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1081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相对而言,武兴本就出身军伍,战阵的经验丰富,由他出战把握会更大些。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武兴的资历,军功实际上都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说,他此战能够大胜的话,便有可能借此获取爵位。

  武兴本身属于定国公府一脉,如今定国公府想要推武兴上位,其实也是在释放善意,所以,这才是朱祁钰为难的地方。

  在此之前,朝中的勋贵,一向以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为首,军府当中,也大半被他们把持。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那么朱祁钰势必要扶植自己的力量,范广和杨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朝中勋贵众多,仅凭他们两个的力量还是太弱。

  如此一来,定国公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老牌的公府,就算平时再低调,可底蕴总是有的,和新晋的这些勋贵相比,定国公府的优势就在于,如果朱祁钰想要替换掉原本军府当中其他两大公府,尤其是英国公府的人的话,定国公府有很多现成的,这些人或许不够出众,但总是勉强可用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定国公府一脉,在宣德,正统两朝都不受重用,所以,提拔他们不用担心立场问题。

  只不过,这一脉的缺点,就是太过安逸,没有太多的进取之心,而且,能推出来的人,才能也的确就只能说是够用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之前的丰城侯,如今的丰国公李贤,也算是定国公府的人,这一点,在他身上就体现的很明显。

  朱祁钰曾经想过,让李贤来作为勋贵的顶梁柱,可惜的是,他的才能魄力的确有限,虽然能起一些用,可要指着他扛事儿,却不大可能。

  所以到了现在,这位丰国公,也就变成了替朝廷出席各种祭祀仪典的吉祥物了。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定国公府是抱着旧有的勋贵观念的!

  要知道,军中的人才并不少,能打能战的也有,只不过,这些人都并非是勋贵出身,所以,在军府当中,很难占据高位。

  朱祁钰虽然想提拔这些人,可是,一则,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很多事情上,惯例都是用勋贵,贸然打破这些规矩,会引起勋贵的反弹和不满。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作为皇帝,朱祁钰不可能亲自去考察这些中低阶的军官,所以,到底该用谁,不该用谁,也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可是,这次定国公府伸出的橄榄枝,却是一个新的希望,武兴和张輗不同,虽然二人都没有爵位,可张輗毕竟算是勋贵世家出身,但是武兴却是实打实的一步步从低阶军官走上来的人。

  按照朝廷惯例,率军出征的正印官,基本上都应该以有爵位的勋贵担任,最次也应该是勋贵出身的将门子弟,没有爵位的军官,即便才能出众,也只能充作副将。

  之所以有这个惯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勋贵出身的武将更好控制,即便出征,家眷人脉,也都在京城,可如果是普通的军官,则不一定。

  不过,这个惯例在朱祁钰看来,不能说是没用,但是总的来说,却是弊大于利的。

  这么做,固然能够保证朝廷对大军的掌控,但是,却也导致了出战体制的僵化,作为一军的主将,战力难以保证,那么最后的胜负,自然也是难料。

  不过,朝廷体制如此,他也不好贸然打破,而定国公府这次愿意推武兴出来挂印出征,却无疑是一个改变的机会。

  定国公府推武兴出来,那么自然,勋贵中的压力,会由他们来承担。

  一旦武兴真的能够担任主将,那么一则,以后便可以依此例,提拔更多的将领用在前线战局上,二则,定国公府也可借势而起,进一步平衡勋贵中的势力。

  因此,到底该选谁,朱祁钰罕见的,也感到有些犹豫……



第1144章 老将迟暮

  正当朱祁钰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怀恩悄声上前禀报,道。

  “陛下,昌平侯求见。”

  杨洪?

  朱祁钰搁下手里的奏疏,不由有些疑惑,打从杨杰回京以来,杨洪的身体是越发的不好了,这两个月,据说是已经下不了床了,半个月前,他还特意遣了太医过去,回报说,沉疴难起,情况怕是不容乐观。

  这段日子,杨洪已经连朝都不怎么上了,怎么忽然进宫来了?

  “召进来吧……”

  沉吟片刻,朱祁钰还是开口吩咐了一句。

  不论如何,见一见便知道了。

  “老臣杨洪,叩见陛下!”

  说起来,朱祁钰已经有许久都没有见过杨洪了,印象当中,上次见他,虽然说已现病容,但是,身躯却依然挺拔。

  但是如今,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他的面容迅速的憔悴下来,人也瘦了许多,原本合体的官服,此刻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颇为宽大,想起那日太医给他的回报,朱祁钰心中不由有些伤感,温声道。

  “杨侯不必多礼,快请起吧,来人,为杨侯赐座!”

  底下内侍连忙搬上一个带扶手的椅子,然后扶着杨洪坐了下来。

  随后,朱祁钰先是关心了一下杨洪的身体,随后问道。

  “冬日天寒,杨侯还是要多保重身体,有什么事,递上一封奏疏便是,何必亲自进宫?”

  “咳咳……”

  杨洪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手轻轻攥着椅背,开口道。

  “多谢陛下关心,老臣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求个恩典。”

  或许是因为身体真的很差,此刻的杨洪,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微弱,因此,也并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了当的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闻听此言,朱祁钰脸色微肃,道。

  “杨侯为国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杨氏一门世代忠臣,有什么事,杨侯只管说,朕答应便是。”

  这话一出,杨洪的脸色也有些动容。

  他还没有说是什么事,天子就先答应了下来,可见对于杨家的恩重。

  “多谢陛下。”

  按着扶手站起身来,杨洪跪倒在地,道。

  “臣之子杨俊,此前蒙陛下恩赦,重回军中,臣闻陛下有意用兵沿海,故而,想替他求个恩典,恳请陛下,允他随军出征。”

  “杨俊?”

