临大敌,告急的军报一封接一封飞往清口。

  虹县、徐城、临淮三地,总计两万兵马,不到十天的时间,直接给折腾掉了一半。虽然都是些各地收拢的杂牌兵将,但这么个损失法,依然让杨行密大皱眉头。

  夏军的战术,让习惯了面对面交战的淮军很不适应。接下来要怎么打,该好好想想了。

  

第028章 决心已下

  杨行密拉着几位亲信复盘了最近的战事。

  夏军应该是悄悄摸到了徐城附近,然后不断截杀信使、斥候,袭击樵采的军士。徐城守将陈汉宾不明敌情,鲁莽出城,结果被夏军优势兵力围攻了,几乎全军覆没。

  陈汉宾一死,徐城的海州残兵无心守御,直接溃散。

  这场战斗,说穿了没什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处于劣势的敌兵,但——唉!陈汉宾该死。

  打完这仗之后,夏军士气大振,开始四处活动,并且出现了步军大队,搜集粮草物资的能力增强。骑兵也将战利品、俘虏交给他们,轻装上阵,日趋活跃。

  张训、张谏、冯敬章、贾公铎四将不甘失败,联合组织了大军,试图收复失地,结果三路出师,被人各个击破,一路受创,一路全军覆没,一路吓得退回。

  至此,他们不敢再动了。

  复盘结束,杨行密沉吟不语,高勖皱眉苦思,其余诸将也目瞪口呆。

  “打仗像个瞎子一样!”张颢叹道。

  杨行密看了他一眼,道:“说到点子上了。从头到尾,就没弄清楚夏贼有多少人,在哪里,瞎跑乱撞,被人轻松击破。”

  纵横江南、淮南这么多年,杨行密第一次遇到这种对手。所有人都要从舒适区走出来,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法子打仗了,得想想办法。

  杨行密把目光投向高勖。

  高勖深吸一口气,道:“大王,我想了想,夏贼骑军众多,且一人不止一马,行军奇快。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打了胜仗,得了地,居然也不好好派人守御,但四处游走、挑衅我守军,再寻机歼灭。这种打法,让我想到了南北朝时期。”

  杨行密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

  “自刘宋以降,北朝屡屡南下,所恃者乃高车、六镇突骑。胡人以中原之法训练,以中原军纪约束,辅以中原甲胄,故不断蚕食南朝淮北之地。”高勖说道:“六镇突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来去如风,让南军一筹莫展。”

  “可有解法?”杨行密问道。

  办法肯定是有的,不然南朝早被灭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办法他能不能用,这才是关键。

  高勖叹道:“淮颍突骑。”

  淮颍突骑这个名字,对此时的南军来说,真的有点陌生了,于是高勖进一步解释。

  “汉光武帝立国后,有河北元勋,亦有南阳贵戚,于是以这两者为核心,组建颍川突骑,置于淮北。一开始并不成功,因为颍川乃后汉腹地,颍川突骑战力日衰,不堪大用。不过在中朝(西晋)灭亡之后,颍川成了前线,突骑与敌厮杀,战力日渐强大。刘裕靠步兵灭了南燕的骑兵,但他依然对鲜卑虎斑突骑喜爱有加,将其收编,置于淮水南北,至此有了淮颍突骑。”

  “南朝之淮颍突骑与北朝之六镇突骑,争斗数百年,也曾有过辉煌战绩。比如刘宋大将薛安都于陕城大破六镇突骑,阵斩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

  “大王,要对付夏贼骑兵,唯有以骑破骑。南朝的淮颍突骑最初也是靠吸引北朝叛乱失败南投的流人组建,后来收编北朝降兵,日渐完善。大王或可从此方面入手。”

  杨行密有些失望。

  这算什么建议?这不是南北朝了,南方的骑兵传统已经大大衰弱,远不如几百年前,怎么组建“淮颍突骑”?

  拓跋仁福、朱瑾、朱瑄、胡规等人确实都是难得一见的骑兵人材,但马场、兵源都不如当年,组建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还有何法?”杨行密又问道。

  “舍此之外,或许只能学学刘寄奴了,以舟师、步兵相配合,沿河行动,不浪战,所过之处,要么用战车遮护步军侧翼,要么筑城拱卫粮道,要么干脆直接舟师运粮、运兵。”高勖说道。

  其实这里面有个隐含的前提他没讲,需要你的步兵能打。

  刘裕的步兵在看到铺天盖地的后魏骑兵时一点不慌,敢打敢拼,以步破骑,如今的淮军能做到吗?

  平心而论,这些年南方步兵的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毕竟承平多少年了,人皆安逸,敢以命相搏的人少。而北方一直在战乱,好勇斗狠、敢打敢拼之辈层出不穷,双方的兵源差距就很大。

  这从蔡人南下江南后就看得出来。孙儒的兵,其实真正的蔡人并不是主流,但被“蔡化”的淮南、江南兵,战斗力飞速提升,进步有目共睹。可在提升之前呢?战力十分羸弱。

  高勖其实不太看好淮军步兵能正面击败夏军。

  而步兵、骑兵都不如,这仗就不太好打了。

  杨行密其实也意识到了这点,听闻之后沉默不语。

  淮军步兵大举前出,结阵之时,或许不怕夏军骑兵,但人家也有步兵啊,邵树德此贼可比后魏难对付,他其实是靠步兵起家的。

  “拿地图来。”杨行密坐回了胡床,吩咐道。

  徐温一溜小跑,将地图摊开在了桌案上。

  “河南道,共有汝、颍、蔡、涡、涣、汴、泗等河自北向南汇入淮水。”杨行密指着地图,说道:“汝、颍等河先不去管他,只看汴、泗二河。”

  众人凑了过来,仔细观看。

  “若遣舟师入汴、泗,可能截断夏贼骑军活动路线?”杨行密问道。

  这两条河都通往汴州,也都汇入淮河,徐、宿、泗三州就夹在这两条河中间。夏军那么多马匹,单靠抢是维持不了后勤补给的,定然要从汴宋亳颍等州输送过来,如果能截断河流,或许便可断掉夏军补给,逼迫他们撤退。

  “大王,汴水不够宽,难也。”高勖想了一下,道:“泗水河阔水深,或可尝试一下。”

  杨行密又皱起了眉头。

  这意味着要放弃泗水以西的广阔区域,且泗水以东还有李唐宾的部队,你是不是也要放弃?那样与放弃徐州何异?

  其实,从理智上来说,在淮北与夏人决战并不合适。但若想问鼎中原,这一关总是要过的。好不容易得了个北方州郡,就这么轻易放弃了?然后做个偏安东南的政权?

  淮军的老底子,其实不是南人,而是北人。

  心腹大将之中,李神福是河北洺州人;袁桢,河南陈州人;李涛,河北赵州人;刘存,河南唐州人;徐温,河南海州人;柴再用、李简、李厚等都是河南蔡州人……

  他们最初多为随高骈南下的诸镇兵马,后来又收编孙儒降兵,现在又招募大名鼎鼎的徐州兵,故在江淮之间纵横驰骋,钱镠、钟传之流被打得苦苦支撑。

  中原强兵,杨行密实在喜爱。

  徐州,他也实在舍不得放弃。

  “大王,不如弃徐州而去,守得淮泗即可。”高勖忍不住建议道:“邵树德不可能长期顿兵于淮北,只要他走了,我军亦可抽兵南下,或攻钱镠,或灭钟传,或攻打蕲、寿等地,游刃有余。淮南水网密布,贼军骑兵不得驱驰,威力大减。濠、庐等州民气悍勇,也不输中原劲兵,打久了,总能练出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总比此时就与邵贼拼光了强。”

  “不行!”杨行密下意识拒绝。

  旋又感到语气太生硬了,解释了一下:“我担心,徐州一旦丢了,可能这辈子都难以拿回来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固然是正理。可若攻灭钱镠、钟传之后,得两浙、江西财货,将士们还有心思继续北伐吗?人都是贪图安逸的,我今年已经四十九了……”

  高勖摇头叹息,也感到一丝悲凉。

  吴王年且五十,还有几年可以拼搏?若此番退了,或许有生之年真的难以再踏上中原的土地了。

  指望后人?唉。高勖不看好。

  出生入死的老子都拿不下中原,从小养尊处优的儿子就行,谁信?自己骗自己罢了。

  到最后,可能也就是一个偏安江南的小政权。丧失斗志之后,或许连钱镠都拿不下。因为将士们早就满足了,不想再打了。

  “我意已决,准备舰船、车马、资粮,沿淮西进,去泗州。”杨行密最终拍板,道。

  众人都没意见。

  “徐温、张颢。”杨行密又道。

  “末将在。”

  “你二人率部留守清口大营,与李楚州看守好大军后路。”

  “遵命。”

  “另给下邳周本传令。”杨行密吩咐道:“不得大意,注意李唐宾部动向,一有消息,立刻报来。”

  “给朱瑾、朱瑄传令,徐、沛之间,皆赖君之劲骑。此战若得胜,吾不吝厚赏。”

  “令拓跋仁福即刻渡河,北上海州,牵制李唐宾部。”

  文吏写完命令之后,立刻交由信使发了出去。

  “我自将黑云、拔山、衙内、云骑诸军西行,邵贼若来,便与他拼了。”杨行密豁出去了,态度十分坚决。

  地方兵将守城,水师策应,主力精兵西进,主帅既下定了决心,众人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纷纷领命,士气也有些提振。

  高勖亦拱手领命,同时也琢磨着,该不该给李神福、张训、朱延寿等人提个醒,让他们做好接应的准备。一旦前线大败,总不至于让夏贼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突到广陵,导致全局糜烂。

  另外,得想办法派人化装北上,催一催李克用了。

  

第029章 压制与反压制

  淮水之上,桅杆如林,军旗飞舞。

  四月十七日,船队离开清口与淮阴,陆续西进。

  二十日,先锋已抵达盱眙。

  淮水北岸,游骑不断出没,死死盯着这只规模庞大的船队,并不断把消息发送回去。

  盱眙、淮阴二地,是淮水下游的防御重点,自古南北兵家必争之地。

  清口就在淮阴左近,逆流而上,顺风而行,如果夜间也行船,两三天工夫就到了。夜间不行船的话,三四天足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8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4/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