  朱祁钰皱了皱眉,有些犹豫。

  自从边境一事后,杨信自请调往广西,在安远侯柳溥帐下听用,而杨俊则是被留在了京师当中,在五军都督府挂了个闲职,实质上并没有在军中任事。

  倒不是说,朱祁钰有意要打压他,而是杨俊此前擅杀朝廷命官,犯的罪过太重,后来虽然因杨杰在迤北立功,而获恩赦,可毕竟,杨杰的事情不能公开来。

  因此,在外界看来,杨俊获赦,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如果再委以重任,未免不妥。

  不过,看着底下杨洪恳切的目光,他叹了口气,还是轻轻点了点头,道。

  “杨侯既有此意,那便让杨俊充作左副将,随军出征便是。”

  “不过,大军出征,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杨俊若是出战,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回京,杨侯……”

  话到此处,朱祁钰也停了下来,一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当初把杨俊留在京师,有一重原因,就是因为考虑到杨洪的身体,按照太医的说法,杨洪的病,已经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即便是勉力维持,也就是再有半年左右的样子。

  这个时候派杨俊出征,也就意味着,不仅他有可能见不到杨洪的最后一面,甚至于,如果战况危急,连及时回京奔丧,恐怕也做不到。

  “多谢陛下体恤,不过,这也是臣今日的来意。”

  看着天子欲言又止的样子,杨洪却显得坦然之极,道。

  “臣的子侄当中,杨信才能最是出众,与之相比,杨俊的性格脾气有些暴躁,臣了解他,若是将他长久拘在京城当中,恐怕会闹出事端来,身为杨家男儿,纵马沙场,征战一方,才是他的归宿。”

  “所以,臣想请陛下恩准,此后若有战事,可先派杨俊出战,哪怕只是为一个普通将校,可只要能为国效力,也算不负杨氏之名。”

  原来如此……

  朱祁钰的目光闪动,隐隐明白了杨洪的意思。

  这位老将,这是在安排身后事了,因为杨杰在边境的举动,所以,此后至少两代人以内,杨家是不能继续在边境待着了,为此,杨信和杨能都被调到了广西。

  如今,杨洪自感时日无多,所以,开始考虑自家剩下的两个孩子的后路了。

  杨杰不必多说,他是嫡子,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杨洪死后,爵位肯定是他的,所以,肯定要待在京师里头。

  但是杨俊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性格暴躁,而且,为人又无城府,若是待在朝堂当中,恐怕不是好事。

  所以,对于杨洪来说,让杨俊外出镇守,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朝廷要对沿海用兵,他刚好可以随军出战,此战结束之后,杨俊至少能积攒一些海战的经验,若是能够在战后留在沿海镇守,那么,便算是又谋了一条出路……

  想明白了这些,朱祁钰叹了口气,轻轻点了点头,道。

  “既是如此,朕答应便是。”

  “臣,叩谢陛下天恩!”

  眼瞧着天子答应下来,杨洪像是放下了什么心事一般,重重的松了口气,大礼参拜。

  看着杨洪步履蹒跚的走出殿门,朱祁钰心中不由有些感伤。

  他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杨洪了。

  老将迟暮,终究还是在所难免啊……

  长长的吐了口气,他思索了片刻,开口吩咐道。

  “怀恩,你去内阁传旨,命中军都督府都督张輗为征倭大将军,率军出征,中军都督府,暂交右都督武兴兼领。”

  到了最后,朱祁钰还是决定派张輗出征。

  让武兴出战,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可惜的是,时机不对,如果换一个时间,说不定朱祁钰会选择武兴,可接下来的一年,朝廷要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如今的南宫,真正的不稳定因素,其实说白了,就只有张輗一个,所以,为了让朱祁镇安生一些,也只能先压一压武兴了。

  何况,张輗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是,杨俊却是一员猛将,虽然说,和杨信比起来,他有诸多不足,可若是不让他主导战局,只是负责冲锋陷阵,还是足用的。

  战局的把握,有于谦在,从徐有贞递过来的消息来看,张輗对自己认知很清楚,这个搭配,足可以保证这次出征可以得胜了。

  当然,定国公府释放了善意出来,也不能毫无回应,让武兴兼管中军都督府,也算是提拔,只不过,和让他出征挂印相比,武兴身无爵位,负责右军都督府,已经很勉强,再兼管中军都督府,只怕之后,定国公府也就不可能再继续独善其身了。

  …………

  雪一场场的落,很快就到了年关。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年节,朝廷上下,都没过上一个好年,没办法,天子下了圣旨,年后开印,大军就要起行,除了各项的辎重,还有将领,劳役,官军都需要提前安排,所以,大多数的衙门,直到封印的前一天,还在忙着。

  与之相对的,则是京城当中,越来越浓的年味,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礼部也繁忙的很。

  经过了一年的冷清,十王府又开始热闹起来,和去年的临时通知不一样,今年借着探亲的名义进京的藩王,比去年要翻了一倍还多。

  要知道,对于大多数的藩王们来说,他们都是不差钱的,跟被憋在府城里头想出去打个猎都难的生活相比,进京这一路上虽然不能说是游山玩水,可也是难得的机会。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

  “陛下,到目前为止,唐王,沈王,庆王,辽王等四位藩王,都已经上本,要求在藩地内增设皇庄,您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10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1/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